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力-如何完美你的申报资料-药学部分

合集下载

[精选]化学药品申报资料撰写格式与要求资料

[精选]化学药品申报资料撰写格式与要求资料

化学药品申报资料撰写格式与要求技术指导原则一药理毒理研究资料综述撰写格式和要求(第一稿)二OO四年十月一、概述……………………………………………二、撰写格式和要求……………………………(一)前言……………………………………………(二)药理毒理研究总结……………………………1、药效学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2、毒理学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3、药代动力学试验及文献资料…………………(三)对药理毒理研究的分析和评价1、研究项目选择的法规和科学依据………………2、药物的有效性…………………………………3、药物的安全性…………………………………4、综合评价………………………………………(四)参考文献………………………………………三、参考文献………………………………………四、起草说明………………………………………一、概述本指导原则是“化学药品申报资料的撰写格式和要求”系列技术指导原则中的一部分,内容为新药注册申报资料中药理毒理研究资料综述(申报资料项目16)的撰写格式和要求。

本指导原则意在通过规范药理毒理研究资料综述的撰写,提高药理毒理申报资料的质量;引导药品注册申请人对新药进行综合分析和自我评价,进而提高注册效率,规范新药研究。

不同注册分类的药物药理毒理研究资料综述的撰写可能与本文的要求不完全吻合,注册申请人可根据药物的特点在本文的基础上做适当调整。

药理毒理研究资料综述的内容分为前言、药理毒理研究总结、对研究的分析和评价、参考文献四部分。

二、撰写格式和要求(一)前言前言主要介绍药物开发的背景,应包括以下内容:●简述药物的结构特点和理化性质。

●明确药物临床拟用适应症,简述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症状、病程、转归,以及现有药物的治疗概况。

●阐明药物可能的作用机制、药物本身或同类药物在国内外的研究开发进展、明确提出立题依据。

●目前已知的药物本身或同类药物在动物试验和临床使用中存在的主要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

关于按CTD格式申报药学资料及相关审评工作的补充说明(五篇材料)

关于按CTD格式申报药学资料及相关审评工作的补充说明(五篇材料)

关于按CTD格式申报药学资料及相关审评工作的补充说明(五篇材料)第一篇:关于按CTD格式申报药学资料及相关审评工作的补充说明关于按CTD格式申报药学资料及相关审评工作的补充说明发布日期:20110704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0年9月25日发布的“关于按CTD格式撰写化学药品注册申报资料有关事项的通知(国食药监注[2010]387号)”,引起了药品注册申请人的广泛关注,部分申请人已经按照或者正在积极准备按照CTD格式提交或撰写化学药品注册申报资料。

自该通知发布后,我中心通过积极准备已经正式启动了化学药品CTD格式(药学部分)申报和审评的试点工作,并于2011年4月12日发布了“关于按CTD格式开展技术审评的几点说明”。

近期,我中心频繁接到申请人关于CTD格式申报资料提交和审评任务管理序列等方面问题的咨询,现结合我中心试点工作情况,就相关事宜补充说明如下:一、关于CTD格式申报资料和电子版资料的提交:1.申报资料的提交。

目前申请人针对化学药品申请生产药学部分申报资料的提交有以下三种情况:(1)CTD格式申报资料+CTD格式主要研究信息汇总表;(2)《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2格式申报资料+药学研究主要信息汇总表;(3)《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2格式申报资料。

针对上述三种情况提交的申报资料,我中心业务管理部资料组均予以正常接收,并在中心审评系统中进行相应提交情况的标记,以便于后续审评任务的管理。

2.电子版资料的提交。

我中心已开通网上通道以方便申请人提交“CTD格式主要研究信息汇总表”或“药学研究主要信息汇总表”。

我中心电子提交系统分别设置了(1)“药品注册申请的药学资料已按CTD格式申报者电子提交入口”和(2)“药品注册申请药学资料已按《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要求申报者电子提交入口”两个入口进行提交。

具体针对上述“1.(1)”种情况提交申报资料的品种,选择“(1)”入口进行电子版资料的提交;针对上述“1.(2)、(3)”二种情况提交申报资料的品种,选择“(2)”入口进行电子版资料的提交。

药品注册申报资料模版

药品注册申报资料模版

注册分类:中药、天然药物第11类申报资料目录(一)综述资料1、药品名称2、证明性文件4、5、6、781215161718、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依据及质量标准(一)综述资料1、药品名称:2019-8-5汉语拼音:命名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册》页。

2、证明性文件:附件1《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复印件。

附件3附件4附件54、对主要研究成果的总结及评价:“”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册》,根据国家有关药品管理的政策要求,现按中药注册分类第11类要求开展有关的研究工作,现将各项研究工作总结如下:4.1工艺研究我们对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

其君药大黄的主要有效成分是蒽醌甙类物质,我们以大黄酚作为对照品,用HPLC法测定大黄酚的含量,计算提取过程中大黄酚的转移率,以确定最佳的提取条件。

经试验证明水提以20倍水量为宜,即第一次8倍水量,第二2019-8-5精品次6倍水量,第三次6倍水量,大黄酚的转移率达到83.1%,提取收膏率为19.2%(比重为1.35,50℃),加入处方量的,减压干燥,粉碎后装入胶囊,成品收率为98%以上。

4.2质量与质量标准的研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册》“”项下质量标准要求,我们对原标准项下内容进行了验证,同时在原标准基础上增加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的大黄酚含量测定方法,以大黄酚为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样品在与对照品相应保留时间均出现吸收峰,无阴性对照干扰,结果证明该方法灵敏、准确、快速。

表1不同厂家“”质量情况对比(n=2,mg/粒)生产厂家公司自行试制产品性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黄褐色的粉末;气腥,味苦涩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黄褐色的粉末;气腥,味苦涩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黄褐色的粉末;气腥,味苦涩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黄褐色的粉末;气腥,味苦涩鉴别(1)呈正反应呈正反应呈正反应呈正反应鉴别(2)呈正反应呈正反应呈正反应呈正反应检查水份装量差异崩解度微生物限度8.0%±7.0%15分钟符合规定7.8%±7.0%15分钟符合规定7.6%±8.0%14分钟符合规定8.1%±8.0%15分钟符合规定含量测定0.207mg/粒0.243mg/粒0.245mg/粒0.241mg/粒从上述表中结果可以看出,我公司研制的产品质量明显优于市面同类产品,说明我公司已完全掌握了该产品的关键工艺条件,产品质量好,质量标准可控性强,操作方便,能基本真实反映该产品的内在质量。

中药注册申请申报资料撰写要求

中药注册申请申报资料撰写要求

中药注册申请申报资料撰写要求一、申请者信息二、申请产品信息1.产品名称:准确、简明地描述产品的名称。

2.剂型:描述产品的剂型,如片剂、颗粒剂、糖浆剂等。

3.成分及含量:详细列出产品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以及其他辅助成分。

4.生产工艺:详细描述产品的生产工艺以及制造过程,确保生产过程合规、安全。

5.质量标准:提供产品的质量标准要求,包括检测方法、检测指标等。

三、临床试验资料1.临床试验草案:详细描述临床试验的设计、目的、方法、样本容量及研究计划。

2.临床试验报告:提供完整的临床试验报告,包括试验结果、安全性评价等。

3.临床试验委员会批准文件:提供临床试验委员会的批准文件。

四、质量控制资料1.质量控制草案:描述产品的质量控制计划,包括质量控制流程、关键检测项目等。

2.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产品的质量控制标准要求,包括检测方法、检测指标等。

3.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档:提供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如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

五、药理学与毒理学研究资料1.药理学研究报告:提供药理学研究报告,包括药效学、药代动力学等。

2.毒理学研究报告:提供毒理学研究报告,包括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等。

六、对照药品资料提供与申请产品同类或相似的对照药品的资料,包括质量标准、疗效、安全性等。

七、其他资料根据具体申请情况,可能还需要提供其他相关资料,如生产许可证、GMP认证证书等。

在撰写申请资料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严格按照国家药品监管部门的规定进行资料撰写。

2.资料撰写应准确、详细,并充分呈现申请产品的疗效、安全性等信息。

3.资料撰写要遵循科学、客观、规范的原则,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4.注重资料的组织结构和逻辑性,使审核人员能够清晰地了解申请产品的特点和优势。

5.资料撰写需要严格依据法规和标准,确保合规性和符合要求。

总之,中药注册申请资料的撰写要求是多方面的,它不仅涉及到产品的质量、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要遵循药品监管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药物申报资料撰写格式与内容

药物申报资料撰写格式与内容
申报资料真实性问题
1、未充分表达—细节说明不够 2、逻辑、常识—虚假痕迹 3、不能证明真实性—不能溯源
14
系统性
围绕申请目的研究系统性、申报 资料系统性
常见问题
1、项目设计缺陷 2、研究内容缺陷 3、申报资料不充分 4、资料衔接间矛盾
15
规范性
内容 格式 用语 引用文献
16
结语
申报资料是交流的桥梁 申报资料来源于原始资料、不同于原始资料 研究和撰写资料同等重要
56
制剂处方工艺
1、参考格式
研制背景 处方组成 详细的制备工艺 生产工艺流程图 剂型选择依据 处方及工艺研究 原辅料信息 参考文献 试验图谱
57
制剂处方工艺
2、具体内容
研制背景 国内外同类品种的上市情况 剂型、规格、临床信息等 --品种立题
处方组成 明确各辅料在处方中名称、用量、作用
58
规格 片芯 原料药 辅料1 辅料2 辅料3 硬质酸镁 薄膜包衣液 纯水 羟丙甲纤维素 蓝色染料 二氧化钛
总结各部分研究结果基础上,结合立题目的与 依据,对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 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
28
撰写内容
① 品种基本情况
药品名称 制剂的剂型、规格 复方制剂的组成 拟申请的适应症及用法用量 药理作用及机制 该品种在国内外上市的情况 药品注册分类 临床试验的批号及批准时间(报生产品种) 豁免事项及依据(免临床试验报产品种) 研究项目的管理和研究质量情况
9
管理信息 上市承诺
对主要研究结果的 总结及评价
结果是否支持 上市承诺
综合综述
结果是否支持 申请目的
药学研究 药理毒理研 临床试验 资料综述 究资料综述 资料综述

药品注册申报资料模板

药品注册申报资料模板

药品注册申报资料模板
药品注册申报资料模板包括以下内容:
1. 注册申报单位基本信息:
- 单位名称、地址、联系人、电话、传真、邮箱等联系方式;
- 单位性质、组织机构代码、所属行业等相关信息;
2. 药品基本信息:
- 药品通用名称、商品名称、剂型、规格、批准文号等相关信息;
- 药品注册分类(新药、仿制药、西药、中药等);
- 药物成分、制剂工艺及特性等相关信息;
3. 临床试验数据:
- 临床试验计划、试验目的、试验设计、试验结果等相关信息;- 临床试验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报告;
- 临床试验所涉及的医疗机构、主要研究人员等相关信息;
4. 药品质量控制:
- 药品生产工艺、原辅材料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方法;
- 药品生产设备、场所、环境和人员的质量控制信息;
- 药品稳定性研究报告等相关信息;
5. 药品效能与安全性研究资料:
- 前期研究报告(如动物实验报告、细胞实验结果等);
- 药物药代动力学、毒理学研究报告;
- 临床试验数据分析和评估报告等相关资料;
6. 产品说明书、标签和包装:
- 药品说明书、标签和包装信息,包括药品的用途、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和注意事项等;
- 说明书和标签的设计和印刷样本;
7. 药品审评和注册费用缴纳证明;
8. 其他相关的附件和资料。

以上是一个基本的药品注册申报资料模板,根据具体要求和国家相关法规,可能会有一些细微的变化。

药品注册申报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建议在准备申报之前咨询相关专业人士或药品注册机构,确保申报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pre ind中国药学申报准备的资料

pre ind中国药学申报准备的资料

pre ind中国药学申报准备的资料中国药学申报准备的资料通常包括以下内容:申报表、研究计划书、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主要参考文献、研究进度安排、预期成果及应用前景、研究团队以及相关附件。

首先,申报表是申请者基本信息的汇总,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学历、职称、联系方式等。

这些信息可以直观地了解申请者的基本情况。

其次,研究计划书是中国药学申报的重要部分,需要详细介绍申请者的研究内容和目标。

研究计划书一般包括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

研究背景主要是对目前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说明该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则是具体介绍申请者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包括实验设计、样本选择、数据处理等。

在研究计划书中,申请者还应列举主要参考文献,证明自己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有系统理解和广泛阅读。

同时,申请者还需要明确研究进度安排,包括研究的时间节点和完成的阶段目标。

除此之外,申请者还需要在研究计划书中阐述预期成果及应用前景,并说明该研究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在申报准备的资料中,申请者还需要介绍研究团队,包括团队成员的基本情况、研究团队的研究能力和团队内部分工等。

最后,相关附件包括主要参考文献、研究成果、专利证书等。

附件可以作为申请者的研究实力证明,提高申请的成功率。

总的来说,中国药学申报准备的资料涉及到研究计划书、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主要参考文献、研究进度安排、预期成果及应用前景、研究团队以及相关附件等内容。

这些资料是评委和专家们评估申请者研究能力和研究项目价值的重要依据。

因此,申请者需要认真仔细地准备这些资料,并确保其完整、合理和具有说服力。

CTD格式申报资料撰写格式(制剂)带实例

CTD格式申报资料撰写格式(制剂)带实例

CTD格式申报资料撰写格式(制剂)3.2.P.1 剂型及产品组成3.2.P.2 产品开发3.2.P.2.1 处方组成3.2.P.2.1.1 原料药3.2.P.2.1.2 辅料3.2.P.2.2 制剂3.2.P.2.2.1 处方开发过程3.2.P.2.2.2 制剂相关特性3.2.P.2.3 生产工艺的开发3.2.P.2.4 包装材料/容器3.2.P.2.5 相容性3.2.P.3 生产3.2.P.3.1 生产商3.2.P.3.2 批处方3.2.P.3.3 生产工艺和工艺控制3.2.P.3.4 关键步骤和中间体的控制3.2.P.3.5 工艺验证和评价3.2.P.4 原辅料的控制3.2.P.5 制剂的质量控制3.2.P.5.1 质量标准3.2.P.5.2 分析方法3.2.P.5.3 分析方法的验证3.2.P.5.4 批检验报告3.2.P.5.5 杂质分析3.2.P.5.6 质量标准制定依据3.2.P.6 对照品3.2.P.7 稳定性3.2.P.7.1 稳定性总结3.2.P.7.2 上市后的稳定性研究方案及承诺3.2.P.7.3 稳定性数据二、申报资料正文及撰写要求3.2.P.1 剂型及产品组成(1)说明具体的剂型,并以表格的方式列出单位剂量产品的处方组成,列明各成分在处方中的作用,执行的标准。

如有过量加入的情况需给予说明。

对于处方中用到但最终需去除的溶剂也应列出。

(2)如附带专用溶剂,参照以上表格方式列出专用溶剂的处方。

(3)说明产品所使用的包装材料及容器。

Eg:3.2.P.2 产品开发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料或文献资料来论证剂型、处方组成、生产工艺、包装材料选择和确定的合理性,具体为:3.2.P.2.1 处方组成3.2.P.2.1.1 原料药参照《化学药物制剂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提供资料说明原料药和辅料的相容性,分析与制剂生产及制剂性能相关的原料药的关键理化特性(如晶型、溶解性、粒度分布、吸湿性等)。

Eg:格列苯脲的粒度研究3.2.P.2.1.2 辅料说明辅料种类和用量选择的依据,分析辅料用量是否在常规用量范围内,是否适合所用的给药途径,(符合药用要求,注射剂辅料应符合注射液要求;不予主药发生不良相互作用;根据剂型选择必要的辅料)并结合辅料在处方中的作用分析辅料的哪些性质会影响制剂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如药何品完质美量你评价的性申抽报验资料 的思考与建-议药学部分
余立 余立 yuliyy82701156.1@1 01083226198
原始记录(研发迈出的第一步)

申报资料(申报过的最后一关)
记录是资料的基础
资料是记录的提炼,是申报者与审评者沟通的主要手段
留存并展现研发全过程!
修改建议
提取分析信息-读懂
提取信息2. JP 有对操作时间的限制提示(溶液配制后10分 钟内测定) 。
分析:JP有此提示说明本品溶液的稳定性也许不 好,这对方法选择,保证测定结果准确性和重现 性都较为重要,因此,应进行确认。
修改建议
提取分析信息-读懂
综合分析需经实验落实的不确定点: 1. 本品溶液的稳定性。 2. 监控本品有色杂质的方法选择。 3. 现有标准中最严格的限度。
选方法:干燥失重?减压干燥?水分?热重?… 择条件: 干燥剂→干燥温度→干燥时间 订限度:根据工艺水平 + 样品湿度的敏感性+ 稳 定性试验数据+实验误差 →限度%
比旋度例子
6
杂质研究
CTD格式资料中的 杂质分析章节现状
十之八九不清楚这个章节该写些什么 或重复有关物质方法或验证项下内容 东拉西扯不着边际 真实例子:
提高认识、改变观念,更新技术
研究项目要突破定式思维 确定方法要有筛选优化过程 抓大也不能放小!
如何利用前期信息?
集齐 读懂
筛选 优化
取长 补短
完善 超越
质量研究
不是所有研究的项目内容都订入质量标准 但所有订入标准的都是经过研究的!
比如: 各种潜在杂质、残留溶剂 原料药的理化性质考察内容等
分析方法确定资料
分析: HPLC法优点准确量化,缺点较繁长,价高
UV法优点可量化,缺点漏检×
标准比色液法优点廉简全快,缺点量化较差 经实验,因杂质量小,溶液稳定性差,且色变灵敏故认 为标准比色液法较优
修改建议
设计实验研究-筛选优化
现有标准中最严格限度的确认
ChP2010
≤Y或YG3号
Ph Eur.7.7
A430nm ≤ 0.15
杂质分析章节还可以 包含哪些信息?
响应因子考察
杂质谱比较
杂质毒性研究
杂质研究的方法
杂质研究用方法的研究 - 各标准方法的比较 - 分离度 - 灵敏度
不一定与质量标准用的方法一致
实验筛选+理论分析
原研 EP7.0 USP34 JP15 标准
国内 标准
拟定 标准
梯度洗脱 色谱条件
……… 210nm 254nm
Ph Eur.7.7
UV法 0.1g/ml ,水 A430nm≤ 0.15
JP16
UV法 0.1g/ml ,水 A400nm≤ 0.35 10分钟内测定
修改建议
提取分析信息-读懂
提取信息1.
中国药典规定≤Y或YG3号,EP虽然均采用UV法,但检测 波长不一致( EP 430nm,JP400nm) 。得知本品溶液 的颜色色调不固定。
2
原辅料内控
制剂原辅料内控标准问题
体现质量从源头控制的理念!
常见问题1-没有针对性:
溶解度不好需要经微粉化的原料-不设粒度检查项 用于注射剂的乙醇-不控制甲醇 手性试剂-不检查比旋度或光学异构体杂质 不结合制剂剂型要求增项-无菌、微生物限度、农残
常见问题2-没有方法验证
增订的内控定量检查项目没有全面的方法学验证
杂质研究资料常见几大问题
照猫画虎人云亦云-楞搬无特色 人家就是这样做/订的 人家的适合你吗?
例子:
原研用到苯乙铵,仿制用的苯甲醇 苯乙铵不敢删掉,苯甲醇不知怎么增订
杂质研究资料常见几大问题
蜻蜓点水隔靴搔痒-做不深说不透 我做/说啦!
但你真没做/说到位!
已有标准设什么项目质量研究就做什么 已有标准规定什么杂质就研究什么杂质 多一点不干!不越雷池一步 起草说明三言两语照抄标准无分析无理由 多一句不写!惜墨如金
关键工艺参数/关键工艺步骤-选择理由 过程控制-理由、方法、指标 过量投料-说明理由,损失何处,转化物安全性 工艺验证资料-规模、规范、全面
提供与制剂性能相关的原料药关键理化性质的研究 溶解性与pKa 、稳定性、晶型、粒度
建议:集中明确标注,别让审评员翻找!
5
质量研究
质量研究
质量研究总体要求
方法先进灵敏,项目深入全面、具有针对性
生化药注射剂 不合理剂型-液体制剂不稳定的品种,阿奇罗红分散片 不合理规格- 最小规格比儿童起始剂量都小
品种转让能特殊?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立题依据阐述不详尽
原研药开发、上市、进口、销售情况 有效性-权威参考文献的提供与摘录 安全性-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信息 稳定性-固体、液体、晶型、异构体 市场需求-是否还进口?销售份额? 剂型、规格选择的合理性
JP16
A400nm≤ 0.35
A430nm< 0.1
修改建议
取长补短&完善超 越
ChP2010 Ph Eur.7.7
JP16
拟定标准
目视+色差计 0.12g/ml, 水
≤Y或YG3号
UV法 0.1g/ml , 水 A430nm≤ 0.15
UV法 0.1g/ml , 水
A400nm≤ 0.35 10分钟内测定
参考文献怎样更方便查阅?
Title
Add your text
提供佐证用途 的参考文献
资料中做出标记 摘取关键词或数 据,文献集中后 附
具有使用用途 的参考文献
资料中随文插入 重点内容,详细 说明,深入分析 文献集中后附
怎样提供参考文献更方便 审核者查阅?
1.翻译成中文(全文/引用重点) 2.标出重点 3.随文插入 4.列表比较 5.详细说明 6.深入分析
方法与限度改变时:
说清原来缺点 对变动的验证 提供比较值
变动说明
杂质研究部分必须提供的内容
不是仅按已有标准测测已知杂质或杂质 总量!
要提供工艺来源杂质研究分析内容 要提供辅料来源杂质研究分析内容 要提供降解杂质研究分析内容 要提供杂质谱比较研究分析内容 要对所有超鉴定限杂质进行研究 要对特殊毒性杂质进行研究
展现创建思路 展现摸索过程 展现细节钻研
新方法
分析方法确定资料
原方法优缺点 新旧异同点 提供比较值
改方法
小案例揭示通病
溶液的颜色: 中国药典采用标准比色液法, 欧洲药典和日本药局方采用UV 吸光度法。经比较,我们选用 了标准比色液法,规定溶液颜 色不得深于黄色或黄绿色3号。 经检验,3批样品均符合规定。
修改建议
设计实验研究-筛选优化
溶液稳定性的考察: 溶液浓度:0.12g/ml,水 考察方式:目视与UV吸光值 考察时间:5分钟,10分钟,20分钟,30分钟,2小时,4小时 考察结果:溶液在30分钟内稳定
修改建议
设计实验研究-筛选优化
备选方法 :HPLC(全波长检测,在可见光区)
ChP标准比色液法(包括目视与色差计法) UV法 (EP 430nm,JP400nm )
关键词:
真实;全面;逻辑;规范;换位思考!
抓大也不能放小,正确还得讲究!
完美资料什么样?
完整 规范
完美
资料
清晰
方便

乱人 晕 的 乱

无法忍的错
常见 问题
没法懂的浅


缺Hale Waihona Puke 能评 的 缺问题与后果
重大错误与缺失 多处错误与缺失
少错误小缺失
退审
发补
讨论的主要内容
1
申报资料必须提供哪些主要内容?
高分子量杂质 原标准采用填充柱测定,色谱峰扩散现象较为严重,不能
准确积分灵敏测定,使得结果严重偏低,三批样品用此法 测定的结果为0.2%、0.2和0.3%,现参考《中国药典》 2010年版头孢地嗪钠高分子量测定方法,并经摸索优化, 将其改用TSK柱测定,使峰型大大改善,经方法学验证比 较,检出灵敏度、重现性和专属性均较原方法显著提高, 但三批样品的测定结果分别变为0.8%,0.6%和0.9%,约 为原来的3~4倍,故拟定标准将限度由原标准的0.5%相应 调整为1.5%。

空穴来风晴天响雷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想说信你都困难!
缺依据 少过程 无图谱
限度改变的理由更是弱项
实例:高分子杂质检查 原标准采用填充柱测定,现改为TSK柱, 经测定,三批样品检测结果分别为0.8%, 0.6%和0.9%,故限度由0.5%改为1.5%
提原因-原方法不适用
填充柱测定高分子杂质图谱
量不得过3.0%”。3批样品均符合规定。 比旋度例子
问题???
1:为什么采用减压干燥法? 2:为什么用五氧化二磷作为干
燥剂? 3:为什么是80℃而不是常规
60℃ ? 4:为什么是3小时而不是常规
的干燥至恒重? 5:为何限度订为3.0%? ???????
选择方法制订限度依据不足
-小项目揭示通病
所缺内容
研究显色物质与色号关联度,确定检测灵敏度? 色差值?
选择方法制订限度依据不足
-小项目揭示通病
干燥失重拟定标准:
取本品,以五氧化二磷为干燥剂,80℃减 压干燥3小时,减失重量不得过3.0%
质量研究资料表述:采用药典常规减压
干燥方法, 3批样品测定结果为1.8%、 1.9%、1.6%,故拟定标准规定为“减失重
原料药供应商审计报告 –新申报的必须有!
3
处方研究
处方研究容易遗漏的内容
1. 原研处方与现处方的比较表 2. 改动的理由
专利障碍?购买渠道障碍?性能改善? 从功能性、安全性、稳定性、相容性、成本等方面
综合说明,要用实验数据证明变更的可行性 举例:非水溶剂注射液,变更助溶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