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桐育苗技术规程DB 37T 2064—2012

DB 37/T 2064—2012

法桐育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苗圃的建立、土壤管理、作业方式、播种育苗、扦插育苗、移植育苗、苗木生长期管理、灾害防治、苗木调查和出圃、苗圃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苗圃露地培育的法桐苗木。

悬铃木属其它树种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7908-1999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GB 2772-1999林木种子检验规程

DB37/T-2011 法桐苗木质量分级

3 苗圃的建立

3.1 固定苗圃

3.1.1 新建法桐苗圃要设在交通方便,劳力充足,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灌溉方便的地方。苗圃规模

根据城乡绿化对苗木的需要量、建设单位经济状况等因素决定,面积一般应不低于10公顷。

3.1.2 苗圃土壤质地以壤土、沙壤土为宜,pH值6.0~7.5。质地粘重、低洼地、盐碱地不易作苗圃地。圃地要远离疫区、病区和虫源区。

3.1.3 新建大中型固定苗圃,应由具备林业规划设计质资的设计单位进行规划设计。

3.1.4 根据生产需要,苗圃应划分为生产区和辅助区等。

3.1.5 生产区面积不小于总面积的75~80%,一般可分为采穗圃、小苗繁育区和大苗培育区。采穗圃、小苗繁育区宜在土质好、水源近、靠近管理区的地方;大苗培育区可安排在立地条件一般的地方。

3.1.6 辅助区包括管理区、生产辅助设施、道路、水、电系统等用地。

3.2 临时苗圃

农耕地培育法桐苗,要选有排灌条件、肥力较好的土地。不可选用前茬作物对苗木易感染病害和地下害虫严重的土地。

3.3 苗圃建立的许可

建立苗圃应到当地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林木种子生产许可证》与《林木种子经营许可证》。

4 土壤管理

4.1 整地

4.1.1 圃地在育苗前必须进行整地,包括翻耕、耙地,要求作到深耕细整,消除杂草、树根、石块,

地平土碎。

4.1.2 秋(冬)翻地深度要达到30cm以上,浇足冬水,翌年早春耙地;春季翻地深度要达到20cm以上,随耕随耙,及时平整、作床。

4.2 土壤处理

育苗前要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取药剂消毒、换土等方法进行土壤处理,防止苗木病虫害的发生。

每亩撒施50~75公斤硫酸亚铁,0.5公斤辛硫磷(50﹪乳油)800倍喷雾制成毒土(30~50公斤)均匀撒施圃地,对土壤进行消毒灭虫处理,结合肥料一起翻入土中。

土壤处理常用药剂,见附录B表B.1。

5 作业方式

5.1 5.2 5.3 5.4 苗圃作业方式,一般情况下采用畦作,地势低洼或地下水位高苗圃采用垄作。

苗畦的畦面低于畦埂15~20cm,畦宽2~3m,畦长60~80m,埂宽30cm。

苗垄的垄底宽60~70cm,垄面宽30~35cm,行距视育苗需要确定,垄长根据地形确定。做苗畦、苗垄要在育苗前完成,达到土粒细碎、表面平整。

6 播种育苗

6.1 播种地的安排

播种地安排在土质好、灌溉方便、排水良好、便于管理的生产区内。

6.2 种子处理

6.2.1 种子质量。符合GB 7908-1999和GB 2772-1999要求。

6.2.2 播种前做好种子处理。处理的程序:检斤→净种→发芽试验(或生活力测定)→消毒→催芽。

6.2.3 种子处理使用药剂消毒,见附录B表B.2。

6.2.4 播种前3天,用45℃始温水浸种72h,24h换一次凉水。浸种后,将种子捞出放在避风向阳处催芽,催芽期间定期检查,搅拌并喷水保湿,使种子受热均匀。

6.3 播种期

春播,4月上中旬,适时早播,日平均温度达15~20℃时可播种。

6.4 播种量

每公顷用种量150~200kg,

也可按下述公式进行计算:

X=[A?W?(P?G?1000000)]?C

式中:

X ——单位长度或单位面积实际所需的播种量;

A ——单位长度或单位面积的计划总产苗量(株);

W ——为千粒重(g);

P ——种子纯净度(小数);

G ——种子发芽势(小数);

C ——1.1损耗系数。

6.5 播种方法

6.5.1 条播。行距30~40cm,开沟浅播,覆土镇压。

6.5.2 撒播,按计划播种量,将处理好的种子混沙,均匀撒播在苗床内。播后覆土,厚度以不见种子

为度(不超过1cm)。

6.5.3 提倡使用塑料薄膜小棚或地膜覆盖育苗,有利于幼苗根系生长。

6.5.4 播种后小水漫灌,其后视土壤水分情况及时灌水、喷水,至出全苗。

6.6 间苗和定苗

6.6.1 当年播种苗要及时间苗,拔除生长过于密集,发育不健全和受伤、感染病虫害的幼苗,使幼苗

分布均匀。间苗的同时,对幼苗过疏地段进行补栽。

6.6.2 间苗次数与定苗密度。一般进行2到3次间苗,幼苗展开2~4片真叶时第1次间苗。最终定苗

2

密度150000~125000株/hm。单位面积上保留的株数比计划产苗量多10~15%。育苗密度见附录A。

7 扦插育苗

7.1 采穗圃

7.1.1 选用适应当地生长的优良品种种条建立无性系采穗圃,生产育苗用穗条。

7.1.2 采穗圃的作业方式,可采用灌丛式或乔林式。栽植密度根据作业方式和经营年限确定,可选用

2×2m、2×3m株行距。

7.1.3 建立采穗圃前要细致整地,施足基肥,精心栽植。并绘制品系排列图,防止发生品种、系号混杂。建立后及时做好中耕、除草、追肥、排灌、除蘖定干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7.1.4 发现采穗圃的母树退化或病虫害严重时,要更新重建。

7.2 种条选用

1年生扦插苗苗干;采穗圃中生长健壮的1年生枝条;幼、壮年母树上生长健壮的1年生主轴枝、根部萌芽条。粗度1.0~1.5cm。

7.3 插穗制作与贮藏

7.3.1 晚秋落叶后至封冬前采条。截制成15~18cm的插穗,有2个节间。上剪口距上芽不小于1cm,

平口;下剪口斜马耳形。插穗做到切口平滑、不破皮、不劈裂、不伤芽。

插穗截制后,按粗度分级,30~50根扎捆,上部齐。

7.3.2 在地势高背风北背阴处,挖宽100厘米,深50厘米贮藏窖,长度势插穗数量确定。窖底部铺厚

5厘米湿沙,然后将插穗芽向下,基部向上,整齐放入窖中催根,上部覆盖5cm厚湿沙,其上复土,厚

度10~15cm,贮藏窖四周与地面平,中间略高,呈弓形。

7.4 扦插时间与技术

7.4.1 扦插时间。3月5日至25日左右。

7.4.2 扦插前覆黑色薄膜。覆膜前在整好的地上造墒、耧起、耙平。复膜要平整压严。

7.4.3 扦插前按即定株行距,用扦插锥将黑塑料薄膜扎破,插至插穗扦插深度。将插穗直插于土中,

上部露1个芽。切忌用插穗直接插破薄膜,以免损伤插穗。扦插后及时浇一遍透水,使插穗与土壤密实。

7.5 育苗密度

1年生扦插苗42000株/hm,扦插株行距40×60cm;2年生留床苗13950~21000株/hm。单位面积上扦插(留床)株数,要比计划产苗量多5~10﹪。育苗密度见附录A。

8 移植育苗

8.1 8.2 多年生苗木要进行移植培育。

移植苗培育选用苗干通直、充分木质化、根系完整、无病虫害、无明显机械损伤的合格苗木,按

粗度、高度分级。

8.3 移植时间,早春土壤解冻后或秋、冬土壤结冻前。苗木分级栽植,根不干、不窝,栽正、踏实,栽后及时灌透水。

8.4 根据培育目标确定株行距,单位面积上定植的株数比计划产苗量多5~10﹪。育苗密度见附录A。

8.5 移植苗圃地可进行间作,提高土地利用率。

9 苗木生长期管理

9.1 灌溉和排水

9.1.1 灌溉要掌握适时、适量。出苗期(特别是幼苗出土前)要适当控制灌溉,只要地面处于湿润状态,土壤不板结就不必灌溉;苗木生长初期(特别是保苗阶段)采取少量多次办法;苗木速生期采取多量少次办法;苗木生长后期控制灌溉,除特别干旱外,可不必灌溉。

9.1.2 圃地发现有积水立即排除。

9.2 施肥

9.2.1 苗圃施肥坚持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施足基肥与适当追肥相结合的原则。提倡测土配方施肥,科学掌握氮、磷、钾的配合比例与用量。

9.2.2 基肥以长效有机肥为主,每亩施土杂肥1000~15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深耕前均匀施入,

结合深耕深翻入土。

9.2.3 生长期追肥用速效肥,施肥量75~100公斤/亩。追肥方式:沟施或穴施,在苗行间开沟或苗木根际周围挖穴均匀施肥,盖土浇水;亦可运用水将肥料稀释后,全面喷洒于苗床上(喷洒后用水冲洗苗木)或浇灌于苗行间。

9.2.4 追肥次数、时间和用肥种类,根据育苗方法和土壤肥力确定。一般每年追肥2~3次。当年扦插苗苗高40~50厘米时,施第一遍追肥,施肥量每亩15~20公斤左右,以尿素为主;第二遍肥在苗高1米左右时,施肥量每亩30~40公斤,以复合肥为宜;第三遍肥在苗高1.5米左右时,施肥量每亩30~40公斤,以磷酸二铵或复合肥为主。播种苗、留床苗三次追肥时间分别在5月上旬、6月中旬、7月下旬,施肥量同当年苗。当年生播种苗第1次施肥适当晚施。至立秋时,停止追施氮肥。

9.2.5 喷施叶面肥料应将原液稀释到一定倍数后,在天气晴朗的下午5点以后进行。

22

9.3 除草和松土

9.3.1 除草要掌握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人工除草在地面湿润时连根拔除。使用除草剂灭草,要

先试验后使用。苗圃常用除草剂,见附录C。

9.3.2 松土除草结合人工、机械除草进行外,降雨、灌溉后也要松土。松土要逐次加深,全面松到,

不伤苗,不压苗。

插条生根发芽期不宜松土。

9.4 苗木的修剪整形

9.4.1 扦插幼苗要及时摘芽除蘖。生长过程中,及时剪除或短截竞争枝,保证主梢正常生长。

9.4.2 因害虫危害使新萌梢弯曲,细弱的,在苗干通直、有饱满芽处短截,使新萌梢延续主干生长。9.4.3 移植苗培育要保留合理的冠高比,第1年一般不需修枝,注意清除根部、基部萌芽。苗高3~

4m时,冠高比3/4左右,5~7m时,冠高比2/3左右。

9.4.4 二次移植苗木截干后,在目标干高以上不同方位保留3~5个生长均匀、健壮的主枝,剪除细弱枝、粗大枝、竞争枝、交叉枝;次年修剪主枝,长度保留50~80cm,培养侧枝,每个主枝上留2~3个

侧枝,形成匀称丰满的苗冠。

10 灾害防治

10.1 病虫害防治

10.1.1 掌握病虫的发生规律,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采取综合防治办法,对可能发生的病虫害做

好预防,对已经发生的病虫害及时除治。

10.1.2 预防为主,加强管理措施。出圃的苗木和调进的种(条、根)苗进行检疫,发现病虫害感染严

重和属于检疫对象的,立即烧毁;搞好苗圃环境卫生,做到圃内无杂草;加强肥水管理,促进苗木生长,增强抗性。

10.1.3 法桐常见虫害主要有美国白蛾、悬铃木方翅网蝽、红蜘蛛、草履蚧等害虫;常见病害有黄叶病、法桐霉斑病等。采用物理、生物、化学防治等方法进行综合防治。提倡使用生物、仿生物制剂。法桐主要病虫害防治防法见附录D。

苗圃防治病虫害常用药剂见附录E。

10.2 其他灾害防除

播种苗在幼苗出土期防止鸟害。苗圃发生兔、鼠危害,进行人工捕杀和毒饵诱杀。

11 苗木调查和出圃

11.1 苗木调查

苗木生长停止后,按苗木种类、苗龄分别调查苗木质量、产量,为做好苗木的生产、供销计划提供依据。

11.2 苗木出圃

11.2.1 苗木出圃包括起苗、苗木分级、假植、包装和运输等工序。

11.2.2 起苗时间要与造林季节相配合。裸根苗应在秋季苗木生长停止后和春季苗木萌动前起苗。特殊造林需要,可在苗木生长季节起苗,根系带土球,随起随栽。

11.2.3 起苗要达到一定深度,要求做到:少伤侧根、须根,保持根系比较完整和不折断苗干;根系最低留长度要达到《DB37-2011法桐苗木质量分级》的规定。

11.2.4 1起苗后要立即在蔽荫无风处选苗,剔除废苗。分级统计苗木实际产量。在选苗分级过程中,修剪过长的主根、侧根及受伤部分。

11.2.5 不能及时移植或包装外运的苗木,要立即临时假植。

11.2.6 运输苗木根据苗木种类、大小和运输距离,采取相应的包装方法。要求做到保持根部湿润不失水。在包装明显处附以注明树种、苗龄、等级、数量的标签。苗木包装后要及时运输,途中注意通风。不得风吹、日晒,防止苗木发热和风干,必要时洒水。

12 苗圃档案

12.1 苗圃要建立基本情况和技术管理档案,积累生产和科研数据资料,为提高育苗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12.2 基本情况档案的内容包括:苗圃位置、面积、自然条件、圃地区划和固定资产、苗圃平面图、人员编制等。如情况发生变化,随时修改补充。

12.3 技术管理档案的内容包括:苗圃土地利用和耕作情况,各种苗木的生长发育情况及各阶段采取的技术措施,各项作业的实际用工量和肥、药、物料的使用情况。

12.4 苗圃档案要有专人记载,年终系统整理,由苗圃技术负责人审查存档,长期保存。

6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育苗密度

表A.1 法桐育苗密度

序号1 2 3 4 5 6 7 8

苗木

种类

播种苗

扦插苗

移植苗

繁殖

材料

种子

种子

种子

插条

插条

1-0苗

2-0苗

1-4

(2-3)苗

培育

年限

1

2

2

1

2

3~4

3~6

1~5

培育目标规格

地径>0.80cm

地径>2.0cm

地径>1.8cm

地径>1.80cm

地径>3.20cm

胸径8~10cm

胸径10~15cm

胸径≥12cm

株行距(cm)

25×30~40

50~60×80

50~60×80

40×60

80~120×60

200×300

300×300~400

300×300~400

密度(株/hm)

150000~125000

25000~20800

25000~20800

42000

21000~13950

1650

1111~833

1111~833

备注

留床苗

平茬苗

留床苗

培育截干全

冠苗

2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常用药剂

表B.1 土壤处理常用药剂

表B.2种子消毒常用药剂

附录 C

(资料性附录)

苗圃常用除草剂

表C.1 苗圃常用除草剂

注1:茎叶处理法:把除草剂直接喷洒在杂草的茎叶上。

注2:土壤处理法:把除草剂直接喷洒土壤中或制成毒土施于土壤中。

注3:后苗前指播种(或插)以后,幼苗未出土(接穗尚未发芽)这段时间;苗期指幼苗已出土(接穗已发芽)幼苗生长发育期间。

附录 D

(资料性附录)

法桐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表D.1 法桐主要病虫害防治一览表

附录 E

(资料性附录)

苗圃防治病虫害常用药剂

表E.1 苗圃防治病虫害常用药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