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事迹

合集下载

记闻一多先生两三事内容复述

记闻一多先生两三事内容复述

记闻一多先生两三事内容复述摘要:1.闻一多先生的生平简介2.闻一多先生的学术成就3.闻一多先生的爱国情怀4.闻一多先生的英勇事迹5.闻一多先生的精神传承正文:闻一多先生,一位卓越的学者、英勇的斗士,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原名闻家骅,后改名闻一多,字友三,号一二三。

闻一多先生出生于湖北黄冈,自幼聪颖过人,学业成绩优异。

他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受到了西方文化的熏陶,对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毕业后,他赴美留学,获得了芝加哥大学的硕士学位。

随后,他回国任教于清华大学,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

闻一多先生的学术成就举世瞩目。

他在文学、史学、哲学等多个领域均有建树。

他在诗歌创作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被誉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诗歌作品,如《红烛》、《死水》等,展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激情。

在学术研究方面,闻一多先生发表了众多论文和专著,如《周易卦象的研究》、《庄子·逍遥游》等,为我国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闻一多先生一生热爱祖国,积极参与民族解放事业。

他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担任过抗日救亡同盟会的领导职务。

在抗日战争期间,他积极宣传抗日主张,呼吁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抵抗侵略者。

他还曾赴西北地区,组织和参与游击战争,为我国的民族解放事业英勇斗争。

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闻一多先生积极参与反对内战、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然而,他因公开揭露国民党政府的黑暗统治,于1947年被暗杀。

闻一多先生的英勇事迹,成为了我国民主革命史上永垂不朽的篇章。

闻一多先生的英勇事迹和坚定的爱国信仰,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他的精神传承至今,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我们应当学习闻一多先生,将爱国主义精神发扬光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闻一多先生是一位学识渊博、英勇无畏的杰出人物。

他的一生,既取得了辉煌的学术成就,又为我国的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闻一多的主要事迹200字

闻一多的主要事迹200字

闻一多的主要事迹200字
摘要:
一、闻一多简介
二、事迹一:反对独裁,呼吁民主
三、事迹二:投身教育事业,培养进步青年
四、事迹三:参与爱国民主运动,勇敢发声
五、事迹四:为民族复兴献身,英勇就义
正文:
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字友三,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教育家、诗人。

他出生于1899年,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后赴美留学,接受了先进的思想和良好的教育。

【事迹一:反对独裁,呼吁民主】
闻一多一直坚决反对独裁统治,主张实现民主政治。

他曾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痛斥当时的腐败政府,呼吁实行民主改革。

他的言论引起了广泛关注,为当时的民主运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事迹二:投身教育事业,培养进步青年】
闻一多曾任教于多所大学,如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他致力于教育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进步青年。

他提倡实用主义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民族复兴的栋梁之才。

【事迹三:参与爱国民主运动,勇敢发声】
在抗日战争期间,闻一多积极投身于爱国民主运动。

他参与组织了一系列
抗日救亡活动,并勇敢地在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讲,呼吁民众团结起来抵抗侵略者。

他还写下了许多激昂的诗歌,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操。

【事迹四:为民族复兴献身,英勇就义】
1946年,闻一多因在爱国民主运动中的突出表现,被当时的国民政府视为眼中钉。

在一次群众集会上,他被特务暗杀,英勇就义,年仅47岁。

闻一多的故事

闻一多的故事

闻一多的故事篇一:闻一多事迹第二年春天,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学校出台新的规定:“学生全学程有三种不及格或必修学程两种不及格者令其退学。

”学生强烈不满,南下学生更是如此,他们组织“非常学生自治会”,罢课抵制考试,校长一怒之下辞职,校务由梁实秋等人执掌。

闻、梁两人坚持如期进行考试,并开除了九名“非常学生自治会”常委的学籍。

此举使闻一多、梁实秋顿时成为全校学生的“公敌”。

学生们贴出“驱逐不学无术的闻一多”“闻一多是准法西斯蒂”的标语。

还有人在黑板上画了一只乌龟和一只兔子,标题是。

闻一多毫不责怪,反而指着黑板上的乌龟和兔子问梁实秋:“哪一只是我?”“任你选择!”梁实秋故意满脸严肃地回答,说完两人击掌大笑。

闻一多虽然在青岛大学时因为坚持原则而遭到学生反对,但就其一生而言,大家还是非常喜欢他。

否则,他当年家境艰难时,联大同仁不会代他拟刻石润笔启事;他蒙难之后,不会有那么多学生写怀念文章。

大家对闻一多的好感,显然与他为人处世的真性情有关。

闻一多兼具才情、真诚与趣味,因此,才让人觉得可敬可爱。

篇二:闻一多事迹闻一多事迹1.由狂放归于沉静 1912年,年仅13岁的闻一多从湖北乡间一户富裕人家来到北京清华学校,开始接触到西方文化。

1922年他赴美留学专攻美术。

从考入清华到1925年留美归来这十余年间,闻一多基本是沉浸在艺术与文学之间,对政治只是偶有所涉。

在回国近两年的时间里,闻一多耳闻目睹的都是阴谋、战争、屠杀,面对民族的巨大灾难,他再也难抑悲愤,发表了、、、、、等充满爱国激情和痛挞社会现实的诗歌。

但火山喷发之后,他又备感无奈,最终走了一条文人的传统老路,躲进书斋,钻入故纸堆,成了对世事过问无多仅求独善其身的冷静学者。

2.由“自由学者”转为斗士抗日战争的爆发,使闻一多等学院派知识分子的处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在从北京到昆明的大转移中,闻一多参加了历时两个多月、横跨湘黔滇三省共三千余华里的步行团。

对社会下层生活的真切了解,埋下了他思想变化的契机。

闻一多传事迹简短

闻一多传事迹简短

闻一多传事迹简短闻一多传事迹简短如下:1、闻一多酷爱读书闻一多酷爱读书,并且读起来就会“成瘾”,一看就“醉”。

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娶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找不到。

大家只有分头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而当时的闻一多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正看得入迷,竟然忘记了举行婚礼的事。

2、最后一次演讲1946年7月15日,在李公朴追悼会上,闻一多毫无畏惧,拍案而起,慷慨激昂地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痛斥国民党特务。

并握拳宣誓说:“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精神,我们随时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

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下午,他主持《民主周刊》社的记者招待会,进一步揭露暗杀事件的真相。

散会后,闻一多在返家途中,突遭国民党特务伏击,身中十余弹,不幸遇难。

3、怒写“七子之歌”1925年夏,闻一多从美国留学归国。

走下海轮,诗人难以抑制心头的兴奋,把西服和领带扔进江中,急切地扑向祖国怀抱。

然而,等待他的,却是无边的黑暗和奇耻大辱。

放眼家国故园,山河破碎,风雨如磐,豺狼当道,列强横行,祖国母亲被瓜分割占,诗人悲愤地写下了诗歌《发现》,并旋即在《现代评论》上发表了著名的爱国诗篇《七子之歌》。

4、身处异乡却心系祖国1922年,闻一多远渡重洋留学美国,他的行囊里装的还就是薄薄的一本杜甫诗集。

美国的发达他看在眼里,中国的贫穷和战乱他刻在心里。

在家书中,他说:“一个有思想的中国青年,留居美国的滋味,非笔墨所能形容。

”在美国,有的中国同学去理发,却因为就是有色人种,门都没进去。

告到法院虽然胜诉,可就是店老板还就是要求中国学生只能偷偷地来理发。

毕业典礼上,惯例就是男女生成对上前接受毕业文凭。

但六个中国男生只能自己结成三对走向讲台,因为没有美国女生愿意和他们站在一起。

每每耳闻目睹这些事,闻一多都会痛苦地折断手中的笔。

闻一多传事迹200字

闻一多传事迹200字

《闻一多传事迹》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位很了不起的人物,他叫闻一多。

闻一多先生特别爱学习。

小时候,他家里条件不太好,可是他读书可努力啦。

没有灯,他就借着月光看书。

长大了,他去国外留学,学习了很多很多的知识。

闻一多先生还是一位很勇敢的人。

当时,我们的国家面临着很多困难,他不怕危险,站出来为我们的国家说话。

他写了很多很多的诗,用这些诗来表达他对祖国的热爱。

有一次,敌人不让他说话,可是闻一多先生一点儿也不怕,他还是大声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小朋友们,闻一多先生是不是很勇敢呀?
《闻一多传事迹》
小朋友们,咱们接着来讲闻一多先生的故事。

闻一多先生特别关心我们国家的文化。

他研究了很多古代的东西,想让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的文化有多厉害。

他上课的时候,讲得可有趣啦,同学们都特别喜欢听。

有一回,他发现了一些很珍贵的古代文献,为了保护这些文献,他付出了很多的努力。

闻一多先生还经常和同学们一起讨论,鼓励大家要努力学习,为国家做贡献。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闻一多先生棒不棒?
《闻一多传事迹》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再深入了解一下闻一多先生。

闻一多先生不仅是个有学问的人,还是个很有骨气的人。

当时,社会很混乱,但是他一直坚持自己的信念。

他写的诗,就像一把把利剑,刺向那些不好的东西。

有一次,他去参加一个活动,在台上大声地说:“我们要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勇敢地向前!”
他的声音特别响亮,让很多人都受到了鼓舞。

小朋友们,闻一多先生是不是很了不起呀?。

闻一先生钻研书籍事例

闻一先生钻研书籍事例

闻一多先生钻研书籍事例
【事迹1】
闻一多醉书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

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

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人了迷。

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事迹2】
夜已深,人们早已进入梦乡,只有闻一多先生的窗还亮着。

他手里捧着一本书,专心致志地看着书中的每一句话,每一句诗唯恐错过哪一句优美的诗句,一边看他一边默默的拿起笔在书上勾画起来,每一处好的段落,闻一多先生都会在一旁做上清晰的标注。

也不知是过了多长时间,他似乎看得累了,放下书揉揉干涩的眼睛,站起身来,走到窗边去,看着天空中皎洁的月光,幽静的花草,细细的回味着刚才所看过的内容。

不一会儿,闻一多先生又回到自己的书桌前,不动声响地拿起笔,在主旨本子上,一笔一画写下读书时所收获的硕果。

最后,一声鸡鸣吵醒了他,他一看时间,原来已经一夜了。

闻一多的主要事迹

闻一多的主要事迹

闻一多的主要事迹闻一多(1911年6月13日-1947年6月闰六)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翻译家、学者和社会活动家。

他被誉为“新月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文学成就深受文坛和读者的赞誉。

他的主要事迹包括:一、文学创作方面。

闻一多在短暂的生命中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歌、散文和小说作品,如《一个人的诗篇》、《湖上集》、《青春歌》等。

其中以诗歌创作为主,黄霑评价为:“闻一多无疑是他们之中,诗造诣最高的一个。

”二、翻译方面。

闻一多是中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之一,他翻译了大量的外国诗歌和文学作品,将西方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他译作中以《曼陀罗草》、《黑暗的早晨》、《崔泊夫人》等影响最大。

三、思想理论方面。

闻一多在文艺创作中始终坚持“情感自由化”、“表达理性化”、“语言审美化”的原则,他反对伦理小说、政治宣传文学,主张“把真与美融为一体”。

此外,他还关注社会文化、教育问题,提出了“美育”“灵育”等理念。

四、社会活动方面。

闻一多热心社会公益,赞成平等自由的社会和平共处。

他曾参加过学生运动、反法西斯主义运动等,并在抗日战争期间担任过国民政府维持社会秩序委员会委员,积极投身于保卫国家、拯救民族的事业中。

五、生命结局方面。

闻一多在1947年6月闰六日,因曾在1936年参加过新月派成员夏志清组织的“反官学会”事件,再次被请去检讨,他坚决维护自己的立场,遭到国民党政府的逼迫,最后被枪决。

他临刑前在信中写下:“人生真正可怕之处,就是不知所由来,不知所归去。

”闻一多是中国文坛的一位璀璨之星,他的文学和思想成果,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广泛的推动作用。

闻一多的事迹

闻一多的事迹

闻一多的事迹闻一多的事迹篇一:闻一多事迹闻一多事迹1.由狂放归于沉静 1912年,年仅13岁的闻一多从湖北乡间一户富有人家来到北京清华学校,开头接触到西方文化。

1922年他赴美留学专攻美术。

从考入清华到1925年留美归来这十余年间,闻一多基本是沉醉在艺术与文学之间,对政治只是偶有所涉。

在回国近两年的时间里,闻一多耳闻目睹的都是阴谋、战斗、屠杀,面对民族的巨大灾难,他再也难抑悲愤,发表了《贡献》、《罪过》、《收回》、《你指着太阳起誓》、《心跳》、《一句话》等布满爱国激情和痛挞社会现实的诗歌。

但火山喷发之后,他又备感无奈,最终走了一条文人的传统老路,躲进书斋,钻入故纸堆,成了对世事过问无多仅求独善其身的冷静学者。

2.由“自由学者”转为斗士抗日战斗的爆发,使闻一多等学院派学识分子的境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在从北京到昆明的大转移中,闻一多参加了历时两个多月、横跨湘黔滇三省共三千余华里的步行团。

对社会下层生活的真实了解,埋下了他思想变化的契机。

同时他本人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快速贫困化,使他洞察问题的角度发生了极为重要的变化。

闻一多的变化,是从1943年春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一书在昆明发售开头的。

蒋介石在这本书中公开宣扬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的专制主义。

他不仅反对共产主义,连自由主义也不能容忍,认为二者都是“文化侵略最大的危机和民族精神最大的隐患”。

这是一向信仰民主自由的人民所难以接受的。

闻一多这样写道:“《中国之命运》一书的出版,在我个人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

我简直被那里面的义和团精神吓一跳,我们的英明的领袖原来是这样想法的吗?五四给我的影响太深,《中国之命运》公开向五四挑战,我是无论如何受不了的。

” 不久,闻一多偶然读到了延安诗人田间的几首诗,深为其中的战斗精神所震惊,马上写了《时代的鼓手——读田间的诗》一文公开发表,在大后方引起了一阵波动。

随后他又写了一系列针对现实的杂文,开头呐喊。

同时他急迫地阅读各种左倾书籍,具体了解共产党的各种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年春天,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学校出台新的《青岛大学学则》规定:“学生全学程有三种不及格或必修学程两种不及格者令其退学。

”学生强烈不满,南下学生更是如此,他们组织“非常学生自治会”,罢课抵制考试,校长一怒之下辞职,校务由梁实秋等人执掌。

闻、梁两人坚持如期进行考试,并开除了九名“非常学生自治会”常委的学籍。

此举使闻一多、梁实秋顿时成为全校学生的“公敌”。

学生们贴出“驱逐不学无术的闻一多”“闻一多是准法西斯蒂”的标语。

还有人在黑板上画了一只乌龟和一只兔子,标题是《闻一多与梁实秋》。

闻一多毫不责怪,反而指着黑板上的乌龟和兔子问梁实秋:“哪一只是我?”“任你选择!”梁实秋故意满脸严肃地回答,说完两人击掌大笑。

闻一多虽然在青岛大学时因为坚持原则而遭到学生反对,但就其一生而言,大家还是非常喜欢他。

否则,他当年家境艰难时,联大同仁不会代他拟刻石润笔启事;他蒙难之后,不会有那么多学生写怀念文章。

大家对闻一多的好感,显然与他为人处世的真性情有关。

闻一多兼具才情、真诚与趣味,因此,才让人觉得可敬可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