桩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1
桩基础课程设计书

桩基础课程设计书(2013级岩土班)非常不错的桩基础课程设计,值得一看。
班级:土木135日期:2017年1月9日目录桩基础课程设计书 (1)(2013级岩土班) (1)1.设计资料 (3)1.1地形条件及其参数 (3)1.2设计题目 (3)1.3设计荷载 (3)2灌注桩基设计 (3)2.1单桩承载力计算 (4)2.1.1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计算 (4)2.1.2.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计算 (4)2.2初步拟定承台尺寸 (5)2.3桩基竖向承载力验算 (5)2.4承台的设计计算 (8)2.4.1 C轴柱下的承台设计计算(含桩身设计) (8)2.4.2 B轴柱下承台设计计算(含桩身设计) (16)2.4.3 A轴柱下承台设计计算(含桩身设计) (21)2.4.3.1桩承台设计计算 (21)3设计图纸 (27)1.设计资料1.1地形条件及其参数地层条件及其参数详见桩基设计任务书。
1.2设计题目灌注桩基础课程设计1.3设计荷载题号:荷载6 ,层厚1。
(1)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如下:○A轴荷载:Fk =2175kN,Mxk=258kN m⋅,V k=155kN。
○B轴荷载:Fk =2480kN,Mk=227 kN m⋅,V k=160kN。
○C轴荷载:Fk =2700kN,Mk=230kN m⋅,V k=150kN。
(2)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如下。
○A轴荷载:F k=2780kN,M k=270 kN m⋅,V k=199N。
○B轴荷载:F k=3675kN,M k=240kN m⋅,V k=181kN。
○C轴荷载:F k=3275kN,M k=255 kN m⋅,V k=192kN。
设计○B、○A、○C轴柱下桩基。
2灌注桩基设计建筑物基础设计方案采用混凝土沉管灌注桩,具体设计方案如下:室外地坪标高为-0.45m,自然地面标高同室外地坪标高。
根据设计资料,该建筑桩基属丙级建筑桩基,拟采用直径为400mm的混凝土沉管桩基础,选用○5号土层粉砂层为持力层,桩尖伸入持力层0.6m(对于砂土不小于1.5d=600mm),设计桩长15.0m,预制桩尖长0.5m ,初步设计承台高0.95m ,承台底面埋置深度-1.60m ,桩顶伸入承台50mm 。
桩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范本模板】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学生姓名:单兴孙学号:201005024312指导教师:赵少飞所在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专业:土木工程专业2013 年09 月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预制桩基础)-—土木B103一、工程概况燕郊某机械厂车间,为单层单跨排架结构,跨度18米,柱距6米,纵向总长度72m,室内外地面高差0.30米。
柱截面500×1000mm.建筑场地地质条件见表A,作用于基础顶面的荷载见表B.表A 建筑场地地质条件注:地下水位在天然地面下2。
5米处表B 上部结构传来荷载注:1、荷载作用于基础顶面,弯矩作用于跨度方向;2、表中给出的是荷载设计值,如需用到荷载标准值,直接把设计值除以1.3即可。
二、题目分配按学号选择表B中相应的荷载,全班地质条件均相同(表A)。
三、设计要求1、设计桩基础(包括桩、承台设计、群桩基础计算等);2、绘制施工图,包括基础平面布置图、承台和桩身详图及必要的施工说明等;(A1图纸594mm×841mm).3、计算书内容应详尽,数据准确,排版规范(按附件的排版规范执行).图纸应符合制图规范相关要求,表达完整、准确.参考设计步骤:1、确定桩的类型、长度(包括确定桩端持力层)、截面尺寸,初步选择承台底面标高(要考虑预制桩的要求);2、按经验公式确定单桩承载力;3、确定桩数及布置;4、群桩基础计算;5、桩身设计;6、承台设计;7、绘制施工图。
目录1 设计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选择桩端持力层、承台埋深................................................................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2)4 确定桩数和承台尺寸 (3)5 桩顶作用效用验算 (3)6 桩基础沉降验算 (4)6.1 求基底压力和基底附加压力 (4)6。
桩基础课程设计书

一,设计资料1.1上部结构资料哈市近郊单层工业厂房,室内室外地面高差0.3m ,室外设计地面与天然地面一致,两跨,第一跨度为30m ,有两台50顿桥式吊车,另一跨跨度为24m ,有两台30顿桥式吊车,柱距为12m ,预制中柱截面600×1200mm2,作用于杯口顶面的荷载设计值为:,4.55,103.10,29902KN V m KN M KN F =⋅⨯==底层柱网平面布置及柱底荷载见设计任务书内附图。
1.2建筑物场地资料土层分布和物理力学性质如任务书内附表二,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承台埋深2.1选择桩型根据施工场地的地质条件,采用静压预制桩。
2.2选择桩的几何尺寸及承台埋深如图1所示,承台埋深2.3m ,桩长10m ,桩边长取400×400。
三,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本设计属于二级建筑桩基,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关系,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26004.0)6.41004.536(4.0421⨯+⨯+⨯⨯⨯=+⋅=+=∑p pk i sik pk sk uk A q l q Q Q Q μ KN 04.14636.404.1047=+=估算单桩承载力设计值(65.1,65.1==p s γγ) KN Q Q R p pk s sk69.88665.104.1463==+=γγ 以此初步确定桩数四,确定桩数和承台底面尺寸4.1桩数及承台的确定荷载,4.55,103.10,29902KN V m KN M KN F =⋅⨯==初步估算桩数,柱子偏心受压考虑。
37.369.8862990==≥R F n (根)取4=n 柱距.2.13m d S a =≥承台底面尺寸3.0m ×2.4m ,边距3002002=d 满足要求。
五,确定复合桩基竖向承载力设计值该桩基属于非端承桩.3 n 按复合基桩计算竖向承载力设计值,采用群桩效应计算复合基桩承载力设计值5.1四桩承台力计算承台净面积:2256.64.044.20.3m A c =⨯-⨯=承台低地基极限阻力标准值,a ck kp q 160= a c ck ck kp n A q Q 4.262456.6160=⨯== a sk kp Q 04.1047=a sk kp Q 416= 分项系数70.1,65.1===c p s γγγ因为桩分布不规则,所以要对桩的距径进行修正,0.34.044.20.3886.0886.0=⨯⨯⨯==b n A d s c a 2.124.2==l B c 群桩效应系数查表得64.1,8.0==p s ηη 承台底土阻力群桩效应系数c e c e c c i c i cc A A A A ηηη+= 承台外正净面积:281.1)5.04.2()5.03(56.6m A e c =-⨯--=承台内正净面积:275.481.156.6m i A i c =-=查表得63.0,11.0==e c i c ηη 25.056.681.163.056.675.411.0=+=+=c e c e c c i c icc A A A A ηηη 则,复合桩基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KN Q Q Q R c ck c p pk p s sk s723.9597.14.26225.065.141664.165.104.10478.0=++=++=γηγηγη六,单桩设计吊运及吊运采用单点吊桩的强度进行桩身配筋计算,吊点位置在距桩顶,桩端平面处0.293L (L=10m ),起吊时桩身的最大正负弯矩:m kN q k kql M 8.42.1254.0,3.1,,0429.022max =⨯⨯===桩身采用c30混凝土,Ⅱ级钢,m kN kql M ⋅==8.260429.02max桩身截面有效高度:36.004.04.0=-=o h03615.02==o c s bh f M α 查表得9816.0=s γ 2253mm h f M A o y s s ==γ选用2Φ18(2253509mm A s >=)整个主筋为4Φ1821018mm A s =配筋率%6.0%636.0min =>=ρρ满足要求桩身强度:kN R KN A f A f s y c c 691.8866.2364)10183003604003.140.1(0.1)(=>=⨯+⨯⨯⨯=+ϕϕ满足要求七,桩顶作用验算7.1中心受压计算KN G F 6.32996.30929902015.24.20.32990=+=⨯⨯⨯+=+kN n G F N 9.82446.3299==+= kN R N o 69.8869.8249.8240.1=<=⨯=γ7.2偏心荷载计算KN KN M n G F N i6.5812.106875.0475.0103046.329)(22maxmin max =⨯⨯±=⨯±+=∑∑γγ 0,03.10642.112.1068min max >=≈=N KN R KN N o o γγ满足要求八,承台设计8.1承台尺寸柱插入深度1000mm ,柱底与杯底距50mm ,承台厚1450mm ,采用c30混凝土,钢筋采用二级钢,台底保护层厚100mm8.2冲切承载力验算承台底面在45°范围之内,可不进行冲切验算8.3 受弯计算由桩受力可知,2.1068max KN N =平均受力KN N 9.824= KN n G N N j 8.99046.3092.1068max max =-=-= KN n F n G N N j 5.74742990===-= 承台1-1截面处最大弯矩m KN y N M j ⋅=+⨯==64.792)24.02.0(6.19812max 22175)1001050(3009.0792640009.0mm h f M A o y s =-⨯⨯== 选配15Φ14221752308mm A s >=承台2-2截面处最大弯矩m KN y N M j ⋅=+⨯==64.792)24.02.0(6.19812max 选配15Φ14221752308mm A s >=8.4受剪承载力计算mm a y 200=,mm a x 200=,3.015.01350200<====o x y x h a λλ 取2.03.012.0,3.0=+==λβλ ○1KN h f f o y c 4.92661035.14.23.142.06=⨯⨯⨯⨯=β KN v o 4.92666.19818.99020.1<=⨯⨯=γ○2KN h f f o y c 115831035.133.142.06=⨯⨯⨯⨯=β KN v o 115836.19818.99020.1<=⨯⨯=γ。
单排桩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单排桩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双柱式桥墩钻孔灌注桩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目的及任务:1、设计目的:通过本课程设计,掌握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作用的单排桩基础的设计与计算,对相应规范有一定的了解。
2、设计任务: (1)设计资料:我国某公路桥墩采用桩(柱)式桥墩,初步拟定尺寸如下图所示。
其上部结构为26米钢筋混凝土装配式T 型梁桥,桥面宽7米。
设计汽车荷载为公路-Ⅱ级。
600114006007001350700600015001500局部冲刷线39.5035.90一般冲刷线41.00最低水位常水位44.50(单位:mm)(2)地质资料土层分布与物理力学性质如下表(由一般冲刷线往下算)。
土层分布与物理力学性质表编号 土层名称 土层厚度(m) (kN/m 3) w(%) w L (%)w P (%)土粒比重G S1 粘土 2.25 18.7 24.1 36.9 21.1 2.72 淤泥质粘土 8.45 17.9 27.3 38.2 20.6 2.68 3 硬塑状粘土第二层以下19.517.8 22.7 16.32.7(3)材料桩采用C25混凝土浇注,混凝土弹性模量E h=2.85×104MPa,所供钢筋有R235和HRB335。
(4)基础方案该桥墩基础由两根钻孔桩组成,旋转成孔。
(钻头直径(即桩的设计直径)取φ=1.4~1.6m,桩底沉淀土厚度t=(0.1~0.3)d。
上部柱直径为1.2m,在局部冲刷线处设置横系梁。
)(5)计算荷载①一跨上部结构自重G1(见下表)②盖梁自重G2③局部冲刷线以上一根桩重G3最低水位:常水位:④桩自重G4⑤横系梁自重G5⑥汽车荷载-Ⅱ级(活载)在墩柱顶的反力双孔布载G6 =516KN单孔布载G7(见下表)车辆荷载反力已按偏心受压原理考虑横向分布的分配影响。
G7在顺桥向引起的弯矩(见下表)⑦水平荷载:a.制动力:T=45.00KN,作用点在支座中心,距桩顶距离为12.7m。
b.纵向风力:盖梁部分W1(见下表),对桩顶力臂为12.05m。
桩基础课程设计(1)

桩基础课程设计(1)一、概述桩基础是现代建筑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地基处理方式。
桩基础不仅具有承受建筑荷载的能力,而且可有效地降低地基沉降,防止地基侧移,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
本课程旨在通过教授桩基础的原理、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培养学生对桩基础的深刻理解。
二、课程大纲2.1 桩基础原理•桩基础的定义•桩基础的分类•桩基础的荷载传递机理•桩基础的作用2.2 桩基础设计•桩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桩基础的荷载-位移特性分析•桩基础的设计参数选择•不同种类桩基础应用场合与设计方法2.3 桩基础施工技术•桩基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桩基础施工过程•桩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桩基础施工常见问题解决方法三、教学方法3.1 理论讲授本课程通过理论讲授,传授桩基础的原理、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使学生对桩基础有系统、全面的了解,为后续的实践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实践操作为了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操作环节,包括桩基础的施工现场观摩、桩基础施工质量检查和实操演练等。
四、考核方法考核方法主要包括两种方式: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
4.1 理论考试理论考试采用笔试方式进行,考察学生对桩基础原理、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的掌握程度以及理论基础的扎实程度。
4.2 实践操作实践操作主要考察学生的实操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桩基础施工现场观摩和实操演练等方式进行。
五、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本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包括:•一份通俗易懂的桩基础设计教材•一份桩基础设计软件——STAAD.Pro•一份桩基础施工操作手册六、教学成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理解桩基础的定义、分类和作用•掌握桩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分析和计算桩基础的荷载-位移特性•熟练掌握桩基础施工过程和质量控制方法•具备解决桩基础施工常见问题的能力七、桩基础是建筑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习桩基础课程对建筑专业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桩基础课程设计任务及指导书

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及任务书课程名称学生姓名学号学部专业年级指导教师填写时间一.课程设计题目:公路桥梁双柱式桥墩钻孔灌注桩基础设计二.适用专业、班级、时间:张家界学院学院建筑工程专业三.课程设计目的及任务:(一)设计目的:通过本课程设计,掌握承受竖向和水平力作用的桩基础的设计与计算,对相应规范有一定的了解。
(二)设计任务:1.设计资料:⑴地质与水文资料最大冲刷线位于河床线下 2.8m,地基土上层为硬塑粘性土,其地基比例系数m=15000kN/m4;桩周土极限摩阻力τ=60kPa;下层土为中密砾砂:桩周土极限摩阻力τ=50kPa;容许承载力[σ0]=220kPa;地基土的平均有效重度γ′=8.0kN/m3;(已考虑浮力),地面标高为342.00m,常水位标高为344.00m,最大冲刷线标高为339.20m。
⑵桩、墩尺寸与材料墩帽顶标高为350.00m,桩顶标高为344.00m,墩柱顶标高为348.90m。
墩柱直径 1.00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混凝土弹性模量E H=2.6*107KN/m2.⑶荷载情况桥墩为双柱式桥墩,桥面净宽7m,附0.75m人行道,人行荷载3.00KN/m2,设计汽车荷载为公路-Ⅱ级。
上部为30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每根桩上承受的荷载(标准值)为:①两跨恒载反力:N1=1***.53KN②盖梁自重反力:N2=183.10KN③系梁自重反力:N3=48.00KN④一根墩柱自重:N4=187.30KN⑤桩每延米自重:16.96KN/m(已扣除浮力)⑥活载反力a.两跨活载反力:N5=536.68KNb.单跨活载反力:N6=409.21KN车辆荷载反力已按偏心受压原理考虑横向分布的分配影响。
N6在顺桥向引起的弯矩M=126.00KN.m。
c.制动力T=45.00KN,作用点在支座中心,距桩顶距离为6.197m。
d.纵向风力盖梁部分W1=2.65KN,对桩顶力臂为5.45m。
桩基础课程设计

桩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1 设计资料1.1 上部结构资料某办公大楼,该建筑物上部为七层框架结构,柱子截面尺寸为500mm×500mm,底层柱网平面布置(B1=6m,L1=9m,L2=2.7m)及柱底荷载见图。
抗震设防要求不考虑。
1.2 设计原始资料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地下水位离地表3.1米,根据已有分析资料,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建筑地基的土层分布情况及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1. 地基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2 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承台埋深2.1 选择桩型因为框架跨度大而且不均匀,柱底荷载大 ,不宜采用浅基础。
根据施工场地、地基条件以及场地周围环境条件,选择桩基础。
因钻孔灌注桩泥水排泄不便,为减少对周围环境污染,采用静压预制桩,这样可以较好的保证桩身质量,并在较短的施工工期完成沉桩任务,同时,当地的施工技术力量、施工设备以及材料供应也为采用静压桩提供可能性。
2.2 选择桩的几何尺寸以及承台埋深依据地基土的分布,第⑤层是比较适合的桩端持力层。
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 1.0m (>2d ),工程桩入土深度为27.7m 。
承台底进入第②层土0.6m ,所以承台埋深为2.1m ,桩基得有效桩长即为27.7-2.1=25.6m 。
桩截面尺寸选用450×450㎜,由于施工设备要求,桩分为两截,上段长13.3m ,下端长13.3m (不包括桩尖长度),实际桩长比有效桩长长1m 。
这是考虑持力层可能有一定的起伏以及桩需要嵌入承台一定长度而留有的余地。
桩基以及土层分布示意如图。
3 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本设计属于二级建筑桩基,采用经验参数法和静力触探法估算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根据单桥探头静力触探资料P s 按图确定桩侧极限阻力标准:40801000gp s (kPa)q s k (k P a )1401206020图3-1 图3-2由于除去杂土外,第②,③,④,⑤层土都是粘土,则采取图3.1中的折线oabc 来确定桩侧极限阻力的标准值:即:kPa P s 1000<时,s sk P q 05.0= kPa P s 1000>时,25025.0+=s sk P q桩端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计算公式 p sk iski pk sk uk A P l qu Q Q Q α+=+=∑其中:)(2121sk sk sk P P P β+=u ――桩身截面周长,m 。
桩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福建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一、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1.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习《土力学》、《钢筋混凝土》和《基础工程》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基础工程的设计任务。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基础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
2. 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对基础工程设计内容和过程有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熟悉基础工程的设计规范、规程、手册和工具书。
3. 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指导书规定的全部内容。
设计计算书要求计算正确、文理通顺,施工图布置合理、表达清晰,符合规范要求。
二、课程设计资料1. 工程概况某高校学生公寓楼,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抗震等级为3级。
室内外高差为400mm,柱底受竖向荷载:学号后三位*20(KN),弯矩:学号后三位*1.5(KN.m)。
2. 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根据钻孔揭露,场地岩土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粉质粘土:灰黄、黄褐色,湿~饱和,呈软塑~可塑状,蜂窝结构,该层属全新统长乐组冲积层,标贯试验实测值3~12击,平均7.5击,强度一般,属中高压缩性土。
本场地除河沟处缺失外,其余地段均有分布,揭示层厚 2.40~3.90m,平均层厚 3.00m,底板标高1.29~5.09m。
(2)淤泥质土:深灰、灰黑色,鳞片状结构,饱和,呈流塑至软塑状,含腐殖质。
该层属全新统长乐组海积层,全场区均有分布,揭示层厚1.10~5.70m,平均层厚2.40m,底板标高-17.67~3.39m。
(3)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很湿,呈可塑、絮状结构,含少量石英细中砂,标贯实测击数6~21击,均值10.9击,为中等压缩性土,力学强度一般。
属全新统长乐组冲积层,分布于场地内的大部分地段,揭示厚度 1.80~17.30m,平均层厚7.00m,底板标高-21.16~-3.79m。
(4)淤泥质土:深灰、灰黑色,很湿至饱和,呈软塑~流塑状,薄层状构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沙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基础工程课程设计系(部) 土木系专业(班级) 09级:建筑3班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欧名贤、林涛、起止日期2012年6月4-2012年6月8日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资料1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1 工程概况:xx 学院委托xx 建设集团在滨江路兴建教学大楼,其中6号楼高20层 采用框剪结构,建有地下室一层。
其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祥见如下报告,确定了相关工程地质参数,在此基础上按规范进行工程地质条件详细评估,再进行基础设计。
1.2 勘察工作概况通地对场地的踏勘,确定了孔位,并制定本次的施工纲要,完成如下工作量: (1)施工钻孔135个,累计进尺2791.90m ;(2)采取土样47件,其中原状土样31件,扰动土样16件,由xx 市建筑设计院土工实验室测定;(3)原位测试孔24个,计原位测试130次(标准贯入,重型п);(4)对135个钻孔进行了简易地下水测定,并在ZK6号孔采取一个全孔水样,由XX 地勘局赣西北中心实验室进行水质简易分析;(5)协助XX 防震减灾工程研究所做了4个钻孔的土层剪切波速测试,累计孔深度达100米;(6)对施工钻孔进行了平面位置及空口标高测定,以建设方提供的规划布置图为依据。
1.3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3.1 场地地形、地貌特征场地位于长江南岸,xx 市滨江大道南侧,庾亮北路西侧,场地内地形高差不大于,小于4.5m ,属长江中下游冲积二级阶地。
场地东侧靠近庾亮北路原为与长江接通的水沟,即原四码头所在地,南侧,西侧地形均较低,现已填平。
南东侧有S 人防工程,从ZK58号深孔资料、临近的22层高的其士大酒店岩土工程勘查及区域地质资料知:该场地无全新活动断裂、地裂缝,覆盖厚度50-70米,基岩为第三系泥岩。
除人防工程及其影响因素外,无其它不良地质现象。
1.3.2 场地内各岩土层的分布及物理力学性质通过钻探揭露知,场地内共有十四层岩土层,分别为(1)填土(3ml Q )、(2)粉质粘土(4al Q )、(3)粉质粘土(3al Q )、(4)圆砾(3al Q )、(5)粘土(2al Q )、(6)细砂(1al Q )、(7)圆砾(1al Q )、(8)粘土(1al Q )、(9)砾砂(1al Q )、(10)粉粘土(1al Q )、(11)粉质粘土(1al Q )、(12)强风化泥岩(E )、(13)中风化泥岩(E )、(14)微风化泥岩(E ),现自上而下分别叙述如下:(1)填土:灰黑色、黄褐色,稍湿,有臭味,主要为建筑垃圾及粘性素填土,局部为塘沟淤泥质新近填土,最大厚度达10.50m ,一般厚度2.5——5.00m ,图纸松散——稍秘状,欠固结,力学性质差。
埋深5.0m 以下的粘性素提取泥土填筑时间起过10年,承载力特征值建议为70a kP 。
(2)粉质粘土:在部分钻孔中出现,灰黑色、褐黄色,软塑状,中等压缩性,粘性偏低,湿,见灰黑色松软锰质结核,从动力触探结果知承载力特征值为150a kP ,土工试验计算为176a kP ,现综合为150a kP(3)粉质粘土:个别钻孔缺失该层,黄褐色,红褐色,可塑——硬塑状,中压缩性,厚度大于3.50m ,刀切稍有光滑面,粘性较强,土中含少量铁锰质结核和团块状灰白色高岭土,从钻孔及取样观察,场地东侧、南侧、西侧该层强度较低。
从动力触探结果知,该承载力特征223a kP ,土工试验计算为223a kP ,现综合为223a kP(4)细砂:上部红褐色,底部土黄色,呈中密状,厚度不一,0.6-1.8,成分为卵石、砾石、粘土、中粗砂,卵砾石含量>50%,卵砾石为硅质岩、硅质灰岩,磨圆度较差,成棱角状,上部粘土含量较高,从动力触探结果知,承载力特征为280a kP ,土工试验计算为300a kP ,现综合为280a kP 。
(5)粘土:桔黄色。
部分钻孔缺失该层,最大厚度1.6m ,硬塑状,低压缩性,粘性较强,土芯呈长柱状,夹薄层粉砂土,钻进速度慢,从动力触探结果知,承载力特征值295a kP ,土工试验计算为300a kP ,现综合为285a kP(6)细砂:上部黄褐色,下部灰白色,中密状,稍湿,钻进速度快,岩芯呈短柱状,水泡搅动呈松散状,矿物成分为石英、粘土等,局部分选较好,从动力触探结果知,承载力特征值240Kpa 。
该层中含⑥——1砾砂透镜体和⑥——2粘土透镜体,砾砂呈中密状,砾石成分为硅质岩和硅质灰岩,粘性强,从动力触探结果知,承载力特征值为295a kP ,该层承载力特征值综合为250a kP 。
(7)圆砾:土黄色,灰白色,中密状,厚度较大,大于5.0m,成分为卵石,砾石,中砂,粘土,卵砾石含量>50%,卵砾石为硅质岩,硅质灰岩,磨圆度较好,成次圆状,从动力触探结果得知,特征承载力为360a kP ,土工试验计算为350a kP ,现综合为350a kP(8)粘土,黄色,浅黄色,厚度小于 3.0m,硬塑状,低压缩性,粘性强,土芯呈长柱状,钻进速度慢, 从动力触探结果得知,特征承载力为350a kP ,土工试验计算为315a kP ,现综合为315a kP(9)砂励:浅紫色,中密状,钻进时钻具偶有跳动,钻进难度一般,层厚 4.60米,从动力触探结果知,承载力特征值为360a kP 。
(10)粉砂岩:浅紫色,中密状,见浅黄色团块状砂土,夹薄层状粘土。
(11)粉质粘土:灰白——土黄色,硬塑状,见紫红色细脉及斑点,夹团块状砂土,切面较光滑,底部含砾,砾石成分为石英岩。
(12)强风化泥岩:层厚8.50m,褐红色,结构松散,手抓呈土状,无光泽,无敲击声。
(13)中风化泥岩:层厚6.9m,褐红色,结构较紧密裂隙发育,敲击易碎,裂隙面呈土状。
(14)微风化泥岩:揭穿厚度2.90m,红褐色,机构紧密,具泥质结构,矿物成分为粘土及石英,裂隙不发育,岩芯呈柱状,泥质光泽,敲击有声。
1.3.3 地下水赋存状态及侵蚀性分析在勘察过程中,对所有钻孔均进行了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地下水位埋藏较浅,一般埋深为2——3米,地下水为大气降水及河水补给,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填土层中的上层滞水及圆砾、砾砂、细砂层中的孔隙潜水。
场地周边无大型化工厂,根据区域性水文地质资料及ZK6号孔的全孔水样水质简易分析结果知,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
2 场地类别和各岩土工程地质条件评价2.1 场地类别和场地土类型该场地委托XX省防震减灾工程研究所进行了孔内土层剪切波速度测试,测试的钻孔为ZK4,ZK18,ZK31,ZK39,各个孔的测试深为25米,ZK4,ZK18等效剪切波速Vse为264m/s,综合评价该场地土类型属中硬土,场地类别属于2类建筑场地2.2 场地土工程地质条件评价al)(1)填土(Q4该土层为建筑垃圾及粘性素填土,厚度为2—10.5米,欠固结,力学性质差,kP,在9号楼可以在该层埋深5.0米以下的粘性素填土建议承载力特征值为70a采用灰土桩复合地基作为基础持力层。
al)(2)粉质粘土(Q4kP,且埋软塑状,中等压缩性,场地中分布不均匀,承载力特征值为150a藏较深,不选作基础持力层。
al)(3)粉质粘土(Q3kP,可选作2、硬塑状,中压缩性,厚度大于2.50米,承载力特征值为223a3、5、7号楼的基础持力层。
al)(4)细砂(Q3kP,可选作1、4、8号楼中密状,厚度0.6-1.8米,承载力特征值为280a的基础持力层。
(5)粘土(Q2al)硬塑状,低压缩性,承载力特征值为295akP,个别孔缺失,埋藏深,不选作该场地建筑物的基础持力层。
(6)细砂(Q2al)该层厚度较大,承载力特征值仅为240akP,埋藏深,不选作该场地建筑物的基础持力层。
(7)圆砾(Q1al)该层呈中密状,厚度大于5米,场地内分布稳定,承载力特征值为350akP,是6、10号高层建筑良好的基础持力层。
(8)粘土(Q1al)该土层呈硬塑状,低压缩性,厚度大于2米,承载力特征值为315akP,可作为该场地高层建筑物基础持力层的下卧层。
(9)砾砂(Q1al)该土层呈中密状,厚度达4.60米,承载力特征值为360akP,可作为该建筑物基础持力层的下卧层。
综上所述,该工程为二级工程,场地为二级场地,地基属二级地基,岩土工程勘察登记为二级。
2.3 各岩土层承载力特征值及设计预估单桩承载力参数通过原位测试及土工试验结果计算,参照规范,各土层承载特征值fk,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桩周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 ,桩端极限端阻力标准枝qpk分别为:预制桩3、上部结构资料上部结构资料分为两组,结构布置及上部结构荷载设计值分别见图1和图2。
图1:结构布置平面之一上部结构荷载设计值之一:7A:N=3900.1KN;M=40.5KNm;V=29.4KN;7B:N=5050.6KN;M=30.5KNm;V=24.1KN;7E:N=4303.6KN;M=42.1KNm;V=39.5KN;图2:结构布置平面之二上部结构荷载设计值之二:7A:N=3300.9KN;M=29.4KNm;V=30.1KN;7B:N=4520.5KN;M=25.4KNm;V=20KN;7E:N=3622.9KN;M=33.7KNm;V=25.6KN;4、桩基基本条件:选择预制混凝土园桩,桩径在Φ400mm和Φ500mm两种中选择一种。
二、设计内容1、桩端持力层选择;2、单桩承载力计算;3、桩数和承台底面尺寸确定;4、考虑桩和承台下土体分担荷载的群桩承载力计算;5、承台设计;6、完成桩基设计说明并绘制施工图(桩及承台平面布置图、桩身及承台详图)。
三、设计要求1、完成计算书一套(应有封面和目录);2、绘制桩基础施工图(A1);3、计算书书写工整,图纸布局均匀、图面整洁,线型正确,比例适当。
四、设计时间:一周五、参考资料[]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94),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年: []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年:[]3卢廷浩. 土力学.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4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主编·地基及基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5段新胜.顾湘编著·桩基工程·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年;[]6袁聚云·李镜培,陈光敬编著·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岩土工程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年;分册·[]7林天健·熊厚金·王利群编著·桩基础设计指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8陈仲颐·叶书麟编著·基础工程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年;[]9周景星·王洪瑾·虞石民·李广信编著·基础工程·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10高大钊桩基础的设计方法与施工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