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题--易考词汇大全(1)
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常考词汇

公考言语理解重点词汇(整理版)1.层出不穷一、释义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二、用法“层出不穷”侧重强调不断出现,数量很多。
三、示例例句:从买菜购物到远程办公,从在线教育到远程问诊,各类创新在线技术、产品和服务层出不穷。
2.大相径庭一、释义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也指事物区别明显,意见、看法大不相同。
二、用法“大相径庭”形容相差很大,不同之处很多。
三、示例例句:近二十几年来,人类已发现数千颗围绕其他恒星公转的行星,其中绝大多数与地球大相径庭。
不过,《发现》杂志曾预测,观察大约 150 个邻近星系,就应该会找到一个类似地球的小型行星。
3.不可或缺一、释义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缺失。
二、用法“不可或缺”侧重强调不能缺少。
三、示例例句:在长期积累中,传统媒体在新闻信息采集、加工和传播方面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方法、流程、标准和机制,虽然有单一乃至僵化的缺陷,但不可否认,对保证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具有高度专业水平的内容对任何媒体都是不可或缺的,这是媒体安身立命之本。
4.历久弥新一、释义经历的时间长久而更加新鲜,更显价值二、用法“历久弥新”侧重强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新、更有价值。
三、示例例句: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生生不息,始终充满文化创新的能量和动力。
5.理所当然一、释义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
二、用法“理所当然”侧重应当如此。
三、示例例句: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来说,19 岁的他,已经不再是未成年人,不能再理所当然地享有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政策。
6.相辅相成一、释义两种事物互相配合,互相促成,缺一不可。
二、用法“相辅相成”指两者形成互补,重在缺一不可。
三、例句:例句:怀疑与相信,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如果一味选择质疑、不愿相信,就会滑向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边缘。
相反,如果总是偏听偏信,则会陷入他人的陷阱,被人牵着鼻子走。
7.不言而喻一、释义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形容道理很浅显。
二、用法“不言而喻”侧重道理浅显,不用说就明白。
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题常考的50个重点词汇

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题常考的50个重点词汇言语理解题常考的50个重点词汇!“要想行测高分,必须拿下言语!”熟悉国考行测的小伙伴们都知道,言语理解与表达,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分值方面都占据公考行测的近半壁江山,重要性不言而喻。
题量上,国考中言语模块一般为40道题,占比达3成,是题数最多的模块。
难度上,该模块出题趋势是文段越来越长,层次越来越多,考察点越来越多元。
因此,想拿下行测高分,每位考生都必须要花费一定的时间重点复习言语模块,这是必须攻克的一关。
华公教育特此为广大考生整理了一些资料。
言语理解50对极易混淆的“熟面孔”词语弥漫与迷漫、施行与实行、审定与审订、历程与里程……别看这些词看着很稀松平常到用时一不留神极就可能会写错多看有益施行与实行从词语的适用对象上来看“施行”表示按照某种方式或办法去做,其适用对象较为具体,如法律、法规、手术等;“实行”的适用对象较为抽象,如纲领、政策、原则等。
例:会议决定,《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草案)》经过进一步修改后,由国务院公布施行。
审定与审订从词义的侧重点来看,“审定”侧重于“定”,即审查决定,如审定计划;“审订”侧重于“订”,即审阅修订,如:审订书稿。
例:这几项职工福利待遇,是全厂职工代表大会审定的,任何人无权随意改动。
历程与里程“历程”指经历的过程,用在表示过去的句子中。
“里程”指具体的路程,还指发展的过程,用在表示将来的句子中或用在时间不明确的句子中。
例:回顾几十年的战斗历程,他感慨万千。
学生激情满怀,展望新的生活里程。
不负众望与不孚众望“不孚众望”指未符合大家的期待,含有贬义;“不负众望”指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例:我们一定不负众望,把这团希望之火,带回桐乡,去开启、点亮乡村每位学生的心灵。
措手不及与猝不及防“措手不及”指事出突然,来不及应付;“猝不及防”指事情来的突然,来不及防备。
例:站在人生的拐点,迷茫地眺望未来,即使离开这里是我们无数次反复期待的时刻,但它突然的到来依然让我们有点措手不及。
公务员考试言语表达高频词汇

1、萍水相逢:像水里的浮萍一样,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不期而遇:没有经过互相约定就碰面,只用于熟识的人。
2、瑕瑜互见:指玉上的斑点和玉的光彩互有所见,比喻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两者同时存在。
瑕不掩瑜:指玉上的斑点掩盖不了玉的光泽,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
3、耸人听闻:指故意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震惊。
骇人听闻:指事情的严重程度惊人,令人听了惊恐、害怕。
4、豆蔻年华:旧指少女十三四岁时期,现在泛指少女时期,但是不能用来指成年女子。
5、七月流火:指天气转凉,现在多误用于形容天气炎热。
6、凋敝:指生活、事业等方面的衰败。
搭配对象为较大的事物。
凋零:指草木凋谢零落,比喻人或事物的衰落,搭配对象相对较小。
7、范围:指四周的界限,搭配对象通常是比较具体的界限。
范畴:哲学名词,指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应,搭配对象比较抽象。
8、就诊:即就医,指病人去看病。
应诊:指医生给病人看病。
9、绝笔:一般指死前所写的最后的文字或书画作品。
绝唱:指艺术领域内的最高造诣,无“最后”之意。
10、裹足不前:指好像脚被缠住了一样,不能前进,形容有所顾虑而止步不敢向前,侧重于主观方面,思想保守、缺乏斗志。
11、检举:指使违法行为暴露,语义较重,多指国家机关告发违法、犯罪行为。
揭发:指将坏人坏事暴露出来,语义较轻,多指向老师、家长告发的行为。
12、变换:改变、变换,侧重指事物的变化更换,由一种形式变为另一种形式。
变幻:“幻”即不固定、不可预测,侧重指没有规律可循的变化。
13、伏法:侧重指罪犯被执行死刑。
服法:侧重指罪犯认罪、依法受刑、服从法院的判决。
14、八面玲珑:人为处事圆滑世故,通常表达小计的感情色彩。
面面俱到:每个方面都想的很周到,每个细节都予以充分考虑通常表达中性或积极的感情色彩。
15、趁火打劫:趁人家里失火时去抢劫,比喻别人有危难时捞取好处。
浑水摸鱼:在浑浊的水里摸鱼,比喻趁混乱的时机捞取好处。
16、置之度外:放在考虑之外,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含褒义。
公务员言语理解高频词汇

公务员言语理解高频词语高频词语1.标志:表明特征的记号、事物或某种特征。
2.侵蚀 :逐渐侵害使变坏;暗中一点儿一点儿地侵占(财物)3.引发:引起;触发。
4.融入:泛指有形物质的融合;也指无物质形态的融合,多形容精神层面的融合和接纳。
5.轻视: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6.蔓延: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
7.发展: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扩大(组织、规模等);为扩大组织而吸收新的成员。
8.影响:对别人的思想或行动起作用;对人或事物所起的作用。
9.呈现:显出,露出10.推动:使事物前进,使工作展开。
11.凸显:清楚地显露。
12.融合: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
13.扩大:使(范围、规模)比原来大。
14.限制:规定范围,不许超过,如限制自由,字数不限限制,规定的范围。
15.独立:单独地站立;脱离原来所属单位,成为另一单位;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不受别的国家或别的政权统治而自主地存在;不依靠他人。
16.质疑:提出问题,以求得解答;多带有主观上的反对上的态度。
17.隐藏:藏起来不让发现。
18.强化:加强;使坚强巩固。
19.演变:发展变化。
20.合理 :合乎道理或事理。
21.创造 :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
22.指导 :指示教导,指出引导。
23.矛盾:因认识不同或言行冲突而造成的隔阂、嫌隙;泛指事物互相抵触或排斥;辩证法上指客观食物和人类思维内部各个对立面之间的互相依存而有互相排斥的关系;具有互相排斥的性质。
24.彰显 :明显,显著;鲜明地显示。
25.排斥:是别的人或事物离开自己这方面。
26.展现:显现出,展示。
27.改变:事物发生显著的差别;该换,更动。
28.精确:非常准确,非常正确。
29.鼓励:激发,勉励。
30.整合:通过整顿,协调重新组合。
31.约束: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32.价值:体现在商品里的社会必要劳动;用途或积极作用。
高频成语1.错综复杂:形容头绪繁多,情况复杂。
2.焕然一新: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
公务员考试、事业编考试言语理解易错、高频成语

1.【声名鹊起】形容名声迅速提高。
【名声大噪】指名声广泛地传播开去。
【闻名遐迩】形容名声很大,主要指远近闻名。
2.【耸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惊世骇俗】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人震惊。
【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震惊。
3.【同日而语】放在同一时间谈论,指相提并论。
【等量齐观】齐:一样。
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
【相提并论】自己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4.【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等画得逼真,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
【跃然纸上】形容描写或刻画得十分生动逼真。
5.【信口开河】随口乱说一气。
【信口雌黄】不顾事实,随口乱说。
【信手拈来】自己随手拿来。
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
6.【循规蹈矩】原指遵守规矩。
现多指拘泥于旧的准则,不敢稍做变通。
【墨守成规】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
【故步自封】故步:走老步子;封:限制住。
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
7.【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鱼目混珠】混:混同,冒充。
指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良莠不齐】莠:狗尾草,比喻品质坏的。
指好的坏的混杂在一起。
【泥沙俱下】泥土和沙子都跟着流下来,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8.【越俎代庖】厨子不做饭,掌管祭祀神主的人不能越过自己的职守,放下祭器去代替厨子做饭。
一般用来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情。
【鹊巢鸠占】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产业等。
【李代桃僵】借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尸位素餐】空占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
9.【自以为是】为:认为;是:对。
公务员国考联考言语词汇积累(1)汇总

相辅相成: 辅 : 辅助。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此消彼长: 这个下降,那个上升。
第二篇 容易混淆的成语
捕风捉影 无中生有 来没有,语气较重。
都有凭空捏造之意。 但前者重在没有事实根据, 后者重在本
惨无人道 惨绝人寰
形容狠毒残酷。 前者指非常凶狠, 毫无人道。 后者指世上没
不孚众望 不负众望 前者意思是深得众人的信赖和尊重。后者意思是不辜负大家
的期望。
第三篇 望文生义的成语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 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 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 还含有 生辟的古义, 这就造成了成语意蕴上的理解难度, 如果我们对成语意蕴不仔细辨析, 粗枝大
叶,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误用。如:
有比这更悲惨的事了。语意较重。
孤注一掷 破釜沉舟 都有最后拼一下以求胜利的意思。前者偏重在尽所有力量作
最后一次冒险(贬义;后者偏重在下决心决一胜负,褒义。
鱼龙混杂 鱼目混珠
都有两种东西混在一起, 难以分辨的意思。 前者适用的对象
是人,指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后者适用对象是物,指假的事物冒充真的事物。
陈词滥调 老生常谈 都指讲惯了、 听厌了的话。 前者谈的内容既陈旧又空泛 (滥,
第五组:
削足适履 :(4 次) 适:适应;履:鞋。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比 喻不合理的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
第六组:
无所适从:( 3 次) 适 : 归向;从 : 跟从。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指不知怎么办才好。
第七组:
林林总总:( 3 次) 林林 : 众多的样子;总总 : 众多而杂乱的样子。形容众多。
A 褒词误用贬义: 1、拭目以待:形容期望很迫切。 2、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妙算: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 3、名不虚传: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4、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5、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 6、沁人心脾: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闲爽朗的感觉 7、别有天地: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8、别出心裁:比喻写作不因袭前人,另辟新路。 9、有口无心:指不是有心说的。 10、惨淡经营:指苦心费力经营。 11、不刊之论:刊,删改,修订。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 懈可击。易误用为贬义。 B 贬词误用褒义: 1、满城风雨: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2、形形色色:形容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 3、无独有偶: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 4、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了。 5、长此以往:长期如此这样下去。
行测言语理解常考的词语

行测言语理解常考的词语
1. “首当其冲”:当遇到困难时,他总是首当其冲地站出来!就好比战场上冲在最前面的战士,勇敢无畏!
2. “脍炙人口”:这首经典老歌真是脍炙人口啊,男女老少都能哼唱几句,这就像是大家都爱吃的美食一样,人人夸赞!
3. “差强人意”:这次考试成绩虽不算特别好,但也差强人意了。
就好像本来期待一顿丰盛的大餐,最后来了顿还不错的简餐。
4. “接踵而至”:麻烦事总是接踵而至,哎呀,这就仿佛走在路上不断有石头砸过来!
5. “一蹴而就”:学习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呀,得慢慢来,这就跟建房子一样,要一砖一瓦地垒起来!
6. “琳琅满目”:走进商场,商品琳琅满目,真让人眼花缭乱,这不就像是走进了满是宝藏的宝库嘛!
7. “相提并论”:他们俩怎么能相提并论呢?一个那么优秀,一个可就差远了呀,就好像把星星和萤火虫放在一起比较!
8. “鱼龙混杂”:那个市场里可真是鱼龙混杂,好坏都有,就好像一锅大杂烩,什么都有!
我觉得这些词语在行测言语理解中都特别重要,大家一定要掌握好呀!。
行测言语理解实词填空高频词汇整理(一)

行测言语理解实词填空高频词汇整理(一)2020.01.01(一)砥砺:指磨练、勉励之意磨砺:指经受磨练或锻炼磨合:指事物通过交流逐步形成共识,融合同化为共同体的过程(二)蔓生:形容植物伸展开的样子蔓延:形容向周围扩散浸溢:即泛滥漫卷:指随风翻卷(三)侵袭:指暗中侵入,破坏,强调趁人不备暗中破坏侵蚀:指逐渐侵害使变坏,强调过程侵吞”指非法占有公物或他人之物,常用于“侵吞财产”(四)灵活:敏捷、不呆板;善于随机应变、不拘泥灵敏:反应快;能对极其微弱的刺激迅速反应(五)依赖:是依靠别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也指各个事物或现象互为条件而不可分离依靠:可以作为依托或指望得到其帮助的人或物依附:从属投靠的意思(六)规避:与“风险”为常见固定搭配避让:指躲避让开,通常搭配具体事物(七)琢磨:指加工使精美,多指文章等斟酌:指考虑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多搭配“字句”(八)结实:形容坚固不容易损坏、强健,常用来搭配实物或身体坚实:形容坚固、牢固和实在坚韧:指在遭遇身体及精神困难、压力时,坚持而不放弃的忍受力,通常说“坚韧不拔的意志”(九)交流:指信息交换的过程交锋:指相互争论的过程交融:指融合在一起的过程(十)凝聚:即聚集汇集:即累积、聚集形成:指通过发展变化而成为某种事物或出现某种情况(十一)疏通:指疏导水流或调解双方的争执贯彻:指彻底实现或体现,侧重于“全面落实”联合: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力量合并起来形成一个联盟,侧重于结合在一起,不能表达“将独立的个体连起来”(十二)严肃:指严格认真;态度严正庄重;令人敬畏严谨:指严肃谨慎;严密严整:指严肃整齐(多指队伍);纪律严明;着装整齐严格:指遵守或执行规定、规则十分认真(十三)壮观:指雄奇伟观的事物或风景复杂:指事物的种类、头绪等多而杂剧烈:指猛烈活跃:指行动活泼而积极(十四)融通:指使资金流通联通:指关联沟通畅通:指毫无阻碍地通行或通过(十五)提取:表示经过提炼而取得(十六)层次:指条理、次序,也指机构的等级层级:指层次、级别维度:又称维数,是数学中独立参数的数目,在物理学和哲学的领域内,指独立的时空坐标的数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是称赞别人,不带褒贬色彩。
195 [夸示•夸饰]相同点:都有夸奖的意思。
不同点:“夸示”指向别人显示或吹嘘自己的东西、长处等,如“他指着自己的衣料夸示不止”;“夸饰”指夸张地描绘,如“他大事夸饰那里的情景”。
196 [宽馀•宽裕]相同点:都是形容词,有宽绰的意思。
不同点:“宽馀”,①一般指抽象事物宽阔舒畅,如“今日得宽馀”;②同“宽裕”。
“宽裕”指经济上宽绰富裕,如“新政策颁布以后,这里的农民逐渐宽裕起来了”。
197 [款待•宽待•宽贷]“款待”指享受优厚地。
招待,如“我国政府代表团访问朝鲜,受到了盛情款待”。
“宽待”指宽大对待,如“宽待俘虏”。
“宽贷”指宽容,饶恕,如“对那些犯了错误而愿意改正的同志,要给予宽贷”。
198 [旷废•旷费]相同点:都含有没有充分利用的意思。
不同点:“旷废”指耽误荒废,如“少年儿童如果贪玩,就会旷废学业”;“旷费”指浪费,如“旷费时间”。
L 199 [拉笼 笼络]它们都是贬义词,“拉笼”着重于耍手段使人家靠到自己方面来,使自己得到:“笼络”指用不正当的方法拉笼人,使对方从思想上,感情上靠拢自己。
200 [滥用•乱用]相同点:都有不合理地用的意思,贬义。
不同点:“滥用”指不必而且不该用而用了,如“这个人不该滥用职权,以权谋私”;“乱用”指该用甲而用了乙,如“不能乱用药品”。
201 [类似 相似]“类似”仅是情况,形态等的大致相像。
“相似”则是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程度比“类似”更像。
202 [厉害•利害]“厉害”指猛烈,严厉,形容词,如“运动量一加大,我的心脏就跳得厉害”。
“利害”指利益和危害,名词,如“同学们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
203 [利害 厉害]“利害”①利益和损害,如:这是利害攸关的事。
②难以对付或忍受;剧烈,凶猛。
如:这人可利害;天热得利害。
“厉害”难以对付或忍受:剧烈,凶猛(与利害②相同)。
204 [连续 陆续]“连续”多指事物或行动在空间或时间上的距离比较紧密均衡。
“陆续”则指时间上有间隔,前后的连接不均衡。
205 [连带•裙带]二者都表示有关联,不同的是:前者指互相关联,中性,如“人的作风与思想感情是有连带关系的”;后者比喻跟妻女姊妹等有关的,贬义,多含讽刺意味,如“裙带关系”,“裙带风气”等。
206 [粮站•粮栈]相同点:都是名词,都是存放粮食的地方。
不同点:“粮站”指调拨管理粮食的机关,如“这份粮油调拨单需要粮站盖章才能有效”;“粮栈”即经营批发业务的粮店,存放粮食的货栈,如“为方便群众,小区新设了粮栈”。
207 [吝啬•吝惜]二者都有过分爱惜财物的意思。
不同的是:“吝啬”主要指当用的不用,贬义;“吝惜”表示珍惜,指舍不得拿出自己的东西,多含中性。
208 [凌晨•零辰]这两个词语表示的时间不同。
“凌晨”指天快亮的时候,如“凌晨三点”。
“零辰”指夜里点正,如“今天夜间零辰就出发”。
209 [聆取•领取]相同点:都有取得的意思,动词。
不同点:“聆取”指听取教诲、指示等,书面用语,如“聆取您的谆谆教诲”;“领取”指取得发给的东西,多指客观事物,如“请你赶快去领取本月的工资”。
210 [领会 领悟]“领会”对象多是抽象事物,如“精神、意图、沮丧:沮,气色败坏。
着重指受挫折后灰心失望。
颓丧:颓,委靡不振。
着重指情绪低落,意志消沉。
5.傲慢--高傲--骄傲都是形容词,都有自高自大或自豪自尊之意。
傲慢:着重指态度上轻慢,目中无人。
也可用于褒义,表示自尊而不可侮。
高傲:贬义着重指思想情绪上把自己看得过高。
用于褒义时表示自豪而又高尚。
骄傲:泛指满足已有的成绩,自以为了不起。
用于褒义时多表示自豪。
也可以作名词。
如:李白、杜甫和他们的诗,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6.把持--操纵--控制都有按自己的意图掌握住、支配。
把持:是贬义词,指公开独占权位。
对象常是政权、权力、职位以及地区、单位等。
操纵:中性词。
指掌管、使用机器等。
引申指用不正当手段暗中支配、控制人或社会性的较重大的事物。
控制:中性词。
只指不让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
对象常是速度、数字、交通、生产以及思想、感情等。
7.把握--掌握都是动词。
用自己能力,把某种事物抓住、控制住。
对象可以是某些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
把握,对象多是具体事物。
有时作“有”的宾语,表示对事情能做得到或做得好的信心、力量或根据,是名词。
如:有把握。
掌握:比“把握”多一层意思,即不仅能把握住,而且能充分支配运用并控制。
对象多指抽象事物,如政策、命运、方法、知识、技术、专业、语言、情况等。
8.颁布--公布都是动词。
公开发布。
对象多是宪法、纲领、法律、法令、条例等。
颁布:着重指向下颁发。
颁布者一般是高级领导机关或成员。
颁布的内容常是法令等。
公布:着重指向公众发布。
公布者除了高级领导机关或成员外,还可以是一般机关单位、团体。
公布的内容,除了法令等以外,还可以是方案、草案、名单、账目、成绩、结果、数字、事实等。
9.包含--包括--包罗都是动词。
容纳在内,总括在一起。
包含:指“内里含有”。
着眼于事物的内在关系。
对象常是抽象的事物。
包容含有。
包括:着重指“总括”。
着眼在数量、范围上列举各部分或其中一部分。
对象不限于抽象的事物。
包罗:着重指网罗很多或一切,着眼于广大的范围、众多的事物。
包涵:原谅、宽恕。
10.保持--维持都是动词。
使事物继续存在下去,保住不变。
保持:着重指使持续不变,时间延续较长,对象是水土、水平、传统、荣誉、警惕、联系等。
维持:指有一定限度地或暂时维护,使不改变原样和现状。
对象是秩序、现状、生活、生命、治安等。
11.保存--保留都是动词。
存留下来,不使改变。
有时可换用。
如“李白的诗保存(留)下来的有九百多首”、“这座城市还保留(存)着一些古代建筑。
”保存:着重于“存”,跟“亡”(无)相对,使继续存在,不使失去。
保留:着重于“留”,跟“去”相对,不去掉,不使离开原体。
保留还有两个意义:①暂时搁置,如“不同意见暂时~,下次再讨论”;②不公开拿出来,如“教师毫不~地教学生”。
这跟“保存”有区别。
12.保卫--捍卫从而:表示结果或进一步的行动。
跟上文有条件或因果关系。
进而:表示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
因而:用于表示结果或结论的小句。
匆匆:形容行动的过程或状态又快又马虎,重在马虎。
匆忙:形容没有准备就急急忙忙地快速行动,侧重指时间紧而行动着急、马虎。
聪明: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
聪慧:聪明,有智慧。
大概:①大致的内容或情况。
②不十分精确或不十分详尽。
③副词,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
(针对情况) 大约:副词。
①表示估计的数目不十分精确。
②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
(针对数量) 大致:①大体上。
②大概;大约。
大略:①大致的情况和内容。
②大概。
③远大的谋略。
简略:(言语、文章的内容)简单;不详细。
大事:①重大的或重要的事情;②大力从事。
大肆:无顾忌地(多指做坏事)。
大意:主要的意思。
大义:大道理。
担任:担当某种职务或工作。
继任:接替前任职务。
耽搁:①停留。
②拖延。
③耽误。
也作“担搁”。
耽误:因拖延或错过时机而误事。
淡泊:(书面语)不追求名利。
也作澹泊。
淡薄:①(云雾等)密度小;②(感情、兴趣等)不浓厚;③(味道)不浓;④(印象)因淡忘而模糊。
诞辰:出生的日子。
诞,诞生;辰,日子。
名词。
诞生:(人)出生,动词。
导致:引起。
致使:由于某种原因而使得。
到底:①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曲折最后实 究竟:①结果;原委。
②用在问句里,表现的情况。
③毕竟;到底。
抵御:抵挡;抵抗。
防御:抵抗敌人的进攻。
重在防备。
典范:是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 典型: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可正面或 洞察:观察得很清楚。
洞悉:很清楚的知道。
督促:监督催促。
敦促:催促,含诚恳义。
度过:经过,用于时间。
渡过:经过,用于空间。
言语理解与表达之词语辨析(一) 既而 断而既而:时间副词,着重指前后两件事发生的时间相隔不久,一般单用。
继而:关联副词,前后两事紧紧相连常与“始而”、“先是”搭配。
查看 察看查看:检查观察事情的情况 如:~实情 察看:为了解情况而细看 如:~风向 长年 常年 长年:一年到头,整年。
如“长年积雪”、“长年劳作”。
常年:*终年、常期,如“常年坚持体育活动”。
*平常年份,如“常年产量不过半200斤”。
陈规 成规陈规:过时的、不适用的规章制度,如“陈规陋习”。
成规:现行或行之已久的规则、方法,如“墨守成规”。
充斥 充溢充斥:(贬) 充溢:(褒)处事 处世处事:处理事物 处世:在社会上活动,跟人往来相处,立身~ ~为人处治 处置处治:处分;惩治。
处置:1)处理 2)惩治。
传诵 传颂传诵:辗转传布诵读、称道 传颂:辗转传布颂扬 醇厚 淳厚代”的第三个意思,也就是说,两者在这个意思上可通用。
另外,“交待”还作“完结(指结局不如意,含诙谐意)”解,如“要是飞机出了事,这条命也就交待了”,交代无此意。
颁布 公布 颁布:一般用于法令、条律等,用于比较郑重的场合如:~法令 公布:公开发布,使大家知道,一般使用范围较广,如~新宪法 食堂的帐目每月~一次包含 包涵 包含:里面含有 包涵:请人原谅 如:请多~保障 保证 保障1)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害。
如~安全 ~权利 。
保证:担保,担保做到报复 抱负 报复:打击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 抱负:远大的志向抱怨 报怨 抱怨:指因不满而埋怨,如:做错事只能怪自己,不能抱怨别人。
报怨指对所有怨恨的人做出反应,现在不常用,常见的似乎只有成语“以德报怨”。
暴发 爆发 暴发有两个意思,第一是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如暴发户。
这一点与爆发不会混淆。
第二指突然发作,多指自然的、具体的现象或事物发作。
爆发作“忽然发作”讲时,多指人为的、抽象的现象或情况如力量、情绪、事变等 忽然发作或发生。
如:爆发力、爆发战争等 。
另外,“爆发”还可特指火山爆发。
本义 本意本义:词的本来意义,与引申义、比喻义相对。
本意:心里本来的想法、目的。
必须 必需 “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或用于加强命令语气,一般作状语,后面往往接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如:学习必须刻苦钻研; “必需”意为一定要有的,不可缺少的,相当于一个形容词,一般用于修饰名词,作定语,如:煤铁等 是发展工来所必需的原料。
变换 变幻 变幻意为不规则的改变,即变换的方式或内容很不固定,如:风云变幻、变幻莫测。
变换意为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其过程或结果一般是具体的,甚至是可以看见的,如:变换位置,变换手法。
辨别 鉴别辨别:辨识区别。
鉴别:分析比较,鉴定识别。
如:~古画,~矿石 辨正 辨证辩证 辨正:辨明是非,纠正谬误。
如“辨正发音”,可写作“辩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