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

合集下载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时监测的应用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时监测的应用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时监测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时监测的临床价值。

方法采用日本尼士DS-250 24 h动态血压仪记录动态血压,同时采用GE Mars 5000型系列及Mars PC系列闪光卡Holter记录盒,3通道及12通道连续24 h记录动态心电图,GE Mars系列软件分析,经人机对话编辑确保准确。

监测236例(男156例,女80例)有临床症状但常规心电图正常的患者,找出症状与血压及心脏的关系。

结果 64例患者出现症状时心电图改变与血压波动有关联。

结论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时监测有利于分析临床症状与血压及心脏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动态心电近年来随着监测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时监测得到应用和重视,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时监测对于了解心电图改变与血压变化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现将我院2005年10月~2007年2月同时监测成功的236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36例中男156例,女80例;年龄48~79岁,平均67.4岁。

均为Ⅰ~Ⅱ级高血压病患者或血压不稳定需确诊者,常规心电图无明显异常。

1.2 动态心电图监测采用GE Mars 5000型系列及Mars PC系列闪光卡Holter记录盒,3通道及12通道连续24 h记录,GE Mars系列软件分析,经人机对话编辑确保准确。

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的标准是:以J点后80 ms测量ST段呈水平或下斜型下降≥0.1 mV,持续1 min以上;ST段恢复后1 min以上再次下降≥0.1 mV为再次发作[1]。

与心电图有关联的标准是:血压升降变化时间段内心电图出现ST段呈缺血型改变、心律失常发生或增多(大于每小时平均数值的30%为增多)为有关联。

1.3 动态血压监测采用日本尼士DS-250 24 h动态血压仪。

将袖带缚于左上臂,袖带下缘距肘窝2 cm,其松紧以刚能容纳2横指为适度。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联合同步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联合同步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联合同步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动态心电图(Holter)和动态血压(ABPM)是临床上常用的心血管监测工具,它们在监测心脏和血压变化方面都具有独特优势。

动态心电图是一种24小时连续记录心电图的技术,可以检测到日常生活中常常遗漏的心律失常和缺血性心脏病变。

而动态血压监测是一种24小时连续监测血压的技术,能够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血压水平和变化趋势。

将这两种监测手段联合进行同步监测,可以全面评估患者的心脏和血压状况,有助于更准确地诊断疾病、制定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

1. 提高诊断准确性:心律失常和缺血性心脏病变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表现之一,动态心电图是一种快速、准确诊断这些病变的方法。

动态血压监测能够连续记录患者的血压变化,可评估患者的高血压程度和变化趋势。

将这两种监测手段联合应用,能够全面评估患者的心血管健康状况,提高诊断准确性。

2. 明确疾病的类型和程度:动态心电图可以明确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ST段变化、缺血范围和程度。

动态血压监测能够评估患者的24小时平均血压、日间和夜间血压、晨起血压和运动后血压等。

将这两种监测手段联合起来,可以更为全面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疾病类型和程度。

3. 制定更为精确的治疗方案:采用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联合同步监测,可以全面评估患者的心脏和血压状况,从而制定更为个性化、精确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高血压患者,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的结果,医生可以更精准地选择降压药物种类和剂量。

对于心律失常患者,根据动态心电图的结果,医生可以更准确地选择心律调节药物种类和治疗方式。

4. 预测预后: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可以监测患者的心脏功能和血压趋势的变化,从而预测患者的预后。

例如,动态心电图可以评估冠状动脉疾病和心律失常患者的预后,而动态血压监测则可评估高血压患者的预后。

1. 监测时间较长: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需要持续24小时进行,这对有些患者可能不太方便。

2. 监测过程中可能有误差: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的监测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很多干扰因素的影响,如体位变换、运动、情绪变化等,从而导致测量结果有一定误差。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联合同步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联合同步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联合同步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作为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对于患者的病情评估和治疗选择具有很大的价值。

本文将从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的基本原理、临床应用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的基本原理1. 动态心电图监测动态心电图监测是通过将心电图仪器固定在患者身上,记录一定时间内(通常为24小时)的心电图变化,以便发现患者可能存在的心律失常或缺血情况。

动态心电图监测可以通过记录平时难以发现的短暂心电图异常,为医生提供更多的病情信息。

动态血压监测是通过长时间连续测量患者的血压变化,通常也是在24小时内进行。

相比于单次测量的血压,动态血压监测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患者的真实血压情况,尤其是在白天和夜晚的血压变化方面,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高血压或者是血压波动较大。

1. 临床意义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在心律失常的诊断方面,动态心电图监测可以发现患者平时很难察觉的心律失常症状,有助于医生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治疗。

而动态血压监测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患者的血压情况,有助于诊断高血压和评估患者的心血管风险。

2. 临床应用3. 临床价值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在临床中具有很大的价值。

它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患者的心律失常和血压异常,从而及时给予治疗。

它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评估患者的心血管风险,有助于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通过动态监测,医生还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长期跟踪观察,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轨迹,从而更好地指导患者日常生活和药物治疗。

三、未来发展方向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作为心血管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其未来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技术创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仪器的性能将会不断改善。

传感器的灵敏度、数据采集的稳定性以及对于数据分析的智能化程度都将会逐步提高,使得动态监测的结果更加准确和可靠。

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运动平板的临床应用

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运动平板的临床应用
3
动态血压监测
14
动态血压的相关介绍
➢ 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 压强。由于血管分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所以,也 就有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血压。通常所说的 血压是指动脉血压。当血管扩张时,血压下降;血管 收缩时,血压升高。
➢ 血压是反映心血管功能的重要参数,是诊断疾病、观 察治疗效果、进行预后判断的重要依据。但是,血压 受诸多因素影响,如:身体状况、精神因素、环境条 件、生理韵律等,所以,单次测量血压存在较大差别, 同时当心律不齐时,采用断续的测量方法测量血压比 较困难,连续的动态血压监测可在每个心动周期测量 血压,在临床及医学研究中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24小时、白天、夜间血压的平均值反映不同时段患者血压的 总体水平,是目前采用动态血压诊断高血压的主要依据。
17
动态血压的诊断标准
1、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 24小时≦ 130/80mmHg 白天≦135/85mmHg 夜间≦ 120/70mmHg
18
动态血压的诊断标准
2、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 10-20%:杓型 <10%:非杓型 >20%:超杓型 为负数:反杓型 超杓型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过低,见于老年收缩期高血压,它可导
15
动态血压的相关介绍
动态血压的相关介绍
动态血压的常用指标:
1、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 24小时 白天(清醒活动,早6点~晚10点) 夜间(睡眠,晚10~早6点)
2、阈值(血压负荷) >白天140/90mmHg夜间120/80mmHg的次数百分率
3、24h血压趋势图 4、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 5、清晨时段血压的升高幅度(血压晨峰)
(126+110)/2=118 (168+144+158+141+141+141)/6=149

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教学

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教学

1.什么是心电图?人的一生中,心脏每时每刻都在跳动。

心脏每次跳动之前,先产生一次电激动,这种电激动可以传导到人体的皮肤表面,使体表产生电位的改变。

心电图就是通过特殊的机器(心电图机)记录到的体表某些特定部位的电位改变。

心电图可以被描记到特殊的记录纸上,既我们常常看到的心电图;也可通过示波器显示出来,就是心电示波或监测。

2为什么要检查心电图?心电图不但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还可协助判断其他疾病或药物对心脏的影响。

具体临床应用范围包括:(1) 对心律失常的诊断有肯定的价值,心脏电激动自窦房结发出后,通过传导系统按一定的频率、顺序及速度传导至心脏各部位。

如果电激动发出时或传导过程中出现异常就会造成心律失常,还能进一步对其他类,对临床诊治有重要意义。

(2) 对冠心病心肌梗塞的诊断有很高的准确性,它不但能确定有无心肌梗塞,而且能判断梗塞的病期、部位、范围及演变过程。

(3) 对心脏房室肥大、心肌炎、心肌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包炎及心包积液的诊断有较大的帮助。

(4) 有助于了解某些药物,如洋地黄、奎尼丁、心得安、锑剂等对心脏的影响,协助诊断及调整某些药物的治疗方案,对某些药物的剂量、用法的选择及疗效判断有意义。

(5) 帮助诊断人体血液电解质紊乱,如高、低血钾症及高、低血钙症。

(6) 心电图对心脏位置异常,如右位心有绝对的诊断价值。

(7) 确定某些疾病对心脏的影响,如风湿热、结缔组织病、病毒及支原体感染、急性传染病、营养不良等。

(8) 心电图可作为一种心电信信息的时间标志,常和心音图、超声心动图、阻抗血流图等心功能测定以及其他心脏电生理研究同步描记,以利于确定心脏活动周期的时相。

(9) 心电图监测已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麻醉、用药观察、航天和体育等的心电监测以及危重病人的抢救。

(10) 协助原因不明晕厥的病因诊断。

3.什么是动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是一种可以长时间连续记录并编集分析人体心脏在活动和安静状态下心电图变化的方法。

动态心电血压二合一分析记录系统参数

动态心电血压二合一分析记录系统参数

动态心电血压二合一分析记录系统参数一.仪器要求:1、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两种检查可以一次完成。

二.系统要求:1、可以同步记录和显示心电和血压数据。

2、可以分别进行报告分析并合成为一份报告。

3、具有报告自动分析诊断功能。

4、该系统可以进行医疗数据网络传输和分析管理。

5、该系统报告可免费接入将来的心电网络和医院的HIS系统。

三.动态血压功能参数要求:1、可以记录24小时以上的血压测量数据。

2、多种记录时间间隔可供选择:10,20,30,60,90,120min。

3、测量模式:自动测量和手动测量。

4、测量方法:升压测量示波法,自动加压,自动排气。

5、压力范围:0-290mmgh。

6、有过压保护功能,当袖带内压力大于290mmgh 时,袖带可以自动释压。

7、有掉电数据保护功能,电池突然断电数据不会丢失。

8、血压测量误差≤3mmgh。

9、有自动重测功能,对于误差干扰未测出数据和错误数据可以自动重新测量。

四. 动态心电图软件功能要求:1、可记录24小时以上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并自动识别和归类各种心搏的类型。

2、快速、准确的识别心房颤动和阵发心房颤动,明确标记阵发房颤的发生时间。

3、可自动识别起搏心律并智能分析起搏器类型和起搏模式。

4、可自动分析归类心律失常,可准确识别干扰和心搏并放入相应模板,便于快速分析诊断。

5、具有动态心电图的扩展分析功能:心率变异性分析、ST段分析、心率震荡分析、Q-T间期分析、T波趋势分析、睡眠呼吸分析等功能。

6、提供趋势图、散点图和直方图等快速分析方式。

7、分析模板涵盖所有心电内容,重点内容在报告首页突出显示。

8、人机对话功能设置合理明确,以方便快捷的进行报告诊断。

五.设备配置要求:1、每台检测仪配备袖带2套,导联线2套。

2、另外赠送加宽袖带2条。

3、包含电脑工作站一台和打印机一台(其配置需满足系统分析工作要求)。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联合同步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联合同步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联合同步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动态心电图是一种记录心脏电活动以及分析心脏状况的方法。

它通过在患者胸部、背部或手臂等位置贴上导电电极,并利用传感器将信号传输到记录仪上进行记录。

动态血压监测是一种测量患者血压变化的方法,通常通过戴上血压计记录仪在一段时间内进行测量。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的联合应用可以更全面地监测患者的心脏和血压状况,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

1. 心律失常的监测和诊断:动态心电图可以记录心脏的电活动,帮助医生诊断各种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等。

结合动态血压监测,可以了解心律失常对血压的影响,进一步评估患者的整体心血管状况。

2. 血压波动的评估:动态血压监测可以记录患者在一段时间内的血压变化情况,包括白天、夜间和活动状态等。

结合动态心电图,可以进一步了解血压波动与心脏电活动的关系,准确评估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

3. 评估药物治疗效果: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帮助医生评估不同药物治疗对心脏和血压的影响。

通过定期记录和分析数据,可以确定是否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其他治疗方案。

4. 晕厥症状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晕厥发作时的心脏和血压情况。

结合其他检查,如头部录像脑电图(EEG)等,可以综合分析晕厥症状的原因和机制,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5. 运动、应激状态下的心脏和血压监测: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可以记录患者在运动、应激状态下的心脏和血压变化。

这对于评估患者在运动或应激状态下对心血管系统的适应能力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某些高强度运动或心脏手术。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的联合应用可以提供全面的心脏和血压监测数据,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这种联合监测方法能更好地评估患者的心血管状况,指导药物治疗和手术决策,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的应用将会进一步扩展,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准确、便捷的方法。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联合同步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联合同步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联合同步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检测手段也在不断升级。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它们在临床中的应用可以为医生提供更为详细和全面的患者健康数据,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和完善的健康监护。

本文将从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的原理、临床应用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等方面来探讨这两项技术在临床中的意义。

一、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的原理动态心电图监测是通过患者携带便携式心电图监测仪器,进行24小时的心电图监测。

该监测可以记录患者在日常活动中的心电情况,包括休息、运动、睡眠等不同状态下的心电变化。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加真实全面地了解患者的心电活动,尤其是对于那些患有心律失常等病症的患者,动态心电图监测可以提供更为准确的诊断数据。

1. 心脏病患者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动态心电图监测可以提供更为全面和详细的心电数据,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心律情况,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心绞痛等问题。

而动态血压监测则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血压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2. 高血压患者3. 儿童和老年人对于儿童和老年人来说,传统的静态心电图和血压监测难以满足他们日常生活中的监测需求。

而动态监测技术则可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对于这两个群体来说具有更大的临床意义。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技术的出现,为医学领域提供了更多新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未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这两项技术将更加便捷、精准和全面,能够对更多疾病进行监测和诊断。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需要不断增加,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技术也将更加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和应用。

未来还有望在患者远程健康监测、预防性健康检查等方面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技术还将跟其他医疗设备和医疗信息系统紧密结合,构建更为完善和智能化的医疗诊断和监测体系。

未来,这两项技术有望为全球范围内的医疗卫生事业带来更多的福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DCG诊断心肌缺血:
诊断心肌缺血,是DCG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之 一,有特殊价值。
16
* 研讨会上,吴杰教授在3年的研究中,对5300多 18-84岁的正常人检测,结果:男性心率较恒定, 与年龄关系不大,平均67-68bpm。女性心率 变化较大,随年龄增大而降低,50岁后可再上 升,平均快于男性。
下限值:男 51bpm,<60bpm的发生率18%
女 54bpm, <60bpm的发生率9%
抽搐等)是否与心血管病变有关,
可协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适应症:疑为一过性心原性症状的病
人。
医学课件ppt
6
2.心律失常诊治中的应用:
捕捉发作性心律失常,明确诊断;
对任何类型的心律失常进行定性和定量 分析,了解发生机制、判断程度和危险 性、推测预后;
了解心律失常发生与日常活动的关系;
发现其他心电改变,协助诊断心律失常
搏器功能和疗效者;
安装起搏器,进行抗心律失常治疗者。
医学课件ppt
12
5.根据心率变异性变化判断心脏自主 神经功能状态。
协助诊治各种心血管疾病,判断预后;
协助诊断心脏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
症;
了解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药物等对
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医学课件ppt
13
适应症:
各种心血管疾病需要了解心脏自主神 经功能的病人,如冠心病、心肌梗死、 心肌病、心肌炎、高血压病、心脏移 植等;
心脏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颈 椎病等能导致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 者。
6.医学科学研究方面的需要。
医学课件ppt
14
正常人DCG表现:
尚无统一标准,变异大,影响因素多,应 综合分析。
张开滋等《心电信息学》和沈文锦主编 《现代心功能学》中,正常人DCG表现:
1、心率:
成人24h平均心率:60(59)-87bpm 最高心率:活动时可达180bpm,随年龄 增加而降低。
医学课件ppt
19
传导阻滞:
主要是AVB,2-8%,多为I度、II度一 型;短暂,多在睡眠中。儿童多,老人少。 运动员更多,可有房室分离,逸搏等。
3、ST-T变化:
活动后常发生上斜型压低,发生率可高 达30%。水平型、下斜型压低少见。
ST段抬高发生率可达25%,呈凹面向上。
T波可低平,双向。
医学课件ppt
确定有无心肌缺血,协助诊断冠心病 ;
定性和定量分析心肌缺血,对严重程度、
与日常活动的关系等进行判断;
诊断不同类型的心绞痛,对发作特点、
严重程度等进行判断。特别对诊断无症
状心肌缺血、不典型心绞痛、变异性心
绞痛等价值更大;
医学课件ppt
9
评定心肌梗死病人是否仍有心肌缺血、
心脏功能状态、储备能力,估测预后,
动态心电图
DCG: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AECG:
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m
Holter ECG,Holter
医学课件ppt
1
动态心电图是应用Holter技术在病 人日常活动状态下用一种随身携带的 记录仪连续监测体表24h的心电变化, 经信息处理分析及回放打印系统记录 的长程心电图。
室上性心律失常:
50-75%正常人可有,随年龄增长。
以房早为多,一般房早<100次/24h或
1/1000心搏。
医学课件ppt
18
短阵,偶发的室上速,房颤、房扑少见。 室性心律失常:
50%的正常人 可见,随年龄增多。 <100次/24h,1/1000心搏,≤5/h。 >10次/1000次心搏,多为非生理性。 单发为多,偶有多源性、成对、R on T、VT等。
是否需要调整治疗等,指导康复治疗;
对于进行药物干预、介入治疗、搭桥术
后的病人,判定疗效、危险分层、预后
推测等有指导意义。
对于进行药物干预、介入治疗、搭桥术
后的病人,判定疗效、危险分层、预后
推测等有指导意义。
医学课件ppt
10
可在某种程度上替代运动负荷试验。
适应症:
怀疑或临床诊断的冠心病病人。
急性或陈旧性心肌梗死病人,
建议:心率50(男)/55(女)- 95bpm
1992年美国人提出:心率50-90bpm
1994年英国人提出:心率50-95bpm(男)
55-100bpm(女)
医学课件ppt
17
2、节律:
可出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停搏:多为1.5-2.0s,睡眠中。
>2.0s常是异常。运动员>2s的占37.1%。
医学课件ppt
2
DCG特点:
非创伤性检查, 动态的,常态下, 长时间的连续纪录, 信息量大,病变发现率较高。
医学课件ppt
3
DCG的发展:
1961年应用于临床
导联系统:单导-→3导-→12导-→18导
记录时程:数小时-→24h-→48h-→72h
-→1.5-2年
记录方式:磁带-→固态-→大容量数字记

软件分析功能:单纯心率、节律分析
-→ST段分析-→HRV、起搏通道、
Q-T、晚电位分析等
医学课件ppt
4
临床应用:
------捕捉一过性心脏病变,做定性
和定量分析
四大功能:
心律失常分析
心肌缺血分析
心率变异性分析
起搏信号分析
医学课件ppt
5
1.识别一过性症状(如:心悸、胸闷、
胸痛、气急、黑朦、眩晕、晕厥、
已确诊的冠心病人诊治前后
冠脉造影前后
需要做运动负荷试验,但不能或不宜进
Hale Waihona Puke 行运动者。医学课件ppt
11
4.在心脏起搏治疗中的应用:
协助决定和选择起搏器治疗的适应
症、适用起搏器类型、评定起搏器功能
及监测起搏器引起的心律失常。
适应症:
缓慢或快速心律失常病人,需安装心
脏起搏器治疗者;
已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病人,随访起
的病因;
医学课件ppt
7
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毒性、致心 律失常作用。
协助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适应症:
怀疑心律失常需明确诊断的病人
已诊断为心律失常的病人治疗前、治疗过 程中以及随访;
怀疑或已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人。
医学课件ppt
8
3、在冠心病诊治中的应用:对不同阶段的
冠心病患者诊断和治疗都有指导作用。
最低心率:睡眠中多>40bpm,运动员可 更低,约3医8学b课件ppptm,甚至26bpm15 。
窦性心动过缓的诊断标准:
(1)一过性窦缓:某一时间内 HR<60bpm
(2)持续性窦缓:24h总心搏数<86400 次
窦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标准:
(1)一过性窦速:某一时间内
HR>100bpm
医学课件pp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