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四大行当》教学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京剧四大行当》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京剧四大行当》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京剧四大行当》教案名称:京剧四大行当教案目标:1. 了解京剧四大行当的特点和表演风格。

2. 能够分辨和理解京剧四大行当的角色特点和经典剧目。

3. 培养学生对戏剧表演的兴趣和参与能力。

教学准备:1. 京剧四大行当的视频或音频材料。

2. 京剧四大行当的相关图片或海报。

3. ppt课件。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5分钟):1. 教师介绍《京剧四大行当》的背景和概念。

2. 学生观看京剧四大行当的视频或音频片段,了解京剧表演的特点和魅力。

活动一:了解四大行当(10分钟):1. 教师介绍京剧四大行当的名称和角色特点。

2. 学生观看四大行当的经典表演片段,包括:生行(如《赵氏孤儿》)、旦行(如《霸王别姬》)、净行(如《秋江烟雨暗长堤》)、丑行(如《庐山谣》)。

3. 引导学生围绕四大行当的表演风格和特点进行讨论,例如它们的造型、声腔、动作等。

活动二:角色扮演和剧本表演(20分钟):1. 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一个京剧四大行当的角色。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经典剧目或创作一个简短的剧本,进行表演。

3. 学生可以利用道具、服装等进行角色扮演,并演绎角色的经典台词和动作。

活动三:剧目分享和讨论(15分钟):1. 每个小组依次进行表演,并介绍自己扮演的角色和剧目。

2. 全班学生讨论各个剧目的特点和表演技巧,分享观后感和感受。

3. 教师可以提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例如:“你最喜欢哪个行当的表演?为什么?”、“你觉得表演京剧需要哪些表演技巧和能力?”等。

结语(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达成情况。

2. 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和学习京剧表演,以及其他形式的戏剧艺术。

3. 鼓励学生参与学校和社区的戏剧表演活动,培养其表演和合作能力。

京剧的四大行当(教案)-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

京剧的四大行当(教案)-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京剧四大行当相关的实际问题。
2.角色扮演: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行当,进行简单的表演,展示行当的特点。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的教材,以便于学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例如,收集各种京剧行当的表演图片、戏服图片、京剧乐器图片等,以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准备一些简单的京剧动作图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京剧的表演技巧。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京剧四大行当的基本概念、角色特点和表演风格。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京剧四大行当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未来的学习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京剧经典剧目:推荐学生观看一些经典的京剧剧目,如《红楼梦》、《白蛇传》、《穆桂英挂帅》等,以加深对京剧的了解和欣赏。
5. 其他资源:邀请一位京剧表演艺术家或专家进行课堂教学或表演,让学生亲眼目睹京剧表演的艺术魅力,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利用网络资源,寻找一些京剧表演的视频,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和分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京剧的表演技巧和剧情发展。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京剧的四大行当》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京剧吗?它有哪些独特的表演形式?”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京剧的奥秘。

《京剧的四大行当》(教学设计)人音版(2012)音乐六年级上册

《京剧的四大行当》(教学设计)人音版(2012)音乐六年级上册

京剧的四大行当注:此篇文章为教学设计,适用于音乐六年级上册。

一、介绍京剧,又称为“国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它是由地方戏曲和宫廷音乐发展而来的,形成于清朝的北京地区,流传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京剧中有四大行当,分别为丑、生、净、武。

每个行当都有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特点。

在本教学设计中,我们将介绍这四个行当的基本知识,并学习其表演技巧。

二、学习目标•了解京剧的行当分类,并能够区分四个行当的基本特点;•理解京剧的基本表演方式,并能够运用其中的技巧进行表演。

三、学习内容1. 丑•即“老生”,当中常见的角色是穿着仪表堂堂的老年人。

通常表现为捣乱或者滑稽的角色。

•丑的表演特点是其技艺高超的滑稽表演和咬字清晰的说唱。

2. 生•即“少生”,通常扮演青年男性角色,例如英雄或者正直的官员等。

•生的表演特点为舞蹈和唱腔技巧高超,能够表现出情感丰富的内心世界。

3. 净•即“花脸”,通常扮演女性或者中年男性的角色,例如女主角或者民间英雄等。

•净的表演特点为舞蹈和手势表演,通常在舞台上表现出具有柔美和优雅特点的形象。

4. 武•即“青衣”,通常扮演武功高强的角色,例如武侠或者武将。

•武的表演特点为身手敏捷,能够表现出各种招式的精妙和高超。

四、教学方法1.课堂演示:老师会在课堂上进行京剧表演样板展示,展示不同行当的表演特点,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表演要领和技巧。

2.视频教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京剧的表演技巧,老师将播放一些正在表演京剧的专业演员的视频,如华盛顿股份有限公司演员的演出视频。

3.学生实践:学生组成小组,按行当分组,分别进行表演训练,通过彼此之间的学习交流,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京剧表演技巧。

五、教学过程1. 讲解•老师先简单介绍京剧,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接着老师讲解四大行当,包括其表演特点、扮演角色的常见特征等。

2. 视频教学•老师播放或者让学生搜索专业京剧表演视频,让学生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四大行当表演的技巧和要领。

幼儿园大班教案《京剧四大行当》

幼儿园大班教案《京剧四大行当》

幼儿园大班教案《京剧四大行当》一、教学目标1.认得并了解京剧四大行当——老生、小生、老旦、小旦的特点、形象和戏路。

2.学习基本的京剧表演动作,了解舞台道具的作用。

3.培育幼儿们的文化素养,加强其文化认同和自信念。

二、教学准备1.京剧表演道具和服装,包括道具如扇子等和服装如脸谱、戏服等。

2.实物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呈现京剧四大行当的形象和表演动作。

3.活动区域,用于幼儿在其中进行角色表演和游戏活动。

4.故事进展稿,用于故事讲解和角色扮演。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音乐热身,播放京剧合集音乐。

2.师生互动,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京剧四大行当是什么吗?”3.呈现图片,呈现老生、小生、老旦、小旦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本身的认得和感受。

(二)学问讲解1.上台表演,老师模拟老生、小生等的表演动作和戏路。

2.视频学习,播放京剧表演视频,用幼儿易懂的语言讲解表演内容和道具作用。

3.图片呈现,让幼儿认得不同的京剧脸谱和戏服,了解其特点和衣着颜色。

(三)角色表演1.叙述故事,老师叙述经典的京剧故事来呈现老生、小生、老旦、小旦的表演特点。

2.角色表演,将幼儿分为四组,每个组扮演一个行当的角色,进行短片段表演。

班级其他幼儿作为观众,观看点评。

(四)游戏体验1.游戏体验,让幼儿轮番扮演不同的行当角色,相互点评和激励。

2.小组合作,幼儿自由构成小组,用各自的方式制造表演作品,为其他幼儿进行观看和点评。

(五)总结归纳1.班会共享,幼儿代表共享本身的收获和感受。

2.老师点评,老师点评本次整体效果,激励幼儿连续喜好和学习。

四、活动延长1.园内活动,观看京剧表演,参加京剧讲座等。

2.家庭活动,搜集京剧资料,观看京剧节目,尝试制作脸谱、戏服等。

三、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们认得了京剧四大行当的特点,了解了京剧表演的基础学问和动作,强化了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得和学习喜好。

同时,在角色表演和游戏体验中,幼儿们加强了表现欲和自信念,磨练了团队协作和沟通本领。

《京剧的行当》教学设计

《京剧的行当》教学设计

《京剧的行当》教学设计《京剧的行当》教学设计(2篇)《京剧的行当》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①知道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是我国戏曲音乐的重要类别;②了解京剧的行当及角色的划分;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讨论、欣赏、演唱等活动,感受京剧的韵味,特别是能辨析京剧行当中的角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欣赏传统与现代京剧经典曲目选段,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激发对京剧的兴趣和喜爱之情。

弘扬民族音乐,增强民族荣誉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京剧的行当及角色划分。

难点:根据人物角色特点和京剧唱腔特点辨析京剧舞台上的行当。

学习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京剧有一定的了解,比如在小学音乐课中学习的京剧的唱腔、场面、脸谱等等。

对于京剧的行当大家肯定能脱口说出,但就深层次的理解和辨析京剧行当角色划分缺少一定的认知。

本课围绕此问题来展开教学。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活动设计活动目标媒体使用及分析(白板使用功能)导入篇京剧的形成与京剧行当的划分。

唱京剧选段导入,师生共学京剧形成,对联过渡京剧行当。

激发情趣,引起注意,了解京剧形成的一般过程。

图片视觉冲击,对联猜谜激趣。

篇一、京剧的'行当及角色的划分依据二、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依次一、师生共学京剧的行当及角色的划分依据二、生行1、教师文本呈示2、学生图片选择3、师生唱腔聆听三、旦行1、学生旦行猜选2、教师文本呈示3、师生唱腔聆听4、花旦、武旦讲解四、净行讨论学习正净唱腔聆听五、丑角发言学习认知、理解行当角色划分依据1、文本呈示2、图片插入3、屏幕遮挡4、魔术笔5、视频、声音插入6、选择模版运用活动篇根据唱腔和人物特点辨析选择行当。

一、视频观看,京剧反串,行当选择二、我的“京剧一家人”能够通过人物特点及唱腔选择所属行当1、图片文本插入2、视频插入3、配对模版运用结课篇师生同唱《唱脸谱》,升华京剧艺术魅力。

同唱《唱脸谱》,师生共同结课唱京歌,京剧美,爱京剧视频插入《京剧的行当》教学设计篇2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本节课是一节以京剧念白《报灯名》为学习内容的一年级音乐教学,针对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的内容,我力求遵循“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在听、说、看、模仿、表演等音乐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京剧表演的特征与魅力,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热情”的指导思想设计教学。

大班社会教案:京剧四大行当

大班社会教案:京剧四大行当

大班社会教案:京剧四大行当一、教学目标1.学习京剧四大行当的起源、特点、扮相和表演技巧,了解其中文化和艺术的内涵。

2.通过观看京剧四大行当表演,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艺术欣赏能力。

3.感受京剧文化、传承经典,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等。

2.京剧四大行当的视频、音频材料。

3.课外阅读资料:《京剧》等相关资料。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什么是京剧四大行当1.引入:老师展示一组经典的京剧表演照片,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2.课堂讨论:师生共同探讨什么是京剧四大行当。

老师简单介绍京剧艺术简史,然后介绍四大行当(生、旦、净、丑)的基本概念、起源和演变过程。

3.观看京剧四大行当表演视频:让学生欣赏不同行当的表演视频,了解表演特点。

2. 四大行当的特点1.每个行当都有其特定的扮相:生行扮相高大淳朴,旦行扮相端庄贤惠,净行扮相精细华贵,丑行扮相滑稽逗趣。

2.每个行当也有其特定的表演技巧,生行擅长跑动、奔跑等动作,旦行擅长手势、眼神等,净行擅长花枝招展的动作,丑行则擅长卖乖逗趣的表演。

3.观看不同行当表演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四大行当的特点。

3. 各个行当的代表人物1.生行的代表人物有:梅兰芳、尚小云、马连良等。

2.旦行的代表人物有:荀慧生、程砚秋、陈少春等。

3.净行的代表人物有:谢锦堂、李少春、侯宝林等。

4.丑行的代表人物有:张君秋、常香玉、马三立等。

5.观看代表人物表演视频,让学生了解四大行当的巨匠们的扮相、表演特点、表演风格。

4. 京剧四大行当的经典剧目推荐1.生行的经典剧目有:《霸王别姬》、《祥林嫂》等。

2.旦行的经典剧目有:《赵氏孤儿》、《红楼梦》等。

3.净行的经典剧目有:《打金枝》、《宝莲灯》等。

4.丑行的经典剧目有:《二进宫》、《打龙袍》等。

5.观看经典剧目表演视频,并通过剧目内容,了解京剧情节、唱腔、音乐、舞蹈与服饰等。

四、教学总结和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京剧表演的起源、特点、扮相和表演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教案《京剧四大行当》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教案《京剧四大行当》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教案《京剧四大行当》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京剧文化,把握京剧四大行当的基本形象、表演形式及特点。

2.让幼儿认得和体验传统文化,培育幼儿的审美情趣。

3.培育幼儿的表现欲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幼儿的艺术表现本领。

二、教学内容1.园本教材“京剧四大行当”的学习,了解京剧“生、旦、净、末”四大行当的特点和差异。

2. 园内文化活动室参观/赏识京剧表演,深入了解京剧文化。

3. 幼儿学画宝葫芦,搭配表演练习使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1. 对京剧四大行当有深入的认得,了解特点及表演方式。

2. 在社会活动中,幼儿呈现团队合作精神,彰显个人特长。

3. 跟进幼儿园整个呈现流程,挖掘和利用即兴素材,实现互动式互感。

四、教学方法1. 用图画、表演等方式,教学比较活泼。

2. 强调以幼儿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幼儿的实际启程,促进幼儿自动思考和参加互动。

3. 较强地重视多元成就感的因素,让幼儿在传统文化中体验到成就感与自我价值的感受。

五、教学准备1. 京剧四大行当相关图片、幼儿笔画讨论资料、宝葫芦图样以及京剧表演片段视频。

2. 已分组好的幼儿扮演行当角色所需的多彩衣物和配饰。

3. 微型表演道具准备(幕布、小道具)。

六、教学过程1.铺设背景张贴四个行当的图片,宣扬四大行当,介绍传统文化京剧。

2. 茶话会通过茶话会的方式,让家长一起了解京剧行当的特点和赏识历史片段,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参加。

3.团队合作老师排演,幼儿分组扮演不同行当人物,演练其传统手势,比较表演方式。

4.抢答游戏老师问答激励幼儿学习,促进游戏过程中的活跃互动。

5.学习京剧幼儿入室,逐一认得生、旦、净、末四个行当的特点及手势、动作和表演方式。

6.表演京剧幼儿和成人合作演绎京剧片段,呈现实力,有规划、有主题、有凝集力。

七、教学反思京剧四大行当的学习让孩子们对京剧文化有深刻的认得,更加亲近传统文化。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重视团队合作,让幼儿跟着学,相互协作,呈现个人特长,提高了幼儿的艺术表现本领。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京剧四大行当》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京剧四大行当》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京剧四大行当》教案名称:京剧四大行当适用年级:大班教案时长:1课时(50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戏曲文化。

2. 掌握京剧四大行当(生、旦、净、末)的基本特征和代表角色。

3.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请学生观看一段京剧表演视频,让学生感受京剧这种传统艺术形式。

2. 引入教师将京剧四大行当的名称贴在黑板上,让学生依次介绍:生、旦、净、末。

3. 导入教师请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行当,了解其基本特征和代表角色,并在班级中展示。

4. 学生展示教师让学生们展示其所选行当的代表角色,介绍其特征和经典表演片段,并请其他学生给予评价和意见建议。

5. 总结指导学生回顾探究中发现他们的异同之处,并从中得出结论,指出每个行当代表的特点和风格。

6. 拓展教师可以请来专业的戏曲演员,为学生讲解和演示京剧四大行当,并让学生现场体验。

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看视频,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2. 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合作,每组对行当进行研究,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3. 演示法:通过展示代表角色,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行当的特点和表演技巧。

教具准备:视频资料、黑板、粉笔、图片、戏服等。

教学评价:1. 学生分组展示,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发挥才能,展示创意与思维。

2. 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了京剧四大行当的基本特征和代表角色,并促进了学生对中华戏曲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3. 评价学生对于每个行当的知识掌握、表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4. 联系大班阶段孩子的特点,教师从情感、理解、创造三个方面评价学生。

课后拓展:1. 根据所了解的行当,让学生自己编写小品或表演节目。

2. 通过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3. 让学生到戏曲馆、美术馆等参观和学习京剧相关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课《京剧——四大行当》教学设计方案
微课
名称
京剧——
四大行当
七年级音乐
制作人
何文菲
知识点
描述
这是《梨园百花》单元中的音乐知识:京剧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生分为:老生、小生、武生;旦分为:花旦、青衣、老旦、武旦;净分为:正净、武净;丑分为:文丑、武丑。
作品
设计
目的
及创
新特

京剧是国粹,现如今的学生对京剧了解少之又少,想通过本堂课让学生对京剧有个最基本的了解。本课结合图片、例子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记住这些最基本的京剧行当。
1.片头
版本:湖南文艺出版社学段:七年级下册
微课题目:《京剧——四大行当》
30秒以内
2.正文讲解
1.京剧的起源
2.绍
7分钟左右
3.课堂小结
课堂知识点的回顾
1分钟左右
设计
思路
设计目的:让学生掌握京剧的四大行当(四大行当的相关图片、特点以及代表人物)
设计过程:
1.介绍京剧的起源
2.重点讲解京剧的四大行当
京剧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生分为:老生、小生、武生;旦分为:花旦、青衣、老旦、武旦;净分为:正净、武净;丑分为:文丑、武丑。
3.课堂小结
教学过程
阶段
内容
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