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总成与零部件试验

合集下载

汽车道路可靠性试验规范(2019[1].03.20)

汽车道路可靠性试验规范(2019[1].03.20)

汽车道路可靠性试验规范(2019[1].03.20)Q/LFQ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LFQ G0010—2019汽车道路可靠性试验(试行)2019 - 03 - 23发布 2019 - 03 - 23实施前言本文件是以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为前提, 针对本公司在新产品研发过程中对整车、总成、零部件开发认可试验而制定的。

本规范由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内容等部分组成。

本文件按照GB/T 1.1-201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文件由重庆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研究院提出。

本文件由重庆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文件由重庆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研究院负责归口。

本文件起草人:尤启明本文件批准人:关锋金本文件所代替标准的历次发布情况为:首次发布汽车道路可靠性试验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质量考核及认可工作中道路整车性能、可靠性、零部件搭载行驶试验条件、试验程序、行使规范、试验记录、试验行驶里程和路面分配及可靠性评价。

本文件适用于公司所研发的汽车整车、总成零部件的质量考核及认可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495-2002 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GB/T 4970-2019 汽车平顺性试验方法GB/T 6323.1-1994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蛇行试验GB/T 6323.2-1994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转向瞬态响应试验 GB/T 6323.3-1994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转向瞬态响应试验 GB/T 6323.4-1994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转向回正性能试验 GB/T 6323.5-1994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转向轻便性试验 GB/T 6323.6-1994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稳态回转试验 GB 7258-2019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T 12534-1990 汽车道路试验通则 GB/T 12536-1990 汽车滑行试验方法 GB/T 12539-1990 汽车爬陡坡试验方法 GB/T 12543-2019 汽车加速性能试验方法 GB/T 12544-1990 汽车最高车速试验方法GB/T 12545.1-2019 汽车燃料消耗试验方法第1部分:乘用车燃料消耗试验方法GB/T 12547-2019 汽车最低稳定车速试验方法GB/T 12548-1990 汽车速度表、里程表检验校正方法 GB/T 12673-1990 汽车主要尺寸测量方法GB/T 12674-1990 汽车质量(重量)参数测定方法 GB 12676-1999 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 GB/T 12677-1990 汽车技术状况行驶检查方法 GB/T 12678-1990 汽车可靠性行驶试验方法GB 18352.3-2019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III 、IV 阶段) GB/T 18697-2002 声学汽车车内噪声测量方法GB 1495-2002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QC/T 34-1992 汽车故障模式分类QC/T 900-1997 汽车整车产品质量检验评定方法3 整车磨合规范 3.1 总则除试验大纲特殊要求以外,均按此规范进行磨合。

QFC-CD05-002-2013车内非金属总成零部件有机化合物测试方法及限值(袋子法)

QFC-CD05-002-2013车内非金属总成零部件有机化合物测试方法及限值(袋子法)

车内非金属总成零部件有机化合物测试方法及限值(袋子法)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产品部发布目录前言...................................................................................................................................................... I 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适用零件总成 (1)5 评价标准 (1)6 评价方法 (2)7 挥发性有机物的限值要求 (5)附表VOCs试验报告 (7)前言本标准按照GB-T_27630-201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产品部车身室内饰科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顾文时车内非金属总成零部件有机化合物测试方法及限值(袋子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袋子法对车内非金属总成零部件有机化合物进行采样、测试的方法并对各总成零部件规定了限值。

本标准适用于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室内可能对车内空气质量产生影响的非金属零部件总成。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HJ/T 400-2007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是指车辆驾驶舱/行李舱内零件散发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主要以苯系物、醛酮类为主,还有萜烯、邻苯二甲酸的衍生物等。

3.2苯系物质:主要包括苯、甲苯、乙酸丁酯、乙苯、对间二甲苯、苯乙烯、邻二甲苯、十一烷和二氯苯等物质,本标准给出了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的限值。

汽车零部件检测案例

汽车零部件检测案例

汽车零部件检测案例
汽车零部件检测是保障汽车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以下十个方面介绍汽车零部件检测的相关内容。

1. 汽车发动机检测:通过检测发动机的转速、油耗、排放等指标,判断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和性能是否正常。

2. 制动系统检测:检测制动系统的刹车力度、制动距离等指标,确保制动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 轮胎检测:通过检测轮胎的胎压、胎纹深度等指标,判断轮胎的磨损程度以及是否存在漏气等问题。

4. 灯光系统检测:检测车辆的前后大灯、转向灯等灯光是否正常工作,确保行车安全。

5. 底盘系统检测:检测底盘系统的悬挂系统、转向系统等,判断底盘的稳定性和操控性能。

6. 电气系统检测:检测汽车的电瓶、发电机等电气设备,确保电气系统的正常工作。

7. 空调系统检测:检测汽车的空调制冷效果、温度控制等指标,确保乘车舒适度。

8. 排放系统检测:通过检测汽车的尾气排放,判断排放系统是否符
合环保标准。

9. 转向系统检测:通过检测转向系统的转向力度、转向灵敏度等指标,确保转向系统的正常工作。

10. 安全气囊检测:检测汽车的安全气囊是否正常工作,确保乘车人员在碰撞时的安全。

以上是汽车零部件检测的一些常见方面,通过对这些部件的检测,可以确保汽车的质量和安全性。

汽车厂商和维修机构都会对这些零部件进行严格的检测,以保障汽车的性能和可靠性。

同时,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也应重视这些零部件的检测情况,以确保自己的用车安全。

汽车一般及关键零部件复验规范

汽车一般及关键零部件复验规范

外购器材通用复验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外购器材检验分类原则、检验要求及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我公司所有外购器材的进厂检验。

2 引用标准GB/T2828.1-2003 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3 分类原则和要求3.1 根据外购器材的关重特性及经济价值把器材分为关键、重要和一般三类,分别用A、B、C表示。

3.2 关键(A)类器材必须拟制相应的复验规范,重要(B)类器材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可以拟制复验规范,一般(C)类器材一般情况不拟制复验规范。

4 分类4.1 A 类器材4.1.1 具有关键特性或重要特性的外购器材。

4.1.2 性能、功能指标达不到要求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或可能导致完成所要求愈来愈的主要系统失效或导致最终产品不能完成要求愈来愈的器材。

4.1.3 性能、功能指标达不到要求将影响产品使用寿命的器材。

4.1.4 外观质量(包括外形、尺寸、涂覆等)不符合要求将影响产品质量的器材。

4.1.5 价格昂贵的器材。

4.2 B 类器材4.2.1 外观质量(包括外形、尺寸、涂覆等)不符合要求将影响产品质量的器材。

4.2.2 性能、功能指标不符合要求影响产品使用性能的器材。

4.3 C类器材4.3.1 性能、功能指标虽与产品有生要关系,如不符合要求一般不影响产品使用性能的器材。

4.3.2 外观质量(包括外形、尺寸、涂覆等)不符合要求,对产品外观质量不影响的器材。

5 进厂复验5.1 A类器材按复验规范进行。

5.2 有复验规范的B类器材按复验规范进行。

5.3 没有复验规范的B类器材复验5.3.1 要求5.3.1.1 包装和标识器材包装应完好无损,合格证(质量证明)或应齐全,名称、型号、规格符合要求。

具有有效期的器材应在有效期内,且应考虑本批器材应能在有效期内使用完。

5.3.1.2 外观质量a) 器材镀涂应完全(没有镀涂者除外),不允许有露出若何的严重划伤;b) 器材应完整无损不允许有影响外观的磕碰痕迹、凸起、凹陷或变形存在,不允许有影响质量的划伤、擦伤、锈迹及脏污印迹(标识除外)存在;c) 由多个零件组成的器材,应装置齐全,位置正确,由紧固件连接的部位应松紧适度;d) 器材转动或活动部位,应转动或活动适度;e) 组成成套的配合关系和尺寸应符合常规要求;f) 装有液体、粉状固体或气体的器材不允许渗漏;g) 有铅封的器材铅封应完好。

汽车零部件及总成先进检测技术的应用理念

汽车零部件及总成先进检测技术的应用理念

的 实物 质 量 提 升到 控 制 产 品形 成 的 具体 来 讲 .无论 企 业 在 上 一 个新 产 将 推 动 制 造 技 术 达 到 一 个 新 的 高
生产 过 程 。但 随 着企 业 逐 步 走上 信 品 、新 建 一 条 生产 线 ,或 对 原 有生 度 。 以近 年 越 来越 多地 用 于零 部 件
生 产 过 程 的 运 行 质 量 发 挥 重 要 作 可 追 溯体 系打 下 基 础 。至 于 其具 有 能 毫 不逊 色 .但成 本 下 降 .占地 缩
用 。
的图像 检测 功 能 更 是快 速 地 、有效 小 . 更 具 有 良 好 的 灵 活 性 . 因 此 已
集 。
供 应 厂 商在 产 品技 术上 取 得 了 长足
检测技 术在汽车零 部件及 总
的进 步 ,并 在 行 业 中取 得 一 定 的 口
成 制 造 中 的 重 要 地 位
为保证 产品质量 ,如何将 先
碑 他们 已具 备 了在 某 些 方 面 与 国
进检测 技术的理 念贯彻 到实
汽 车 零 部 件 及 总 成 检 测技 术 从
外 同行竞争 的能力。
际 工 作 中去 ?
早 期 的最 终 检 验 、单 一 判 别 在 经
现代检 测技术如 何适应现代
历 了强化 工 序 间 检测 以提 前 发现 质
一 个 企 业 真 正 能 将 运 行 先进 检
汽车 制造业的 高效 高精
量 隐 患后 发 展 到 近期 较 完 善 的在 线 测 技 术 这 一 理 念 体 现 在 实 际 工 作
不可 替 代 的作 用 。一 个典 型 的例 子 配 置 在 线 检 测 环 节 时 需 要 有 针 对 以作 为企 业 的质 量 管 理 工 具 .更 是

4-4汽车总成装配的技术要求 、汽车总装和验收

4-4汽车总成装配的技术要求 、汽车总装和验收

磨合时使用的润滑油
➢发动机磨合时应采用低粘度润滑油,以改善摩擦表 面间的散热条件。
在润滑油中加入适量的活性添加剂,可明显改善磨合过程。
例如,加入硫化添加剂可加速磨合过程,提高磨合表面的质量,磨合持 续时间减少至原来的1/5~1/2,使磨合期的磨损量降低至原来的1/ 5~1/2。
第四节 汽车总成装配的技术要求
路试要求 路试后的检查与调整
第五节 汽车总装与验收
综合性能检测站检测
优点:
速度快,效率高;可以量化,数据准确,检测效果好;机件 磨损小;节约能源;不受道路、气候条件的影响等。
目前,利用检测站验收,一般是在A级综合性能检测站进行, A级综合性能检测站设备齐全,其功能可充分满足汽车大修竣工 验收的要求。
修竣检验
汽车总装后,通过行驶中试车进行调整,使各部分符合技术条件要 求,最后予以检查,并鉴定其是否确实修理完好的过程。
第四节 汽车总成装配的技术要求
汽车有多少个零件组成?
1. 如果把螺栓、螺母和垫片一类的小件也算上,一辆普 通轿车大概由两万左右个零件组成 。==?
2. 目前,整体的零部件数量基本保持在3万个左右,包 括细小的螺丝钉在内。==?
发动机磨合磨损与冷磨起始转速的关系 1-375r/min 2-525r/min 3-700r/min
第四节 汽车总成装配的技术要求
采用有级过渡较之采用无级过渡更为有利
图4-30 汽油发动机冷磨时的磨损 1-转速无级调速;2-转速有级调速
第四节 汽车总成装配的技术要求
空载热磨合
目的:检查热工况下发动机各部件的配合情况,对发动机进行必要的 调整,并消除发现的缺陷,为负载热磨合作准备
齿轮啮合的正确====保证规定的啮合间隙和啮合印痕。

汽车零部件试验汇总

汽车零部件试验汇总
绝缘电阻检查
温升试验
低温工作和高温工作试验
温度变化试验
湿热试验
振动试验
耐久性试验
带点火开关的转向锁
外观检查
结构检查
档位转换试验
钥匙转动力矩试验
钥匙强度试验
转向锁强度试验
点火开关接线柱强度试验
绝缘电阻检查
触点压降试验
触点温升试验
耐温性试验
耐盐雾试验
耐振动试验
耐久性试验
翘板式开关
外形及安装尺寸检查
外壳防护等级试验
接头的耐腐蚀性试验
尼龙软管耐氯化锌试验
真空度试验
弯曲试验
耐汽油性试验
变形试验
结构
液压试验
缩颈试验
膨胀试验
吸水性试验
低温弯曲试验
动态条件下耐臭氧性
高温脉冲强度试验
盐雾试验
车轮
乘用车动态弯曲疲劳试验
乘用车动态径向疲劳试验
商用车辆辐板式车轮的
动态弯曲疲劳试验
商用车辆辐板式车轮和可拆卸式
轮辋的车轮动态径向疲劳试验
跑合试验Ⅱ
流量特性试验
效率试验
气密性试验
噪声试验
定转速冲击试验
变转速冲击试验
高温试验
真空助力器
密封性试验
空行程试验
反应时间试验
释放时间试验
输入一输出性能试验
振动耐久性试验
静强度试验
工作耐久性试验
耐腐蚀性试验
制动钳
扭转疲劳强度试验
清洁度
低压密封性试验
高压密封性试验
真空密封性试验
所需液量试验
拖滞扭矩试验
燃油箱盖的密封性
燃油箱内清洁度
燃油箱进气阀的通气试验

汽车整车及电子零部件检测及标准汇总

汽车整车及电子零部件检测及标准汇总
《汽车一般安全要求》ADR 42/04
《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GB 24407-2009
29
悬挂系统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
《汽车悬挂系统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测定方法》JCBZ026-2006
30
平顺性
《汽车平顺性试验方法》GB/T 4970-2009
《机械振动和冲击,人体处于全反射振动的评价。第1部分-一般要求》ISO2631-1-1997
《汽车操作、计量及报警装置的识别代号》JIS D0032-2006
《在机动车辆内部配件(操纵件、信号装置和指示器的识别)方面协调统一各成员国法律的理事会指令》78/316/EEC
12
车用喇叭装车特性
《机动车用喇叭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GB 15742-2001
13
外部凸出物
《乘箱和后防护装置方面协调统一各成员国法律的理事会指令》70/221/EEC
《汽车和挂车侧面防护要求》GB11567.1-2001
4
护轮板
《汽车护轮板》GB 7063-1994
《在机动车辆护轮板方面协调统一各成员国法律的理事会指令》78/549/EEC
5
驾驶员前方视野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GB 11562-1994
《汽车可靠性行驶试验方法》GB/T12679-1990
《汽车技术状况行驶检查方法》GB/T 12677-1990
《汽车地形通过性试验方法》GB/T12541-1990
46
供油系气阻
《汽车供油系气阻试验方法》JCBZ025-2006
《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结构要求》
GB21668-2008
客车上部结构强度的规定 GB/T 17578-1998
《卧铺客车结构安全要求》GB/T 16887-200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章 发动机性能试验
依据标准:GB/T 18297-2001 《汽车发 动机性能试验方法》
总体试验内容:
GB/T 18297-2001 《汽车发动机性 能试验方法》规定了汽车用发动机性能台架 试验方法,包括“各种负荷下的动力性、经 济性试验方法”,“无负荷下的起动、怠速、 机械损失功率试验方法以及活塞漏气量、机 油消耗量试验方法等。
分,三次失败评定为1分。 (3)发动机的起动性总分计算 总分等于起动成功的评分减去起动失败的扣
分数。若差值小于1时,总分为1。
序 拖动时间

s
1
0~1
• 第一节 发动机试验 • 一、发动机特性试验 • 二、发动机可靠性试验 • 三、发动机机械效率试验
第一节 发动机试验
• 一、发动机特性试验 • 1.发动机功率试验
• 发动机功率试验可以测定发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如最大功率及其相应的转速、最大转矩及最低燃 油消耗率等,以及这些主要性能指标的变化特性。
• 发动机功率试验分为总功率试验和净功率试验, 其区别在于发动机工作所需的附件不同。进行功 率试验时,发动机节气门全开或柴油泵齿条处于 最大位置,在发动机转速范围内均匀地选择不少 于8个点的稳定工况点,其中必须包括最大转矩 点。测量各稳定工况点的转速、转矩、油耗量, 并计算功率和燃料消耗率等,绘制发动机性能曲 线。
第8章 汽车总成与零部件试验
• 第一节 发动机试验 • 发动机特性试验、发动机可靠性试验、发动机
机械效率试验 • 第二节 传动系试验 • 离合器试验、变速器试验、驱动桥试验 • 第三节 悬架试验 • 弹簧试验、减振器试验 • 第四节 车轮试验 • 车轮平衡试验、轮胎噪声测量试验 • 第五节 车身密封性试验 • 粉尘密封性试验、水密封性试验、气密性试验 • 第六节 汽车电器试验 • 蓄电池、发电机、起动机、前照灯试验
技术依据。
第一节 发动机性能试验项目和内容 一.起动试验 1.试验目的
评定发动机的低温(汽油机环境温度255 K、 柴油机263 K)、中温及热机起动性。起动性的优 劣取决于启动发动机所需要的拖动时间。
2.试验条件 (1)发动机所带附件按表2-1规定。低温起动
试验时,发动机不装特殊起动附件。不与测功机相 连。用仪器测量瞬态参数如转速、起动电流、进气 管绝对压力等。
若起动失败,按制造厂使用说明书的规定程序 再次进行设置和操作,在3min内继续进行下一次起 动;低温起动时需待冷却液、润滑油及电解液达到 规定的环境温度,方可进行下一次起动。若3次起动 失败,则终止该种试验。
4.试验中需测量的参数 起动失败次数、起动成功的拖动时间、环境
温度和进气状态。起动机和蓄电池的最低工作 (即拖动时的)电压时间的关 系曲线。起动前冷却液,各种润滑油及电解液的 温度;汽油牌号及馏程、柴油牌号。
5.试验结果分析 发动机起动性结果为评分与评语。
(1)评语与分数(表2-2)。
分数 9 8 7 6 5
评语与分数
评语 优秀 很好
好 尚可 及格
分数 4 3 2 1
评语 不及格 不大可靠 不可靠 很不可靠
(2)评分标准 按起动成功的拖动时间评分(见表2-3),拖
动时间为起动机通电时间。 起动失败扣分,一次失败扣2分,两次失败扣5
(2)低温起动试验,汽油机在255 K、柴油机在 263 K的环境温度下进行,加足防冻液及润滑油的发 动机(含变速器)、充足电的蓄电池和燃油一起置人 规定的低温环境,待蓄电池电解液、防冻液及润滑油 温达到规定的环境温度±1 K时,即可开始低温起动 试验。
(3)暖机起动试验前,在40%~80%额定转速 下运转,待冷却液温度达到361 K±5K后,怠速10 s, 停机120 min,环境温度不限,即可开始中温起动。
二.汽车试验技术的发展
2.负荷特性、速度特性与万有特性试验 发动机性能试验分三种: (1)在发动机转速不变的条件下,测量不同功率时的燃油消
耗率和燃油消耗量,用于评价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有时 还要测定排放值。这种方法多用于柴油机试验中。 (2)在节气门开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进行试验,即部分速度 特性试验,多用于汽油机。 (3)根据计算或道路试验获得的使用特性数据进行试验,它 代表汽车的使用工况,用于评价汽车使用的燃油经济特性, 具有实用意义。还可采用测定排放值的方法来进行试验, 以评定排放性能。 万有特性是将发动机四个主要参数,即转速、功率、转矩和 燃油消耗率绘制在一个曲线图上,表示发动机在整个工作 范围内主要参数的相互关系,用于确定发动机最经济的工 作区域,这个曲线图称为万有特性曲线。 万有特性曲线由许多条负荷特性曲线或部分速度特性曲线的 数据绘制而成,为了使曲线图准确,一般所用的曲线数应 不少于10条,采用的曲线越多,绘制的万有特性越准确。
(4)热机起动试验前,在40%~80%额定转速 下运转,待冷却液温度达到361 K±5K后,怠速10s, 停车10 min,环境温度不限,即可开始热车起动。
3.试验方法 (1)变速器状态
自动变速器,置于“停车”档状态(A-P); 手动变速器,置于“空”档。
(2)离合器状态 离合器先后处于接合状态(M-O-Ⅰ)及分
适用范围:
轿车、载货汽车及其他陆用车辆的内燃机, 包括往复式、转子式;点燃、压燃机;二冲程、 四冲程机;非增压机、增压机(机械增压、涡轮 增压及中冷);水冷、风冷机。 试验目的:
1.新设计及有重大改进的发动机定型试验; 2.转产生产的发动机验证试验以及现生产的发
动机质量检验试验; 3.评定发动机性能; 4.作为发动机制造厂和汽车制造厂之间交往的
离状态(M-O-Ⅱ),在相应试验条件下,各状态 分别进行低温、暖机及热机起动试验。
(3)试验程序 按制造厂使用说明书的规定程序进行设置和操
作。起动机通电拖动发动机,气缸内着火工作,转 速升高,尽早断电,通电时间(亦称拖动、起动时 间)不得超过15 s,发动机能自行运转10 s以上不 熄火,则认为起动成功,该种试验完成。在拖动及 自行运转期间不得操纵发动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