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品评标准
白酒品评人员考评标准

白酒品评人员考评标准
1、检出力
品评员应具有灵敏的视觉、嗅觉和味觉,对色泽、香气、口味有很强的辨别能力即检出力。
这就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对酒体的香、味、风格具有很强的分辨能力,能灵敏地分辨出不同细微的香、味差异,这是品评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2、识别力
在提高检出力的基础上,品评员应能识别各种香型和类型的白酒及其优缺点。
3、记忆力
通过不断地训练和实践,广泛接触各种香型和类型的白酒,在品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记忆力,如重现性和再现性等,能准确分辨出各种类型、风格白酒的典型和共同点。
4、表现力
品评员不仅应对品评样以合理打分来表现色泽、香气、口味和风格的正确性,而且对不同酒体的风味、风格能准确用语言文字表述的这种能力称为表现力。
浓香型白酒标准

浓香型白酒标准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制定的《酒类产品标准》,规定了国家有关质量标准,其中包括浓香型白酒的标准。
一、性状:浓香型白酒应具有酒体清澈、透明、无杂质,有浓香味。
二、酒精度:浓香型白酒的酒精度在40%-48%之间,其中酒精度高于45%的称为高度浓香型白酒,酒精度低于45%的称为低度浓香型白酒。
三、酸度:浓香型白酒的总酸宜在5.0-7.5g/L之间。
四、糖度:浓香型白酒的总糖度宜在4.0-6.0g/L之间。
五、干性:浓香型白酒的干性率应不低于0.850。
六、冻结酸:冻结酸应不低于0.2g/L。
七、沉淀物:浓香型白酒的沉淀物应不高于0.50g/L。
八、氨基酸:浓香型白酒的氨基酸应不高于0.80g/L。
九、亚硝酸盐:浓香型白酒的亚硝酸盐应不高于0.08g/L。
十、直接用酒精测定:浓香型白酒的直接用酒精测定应不高于
2.5ml/100ml。
十一、色度:浓香型白酒的色度应不超过20度。
十二、甜度:浓香型白酒的甜度应不超过1.9g/L。
白酒品评标准

白酒品评标准白酒是中国传统的饮品之一,历史可上溯至数千年之前。
白酒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宴席和正式场合的必备饮品。
然而,在如今白酒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品尝怎样的好白酒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而评价白酒的好坏以及实现白酒品质的提升,则归功于白酒品评标准。
本文将会对白酒品评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和解释。
一、酒精度数酒精度数是白酒的首要指标。
酒精度数指的是白酒中酒精含量的占比,单位为度。
通俗地说,度数越高白酒感觉越烈。
而度数也是决定白酒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总的来说,白酒的度数越高,成本越低,因而价格相对较便宜。
以贵州茅台为例,度数高且口感柔和的老酒,其价格可远远超过新酒。
二、香气和口感口感是判断白酒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香气也是影响口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白酒香气和口感与酒精度数、水质、发酵技术等因素紧密相关。
具体而言,如果白酒的香气浓郁并且香味切合酒类品评标准,则说明白酒品质过关。
而口感则需要综合考虑包括酒体、口感、余味、收尾等指标的个人感受。
三、色泽和透明度色泽和透明度是另一个重要的白酒品评标准。
一般来说,白酒的颜色是透明、无色或者微黄色的。
如果白酒颜色不正常,或者产生浑浊,则说明这种白酒的品质存在着问题。
色泽和透明度还需要考虑其瓶盖、标签、瓶身标示文字信息的情况以及对环境的适配能力等。
四、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是白酒品评标准的最后重要环节,它可以在评价标准的总体基础上,对白酒的整体表现和风格进行评价。
具体来说,要从品牌、市场反馈、口感、外观等方面综合考虑白酒的品质。
这种评价可以通过白酒行业中专业评酒大赛的表现进行更加深入的挖掘与分析。
总之,白酒品评标准是评价白酒品质的关键要素,其素质高低和科学性对于拓展白酒市场和提升白酒品质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在未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加强,我们相信白酒品评标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也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白酒的品评名词解释

白酒的品评名词解释白酒作为中国的传统饮品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无论是在中国国内还是国际上,白酒的品评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然而,在白酒的品评中,涉及到很多专业的名词,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可能会感到迷惑。
本文将为大家解释一些常见的白酒品评名词,让读者更好地理解白酒并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一、芳香度芳香度是评价白酒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代表了白酒香气的强度和复杂程度。
白酒经过发酵和蒸馏的过程,产生了多种香气成分,包括酯类、酚类、醛类等。
芳香度的高低决定了白酒的香气是否浓郁、层次是否丰富。
一般来说,具有高芳香度的白酒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醇厚度醇厚度是指白酒口感的柔和和顺滑程度。
它取决于白酒中所含的酒精成分和其他有机物质。
醇厚度高的白酒口感柔顺,入口后会给人一种温润的感觉。
然而,并非所有白酒都追求醇厚度,因为有些品种更注重口感的刺激和冲击,这取决于个人的口味和喜好。
三、口感口感是白酒品评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它描述了白酒在口腔中的感受,包括涩、辣、麻、甜等。
这些口感特点是由白酒中各种成分的相互作用和平衡所决定的。
对于一款好的白酒来说,口感应该是丰富而协调的,没有过多的突兀或不协调的味道。
四、回味回味指的是白酒入口后,余味在口腔中的持续时间和感受。
一款好的白酒应该有较长而愉悦的回味,令人陶醉。
它能够使人在享受白酒的同时,继续品味和回味其中的味道和香气。
五、品质品质是评价一种白酒优劣的综合指标。
它包含了白酒的口感、香气、回味等方面的表现。
好的白酒品质应该是高度协调的,各个方面的表现都达到了一个相对完美的状态。
而对于较差的白酒来说,可能在某些方面有明显的欠缺或突出。
综上所述,白酒的品评名词涉及到芳香度、醇厚度、口感、回味和品质等方面的描述。
希望通过本文的解释,读者能够更加了解这些名词的含义,从而在选择和品尝白酒时能够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无论你是初次接触白酒还是白酒爱好者,希望你都能从白酒的品评中感受到这种独特的风味和文化魅力。
白酒质量检验标准

•
固形物是指白酒在100℃?105℃水浴条件下将乙醇、水分等挥发性物 质蒸干后的残留物。固形物的含量多少是蒸馏酒的特征性检测指标, 在国家标准中有上限要求。
• 甲醇 • 杂醇油 • 铅
国家白酒标准样品
• 通过品评来识别白酒的真伪,就需要一个直观对照样品,这就是国家白酒 标准样品。 • 国家白酒标准样品是指将白酒实物做成完全符合或某一方面符合国家标准 有关文字规定的实物标准。白酒标准样品是由生产厂家提供,经由省级以上 政府质监部门考核合格的法定质量检验机构(3~4家检测单位)检验后以 其出具的理化数据为主,参考生产厂家报出的数据,确定符合白酒国家标准 或有关标准后,再由若干国家白酒评委集体品评,并对每一种白酒的评语逐 字推敲,尽力表述出每一种白酒的感觉体验,做出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确切 性的评语。感官评语与理化指标有机结合,互为补充,构成了国家白酒标准 样品的完整内容。可以这样说,标准样品与产品的文字标准相配合,构成了 标准这一辆车的“两个轮子”。 • 1986~1994年间,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了3批不同规格的白酒标 样,还于1995年9月研制成功并发布了茅台、五粮液等25种国家名优 白酒标准样品,又于1997年6月发布了二锅头等12种大众名白酒标准 样品。白酒标准样品的研制成功和发布实施,为鉴别者提供了充分准确的理 化数据、气相色谱及感官评语。白酒标准样品已经在应用中显示了应有的作 用。
白酒质量检验标准
• • • • • • • • • • • • • • • • • • • • 白酒产品(类别) 检测标准(标准名称 /标准号) 浓香型白酒 GB/T 10781.1-2006 清香型白酒 GB/T 10781.2-2006 米香型白酒 GB/T 10781.3-2006 凤香型白酒 GB/T 14867-2007 豉香型白酒 GB/T 16289-2007 液态法白酒 GB/T 20821-2007 固液法白酒 GB/T 20822-2007 特香型白酒 GB/T 20823-2007 芝麻香型白酒 GB/T 20824-2007 老白干香型白酒 GB/T 20825-2007 白酒分析方法 GB/T 10345-2007 白酒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GB/T 10346-2006 浓酱兼香型白酒 QB/T 2524-2001 老白干香型白酒 QB 2656-2004 白兰地 GB 11856-1997 威士忌 GB/T 11857-2000 茅台酒 GB 18356-2001 知名白酒 NFQS 01-2005 进口蒸馏酒 NFQS 02-2005
白酒的品评

白酒的品评
(1)一杯品酒法:也称直接品评法。
评酒时采用暗评(不公开品名等情况)的方法,评酒人先品尝酒品,然后评述,可以一种酒样品尝后即进行评价,也可重复品尝几种酒样后,再逐一进行评述。
(2)两杯品评法:也称对比品评法。
评酒时采用暗评方法,评酒人一次品尝两种酒样,然后对两种洒的风格和风味等差异,以及各自的风格特点进行对比品评。
(3)三杯品评法:也称三角品评法。
评酒时采用暗评的方法,评酒人员一次品尝三杯酒样,其中两杯是同样酒,品评人应品出哪两杯是一样的酒,两种酒之间在风味、风格上存在哪些差异,并对各自的风昧、风格进行评述。
除上述方法外,还有嗅香品评法,是以嗅感酒香为主的评酒方法;掺释品酒法,是对风格、风味不易分辨的酒品中掺入水和饮料进行稀释后,再进行品评的方法。
评酒的方法很多,不同的酒品采取不同的品评方法,目的在于更好地品评描述酒品的风味风格。
另外,评酒时对评酒室的温度、湿度、噪音、照度、反射率等均有指数要求;各种酒品还有最佳的品评温度;同一类酒的酒样品评还有酒度上先低后高,香气上先淡后浓,滋味上先干后甜,酒色上先浅后深的顺序讲究。
白酒检测标准

白酒检测标准
白酒是中国传统的酒类产品,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
为了保障
白酒产品的质量,我国对白酒的质量安全进行了严格的监管和检测。
白酒检测标准是对白酒产品进行质量检测的依据,下面将介绍白酒检测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白酒的外观检测是白酒检测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
外观检测包括白酒的
色泽、透明度、清澈度等指标。
合格的白酒应该色泽清澈透明,无悬浮物和沉淀物。
色泽应该符合白酒的品种特征,透明度和清澈度应该达到相应的标准要求。
其次,白酒的香气检测也是白酒检测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
香气是白酒的重要
品质之一,也是消费者选择白酒的重要因素。
合格的白酒应该具有清香、纯正、持久的香气,不应该有任何异味或杂味。
同时,香气的浓淡和层次应该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
此外,白酒的口感检测也是白酒检测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
口感是白酒的重要
品质之一,也是消费者选择白酒的重要因素。
合格的白酒应该口感醇厚、柔和、清爽,不应该有任何刺激性或异味。
同时,口感的醇厚度、柔和度和清爽度应该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
最后,白酒的理化指标检测也是白酒检测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
理化指标包括
酒精度、挥发性酸度、总酸度、甲醛含量、氰化物含量等指标。
合格的白酒应该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要求,不应该超出规定的限量标准。
综上所述,白酒检测标准是对白酒产品进行质量检测的重要依据,其内容涵盖
了外观、香气、口感和理化指标等多个方面。
只有严格按照白酒检测标准进行检测,才能保障白酒产品的质量安全,为消费者提供放心的白酒产品。
白酒检验标准及方法

白酒检验标准及方法
一、外观检验
色泽:优质白酒应无色透明,无悬浮物和沉淀物。
允许有微黄色,但不得有失光现象。
清澈度:酒液应清澈透亮,无浑浊现象。
二、香气检验
主体香:白酒应具有明显的主体香,香气应协调、柔和、舒适,不应有杂味。
持久性:香气应持久,酒香持续时间越长,品质越好。
三、口感检验
绵甜度:白酒口感应绵甜醇厚,不应有刺激感。
余味:酒液在口中留下的余味应悠长,余香明显。
四、酒精度检验
酒精度:应符合产品标注的酒精度,允许误差在±1.0%vol以内。
测定方法:采用酒精计法或气相色谱法。
五、总酯检验
总酯含量: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规定。
测定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或高效液相色谱法。
六、己酸乙酯检验
己酸乙酯含量:应符合产品或行业标准规定。
测定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
七、固形物检验
固形物含量: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规定。
测定方法:采用重量法。
八、铅含量检验
铅含量: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测定方法: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注意事项
检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操作规范。
检验结果应准确可靠,误差应在允许范围内。
检验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通过严格的检验,可以确保白酒的品质和安全性,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饮酒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白酒品评是检验白酒质量的非常重要的并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方法,它快速而准确,在生产、验收和市场营销过程中起着决定产品优劣、把好产品质量关等重要作用。
通过品酒发现生产中的问题,从而指导生产和新技术的开发、推广和应用,为提高产品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所以说品酒是指导生产、新产品开发和质量把关的重要手段,是确认名牌产品(名优酒)的一项重要措施。
通过品酒验收,可以及时地确定产品等级,便于分级贮存,同时还可以掌握酒在贮存过程中的演变情况和老熟规律,了解不同酒质在贮存中变化情况。
品酒是检验勾兑和调味效果快速而灵敏的唯一方法,是实现勾兑技术和调味技术的重要基础条件。
品酒可以辨别市场上假冒伪劣等白酒商品,是打假防伪的手段。
为了提高我公司品酒人员的技术水平,规范品酒方法,把好产品质量关,特制定本标准。
⑴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我公司白酒品评的环境、条件、方法、步骤、标准、规则和品评术语。
本标准适用于我公司清香型白酒的品评。
⑵引用文件GB/T 10345—2007 白酒分析方法《白酒生产技术全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沈怡方著《白酒品酒师手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赖高淮著1.品酒的环境与条件1.1品酒的环境品酒室要求光线充足、柔和、适宜,温度为20—25℃,湿度为60%左右。
恒温恒湿,空气新鲜,无香气及邪杂气味,无震动和噪音。
品酒室内应有专用的品酒桌,在桌上铺有白色台布,还应有品酒杯、水杯、痰盂等。
1.2品酒条件⑴品酒员应具备一定的素质品酒员的品评能力、思想觉悟和业务知识水平决定了品酒的结果。
品酒员要求感觉器官灵敏,经过专门训练与考核,符合感官分析要求,熟悉白酒的感官品评用语,掌握相关香型白酒的特征。
⑵品酒员要严格遵守品酒规则(见4)。
⑶要有良好的品酒环境(见1.1)。
⑷对品酒容器的要求品酒杯的大小、色泽、形状、质量和容量的大小等会对品评结果产生影响。
品酒杯应为无色透明、无花纹、杯体光洁、厚薄均匀的郁金香花形的高脚杯,容量为60ml左右,盛酒量为1/2—2/3,外形和尺寸应符合GB/T 10345—2007中品酒杯的要求。
⑸品酒时间我国的品酒时间,在实践中一般认为在上午9—11时,下午3—5时较适宜。
在饭前挤时间,饭后立即品酒或周末品酒都会影响品评结果。
⑹酒样温度酒样的温度对香味的感觉差异较大。
一般人的味觉最灵敏温度为21—30℃.为了保证品评结果的准确,要求各轮次的酒样温度应保持一致。
一般在品酒前24h就必须把品酒样品放在同一室内,使之同一温度,以免温度的差异而影响品酒的结果。
⑺酒样的编组酒样编组一般从无色到有色;酒度由低到高;香型由清香、米香、其他香型、酱香、浓香型的顺序;质量由低到中高档。
对于在实践生产中,分级贮存时品评的原酒酒样和小样勾调的酒样编组可以适当的放宽,以方便生产为主。
2.品酒的方法与步骤2.1品酒的方法2.1.1明评与暗评明评又分为明酒明评和暗酒明评。
明酒明评是公开酒名,评酒员之间明评明议,最后统一意见,打分并写出评语。
暗酒明评是不公开酒名,酒样由专人到入编号的酒杯中,由评酒员集体评议,最后统一打分,写出评语,并排出名次顺位。
暗评是酒样密码编号,从倒酒、送酒、评酒一直到统计分数、写综合评语、排出顺位的全过程,分段保密,最后揭晓公布评酒结果。
2.1.2根据国内外评酒的实践,还可以分为:⑴一杯品评法:先拿一杯酒样1,品后取走,再拿一杯酒样2,续评,要求1、2两酒样是否相同,主要训练和考核评酒员的记忆力(再现性)的灵敏度。
⑵二杯品评法:一次两杯酒样,一杯是标准酒,另一杯是酒样,评出两者是否有差异(如无差异、有差异、差异小、差异大等)及各自的优缺点,也可能两者为同一酒样。
⑶三杯品评法:一次三杯酒样,其中两杯是相同的,要求品出哪两杯相同,不同的有何差异,以及差异程度的大小如何。
可提高评酒人员的重现性和辨别能力。
⑷顺位品评法:将几种酒样(一般为五杯左右)分别编号,然后要求评酒员按酒度的高低或酒质的优劣,顺序排位,分出名次。
⑸记分品评法:按酒样的色、香、味、格的差异打分,写出评语。
目前多采用100分为满分,其中色10分,香25分,味50分,格15分。
2.2品酒的步骤白酒的品评主要包括:色泽、香气、口味和风格4个方面。
具体品酒的步骤如下:2.2.1眼观色白酒色泽的评定是通过人的眼睛来确定的。
先把酒样放在评酒桌的白纸上,用眼睛正视和俯视,观察酒样有无色泽和色泽深浅,同时做好记录。
在观察透明度、有无悬浮物和沉淀物时,要把酒杯拿起来,然后轻轻摇动,使酒液游动后进行观察。
根据观察,打分并作出色泽的品评结论。
2.2.2鼻闻香白酒的香气是通过鼻子判断的。
当酒样上齐后,首先注意酒杯中酒量的多少,把酒杯中多余的酒样倒掉,使同一轮酒样中酒量基本相同之后才嗅闻其香气。
在嗅闻时要注意:⑴鼻子和酒杯的距离要一致,一般在1—3cm。
⑵吸气量不要忽大忽小,吸气不要过猛。
⑶嗅闻时,只能对酒吸气,不能呼气。
在嗅闻时按1、2、3、4、5顺次进行,辨别酒的香气和异香,再按反顺序进行嗅闻。
经反复几次嗅闻的情况,香气突出的和气味不正的首先确定下来,之后再对香气相近的进行对比嗅闻,最后确定闻香结果,写出评语。
2.2.3口尝味白酒的口味是通过味觉确定的。
先将盛酒样的酒杯端起,吸取少量酒样于口腔中,品尝其味,并反复品尝辨别,最后打分并写出品尝结果。
在品尝时注意:⑴每次入口量要保持一致,以0.5—2ml为宜。
⑵酒在口腔中停留时间应保持一致,一般停留10s左右,仔细辨别其味道,然后咽下或吐出。
⑶酒样进口后,一般采用两种方法来体验酒的香味:一是蠕动法或振动法,利用上、下嘴唇的来回张闭,使酒液在口腔中运动;二是平铺法,酒进口后,立即将酒液平铺于舌面,把嘴闭严,让酒气充满口腔。
⑷酒样下咽后,立即张口吸气,闭口呼气,辨别酒的后味。
⑸品尝时,先按闻香的好坏排队,先从香淡的开始品尝,由淡而浓,再由浓而淡反复几次,注意把爆香和异香的酒放到最后品尝。
⑹品尝次数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3次。
每次品尝后用水漱口,防止味觉疲劳。
2.2.4综合起来看风格根据色、香、味的品评情况,综合判定白酒的典型风格。
3.品酒标准3.1品酒标准的主要依据品酒标准的主要依据是产品质量标准。
本标准严格按照GB/T10345—2007中感官评定的要求,并以我公司产品质量标准为依据而制定。
3.2品酒标准根据GB/T 10345—2007中感官评定的要求,将白酒的品酒标准分述如下:1.色泽:将样品注入洁净、干燥的品酒杯中(注入量为品酒杯的1/2—2/3),在明亮处观察,记录其色泽、清亮程度、沉淀及悬浮物情况。
2.香气:将样品注入洁净、干燥的品酒杯中(注入量为品酒杯的1/2—2/3),先轻轻摇动酒杯,然后用鼻嗅闻,记录其香气特征。
3.口味:将样品注入洁净、干燥的品酒杯中(注入量为品酒杯的1/2—2/3),喝入少量样品于口中,以味觉器官仔细品尝,记下口味特征。
4.风格:通过香和味的品评,综合判断是否具有该产品的风格特征,并记录其典型性程度。
3.3记分标准记分标准采用100分为满分,其中色10分,香25分,味50分,格15分。
1.色泽(10分)无色透明+10分混浊-4分沉淀-2分悬浮物-2分带色(除微黄色外)-2分2.香气(25分)具备本香型特征+25分清香较纯正-1分清香正-2分清香较正-3分清香尚正-4分清香欠正-5分清香带异香-4分清香较弱、放香不足-3分有不愉快的气味-3分3.口味(50分)具有本香型口味特点+50分欠绵软-2分欠回甜-2分淡薄-2分冲辣-3分后味短-2分后味淡-2分后味苦-3分涩味-5分焦糊味-3分辅料味-5分稍子味-5分杂醇油味-5分糠腥味-5分其他邪杂味-6分4.风格(15分)具有本香型的特有风格+15分风格较明显-2分风格尚好、一般-3分错格-5分偏格-5分4.品酒规则⑴品酒员一定要休息好,充分保证睡眠时间。
要做到精力充沛,感觉器官灵敏,有效地参加品酒活动。
⑵品酒期间,品酒人员不得擦香水、香粉和使用香味浓的香皂。
在品酒室内不得带进有芳香性的食物、化妆品和用具。
⑶品酒前半小时不准吸烟。
⑷品酒期间不能饮食过饱,不能吃刺激性强的影响品酒效果的食物,如辣椒、生葱、大蒜以及过甜、过咸、油腻大的食品。
⑸品酒时要注意安静。
要独立思考,暗评时不许相互交谈和互看品评结果。
⑹品酒期间和休息时不准饮酒。
⑺品酒员要注意防止品评效应的影响。
⑻品完一轮后要休息半小时,以恢复味觉。
5.品酒术语我公司生产白酒为清香型白酒,所以本标准所指品酒术语只是针对清香型白酒而言。
5.1色泽无色,晶亮透明,清亮透明,清澈透明,无色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灰白色,乳白色,微混,稍混,混浊,有悬浮物,有沉淀,有明显悬浮物。
5.2香气清香纯正,清香雅郁,具有乙酸乙酯为主体的清雅、谐调的复合香气,清香较纯正,清香较正,清香尚正,清香欠正,有清香,清香较小,清香不明显,清香带浓香,清香带酱香,清香带焦糊气味,清香带异香,不具清香,其他香气,糟香等。
5.3口味绵甜爽净,绵甜醇和,香味谐调,自然谐调,酒体醇厚,醇甜柔和,口感柔和,酒体柔和,香醇甜净,清爽甘冽,清香绵软,爽冽,甘爽,爽净,入口绵,入口柔,入口平顺,入口冲、冲辣、粗糙、糙辣、暴辣,落口爽净、较净、尚净、欠净,尾净,落口杂,落口杂味较重、重,后味短,后味淡、寡淡,后味杂、稍杂,有杂味,邪杂味,杂味较大,有杂醇油味、酒稍子味、焦糊味、乙醛味,涩、稍涩、微涩、微苦涩、苦涩、苦、后苦,稍酸,较酸,过甜,生料味,辅料味,霉味,异味,刺喉,刺舌等。
5.4风格风格突出、典型,风格明显,风格尚好,风格一般,典型性差,偏格,错格,具清、爽、绵、甜、净的典型风格等。
附录:附录1:各类香型白酒风格描述1.浓香型白酒窖香浓郁,绵甜爽洌,香味谐调,尾净味长。
2.清香型白酒清香纯正,醇甜柔和,自然谐调,余味爽净。
3.酱香型白酒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
4.米香型白酒米香清雅,入口绵柔,落口爽净,回味怡畅。
5.凤香型白酒醇香秀雅,干润挺爽,诸味谐调,尾净悠长。
6.其他香型白酒香气舒适独特,香味谐调,醇和悠长。
附录2:GB/T 10345—2007白酒分析方法 5 感官评定(见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