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郑和远航
《郑和远航》(精选14篇)

《郑和远航》(精选14篇)《郑和远航》篇110 郑和远航(第一课时)教材简析:本课为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十册的第十课。
课文重点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况,并点明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
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郑和率领船队扬帆启航的经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课文条理,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郑和远航规模之大。
教学难点: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
设计理念:以文本丰富的人文内涵感染学生,借助于文本,使用多媒体课件,引领学生反复品味语言,透过文本语言,走近郑和,走进历史,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设计思路:我抓住了《郑和远航》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先立足文本,抓住重点,然后超越文本,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最后再回归文本,深入理解郑和远航的远大意义。
课前布置学生充分做好预习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能力。
在课上首先检查学生的预习,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读文,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于阅读解读过程中,理解郑和远航的规模之大。
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教学中,力求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张扬阅读个性,升华情感。
这堂课的出发点是课本,回归点也是课本,超越文本是为了更好地立足文本,接近文本。
教学准备:1、预习,搜集有关郑和的资料2、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其时我国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郑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郑和航海经历的文章。
2、板书:10郑和远航4、同学们在预习中,查找到了哪些关于郑和的资料?请大家作个交流。
过渡:课文《郑和远航》向我们介绍了些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
小学语文苏教版5年级下11、12、13课笔记

11、《郑和远航》一、多音字:载:zài (满载而归)(载歌载舞) zǎi (一年半载) (刊载)易错字:桅(wéi)杆魁(kuí)梧(wú) 炫(xuàn)耀太监(jiàn) 鬓(b ìn)发二、重点解释严阵以待:待,等待。
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的敌人。
化险为夷:夷,平坦、平安。
使危险的情况或处境变为平安。
扶老携幼:携,拉着,带领。
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惊叹不已:已:终结。
因为惊异而发出的感叹久久不止,形容感受至深。
三、照样子写成语:1、形容人多:人山人海人流如潮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成千盈百2、化×为×:化险为夷化敌为友化整为零化干戈为玉帛化难为易3、二四字为反义词:化险为夷声东击西出生入死欢天喜地七上八下4、与处境艰难有关:一贫如洗贫病交加饥寒交迫穷困潦倒四、填空:1、课文重点介绍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
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郑和。
2、本文是按“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的顺序写的。
3、本课第一、二自然段中的一系列数字说明郑和的的船队规模宏大,装备精良。
第六自然段中的一系列数字说明了郑和的规模大,时间长,范围广,还说明了郑和远航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为航海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
4、本课是从“险恶的风浪”和“海盗的袭击”来说明当时的“凶险”的,写“凶险”,是为了突出郑和的镇定自若、英勇无畏和机敏、智慧、指挥有方。
5、世界航海家还有:麦哲伦(环球航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6、与战胜困难有关的名言: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绝不屈服。
(居里夫人)苦难是人生老师。
(巴尔扎克)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填空:1、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赞扬了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11.《郑和远航》教学设计

11.《郑和远航》教学设计D(1)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课文重点写了郑和第几次远航?哪几小节写的?(3)默读课文一到五小节,给郑和第一次远航加上三个小标题: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
(4)课文1到5小节重点描写了郑和远航的经过,那么剩下的两小节又写了什么呢?(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三、了解历史地位,感受航海之最。
1.郑和远航是发生在600多年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2.文中有一段话给了郑和远航高度的评价。
谁能快速找出来?交流,出示:“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民的眼界。
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与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直到现在,有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
”(1)是的,郑和远航的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教师圈划“大”、“长”、“广”、“顶峰”。
(2)大家知道“顶峰”是什么意思?(山的最高点)(3)郑和远航达到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说明了什么?(地位高,独一无(4)指导朗读,读出夸赞的语气。
3.解读“规模大”(1)质疑过渡:究竟是多大的规模,多长的时间,多广的范围才能被称之为“顶峰”呢?今天我们首先来体会郑和远航的“规模大”,请大家默读课文1-3段,从哪里体会到郑和远航规模很大?请把它划出来。
(2)、交流:出示:“其中六十多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先进的仪器。
”(3)用笔圈出这段话中的数字。
(4)学生说体会。
(可体现出“宝船”的大。
)(5)点拨: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宝船”?要点:A、这些船大,雄伟壮观,最大的长148米,宽60米,可乘1000多人。
(让我们想象一下,以我们所在的这间教室来作比,宝船等于有二十几个教室这么长,十几间教室这么宽。
可见,宝船真的是非常雄伟壮观啊。
)B、船上有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航海设备,这些都是能远航的条件。
郑和远航

《郑和远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3、熟悉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段落结构。
【教学重、难点】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熟悉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段落结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在我国600多年前出现了一位卓越的航海外交家,他是谁?(生答郑和)指生谈谈对他的了解。
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去明朝,分享他的故事。
2、师板书课题:11 郑和远航(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出要求:(1)声音响亮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
(指生说一说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遇到难读的句子怎么办?)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来读一读这些词语?桅杆魁梧炫耀俘虏迎风招展镇定自若浩浩荡荡扶老携幼名扬海外化险为夷指名读—正音—让我们一起读,读出词语的味来。
3、小组内练读课文,提出要求,注意倾听,随时记录同学存在的问题。
指名说你为同学提供过哪些帮助,其他同学是怎样帮你的?小组内推荐同学读课文。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来读。
或者你觉得哪个段落最难读,敢不敢来挑战?我觉得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写出了郑和远航的重大历史意义,哪位同学能为大家读一读?)生评或者师简单评。
4、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先同桌说说,然后交流,指名概括说说并简单谈谈感受。
(适当问学生是如何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
本文最简洁有效的方法——题目就是主要内容。
)5、文章先后写了郑和几次远航?(七次)详写了几次?在文章的第几自然段(一次)其余的六次都是略写。
一篇文章,详写和略写内容安排的很恰当就叫详略得当。
三、翻至生字栏,生仔细观察,接着描红注意一笔描成不要回描,注意笔顺,然后自己练写,写完后与范字作比较,再写时要更注意。
师巡视指导,相机提示。
三分钟后听写。
四、布置作业1、抄写字词。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11-郑和远航(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11-郑和远航(说课稿)教材简析《郑和远航》是苏教版第十册中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课文,详细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全文分为两个部分,1~5小节写了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场景及经历,最后两个小节写了郑和七次远航的时间跨度、到过的国家以及远航的重大意义。
在写作特色上,做到了点面结合、详略得当。
郑和总共七次出使西洋,如果全部写下来势必显得拖沓,本文重点写了第一次远航的情况,对其余作了概括说明。
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节省了笔墨,收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
学情分析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阶段目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深度进行探究性阅读。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由于学生所处的时代与文本介绍的内容相差甚远,因此学生很难从文章本身有限的文字来理解郑和远航的壮举,从而感受郑和的伟大之处,感受灿烂的古代文明。
引导学生用怎样方法的去学习,才能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充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和网络资源,能缩短学生与文本的时空差距,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本课学习对象为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学生己经掌握了一定的读书方法、学习方法,也有了一定的电脑基础,如:会打字,会上网,会利用网络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
于是我在课前建立了一个《郑和远航》的专题学习网站,收集了较为全面的资料,如:郑和的生平、海洋知识、远航历程以及首航的盛况、后人的纪念等等,通过筛选、组合,建立了这个专题学习网站,供孩子们浏览。
为了增加网站的开放度,我在网站上做了许多超级链接,链接到许多正规的官方网站,以拓展孩子们的视野,满足他们收集着整理信息的需要。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由上网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实现学生从“服从书本——跳出书本——回归书本”的理想境界。
教学目标根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以下四个教学目标1.运用网络查找、阅读郑和远航及其他航海家的资料。
《郑和远航》补充习题答案(通用13篇)

《郑和远航》补充习题答案(通用13篇)《郑和远航》补充习题答案篇1【提问】《郑和远航》描写海上遇到风浪的部分:从第()句中可以感受到环境的险恶,作者这样描写的目的是()。
本段中,“化险为夷”指的是()。
【解答】《郑和远航》描写海上遇到风浪的部分:从第(1、2)句中可以感受到环境的险恶,作者这样描写的目的是(以环境的恶劣来反衬郑和面对险境镇定自若、临危不惧的英雄品质)。
本段中,“化险为夷”指的是(郑和凭借智慧和勇气多次战胜险恶的风浪)。
【提问】《郑和远航》中,短文填空:1,我从( )这句话,知道了郑和从小就有着远大的理想;从"一心一意",我读出了小郑和造船时( );从"一本正经"我又读出( );当船只造好后,小郑和内心十分高兴,从( )这几个词语就能体现出来。
2,“郑和挺着小胸脯,站在船头,不断地下着命令,可威武啦!”你能想象一下小郑和下了哪些命令吗?【解答】1,我从( 他多么盼望自己也能驾着一条船去远航呀)这句话,知道了郑和从小就有着远大的理想;从"一心一意",我读出了小郑和造船时( 专心与认真);从"一本正经"我又读出( );当船只造好后,小郑和内心十分高兴,从( 欢喜劲儿高兴又蹦又跳 )这几个词语就能体现出来。
11、郑和远航一、1.(遗)忘派(遣)2.(拳)头证(券)3.(赠)送(增)加二、精神——顽强规模——宏大彩旗——招展时间——长久身材——魁梧范围——广泛三、扶老携(幼):带领。
惊(诧)不已:停止严阵以(待):等待化(险)为夷:平坦、平安四、1.从第一句中可以感受到环境的险恶,作者这样描写的目的是通过环境的恶劣衬托出郑和镇定自若,临危不惧的品质。
本段中,“化险为夷“指的是在郑和的指挥下,船队一次次战胜狂风巨浪,一次次打退了海盗袭击,转危为安。
2.这句话是从规模、时间、范围这三个方面写出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
11、《郑和远航》11

shān 珊 (珊瑚) yí
瓷 (瓷器)
bì n
鬓(鬓白)
夷 (化险为夷)
我会选
派遣(qián 太监(jiàn qiǎn) jiān) 桅杆(wéi 脱缰(jiān wěi) jiāng)
鬓发(bìn
魁梧(wú
bīn)
wǔ)
俘虏(nǔ
抱拳(quán
lǔ)
juàn)
扶老携(xié
xiá)幼
化险为夷(yī
二、选择正确的汉字填在括号里
遣 ( 拳 (
遗: )忘 券: )头
派(
)
证(
)
三、填空
1、本文写了郑和率领船队( )次 出洋远航,其中写得最详细的是第 ( )次,其余()次一笔带过。 2.本文是按( )、( )、 ( )的内容顺序来叙述第一次 远航经过的。
课后作业: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思考问题: 这篇课文是如何来写郑和远航 的经过的?
学法指导
3、三次读文,把文章读通顺,做到 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学法指导
4、四次读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 了一件什么事?
一、看拼音,写词语。 mǎ tóu cí qì zèngsòng ( ) ( ) ( ) sī liè kuí wú bào quán ( ) ( )( ) fàn wéi pài qiǎn ( ) ( )
苏教版第十册
11 郑
和 远
航
郑和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郑和的 才能在他一生所做的各项伟大事业中体现得淋漓 尽致,他在航海、外交、军事、建筑等诸多方面 都表现出卓越的智慧与才识。 从永乐初年起,郑和按照明成祖朱棣的安排 转向航海事业。在郑和早期的航海活动中,郑和 已在研究和分析航海图、通晓牵星过洋航海术、 熟通各式东西洋针路簿、天文地理、海洋科学、 船舶驾驶与修理的知识技能。从明永乐三年(公 元1405年)至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郑和先后 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远航 亚非地区,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航海足 迹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七次航行的 规模之大,人数之多,组织之严密,航海技术之 先进,航程之长,不仅显示了明朝国家的强大, 也充分证明了郑和统帅千军的才能。
11郑和远航

11 郑和远航五年级学生姓名一、教材简析《郑和远航》是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课文,详细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全文可以分为两段。
第一至五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主要写郑和率船队第一次航行的情况。
第六至七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主要写郑和从1405年到1433年曾七次远航,为促进我国和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作出了贡献。
在写作特色上,做到了点面结合、详略得当。
郑和总共七次出使西洋,如果全部写下来势必显得拖沓,本文重点写了第一次远航的情况,对其余作了概括说明。
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节省了笔墨。
二、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4、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郑和第一次远航。
教学难点: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四、自学引导(一)课前延伸1、了解郑和以及郑和下西洋的故事。
3、借助生字读音把课文读三遍,把生字词学会认读。
(家长签字)码头派遣机器拳头赠送撕破范围扶老携幼惊叹不已严阵以待化险为夷4、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我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扶老携幼惊叹不已严阵以待化险为夷派遣浩浩荡荡(二)自主探究句子:你认为重点的句子可以画一画,反复读一读,写一写感受。
(1)课文内容我知道,我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2)理解课文,我能通过读文来理解课文,把读书感受要质疑的问题记录下来。
A.朗读课文,想想郑和是一个怎样的人?B我通过以下词句体会到的C我的读书感悟D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E我还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请教。
五、合作探究1、小组合作学习(1)我学会了什么?(3)我需要质疑的问题是什么?2、全班交流展示(1)各小组归纳总结的内容在班内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郑和远航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经验
1.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可你们知道吗?我国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郑和。
2.揭示课题,质疑。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
补充板书:郑和远航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郑和是什么样的人?郑和远航到底有多“远”?远航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
二、自主学习获取经验
请同学们借助教材完成学习单上学习内容。
1、读准词语。
瓷器险境沿途满载珊瑚威胁炫耀俘虏凶险撕裂鬓发率领浩浩荡荡规模宏大化险为夷严阵以待扶老携幼惊叹不已奔腾咆哮名扬海外镇定自若狂风呼啸波峰浪谷脱缰的野马
2、借助工具书或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派遣太监魁梧双手抱拳扶老携幼瓷器脱缰撕裂
3、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句子或者长句多读几遍。
4、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哪些地方读不懂,做上记号。
三、小组合作交流经验
小组内交流,分享读书收获。
四、教师指导完善经验
1、出示生字词,开火车朗读,纠正读音。
识记字型。
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3、梳理脉络。
思考:如果把全文分成两段,可以怎么分?
1.反馈: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第一段(1—5):写郑和第一次远航。
第二段(6—7)写郑和共有七次远航。
这样分段,可以看出全文的内容重点和写作特点。
2.默读第1—5自然段,根据“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标题把第一段分成三个层次。
3.组织反馈。
五、实践应用深化经验
1.组词。
遣()器()梧()撕()遗()嚣()悟()嘶()
2、填上合适的词语。
()地停靠()地扑向()地出发()的身体()的仪器()的态度
六、自主构建内化经验
在学习单上写出这节课收获。
11、郑和远航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感受郑和等人的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2.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育学生学习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经验
1、听写词语。
派遣太监魁梧双手抱拳扶老携幼瓷器脱缰撕裂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二、自主学习获取经验
出示课堂学习纸,借助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自学第1-3自然段,思考:
(1)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
(2)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保船”?
2.自学第4、5自然段。
思考:郑和在航行中和各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他们在途中遇到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
3.略读第6、7自然段思考体会:
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对郑和的形象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为什么略写其余六次远航?
三、小组合作交流经验
1、小组内交流,分享读书收获。
2、仔细聆听组员的回答。
四、教师指导完善经验
1.交流:(1)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
(2)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宝船”。
指导朗读。
出示投影片:
将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
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令旗,大声喊道:“起航!”。
A.练读,体会应该读出什么语气。
B.反馈,谈谈读后体会C.角色表演。
(指导学生通过表演感受郑和的威武雄健)
2.交流:郑和在航行中和各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他们在途中遇到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
(组织学生反馈交流)
(2)指导朗读。
①指导学生在书中画出体现各国人民友好态度的词语。
②练读第4自然段在读中体会文字中流露出来友好之情。
③哪些词句表现了航行的凶险?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出示投影片:
在大海上,船队好几次遇上了险恶的风浪。
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
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
学生反馈,及时指导,评价。
④面对危难,郑和有什么表现?(组织讲论,反馈)
读着课文,想象着当时惊心动魄的场面,你难道不想赞一赞郑和吗?(学生各持己见)
3.读这两个自然段,你对郑和的形象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指导学生感受郑和顽强探索的精神和满腔热情赤子之心)
4.交流:为什么略写其余六次远航?(帮助学生了解详略得当的写法)5.郑和远航有什么重大意义?(组织学生反馈、交流。
)
五.实践应用深化经验
出示课堂学习纸。
1.从年至年的28年间,郑和率领船队共出洋
次。
在本文中,作者详写了第次出洋,课文是按、、的顺序叙
述的。
六.自主构建内化经验
写一则200—500字的读后感,互相交流。
板书:
扬帆起航
第一次远航友好交流
10 郑和远航(详写)战胜凶险
其余六次远航
(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