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Course Design of Foundation Engineering )总学时数:1周学分数:1适用专业:土木工程(本科)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完成《地基与基础》课程学习后,所必须进行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通过本次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设计理论和知识的能力,并具有独立分析及解决一般基础设计问题的能力,达到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必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尽可能地联系工程实际。

其教学基本要求如下:(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按时完成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所规定的全部内容和工作量。

(2)学生应完成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的图件,其中施工图应布图合理、尺寸齐全、注文工整和线条清晰,符合国家制图标准及有关设计规范要求,并能正确表达设计意图。

(3)课程设计计算书一般不应少于1万字,要求计算正确、文理通顺、书写工整、装订整齐。

(4)通过课程设计要求能进一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理论分析、工程设计、工程制图的能力。

(5)通过课程设计要求使学生对基础工程的设计内容和过程有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熟悉有关基础工程方面的设计规范、规程、手册和工具书。

(6)通过课程设计要求能进一步培养学生严谨、勤奋、求实和创新的学风,增强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三、课程设计各教学环节要求(1)选题应符合《地基与基础》课程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同时也要面向经济建设,结合实际科研任务。

(2)课程任务书应包括设计题目、工程地点和规模、设计内容和要求以及工程技术条件等。

(3)课程指导书应包括拟定工程的方案、选型、布置、计算原则、绘图方法、进度安排及参考文献。

(4)成绩评定采用五级制。

四、课程设计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土力学,地基与基础,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工程制图五、教学参考书1.华南理工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编.基础工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2.王成华主编.基础工程学.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和施工方法。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和施工方法;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基础工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基础工程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和施工方法。

具体来说,我们将讲解基础工程的定义、分类和功能,以及基础工程的设计原则和施工方法。

此外,我们还将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基础工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在讲授法中,我们将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原则。

在案例分析法中,我们将引导学生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基础工程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法中,我们将学生进行基础工程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将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我们将选用权威的基础工程教材,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准确的知识。

此外,我们还将准备相关的参考书籍、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

平时表现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进行评估。

作业将根据学生的完成质量和创新性进行评估。

考试将采用选择题和问答题的形式,测试学生对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和施工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将紧凑合理,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进度将按照教材的章节进行安排,每个章节安排相应的教学时间。

教学时间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调整,以确保教学内容能够适应学生的学习节奏和兴趣爱好。

教学地点将选择适合教学的环境,如教室或实验室,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实践。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Design of Foundation Engineering设计题目:柱下钢筋混凝土桩基础适用专业:土木工程一、课程设计基本要求1、课程设计目的利用所学基础工程课程的理论知识,能够独立完成一个较完整的基础设计与计算过程,从而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2、课程设计建议在复习本学期课程理论知识后,收集并阅读相关设计规范和参考书后进行本课程设计任务。

二、课程设计设计资料1、工程设计概况某城市新区拟建一栋15层框架结构的办公楼,其场地位于临街地块居中部位,无其它邻近建筑物,地层层位稳定,场地地质剖面及桩基计算指标见工程地质资料。

试设计柱下独立承台桩基础。

(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3)柱的截面尺寸为:450mm×600mm;(4)承台底面埋深:d=2.0m(也可自行按规范要求选定);(5)根据地质资料以及上部荷载情况,自行选择桩型、桩径和桩长;(6)桩基沉降量容许值:[s]= 200mm或查相关规范确定;(7)桩的类型:预制桩或者灌注桩(自行斟酌设定);(8)沉桩方式:静压或者打入(自行斟酌设定)。

(9)方案要求尽量先选择以粉质粘土为持力层,若不满足要求,再行选择卵石或岩石层作为持力层,并作简要对比说明。

2、荷载情况已知上部框架结构由柱子传至承台顶面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力F=(8300-10n)kN,弯矩M x=(80+2n)kN·m,M y=(750-n)kN。

(其中,M x、M y分别为沿柱截面短边和长边方向作用;n为学生学号最后两位数)。

3、工程地质资料建筑场地土层按其成因、土性特征和物理力学性质的不同,自上而下划分为5层,地质剖面与桩基计算指标见表1,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水位埋深为2.2m。

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本场地地下水无腐蚀性。

三、设计内容及要求(1)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2)确定桩数,桩的平面布置,承台平面尺寸,单桩承载力验算;(3)若必要,进行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4)桩基沉降验算;(5)桩身结构设计及验算;(6)承台结构设计及验算;(7)桩及承台施工图设计:包括桩平面布置图、桩身配筋图、承台配筋图、节点详图、钢筋图、钢筋表和必要的施工说明;表1 地质剖面与桩基计算指标四、设计成果及提交(1)计算说明书:计算说明书一律用A4幅面;装订顺序:封面(须注明:《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日期),目录、设计任务书,计算说明书;(2)桩基础施工图:建议图纸采用A3幅面,表达要清楚,施工图(图纸折叠成A4大小)。

(整理)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2).

(整理)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2).

题目:多层教学实验楼工程的桩基础设计设计依据:《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JGJ94-9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基础工程课程设计(2004级)》任务书设计资料:(1) 上部结构资料某教学实验楼,上部结构为七层框架,其框架为主梁、次梁、楼板均为现浇整体式,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底层层高3.4m ,其余层高3.3m 。

(2) 建筑物场地资料拟建建筑场地位于市区内,地势平坦。

建筑场地位于非地震区,不考虑地震影响。

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地下水位离地表 2.1m ,根据已有资料分析,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本设计属二级建筑桩基,采用经验参数法和静力触探法估算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一、 选择桩的类型本设计属于二级地基,上部结构为为七层框架,上部结构传给基础的荷载较大,层高不一,且内设有18t 桥式吊车,而且,根据设计任务书给的“地基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可知:地表为杂填土1.8m ,地下1.8m 到10.1m 为灰褐色粉质黏土,空隙比e=090,偏大;含水量ω=33%;液性指数L I =0.95属于软塑性土;此外土层的承载能力较低。

而较深的10.1m 到22.1m 为灰色淤泥粉质黏土,e=1.06,较大;含水量ω=34%,液性指数L I =1.10,已经是流塑性土,承载能力很低。

根据以上所以不宜选择浅基础,而选择桩基础。

其次,根据场地环境:拟建实验楼位于市区内,旁边有小河,考虑到环境问题,选用预制桩(灌注桩势必会对河水造成影响,污染环境)。

最后,实验楼不远处还有建筑务,为了避免噪声污染,选择静力压桩的施工方法。

综上:选择桩型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桩,采用静力压桩的施工方法。

二、 确定桩的规格、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及桩的平面布置1. 桩的规格构造尺寸:桩 长 L=1+12.0+8.3+1.8-2.1+0.1=21.1m桩截面尺寸 450mm ×450mm2.单桩竖向承载力由于上部结构荷载较大,采用复合桩基计算(桩数n>3)R=cck c p pk p s sk s Q Q Q γηγηγη++ 计算数据: 桩身周长:u=4×450=1800mm=1.8m 桩端面积:p A =450mm ×450mm=0.20252mm桩心距:S =3d=1.35m, l=20.5m(1) 估算桩数:由94规范,假设2.0/≤l B c 则s η=0.8 p η=1.64查表得:静力触探法计算时:s γ=p γ=1.60经验参数法计算时:s γ=p γ=1.65由静力触探法计算 1Ri sik sk l q u Q ∑==1.8×(15×3.6+36×4.4+43×12+111×1)=1510.9 KNp sk pk A P Q ==1784.5×0.2025=361.4 KN所以:1R =1125.9 KN由经验参数法计算 2Ri sik sk l q u Q ∑==1.8×(35×8+29×12+55×1)=1229.4 KNp sk pk A P Q ==2200×0.2025=445.5 KN所以 2R =1038.8 KNR=min(1R ,2R )=1038.8 KN以轴线⑦A 柱为例n=1.1×R F =1.1×8.10384239=4.5 所以取n=5(2) 以轴线 ⑦为例,依次确定各柱下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A 柱: 取桩数n=5 ,按梅花式布置排列桩,承台尺寸取2.9 × 2.9 ㎡, 桩心距3d =1.35m 边桩中心至承台边缘得距离取 1d =450㎜如图:查表得:s η=0.8 p η=1.64 i c η= 0.11 ec η=0.63c A =2.9×2.9-5×0.45×0.45=7.398㎡i c A =2)45.09.2(--5×0.45×0.45=4.99㎡e C A =c A -i c A =2.408㎡c η=c ec e c i c i c A A A ηη+=(0.11×4.99+0.63×2.408)/7.398=0.28ck q =2k f =2×125=250 kpack Q =ck q .c A /n=250×7.398÷5=369.9 KN由静力触探法计算:s γ=p γ=1.60 c γ=1.701A R =cck c p pk p s sk s Q Q Q γηγηγη++ 代入数据得:1A R =1186.8 KN由经验参数法计算:s γ=p γ=1.65 c γ=1.702A R =cck c p pk p s sk s Q Q Q γηγηγη++ 代入数据得:2A R =1099.8 KN所以取 A R =min (1A R ,2A R )=1099.8 KNB 、C 柱:由于B 、C 柱相隔太近,故做联合承台桩的布置按排列式取n =10 承台尺寸:6.5×2.3㎡布置如图:d S a =3, l B c ≤0.2查表得:s η=0.8 p η=1.64 i c η= 0.11 e c η=0.63c A =6.5×2.3-10×0.45×0.45=12.925㎡i c A =(6.5-0.45)×(2.3-0.45)-10×0.45×0.45=9.1675㎡e C A =c A -i c A =3.7575㎡c η=c ec e c i c i c A A A ηη+=(0.11×9.1675+0.63×3.7575)/12.925=0.26ck q =2k f =2×125=250 kpack Q =ck q .c A /n=250×12.925÷10=323.125 KN由静力触探法计算:s γ=p γ=1.60 c γ=1.701BCR =c ck c p pk p s sk s Q Q Q γηγηγη++ 代入数据得:1BC R =1175.3 KN由经验参数法计算: s γ=p γ=1.65 c γ=1.702BC R =cck c p pk p s sk s Q Q Q γηγηγη++ 代入数据得:2BC R =1088.3 KN所以取BC R =min (1BC R ,2BC R )=1088.3 KND 柱:因承台面积、桩的布置均与A 柱相同故:D R =A R =1099.8 KN三、单桩受力验算A 柱:1.按中心受压验算: N =n G F +=50.21.29.29.24239⨯⨯⨯+=918.44<A R 2.按偏心荷载验算: 22max maxmin 14)52100(44.918⨯+±=±+=∑iy X X M n G F N =044.88044.956><A R 故满足要求B 、C 柱:1.按中心受压验算: N =n G F +=10201.23.25.633385444⨯⨯⨯++=940.99<BC R 2.按偏心荷载验算 ∑++=2max maxmin i y X X M n G F N 代入数据得 max min N =097.88701.994><BC R 故满足要求D 柱:单桩承载力与A 柱相同,但外荷载小于A 柱,且承台设计与A 柱相同,因此,D 柱单桩受力验算也符合要求。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分类和功能。

2. 使学生掌握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法,了解各种施工工艺的优缺点。

3. 帮助学生了解基础工程在土木工程中的重要性,认识到基础工程对整个工程质量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基础工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分析基础工程案例的能力,学会从多角度评价工程方案的合理性。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工程专业,增强对基础工程学科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强调工程质量和安全意识。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工程实践中注重环境保护。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基础工程学科的入门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功能及施工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年级,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知识,对工程学科有一定的好奇心,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环保意识,使他们在未来的工程实践中能够为我国的基础工程建设做出贡献。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基础工程概念与分类:讲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功能及分类,包括浅基础、深基础、桩基础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 基础工程概述2. 基础工程施工方法:介绍基础工程的常用施工方法,如挖掘、浇筑、打桩等,分析各种施工方法的优缺点。

教材章节:第二章 基础工程施工技术3. 基础工程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基础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基础工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 基础工程案例解析4. 基础工程质量管理:讲解基础工程质量控制措施,培养学生的工程质量意识。

教材章节:第四章 基础工程质量控制5. 基础工程环境保护:介绍基础工程中的环保措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1.设计任务书1.1设计资料某桥上部构造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T形梁。

标准跨径L,计算跨径L。

板式橡胶支座,桥面宽度为7m+2×1.0m,双车道,参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进行设计计算。

设计荷载为公路—II级,人群荷载为3.0kN/m2。

材料:台帽、耳墙及截面a-a 以上均用C20混凝土,γ1=25.00kN/m3;台身(自截面a-a以下)用M7.5浆砌片,块石(面墙用块石,其他用片石,石料强度不小于MU30),γ2=23.00kN/m3;基础用C15素混凝土浇筑,γ3=24.0 kN/m3;台后及溜坡填土γ4=17.00kN/m3;填土的内摩擦角φ=35°,黏聚力c= 0.0。

标准跨径=23m 计算跨径=22.6m水文、地质资料:设计洪水位高程离基底的距离为6.5m(a-a截面处)。

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下表1.2设计标准规范[1] 魏进王晓谋.基础工程第五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21.[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5.[3]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19.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9.[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2018.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8.[5]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5.1.3进程安排1、桥台及基础构造和拟定的尺寸、绘制轮廓图 12月16日2、荷载计算 12月17日3、工况分析 12月18日4、地基承载力验算 12月19日5、基底偏心距验算 12月20日6、基础稳定性验算 12月20日7、沉降计算 12月21日8. 整理资料、电子版排版 12月21日2计算部分一、 桥台及基础构造和拟定的尺寸桥台及基础和拟定的尺寸如下图所示,基础分两层,每层厚度0.5m ,襟边和台阶宽度相等,取0.4m 。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一、设计资料1、地质及水文(1)河床土质:从地面(河床)至标高32.5m为软塑粘土,以下为密实粗砂,深度达30米。

(2)水文:地面(河床)标高为40.5m,一般冲刷线标高为38.5m,最大冲刷线为35.2m,常水位42.5m。

2、土质指标表1 土质指标规范规定:钻(挖)孔灌注的摩擦桩中心距不得小于2.5倍成孔直径,所以取:承台尺寸:7.0m×5.0m×2.0m。

(1)拟定采用四根桩,设计直径为1.0m。

(2)桩身及承台混凝土用20号,其受压弹性模量E h =2.6×104Mpa。

(3)平面布置图如下图1所示:图1 平面布置图4、荷载情况(1)上部为等跨25m的预应力梁桥,混凝土桥墩,承台顶面上纵桥向荷载为:恒载及一孔活载时:∑N=6103.4KN∑H=310.25KN(制动力及风力)∑M=4123.6KN(竖直力偏心、制动力、风力等引起的弯矩)恒载及二孔活载时∑N=6503.24KN(2)桩(直径 1.0m )自重每延米为 78.11154)0.1(2=⨯⨯=πq KN/m (已扣除浮力)(3) 故,作用在承台底面中心的荷载力为:∑N=6103.4+(7.0×5.0×2.0×25)=7853.4 KN∑H=310.25KN∑M=4123.6+310.25×2.0=4744.1KN •M恒载及二孔活载时:∑N=6503.24+(7.0×5.0×2.0×25)=8253.24KN (4)则拟定桩基础采用冲抓钻孔灌注桩基础,为摩擦桩。

二、 单桩容许承载力的确定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中确定单桩容许承载力的经验公式初步反算桩的长度,设该桩埋入最大冲刷线以下深度为h ,一般冲刷线以下深度为h 3,则:N h =[P]=21U ∑i i l τ +λm 0 A{[σ0]+K 2γ2(h 3-3)}当两跨活载时:N h =424.8253 + (38.5-35.2) ×11.78 +21×11.78h (kN) =2102.18 + 5.89h (kN)计算[P]时取以下数据:桩的设计桩径为1.0m ,冲抓锥成孔直径为1.15m ,U=π×1.15=3.61m ,A=π×1.02/4=0.785㎡ , λ=0.70 , m 0=0.8 , K 2=6.0 ,[σ0]=550kpaΥ2=7.2812)]5.322.35([12)5.325.40(-+⨯--+⨯-h h=hh++3.5126.63 (kN/㎡) (已扣除浮力)τ1=30kpa , τ2=110kpa[P]=21×3.61×[2.7×30 + (h-2.7)×110] + 0.7×0.8×0.785×{550 + 6.0×hh++3.5126.63(h+3.3-3)} = N h = 2102.18 + 5.89h所以,则解一元二次方程得:h=9.99m现取 h=10m ,桩底标高为25.20m ,桩的轴向承载力符合要求。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课程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课程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课程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掌握不同类型基础的设计原理和方法;–熟悉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要点。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具备基础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基本能力;–能够正确使用相关软件和工具进行基础工程设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对基础工程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基础工程概述:介绍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分析基础工程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2.基础设计原理:讲解不同类型基础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包括浅基础和深基础的设计计算,以及地基处理技术。

3.基础施工技术:介绍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要点,分析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基础工程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基础工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5.基础工程软件应用:教授如何使用相关软件和工具进行基础工程设计,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实际工程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基础工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4.实验法:安排实地考察和实验,使学生了解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要点。

5.软件应用演示:通过演示和实操,使学生掌握基础工程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基础工程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Design of Foundation Engineering
设计题目:柱下钢筋混凝土桩基础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一、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1、课程设计目的
利用所学基础工程课程的理论知识,能够独立完成一个较完整的基础设计与计算过程,从而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2、课程设计建议
在复习本学期课程理论知识后,收集并阅读相关设计规范和参考书后进行本课程设计任务。

二、课程设计设计资料
1、工程设计概况
西安市未央区拟建一栋15层框架结构的办公楼,其场地位于临街地块居中部位,无其它邻近建筑物,地层层位稳定,场地地质剖面及桩基计算指标见工程地质资料。

试设计柱下独立承台桩基础。

(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3)柱的截面尺寸为:450mm×600mm;
(4)承台底面埋深:d=2.0m(也可自行按规范要求选定);
(5)根据地质资料以及上部荷载情况,自行选择桩型、桩径和桩长;
(6)桩的类型:预制桩或者灌注桩(自行斟酌设定);
(7)沉桩方式:静压或者打入(自行斟酌设定)。

(8)方案要求尽量先选择以粉质粘土为持力层,若不满足要求,再行选择卵石或岩石层作为持力层,并作简要对比说明。

2、荷载情况
已知上部框架结构由柱子传至承台顶面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轴力F=(8300-10n)kN,
弯矩M x=(80+2n)kN·m,M y=(750-n)kN。

注:M x、M y分别为沿柱截面短边和长边方向作用;n为学生学号最后两位数。

3、工程地质资料
建筑场地土层按其成因、土性特征和物理力学性质的不同,自上而下划分为5层,地质剖面与
桩基计算指标见表1,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水位埋深为2.2m。

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本场地地下水无腐蚀性。

三、设计内容及要求
(1)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2)确定桩数,桩的平面布置,承台平面尺寸,单桩承载力验算;
(3)若必要,进行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4)桩身结构设计及验算;
(5)承台结构设计及验算;
(6)桩及承台施工图设计:包括桩平面布置图、桩身配筋图、承台配筋图、节点详图和必要的施工说明;
(7)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他人设计成果,设计如有雷同,相关人员课程设计成绩一律为零。

表1 地质剖面与桩基计算指标
四、设计成果及提交
(1)计算说明书:
计算说明书全部采用手写,一律用A4幅面;
装订顺序:封面(须注明:《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日期),目录、设计任务书,计算说明书;
(2)桩基础施工图:建议图纸采用A3幅面,手工或CAD绘制均可,表达要清楚,施工图(图纸折叠成A4大小)。

五、建议的设计步骤及涵盖内容
(1)列出设计资料(包括上部结构资料、建筑场地资料);
(2)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和承台埋深;
(3)确定单桩机选承载力标准值;
(4)确定桩数和承载底面尺寸;
(5)确定群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6)桩基中单桩荷载验算;
(7)桩基软弱下卧层验算(若不须验算桩基软弱下卧层,建议另行设定条件自行练习);
(8)承台设计(包括柱对承台以及角桩对承台的冲切计算、承台斜截面抗剪验算及承台配筋等)。

六、参考文献
(1)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2)JGJ 94-94.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
(3)刘昌辉, 时红莲编著. 基础工程学[M]. 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05
(4)刘大鹏, 尤晓暐主编. 基础工程[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5)周景星, 李广信, 虞石民等编著. 基础工程[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6)朱炳寅, 娄宇, 杨琦编著.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7)王成华. 基础工程学[M]. 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2
(8)陈希哲. 土力学地基基础[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9)李克钏. 基础工程[M].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4
(10)王广月, 王盛桂, 付志前编著. 地基基础工程[M]. 北京: 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6
(11)曾巧玲, 崔余江, 陈文化等主编. 基础工程[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12)顾晓鲁, 钱鸿缙, 刘惠珊等主编. 地基与基础[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13)赵明华. 基础工程[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14)金喜平, 邓庆阳主编. 基础工程[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