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性肺炎诊断与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大叶性肺炎诊断和鉴别诊断ppt课件

大叶性肺炎诊断和鉴别诊断ppt课件

大叶性肺炎(图)
大叶性肺炎(图)
大叶性肺炎(图)
第七节



精品课件
二 病因病理
第七节
★ 由多种细菌均可引起大叶性肺炎,但 绝大多数为肺炎链球菌,其中以Ⅲ型致 病力最强。
★ 分期 大叶性肺炎其病变主要为肺泡内 的纤维素性渗出性炎症。一般只累及单 侧肺,以下叶多见,也可先后或同时发 生于两个以上肺叶。典型的自然发展过 程大致可分为四个期:
精品课件
四个分期
第七节
致病菌95%为肺炎链球菌,根据病变的发展可分为四期: ①充血期(发病后1 2—24小时):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肺泡腔
精品课件
★ 左侧气胸 气胸
精品课件
第七节
右侧
一、大叶性肺炎(3) 第七节
【影像学表现】 CT: 充血期 磨玻璃密度,边缘模糊 实变期 叶裂为界致密影,充气支气管
征(实变) 消散期 密度减低,斑片影,实变区充
气,吸收
பைடு நூலகம்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第七节
大 叶 性 肺 炎
右 下 叶
CT右片中纵叶隔肺窗炎 大叶性肺炎(图)
精品课件
阻塞性肺炎 第七节
★ 一般患者年龄偏大; ★ 常有有吸烟史; ★ 阻塞初期常为不完全性,密度不均,可夹杂含
气的肺组织,同时多合并不全性肺不张; ★ 要特别注意同侧肺门有无增大或肿块; ★ 临床症状和体征类似于一般的肺炎,其特点是
经抗生素治疗后吸收缓慢、不完全吸收或在同 一部位反复发作,此时应高度怀疑阻塞性肺炎 可能,需行胸部CT扫描进一步观察支气管是否 有阻塞。
精品课件
胸腔积液
第七节
★ 少量积液: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肋膈角变钝, 膈顶模糊,膈面以上呈均匀的致密影,其上缘 在第4前肋水平以下,呈外高内低的弧形凹 面;

肺炎总论(内科第七版)

肺炎总论(内科第七版)

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 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 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肺炎球菌(40%)

革兰阴性杆菌(20%),其中最常见的是肺 炎克雷伯杆菌
21
2、医院获得性肺炎(HAP)

HAP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 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 占全部院内感染的第3位
2、小叶性肺炎(lobular pneumonia) 3、间质性肺炎(interstitial pneumonia)
4
分 类
(一)解剖分类 1、大叶性肺炎(lobar pneumonia)

即肺泡性肺炎:炎症经肺泡→肺泡间孔 (Cohn孔)→肺泡→肺段→肺叶 以肺泡腔病变为主



常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

间质性肺炎 病理切片
14
间质性肺炎X片
15
间质性肺炎 CT片肺窗
16
(二)病因分类

1、细菌性肺炎 2、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肺炎 3、病毒性肺炎 4、真菌性肺炎(白色念珠菌、曲菌等)


5、其他病原体肺炎(立克次体、弓形体等)
6、物理、化学及过敏性肺炎
17
1、细菌性肺炎
最常见,占肺炎的80% (1)常见致病菌 需氧革兰染色阳性球菌:肺炎球菌、金黄 色葡萄球菌等


革兰染色阴性杆菌(50%):铜绿假单胞菌、 肺炎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肠杆菌属 肺炎球菌(30%)
金黄色葡萄球菌(10%)

免疫受损宿主(ICH)
22
病因和发病机制
是否发生肺炎决定于两个因素: 病原体 宿主因素:低γ球蛋白血症;粒细胞缺乏 症;脾切除;CD4T淋巴细胞减少等

儿童大叶性肺炎

儿童大叶性肺炎

病原谱变迁原因分析
1. 肺部感染的病原菌随时间的推移而出现了变迁,不再以 肺炎球菌为主,而是以副流感嗜血杆菌、草绿色链球菌 为主的多病原体;
2. 由于广泛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以及院内感染等 因素,使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有上升趋势;
3. 多数患儿在作培养前已接受过正规或不正规的抗生素治 疗,使培养的阳性率降低。
临床用药-抗生素
• MP感染性大叶性肺炎,一旦确诊,应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 素治疗且疗程要足。由于MP在大于5岁儿童中的感染率较 高,国外学者已建议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作为学龄期肺炎 患儿经验性抗生素选择的一线药物,而随着MP已成为儿 童大叶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临床上遇到发热、咳嗽患儿 ,胸片提示大叶性炎症,无论年龄大小,在病原学检查结果 未确定前,可先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不必等到病程7 d 以后、查MP-IgM阳性,以免延误病情,错过治疗时机。
பைடு நூலகம்
病因
近年由于大量强有力抗生素的使用,典型的大叶性肺 炎已较少见到。一般当气候骤变,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发病。 冬春季多见,主要见于3岁以上儿童,因此时机体的免疫 功能也就是防御能力逐渐成熟,能使病变局限于一个肺叶 或一个肺段而不致扩散。一般大叶性肺炎起病急,表现为 突然高热、胸痛、食欲不振、疲乏、烦躁,少数患儿可有 腹痛,有时被误诊为阑尾炎。重症的患儿出现中毒性脑病 症状,惊厥、谵妄及昏迷;甚或出现感染性休克。
实变期可有典型体征,如患侧呼吸运动减 弱,语音共振、语颤增强,叩诊浊音或实音, 听诊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消散期叩诊逐渐变 为清音,支气管呼吸音也逐渐减弱代之以湿性 啰音。
临床特点
• 儿童期病理分型常以支气管肺炎为主,但近几年大叶性肺炎呈上升趋势 , 其治疗周期较长,了解不同年龄段的病原学特点对治疗的关键。

儿童大叶性肺炎

儿童大叶性肺炎

年 4 月 ,6~8 月为另一高峰期 , 病毒
和支原体主要在寒冷季节流行 , 病 毒和细菌感染以5~8月为最高。
病原谱变迁原因分析
1. 肺部感染的病原菌随时间的推移而出现了变迁 , 不再以 肺炎球菌为主 ,而是以副流感嗜血杆菌、草绿色链球菌
为主的多病原体;
2. 由于广泛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以及院内感染等 因素,使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有上升趋势; 3. 多数患儿在作培养前已接受过正规或不正规的抗生素治 疗,使培养的阳性率降低。
齐烨在《儿童大叶性肺炎误诊 43例分析》通过对 2006年1月~2010年12月于河南许昌市中心医院接受 诊治的43例儿童大叶性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 病原学特点及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得出结论: 儿童大叶性肺炎近年有增多趋势,诊断主要靠胸片检 查,对于儿童发热和(或)咳嗽在1周以上者,一定要作 胸片检查,不论有无肺部阳性体征。肺部 X线异常率 高于肺部体征阳性率。
不同年龄段儿童社区获得性大叶性肺炎病原谱分析
不同年龄段儿童社区获得性大叶性肺炎病原谱分析
发病年龄以1~7岁为主, 细菌感染多发生于3岁以内,支 原体感染多发生3岁以上,而病毒感染在所有年龄组都 有较高的发生率。
提示我们神 马?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大叶性肺炎的流 行趋势及病原学发生了改变。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大叶 性肺炎逐渐增多。
病因
近年由于大量强有力抗生素的使用,典型的大叶性肺 炎已较少见到。一般当气候骤变,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发病。 冬春季多见,主要见于 3 岁以上儿童,因此时机体的免疫 功能也就是防御能力逐渐成熟,能使病变局限于一个肺叶 或一个肺段而不致扩散。一般大叶性肺炎起病急,表现为 突然高热、胸痛、食欲不振、疲乏、烦躁,少数患儿可有 腹痛,有时被误诊为阑尾炎。重症的患儿出现中毒性脑病 症状,惊厥、谵妄及昏迷;甚或出现感染性休克。

大叶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入院记录主诉:发热咳嗽2天。

现病史:患儿于入院前2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40℃,无寒战及抽搐,呈持续性,伴咳嗽,为单声阵咳,非痉挛性及犬吠样咳嗽,有少许痰,不易咳出,无喘,无乏力、盗汗、午后低热表现。

否认异物吸入及呛咳。

无皮疹及关节红肿。

无呕吐及腹泻。

口服药物治疗(具体用药名称及剂量不详)2天,无好转来院。

患儿自发病来精神可,进食可,尿量正常。

个人史:母孕期健康情况:健康。

孕龄:足月。

分娩时情况:顺产。

出生时情况:无窒息。

发育史:出生时体重:4 Kg,抬头:2月,翻身:5月,独坐:6月,行走:12月,说话:18月,出牙:8月。

喂养史:人奶√牛奶混合其他乳品代乳品8-9 次/日,断奶:2岁,辅食:五月增加米粉、蛋黄目前饮食主食:米、面食。

副食:肉蛋鱼水果蔬菜。

既往史:平时健康情况:既往18月前因心包积液、动脉扩张于北京安贞医院行手术治疗,住院3月好转出院。

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及传染病接触史。

曾否患过:麻疹(-)水痘(-)腮腺炎(-)百日咳(-)肝炎(-)其他:(-)预防接种:卡介苗1次婴儿瘫3次麻疹1次百白破3次肝炎3次其他:(-)家族史:父健康情况:健康。

母健康情况:健康。

母孕次数:G2P2。

其他人健康情况:健康。

家族遗传病史:否认有家族遗传病史。

以上病情属实,监护人或其代理人已阅,签字为证:体格检查T:36.7℃P:99 次/分R:26 次/分体重:43 kg一般情况: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楚,正常体型,自主体位,精神反应好,呼吸平稳。

皮肤: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左腕部及胸前可见条状瘢痕,未见皮疹及出血点。

淋巴结:颌下、颈部、腋窝及腹股沟区未触及浅表淋巴结肿大。

头部:颅骨无畸形,前囟已闭,头皮完整,毛发黑,分布均匀。

眼:眼睑无浮肿,结合膜无充血,角膜正常,巩膜无黄染。

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射存在,眼球运动自如。

耳:双侧耳廓对称无畸形,无异常分泌物。

鼻:鼻腔通畅,鼻搧(-)。

口腔:唇无紫绀,口腔黏膜光滑,舌质红,牙龈无红肿。

肺炎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肺炎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7天 12天
26天 39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9天 15天
30天
4.X线表现:
肺纹理增重,模糊, 局限或广泛的的片状模糊影像, 常为磨玻璃密度,也可为肺实变密度,可按或不 按肺叶及肺段分布。肺段或大片阴影。 可位于肺野的内带、中带和外带。 单发或多发,中下肺野多见。
4. CT表现
男,53岁,03-10-14受雨淋,17日发热39.5度,WBC6000-5000,
•H5N1甲型禽流感患者
•图b为图a 5天后胸片,显示病变进展较快,双肺全部 受累,为ARDS。
(1)临床表现最为严重时,如病人的精神状况及体温,白细胞
计数等指标较高时,肺部影像最为严重和广泛。
(2)当临床状况好转时,肺部影像也减轻。
(3)但也有报道肺部影像正常及病变较轻者而死亡的病例。
(4)在病变吸收过程中, 影像的吸收时间迟于临床症状的 改善时间,即临床表现已经明显 好转,肺内仍然可见异常影像 (与一般的肺炎相似)。
在单侧或双侧肺弥漫性浸润,呈大片 状毛玻璃样影及肺实变影像,其内可见含气支 气管征。
病变后期为双肺弥漫性实变影, 少数可合并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
•住院第五天咳嗽、气短,胸片表现为双下肺斑片状肺浸润病灶(图A)。 •24小时后,肺炎快速进展,表现为双肺弥漫性肺炎,符合ARDS表现,患者死亡(图B)。
肺炎的影像诊断和 鉴别诊断
•急性肺炎鉴别。
•根据X线及病理大体形态,肺炎分为 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和间质性肺 炎。
X线平片对于肺炎的价值
可确定肺内有无病变, 可确定病变的部位 可确定病变的范围, 了解病变的动态变化, 了解有无合并症, 观察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
•肺炎的病原诊断需根据临床及病 原学检查,

大叶性肺炎PPT课件

大叶性肺炎PPT课件

• 按病理进展划分,X线征象可分为3个阶段
1.充血期: X线无明显改变或仅在病变区 内肺纹理增加或局限于一个肺段密度较淡 的片状模糊阴影,与周围肺组织对比时透 亮度稍低,正位观病变影多从肺门开始向 受侵犯一叶伸展,病变与正常肺之间逐渐 过渡,界限不清。此期由于 X线表现不明显, 与临床症状不符,易漏诊。如病人高热、 呼吸道症状明显时, 应在起病3天左 右复查胸片。
五、影像学表现 Imageology Manifestation
• 自抗生素广泛应用以来,典型的大叶性肺
炎已不多见,而以病变局限于一个肺段、 数个肺段或一叶的大部分多见。 • 发病部位:以双肺下叶、右肺上叶多见, 右肺中叶次之、左肺上叶少见。
• X线:
大叶性肺炎的X线表现与病理分期密切相关, 通常X线征象比临床症状出现较晚,其基本 表现为不同形状和范围的渗出与实 变。
2.实变期(红色肝样变期和灰色肝样变 期): 此期有典型X线征,表现为以肺叶、 肺段或亚段分布的均匀密度增高影,实变 区肺纹理消失,在致密影中可见透亮的含 气支气管影。根据实变肺叶形态和前后径 的长短可呈现不同的X线所见。右上叶肺炎 的下缘平直锐利;右中叶肺炎上缘锐利平 直,但下缘模糊,侧位在前下方;左上叶 肺炎实变影下缘模糊无明显界线,侧位病 变在上前方。一般气管、纵隔移位少见。
或肺段性分布,病变中看见空气支气管征, 病变边缘被胸膜所局限且平直,实变的肺 叶体积通常与正常时相等,消散期病变呈 散在的、大小不一的斑片状阴影,进一步 吸收仅见条索状阴影或病灶完全消失。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 大叶性肺炎病人临床症状较典型,实变期 • • • •
的影像学表现亦较典型,所以诊断一般不 难 上叶大叶性肺炎应与干酪性肺炎鉴别 中叶大叶性肺炎应与中叶肺不张鉴别 下叶大叶性肺炎应与胸膜炎等鉴别 消散期应注意与肺结核、支气管性肺炎或 节段性支原体肺炎鉴别

病例分析——肺炎.doc

病例分析——肺炎.doc

第三章病例分析——肺炎一、概念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腔及肺间质的炎症,病因以感染为最常见,其他尚有理化因子、免疫损伤,药物因素等。

病原体主要有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当人体免疫力降低,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时,病原体可侵入下呼吸道,引起肺泡毛细血管充血、水肿,肺泡内纤维蛋白渗出和细胞浸润。

临床上出现发热、咳嗽、咳痰、气促、胸痛等症状,肺部可闻及固定的湿啰音,出现肺实变体征,胸片出现相应改变。

二、分类(一)按解剖学或影像学分类1.大叶性肺炎:病变起始于肺泡,经肺泡间孔(Cohn孔)蔓延至邻近肺泡,直至整个肺叶或肺段。

影像学表现为肺渗出性阴影,通常不累及细支气管。

典型的大叶性肺炎呈整叶肺实变。

由于抗菌药物广泛应用,典型大叶性肺炎已少见,而多数仅表现肺段或亚肺段的渗出和实变。

2.小叶性肺炎也称支气管肺炎。

基本病变亦为炎症渗出,但病变常起于支气管或细支气管,继而累及肺腺泡或肺泡。

影像学特征是沿肺纹理分布的小片状或斑片阴影,密度不均匀,边缘淡薄而模糊,以两下肺、内中带多见。

病灶亦可融合成片状或大片状,密度深浅不一,且不受肺叶或肺段限制,区别于大叶性肺炎。

3.间质性肺炎病变位于肺泡壁及其支持组织,影像学上表现为弥漫性不规则条索状及网织状阴影,其间可散布有密度增高的小点状阴影。

(二)按病原体分类1.细菌性肺炎常见细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白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卡他莫拉菌等。

此外,分类学上不属于细菌、但某些特征类似于细菌的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以及分类学上属于细菌的细胞内病原体军团菌常被统称作“非典型病原体”,也是肺炎的常见病原体。

2.病毒性肺炎以儿童最常见,主要有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麻疹病毒等。

3.真菌性肺炎大多为条件致病性真菌。

引起肺炎的真菌主要有念珠菌、曲霉菌、隐球菌和毛霉菌。

真菌性肺炎大多为继发性的,如免疫抑制、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以及其他重危患者。

4.寄生虫性肺炎(肺寄生虫病)阿米巴原虫、弓形体、肺吸虫和棘球绦虫、血吸虫等均可以引起或主要引起肺部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部大叶性肺炎
概念
一、大叶性肺炎( 1)
【临床表现】 1. 起病急骤,寒战、高热、胸痛、咳
嗽、咳铁锈色痰。病变广泛者可伴气促 和紫绀。
2. 部分病例有恶心、呕吐、肺炎链球菌,根据病变的发展可分为四期: ①充血期(发病后1 2—24小时):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肺泡腔
征(实变) 消散期 密度减低,斑片影,实变区充
气,吸收
大 叶 性 肺 炎
右 下 叶
CT右片中纵叶隔肺窗炎 大叶性肺炎(图)
大叶性肺炎(图)
大叶性肺炎(图)
大叶性肺炎(图)
大叶性肺炎(右中叶)
右上叶大叶性肺炎(图)
右上叶尖后段大叶性肺炎(图)
右中叶肺炎
右侧位
鉴别诊断
急性肺脓肿
干酪性肺炎
阻塞性肺炎
胸腔积液
★ 右侧中等量胸腔积液
左侧中等量胸腔积液
气胸
一、大叶性肺炎(3)
【影像学表现】 : 充血期 磨玻璃密度,边缘模糊 实变期 叶裂为界致密影,充气支气管
内有少量渗出液。 ②红色肝变期(发病后2—3天):肺泡腔内充有纤维素及大量红细
胞。 ③灰色肝变期(发病后4—6天):肺泡腔内出现大量白细胞。 ④消散期(发病后7一l 0天):白细胞溶解,纤维素性渗出物逐渐
被吸收。 如果治疗及时、恰当,大叶性肺炎可在 2周左右明显或完全吸
收;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充分,病变可延迟吸收,甚至演变为 肺脓肿。
实验室检查
肺炎链球菌电镜下图片
肺炎链球菌显微镜图片
一、大叶性肺炎(2)
【影像学表现】 X线:
充血期 纹理增多、透过度略低 实变期 密度均匀增高、含气支气管征 (实
变),叶裂为界 消散期 密度逐渐减低,不均匀、 斑片状、索条
影,偶演变为机化性肺炎
示意图
大叶性肺炎 (图)
右下肺密度增高 影,水平叶间裂 显示清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