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糜加工工艺
【工艺(下)】冷冻鱼糜及鱼糜制品加工技术

【工艺(下)】冷冻鱼糜及鱼糜制品加工技术第四节鱼糜制品加工的辅料和添加剂辅料和添加剂对鱼糜生产来讲,并非是不可缺少的。
但为了改善产品的物性、食味、外观、保存性、营养性方面而言又是必须的。
辅料主要包括鱼糜用水、淀粉、植物蛋白、蛋清、油脂、明胶、糖类;添加剂有:品质改良剂、调味品、香辛料、杀菌剂、防腐剂和食用色素。
这些辅料和添加剂可根据产品种类、质量要求、市场需要、消费习惯和市场价格等因素搭配食用,同时应特别注意多种辅料和添加剂的使用量必须符合相应的国家卫生标准。
一、鱼糜生产用水生产用水:凡直接与原料及其制品接触的用水。
包括:清洗鱼体外部和腹腔内污物的水、漂洗鱼糜的水和在擂溃中加入到原料鱼糜以及溶解辅料的水。
漂洗和擂溃用水都必须保持低温,通常5-10℃范围的冷却水或冰水。
擂溃加水量一般为原料量10%-20%,可根据鱼种和产品类型适当调整。
生产用水如果是自来水,可不必检验,直接使用,如果使用井水、泉水,必须对其进行检验(硬度检验和微生物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二、油脂鱼糜制品中,添加的动物脂肪一般为猪油,少量为牛油,添加量一般为5%左右。
植物油有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和米糠油等,添加量一般为10%。
使用方法:一种是向鱼糜中直接添加油脂作为辅料;另一种是以油为加热媒介油炸鱼糜制品。
作用:增强和改变制品风味、质地和外观,使制品爽口、润滑和柔软。
三、淀粉淀粉:马铃薯淀粉、小麦淀粉、山芋淀粉、玉米淀粉等。
使用方法:直接添加。
作用:提高鱼糜的黏度和鱼糜制品的凝胶强度。
添加量:5%-20%,高品质鱼糜制品淀粉含量都不高。
贮藏:含淀粉的鱼糜制品不宜在低温下长时间放置和贮藏。
四、植物蛋白植物蛋白:小麦蛋白和大豆蛋白(浓缩蛋白和分离蛋白)。
使用方法:直接添加。
作用:增加鱼糜制品的弹性。
添加量:5%五、明胶和蛋清明胶和蛋清都属于动物蛋白。
使用方法:直接添加。
作用:增加鱼糜制品的弹性。
添加量:3-5%六、调味品作用:改善鱼糜制品的风味。
《水产品加工学》教学课件—第9章 鱼糜及鱼糜制品加工工艺

引起凝胶劣化的 内在原因
内源组织蛋白酶的作用
组织蛋白酶B,H和L在鱼糜凝胶劣化中起 重要作用
内源丝氨酸蛋白酶的作用
肌原纤维结合型丝氨酸蛋白酶
蛋白质氧化作用
适度氧化利于加强蛋白质-蛋白质之间的 作用,提高蛋白质的凝胶特性,但过度氧化 则导致蛋白之间过度聚集,损害其凝胶形成 能力
鱼糕化
温度继续升高,鱼糜凝胶形成不可逆的交联结构,呈现 非透明的、有序状态,网状结构锁定了其中的水分,使 得鱼糜凝胶的强度显著增加,这个阶段叫做鱼糕化
行擂溃时,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由于盐溶作用而
溶解,发生水化作用并聚合成肌动球蛋白---溶胶
体(非常粘稠状的肉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可塑性、黏性强
对鱼糜进行加热,肌动球蛋白在受热情况下,
高级结构发生松散,分子间产生架桥形成了三维
的网状结构。自由水被封锁在网目中不能流动,
从而形成了具有弹性的凝胶状物---凝胶体
失去可塑性、黏性富有弹性
洗涤一般要重复2~3遍,水温必须控制在10℃以下,可 加入碎冰降温,以防止鱼肉蛋白质变性。
清洗机
⑵ 机械采肉
采肉机种类有:滚筒式、圆盘压碎式、履带式等;
鱼糜耐冻性的三个重要因素: 漂洗、 糖类、蛋白质变性防止剂以及盐类
2、冷冻鱼糜的生产工艺
3、操作要点
⑴原料鱼种、前处理
➢ 用于制作鱼糜的原料鱼很多,如白姑鱼、黄鱼、海鳗、 梅童鱼、蛇鳍、乌贼等白色肉鱼类,是制作优质鱼糜的 上等原料
➢ 从经济角度考虑,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的小杂鱼类是冷 冻鱼糜加工的重要原料,通过工艺改进,添加弹性增强 剂,可改善小杂鱼鱼糜的弹性和色泽
鱼糕化影响凝胶内部蛋白质聚集状态,改变蛋白质交联 网络结构并影响水分含量及分布
鱼糜制品生产工艺

鱼糜制品生产工艺
鱼糜是一种由鱼肉制成的食品,其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 材料准备:选择新鲜的鱼类作为原料,如鲤鱼、鲫鱼等。
2. 清洗和去鳞:将鱼进行清洗,并使用鱼鳞刮片工具将鱼身上的鳞片去除。
3. 剖鱼:将清洗干净的鱼进行剖开,去除内脏和骨头。
4. 剁细:将鱼肉切割成小块,并使用刀具或者绞肉机将鱼肉剁成鱼糜。
5. 调味:将鱼糜加入适量的盐、味精、淀粉、蛋清等调味料,搅拌均匀。
6. 搅拌:使用搅拌器或者搅拌机对鱼糜进行搅拌,使其产生黏性。
7. 成型:将搅拌好的鱼糜分装入模具中,按照所需的形状进行成型。
8. 蒸煮:将成型后的鱼糜放入蒸锅中,用高温蒸煮一定时间,使其熟透。
9. 冷却:将蒸煮好的鱼糜取出,放置在通风处进行冷却。
10. 包装:将冷却好的鱼糜进行包装,存放在冷藏室或者冷冻
室中,以保持其新鲜度。
以上就是常见的鱼糜制品的生产工艺。
不同地区和不同厂家可能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和特殊工艺。
鱼糜工艺及要点

鱼糜工艺及要点
1、去鳞
去鳞机
2、宰杀,清洗
3、去鱼膜、内脏、黑膜,洗净血水。
4、清洗
一漂:气泡清洗机。
添加Nacl、柠檬酸钙,去除土腥味。
(流程共3min)二漂:气泡清洗机。
去Nacl、柠檬酸钙。
(流程共5min)
用10℃冰水清洗,时间不能过长,否则影响后续脱水。
5、预轧机
轧鱼脊椎骨。
6、采肉
一采:型号CR70。
筛孔径4.5mm。
出肉率:60%。
二采:型号CR50。
出肉率:20%。
三采:型号CR50。
出肉率:10%。
7、鱼肉回收
回转筛,将鱼水分离。
筛孔径:0.3mm。
8、冰水溶
9、漂洗
一漂:沉淀作用,分离鱼油。
二漂:进一步漂洗,加2%盐水,溶解肌浆蛋白,去除红色。
10、除筋
高速旋转,进一步鱼刺分离。
11、脱水
挤压脱水,筛孔径0.8mm。
12、斩拌
加糖6%、三聚磷酸钠和焦磷酸钠(1:1)0.2%,保水抗冻。
13、成型
14、金属探测
15、速冻
-32℃速冻2~2.5h。
中心温度需达到-18℃。
16、包装,入库(-18℃)。
鱼糜生产工艺过程

鱼糜生产主要工艺过程
冷冻鱼糜与传统鱼糜有些不同,它是将原料鱼经二弃处理后经采肉、漂洗、脱水后,加入糖类,多聚磷酸盐等蛋白质抗冻变性的添加剂,使其在低温下能较长时间保藏的一种鱼糜制品。
1、原料处理:去头,剖出内脏,洗鱼除鳞及采肉。
冷冻
鱼糜的加工质量要求比较高,原料鱼清洗剖片洗涤后或整条采肉。
采肉机是把鱼体的皮骨除掉把鱼肉分离出来的,要求无碎骨皮屑杂物等出现。
一般采用第一次采下的鱼肉进行加工。
第二次菜肉会带一些碎骨屑和鱼皮,不宜做冷冻鱼糜。
2、漂洗:新鲜优质原料鱼漂洗是以不换水为好,若想使
鱼糜色白和弹性强,则不论鱼种鲜度如何,都应充分漂洗,多脂红色鱼肉需用清水、碱性盐水(0.15%碳酸氢钠液和
0.1%食盐水混合水)、0.1%食盐水依次交替进行漂洗。
3、脱水:鱼肉吸水膨胀造成脱水困难,一般最后1次漂
洗使用浓度为0.3%的食盐水将离子强度调节到2%~5%,使鱼肉水和性降低,容易脱水。
4、精滤:多脂红色鱼肉精滤采用精滤机,滤出鱼肉的网
眼孔径为1.5mm,白色鱼肉采用高速精滤分级机分级,分级机网眼孔径为0.5~0.8mm。
使用此机,必须是在鱼肉含
水量大,质地柔软的状况下进行,即必须在经过漂洗并经圆筛予以初步脱水之后进行。
5、斩拌:在冷冻鱼糜生产过程中,抑制蛋白质冷冻变性,
需要添加糖类(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等)、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等)羧酸(马来酸、酒石酸、苹果酸)、磷酸盐等,能使鱼糜的PH值提高到7倍以上,鱼肉蛋白质保持稳定,肉的持水能力强,离子强度得到加强,这一道关键工序必须使用斩拌机。
6、包装及冷冻。
冷冻鱼糜及鱼糜制品生产工艺技术

冷冻鱼糜及鱼糜制品生产工艺技术1.原料准备:选择新鲜的鱼类,包括淡水鱼和海水鱼。
将鱼进行清洗、去腮和去内脏,并剔除骨刺。
将清洗后的鱼放入冰水中浸泡,以去除鱼身上的异味并保持鱼的新鲜度。
2.制备鱼糜:将处理好的鱼放入绞肉机中,绞碎成鱼糜。
绞碎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温度,避免产生过多的热量对鱼糜产生不良影响。
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添加适量的淀粉、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
3.搅拌和混合:将绞碎好的鱼糜转移到搅拌机中,进行搅拌和混合。
搅拌的目的是让鱼糜中的各种成分均匀混合,并使其产生结合力。
搅拌时间一般为5-10分钟,搅拌速度和力度应适中。
4.制备鱼糜制品:根据需要,可以将鱼糜进行成型制品,如鱼丸、鱼饺等。
将鱼糜放入成型机中,通过模具的挤压和形状调节器的调节,将鱼糜制成所需的形状和大小。
成型过程中需要保持适当的压力和温度,以确保制品的质量和口感。
5.水浴煮熟:将成型好的鱼糜制品放入开水中进行水浴煮熟。
煮熟的时间和温度取决于制品的大小和种类,一般为5-10分钟。
煮熟后,将鱼糜制品捞出并置于冷水中降温。
6.冷却和冷冻:将煮熟的鱼糜制品放置在通风的地方进行冷却,以降低其温度。
待制品降至室温后,将其放入冷库或冷冻室中进行冷冻。
冷冻温度一般为-18℃以下,以确保制品的质量和保存期限。
7.包装和储存:冷冻鱼糜及鱼糜制品可以进行包装,常见的包装方式包括塑料袋、盒装等。
包装材料应符合食品卫生标准,且密封性好,以防止制品被氧化和污染。
包装好的鱼糜制品可以储存在冷冻库中,保存期限一般为6个月至一年,具体根据制品的特性而定。
冷冻鱼糜及鱼糜制品生产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温度、时间和卫生条件,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生产过程中还需要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标准进行操作和管理,做到从原料采购到成品储存全程可追溯,以满足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和要求。
同时,加强质量控制和工艺改进,提高鱼糜制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不断推陈出新,满足市场需求。
鱼糜的加工工艺

加工工艺 工艺流程: 原料鱼选择—— 采肉—— 漂洗 、脱水、 碎肉—— 擂 溃 —— 成型—— 加热—— 冷却 凝胶形成原理 制作方法 将鱼进行擂溃时,并加入盐,构成肌原纤维的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 由于盐的作用溶解,形成肌动球蛋白的溶胶。该溶胶在50℃前存放 1.原料鱼的选择:任何一种鱼都可以作为鱼糜制品的原料,一般以鲜度好、 一段时间后,由溶胶形成凝胶。当蛋白质凝胶化后,在一定的蛋白 强性强、味道佳、色泽白的鱼为优质原料,鱼类中弹性较好的鱼种有白口、 质浓度、pH和离子强度下, 鱼肉的肌球蛋白分子的螺旋会慢慢解开, 黑口、狗母、旗鱼、海鳗、淡水青、草鱼等,但有些优良鱼种产量少且较昂 蛋白质分子间通过疏水作用和二硫键相互作用。当温度达到 贵,不宜大规模生产,因此必须考虑捕捞量大的低值鱼类的利用。低值鱼只 50℃―60℃时,凝胶形成断裂的网状结构,出现凝胶劣化现象;如 要掌握合理的加工方法,同样可制得优质产品。 果再升高温度,凝胶会变成有序和非透明状,凝胶强度明显增大, 2.原料处理:将原料去头去内脏,并用流水洗净腹腔内的血污、黑膜等物, 此时出现鱼糕化”。 以免影响鱼的色泽和外观。鱼肉极易腐败变质,尤其是冷冻鱼一旦解冻,其 变质的速度比新鲜鱼更为迅速,因而原料鱼必须及时处理,以防止降低鲜度 品质。 3.采肉:原料鱼处理后,进采肉机将鱼肉和皮、骨分离,有几种类型的采 肉机,其工作原理都相同,目前国内外常见的是滚筒式和压榨式采肉机,利 用带筛孔的不锈钢滚筒反复压鱼体,鱼肉经小孔的挤出,从而和皮骨分离开 来
资料来源:中国养殖技术网
水产品技术
谢谢
4.漂洗:采肉后的碎鱼肉除弹性好、色泽白的优质鱼,一般需进行漂洗,漂 洗的目的在于除去血液、尿素,色素、无机盐及部分水溶性物质,以增强鱼糜的 弹性,改善制品的色泽、香气。对于弹性或鲜度较差的鱼种,这一工序是十分重 要的。漂洗槽可用容量为0.5~1吨圆形不锈钢、铅合金或铁制的槽,用水量一般 为原料重量的4~5倍,反复漂洗3~4次,每次3-4 min。反复漂洗通常会增加肉 的亲水性,使鱼肉膨胀,难以脱水,所以最好在最后一次漂洗时加入0.05~ 0.1%的氯化钠,用硬水漂洗也可得到同样的效果。另外,在水洗过程中需注重 控制水温在10℃以下。 5.擂溃:鱼糜生产中最重要的工序之一是擂溃。漂洗后的鱼肉,经滤肉机将细小 骨刺、反结缔组织、粘膜等不纯物质去除后即进行擂溃。擂溃的目的在于使肌纤 维蛋白质溶解出来,另外还具有均匀混合调味料的功用。擂溃机由带有2~3个 杆的石制或不锈钢制的臼组成,杆的转速约为70~80转/分,每个臼可装肉容量 70~100公斤。
第五章 鱼糜制品加工

3.鱼糜制品的弹性形成机理
当鱼体肌肉经绞碎后肌纤维受到破坏,在鱼肉中添 加2%~3%的食盐进行擂溃。由于擂溃的机械作用( 搅拌和研磨),肌纤维进一步被破坏,并促进了鱼肉 中盐溶性蛋白(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的溶解,它与水 混合发生水化作用并聚合成黏性很强的肌动中,大部 分呈现长纤维的肌动球蛋白溶胶发生凝固收缩并相互 连结成网状结构固定下来,球蛋白溶胶,然后根据产 品的需求加工成一定的形状。把已成型的鱼糜进行加 热,在加热其中包含与肌球蛋白结合的水分,加热后 的鱼糜便失去了黏性和可塑性,而成为橡皮般的凝胶 体,因而富有弹性 。
鱼糜从溶胶体转变为凝胶化过程中包含两种 反应:一个是在50℃以下进行的网状结构形 成过程,称为凝胶化;一个是在 50~70℃ (60℃)发生的构造劣化反应,称为凝胶劣 化。
即使最终温度相同,并且达到最终温度的时 间相同,但制品弹性的强度也会不同,所形 成的凝胶物性亦不同,这是鱼糜凝胶化的重 要特征。
二、影响鱼糜制品弹性质量的因素
(一)鱼种对弹性强弱的影响
1、不同鱼种鱼糜制品在弹性上的强弱与鱼类 肌肉中所含盐溶性蛋白,尤其是肌球蛋白的含 量直接有关。
一般来讲,白色 肉鱼类肌球蛋白 的含量较红色肉 鱼类的含量高, 所以制品的弹性 也就强些,如带 鱼、马面豚等。
几种常用鱼类肌肉中肌球蛋白含量
鳕鱼盐溶性蛋白、ATPase与弹性的关 系
热稳定性就是指鱼体死后在加工或贮藏中肌原 纤维蛋白质变性的难易和快慢而言,稳定性好 表明蛋白质变性速度慢,Ca-ATPase失活少。
工 业 利用
各种鱼类肌动球蛋白Ca-ATPase的温度稳定性(35℃)
非洲鲫鱼>鳗鲡>鲤鱼>鰤鱼>虹鳟>鲈鲉>狭鳕的顺序减弱
工 业 利用
保藏温度(20℃)对3种鱼类肉浆凝胶形成能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糜制品的一般加工工艺
一、工艺流程和生产设备
原料鱼处理(各种处理机)→清洗(洗鱼机)→采肉(采肉机)→漂洗(水洗机)→脱水(离心机或压榨机)→精滤(精滤机)→绞肉(绞肉机)→擂溃(擂溃机)→成型(各种成型机)→加热凝胶化(自动恒温凝胶化机)→冷却(冷却机)→包装(真空包装机或自动包装机)
二、操作要点
(一)原料选择可用于制作鱼糜的原料品种有100余种。
一般选用白色肉鱼类,如白姑鱼、梅童鱼、海鳗、狭鳕、蛇鲻和乌贼等作原料,生产的制品弹性和色泽较好。
红色鱼肉制成的产品白度和弹性不及白色鱼肉,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红色鱼类如鲐鱼和沙丁鱼等中上层鱼类的资源很丰富,仍是重要的加工原料,所以还要充分利用,只是在工艺上需要改进,以提高其弹性和改善色泽。
目前世界上生产鱼糜的原料主要有沙丁鱼、狭鳕、非洲鳕、白鲹等。
除了利用海水鱼资源作原料外,淡水鱼中的鲢鱼、鳙鱼、青鱼和草鱼亦是制作鱼糜的优质原料,鱼类鲜度是影响鱼糜凝胶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
以狭鳕为例,捕获后18小时内加工鱼糜可得到特级品,冰保鲜35~72小时加工可得到一级鱼糜。
原料鲜度越好,鱼糜的凝胶形成能力越强;一般生产的鱼糜制品在弹性上要求能够达到A级,因此原料鱼假如不能在海船上立即加工就必须加冰或用冷却海水使其温度保持在0~-1℃。
(二)原料处理目前原料鱼处理基本上采用人工方法。
先将原料鱼洗涤,除去表面附着的粘液和细菌(可使细菌减少80%~90%),然后去鳞或皮,去头,去内脏。
剖割方法有两种——一是背割(沿背部中线往下剖),二是切腹(从腹部中线剖开)。
再用水清洗腹腔内的残余内脏、血污和黑膜。
这一工序必须将原料鱼清洗干净。
否则内脏或血液中存在的蛋白分解酶会对鱼肉蛋白质进行部分分解,影响鱼糜制品的弹性和质量。
清洗一般要重复2~3次.水温控制在10℃以下,以防止蛋白质变性。
国外在海船上加工,鱼体的处理已采用切头机、除鳞机、洗涤机和剖片机等综合机器进行自动化加工,国内一些企业也已开始陆续配备这些设备,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三)采肉鱼肉采取自20世纪60年代后开始使用采肉机,它是用机械方法将鱼体皮骨除掉而把鱼肉分离出来。
国内使用较多的是滚筒式采肉机。
采肉时,鱼肉穿过采肉机滚筒的网孔眼进入滚筒内部,骨刺和鱼皮在滚筒表面,从而使鱼肉与骨刺和鱼皮分离。
采肉机滚筒上网眼孔选择范围在3~5毫米,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自由选择。
用红色肉鱼类如鲐鱼、沙丁鱼做鱼糜时,由于红色肉在鱼体肌肉组织中是由表及里呈梯形分布的。
为了控制红色肉的混入量,—般通过降低机械采肉的采肉率来控制。
(四)漂洗漂洗可以除去鱼肉中水溶性蛋白质、色素、气味和脂肪.提高鱼肉的弹性和白度。
它是鱼糜生产的重要工艺技术,对提高鱼糜制品质量及保藏性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1.漂洗方法有清水漂洗和稀盐碱水漂洗两种,根据鱼类肌肉性质选择。
一般白色肉类直接用清水漂洗;红色肉中的上层鱼类如鲐鱼、远东拟沙丁鱼等用稀盐碱水漂洗,以有效防止蛋白质冷冻变性。
增强鱼糜制品的弹性。
(1)清水漂洗:该方法主要用于白色肉鱼类,如狭鳕、海鳗、白姑鱼、带鱼、鲢鱼等。
介于白色肉与红色肉之间的鱼类也可使用此法。
根据需要按比例将水注入漂洗池与鱼肉混合,鱼:水=1:5~10,慢速搅拌,使水溶性蛋白等充分溶出后静置,使鱼肉充分沉淀,倾去表面漂洗液。
再按上述比例加水漂洗,重复几次。
清水漂洗法会使鱼肉肌球蛋白充分吸水,造成脱水困难,所以通常最后1次漂洗采用0.15%食盐水进行,以使鱼球蛋白容易脱水。
(2)稀盐碱水漂洗:主要用于多脂红色肉鱼类。
先用清水漂洗2~3次,再以鱼:稀盐碱水=
1:4~6的比例漂洗5次左右。
稀盐碱水由0.1%~0.15%食盐水溶液和0.2%~0.5%碳酸氢钠溶液混合而成。
2.漂洗技术关键一般来讲,漂洗用水量和次数与鱼糜质量成正比。
用水量和次数视原料鱼的新鲜度及产品质量要求而定,鲜度好的原料漂洗用水量和次数可减少.甚至可不漂洗;生产质量要求不高的鱼糜制品,可减少漂洗用水量和次数。
一般对鲜度极好的大型白色鱼肉可不漂洗。
漂洗用水一般为自来水,水温要求控制在10℃以下,避免使用富含钙镁等离子的高硬度水及富含铜铁等重金属离子的地下水。
(五)精滤用滤精机将鱼糜中的细碎鱼皮、碎骨头等杂质除去。
红色肉鱼类所用过滤网孔直径为1.5毫米,白色肉鱼类网孔直径为0.5~0.8毫米。
在精滤分级过程中必须经常向冰槽中加冰,使鱼肉温度保持在10℃以下.以防鱼肉蛋白质变性。
(六)脱水鱼肉经漂洗后含水量较多,必须进行脱水。
脱水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螺旋压榨机除去水分,另一种是用离心机离心脱水;少量鱼肉可放在布袋里绞干脱水。
温度越高,越容易脱水,脱水速度越快,但蛋白质易变性。
从实际生产工艺考虑,温度在10℃左右较理想。
pH值为5~6时鱼肉脱水性最好,但在此pH值范围内鱼糜凝胶形成能力最差,不宜采用。
根据经验,白色肉鱼类在pH6.9~7.3,多脂红色肉鱼类在pH 6.7脱水效果较好。
(七)擂溃或斩拌将鱼肉放入擂溃机内擂溃,通过搅拌和研磨作用,使鱼肉肌纤维组织进一步破坏,为盐溶性蛋白的充分溶出创造良好的条件。
先将鱼肉空擂几分钟,加入鱼肉量2%的食盐继续擂溃15~20分钟,使鱼肉中的盐溶性蛋白质充分溶出变成粘性很强的溶胶,再加入调味料和辅料与鱼肉充分拌搅均匀,俗称“拌擂”,最后加入溴化钾、氯化钾、蛋清等弹性增强剂,促进鱼糜胶化。
擂溃过程中适当加冰或间歇擂溃降低鱼肉温度。
擂溃时间以20~30分钟为宜,时间过长过短都会影响鱼糜质量。
擂溃使用专用设备擂溃机。
近年由于斩拌机能缩短盐擂时间,方便加料取料,且制品弹性光泽与使用擂溃机效果相似,所以许多加工企业用斩拌机代替擂溃机生产鱼糜制品.
(八)成型鱼糜制品的成型,过去依靠手工成型,现在已发展成采用各种成型机加工成型,如天妇罗万能成型机、鱼丸成型机、鱼卷成型机、三色鱼糕成型机及各种模拟制品成型机。
成型操作与擂溃操作要连续进行,不能间隔时间太长,或将鱼糜放入0~4℃保鲜库中暂放,否则擂溃后的鱼糜会失去粘性和塑性不能成型。
(九)凝胶化鱼糜成型后需在较低温度下放置—段时间,以增加鱼糜制品的弹性和保水性,这一过程称做凝胶化。
根据凝胶化的温度可分为四种:高温凝胶化(35~40℃, 35~85分钟):中温凝胶化(15~20℃,16~20小时);低温凝胶化(5~10℃,18~42℃小时); 二段凝胶化(先30℃,30~40分钟高温凝胶化。
然后7~10℃,18小时低温凝胶化)。
凝胶化温度和时间应根据产品需求及消费习惯等因素灵活掌握。
(十)加热加热方式有蒸、煮、焙、烤等。
加热设备包括自动蒸煮机、自动烘烤机、鱼丸和鱼糕油炸机、鱼卷加热机、高温高压蒸煮机、远红外线加热机和微波加热设备等。
鱼糜制品加热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凝固并起到杀菌作用,能使鱼糜制品的保存期大大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