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肿瘤临床试验的结果和终点(综述)
临床试验的结局和终点

临床试验的结局和终点(Primary、Secondary end point差别)疾病对于人健康的影响叫结局,英文为outcome;而用于测量结局的指标称为终点,英文endpoint。
临床试验设计常讲主要终点(primary endpoint)和次要终点(secondary endpoint),实际上就是要设计者根据研究目的确定主要(次要)结局指标(测量/变量),primary(secondary) outcome measure(variable)。
而我们有时会混淆上述概念,说成试验的主要结局是什么,次要结局是什么,而实际想表达的是主要结局测量选用的指标是什么。
结局是带有方向和判断的结果表达,如恶化、加重或好转,它是通过选择的终点测量比较得出的结果。
写标书时应写成primary endpoint is ...,secondary endpoint is ..., 不能写成primary outcome is ...和secondary outcome is ...其它相关概念,clinical endpoint(临床终点), surrogate endpoint(替代终点), biomarker(Biological Marker)(生物标志)。
终点有时被我们误解为只是死亡等终极事件,生存分析时要求对事件(event)有明确的定义,即如果发生此事件,该病例的研究即告结束,更常用的表达是failure event,有时也用end event,但不是endpoint。
End event和endpoint翻译时可能会造成混淆。
进一步阅读:1. Considerations in the Evaluation of Surrogate Endpoints in Clinical Trials: Summary ofa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Workshop,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22:485–502 (2001)2.DESIGN AND ANALYSIS OF CLINICAL TRIALS. Copyright ? 2004 by John Wiley & Son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临床试验用语主要终点(primary endpoint)次要终点(secondary end point)判别如下:试验终点1.主要终点(primary endpoint):主要终点是判断药物疗效和主要毒副作用最重要的观察指针,也是一项研究主要欲达到的目标或回答的问题。
肿瘤临床试验评价指标

肿瘤临床试验评价指标一、引言肿瘤临床试验评价指标是评估肿瘤治疗方法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标准。
它们为临床研究提供了客观的指导和判断依据,有助于科学决策和改进治疗策略。
本文将就肿瘤临床试验评价指标进行探讨。
二、主要评价指标1. 生存期延长:生存期是评价肿瘤治疗效果最直接的指标之一。
通过观察患者的总生存期或无进展生存期,可以判断治疗的效果优劣。
生存期延长是肿瘤治疗的首要目标之一。
2. 治疗反应率:治疗反应率是指肿瘤患者接受治疗后,肿瘤缩小或消失的比例。
通常使用WHO标准或RECIST标准来评价治疗反应率,这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判断治疗方法的有效性。
3. 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是评价治疗方法安全性的重要指标。
它记录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的发生情况。
通过评估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可以了解治疗方法对患者的耐受性,进而优化治疗方案。
4. 生活质量改善:生活质量是评价肿瘤治疗效果的重要方面之一。
通过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身体功能、心理状态、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改善情况,可以了解治疗对患者整体生活的影响,从而优化治疗方案。
5. 生物学指标:生物学指标是评价肿瘤治疗效果的重要参考指标。
例如,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基因表达的改变等可以反映治疗对肿瘤生物学特征的影响。
通过分析生物学指标的变化,可以了解治疗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三、其他辅助指标除了上述主要评价指标外,还有一些辅助指标可以提供补充信息,例如治疗费用、治疗时间、治疗便利性等。
这些指标虽然不是评价治疗效果的直接指标,但对患者和临床医生的选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四、结论肿瘤临床试验评价指标是评估肿瘤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生存期延长、治疗反应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生活质量改善和生物学指标等指标的评价,可以全面了解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进一步优化评价指标,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促进肿瘤治疗的进步。
肿瘤临床实验效果如何评估

肿瘤临床实验效果如何评估肿瘤临床实验的目的是评估新治疗方法在治愈癌症方面的效果,以及其对患者的生存期、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影响。
为了准确评估肿瘤临床实验的效果,需要采取多种评估指标和方法,并结合实验设计和病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本文将探讨肿瘤临床实验效果评估的一些常用指标和方法。
一、肿瘤临床实验常用的评估指标1. 生存期指标生存期是评估肿瘤治疗效果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疾病特定生存期(disease-specific survival,DSS)等指标来评估。
总生存期是指患者从治疗开始到死亡的时间,无进展生存期是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没有疾病进展的时间,疾病特定生存期则是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没有疾病相关死亡的时间。
2. 客观缓解率指标客观缓解率是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肿瘤病灶缩小或消失的比例。
常见的评估方法包括计算患者病灶变化的百分比,使用影像学技术进行测量,并结合专业临床医生的观察和判断。
3. 不良反应指标不良反应是指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与药物或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
评估不良反应的指标主要包括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等。
可以通过主观问卷调查、临床医生观察和实验室检验等方法进行评估。
4. 生活质量指标生活质量是评估肿瘤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可以使用病患自评问卷、病患生活质量评估表等工具来评估病患在治疗过程中的生活质量。
常见的评估维度包括身体功能、心理状态、社交功能等方面。
二、肿瘤临床实验效果评估的方法1. 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对照试验是评估肿瘤临床实验效果的主要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将患者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并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指标上的差异来评估新治疗方法的效果。
随机对照试验可以减少实验结果的偏倚,提高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2. 前瞻性队列研究前瞻性队列研究是通过对一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并观察其治疗效果来评估肿瘤临床实验效果的方法。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临床试验终点(End Point)服务于不同的研究目的。
在传统的肿瘤药物的研发中,早期的临床试验目的是评价安全性以及药物的生物活性,如肿瘤缩小。
后期的有效性研究通常评价药物是否能提供临床获益,例如生存期延长或症状改善等。
用于支持药物批准的临床试验终点通常应当是反映临床获益的指标。
在肿瘤领域,生存期改善被认为是评估某种药物临床获益的合理标准。
在20世纪70年代,通常以影像检查或体检等肿瘤评估方法测得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为依据批准抗肿瘤药物上市。
在随后的数十年里,逐渐认识到抗肿瘤药物的审批应该基于更直接的临床获益证据,如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体力状况或肿瘤相关症状减轻等。
这些临床获益很多时候并不能通过客观缓解率或与其相关的指标进行预测。
当某种药物用于治疗严重或威胁生命的疾病、对现有治疗有明显改进、或填补治疗空白时,在一定条件下可采用替代终点(Surrogate End Point)支持该药物的上市申请。
这些替代终点可能不像血压或血清胆固醇这类经过充分验证的指标,但可能能合理预测临床获益。
此种情况下,申请人必须承诺进行上市后临床试验以确证该药物的实际临床获益。
如果上市后研究不能证明该药的临床获益,或者申请人未按要求进行承诺的上市后研究,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SFDA)可将该药物从市场中撤出。
本指导原则的目的是为申请人开展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指标的选择提供参考,以使其符合某种药物上市申请的有效性评价要求。
本指导原则主要适用于国内、外均未上市的抗肿瘤新化合物的临床试验研究,新生物制品也可参考部分内容。
本指导原则中仅讨论用于治疗肿瘤患者的药物的终点,未讨论用于预防或降低肿瘤发生率的药物的终点。
二、关于临床试验终点的一般性考虑本节回顾了抗肿瘤药物研发中的一般性问题。
对常用的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进行了探讨,并对采用了这些终点的肿瘤临床试验设计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的技术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的技术指导原则1.临床意义:终点应该具有临床意义,即对患者的生存期、生活质量、症状缓解等产生重要影响。
终点的选择应该与疾病的发展和临床治疗目标密切相关,能够直接反映药物治疗的效果。
2.敏感性和特异性:终点应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准确地反映药物的疗效。
敏感性是指终点能够检测到治疗效果的能力,特异性是指终点只反映药物治疗效果而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
3.客观性和可重复性:终点的评价应该是客观的,能够被不同的观察者和实验室重复并得出相似的结论。
客观性和可重复性能够提高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4.生物学合理性:终点的选择应该基于对肿瘤生物学的充分理解。
终点应该与肿瘤发展的机制和药物的作用机制相吻合,从而能够提供有效的治疗信息。
5.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终点的评价应该能够在临床试验中进行并在合理的时间内获得结果。
终点的评价方法应该是成熟的、可靠的和经济的,能够适应多种研究设计和临床实施条件。
6.研究时间:终点的选择应该在合理的研究时间范围内能够得出结果。
研究时间过长会增加试验的成本和风险,限制其在临床实施中的可行性。
在具体的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中,终点的选择可以根据研究药物的特点和目标进行调整。
常见的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有效缓解率(RR)、疼痛缓解比例、生活质量改善等。
根据不同药物和疾病类型的特点,还可以选择一些特定的终点,如肿瘤标志物的变化、肿瘤病理学反应等。
总之,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的选择应该兼顾临床意义、敏感性、特异性、客观性、可重复性、生物学合理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等原则。
确定合适的终点能够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临床研究终点指标选择

临床研究终点指标选择在临床研究中,终点指标的选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个合理、科学的终点指标能够准确反映疾病的病程、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保障。
然而,在众多的指标中选择最适合的终点指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影响终点指标选择的因素在选择终点指标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和研究者的科学问题是选择终点指标的首要依据。
不同的研究目的可能对终点指标的要求有所不同,比如某些研究关注疾病的基本生理指标,而另一些研究关注疾病的临床表现。
2. 疾病特点:终点指标应与研究对象的疾病特点紧密相关。
例如,对于某些疾病来说,生存期或生活质量可能是更为重要的终点指标;而对于另一些疾病,症状缓解或临床缓解可能更为关键。
3. 可测性和可行性:终点指标应当是可以准确测量的,并且在研究中的收集方法和步骤要求也要可行。
如果选取的指标无法准确测量,或者无法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收集,研究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就会受到影响。
4. 敏感性和特异性:终点指标应具备足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便能够准确地反映治疗效果或疾病进展。
如果终点指标不够敏感或特异,就可能会导致研究结果的偏差。
二、常见的临床研究终点指标1. 存活率和生存期:在肿瘤临床研究中,存活率和生存期是最常用的终点指标之一。
存活率指的是患者在特定时间内存活的比例,生存期则是指从疾病诊断或治疗开始,患者生存的时间长度。
2. 症状缓解率:对于一些慢性疾病来说,症状缓解率往往是反映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症状缓解率指的是患者在治疗后症状减轻或消失的比例。
3. 生活质量评估:在一些研究中,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治疗的效果,研究者还会选择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常用的生活质量评估工具包括SF-36、EQ-5D等。
4. 疾病进展或复发:在某些研究中,研究者关注的是疾病的进展或复发情况。
这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测等手段来判断疾病的发展情况。
抗肿瘤药临床试验影像终点程序标准技术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临床试验影像终点程序标准技术指导原则In clinical trials of anti-tumor drugs, the evaluation of imaging endpoints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assessing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investigational treatment. The sele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ppropriate imaging techniques are guided by standard technical principles.在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中,影像终点评估在评估疗效和安全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适当选择和实施合适的影像技术是根据标准技术指导原则进行的。
Firstly, it is essential to consider the specific objectives of the clinical trial when determining the imaging endpoints. These may include assessing tumor response, evaluating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or monitoring treatment-related toxicities. Each endpoint requires different imaging modalities and parameters.在确定影像终点时,必须考虑到临床试验的特定目标。
这些目标可能包括评估肿瘤反应、评估无进展生存期或监测与治疗相关的毒性反应。
每个终点需要不同的影像模态和参数。
Secondly, standardized imaging acquisition protocols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ensure consistency across multiple sites and timepoints within the clinical trial. These protocols detail the specific sequences, slice thicknesses, contrast administration timing, and other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required for accurate and reproducible assessments.在临床试验中应建立标准化的影像采集方案,以确保多个医疗机构以及时间点之间的一致性。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技能技术总结指导原则

精心整理一、概述临床试验终点(EndPoint)服务于不同的研究目的。
在传统的肿瘤药物的研发中,早期的临床试验目的是评价安全性以及药物的生物活性,如肿瘤缩小。
后期的有效性研究通常评价药物是否能提供临床获益,例如生存期延长或症状改善等。
用于支持药物批准的临床试验终点通常应当是反映临床获益的指标。
在肿瘤领年代,通常解率(考,以使其符合某种药物上市申请的有效性评价要求。
本指导原则主要适用于国内、外均未上市的抗肿瘤新化合物的临床试验研究,新生物制品也可参考部分内容。
本指导原则中仅讨论用于治疗肿瘤患者的药物的终点,未讨论用于预防或降低肿瘤发生率的药物的终点。
二、关于临床试验终点的一般性考虑本节回顾了抗肿瘤药物研发中的一般性问题。
对常用的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进行了探讨,并对采用了这些终点的肿瘤临床试验设计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本节中将讨论的临床试验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verallSurvival,OS)、基于肿瘤测量的终点如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Survival,DFS)、ORR、完全缓解(CompleteResponse,CR)、疾病进展时间(TimetoProgression,TTP)、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和基于症状评价的终点。
抗肿瘤药物审批所用的重要临床试验终点比较见下表。
)的历的上市批准。
生存期研究实施和分析中存在的困难包括大型试验随访期较长,以及随后的抗肿瘤治疗可能会混淆生存期的分析。
(二)基于肿瘤测量的临床试验终点在本节,将讨论几种基于肿瘤测量的临床试验终点。
这些终点包括无病生存期(DF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进展时间(TTP)、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治疗失败时间(TTF)。
所有时间依赖性终点的数据收集和处理均基于间接的评价、计算或估算(如肿瘤的测量)。
关于无进展生存期数据收集和分析的讨论见附3。
当选择基于肿瘤测量的临床试验终点时,应针对该终点在抗肿瘤药物临床获益评价中的不确定性和偏倚进行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选择肿瘤临床试验的结果和终点(综述)临床试验的结果和终点应当结合治疗方法和癌症类型,因为这些因素能够影响临床医生和患者的期望值。
来自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 Princess Margaret 癌症中心的 Wilson 等联合了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的研究者,在综述中探讨肿瘤临床试验结果与终点的问题,文章于 2015 年 1 月发表于 The Lancet Oncology。
作者在综述中就临床试验设计的终点问题展开论述:如何明确终点的重要性、如何使终点为患者所了解、患者报告结局的结果怎样提高使用、如何预测终点发顺应试验设计变化和治疗性干预、以及如何将这些改进整合到临床试验和临床实践中。
临床试验终点必须反映患者的获益,表明肿瘤大小的变化具有临床相关性,无论是绝对值大小(缓解和进展)或与对照的相对值(进展)。
临床试验设计的改进应同时改进现有终点指标。
临床试验各方需共同决定研究的最佳手段,确定责任并优化现有资源的使用。
背景癌症治疗优先关心的问题是患者生存时间更长或生活质量更好,能够兼顾二者是最理想的。
讨论肿瘤试验的结果和终点,就必须考虑癌症类型和治疗方法,因为这些参数可影响临床医生和病人的期望。
本综述讨论了总生存期作为临床试验终点的长处及挑战,包括交叉的作用、疾病进展后的治疗、支持疗法的采用。
这带来了一些重要问题:谁来决定什么是合适的终点、应该如何向患者解释临床试验所选择的终点、患者报告结局在肿瘤临床试验中是否未受重视也未得到充分利用、应该更好的应用终点指标来反映患者的临床获益、这些终点指标应该如何纳入临床试验的设计和临床实践中确保患者安全的同时,优化临床试验设计和开发需要可重复的、有效的、合适的终点指标。
能够最好地利用现有资源以及有临床获益的明确终点,在设计临床试验时同等重要。
如采用中间或替代终点,需评估以确保有效的替代性。
替代终点的有效性可能随时间而改变,新治疗方法临床试验中使用替代终点需要不可测的假设。
一篇跨越 20 年的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药品审批的综述显示,在药品审批中越来越多使用时间事件(time to event)终点,如进展时间或无进展生存期(PFS),2006-11 年有 43%的批准药物采用时间 - 事件终点,而在 6 年前这个数据为 33%(即 2000-2005 年),之前十年(1990-1999 年)更低,仅为 13%。
鉴于不断变化的环境以及新治疗方法的出现,一种方法可能要定期再评估,以确定替代终点是否仍有临床意义。
本综述根据癌症类型讨论评估试验结果的重要注意事项和局限性,为前进方向提供导航。
谁来决定什么最重要临床医生、患者、监管机构和企业是决定哪些终点具有临床相关性的试验各方。
监管机构拥有负责药品批准的最终决定权。
这种决定是安全性和疗效数据的全面审查与使患者得到更好治疗选择的宗旨之间所取得的平衡。
虽然首先目标是证明生存期获益,但 FDA 和欧洲药品管理局等监管机构也承认替代终点,在特定疾病中能够客观地衡量患者获益的终点。
作者在第一篇综述中介绍了缓解率,它在 FDA 的突破性药物审批过程中尤为重要,可使新药尽早用于患者。
但这种策略有研究者质疑也有研究者拥护,是否恰当仍有待商榷。
试验设计和适当的终点选择强调的是监管部门批准新药时要求提供的论证证据。
尽管越来越多的意见分歧导致了药物的超适应症使用(off-lable),但对于多数国家,药物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被视为药品合理使用的通道。
应该如何对患者解释临床试验所选择的终点指标临床试验终点选择的争论点是患者的生存与死亡的问题。
临床试验的开展原因对于研究者来说显而易见,但对于普通大众可能却不是那么清楚,对患者乃至其治疗医生可能也不具吸引力。
总生存期对预后较好的疾病可能并非现实的测定终点。
因此试验可能会选择能够替换真实终点的替代性终点。
试验的参加者不一定需要了解中间终点的意义。
患者需要能够反映他们的体验、能够获得最相关治疗的终点。
替代终点的验证可以在线进行,如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的 CancerLinq 为这类活动提供了平台。
在上千名患者参与的大型试验中,新药与标准治疗可能只有 1-3 个月的小幅生存期差异。
虽然结果差异显着,但药物的作用可能并没有临床意义。
目前没有任何指南规定治疗性新药获得批准所需达到的临床获益的门槛。
其他终点,如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不良事件,对患者也有重要意义,生活质量终点能够真实反映患者的日常身体机能。
最重要的是,药物毒性对患者的临床获益无害,但如果临床试验中发现和报告的药物毒性,其毒性评估仍是一项挑战。
例如,PFS 是一个重要的终点指标,直到周围神经病变成治疗结果,造成患者不可能再工作或含饴弄孙的后果。
一项调查显示,女性卵巢癌患者愿意牺牲 5 个月的 PFS,来换取治疗相关毒性的减轻,即从重度神经病转为轻度神经病变。
与此类似,患者对副作用的接受程度受对治疗结果的期望以及个人治疗史的影响。
当患者被告知所接受的治疗不可能使疾病治愈时,不可接受的副作用发生率增加一倍。
许多转移性癌症患者能生存多年,因此,护理的生活质量与在临床研究中的生活质量对于患者同样重要。
围绕临床终点的讨论应以允许患者了解终点的细微差别的方式继续进行,并继续加强知情同意过程。
患者报告结局在肿瘤临床试验中是否未受重视也未得到充分利用假如患者报告结局不仅仅针对症状问题,那么这些结果在临床决策时也相当重要。
验证过的生活质量评估方法不仅能够解答问题,而且也能够保证最佳的病人护理可能性。
这些结果已经越来越多被视为患者获益的直接评估手段和独立的终点指标。
患者报告结局结果的重要性在于它对解释生存获益和临床获益地位至高。
这种方法在以症状缓解为目标的不可治愈癌症的药物临床试验中尤为准确。
对晚期或复发癌症患者来说,症状改善、症状进展的延迟以及和健康相关的生活质提高作为终点,可能比传统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或 PFS 更有意义。
Brundage 等的研究结果显示了临床试验中报告患者结局的不足。
在对 2002 年至 2008 年近 800 项随机试验的分析中,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评估了一系列的身体状况, 56% 的发表文章解释了所采用的结果检验方法的基本原理。
50%的研究报告了健康有关的生活质量假设;28%指出了缺失数据的处理演绎法;36%未在其他临床结果中提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结果。
患者报告结局的分析数据往往在出版物中并不公布。
专家对临床试验报告统一标准(Consol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s, CONSORT)的延伸曾建议:1. 在摘要中指定患者报告结局为主要结果或次要结果;2.?描述对患者报告结局的假设;3.?提供评估患者报告结局方法学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证据;4.?规定处理缺失数据的统计方法;5. 讨论研究中的患者报告结局的特定局限性以及结果对于其他人群和临床实践的可适性。
遵循这些建议将有助于改善关注患者报告结局的概念框架和假设的试验设计,更好选择合适的患者报告结局指标;提高报告和解释患者报告结局的标准。
虽然这种方法很有价值,但其操作的可行性,结果的解释和适用性在临床实践中仍然具有挑战性。
在治疗后和后续治疗期间应收集评估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方法的信息。
治疗重要组成部分可能是疾病进展的延迟和需治疗的继发疾病相关症状的延迟。
例如,后续治疗延迟有可能降低化疗相关的神经病变或蒽环类相关心肌病变。
相反,迟发性药物毒性可能抵消治疗带来的生活质量初步改善。
在肠癌幸存者治疗后 2-11 年随访发现,神经病变及相关症状仍然存在,并对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从患者或临床医生的不同角度来看,神经病变的严重程度也大不相同。
20 位肠癌幸存者中 2 位(10%)是经临床医生诊断为严重的外周神经病变。
诊断结果与患者访视和自发报告问卷调查结果大相径庭,60%的患者描述了因神经病变症状所致的大量生理限制。
如何更好地应用临床终点以反映患者的临床获益研究可靠的临床终点以早期识别患者的临床获益,是临床试验一个重要目标。
使用替代终点的问题在于目前测量手段(如 RECIST)需要时间来准确评价和评估。
学术界提倡采用 PET 成像来预测缓解率,对于特定的肿瘤类型,它比 CT 更准确也更具有决定性。
PET 能够区分活肿瘤组织与治疗诱发的纤维化或疤痕组织,具有临床实用性,例如鉴别非霍奇金淋巴瘤及睾丸精原细胞瘤。
传统的评价标准(如 RECIST)可能对评价分子靶向药物在肿瘤体积缩小前的早期活性并不适用。
与此相反,氟(18F)脱氧葡萄糖(FDG)-PET 成像可能在治疗很早期就可预测临床结果,尤其是伊马替尼等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结果。
然而并非所有疾病上均能在 FDG-PET 显示活性,肿瘤摄取葡萄糖的早期变化也不是预测所有靶向性治疗的肿瘤反应所必须的,例如已经被证明的 mTOR 抑制。
活检取样对于确立肿瘤疗效和耐药的分子标记物可能具有价值,但并非总可行。
某些情况下可能无法触及病灶,即使能够成功采集活检样品,也会因坏死组织、组织纤维化或正常组织存在而发生肿瘤疗效评价的技术性失效。
若分子标记物能预测和反映临床结果,则须经验证。
当标记物经过验证后,每例患者的基线表达状况与治疗疗效和结果之间的关联有助于优化药物治疗,通过改进患者选择策略来实现。
机会窗(Window-of-opportunity)试验开始使用不同的疾病状态来实现这种方法,如局部晚期乳腺癌。
研究者习惯用机会窗试验来评价一种药物是否值得开发,现在这种试验被视作评价新药药效的安全有效方法,和确定有效的预测预后标记物以指导临床决策的安全有效方法。
研究者正在探索传统终点的替代指标,如开发细胞传导信号来评估肿瘤对激酶抑制剂的早期疗效。
人体蛋白激酶是具有快速响应和重组能力的信号传递酶的动态网络,可导致癌细胞内激酶发生重新编程,也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测定激酶组的表达变化提供了变化早于临床表现的肿瘤疗效指标。
MEK 抑制的激酶活性在基因工程小鼠和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模型进行了评估,从中提出了索拉非尼和司美替尼联合用药的机理。
早期评估方法的开发以及对在耐药性机制的认识提高(如肿瘤变得耐药),使治疗手段有望改变为克服耐药的治疗,从而避免无效药物的延长暴露。
与临床试验使用的传统终点比较,上述方法仍然处于试验性阶段,但已为特定患者、特定疾病和特定药物的肿瘤疗效早期评估提供了可能。
临床试验设计需要整合新终点指标与传统终点指标(如 RECIST),以能够更好地预测主要结果。
这些方法和终点需要按照 Prentice 标准进行严格的验证和评估,即替代终点干预作用必须与真实终点的临床意义变化平行。
临床终点应如何整合到临床试验和和临床实践中在过去的 20 年,药物开发的模式基本保持不变;然而新的试验设计已经开始挑战这个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