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物理物体的运动实验单元培优测试卷
信阳物理机械运动实验单元培优测试卷

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小宾发现在同一店家购买的同种蜂蜜没有上一次购买的蜂蜜粘。
他想到磁铁的磁性与温度有关,于是猜想粘滞性也可能与温度有关。
根据自己的猜想,小宾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将同一瓶蜂蜜分装入三个小瓶,一瓶放在冰箱,一瓶放在室内,另一瓶放在热水中加热一会儿。
然后找三支相同的试管,让爸爸妈妈帮忙,用三支相同的滴管分别从三个小瓶中各取质量相同的一滴蜂蜜,如图甲,分别滴到倾斜放置着的试管内壁上,记录各滴蜂蜜流到试管底部的时间并进行比较。
蜂蜜在冰箱中在室内经热水加热在试管中流淌时间较长一般较短(1)从微观角度思考液体的粘滞性主要是由于分子间存在________,通过表格得到粘滞性与温度的关系可以用图乙中________表示。
(2)在上述探究过程中,小宾将“物质的粘滞性”转换成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测量。
(3)小宾在探究物质的粘滞性与温度的关系时,控制______________等因素不变。
(只填一个即可)(4)在实际生活中,油墨粘滞性会对印刷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在印刷过程中若油墨的转移不均匀,容易造成印张粘脏、传墨不均,这都是由于油墨粘滞性________(选填“过大”或“过小”)造成的。
【来源】【专题】备战2020届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题型08-创新探究题【答案】引力D蜂蜜流到试管底部所用时间物质的质量(试管倾斜度等)过大【解析】【分析】【详解】(1)[1]从微观角度思考液体的粘滞性主要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
[2]由表中实验信息可以看出:蜂蜜的温度越高,蜂蜜流淌时间越短,则粘性变小;所以图像B能反映粘度随温度变化的图象。
故选B。
(2)[3]此题采用转换法,通过观察流淌时间的长短来比较粘性的大小,将不能直接测量的“粘性”转换成可以测量的流淌时间的长短来完成实验探究。
(3)[4]小宾在探究物质的粘滞性与温度的关系时,控制了蜂蜜的质量、试管倾斜度,试管长度等因素不变。
八年级上册信阳物理全册全套试卷培优测试卷

八年级上册信阳物理全册全套试卷培优测试卷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毛衣、报纸、棉花、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完成下面各题:(1)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________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再盖上盒盖,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比较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外,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3)下面的表格是为了上述两种实验方案而设计的,其中与方案B对应的是________ .(4)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 .【答案】机械闹钟B表二棉花泡沫毛衣报纸【解析】【分析】【详解】(1)发声体需要持续发声,所以音叉不合适,应该选择机械闹钟;(2)比较响度依靠感觉,不够准确;听不见声音的距离比较准确而且容易进行比较,隔音性能好,响度越小,听不见声音的距离就越小;隔音性能差,响度越大,听不见声音的距离就越大,因此选B.(3)表二比较的是距离,所以其中与方案B对应的是表二.(4)隔音性能好,响度越小,听不见声音的距离就越小;隔音性能差,响度越大,听不见声音的距离就越大.距离由短到长依次是棉花泡沫毛衣报纸,因此隔声性能由好到差应该是棉花泡沫毛衣报纸.2.小丽同学在观察小提琴、二胡等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想: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
于是小丽找来了各种不同的琴弦,想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琴弦的编号及情况如下表所示:(1)如果想探究发声时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小丽应选择表中编号为________的琴弦。
(2)如果想探究发声时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小丽应选用表中编号为________的琴弦。
八年级下册物理信阳物理实验题试卷培优测试卷

八年级下册物理信阳物理实验题试卷培优测试卷1.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实验中,按如下步骤操作:(1)测量物体重力前,除了观察弹簧测力计(如图所示)的量程和分度值外,还应将弹簧测力计在___________方向调零;(2)测量物体重力时,应将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让它处于___________状态,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拉力大小就等于物体的重力。
而且发现细线被竖直拉直,这说明重力的方向是___________的。
(3)实验小组的同学测量出了不同质量钩码所受重力的多组数据,如表所示,当物体的质量为0.7kg 时,它受到的重力是___________N 。
/kg m 0.1 0.2 0.3 0.4 0.5 0.6 0.7/N G 0.98 1.96 2.94 3.92 4.90 5.88答案:竖直 静止 竖直向下【详解】(1)[1]测量物体重力前,需要观察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由于重力是竖直向下的,应将弹簧测力计在竖直方向调零。
(2)[2][3]测量物体解析:竖直 静止 竖直向下 6.86【详解】(1)[1]测量物体重力前,需要观察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由于重力是竖直向下的,应将弹簧测力计在竖直方向调零。
(2)[2][3]测量物体重力时,当物体静止时,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发现细线被竖直拉直,这说明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测量物体重力时,当物体静止时,大小相等,发现细线被竖直拉直。
(3)[4]分析表中数据可得,重力与质量的比值0.98N 0.1kgG m =9.8N/kg 当物体的质量为0.7kg 时,它受到的重力为G=m×9.8N/kg=0.7kg×9.8N/kg=6.86N2.为制作弹簧测力计,某物理实验小组对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作了探究。
下表是他们利用甲、乙两根不同的弹簧做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
弹簧受到的拉0123456力/N甲弹簧的长度6.07.59.010.512.013.515.0/cm乙弹簧的长度6.09.012.015.018.021.024.0/cm(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①在一定条件下,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________比。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物体的运动实验单元培优测试卷

一、初二物理 物体的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下图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阅读并回答问题.(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________.(2)一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离甲越远,液晶显示屏的数值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一同学想验证声速与气体内部压力的关系,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然后在甲、乙之间加压,发现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变小,则声速随气体压力的增大而________.A .变大B .变小C .不变D .无法判断(4)如图中,已知s 1=20 cm ,s 2=80 cm ,液晶显示屏上显示:1.875,则此时声速约为________m/s .【来源】2018-2019学年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册 第一章 声现象 习题巩固练习【答案】为零 不变 A 320【解析】【分析】【详解】(1)液晶屏显示甲、乙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放在中点时,声音传播的距离相等,用时相等,所以时间差为零,即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零.(2)设甲与铜铃的距离为s 1,甲、乙相距为s 2,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则1212s s s s t v v v+=-= 因此s 1增大,△t 不变,液晶屏显示数值不变. (3)设甲与铜铃的距离为s 1,甲、乙相距为s 2.1212s s s s t v v v +=-=,增加压力时△t 变小,由于s 2不变,根据s v t=知,速度v 变大. (4)如题图中所示,显示的时间差为:21s s t v v =-,所以(8020)cm320m/s1.875msv-==.【点睛】重点是速度公式的应用,注意理解液晶屏显示数值是两接收器收到声音的时间差,利用好此差值,则题目可解.2.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龙和小刚测量小东跑40m的平均速度.(1)小龙和小刚用_____(填一种测量工具)在室外测出40m的路程;(2)小刚担任计时员,他用秒表测量小东跑步的时间;小龙担任发令员,发令后,小东跑完40m的路程,小刚计时如图所示,则小东跑40m所用的时间为_____s;(3)小东跑40m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来源】【区级联考】北京市延庆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答案】卷尺85【解析】(1)要在室外测出40m的路程,由于测量的路程较大,因此应选择卷尺来测量路程; (2)由图可知,小盘的分度值是0.1min,指针在0min和1min之间;大盘的分度值是1s,而大盘指针在8s,因此秒表读数为8s.(3)小明跑40m的速度:v408s mt s===5m/s.点睛:掌握秒表的度数: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3.(题文)为研究小物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小物块每次均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测出其运动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1)物块5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cm/s.(2)物块做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3)实验前,小萌对物块的运动情况作了以下可能猜想:①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②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平方成正比;③物块的平均速度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④物块的平均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上述猜想中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并推测:物块自A点开始计时的6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_cm【来源】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期末复习题【答案】20变速②③144【解析】解:(1)由实验数据可知,物块在5s内通过的路程s=100cm,所以它的平均速度。
最新河南省信阳市中考物理测评考试试题附解析

河南省信阳市中考物理测评考试试题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1.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能够用来研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是 ................... ()2.在下列的一些生活场景中,利用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特点的是 ... ()A.在树阴下“躲太阳”B.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C.对着平面镜梳妆D.站在岸边观赏水中的游鱼3.雨季乌云滚滚,常有雷电发生,这是因为()A.乌云滚动,摩擦生热B.带有相同电荷的云团相遇相互作用C.带有异种电荷的云团相遇发生相互作用D.乌云将积蓄的大量太阳能一下子释放出来.4.电路中4个灯泡的连接方式是()A.四灯串联B.四灯并联C. L2、L3、L4并联再与L1串联D. L1、L2、L3并联再与L4串联.5.如图所示,开关都闭合时,灯泡L1与L2组成串联电路的是 ................................ ()6.拿一张硬纸片,让它从一木梳上很快地划过去,再让它慢一点从同一木梳上划过去,两次用力大小一样,则两次发出的声音〔〕()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前三项都不同7.在空间P位置放一个小磁针,小磁针能够自由转动。
当电键K闭合时:()A.小磁针旋转,静止时N极指左; B.小磁针旋转,静止时N极指右;C.小磁针N极转向读者;D.小磁针静止不动.8.关于功和能,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度大的物体势能一定大;B.速度大的物体动能一定大;C.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就说它具有能;D.物体运动时的机械能一定比它静止时大.9.下列有关地球与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A.银河系属于太阳系的一部分B.太阳活动对地球没有影响C.地球绕日公转形成四季更替D.宇宙是永恒不变的10.如图所示,“奔马”模型的后蹄能稳稳地站立在手指上,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奔马”受到的重力与手指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奔马”受到的重力与它对手指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C.“奔马”对手指的压力与手指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奔马”受到的重力与它对手指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11.F1=3N、F2=5N、F3=8N,这三个力中有两个是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同一直线上的力,另一个力则是这两个力的合力,那么...........................................................()A.合力一定是F3B.合力一定是F2C.合力一定是F1D.合力可能是F3,也可能是F1或F212.下面关于力学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大力士不能凭空把自己举起来,说明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B.物体在空中自由下落,速度越来越快,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汽车上坡,没有向上的推力或拉力,车会向下运动,说明车此时没有惯性D .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只能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13.从地面上看,通信用的地球同步卫星是静止不动的。
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物体的运动实验单元培优测试卷

一、初二物理物体的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一物理实验小组在“探究气泡的运动规律”时,在内径约为lcm、长为60cm的玻璃管中注煤油,管内留一个小气泡后封住开口.将玻璃管翻转后竖直放置,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1)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讨论“如何测量气泡从O点运动到10cm、20cm、30cm和40cm处所用的时间?”,甲同学的方案是“将玻璃管翻转竖直放置后立即计时如图(1)”;乙同学的方案是“将玻璃管翻转竖直放置后,等气泡运动上升一定距离开始计时如图(2)”.你同意________同学的方案.(2)按照正确的方案,测得的数据如表,负责记录的同学漏记一次的时间,请你为他填上.从O点开始的路程s/cm010203040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0510____20(3)以路程s为纵坐标、时间t为横坐标,在图(3)中画出气泡运动的s﹣t图象.(____)(4)气泡在10cm到40cm区间的速度是________m/s.(5)从图象可以看出,气泡在上升一段路程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________(正/反)比.【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苏州田家炳实验中学初二上期期末考试物理卷【答案】(1)乙(2)15如图所示(4)0.02( 5 )正【解析】试题分析:(1)玻璃管刚翻转后,水流不稳定,会影响气泡的运动,应选用乙同学的方案;(2)从表格中可知,气泡的运动形式为匀速直线运动,每10cm运动时间是5s,所以,运动30cm需要15s;(3)用描点法绘图,注意时间刻度的安排;(4)v=s/t=(40cm-10cm)/(20s-5s)=2cm/s=0.02m/s;(5)随着时间的增加,路程也在增加,并且两者的比值始终相等,也就是说,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考点: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图像2.(题文)为研究小物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小物块每次均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测出其运动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1)物块5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cm/s.(2)物块做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3)实验前,小萌对物块的运动情况作了以下可能猜想:①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②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平方成正比;③物块的平均速度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④物块的平均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上述猜想中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并推测:物块自A点开始计时的6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_cm【来源】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期末复习题【答案】20变速②③144【解析】解:(1)由实验数据可知,物块在5s内通过的路程s=100cm,所以它的平均速度。
八年级物理物体的运动实验单元培优测试卷

一、初二物理物体的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1)小球在做___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2)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m/s.(3)小球在_______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4)如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____.(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来源】湖北洪湖市瞿家湾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12月月考物理试题【答案】变速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0.1 EF C【解析】【分析】【详解】(1)由图可知,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相等,且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物体运动越来越快,即速度越来越大,故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2)从B到D,由图中刻度尺可量出BD间的距离为4.5cm0.5cm4cm0.04ms=-==;小球运动的时间20.2s0.4st=⨯=;则小球的平均速度为:0.04m=0.1m/s0.4ssvt==;(3)由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EF的路程最大,所以EF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4)四图都为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A图说明物体做减速运动、B图说明物体做匀速运动、C图说明物体做加速运动、D图说明物体先减速后加速,所以能说明小球做加速运动的是C图.【点睛】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以及长度测量、运动性质的判断,注意速度公式应用时,单位要统一,一般要统一为主单位再进行计算.2.在学习《速度》一节内容后,同学们想探究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以及扇形半径的关系。
他们用普通复印纸裁出3个不同规格的扇形纸片,制成了如图甲所示的3个纸锥。
实验中,纸锥每次从相同高度由静止释放,用秒表多次测量每个纸锥下落的时间,取平均值后记录在表格中纸锥编号下落高度h/m扇形纸片半径r/cm剪掉的扇形圆心角θ/°纸锥锥角α/°下落时间t/s1 1.9109081.9 2.202 1.91013571.1 1.843 1.959081.9 2.20(1)完成此实验主要的测量器材是:刻度尺和_____。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物体的运动实验单元培优测试卷

一、初二物理物体的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该实验原理是_____.(2)如果测得小车从A滑到C的时间t AC=2.4s,小车从A滑到B的时间t 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_____cm/s,则BC段的平均速度v BC=_____cm/s;(3)由实验看出,下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___(选填“慢”“快”).(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_____(选填“大”或“小”).(5)为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s AB/t BC,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6)聪明的小杜发现AB段和BC段路程的特点,算出了AC段平均速度v,AB段的平均速度v1,觉得还可以用公式直接算出BC段的平均速度v2,则v2=_____(用v、v1).【来源】重庆八中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答案】 v=s/t 25 50 快小不正确112vvv v-【解析】(1)该实验原理是:vst= .(2)s ABBCs==40.00cm,t AC=2.4s,t AB=1.6s,tBC 2.4s 1.6s0.8sAC ABt t=-=-=,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4025cm/s1.6ABABs cmt===,则BC段的平均速度v BC4050/0.8BCBCs cmcm st s===.(3)由BC ABv v>可以看出,小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量时间偏大,故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小。
(5)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B点的速度为0,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B点的速度不为0,故两次从B到C的时间不同,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不同,所以该做法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二物理物体的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某探究小组为了探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
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a)所示。
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
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的6个水滴的位置(已知滴水计时器从第一个水滴滴下开始计时,30 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
(1)该小组同学根据图中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变速运动.小车在AD两点间运动的时间为______s,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
(2)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_______(选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
【来源】四川省安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答案】45230.153从右向左【解析】【详解】(1)[1][2]因为30 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那么每滴一个水滴所需要的时间是3015s s4623t==小车在AD两点间运动的时间为154533s s2323ADt t==⨯=AD两点间的距离是83mm100mm117mm300mm0.3mADs=++==那么平均速度是0.3m0.153m/s45s23ADADsvt==≈(2)[3]由于小车在桌面上运动时,受到摩擦力的作用,速度会越来越小,相等时间内运动的距离也越来越小,从图(b)可知,从右到左,小车运动的距离越来越小,这符合实际情况,所以小车在桌面上是从右向左运动的。
2.如图是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1)实验原理是________.(2)为了完成实验,需要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和________.(3)实验中,斜面的坡度应该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目的是________(选填“延长”或“缩短”)小车的运动时间.(4)如图,让小车从顶端由静止释放.若停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长度s=________m,运动时间t=________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________m/s.把金属片移到斜面中间位置,如图所示,距离车头为30cm,再让小车从顶端由静止释放,所用时间如停表所示.由数据可知小车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是v=________m/s.(5)某同学进行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小车从斜面上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在沿斜面运动的过程中,小东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①测量斜面顶端A点到斜面底端B点之间的距离记为s②让小车从顶端滑到底端,测出时间t③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v=s/t利用测量的数据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真实的平均速度偏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如果测出小车长为L,那么平均速度的表达式应该是________.【来源】吉林省长春外语学校2018-2019学年八年级10月月考物理试题(上学期第一次)【答案】v=st刻度尺停表小延长0.650.120.15大路程的测量结果偏大v=S L t -【解析】【分析】【详解】(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实验原理是svt=;(2)根据实验原理,在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测距离,用秒表测时间,所用该实验中需要的测量仪器是刻度尺和停表;(3)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运动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了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些,目的是延长小车的运动时间.(4)由图可知,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长度60cm0.6ms==,运动时间5st=,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0.6m0.12m/s5ssvt===;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用的时间:25s3s=2st=-,路程260cm30cm=0.3m22ss===,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2220.3m0.15m/s2ssvt===;(5)由图可知,测量的路程等于小车运动路程加上了车长,即路程的测量结果偏大,根据svt=知,利用测量的数据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真实的平均速度偏大;如果测出小车长为L,那么小车通过的路程等于距离s减去一个小车的长,即小车运动的距离为's s L=-,则小车的速度为;s Lvt-=.3.晓华和同学取两张等大的同型号圆形纸,分别剪去两个大小不等的扇形如图甲所示,再将它们做成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同的大小纸锥,进行纸锥下落快慢的研究:(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此时应该拿至图乙的_______(选填“A”或“B”)所示的位置释放,同时记录纸锥下落至地面的时间,就可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2)参照表中速度格式,请把实验表格中①和②两处填写完整_______;(3)在测量过程中,发现_____(选填“下落的时间”或“下落的路程”)较难测出,于是我们可采用增加下落高度或换用锥角较_____(选填“大”或“小”)的纸锥进行实验;(4)晓华的同学猜想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的快慢可能与纸锥的锥角、纸锥的轻重(即质量)有关,并打算用第(1)题中的两个纸锥,研究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的关系,晓华认为不科学,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来源】【校级联考】江苏省江阴市长泾片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阶段性测试物理试题【答案】A 下落高度/m;下落时间/s 下落时间大没有控制纸锥的质量相同【解析】【分析】(1)若使纸锥从同一高度落下,应使纸锥的尖端位置在同一水平高度处;(2)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svt=可知,要得到速度,需测量路程和时间,根据实验目的完成表格所要记录的物理量;(3)实验中若纸锥下落较快,则时间较难测量;因此可从增加时间等角度去考虑。
(4)制作纸锥时,从同样大小的纸上剪去了大小不等的一部分,造成了纸锥的轻重不同。
【详解】(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因为着地时纸锥的下端先着地,故应选图乙A的位置释放;(2)根据svt=可知,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因此本实验是测量两个纸锥的下落速度,因此需要测量下落的高度h和下落所用的时间,故表格中空缺的内容是:①下落的高度h/m;②下落所用时间t/s。
(3)纸锥下落快,时间较难测量,必须增加纸锥下落的高度和锥角,以增大下落时间,便于时间的测量,为减小误差,还要多测几次,取平均值。
(4)根据纸锥的制作方法,由于剪去部分的大小不同,所以纸锥的质量会不同,即没有控制纸锥的质量相同,所以不科学。
4.小华想测—辆小车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则:(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2)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v A=______m/s;v AC=_____m/s.(3)如果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测得AC段的平均速度偏______(选填“大”或“小”)(4)斜面的作用是_________,斜面坡度应保持较_____(选填“大”或小),目的是________.【来源】辽宁省大连市格致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答案】svt= 0 0.3 大利用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使小车运动小使小车在下滑的过程中速度慢些,测量时间更准确【解析】【分析】【详解】(1)该实验的原理是svt=;(2)由于车从斜面顶端A由静止下滑,所以在A处时,速度为0,即v A=0m/s;由图可知,AC段的路程为90.0cm,即0.9m,时间为3s,故平均速度0.9m0.3m/s3sACACACsvt===.(3)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测量时间偏小,根据速度公式svt=可知,AC 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大.(4)小车在斜面顶端时,具有重力势能,下滑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而使小车运动,所以斜面的作用是:利用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使小车运动;实验时斜面的坡度应小些,这样小车在下滑的过程中速度慢一些,运动时间更长,则测量时间更准确.【点睛】重点是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理解当斜面的倾斜程度较小时,小车的运动时间较长,所以便于测量时间,计算速度时注意单位要统一.5.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A处,小车长L AC=10cm.(1)把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B处,用________测出AB的长s1=80cm,又用________测出小车从斜面如图位置滑到B点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5s,那么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1=________m/s;(2)把金属片移动在AB的中点O处,测出小车从如图位置滑到O点处的时间t2=3s,那么小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________m/s;(3)小车在斜面下半段的路程s3=________m,所用时间t3=________s,平均速度v3=________m/s;(4)根据测量可知:小车运动越来越________,小车做________运动.【来源】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物体的运动单元巩固训练题【答案】刻度尺秒表 0.14 0.1 0.4 2 0.2 快变速直线【解析】【详解】(1)实验中用刻度尺测出AB的长s1=80cm,又用秒表测出小车从斜面如图位置滑到B点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5s;小车通过AB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小车从C处运动到O处的路程,则小车在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小车在下半段的路程为,所用时间,平均速度为;(4)比较v2、v3可知,小车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所以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点睛】重点是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和速度的计算,需要注意的地方是计算全程和上半段的路程时,不要忘记减去小车的长,是个容易忘记的地方,计算速度时注意单位要统一。
6.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猜以下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评估交流等.某组同学探究“物体下落时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如下:A.有同学认为:物体下落的时间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B.他们计划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测距仪测量“小纸杯”在空中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找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验证假设.C.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下表中,图(a)是对应的:s - t图线.然后将不同数量的“小纸杯”叠放在一起从空中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v - t图线,如图(b)中图线1、2、3、4、5所示. D.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后,证实了他们的假设.(1)与上述过程中A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a)中的AB段反映了物体在做________运动,表中x处的值为________,从表格中的数据看,同学们若使用的是刻度尺,则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_________.(3)图(b)中各条图线具有共同特点,“小纸杯”在下落的开始阶段做________运动,最后“小纸杯”做的运动是________运动.(选填“变速”或“匀速”)【来源】江苏苏州地区学校2017-2018学年上学期8年级苏科版物理期末复习专题《物体的运动》【答案】猜想与假设匀速直线 1.937 cm 变速匀速【解析】(1)步骤A是猜想和假设;(2)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图中AB段是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得出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1.2s到1.6s增加的距离为,所以;测量结果的最后一位是估计值,则倒数第二位是最小分度值,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01m=1cm;(3)从图象中的速度变化规律可知,“小纸杯”在下落的开始阶段做变速运动,最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故答案为: (1). 猜想与假设 (2). 匀速直线 (3). 1.937 (4). cm (5). 变速 (6). 匀速【点睛】本题关键是明确探究活动的一般步骤,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评估交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