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作业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美国学者洛威尔谈到,英国1688年的政变使詹姆士二世失去了王位,议会逐渐把王权纳入自己囊中,可是并没有因此严重削弱国王在法律上的权力,所以国王在法律上仍旧具有他的前辈们所具有的权力。
对该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正式建立B.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有名无实C.政变并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D.英国政治变革具有渐进特征【答案】选D【解析】英国确立的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严重削弱国王在法律上的权力”表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并非有名无实,故B项错误;政变已经实现限制王权的预期目标,故C项错误;光荣革命后国王仍然拥有最高行政权,君主立宪制还不够完善,政治变革具有渐进特征,故D项正确。
2.历史学家马克·汤普森指出,除了决定王位继承人,《权利法案》“只是陈述了已经存在的法律条款,仅仅维护了英国人民已经合法取得的权利”。
材料表明该法案()A.是英国首部成文宪法B.未解决王权的限制问题C.具有浓厚的保守色彩D.阻碍英国的民主化进程【答案】选C【解析】迄今为止,英国都没有一部成文的宪法,最早具有宪法性的文件是《大宪章》,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除了决定王位继承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的立法权、军事权、财政权等,对王权进行了限制,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权利法案》除了在王位继承方面有创新以外,只是将原有法律进行汇编,具有浓厚的保守色彩,故C项正确;《权利法案》在法律上确定了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推动了英国民主化进程,故D项错误。
3.1832年议会改革的结果,使英国的选民人数从48.8万人增加到88.8万人,有选举权的人口占当时英国总人口的比例从大约2%增加到3.3%。
这说明议会改革()A.使人民群众大量获得普选权B.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参政权C.使民主范围有所扩大D.结束了不平等的选举制度【答案】选C【解析】题干中信息并不能体现出人民群众大量获得普选权,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工业资产阶级参政权扩大,故B项错误;题干中“有选举权的人口占当时英国总人口的比例从大约2%增加到3.3%”说明民主范围有所扩大,故C项正确;题干中信息并不能体现出结束了不平等选举制度,故D项错误。
通史版2021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1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含解析

课时作业14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20·湖南高三模拟)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特里维廉在他的专著《1688~1689年的英国革命》中,特别强调荷兰执政威廉入主英国的重要性,认为它是“欧洲所有的新教各族人民共同会合在一起来帮助和拯救英国,并成为英国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这里的“转折点”在此主要是指( C )A.王权时代结束B.国王和议会之间形成了制衡的关系C.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D.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解析:光荣革命后,议会的权力大增,《权利法案》的通过使得议会的权力逐渐超过国王,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故选C。
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但国王仍是形式上的国家元首,王权依旧存在,排除A;光荣革命后,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其与议会不是制衡关系,排除B;1721年担任财政大臣的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这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排除D。
2.(2020·云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于废除政治强制,遵守政治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共同的规则。
西方近代议会民主制建立过程中体现以上规则的通行做法是( D )A.暴力革命推翻君主专制 B.改革完善议会民主制度C.发展经济推动政治改革 D.制定宪法保障民主政治解析: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建立民主政治过程中,都离不开宪法和法律的保障,其通行做法都是制定宪法保障民主政治,故D正确;A不符合美国和德国,排除;B不符合德国,排除;C不属于西方近代议会民主制建立过程中的做法,排除。
3.(2020·广东高三模拟)在《大宪章》中,“liberties”(复数)是“特权”的意思,指贵族对“国王权力的限制”。
后来,为了反对斯图亚特时期的专制统治,“liberty”(单数)被赋予“自由”的含义,《大宪章》成为反对专制的武器。
必修1历史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习题及答案

必修1历史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习题及答案(一)知识掌握1.新贵族是指( )A.按资本主义方式从事经济活动的贵族B.经营牧场的贵族C.经营农场的贵族D.经营工商业的贵族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时间是( )A.1642年B.1640年C.1660年D.1688年3.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的权力大增,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议会通过了一系列旨在限制国王权利的法案。
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大宪章》B.《航海条例》C.《权利法案》D.《王位继承法》4.英国第一任首相是( )A.沃尔波尔B.克伦威尔C.威廉D.查理二世(二)能力提高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标志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政权的确立。
这主要是因为( )A.议会权力得到加强B.法律取得至高地位C.国王权力受到限制D.内阁制度形成2.英国近代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 )A.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B.宣布英国为共和国C.1688年“光荣革命”D.《权利法案》的通过3.下列关于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改革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②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强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力③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加强了其在议会中的作用④工人取得普选权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4.17世纪70年代末,英国议会中辉格党和托利党的出现,标志着(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B.英国近代政党的起源C.英国近代民主政治完全确立D.英国议会政治的开始(三)延伸拓展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B.出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C.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D.苏格兰人民起义2.传统上,英国议会拥有的权力是( )A.立法权B.赞成或拒绝国王征收新税B.对外战争权 D.行政权3.下列关于英国责任内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下院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B.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由国王提名C.内阁首相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D.内阁拥有控制下院立法程序等权力4.下列权力中,不属于英国首相的是( )A.内阁议员提名权B.内阁议员任命权C.高级文官提名权D.大主教提名权(四)模拟练习1.17世纪60年代,英国出现了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辉格党和托利党。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作业)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作业时间:月日1.14、15世纪以来,英国农村中出现了圈地运动,新贵族力量逐步壮大;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的海外贸易获得极大发展,商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却阻碍了他们的发展。
为此,新贵族和资产阶级() A.发动光荣革命,获取政治权力B.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权力C.发动工业革命,提高经济地位D.进行议会改革,更多参与政治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
根据所学,17世纪,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新贵族和商业资产阶级发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最终确立了议会的权力,限制了国王的权力,故A项正确。
2.英国在政治上一方面“乐于遵循、服从某些古板陈旧的、约定俗成的习惯法和规定”,另一方面“注重保持自身,善辟蹊径,自成体系,在政治制度的建设中造就自己的风格特点”。
这主要体现了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民主制与君主制相结合B.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C.根植于悠久的历史传统D.传统向现代渐进发展答案:B解析:据材料“乐于遵循、服从某些古板陈旧的、约定俗成的习惯法和规定”,体现了继承传统的一面,“注重保持自身,善辟蹊径,自成体系”,又体现了勇于创新的一面,故B项正确。
民主制与君主制结合,仅是继承传统,不断创新的一例,故A项错误;C项不能体现“善辟蹊径,自成体系”的一面,错误;D项不能反映“乐于遵循、服从某些古板陈旧的、约定俗成的习惯法和规定”的一面,错误。
3.1689年英国议会下院提出《三年法案》,威廉三世立即否定。
直到1694年,出于对外战争的需要,他才签署了此案。
这反映了()A.议会至上的原则被破坏B.君主专制的传统被继承C.政府的立法作用的增强D.英国民主进程的艰难性答案:D4.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议会成了许多人升官发财的终南捷径,所以议员席位的价格也不断增长。
在一个地方,1689年8镑6先令8便士可买得一个议员席位,但到1727年,一个伯爵为买这个席位却花了900镑。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作业设计方案一、课程背景介绍君主立宪制是英国政治体制的核心,也是英国政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深入了解君主立宪制的起源、发展历程、特点及对英国政治的影响,进一步认识英国政治体制的奇特的地方。
二、作业设计目标1.了解君主立宪制的定义及其在英国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2.掌握君主立宪制的历史演变过程,理解其在英国政治发展中的重要意义;3.分析君主立宪制对英国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影响;4.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
三、作业设计内容及要求1.作业一:论文撰写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历史时期,分析该时期君主立宪制的实践和发展,探讨君主立宪制对英国政治的影响,并结合相关史料和钻研效果进行论证。
论文要求具有逻辑性、周密性和深度,字数不少于1500字。
2.作业二:教室演讲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与君主立宪制相关的议题,进行教室演讲。
演讲内容要求准备充分,结构清晰,重点突出,语言生动。
演讲时间不少于15分钟,要求能够引导同砚们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3.作业三:小组讨论要求学生组成小组,共同讨论君主立宪制在当代英国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每个小组需要撰写一份小组报告,包括讨论过程、结论和建议。
报告要求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能够引发同砚们对英国政治未来发展的思考。
四、作业评分标准1.论文撰写:内容丰富、观点明确、论证有力、结构合理、语言流畅(满分30分);2.教室演讲: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表达流畅、互动性强、时间控制合理(满分20分);3.小组讨论:讨论深入、结论明确、建议切实可行、团队合作良好(满分20分);4.综合表现: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历史分析、综合运用(满分30分)。
五、作业实施方案1.学生分组完成小组讨论,每组成员分工合作,确定讨论议题和撰写报告计划;2.学生独立完成论文撰写,提交给老师进行评阅;3.学生准备教室演讲,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演讲;4.学生小组按照计划进行讨论,撰写小组报告,并在教室上进行汇报。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练习题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练习题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2015 北京海淀期末考)1215年,伦敦25名贵族强迫英王约翰签署了《大宪章》,该宪章A.保障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B.使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C.以法律限制国王的权力D.初步确立了近代民主政治2.(2016 福建厦门期末)1688年,英国发生宫廷政变,结束了斯图亚特王朝在英国的统治,英国人赋予这次政变以“光荣革命”之名,予以高度肯定,最主要的原因是A.以不流血的方式达到革命的目的B.建立起对王权的法律约束C.确立了责任内阁制D.使国王居于“统而不治”的地位3.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这里的“转折点”指的是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4.(2016 浙江湖州期末)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议会议员选举不受国王干涉……。
该法案A.确立了民主共和制B.奠定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C.规定国王由选举产生D.废除了君主所有权力5.君主立宪制下的英国议会有其显著特点,包括①议会的权力大于王权②议会掌握国家行政管理权③下院议员由选举产生④议会享有立法权和财政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1784年,英国下议院以208票对196票延搁了首相小威廉·皮特关于增收补助金的议案,并上书国王要求改组政府。
小威廉·皮特宣称:“我信任我的同僚,但我更信任自己。
”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A.交给最高法院裁决B.提交国王作出决策C.悍然出兵驱散议会D.解散议会重新选举7.伏尔泰在《以英国人的口吻》中写道:“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
2017届高三历史一课一练 必修一第一单元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doc

2017届高三一课一练(必修一) 2017届高三一课一练(必修一)1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1.(2013·江苏单科·16)“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 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
”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 A .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 .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 .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 .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2.(2012·北京文综卷·21)英国“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规定了国王不得违反某些法规,但对国王可以行使的权力却未明确规定。
结合所学,国王仍保留的权力是( ) A .筹集税款 B .干预立法 C .招募军队 D .任命大臣 3.(2011·上海单科·32)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
”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两段话体现了( )A .英王与法官的恩怨B .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C .国王与议会的矛盾D .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 4.(2010·山东文综·15)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
”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 ) A .结束了王权专制 B .君权收归议会执掌C .建立了责任内阁制D .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 5.(2010·全国Ⅱ卷文综·20)1649年1月,英王查理一世在审判法庭上说:“国王是世袭。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6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作业】.doc

课时作业6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南阳高三统测)从都铎王朝初期到伊丽莎白一世时期(1485~1603年),国王允许大量资产阶级、新贵族进入下院,下院议席从296个增加到460个,其中城市议席从222个增加到370个,下院势力逐渐扩大,取代上院在议会中发挥更大作用,由此可知当时( )A.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B.形成了资产阶级的代议制度C.国王联合资产阶级抗衡旧贵族D.国王与下院议员的政治取向相同解析:据材料“(1485~1603年),国王允许大量资产阶级、新贵族进入下院……下院势力逐渐扩大,取代上院在议会中发挥更大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85~1603年英国还未发生工业革命,没有形成工业资产阶级,故A项错误;英国资产阶级的代议制度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逐渐形成,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国王联合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来抗衡旧贵族,故C项正确;当时英国国王仍然属于封建君主,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治取向不相同,故D项错误。
故选C。
答案:C2.(2018·自贡高三段考)按照英国《权利法案》的设计:国王是国家元首,拥有行政权;上院代表是大贵族,由国王任命,可以否决下院通过的法律;下院代表是骑士和市民,由选举产生,握有国王征收新税计划的最终批准权。
这表明当时英国( )A.国王依然掌握实权B.下院成为权力中心C.资产阶级主导政权D.形成三权分立机制解析:依据《权利法案》的设计可知,国王是国家元首,拥有行政权,可以推导出当时英国的国王依然掌握国家实权,故A项正确。
B、C、D三项在题文中没有相关的表述。
答案:A3.(2018·邢台高三段考)英国威廉三世当政期间(1688~1701年),内阁成员已不再由国王挑选,而变成由议会下院占多数席位的政党组成,为国王提供咨询。
这表明当时( )A.内阁权力超越国王B.国王仍然具有行政权C.议会成为行政机关D.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解析:根据“内阁成员已不再由国王挑选”“为国王提供咨询”可知,国王仍然具有行政权,故B正确;A项材料无法体现;内阁是掌握行政权力的机关,故C错误;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主持内阁会议,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内阁制正式形成,故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2019·百校联盟摸底) 有学者认为,英国“光荣革命”并非想象中那么平和,成千上万民众发动的暴力行动和他们对詹姆士二世的反叛浪潮迅速波及英伦三岛,这是革命得以成功的保证。
这实际上说明“光荣革命”() A.具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B.使议会成为唯一权力机构C.暴力剥夺了国王的行政权D.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答案 A解析材料“成千上万民众发动的暴力行动和他们对詹姆士二世的反叛浪潮”反映了光荣革命有大量民众的参与,说明光荣革命具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故A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议会的地位和权力,故B项错误;光荣革命是不流血的革命,不是“暴力剥夺国王的行政权”,故C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君主立宪制确立的问题,故D项错误。
2.(2018·四川广安、遂宁、内江、眉山四市三模)1688年光荣革命之后,大部分辉格党人放弃运用契约理论、天赋人权或者人民主权这些激进观念为革命合理性做出辩护。
相反,认为光荣革命是对宪政传统的恢复。
这表明在当时英国()A.政治合法性受历史传统影响B.光荣革命成果受到挑战C.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D.政治生活缺乏理性精神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认为光荣革命是对宪政传统的恢复”可知,英国确立政体受到传统宪政的影响,故A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巩固了革命成果,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对宪政传统的恢复”说明国王的权力受到了限制,故C项错误;政治生活的理性是反对国王和教会,根据材料“对宪政传统的恢复”是对国王权力的限制,是理性的体现,故D项错误。
3.(2018·北京朝阳一模)“由温和开始,继而是一个不断激化的过程,过了一个临界点之后便开始退潮并进入反动时期,其间将发生激进与保守之间的反复较量,最后回到起点,并实现最初的成果。
”英国革命呈现出这一规律性现象的根源在于()A.专制王权同国会矛盾尖锐B.革命派动员发动群众不力C.克伦威尔与专制王权妥协D.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力水平答案 D解析英国议会历来有限制王权的传统,故A项错误;群众是否参与革命关键在于是否涉及群众的利益,革命派动员不是根本原因,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克伦威尔领导议会军大败保王党,将国王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故C项错误;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利益与王权专制产生矛盾,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一度出现反复的现象,伴随工场手工业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最终达到革命目标,故D项正确。
4.(2019·湖南益阳月考)1694年,英王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时,议会中的多数派是托利党人及其支持者,直到次年大选时,辉格党才成为议会中较为多数的党派。
不仅如此,在威廉三世和安妮女王时期,没有一届内阁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
这表明英国当时()A.君主是实,立宪为虚B.责任制内阁已经形成C.国王仍握有较大权力D.君主专制未根本改变答案 C解析《权利法案》颁布后行政权依然掌握在国王手里,从材料中的“没有一届内阁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而主要由国王任命来看,国王仍握有较大权力,故答案为C项。
英国光荣革命后,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征税权、军事权、立法权等诸多权力,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排除A、D两项;内阁制的确立在1721年以后,排除B项。
5.(2018·山东聊城三模)1689年颁布的《叛乱法案》规定,平时国王必须经过议会同意才能征集和维持军队;1694年颁布的《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规定,国王所做的一切决定和政府命令,必须由同意该项决定的枢密院的成员,即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
英国上述法案的颁布突出表明()A.责任制内阁正式建立B.君主立宪制日趋完善C.国王的立法权被剥夺D.国王真正成为“虚君”答案 B解析1721年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国王必须经过议会同意才能……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国王所做的一切决定和政府命令,必须由……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可知,国王权力逐步缩小,表明君主立宪制日趋完善,故B项正确;“国王所做的一切决定和政府命令”说明国王权力虽然受限,但是仍有一定权力,故C、D两项错误。
6.(2019·河北衡水摸底)威廉三世时期(1689~1702年),内阁成员遴选权属于国王,也只需对国王负责。
安妮女王时期(1702~1714年),议会出台一项规定,规定只有两种身份的人才能出任内阁大臣:其一是拥有贵族头衔并且是上院议员,其二是下院议员。
这一变化表明当时的英国()A.工业资产阶级开始争取自身权利B.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位君主C.完善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制衡机制D.建立了议会与政府间的有机联系答案 D解析从国王可自主选择内阁成员,到议会出台规定只有上、下议院的成员才能成为内阁成员的这一变化可以看出,国王的权力被削弱。
同时议会与政府间达成了一定的默契与共识,建立了联系机制,故D项正确。
工业资产阶级开始争取自身权利始于1832年议会改革,故排除A项;国王统而不治是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之后,而这一时期国王仍有一定的遴选内阁成员的权力,只是受到议会的限制,故B项错误;英国不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衡机制,故C项错误。
7.(2019·江苏南京调研)沃波尔担任财政大臣期间,领导着全体内阁成员实行一致的政策,并坚持让不服从他领导的阁员离职。
然而,在他任职时,他并未组织过内阁,也没有在下议院领导过一个多数派。
这说明当时() A.国王开始逐渐统而不治B.帝国议会的作用很小C.内阁成员与首相共进退D.责任内阁制有待完善答案 D解析1689年颁布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英国国王开始逐渐统而不治,A项错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的作用很小,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内阁成员与首相共进退,排除C项;由材料“全体内阁成员实行一致的政策,并坚持让不服从他领导的阁员离职。
然而,在他任职时,他并未组织过内阁,也没有在下议院领导过一个多数派”,说明议会与内阁的关系没有厘清,责任内阁制有待完善,故选D项。
8.(2018·哈尔滨九中四模)1841年皮尔率领保守党获得议会大选的胜利,维多利亚女王任命其组阁。
在内阁中,皮尔要求各部主管者在重大政策上预先禀告首相裁决,并垄断了向女王报告政府工作的机会。
这表明()A.首相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B.内阁集体负责制左右英国政府决策C.英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D.责任内阁制原则影响英国政治生活答案 D解析材料未提及首相与国家其他政权机构的权力大小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未反映内阁制的决策方式左右英国政府决策,故B项错误;英王在此时虽已经是虚君,但材料未提及,故C项错误;材料中“皮尔率领保守党获得议会大选的胜利,维多利亚女王任命其组阁”,体现了内阁由下院选举胜利的多数党组阁,材料中“皮尔要求各部主管者在重大政策上预先禀告首相裁决,并垄断了向女王报告政府工作的机会”,体现了首相名义上对英王负责,故D项正确。
9.(2018·河南洛阳三模)美国学者海斯认为,英国既是第一个摧毁专制政体的国家,但也是最后建立起民主政体的国家之一。
他意在说明英国() A.责任内阁制的确立较晚B.民主政体的确立缓慢C.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D.民主进程具有渐进性答案 D解析由所学可知英国是第一个摧毁专制政体的国家是指英国通过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统治,但政治民主化进程较长,不断通过议会改革完善民主政治,直到1969年才最终实现全民普选,即材料中“也是最后建立起民主政体的国家之一”。
这说明英国民主进程通过多次议会改革逐步进行,具有渐进性,故D项正确。
责任内阁制的确立是针对转移国王的行政权而言,故A项错误;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即已确立民主政体,故B项错误;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方式建立资产阶级统治,革命较彻底,没有保留大量封建残余,故C项错误。
10.(2018·山西大同、阳泉二模)18世纪中叶,英国政治家麦尔维尔说:“倘若某些在职者的观点与君上意见有别,君主虽未必就责成他们放弃;可若是君上发现其他臣仆能使政府顺利运行,……他必然有权任命和使用之。
”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国王()A.政治权力缺乏必要的限制B.仍能影响国家的政治生活C.成为内阁事实上的组织者D.拥有左右政局的实际力量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在职者的观点与君上意见有别,君主虽未必就责成他们放弃”可知君主政治权力受到在职者限制,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若是君上发现……他必然有权任命和使用之”可知英国国王仍能影响国家政治生活,故B 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内阁事实上的组织者是下院多数党的党魁——首相,故C项错误;英国国王统而不治,到18世纪中叶,已经没有了左右政局的实际力量,故D项错误。
11.(2019·江苏如皋调研)1784年,英国下议院以208票对196票延搁了首相小威廉·皮特关于增收补助金的议案,并上书国王要求改组政府。
小威廉·皮特宣称:“我信任我的同僚,但我更信任自己。
”因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A.提交最高法院作出司法审判B.解散议会重新选举C.提交国家元首作出行政决策D.带领内阁集体辞职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我信任我的同僚,但我更信任自己”说明小威廉·皮特希望继续任职,解散议会并重新选举,B项正确。
材料反映议会和政府之间的分歧,最高法院无权干涉,排除A项;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无权干涉议会和政府之间的分歧,排除C项;材料反映小威廉·皮特希望继续任职,故不会带领内阁集体辞职,而是选择解散议会重新选举,排除D项。
12.(2019·甘肃会宁月考)有学者指出:“在专制时期,国王是权力的重心;专制制度消灭后,上院成为权力重心;19世纪开始,重心明显向下院转移;到20世纪,只有下院才是真正的权力机构,其他两个部分已沦为陪衬了。
”英国权力重心转移说明英国()A.民主权利获得保障B.民主色彩日益浓厚C.国家政局很不稳定D.内阁占据重要地位答案 B解析权力从国王到下议院的移动,正好能够说明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走向完善,故选B项。
材料只反映了英国权力重心的变化,并没有说明每个人都能得到民主权利的保障,排除A项;光荣革命后,英国通过渐进改革缓和了社会矛盾,国家政权相对稳定,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内阁地位的信息,故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13.(2018·武汉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3世纪,英国贵族在市民的支持下,发动起义,迫使国王在限制王权的《大宪章》上签字。
1341年,议会形成两院制,由贵族组成的上院拥有高级司法权,干预王位继承,参与国家政务;被称为平民院的下院,也逐渐扩大了在税收、立法等方面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