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考点:带下过多
(精)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试题答案:带下病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试题答案:带下病一、A11、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理性带下的是A、月经期前后带下量多B、排卵期带下量多C、妊娠期带下量多D绝经前后白带减少E、带下黄绿色2、带下过多者,治疗以A、除湿为主B、益气养血C、治本调经D疏肝养肝E、调理冲任3、带下过少的治疗原则重在A、除湿B、益气养血C、滋补肝肾之阴精D疏肝养肝E、调理冲任4、下列各项,属带下过多脾虚证临床表现的是A、腰酸如折,畏寒肢冷B、带下赤白相兼,有气味C、烘热汗出,失眠多梦D四肢倦怠,纳少便溏E、烦热头晕,口苦咽干5、带下过多热毒蕴结证的带下特点是A、带下色白或淡黄,质稀薄B、带下黄绿如脓,臭秽难闻C、带下绵绵不断,质清稀如水D带下色黄或赤白相兼,质稠E、带下色白质黏,呈豆渣样6、治疗带下过多肾阳虚证,应首选的方剂是A、内补丸B、完带汤C、知柏地黄汤D止带方E、肾气丸7、完带汤治疗带下过多的适应证候是A、肾阳虚证B、阴虚夹湿证C、脾虚证D湿热下注证E、热毒蕴结证8、治疗带下过多热毒蕴结证,应首选的方剂是A、内补丸B、完带汤C、知柏地黄汤D止带方E、五味消毒饮9、湿热下注证带下过多的主证哪一项是错的A、带下量多,色黄,质黏腻,有臭气B、带下色白质黏如豆腐渣样,阴痒C、胸闷口腻,纳食较差,小腹作痛D面部烘热,五心烦热,失眠多梦E、舌苔黄腻,脉滑数10、带下过多阴虚夹湿证的主证哪一项是错的A、带下量多,色黄或赤白相兼B、阴部灼热,头晕耳鸣C、阴部瘙痒,五心烦热D烘热汗出,失眠多梦E、舌淡胖,苔薄腻,脉沉细11、热毒蕴结带下过多的治法是A、清热泻火B、清热解毒C、利湿解毒D清热利湿E、清热止带12、湿热下注带下过多的治法是A、清利湿热,佐以止带B、清利湿热,佐以祛风止痒C、清利湿热,佐以解毒杀虫D清利湿热,佐以止痒E、利湿止带止痒13、阴虚夹湿带下过多的治法是A、养阴清热,除湿止带B、滋肾益阴,清热利湿C、滋肾养阴,清热止带D滋阴降火,清热除湿E、滋肾养肝,清热止带14、肾阳虚带下过多的治法是A、温肾健脾,固涩止带B、温补肝肾,固涩止带C、温肾培元,固涩止带D温补肾气,固涩止带E、温补肾阳,固涩止带15、脾虚带下过多的治法是A、健脾益气,固涩止带B、健脾益气,清热止带C、健脾益气,升阳除湿D健脾益气,清热利湿E、健脾益气,除湿止带16、下列哪一项不是热毒蕴结带下过多的主证A、带下量多,或赤白相兼,或五色杂下,质黏腻B、带下黄绿如脓,臭秽难闻C、面部烘热,烦热头晕,午后尤甚D小腹疼痛,腰骶酸痛E、口苦咽干,小便短赤,大便干结17、肾阳虚带下过多的主证哪一项是错误的A、带下量多,质清稀如水,终日淋漓不断B、腰酸如折,小腹冷感C、小便频数清长,夜间尤甚,大便溏薄D畏寒肢冷,面色晦黯E、烘热汗出,头晕耳鸣18、治疗血枯瘀阻带下过少的首选方是A、人参养荣汤B、左归丸C、桃红四物汤D十全大补汤E、小营煎19、治疗肝肾亏损带下过少的首选方是A、归肾丸B、左归丸C、知柏地黄丸D补肾固冲丸E、小营煎20 、肝肾亏损带下过少的治法是A、滋补肝肾,养精益血B、滋阴补肾,填精养血C、滋肾养肝,补益气血D滋补肝肾,益气养血E、以上都不是21、哪一项不是血枯瘀阻带下过少的症状A、带下过少,甚至全无,阴中干涩,阴痒B、面色无华,头晕眼花,心悸失眠C、面色晦黯,畏寒肢冷D经行腹痛,经色紫黯,有血块,肌肤甲错E、舌黯,边有瘀点瘀斑,脉细涩22、哪一项不是肝肾亏损带下过少的主证A、带下过少,甚至全无,阴部干涩灼痛B、阴痒,阴部萎缩,性交疼痛C、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烘热汗出D烦热胸闷,夜寐不安,尿黄便结E、舌淡红苔白,脉细涩二、A21、患者带下过多,若湿浊偏甚,症见带下量多,色白,如豆渣状或凝乳状,阴部瘙痒;脘闷纳差;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首选A、止带方B、萆薢渗湿汤C、龙胆泻肝汤D五味消毒饮E、知柏地黄汤2、患者带下过多,症见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绿,质黏稠,或呈泡沫状,有臭气,阴痒; 烦躁易怒,口苦咽干,头晕头痛; 舌边红,苔黄腻,脉弦滑,治宜选用的方剂为A、止带方B、萆薢渗湿汤C、龙胆泻肝汤D五味消毒饮E、知柏地黄汤3、患者带下量多,绵绵不断,质清稀如水; 腰酸如折,畏寒肢冷,小腹冷感,面色晦暗,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润,脉沉迟。
中医妇科学-带下病

炼以增强体质。
妇科肿瘤合并带下病风险评估
肿瘤性质评估
综合评估
明确妇科肿瘤的性质(良性或恶性), 以便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评估带下 病的风险。
结合患者的年龄、肿瘤分期、身体状况 等因素,综合评估妇科肿瘤合并带下病 的风险,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带下病症状评估
观察带下病的症状(如带下量是否增 多、色质是否异常等),以评估其对 妇科肿瘤的影响及预后。
间尤甚,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沉迟。
输入 治标疗方题法
症状表现
温肾助阳,涩精止带。
常用方剂
宜食温补肾阳之品,如羊肉、韭菜、核桃、生姜等。
饮食调理
内补丸、右归丸等加减。
阴虚夹湿型带下病
症状表现
带下量多,色黄或赤白相兼,质稠,有气味,阴 部灼热感,或阴部瘙痒,头晕目眩,腰酸肢软, 五心烦热,咽干口燥,或失眠多梦,舌质红,苔 少或黄腻,脉细数。
01
02
03
04
注意个人卫生,经期和性生活 前后要特别注意外阴清洁。
增强体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提高身体免疫力。
均衡饮食,保证营养全面,避 免偏食或暴饮暴食。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 夜、烟酒等不良行为。
定期检查与随访重要性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 及时发现并治疗带下 病等妇科疾病。
如有异常情况,应及 时就医检查,避免病 情加重。
常用方剂
知柏地黄丸、左归丸等加减。
治疗方法
滋阴益肾,清热祛湿。
饮食调理
宜食滋阴清热之品,如绿豆、冬瓜、赤小豆、鸭 肉等。
湿热下注型带下病
症状表现
治疗方法
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绿,如脓样,有臭味 ,或夹血液,阴部瘙痒,小便短赤,口苦 咽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执业医师考点总结 中医妇科学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一、月经先期:当地补阴经1.气虚证1)脾气虚证:补中益气汤2)肾气虚证:固阴煎2.血热型1)阳盛血热型-清经散2)阴虚血热型-两地汤3)肝郁化热证-丹栀逍遥散二、月经后期:要补当温经1)肾虚型-当归地黄饮2)血虚型-大补元煎3)血寒证:虚寒型-温经汤《金匱》;实寒型-温经汤《妇人大全》4)气滞型-乌药汤三、月经先后无定期;要固定1)肝郁型-逍遥散2)肾虚型-固阴煎四、月经过多:保举笑1)气虚型-举元煎2)血热型-保阴煎+地榆、茜草3)血瘀型-失笑散+益母草、茜草、三七五、月经过少:苍滋归逃1)肾虚型-归肾丸2)血虚型-滋血汤3)血瘀型-桃红四物汤4)痰湿型-苍附导痰丸六、经期延长:原地红1)气虚型-举元煎+阿胶、艾叶、乌贼骨2)虚热型-两地汤合二至丸、四乌贼骨一藘茹丸3)血瘀型-桃红四物合失笑散加味七、经间期出血:清淤地1)肾阴虚型-两地汤合二至丸3)湿热型-清肝止淋汤去阿胶、红枣,加小蓟、茯苓4)血瘀型-逐瘀止血汤八、崩漏:上清虫子左右固脾虚证__固本止崩汤肾虚证__肾气虚: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党参、黄芪、阿胶肾阳虚:右归丸+党参、黄芪、田七肾阴虚:左归丸合二至丸血热证__虚热证:上下相资汤实热证:清热固经汤血瘀证__逐瘀止血汤九、闭经:四人血重阴1)气血虚弱-人参养荣汤2)肾气亏损__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淫羊藿、紫河车3)阴虚血燥-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女贞子、制香附4)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5)痰湿阻滞-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加当归、川芎十、痛经:圣清调少膈1)气滞血瘀型-膈下逐瘀汤2)寒凝血瘀型-少腹瘀汤汤3)湿热蕴结型-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薏仁、败酱草4)气血虚弱型-圣愈汤5)肾气亏损型-益肾调经汤经行泄泻:健身1)脾虚-参苓白术散2)肾虚-健固汤经行吐衄:清静1)肝经郁火:疏肝清热、引血下行-清肝引经汤2)肺肾阴虚:滋肾润肺、引血下行-顺经汤经行乳房胀痛:逍遥观肝气郁结:逍遥散+麦芽、青皮、鸡内金肝肾亏虚:一贯煎/滋水清肝饮+麦芽、鸡内金经行头痛:通林珍肝火证:羚角钩藤汤血瘀证:通窍活血汤血虚证:八珍汤+首乌、蔓荆子经行感冒:采金菊风寒:荆穗四物汤风热:桑菊饮邪入少阳:小柴胡汤经行身痛:趁痛补血虚:当归补血汤+白芍、鸡血藤、丹参、玉竹血瘀:趁痛散经行浮肿:淤八肾脾肾阳虚: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气滞血瘀:八物汤+泽泻益母草十一、绝经前后诸症:左右二仙汤1)肾阴虚-左归丸合二至丸2)肾阳虚-右归丸3)肾阴阳俱虚-二仙汤合二至丸加菟丝子、何首乌、龙骨、牡蛎十二、经断复来:老子黄皮脾虚肝郁证:安老汤肾阴虚证:知柏地黄丸加阿胶、龟甲湿热下注:易黄汤加黄芩、茯苓、泽泻、侧柏、大小蓟湿毒瘀结:萆薢渗湿汤合桂枝茯苓丸去滑石,加黄芪、三七带下过多:补完带五百1)脾虚证-完带汤2)肾阳虚-内补丸3)阴虚夹湿-知柏地黄丸4)热毒蕴结-五味消毒饮加土茯苓、败酱草、鱼腥草、薏仁5)湿热下注-止带方带下过少:归营肝肾亏损:左归丸加知母、肉苁蓉、紫河车、麦冬血枯瘀阻:小营煎加丹参、桃仁、牛膝妊娠病一、妊娠恶阻:香橘1)脾胃虚弱-香砂六君子汤2)肝胃不和-橘皮竹茹汤二、妊娠腹痛:爱玲要归1血虚:当归芍药散2气滞:逍遥散3虚寒:胶艾汤4血瘀: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异位妊娠:手术为主三、胎漏胎动不安:寿元保枝1)肾虚:寿胎丸2)血热:保阴煎3)气血虚弱:胎元饮4)血瘀: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四、滑胎:石桂英固气肾气不足:补肾固冲丸肾阳亏损:肾气丸去泽泻+菟丝、杜仲、白术肾精亏损:育阴汤气血两虚:泰山磐石散血瘀: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五、子肿:武术天1)脾虚:健脾行气-白术散2)肾虚:化气行水-真武汤3)气滞:理气行滞、健脾化湿-天仙藤散六、子淋:到柏林1)阴虚津亏:知柏地黄汤2)心火偏亢:导赤散+玄参、麦冬3)湿热下注:加味五淋散产后病一、产后血晕:生命1)血虚气脱:益气固脱-清魂散或独参汤2)血瘀气逆:活血逐瘀-夺命散二、产后发热:中华防毒1)感染邪毒: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2)外感:荆穗四物汤加防风、苏叶3)血虚:补中益气加地骨皮4)血瘀:生化汤三、产后腹痛:宁化1)血虚:补血益气-肠宁汤2)血瘀:活血祛瘀、散寒止痛-生化汤加益母草四、产后身痛:黄荣独痛1)血虚:黄芪桂枝五物汤2)风寒:独活寄生汤3)血瘀:身痛逐瘀汤合生化汤4)肾虚:养荣壮肾汤+秦艽、熟地五、产后恶露不绝:补报生1)气虚:补中益气汤加艾叶、阿胶、益母草2)血热:保阴煎3)血瘀:生化汤缺乳:通漏下气血虚弱:通乳散(参芪归麦通吉梗)肝郁气滞:下乳涌泉散痰湿阻滞:苍附导痰丸合漏芦散妇科杂病一、癥瘕:香附黄肾气滞血瘀:香棱丸或大黄庶虫丸痰湿瘀结:苍附导痰汤合桂枝茯苓丸湿热瘀阻:大黄牡丹汤+木通、茯苓肾虚血瘀:补肾祛瘀方或益肾调经汤急性盆腔炎:五仙活热毒炽盛: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湿热瘀结:仙方活命饮+苡仁、冬瓜仁慢性盆腔炎:银甲膈少冲湿热瘀结:银甲丸或当归芍药散+丹参、冬青、忍冬藤、田七片气滞血瘀:膈下逐瘀汤寒湿瘀结:少腹逐瘀汤气虚血瘀:理冲汤二、不孕症:玉金与少启1)肾虚: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填精益髓-毓麟珠肾阳虚证:温肾助阳、化湿固精-温胞饮或右归丸肾阴虚证:滋肾养血、调补冲任-养精种玉汤2)肝气郁结:百灵调肝汤或开郁种玉汤3)瘀滞胞宫:少腹/膈下逐瘀汤4)痰湿内阻:苍附导痰丸三、阴痒:柏地龙1)肝肾阴虚:知柏地黄丸加当归、栀子、白藓皮2)肝经湿热:龙胆泻肝汤或萆薢渗湿汤,外用蛇床子散四、阴疮:龙阳热毒:龙胆泻肝汤寒湿:阳和汤/托里消毒散五、子宫脱垂:补中元气虚:补中益气汤+金樱、杜仲、续断肾虚:大补元煎+黄芪脏躁:1、甘麦大枣汤加枣仁、柏子仁,兼痰浊加胆南星、茯苓、郁金、石菖蒲。
中医妇科学2带下病概述

带下医 妇科医生
如《史记·仓公列传》:“扁鹊名闻天下 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这里的 “带下医”即指女科医生。
《金匮要略》:“妇人之病、因气、积冷 、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 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此皆带 下,diseases
中医学院 刘英莲
LOGO
目的与要求
1 掌握 带下过多的定义、病 因病机及辨证论治。
2 熟悉 阴道炎、宫颈炎的临 床表现和治疗。
一、概述 定义
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 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者。 带下明显增多者称为带下过多,带下明显减 少者称为带下过少。
在临床上常见的有白带、黄带、赤带、赤白 带几种。
预后
带下病的预后一般良好,但若病情迁延日久 不仅消耗体质,影响健康,而且影响生育。
因此,并非是一种无足轻重的疾病。尤其对 赤带、赤白带、杂色带更应引起足够重视,做到 早期诊断,积极治疗。
作业—查阅资料
1.带下病的中医治疗特色 2.带下病与不孕症及宫颈癌的关系,如何诊治?
Click to edit company slogan .
LOGO
狭义带下
又有生理性带下和病理性带下之别。
生理性带下:正常女子自青春期开始 阴道内即有少量白色或无色透明、无臭 味的液体流出。 见于:经间期、经前期以及妊娠期带下量 稍有增多,使阴道保持湿润。
正如张山雷著《女科读》又名《沈氏 女科辑要笺正》引王孟英说:“带下女子
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
病理性带下
带下量过多,或色、质、气味发生异常, 则属带下病。
《诸病源候论》中记载青、赤、黄、白、黑 五色带下。
中医医师_中医妇科学_考试题_复习资料 (28)

中医医师第 1351题:A1型题(本题1分)下列哪项不属于肝经湿热型阴痒A.带下色黄如脓状B.阴部干燥瘙痒C.阴部瘙痒难忍D.带下量多,味腥臭E.带下呈泡沫状【正确答案】:B第 1352题:A1型题(本题1分)患者,女,35岁,婚久不孕,形体肥胖,月经推后,带下量多,质黏面色咣白,舌淡苔白腻,脉滑,辨证属A.脾虚B.痰湿C.寒湿D.肾虚E.气虚【正确答案】:B第 1353题:A1型题(本题1分)产后月经闭止,毛发脱落,枯槁无华,头晕目眩,腰膝酸软,性欲丧失,甚或生殖器官萎缩,阴道干涩,舌淡白,苔少,脉沉细略数。
可以诊断为A.产后血晕,瘀阻气闭B.产后血劳,精血亏损C.以上都不是D.产后血劳,脾肾虚损E.产后血晕,血虚气脱【正确答案】:B第 1354题:A1型题(本题1分)治疗脏躁的首选方剂A.归脾汤B.甘麦大枣汤C.百合地黄汤D.酸枣仁汤E.百合知母汤【正确答案】:B第 1355题:A1型题(本题1分)癥瘕的辨证论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病在气,治以理气行滞为主B.新病体质强者,宜攻宜破C.久病体弱者,可攻补兼施D.病在血,治以活血破瘀散结为主E.需猛攻峻伐【正确答案】:E第 1356题:A1型题(本题1分)某女,45岁。
子宫脱出阴道,因瘙痒而抓挠后表面溃烂,带下量多,色黄有腥臭味。
诊断为A.阴痛B.阴挺C.阴痒D.阴疮E.带下病【正确答案】:B第 1357题:A1型题(本题1分)哪种情况适合上子宫托A.妊娠期B.宫颈溃烂流脓C.月经期D.子宫脱垂Ⅲ度E.子宫脱垂Ⅰ~Ⅱ度【正确答案】:E第 1358题:A1型题(本题1分)产后恶露过期不止,量多,色淡红,质稀,无味,神疲肢软,气短懒言,小腹空坠,面色白,舌淡,苔白,脉缓弱。
其治疗选方为A.补中益气汤加阿胶、艾叶、乌贼骨B.大补元煎加鹿角胶、艾叶C.归脾汤加艾叶、乌贼骨D.八珍汤加黄芪、地骨皮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第 1359题:A1型题(本题1分)产后病的治疗原则为A.大补气血B.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 C.滋养气血D.补养脾胃E.活血化瘀【正确答案】:B第 1360题:A1型题(本题1分)首次提出"儿枕腹痛"的著作是 A.《妇人良方大全》 B.《傅青主女科》C.《医学入门》D.《景岳全书》E.《金匮要略》【正确答案】:A中医医师第 1361题:A1型题(本题1分)下列哪项不是脏躁的表现A.情绪低落B.腰膝酸软C.呵欠频作D.精神抑郁E.哭笑无常【正确答案】:B第 1362题:A1型题(本题1分)大黄牡丹皮汤用于何型癥瘕A.湿热瘀阻型B.痰湿型C.肝郁气滞型D.肾虚血瘀型E.气滞血瘀型【正确答案】:A第 1363题:A1型题(本题1分)某女,婚久不孕,月经周期不规律,经来腹痛,经前烦躁易怒,精神抑郁,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细,治疗首选方剂A.养精种玉汤B.毓麟珠C.启宫丸D.少腹逐瘀汤E.开郁种玉汤【正确答案】:E第 1364题:A1型题(本题1分)不孕症系夫妇同居多长时时间以上不能怀孕A.1年以上B.3年以上C.1年半以上D.半年以上E.2年以上【正确答案】:E第 1365题:A1型题(本题1分)脾肾虚损型产后血劳,治疗宜选用的最佳方剂为A.以上都不是B.归脾汤加减C.大补元煎加减D.黄芪散加减E.补中益气汤加减【正确答案】:D第 1366题:A1型题(本题1分)产妇于产后出现涔涔汗出,持续不止,可诊断为A.产后中暑B.产后发热C.产后自汗D.以上都不是E.产后盗汗【正确答案】:C第 1367题:A1型题(本题1分)下列属于产后腹痛的是A.以上都不是B.产褥期内因感染而发生的腹痛C.产褥期内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小腹疼痛 D.产褥期内腹痛,伴里急后重,下痢赤白 E.产褥期内因伤食而发生的腹痛【正确答案】:C第 1368题:A1型题(本题1分)毓麟珠治疗不孕症,方中川椒的作用是A.温养肝肾B.散寒止痛C.温肾助阳D.杀虫止痒E.行气活血【正确答案】:C第 1369题:A1型题(本题1分)治疗肝经湿热阴痒,若大便干,用龙胆泻肝汤常加入 A.大黄、枳实B.黄芩、茯苓C.苦参、土槿皮D.百部、雄黄E.川椒、白矾【正确答案】:A第 1370题:A1型题(本题1分)下列哪项不是肾虚阴挺主症A.子宫下脱B.小便频数C.腰膝酸软D.脉浮大E.小腹下坠【正确答案】:D中医医师第 1371题:A1型题(本题1分)血瘀型产后发热,治疗宜A.活血化瘀,清热解毒B.清热解毒,祛风通络C.活血化瘀,和营退热D.活血化瘀,祛风通络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第 1372题:A1型题(本题1分)肝郁气滞型缺乳,宜选用的最佳方剂为A.一贯煎B.下乳涌泉散C.通乳丹D.以上都不是E.逍遥散【正确答案】:B第 1373题:A1型题(本题1分)肝经郁热型产后小便淋痛,宜选用方剂为A.沉香散B.六一散C.一贯煎D.化阴煎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第 1374题:A1型题(本题1分)患者,女,30岁。
传统中医药辩证治疗带下过多

传统中医药辩证治疗带下过多摘要:阴道炎是妇产科患者最常见疾病,每年约有500~1000万女性罹患此病,而75%的妇女在一生中至少患病1次[1]。
阴道炎的症状缺乏特异性,因此在缺乏实验室确诊依据时,依据患者主诉和其他检查难以确诊。
西医对阴道炎的治疗手段有限,传统中医药的治疗越来越受到广大患者的关注与重视。
寻求西医妇科疾病与中医带下过多的关系,为临床阴道炎的治疗寻求新的思路及诊断依据。
关键词:带下过多;妇科疾病;诊断[中图分类号]R27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1-YS 带下过多,是指女子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者,又称“下白物”、“流秽物”。
本病与西医妇科疾病的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性疾病及生殖器良性肿瘤引起的带下过多可相互参照。
《素问•骨空论》:“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
”《傅青主女科·上卷》[2]云:“夫带下俱是湿症”。
中医认为带下病乃湿邪为患,湿邪黏腻,故带下病缠绵,反复发作,不易速愈,而且经常并发月经不调、闭经、不孕、癥瘕等疾病。
带下过多是妇科领域中仅次于月经病的常见病,因此困扰着广大女性,影响女性的生殖健康和心理健康。
《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七妇人杂病诸候》:“带下者,由劳伤过度、损动经血,致另体虚,受风冷,风冷入于胞络,搏其血之所成也。
冲脉、任脉为经络之海,任之为病,女子则带下。
”故带下病由脾阳虚、肾阳虚、阴虚夹湿、湿热下注和湿毒蕴结所致。
《校注妇人大全良方》中提出:“人有带脉,横于腰间,如束带之状,病生于此,故名为带。
”因此,湿邪伤及任带二脉,任脉损伤,带脉失约是带下病的核心机制。
带下过多患者多有经期、产后余血未净之时,忽视卫生,不禁房事,或妇科手术后感染邪毒的病史。
临床主要表现为: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或赤白相兼,或黄绿如脓,或浑浊如米泔;质或清晰如水,或粘稠如脓,或如豆渣凝乳,或如泡沫状;气味无臭,或有臭气,或臭秽难闻;可伴有外阴、引道灼热瘙痒,坠胀或疼痛等。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带下病(带下过多)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带下病带下过多1范围本《指南》规定了带下过多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带下过多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带下病leucorrhea diseases带下过多profuse vaginal discharge带下病是以带下的量、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局部或全身症状为特征的疾病。
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者称为带下过多。
3诊断3.1诊断要点3.1.1病史[1][8]妇产科术后感染史,盆腔炎性疾病史,急、慢性宫颈炎病史,各类阴道炎病史,房事不节(洁)史。
3.1.2临床表现[1][4][8]带下量明显增多,伴带下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阴部瘙痒、灼热、疼痛。
3.1.3体征[3]具有各类阴道炎、或急慢性宫颈炎、或盆腔炎性疾病的相关局部体征。
妇科检查:①滴虫阴道炎:阴道分泌物呈黄绿色、脓性或泡沫状,有臭味,阴道黏膜充血,严重者有散在出血点,甚至宫颈有出血斑点,形成“草莓样”宫颈。
②细菌性阴道病:阴道分泌物多呈灰白色、稀薄、腥臭味,阴道黏膜无明显异常。
③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阴道分泌物呈凝乳状或豆腐渣样,阴道黏膜及外阴充血或红肿。
④萎缩性阴道炎:阴道分泌物呈稀薄状,色淡黄,甚者可见脓血性白带,阴道黏膜充血,有散在出血点或点状出血斑,严重者见浅表溃疡。
⑤急性宫颈炎: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可伴外阴瘙痒及灼热疼痛。
⑥慢性宫颈炎:阴道分泌物增多,呈淡黄色或脓性,可伴性交后出血,或外阴瘙痒。
⑦盆腔炎性疾病:宫颈举痛或子宫体压痛、附件区增厚压痛,可伴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黄色或脓性。
3.1.4辅助检查[1]3.1.4.1阴道分泌物检查了解阴道清洁度,或明确炎症病原体。
3.1.4.2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根据病情选作此项检查,有助于了解宫颈病变。
3.1.4.3电子阴道镜检查根据病情选作此项检查,以助了解阴道和宫颈病变。
3.2鉴别诊断[1][2][4][8]3.2.1排卵期出血带下赤色时应与排卵期出血相鉴别。
带下病中医妇科学

治法:滋肾益阴,清热利湿 方药:知柏地黄丸
知母 黄柏 山茱萸 熟地 山药 丹皮 泽泻 茯苓 加减:失眠多梦+柏子仁 酸枣仁 咽干口燥甚+沙参 麦冬 五心烦热甚+地骨皮 银柴胡 头晕目眩者+女贞子 旱莲草 白菊花 钩藤 舌苔厚腻者+薏苡仁 扁豆 车前草
4、湿热下注
主证:带下量多,色黄或呈脓样,质粘稠有臭气,
损伤任带 带下过多
热甚化火成毒 热毒损伤任带二脉 湿热遏久成毒
带下过多
二 诊断要点
病史:经期产后余血未净,摄生不洁或不禁
房事,或妇科手术后感染邪毒史。
临床表现:带下增多,伴有带下的色、质、
气味异常,或伴有阴部瘙痒、灼热、疼痛,或 有尿频、尿痛等症状。
检查:妇科检查:急性期有明显的体
征(见表)
3、热熨法:火熨、电灼、激光等,治疗宫颈炎。
转归与预后 预防与调摄
五色带
多由内脏素虚,久积湿热,热毒损伤胞脉所致。属湿 毒损伤内脏之症。 症状:带下五色,恶臭难闻,阴内灼痛坠胀,心烦不 宁,口苦咽干,便秘或溏糜,尿赤,手足心热,面色 无泽,舌苔粘腻,脉弦滑而缓。 治则:清热解毒化湿 基础方药:《临床经验方》解毒止带汤 双花12 连翘9 苦参9 茵陈12 黄柏6 黄芩9 白芍12 椿皮9 牛膝9 生地 9 丹皮9 贯众9 黄连9 炒地榆12 外用药:(治阴内外肿痛或疡糜) 洗药方:苦参15 蛇床子15 鹤虱 15百部15 黄柏9 枯矾6 雄黄9 外涂药:枯矾 儿茶 雄黄 龙骨 冰片 黄柏。 ————选自《百灵妇科》
辅助检查:明确病原体。
鉴别
1· 带下呈赤色时与经间期出血、经漏 2· 带下呈赤白带或黄带淋漓时与阴疮、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考点:带下过多
大纲要求:
带下过多的定义
病因病机
辨证要点
辨证论治
外治法
预防与调护
定义: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局部及全身症状者。
古代有“白沃”、“赤白沥”、“下白物”等名称。
病因病机
病机是湿邪伤及任带二脉,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
湿邪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但有内外之别。
脾肾肝三脏功能失调是产生内湿之因,
外湿多因久居湿地,或涉水淋雨,或摄生不洁,或不洁性交等。
辨证要点
主要是根据带下的量、色、质、气味的异常以辨寒热虚实。
带下色淡、质稀者为虚寒;
色黄、质稠、有秽臭者为实热。
临证时,结合全身症状、舌脉、病史等进行综合分析。
(带下色杂,味臭秽难闻者,为热毒)
辨证论治
脾虚证(16年)
主要证候: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稀薄,或如涕如唾,绵绵不断,无臭;面色
白或萎黄,四肢倦怠,脘胁不舒,纳少便溏,或四肢浮肿;舌淡胖,苔白或腻,脉细缓。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方药:完带汤。
若脾虚湿蕴化热,症见带下量多,色黄,黏稠,有臭味者,治宜健脾祛湿,清热止带,方用易黄汤。
肾阳虚证
主要证候:带下量多,绵绵不断,质清稀如水;腰酸如折,畏寒肢冷,小腹冷感,面色晦暗,小便清长,或夜尿多,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润,脉沉迟。
治法:温肾培元,固涩止带。
方药:内补丸。
阴虚夹湿证(16年)
主要证候:带下量多,色黄或赤白相兼,质稠,有气味,阴部灼热感,或阴部瘙痒;腰酸腿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咽干口燥,或烘热汗出,失眠多梦;舌质红,苔少或黄腻,脉细数。
治法:滋肾益阴,清热利湿。
方药:知柏地黄汤。
湿热下注证
主要证候:带下量多,色黄或呈脓性,质黏稠,有臭气,或带下色白质黏,呈豆渣样,外阴瘙痒;小腹作痛,口苦口腻,胸闷纳呆,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利湿热,佐以解毒杀虫。
方药:止带方。
若肝经湿热下注,症见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绿,质黏稠,或呈泡沫状,有臭气,阴痒;烦躁易怒,口苦咽干,头晕头痛;舌边红,苔黄腻,脉弦滑,治宜清肝利湿止带,方用龙胆泻肝汤。
若湿浊偏甚,症见带下量多,色白,如豆渣状或凝乳状,阴部瘙痒;脘闷纳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疏风化浊,方用萆薢渗湿汤加苍术、藿香。
热毒蕴结证
主要证候:带下量多,黄绿如脓,或赤白相兼,或五色杂下,质黏腻,臭秽难闻;小腹疼痛,腰骶酸痛,烦热头晕,口苦咽干,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土茯苓、败酱草、鱼腥草、薏苡仁。
刘氏妇科证治歌诀:
带下过多证型多,脾虚完带病可瘥。
肾阳亏虚内补丸,阴虚夹湿知柏托。
湿热止带方正用,热毒五味消毒活。
注意几个变证及用方:
脾虚湿蕴化热证用易黄汤。
肝经湿热下注证,用龙胆泻肝汤。
湿盛证,用萆薢渗湿汤。
用方趣记:(花)五万,治内脂。
(脂肪多,导致带下多) 五——五味消毒饮,万——完带汤,治——知柏地黄丸内——内补丸,脂——止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