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生态环境概况
南极地区的环境变化与生态保护

南极地区的环境变化与生态保护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寒冷、最贫瘠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一个对我们整个地球系统具有重要影响的地方。
然而,近年来,南极地区的环境正在发生着变化,这给南极生态环境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南极地区的环境变化。
近几十年来,南极地区的温度持续上升,导致冰川和冰盖的消融加剧。
据研究表明,南极洲的冰盖正在以每年147亿吨的速度融化,这对于全球海平面的上升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同时,南极地区的海洋温度也在不断升高,这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了重大影响。
其次,南极地区的生态系统由于环境变化而受到了严重威胁。
南极海洋是世界上最丰富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是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护区,然而,温度上升和冰盖消融导致了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海洋中的许多生物对温度和冰度变化非常敏感,它们的生存繁衍能力会受到严重影响。
同时,南极冰区是很多极地动物的家园,例如企鹅、海豹和鲸鱼等,冰盖消融不仅影响它们的栖息地,也会直接导致它们的生存问题。
为了保护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国际社会和科学家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是加强对南极环境与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
只有深入了解南极地区的环境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我们才能更好地制定保护策略。
目前,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南极地区设立科研站点,对南极环境进行长期观测和研究。
其次是加强管理与监督。
国际社会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南极地区的国际公约,例如,南极条约和南极洲环境保护议定书。
这些公约和议定书规定了对南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原则和措施,并且要求各成员国共同遵守和执行。
同时,各国和组织也加强了对南极地区的巡逻和监测,以确保规定得到有效执行。
另外,重点是减少人类活动对南极环境的影响。
人类活动是导致南极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渔业、旅游和科学研究等。
因此,在开展人类活动时,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对南极环境的最小干扰。
例如,限制渔业捕捞的规模和区域,规范科学研究的行为,以及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等。
南极生态环境概况

(2)苔藓
苔藓也是南极洲常见的低等植 物之一。它的生长较地衣需更多的 水分,因此,它的种类没有地衣那 么多,分布也没有地衣广。其主要 分布在夏季有冰雪融化能提供充足 水分的地区,就有大面积的苔藓生 长。例如,在南极大陆的沿海地区, 特别是在雨水较多的南极半岛和南 极大陆周围的岛屿上分布较为广泛。
(3)海藻
南极奇观
极昼极夜
南极是最长昼夜的大陆在地球的南 北极圈内会出现半年是白天,半年是 黑夜的奇特现象,人们称之为极昼和 极夜。极昼和极夜是仅在南北极高纬 度地区出现的一种高空物理和天气现 象,是随着纬度的增高而越明显。它 是由于地球的自转轴与地球围绕太阳 运转轨道平面之间。
极夜的南极
南极极昼的太阳轨迹
(三)南极科考开发的主要方面
南大洋磷虾资源与开发利用研究; 南极重点地区生态系统研究; 极重点地区生态系统研究; 南极大陆与陆架盆地岩石圈结构、形成、演化和地球动力学以
及重要矿产资源潜力研究; 更新世晚期以来气候与环境变化及现代环境背景研究; 南极与全球气候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研究; 南极地区日地系统整体行为的研究; 南极环境对人体生理、心理、健康及劳动能力的影响及医学保
(四)淡水资源
在南极地区冰雪世界中,一目了然的丰富资源便是巨大的冰雪资源。 据统计,在南极地区,冰雪总量之和约达2700万立方公里,储存了全世 界可用淡水的72%。
在当今世界水资源严重缺乏的条件下,各国科学考察船从南极搬运 回国的冰块,已经成为高等宴会中饮用的奢侈品。现在,日本的市场上已 经有“南极冰块”出售。拖运冰山的设想,有可能成为解决非洲一些干旱 国家缺水的重要途径。1973年,威克斯和坎贝尔两人提出了运输冰山到 世界缺水地区的设想。1977年,在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召开的第一届国 际冰山利用会议上,这个问题受到与会者的高度重视。其后,在当年,由 沙特阿拉伯提供资金,法国提供技术知识共同成立了国际冰山运输公司。 尽管拖运极地冰山到缺水国家的困难还不小,但人们已经开始试图利用极 地的淡水资源了,相信会有一天能实现这一愿望的。
地理知识:深入了解南极洲的生态环境

地理知识:深入了解南极洲的生态环境南极洲位于地球的南端,是世界上最寒冷、最干燥、海拔最高的大陆。
它拥有独特而脆弱的生态环境,对人类和大自然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索南极洲的生态环境,从气候、地形、动植物等方面介绍南极洲与其他大陆之间的差异,并重点讨论保护南极洲生态系统的挑战和措施。
1. 气候与地形南极洲被覆盖着厚厚的冰层,这使得其气候条件极为恶劣。
平均气温在零下50摄氏度左右,在冬季甚至可能低于零下80摄氏度。
同时,由于位置接近南极圈以及全球风带相互作用影响,在此出现了强风和频繁降雪。
除了恶劣的气候条件外,南极洲还具有独特的地形特征。
它由终年积雪和冰川所覆盖,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大的冰盖——南极冰盖。
南极洲还有许多冰川、山脉和海岛,这些地形特征为南极洲的生态环境提供了独特的条件。
2. 动植物生态系统尽管南极洲的气候恶劣,但仍然存在着丰富而独特的动植物生态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南极洲是唯一一个没有人类永久居住点的大陆。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动植物群落:植被南极洲几乎完全无土壤覆盖,因此只有少量苔藓、地衣和微小草本植物能够在岩石裂缝中存活。
这些植物通常具有抗寒性、耐干旱和抵御强风等适应性特征。
动物南极洲是众多鸟类和海洋哺乳动物的栖息地。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企鹅,如帝企鹅、皇帝企鹅和黄眼企鹅等,它们以其可爱的外貌成为了南极洲的象征性物种。
此外,南极洲还有众多海鸟、海豹和鲸类等动物栖息于此。
3. 生态环境保护挑战与措施南极洲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以下是一些关键问题: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对南极洲造成了直接影响。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以及气候异常事件的增加,都给南极洲的生态系统带来了威胁。
人类活动尽管南极洲没有永久居民,但仍存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科学研究站点、旅游等导致的废物排放和碳足迹,以及捕捞和海底资源开发等活动都对南极洲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压力。
为了保护南极洲的生态环境,国际社会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协议与条约:如《南极条约系统》、《环境保护议定书》等文件确立了保护南极洲生态系统的法律框架。
南极的环境特征

南极的环境特征
南极是地球上最寒冷、最干燥、最风大的大陆,其环境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极寒气候。
南极遭受到极地气候的影响,冬季平均气温可达-60℃,夏季平均气温约为-25℃。
南极洲是地球上唯一没有永久人类居住的大陆。
2、极端干燥。
南极洲年降水量非常少,主要以降雪形式出现。
大部分降下的雪在这里永久存在,积累形成了厚厚的冰川冰盖。
3、冰和雪的覆盖。
南极洲的陆地几乎完全被冰川和冰盖覆盖,冰川覆盖面积约为14,000,000平方公里,冰盖厚度可达4000米。
4、强风和暴风雪。
南极洲常年受到强风和暴风雪的侵袭,平均风速可超过每小时160公里。
这些狂风在南极大陆的高原上形成了雪尘暴和白雪暴等严重的气象现象。
5、全球重要的科学研究基地。
南极洲的特殊环境使其成为全球重要的科学研究基地。
许多国家在南极设有科研站,进行气候、地质、地球科学等方面的研究。
这些科学研究有助于人类对地球环境变化和生态系统的理解。
- 1 -。
南极洲的地理特点与科学考察

南极洲的地理特点与科学考察南极洲,被誉为地球上最贫瘠、最寒冷的大陆之一,其独特的地理特点使得科学考察成为一项艰巨而又充满挑战的任务。
本文将介绍南极洲的地理特点以及科学考察相关内容。
一、地理特点南极洲是位于地球南极点附近的大陆,区域广阔,地势崎岖。
其主要地理特点包括:1.极地气候:南极洲属于极地气候区域,冰川覆盖广泛,平均温度极低,极寒的环境条件造就了南极独特的生态系统。
2.冰川和冰盖:南极洲的土地几乎全部被冰盖覆盖,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大的冰盖——南极冰盖,其厚度超过3000米。
这些冰盖储存着地球上70%以上的淡水资源。
3.岛屿和半岛:南极洲周围有众多岛屿和半岛,其中包括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但由于气候恶劣,人类居住极其困难,故而成为了科学考察的热点地区。
二、科学考察由于南极洲独特的地理环境,科学家们对其进行了大量的考察研究,以增进我们对地球的了解和推动人类科学的发展。
下面是对南极洲科学考察的一些方面的简要介绍:1.气候研究:由于南极洲气候的特殊性,对其气候研究不仅对了解地球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预测未来的气候趋势。
科学家们通过建立观测站和开展不同尺度的气象观测,收集气温、降水、风速等数据,进行气候模拟和预测。
2.地质勘探:南极洲地质历史悠久,包含了丰富的地质信息。
科学家们通过钻探和矿产勘探等方法,研究南极洲岩石构造、地质演化等问题,为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和验证。
3.生物多样性研究:虽然南极洲的环境极其恶劣,但仍然有独特的生态系统存在。
科学家们通过对南极洲海洋生物、陆地植物和动物等的研究,深入了解南极洲生物的适应机制,并发现了一些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新物种。
4.天文观测:南极洲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特殊,给天文观测提供了独特的优势。
科学家们在南极洲建立了天文观测站,利用洁净的空气、极夜和冰盖反射等特点,进行太空观测和天体物理研究。
总结:南极洲是一个充满神秘和挑战的地方,在其极端的地理环境下,科学家们不断开展考察和研究,探索未知并推动人类科学的发展。
海洋地理▏南极的自然环境

海洋地理▏南极的自然环境南极洲,位于南极点四周,为冰雪覆盖的大陆,周围岛屿星罗棋布。
南极洲的面积,包括南极大陆及其岛屿面积共约140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0%,与美国和墨西哥面积之和相当,是中国陆地面积的1.45倍,是澳大利亚陆地面积的两倍,为世界第五大陆。
南极洲四周围绕着多风暴且易结冰的南大洋,为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延伸,面积约3800万平方公里,为方便研究,被称为世界第五大洋。
南极洲距离南美洲最近,中间隔着只有970公里的德雷克海峡。
距离澳大利亚约有3500公里;距离非洲约有4000公里;与中国北京的距离约有12000公里。
南极洲是由冈瓦纳大陆分离解体而成,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陆,平均海拔2350米。
横贯南极山脉将南极大陆分成东西两部分。
这两部分在地理和地质上差别很大。
东南极洲是一块很古老的大陆,据科学家推算,已有几亿年的历史。
它的中心位于难接近点,从任何海边到难接近点的距离都很远。
东南极洲平均海拔高度2500米,最大高度4800米。
在东南极洲有南极大陆最大的活火山,即位于罗斯岛上的埃里伯斯火山,海拔高度3795米,有四个喷火口。
西南极洲面积只有东南极洲面积的一半,是个群岛,其中有些小岛位于海平面以下。
但所有的岛屿都被大陆冰盖所覆盖。
较古老的部分(包括有玛丽.伯德地南部、埃尔斯沃思地、罗斯冰架和毛德皇后地)有一由花冈岩和沉积岩组成的山系。
该山系向南延伸至向北突出的南极半岛的中部。
西南极洲的北部,即较高的部分是由第三纪地质时期的火山运动所造成的。
南极洲的最高处——文森山地(5140米)位于西南极洲。
位于南极高原的比德莫尔冰川是南极洲较大的冰川。
流域面积与法国相当的罗斯冰架,为罗斯海最南的分界线。
位于大陆另一边的威德尔海,是另一个深入内陆、而以菲尔希纳冰架为终端的深海湾。
菲尔希纳冰架向南延伸,与位于极地高原前方而海拔较高的罗斯冰架汇合。
南极洲分布有众多的淡水和咸水湖池,最有名的是唐胡安池,其湖水含盐度极高,每升湖水含盐量可达270多克,即使是在-70℃,湖水也不结冰。
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寒冷、最干燥、最风暴频繁的地方之一,其自然环境特征独特而严酷。
以下将从气候、地形、生物等方面介绍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气候
南极地区的气候极端恶劣,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之一。
南极洲的平均气温为零下50℃,最低气温可达零下90℃。
南极洲的气候主要受到南极洲高压和南极洲环流的影响。
南极洲高压是南极洲上空的一个高气压系统,它使得南极洲上空的空气下沉,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冷气团,使得南极洲的气温极低。
南极洲环流是一种从东向西的风,它将南极洲周围的冷空气和海洋水流包围在南极洲周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冰盖。
地形
南极洲的地形主要由冰盖和山脉组成。
南极洲的冰盖覆盖了大部分的陆地,其厚度可达4公里以上。
南极洲的山脉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东部,其中西部的埃尔斯沃思山脉是南极洲最高的山脉,最高峰为文森特山,海拔4892米。
南极洲的地形特征对其气候和生物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生物
南极洲的生物种类非常有限,主要是适应极端环境的生物。
南极洲的陆地上几乎没有植物,只有一些苔藓和地衣。
南极洲的海洋中有一些适应极端环境的生物,如南极磷虾、南极鲸、南极海豹等。
这些生物适应了南极洲的极端环境,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
总结
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独特而严酷,其气候极端恶劣,地形主要由冰盖和山脉组成,生物种类非常有限。
南极洲的自然环境特征对其生物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了保护南极洲的自然环境,国际社会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南极条约等,以确保南极洲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南极洲的气候和生态系统

南极洲的气候和生态系统南极洲是地球上最寒冷、最干燥的大陆之一,拥有独特而丰富的生态系统。
本文将介绍南极洲的气候特点以及其独特的生态系统。
一、南极洲的气候特点南极洲位于南半球,处于极高纬度地区,其气候极端且寒冷。
以下是南极洲气候的几个显著特点:1. 极端低温:南极洲的平均温度约为零下50摄氏度。
其中,最寒冷的地方是埃斯佩伦斯冰川,平均气温可低至零下70摄氏度。
2. 强风与盛行风向:南极洲经常受到强风的影响,平均风速可达每小时100公里。
盛行风向为东南风,其速度和频率在整个南极洲都相对较高。
3. 干燥:南极洲的降水量极低,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
尽管降水量较少,南极洲的降雪量却相对较高。
4. 极夜和极昼:由于南极洲地处高纬度地区,它经历了漫长的极夜和极昼现象。
在冬季,南极洲会进入持续数月的黑暗阶段,而在夏季则一直保持白天状态。
二、南极洲的生态系统尽管南极洲的气候极端,但它却是一个独特而复杂的生态系统。
以下将介绍南极洲的主要生态特点:1. 海洋生态系统:南极洲周围是广阔的南冰洋,这里生活着众多特有的海洋生物。
南极洲海域常年被冰覆盖,形成了独特的冷水生态环境,其中包括鲸鱼、海豹、企鹅等多种海洋动物。
2. 陆地生态系统:南极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冰盖覆盖的陆地,大部分地表被冰雪所覆盖。
然而,南极洲上也有一些裸露的陆地,这些地区上长有苔藓和地衣等特殊植被,适应了极端的生存环境。
3. 鸟类栖息地:南极洲是众多海鸟的栖息地,企鹅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
南极洲拥有多个繁殖地,孵化出成千上万只企鹅。
此外,南极洲上还有种类繁多的海鸥和海雀等鸟类。
4. 微生物:南极洲是一个富含微生物的地区。
尽管在极端环境下,一些细菌和蓝藻等微生物仍能在南极洲的冰雪中生存,这对于科学家们研究极端生存条件下的生命和其他地区的比较具有重要意义。
三、南极洲的生态保护由于南极洲的独特气候和生态系统,对其进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目前针对南极洲生态保护的主要措施:1. 南极条约:1961年签署的南极条约是国际社区为保护南极环境所采取的重要法律框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南极开发的意义
(1)科学意义
地球的南北两极是全球变化的驱动器、全球气候变化的冷源、也是 人类居住的地球与外星联系的重要窗口。尤其是南极,是地球上至 今未被开发、未被污染的洁净大陆,那里蕴藏着无数的科学之谜和 信息。在全球变化、特别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 关键作用。20世纪中,已有40多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100多个科学考 察站,对南极开展了多学科考察研究,有多项重大科学研究都是在 南极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例如:南极大气层中臭氧空洞的发现与研 究、南极冰下大湖——东方湖的发现与研究等。所以,南北极地区是 科学研究和实验的圣地,是与全球环境变化、经济可持续发展、人 类的生存和命运休戚相关的最后疆土。
极夜的南极
蜃景幻日
到过沙漠的人,都有幸领略 "海市蜃楼"的幻境。其形成就是 大气中的光线经过折射,把别处 的景物移到视线所及的某个较远 位置。这种折射现象有时能使整 个城市、湖泊或其它美丽景物突 然展现在沙漠之中,非常逼真, 但总使观赏者可望而不可及。 南极冰盖中洁白光滑的冰面上, 因光线折射和冷暖气流交替,也 能产生这种蜃景假象,甚至是两 个互不相关联的映像,变化多端、 捉摸不透,给人以虚无飘渺的感 观享受。
气候快速变暖对许多野生物种的生存 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像企鹅、海豹、 寒带鱼和大型海蜘蛛。
谢谢!
我是南极海燕
(2)磷虾
磷虾,是龙虾和对虾的 祖辈,辈分虽高,但进化很 慢,不善于游泳,在海洋中 过着漂移的生活。属浮游甲 壳动物。南大洋磷虾有8种, 其中数量最大的叫南极大磷 虾,它的体长是磷虾中最大 者,成虾长45毫米~60毫米, 最大可达90毫米。据1980-1990的10年间,2次国际南 大洋海洋生物资源调查获悉, 南大洋中蕴藏有15亿吨的磷 虾资源,是地球上海洋生物 资源量最丰富的地区。
象 海 豹
豹 海 豹
海 狼
(4)南极鱼类
南极鱼类约有200种,其中四分之三为南极鳕鱼,主要分布在南极陆 架区。在深海区也有不少狮子鱼和粘鱼。它们是南大洋海洋和海底生态系 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齿鲸、海豹和海鸟的重要食物来源。其中,具有 潜在经济价值的有:南极鰧鱼、鳐鱼、鳕鱼、无须度和冰鱼五大类群 。 在所有的南极鱼类中,南极鳕鱼是南极最大的 鱼种之一,最长可达1.5米,重达25公斤它体形短粗, 呈银灰色,略带黑褐色斑点,头大,嘴圆,唇厚。 作为食用鱼类,它肉嫩质白,味道鲜美可口,营养 价值较高。它的独特生理功能是抗低温,因此,南 极鳕鱼除了作为重要资源而进行商业性开发外,它 的抗冻功能也备受重视。
(2)温室效应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南 极洲的气温也在不断升 高。现在南极洲有大片 面积的草开始结成草皮, 而以前这些地方完全是 被清一色的冰床和冰川 所覆盖,南极洲过去仅 在夏天才有一些草皮零 星分布,但现在这些草 皮可以在南极洲越冬, 夏天的几个月里,草皮 甚至向四周蔓延,面积 不断扩大,这可能是南 极洲冰盖开始大面积融 化的一个前兆。
南极奇观
极昼极夜
南极是最长昼夜的大陆在地球的南 北极圈内会出现半年是白天,半年是 黑夜的奇特现象,人们称之为极昼和 极夜。极昼和极夜是仅在南北极高纬 度地区出现的一种高空物理和天气现 象,是随着纬度的增高而越明显。它 是由于地球的自转轴与地球围绕太阳 运转轨道平面之间。
南极极昼的太阳轨迹
极 夜 神 灯 -南 极 光
(2)苔藓
苔藓也是南极洲常见的低等植 物之一。它的生长较地衣需更多的 水分,因此,它的种类没有地衣那 么多,分布也没有地衣广。其主要 分布在夏季有冰雪融化能提供充足 水分的地区,就有大面积的苔藓生 长。例如,在南极大陆的沿海地区, 特别是在雨水较多的南极半岛和南 极大陆周围的岛屿上分布较为广泛。
(3)海藻
(四)人类对南极造成的影响
(1)臭氧层
大气中的臭氧层是地球上一切生命免受过量太阳紫外辐射伤害 的天然屏障,是地球生物圈的天然保护伞。上世纪90年代以来, 南极臭氧洞持续发展,臭氧洞最大覆盖面积达到24×106平方千米, 面积相当于墨西哥、加拿大和美国领土面积的总和。南极臭氧洞 的出现提醒人们,大气臭氧层-地球上一切生命的天然保护伞正在 受到严重的破坏。 大气中臭氧层减薄导致的紫外线增强会抑制人体免疫功能,使人 类白内障、皮肤癌发病率大大增加。
南 极 深 水 鱼
南 极 底 层 鱼
(二)南极植物
南极洲是地球上植物最稀少的地区,最高等的植物就是地衣和 苔藓了。那是因为南极大陆与世隔绝,而且陆地常年被冰雪覆盖, 即是在短暂的南极夏季,也仅有5%的无冰雪覆盖地区,称为无冰 区或白色沙漠的绿洲 。
(1)地衣
地衣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植 物之一,也是一种最为原始性 的低等植物。经过上万年的生 物进化过程,它能适应南极洲 那种极端寒冷、干旱和日早极 少的环境。所以,地衣是南极 洲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南极 土著植物。其生长速度十分缓 慢,每100年才生长1毫米。据 说,一株10厘米高的地衣,其 寿命可达10000年之久。
南极的生态环境概况
南极生态环境概况
南极的地理位置 南极的资源 南极奇观
南极的科考利用
南极洲,位于南极点四周,为冰雪覆盖的大陆,周 围岛屿星罗棋布。南极洲的面积,包括南极大陆及其岛 屿面积共约140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0%, 为世界第五大陆。 南极洲四周围绕着多风暴且易结冰的南大洋,为大 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延伸,面积约3800万平方公里, 被称为世界第五大洋。 南极洲距离南美洲最近,中间隔着只有970公里的 德雷克海峡。距离澳大利亚约有3500公里;距离非洲约 有4000公里。 南极洲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陆,平均海拔2350米。横 贯南极山脉 将南极大陆分成东西两部分。这两部分在地 理和地质上差别很大。
在南极洲还有生物量极 其丰富的藻类,种类达130 多种,最为常见的是冰藻、 褐藻和绿藻。它广泛分布在 南极大陆沿海潮湿的陆地表 面、岩石表层、石缝、冰雪 融化的溪流和季节性的湖中, 特别是在有企鹅栖息地流出 的溪水中,由于含有丰富的 氮、磷营养盐,藻类的生长 更加繁茂。
(三)矿产资源
南极地区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据已查明的资源分布来看,煤、 铁和石油的储量为世界第一,其它的矿产资源还正在勘测过程中。 在南极地区,可望发现更多更丰富的矿产资源,为人类利用这些资 源提出科学依据。 铁矿是南极最富有的矿产资源之一。在南极大陆,主要分布在 东南极洲。在查尔斯王子山脉南部的地层内,在晚太古至元古代, 有一条厚度达400米,长120公里~180公里,宽5公里~10公里的条 带状富磁铁矿岩层,是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富铁矿床,初步估算其 蕴藏量可供全世界开发利用200年,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富铁矿藏。有 趣的是,如果沿着南极洲查尔斯王子山脉所在的经度范围一直往北 走,几乎在相同经度差不多对称的北极地区,又是一片世界级大铁 矿地区。
(四)淡水资源
在南极地区冰雪世界中,一目了然的丰富资源便是巨大的冰雪资源。 据统计,在南极地区,冰雪总量之和约达2700万立方公里,储存了全世 界可用淡水的72%。 在当今世界水资源严重缺乏的条件下,各国科学考察船从南极搬运 回国的冰块,已经成为高等宴会中饮用的奢侈品。现在,日本的市场上已 经有“南极冰块”出售。拖运冰山的设想,有可能成为解决非洲一些干旱 国家缺水的重要途径。1973年,威克斯和坎贝尔两人提出了运输冰山到 世界缺水地区的设想。1977年,在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召开的第一届国 际冰山利用会议上,这个问题受到与会者的高度重视。其后,在当年,由 沙特阿拉伯提供资金,法国提供技术知识共同成立了国际冰山运输公司。 尽管拖运极地冰山到缺水国家的困难还不小,但人们已经开始试图利用极 地的淡水资源了,相信会有一天能实现这一愿望的。
(一)南极动物
南极地区的动物主要有鲸、海豹和企鹅。它们从陆地周围的海 水中觅取食物。南极洲的许多岛上也有其他种类的鸟,包括雪鸟、 信天翁、海鸥、贼鸥和燕鸥。南极洲还有一些不会飞的昆虫。南极 海域的特色之一 是浮游生物如甲壳动物丰富,其中磷虾的蕴藏量就 有10亿吨至 50亿吨。
(1)南极海鸟
企鹅
企鹅,被喻为不能飞的海鸟,南极企鹅被喻为南极的 象征。世界上的企鹅有20多种,生活在南极的企鹅有七种, 帝企鹅、王企鹅、阿德利企鹅、巴布亚(金土)企鹅、帽 带企鹅、皇企鹅、喜石企鹅。
(三)南极科考开发的主要方面
南大洋磷虾资源与开发利用研究;
南极重点地区生态系统研究; 极重点地区生态系统研究; 南极大陆与陆架盆地岩石圈结构、形成、演化和地球动力学以 及重要矿产资源潜力研究; 更新世晚期以来气候与环境变化及现代环境背景研究; 南极与全球气候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研究; 南极地区日地系统整体行为的研究; 南极环境对人体生理、心理、健康及劳动能力的影响及医学保 障研究。
(2)经济意义
北极地区丰富的资源早已为人们 所开发利用。而南极蕴藏着较北 极更为丰富的资源和能源,有世 界上最大的铁山和煤田、丰富的 海洋生物(特别是南极磷虾)和 油气资源、地球上72%以上的天 然淡水资源。所以,南极是地球 上至今惟一没有常住居民、没有 国界、其巨大的潜在资源未被开 发利用的独特地区。作为人类共 同的财富——南极资源的和平利 用及其领土的归属问题,始终是 南极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在21世 纪中,南极这一悬而未决的棘手 问题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有 待于世界共同协商解决。
埃尔伯斯火山
(一)南极科考开发概况
近年来,美国、日本、韩国、俄 罗斯、芬兰、加拿大、中国等国家都 积极地对南极资源进行科考和开发利 用。各国始终紧扣全人类关心和科研 敏感的全球变化,特别是全球气候变 化问题进行研究,考察学科包括海洋 学、气象学、高空大气物理学、生物 学、地质学、测绘学、地球物理学、 环境学和人文地理学科和渔业资源调 查。形成了一个海、冰、气、生物相 互作用和影响的立体全方位考察。在 共同的开发中,各国自愿签订了《南 极公约》,达成协议保护南极。
阿德雷企鹅
南极喜石企鹅
南极浮华企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