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中药方子
根治慢性湿疹的中药方

根治慢性湿疹的中药方
湿疹是由于复杂的内外因素激发而引起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
慢性湿疹一般局限而有浸润和肥厚,瘙痒剧烈,容易复发。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根治慢性湿疹的中药方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根治慢性湿疹的中药方
内服方
生地10克,白芍10克,丹参10克,当归6克,生白术10克,茯苓10克,生苡仁10克,陈皮6克,防风6克。
水煎服,每日1剂。
外用方
枯矾、皂矾、轻粉、松香、赤石脂各30克。
共研成细末,用香油调成糊状,将药厚厚的涂于患处,待1小时左右,药稍干后用纱布包裹,待其干燥结痂自行脱落而愈。
注意,用药治疗期间,患者要保持情绪乐观,避免精神紧张及过度劳累;忌食辛辣、牛羊肉、鱼虾等食物。
慢性湿疹病因
发病原因复杂,内外因素相互作用,常为多方面。
病人往往是过敏体质,这种过敏体质与遗传因素有关,故在特定的人群中发病。
常见的内在因素如:胃肠功能紊乱、精神紧张、神经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体内有感染病灶、肠道寄生虫等。
外界因素如:日光、风吹、寒冷、炎热、搔抓、摩擦以及接触肥皂、化妆品等,动物皮毛、植物、化学物质等也可诱发。
慢性湿疹临床表现
多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演变而成,也可开始即呈现慢性炎症。
患处皮肤浸润增厚,变成暗红色及色素沉着。
持久不愈时,皮损纹变粗大,表现干燥而易发生皲裂。
常见于小腿、手、足、肘窝、外阴、肛门等处。
自觉剧烈瘙痒,红斑、丘疹、丘疱疹或水疱密集成片,易渗出,境界不清,周围散在小丘疹、丘疱疹,常伴糜烂、结痂,如继发感染,可出现脓包或脓痂。
处理适当则炎症减轻,皮 ......。
中药土方缓解湿疹的方剂

中药土方缓解湿疹的方剂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症疾病,由于复杂的病理机制,传统的中药土方成为了缓解湿疹症状的一种选择。
下面将介绍几种中药土方缓解湿疹的方剂。
方剂1:龙脑丹龙脑丹是一种以龙脑、冰片、白芷等为主要成分的中药方剂。
龙脑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能够有效缓解湿疹引起的皮肤红肿和瘙痒症状。
冰片和白芷则具有祛湿燥湿、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改善湿疹患者体内湿气过重的情况。
方剂2:牡丹皮膏牡丹皮膏是一种以牡丹皮、白芷、苦参等药材为主要成分的中药方剂。
牡丹皮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能够缓解湿疹病情。
白芷和苦参则具有祛湿燥湿、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缓解湿疹引起的瘙痒和红肿。
方剂3:金银花膏金银花膏是一种以金银花、连翘、白芷等为主要成分的中药方剂。
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连翘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白芷则有祛湿燥湿、清热解毒的功效。
金银花膏可以减轻湿疹患者的症状,缓解瘙痒和皮肤红肿的问题。
方剂4:皂角刺丸皂角刺丸是一种以皂角刺、黄连、白芷等为主要成分的中药方剂。
皂角刺具有清热解毒、止痒的功效,可以有效减轻湿疹引起的皮肤瘙痒症状。
黄连和白芷具有祛湿燥湿、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缓解湿疹引起的红肿和痛感问题。
方剂5:茯苓地黄丸茯苓地黄丸是一种以茯苓、黄芪、白术等为主要成分的中药方剂。
茯苓具有祛湿、利水的功效,黄芪和白术则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作用。
茯苓地黄丸能够改善湿疹患者体内湿气过重的情况,缓解湿疹症状。
总结:中药土方能够缓解湿疹的原因在于其药材的功效作用。
从中医角度看,湿疹多为湿热、湿毒等病理因素所致,而中药土方中龙脑、牡丹皮、金银花、皂角刺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祛湿燥湿的作用,能够有效改善湿疹症状。
然而,中药治疗湿疹是一种缓解症状的方法,并不能根治湿疹。
在使用中药土方治疗湿疹之前,建议患者先咨询医生的建议,避免因自行使用中药而引发其他问题。
最后,应当注意的是,本文介绍的中药土方方剂仅供参考,并非具体治疗方案。
草药偏方治百病-皮肤科部分-湿疹

草药偏方治百病-皮肤科部分-湿疹方 1〔组成〕油甘树片 500g。
〔用法〕放水浸过药面连煎 3 次,将 3 次煎液浓缩成 500g,用时将浓液浸洗患处 20~30 分钟,每天 2~3 次。
一般连用 3~5 天即愈。
方 2〔组成〕二叶红薯根 30g。
〔用法〕水煎服。
另取鲜叶适量,水煎熏洗患处。
方 3〔组成〕鲜九里香枝叶适量。
〔用法〕水煎,洗患处。
方 4〔组成〕土荆芥、乌蔹莓、山梗菜叶各等量。
〔用法〕洗净,捣烂涂或水煎洗患处。
〔附注〕此方用于阴囊湿疹。
方 5〔组成〕山乌柏根、酢浆草、金银花各适量。
〔用法〕水煎,洗患处。
方 6〔组成〕鲜马齿苋 15~30g。
〔用法〕水煎服.另用鲜草捣敷或水煎外洗。
方 7〔组成〕鲜牛白藤根 30g,金银花 15g,生地 15g。
〔用法〕水煎服。
方 8〔组成〕鲜长叶冻绿根 30g,芋环干 30g。
〔用法〕水煎服。
方 9〔组成〕土茯苓 15g,兰香草 30g,猪瘦肉适量。
〔用法〕水煮服。
方 10〔组成〕石岩枫、茶油各适量。
〔用法〕石宫枫洗净、晾干,研成细末,调茶油涂。
〔附注〕此方用于慢性湿疹。
方 11〔组成〕地肤子 15g,白鲜皮 10g,白矾 9g。
〔用法〕水煎服。
方 12〔组成〕无根藤适量。
〔用法〕水煎,洗患处。
〔附注〕此方亦用于疮疡溃烂。
方 13〔组成〕鹅掌柴叶、豨莶草各适量。
〔用法〕水煎,熏洗患处。
〔组成〕■猪刺根、茎适量。
〔用法〕刮去粗皮,切片剖干,研细末,用麻油、凡士林调成 30%软膏,涂在一层纱布上,敷贴患处。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烫伤。
方 15〔组成〕苎麻叶(烧灰)15g,硫黄 6g。
〔用法〕共研细末,用麻油调涂患处。
方 16〔组成〕常春藤、龙尼根、益母草各适量。
〔用法〕水煎,熏洗患处。
方 17〔组成〕土茯苓 15g,豨莶草15g,杠板归15g,路路通10g,匙羹藤15g。
〔用法〕水煎服。
方 18〔组成〕落葵 30g,猪肉酌量。
〔用法〕同炖服。
方 19〔组成〕杉木屑适量。
中医治疗湿疹的处方

中医治疗湿疹的处方
中医治疗湿疹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湿疹的不同类型和症状,中医会
采用不同的处方进行治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治疗湿疹的处方:
1. 清热利湿方:适用于湿热型湿疹,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有水疱。
常用药物有黄芩、黄连、地肤子、苦参等。
2. 养血润燥方:适用于血虚风燥型湿疹,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瘙痒。
常用药物有当归、白芍、熟地黄、何首乌等。
3. 祛风止痒方:适用于风热型湿疹,表现为皮肤瘙痒、起风团。
常用
药物有荆芥、防风、薄荷、蝉蜕等。
4. 健脾化湿方:适用于脾虚湿盛型湿疹,表现为皮肤肿胀、渗出、乏力。
常用药物有茯苓、白术、陈皮、薏苡仁等。
5. 滋阴降火方:适用于阴虚火旺型湿疹,表现为皮肤干燥、瘙痒、五
心烦热。
常用药物有知母、黄柏、地骨皮、麦冬等。
6. 活血化瘀方:适用于瘀血型湿疹,表现为皮肤紫暗、疼痛、有瘀斑。
常用药物有红花、桃仁、丹参、川芎等。
7. 外用方剂:除了内服药物外,中医还常用一些外用方剂,如黄连膏、三黄洗剂等,直接涂抹于患处,以减轻症状。
在实际应用中,中医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可能
还会结合针灸、拔罐、艾灸等其他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利于病情恢复。
湿疹中药处方大全

湿疹中药处方大全
1. 黄连上清丸。
组成,黄连、黄芩、栀子、连翘、板蓝根、肉桂、甘草。
功效,清热燥湿,解毒排脓。
适用于湿热病毒引起的湿疹,皮肤湿疹糜烂有脓
性分泌物者。
2. 逍遥散。
组成,柴胡、白芍、泽泻、茯苓、甘草、川芎、当归、防风。
功效,疏肝解郁,清热泻火,利湿止痒。
适用于湿热郁结所致的湿疹,皮肤湿
疹瘙痒明显者。
3. 皮肤痒痛丸。
组成,黄连、黄芩、连翘、板蓝根、地黄、白芍、当归、防风、川芎。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痒。
适用于湿热病毒引起的湿疹,皮肤湿疹瘙痒明显者。
4. 红花蛇床子汤。
组成,红花、蛇床子、黄芩、黄连、连翘、板蓝根、地黄、白芍、当归、防风、川芎。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排脓,利湿止痒。
适用于湿热病毒引起的湿疹,皮肤湿
疹糜烂有脓性分泌物者。
5. 穿心莲消炎颗粒。
组成,穿心莲、黄连、连翘、板蓝根、地黄、白芍、当归、防风、川芎。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痒。
适用于湿热病毒引起的湿疹,皮肤湿疹瘙痒明显者。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湿疹中药处方大全,每种处方都有其特定的功效和适应症。
在使用中药治疗湿疹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处方,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同时,注意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调整,对加速康复也有一定的帮助。
希望本文能为您提供一些关于湿疹中药处方的参考,祝您早日康复!。
湿疹中医治疗7大药方

6.温阳除湿水剂
生川乌10g,生草乌10g,艾叶15g,大风子20g,威灵仙30g,红花15g,地肤子20g,苦参20g。每日1剂,加水煎取2000ml,温泡手足,每次30分钟,每日2次,3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双手忌直接接触食物和各种洗涤用品。
“湿性重浊黏腻”,“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久之,阳气不能到达四肢末端,掌跖失于温润,湿邪因而停滞,局部气血瘀闭,肤络不畅.肌肤失养而成本病。故以温通经络、除湿润肤为治疗大法。方中牛川乌、生草乌、艾叶、大风子有温通气血、透达经络之作用,其中川草乌、大风子还有除湿作用;威灵仙通行卜二经络且祛风湿;红花活血通络;地肤子、苦参除湿止痒。诸药相配,则阳气至,经络通,气血畅,湿邪除,肌肤自然润泽。
根据湿热、脾虚、湿阻、血虚风燥、瘀毒积聚等不同证型,随症加减治疗。方中龙胆草性味苦寒,功在燥湿清热,入肝胆膀胱经,苦寒沉降,长于清泻肝胆实火、三焦湿热;黄芩、黄柏、苦参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三药共辅龙胆草清利三焦实热而燥湿;蛇床子燥湿祛风杀虫;车前草长于利湿消肿兼可清热。六一散中滑石性寒而滑,寒能清热,滑可利窍,除膀胱之热结而通利水道;甘草清热解毒。故六一散能利水消肿,兼可清热除烦止渴,釜底抽薪,标本兼治。生地、丹皮、赤芍凉血消斑,其中生地甘寒,既可凉血泻热,又善养阴生津,佐苦寒之剂免伤阴分;赤芍酸寒,能泻能散,既可凉血活血,又能泻肝火;丹皮苦寒,可清热凉血消斑。三药配合既可清热利湿,凉血消斑,又免过用寒凉而伤阴。板蓝根、马齿苋功在清热解毒,防治毒热湿邪,并能凉血消肿。全方诸药配合,共奏清热除湿、凉血解毒之功,使热清湿利而皮疹得消。药理研究证实,黄芩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以及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等作用;生地黄具有皮质激素样免疫抑制作用;马齿苋、甘草等均有抗过敏作用。诸药配合起到抗过敏、抗炎、免疫抑制等作用,辨证施治,对症治疗,相得益彰,疗效稳定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医治疗湿疹的10个偏方_儿童保健

湿疹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皮肤疾病,该病给很多患者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严重不便,为了治疗这种顽固湿疹,患者需要有耐心以及信心。
那么,中医怎么治湿疹呢?中医治疗湿疹的10个偏方1、黑鱼头:用黑鱼的鱼头放在瓦片上烤焦,碾成粉末,然后用麻油拌了涂在患处,效果挺好的。
2、苍耳棵30克,蛇床子15克,白藓皮15克,苍术15克,苦参15克,生军15克,黄柏15克,地肤子15克。
水煎取滤液待温凉后洗患处。
每天1剂,早、中、晚各洗1次。
3、白术10克,云苓15克,当归10克,丹参15克,白芍10克,生地15克,地肤子15克,苡米30克,水煎服。
4、荆芥10克,白藓皮15克,当归10克,大黄10克,防风10克,百部10克,连翘10克。
共炒研极细末,每次6克,饭后两小时,滚水冲服,每日两次。
5、黄芩6-10克,黄柏10克,苍术10克,苦参12克,车前草15克,猪苓10克,水煎服。
6、取炉甘石30克,孩儿茶20克,冰片10克,共研成细末,贮瓶备用,有渗出液者可用上药撒之,无渗出者用麻油调匀涂擦患处,每天2次。
适用于急性湿疹。
7、取轻粉,密陀僧,冰片,雄黄,硫黄,蛇床子,黄柏,地肤子,苍术,共研成细末,贮瓶备用,用时取药粉适量,加食醋调成糊状,涂擦患处。
适用于顽固性湿疹。
8、生首乌15克、徐长卿6克、蝉蜕6克、金银花6克、野菊花6克、苦参6克、生甘草5克、地肤子6克、白藓皮6克、生薏米6克、茯苓皮6克、苍术3克、茵陈6克、黄芩6克。
水煎服。
每日一剂。
9、白藓皮40克,地肤子40克,蛇床子40克(以上3味药均研成细粉),炉甘石粉40克,青黛粉20克,香霜1500克。
将药充分调匀贮瓶中,用时每日3次外搽。
10、全虫方全虫(打)6克,皂刺12克,猪牙皂角6克,苦参6克,刺蒺藜15克,炒槐花15克,威灵仙12克,黄柏15克,白藓皮15克,川军(大黄)15克。
久煎,一日一剂,每两服。
湿疹的原因1、环境因素近年来很多研究证实患有湿疹与环境因素有很大的关系。
中药治疗湿疹的土方药方

中药治疗湿疹的土方药方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它会引起皮肤的瘙痒、红肿、起泡等症状,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痛苦。
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拥有独特的优势,其中土方药方更是被广泛应用于湿疹的治疗中。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药土方药方,供患者参考。
1. 赤芍黄藤饮材料:赤芍30克,黄藤30克,生地20克,丹参15克,连翘10克,甘草10克。
制作方法:将以上材料洗净,放入炖盅中,加入适量的水,用文火炖煮2小时,滤出药汁,分两次服用。
用法用量:每日服用2次,每次250毫升。
药理作用:赤芍、黄藤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的作用,生地、丹参可以清热祛湿、滋阴养血,连翘、甘草则具有泄热解毒、舒肝理气的作用。
2. 黄连煎材料:黄连30克,黄芩20克,黄柏20克,栀子15克,生地15克,白芍15克。
制作方法:将以上材料煎煮至水剩一半的量,滤出药汁,待稍凉后外用患处,每日2次。
用法用量:每日外用2次。
药理作用:黄连、黄芩、黄柏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栀子具有凉血解毒的功效,生地、白芍可以清热泻火、滋阴养血。
3. 蒲公英足浴材料:蒲公英根300克,生姜适量。
制作方法:将蒲公英根捣烂,加入适量的水和生姜放入浴盆中,用温水泡脚约30分钟。
用法用量:每日泡脚1次。
药理作用:蒲公英根具有解毒消肿、清热利湿的作用,生姜可以温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
4. 青黛散疗法材料:青黛30克,苦参25克,蒲公英20克,生地20克,黄柏15克,白芷15克。
制作方法:将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将适量的蜂蜜加入粉末中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每日2次。
用法用量:每日外敷2次。
药理作用:青黛、苦参、蒲公英具有疏风清热、解毒消肿的功效,生地、黄柏、白芷则能清热祛湿、滋阴养血。
以上所述的中药土方药方是在临床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总结,但并不能保证对每个人都有效。
因此,在使用中药治疗湿疹时,建议患者寻求专业中医师的指导,根据自身情况来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还需注意饮食卫生和生活习惯等方面,保持身体的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疹共38方
方剂1
五倍子30克
制用法:加水500毫升,煎煮1小时,去渣浓缩成50毫升,冷却后加甘油5 毫升。
外敷患处,每日3次。
适应症:急性湿疹
方剂2
白鲜皮、当归、苦参、黄柏、威灵仙、秦艽各15克,何首乌、乌梢蛇各30克,蛇床子8克,白花蛇1条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药渣煎水熏洗患处。
一般3-6剂可见效。
适应症:湿疹
方剂3
葱白500克,猪肠200克,砂糖75克
制用法:将葱白、猪肠洗净,和砂糖一块放入锅内,加香油炒拌4分钟左右,再加水适量,盛于碗中蒸熟。
汤和食物一块
适应症:慢性湿疹
方剂4
龙胆草、黄芩各10克,生地、六一散(包煎)各15克,地肤子、白鲜皮、木通各9克,车前草30克制用法:水煎内服。
同时外用青黛15克,海螵蛸30克,煅石膏120克,冰片3克,共研细末,麻油调敷患处。
适应症:急性湿疹
方剂5
苦参30克,苍耳子15克,花椒12克,食盐10克
制用法:煎汤。
熏洗患处。
适应症:湿疹
方剂6
滑石粉6克,轻粉、冰片各3克
制用法:共研细末,香油调成糊状。
涂抹患处,每日3次。
适应症:阴囊湿疹
方剂7
金银花、连翘、茵陈各15克,黄柏、栀子各10克,苦参、白鲜皮各12克,生厂膏、车前草各30克
制用法:水煎内服。
用马齿苋、仙柏叶、地榆各60克。
枯矾30克,煎汤外洗患处。
适应症:急性湿疹
方剂8
赤芍、当归、泽泻、茯苓各9克,苍术、白术、厚朴、橘皮各6克,桂枝5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慢性湿疹
方剂9
当归、川芎、荆芥、蛇床子、苍术、黄柏各9克,赤芍、地肤子、白鲜皮、苦参各15克,连翘12克,金银花、蒲公英各24克,土茯苓30克,甘草6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急性湿疹
方剂10
土茯苓30克,花椒15克,猪大肠1副
制用法:炖汤服之。
适应症:顽固性湿疹
方剂11
青黛、炉甘石、滑石各10克,冰片2克
制用法:共研细末,麻油调。
抹患处。
适应症:急性湿疹
方剂12
吴茱萸12克
制用法:研细末,用凡士林调。
敷患处。
适应症:湿疹
方剂13
生蒲黄粉适量
制用法:生蒲黄过筛,筛去杂质,研粉。
将药粉直接撒在患处,渗液湿透药粉时,再继续撒药。
再用药时,不要将原来
适应症:湿疹
方剂14
海螵蛸、炮山甲各18克,梅片1克
制用法:共研细末,装瓶备用。
将药末撒在患处。
适应症:湿疹
方剂15
蚕豆皮适量
制用法:焙黄,研极细面,香油调。
外敷,每日换药1次,数日可愈。
适应症:湿疹
方剂16
蜈蚣3条
制用法:焙干研末,用猪胆汁调。
敷患处。
适应症:顽固性湿疹
方剂17
青黛6克,黄柏末、烟胶各60克
制用法:共研细末,加凡士林500克调成浊膏。
外搽患处。
适应症:慢性湿疹
方剂18
苦参面60克,丹士林240克
制用法:调匀成膏。
外敷患处。
适应症:亚急性湿疹
方剂19
南瓜蒂1个,麻油适量
制用法:将南瓜蒂烧灰存性,研末,麻油调匀。
外敷患处,每日2次。
适应症:阴囊湿疹
方剂20
野菊花60-100克
制用法:加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
温洗患处,每日3次。
适应症:阴囊湿疹
方剂21
煅蛤粉5克,樟丹7克,冰片2克
制用法:研为细粉,用液体石蜡调成药膏。
用时先用1:1000新洁而灭清洗患部后,再将药膏涂于患部,表面覆盖纱布,
适应症:阴囊湿疹
方剂22
荆芥、防风各6克,生地、当归、乌药、刺蒺藜、白鲜皮各12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湿疹
方剂23
煅龙骨、透骨草、黄柏、花椒、苍术、地骨皮、羌活各9克
制用法:煎液熏洗患处,数次即愈。
适应症:阴部湿疹
方剂24
黄柏6克,丹皮炭、陈皮炭各3克,冰片1.5克,蛋黄油适量
制用法:前四味研末,用蛋黄油调成糊状。
外涂患处,每日3次。
适应症:湿疹
方剂25
当归、苦参、僵蚕、紫荆皮、白术各15克,白芍、地肤子各20克,丹皮、蝉衣各10克,生地12克,生黄芪30克,全蝎3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慢性湿疹
方剂26
五倍子、蛇床子各30克,紫草、土槿皮、白鲜皮各15克,黄柏、赤石脂各10克,生甘草6克
制用法:煎液。
熏洗患处,每日2次。
适应症:顽固性肛门湿疹
方剂27
麻黄、杏仁、生姜各9克,连翘15克,桑白皮、大青叶、赤小豆、地肤子各30克,大枣6枚,甘草3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瘙痒剧烈加徐长卿、白鲜皮;药疹加甘草30 克,赤小豆60克。
适应症:急性湿疹样皮炎
方剂28
土茯苓50克,薏苡仁40克,银花25克,生地20克,甘草10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湿疹继发感染
方剂29
冬瓜皮、薏苡仁各30克,车前草15克
制用法:共煮。
饮汤食米,连用7-10剂。
适应症:湿疹脾虚湿盛证
方剂30
桑椹、百合各30克,大枣10枚,青果9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10-15 剂。
适应症:湿疹血虚风燥证
方剂31
乌蛇15克,蝉衣、蜂房各6克,连翘、荆芥、防风、瓜蒌壳、白鲜皮各9克,银花藤、千里光、鱼腥草各30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湿疹风热犯肺证
方剂32
乌蛇、牛耳大黄各15克,蝉衣6克,丹皮、赤芍各9克,千里光、虎耳草各30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湿疹风邪热毒证
方剂33
穿心莲12克,黄连、雄黄各9克,枯矾、煅石膏各20克,冰片3克
制用法:共研粉末,调成50%凡士林软膏。
每日3-4次,外搽患处。
适应症:慢性湿疹
方剂34
煅石膏60克,白及30克,密陀僧20克,轻粉18克,枯矾、蛇床子各15克
制用法:共研粉末,用凡士林调成50%软膏。
外搽患处。
适应症:湿疹湿热证
方剂35
地肤子、蛇床子、苦参、黄芩、百部、花椒、明矾、黄柏、金银花各15克
制用法:将上药用纱布包好,水煎,洗患处。
适应症:湿疹、外阴瘙痒
方剂36
松香、白矾各15克
制用法:共研末,香油调匀。
搽涂患处。
适应症:湿疹血虚证
方剂37
当归、川芎、白术、苍术、黄柏、防风各9克,赤芍、蛇床子各12克,蒸首乌、云苓、地肤子各15克,生苡仁30克,甘草6克
制用法:水煎服。
随证加减。
适应症:慢性湿疹
方剂38
大活蚌1个
制用法:连肉烧炭,研细末,加冰片少许,研匀。
外搽,或用猪油、香油调搽。
适应症:湿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