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简介.

合集下载

中国海洋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始建于1930年5月,是我国最早从事海洋生物学教学与科研的单位之一。

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厚的学科底蕴,是海洋大学历史最悠久、特色最突出的学科之一。

林绍文、童第周、曾呈奎和方宗熙等著名学者曾先后担任过系主任,一批著名海洋生物学家如曾省、刘咸、朱树屏、张玺、高哲生、张致一、李嘉泳、郑柏林、薛廷耀、邹源琳、李冠国等名师先后在本院执教,为学科树立了优良的学风,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八十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励精图治与辉煌而艰苦的创业,学院无论在人才培养、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方面都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建成了包括国家重点学科在内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和科学研究体系。

海洋生命学院下设海洋生物系、生物工程系和环境生态系,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化与生物技术、环境生态学四个本科专业。

学院拥有一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内先进水平的“国家海洋生命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有国家生物学一级学科(包括了生态学、水生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动物学、发育生物学、植物学、神经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理学、微生物学等 1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有海洋生物学博士点和硕士点,还拥有生物工程硕士点等共计13个博士点和14个硕士点,设有生物学和海洋(生物)科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博士到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八十年来,为国家生命科学特别是海洋生命科学与技术培养出了大批领军人才和学术骨干,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庄效惠、张致一,中国工程院院士雷霁霖等。

目前有在校本科生860余人,在读硕士研究生400余人、博士研究生120余人,博士后6人,外国留学生4人。

海洋生物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是海洋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211工程”“985工程”建设的重点支持下,学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研究机构,设有“海洋生物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中国海洋生物工程中心”,同时拥有山东省海洋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和海洋遗传学与种质工程重点实验室等多个重点实验室。

-生命科学学院-西北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西北大学

附件二:西北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黑体小四加粗,1.5倍行距,段前、段后0.5行)【参照写法】本学科点的前身是1972年设立的药用生物专业,1980年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合办药用植物专业,1999年改为中药学专业招收本科生。

200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006年自主设置药物化学和中药生物工程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本学科点现拥有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生物医药重点实验室及陕西省中药新药研究工程中心等研究机构和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和陕西省创新团队。

拥有包括600兆核磁共振-质谱-HPLC联用仪在内的一批重要仪器设备,可以完成创新药物研发中的先导化合物发现和优化、成药性评价,活性成分筛选,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等工作。

在“十一五”期间,共承担了各类课题35余项,其中国家重大新药创制计划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省部级等纵向课题20项。

共获得包括省部级一、二等科技进步奖在内的科技成果奖励3项。

二、培养目标【参照写法】具有扎实、宽广的理论基础,掌握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历程及前沿动态;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并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进行写作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有献身于科学的事业心、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能在科学研究或专业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三、主要研究方向【参照写法】本学科主要研究领域有:中药学,药物化学,中药生物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1、中药化学成分与成药性评价:通过对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寻找有效成分,通过各种药理学方法评价其成药性。

2、中药及复方代谢与受体色谱:研究中药及复方的体内代谢过程,把与药物分子作用的受体通过化学方法固定到色谱柱上,以此受体色谱方法来筛选中药及复方的活性成分。

3、中药活性成分合成及结构修饰:对于活性好、天然含量低、结构不太复杂的中药成分设计合成的合成方法来大量获得;对于活性不够高或毒性太大的成分进行结构修饰来提高活性降低毒副作用,以此来获取能够成药的化合物。

华科大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简介.ppt

华科大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简介.ppt

金27 项。
❖ 图像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我校控制系共建)、
❖ 生物信息与分子成像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湖北省纳米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中英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学联合实验室、
❖ 中德马普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合作实验室、
❖ 中法联合药物开发及筛选中心、
❖ 华中科技大学人类基因研究中心、
❖ 中-韩生物材料与纳米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 FDG建模与检验
士点, 13 个硕士点
❖博士点:
❖ 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 、生物信息技术、生物材料与组 织工程、生物制药工程、生物医学光子学
❖ 生物学(一级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 微生物学、遗传学
❖博士后流动站:
❖ 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师资队伍
❖ 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达91%。学院先后有2 人荣膺国家 千人计划,1人荣膺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7 人荣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3人荣膺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3人荣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 才,7人荣膺湖北省杰出青年,3人荣膺湖北省楚天学者; 3 人荣膺湖北省楚天学子,1 人荣膺湖北省名师,师资力 量雄厚。学院还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简介
Contents
学院简介 专业学科方向 本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育 本科生就业与发展 研究生发展概况
学院简介
❖ 始建于1980 年生物工程系, 1999 年成立生命科学与技术 学院
❖ 全国首批获得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位授与权的单位之一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 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物理学两个国家重点学科 ❖ 现有生物学和生物医学工程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9个博

2019年北中医生命科学学院中西医结合药理学考研复试时间复试内容复试流程复试资料及经验

2019年北中医生命科学学院中西医结合药理学考研复试时间复试内容复试流程复试资料及经验

2019年北中医生命科学学院中西医结合药理学考研复试时间复试内容复试流程复试资料及经验随着考研大军不断壮大,每年毕业的研究生也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大。

对于准备复试的同学来说,其实还有很多小问题并不了解,例如复试考什么?复试怎么考?复试考察的是什么?复试什么时间?复试如何准备等等。

今天启道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复试相关内容,让大家了解复试,减少一点对于复试的未知感以及恐惧感。

准备复试的小伙伴们一定要认真阅读,对你的复试很有帮助啊!院系简介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创立于2016年10月29日,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珍教授为首任院长,史渊源教授为常务副院长,卢涛教授、王建勋教授为副院长,现任党总支书记为姜苗同志,党总支副书记为许珊同志。

自创办之日起,生命科学学院广泛招贤纳才,不断壮大师资力量,积极引进具有多种交叉学科背景的国内外专家团队、海外教授学者。

现有教职工74名,其中教授/研究员21名、副教授/副研究员19名、讲师/助理研究员25名。

其中具有博士学位中青年骨干教师55名,包括从美国哈佛大学、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伊利诺斯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引进的8名留学归国人员。

学院目前共有硕士研究生120人,博士研究生35人。

下设4个教学机构、3个科研中心以及学院综合办公室。

4个教学机构为:生物化学教研室、生物科学教研室、免疫与微生物教研室、生物制药教研室。

3个科研中心为:整合医学中心、肿瘤转化医学研究所、医学气功研究所。

同时拥有中西医结合专业博士后流动站,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药理学3个硕士学位授予点。

(以上数据截止到2018年11月5日)随着各项事业的发展,学院与兄弟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逐渐深入,与包括哈佛大学医学院、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内的十余个科研团队展开积极探讨与相关合作。

生命科学学院的创立,将聚焦于传统中医药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引领一个崭新的生命科学发展方向。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北京大学生物系已有80多年历史,1992年成为现在的生命科学学院。

老一辈科学家为本学科打下了坚实的研究基础,创造了优良的学术氛围。

植物学、生物化学等二级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办首批批准的博士点。

1999年,我院生物学学科成为全国首批一级学科。

我院生物学学科的二级学科方向齐全,历史悠久而又勇于探索和创新,师资队伍强,人才培养经验丰富,使本学科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我院植物生理学等四个博士点在1988年被当时的国家教委评为高等学校重点学科。

在2002年全国重点学科评审中,北大生命科学院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和细胞生物学博士点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

自1996年以来,得到了国家教育部“211工程”,北京大学“创一流大学985工程”等重大项目支持,获得这些项目支持经费超过8000万元,极大改善和装备了科研和教学基础设备和设施,优化了科学研究条件,创造了更为有利的科研和教学氛围,进一步提高了办学水平。

同本学科直接挂钩的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有“蛋白质工程与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生物膜及膜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目前,本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凝聚力强,努力向上,年龄结构合理,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的师资队伍。

博士生导师36名,教授43名,其中中科院院士3人,长江特聘教授8人,获杰出青年基金者12人,获博士学位者68人。

根据本学科发展的趋势与规律和我国的特点与需求,结合我校的条件以及长期的积累,本学科已形成了下列几个方向并各具自己的特色: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植物分子生物学及发育生物学,保护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物信息学和生物技术及工程。

目前,我院承担国家科研项目多项,科研经费每年4000余万元,其中包括科技部“转基因专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主持项目和子项目若干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

近3年来,本学科共发表SCI级刊物上的论文数百篇。

近年来还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刊物(如Nature, Nature Cell Biol., PNAS, Plant Cell, JBC等)发表论文,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和好评。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生态学专业介绍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生态学专业介绍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生态学专业介绍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联系与制约的一门学科,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兰州大学生态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之一,在理论生态学方面针对国际上讨论的生态学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提出了若干假说,受到了国际生态学界的关注;在竞争理论、进化稳定性对策、生态场理论等方面的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干旱农业生态研究是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并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关键问题,由赵松岭教授总结出的集水农业的理论与实践已在国内外颇有影响。

本学科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同时建有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与生态学重点学科一起,形成了完整的生态学教学和科研体系。

生态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属宏观生物学范畴。

兰州大学生态学学科的研究领域立足西北,面向全国,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的基础上,经过长期选择,确立以理论生态学为基础,研究干旱农业生态学、草地生态学和逆境生态学。

兰州大学生态学专业依托干旱与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理论生态学方面针对国际上讨论的生态学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提出了若干假说,受到了国际生态学界的关注;在竞争理论、进化稳定性对策、生态场理论等方面的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进行了一系列草地生态恢复与保护技术研究和示范,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利用“211”、“985”工程建设资金的支持,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建有高寒草甸与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现已成为集教学科研实践、科技成果转化、地方科技人员培训、技术推广服务为一体的实践基地。

另外,经数十年的努力,兰州大学生态学专业在干旱、半干旱区集雨农业的理论研究和集雨、低成本节灌技术的研制开发方面成果丰硕,居国内领先地位。

培养目标研究生应掌握生态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有关生物学、数学、地理学、环境学、社会生态学以及生态信息方面的知识,了解生态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掌握相关的实验技能和计算机技术;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初步具有独立从事生态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

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专业带头人
专业名称:生物技术专业专业代码:071002
专业带头人简介(生物技术专业)
那杰,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省生物科学类专业教指委秘书长。

1994年于辽宁师范大学生物系植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至今,中共党员,曾任大连市第10届青联委员。

教学与教学改革情况:主讲《细胞生物学》、《植物细胞工程》等专业主干课,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负责人,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负责人,“细胞生物学”精品课主持人,多次被评为校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党员等光荣称号;作为副主编的研究生教学参考书《植物基因工程》(科学出版社)一书被遴选为《现代生命科学基础丛书》并获得大连市科学著作一等奖。

主持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专项”项目1项,参加辽宁省教改项目2项,获得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科研情况:主要从事植物细胞生物学、生物课程与教学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蜂毒抗菌肽对植物细胞结构功能的影响及其抗病机理);在研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项(一种昆虫抗菌肽对提高农作物抗病能力的机理研究);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盐生资源植物辽宁碱蓬奶盐相关NAC转录因子基因克隆与功能鉴定”、“蜂毒肽基因克隆表达及其毒杀作物病原菌机理和植生效应”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辽宁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辽宁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

在《科学通报》、《中国农业科学》等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篇,曾获得辽宁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大连市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辽宁省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各1项。

2020年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生物学硕士研究生考试专业目录、参考..

2020年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生物学硕士研究生考试专业目录、参考..

2020年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生物学硕士研究生考试专业目录、参考书目、院校介绍专业目录:参考书目:703 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翟中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版),2014年802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教程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复试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院校介绍: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前身是建于1954年的北京师范学院生物系,2004年改系建院。

历经六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特别是近十几年的跳跃式发展,建立了一支力量雄厚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拥有了一批在国内外学术界有影响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为生命科学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目前已发展成为拥有本、硕、博、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教学与科研业绩突出,事业发展蒸蒸日上。

学院由8个教学团队、1个实验教学中心、1个生物信息中心、1个大型仪器平台中心和16个研究室组成。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员工83人,专业教师62人, 其中特聘院士1人,特聘教授7名(全职5名),教授17人,副教授31人, 45岁以下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或海外留学经历。

另外,入选“”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者”1人,北京市“”引进人才4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名,形成了一支年龄、专业结构合理,具有国际视野、治学严谨、团结向上、勇于创新的师资队伍。

学院以科学研究为龙头推动学科和学位点建设。

近几年,学院主持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等国家级项目70多项,研究经费6千多万元,学院的师生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300多篇,有11人次在SCIENCE、NATURE、CELL、PNAS等国际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次,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次(二等奖1次),申请专利34项,14项获得授权,科研成果丰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科学学院简介
生命科学学院设有3个本科专业,专任教师50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3人,博士19人,硕士以上学位者占专任教师90%以上;专任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安徽省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多名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安徽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5人。

生命科学学院是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国家级立项建设单位,拥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省级重点学科和“生物化学”省级教学团队,建有“胚胎发育与生殖调节”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抗衰老中草药抗衰老”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师范—应用—研究”三型并重的生物学创新人才培养省级实验区等学科平台。

学院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学生在省级大学生创业设计等竞赛中获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学生考研连续5年名列全校之首,学生考研率在毕业学生总数的37%以上。

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类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培养能从事生物学教学与管理、或能在生命科学及相关学科领域从事技术研发与管理、以及向国内著名院所输送从事生物学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开设课程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

动物科学专业:非师范类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培养能从事动物科学相关领域和部门的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主要开设普通动物学、动物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遗传学、动物繁殖学、动物育种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动物微生物学、家畜生产学、家禽生产学、畜产品加工学、经济动物饲养学等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

园林专业:非师范类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培养能从事城市建设、园林单位和部门以及企业从事风景区、森林公园、城镇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服务的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开设美术基础、花卉学、园林树木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测量学、园林建筑与结构、园林设计、园林建筑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园林绿地规划等基础课程和拓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