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公路标准(表格)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目次1 总则2 术语及符号2.1术语2.2符号3 一般规定3.1 交通量3.2 路用材料的技术要求4 结构层与组合设计4.1 结构层设计4.2 结构组合设计5 路基与垫层5.1 路基回弹模量5.2 垫层与抗冻设计6 基层、底基层6.1 半刚性基层6.2 柔性基层6.3 刚性基层7 沥青面层7.1 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7.2 沥青贯入式路面与表面处治8 新建路面的结构厚度计算9 改建路面设计9.1 一般规定9.2 沥青路面加铺层9.3 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路面10 水泥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设计11 排水设计及其他路面工程设计11.1 一般规定11.2 其他路面工程附录A 沥青路面结构厚度计算示例A.1 基本资料A.2 路面材料配合比设计与设计参数的确定A.3 路面厚度设计附录B 气候区有关资料附录C 沥青面层矿料级配与沥青贯入式面层表C.1 各种混合料的集料级配表表C.2- C.3 沥青贯入式面层材料规格和用量(方孔筛)表C.4 表面加铺拌和层时贯入层部分的材料规格和用量(方孔筛) 表C.5 沥青表面处治面层材料规格和用量(方孔筛)附录D 无结合料材料的级配组成表D.1 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级配组成表D.2 级配砾石结构层的级配组成附录E 材料设计参数参考资料表E.1 沥青混合料设计参数表E.2 基层、底基层材料设计参数表E.3 碎砾石土设计参数附录F 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表F.1 路基临界高度参考值表F.2 二级自然区划各土组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附件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2004 条文说明1 总则1.0.1 为适应公路建设事业的需要,应贯彻“精心设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努力提高路面设计质量,使路面工程在设计年限内满足各级公路相应的承载能力和安全、耐久的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公路沥青路面新建和改建设计,对有特殊用途的专用公路可参考本规范设计。
1.0.3路面设计包括各结构层的原材料选择、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设计参数的测试与设计值的确定,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与厚度计算,路面结构方案投资估算,技术经济比较或长期寿命成本分析,提出推荐方案。
沥青标准规范【模板】

XX公司青标准规范T 0601—2000XX公司青取样法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在生产厂,储存或交货验收地点为检查XX公司青产品质量而采集各种XX公司青材料的样品。
进行XX公司青性质常规检验的取样数量为:粘稠或固体XX公司青不少于1.5kg;液体XX公司青不少于1L;XX公司青乳液不少于4L。
进行XX公司青性质非常规检验及XX公司青混合料性质试验所需的XX公司青数量,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1、仪具与材料1.1 盛样器:根据XX公司青的品种选择。
液体或粘稠XX公司青采用广口、密封带盖的金属容器(如锅、桶等);乳化XX公司青也可使用广口、带盖的聚氯乙烯塑料桶;固体XX公司青可用塑料袋,但须有外包装,以便携运。
1.2XX公司青取样器:金属制、带塞、塞上有金属长柄提手。
2 方法与步骤2.1准备工作检查取样和盛样器是否干净、干燥,盖子是否配合严密。
使用过的取样器或金属桶等盛样容器必须洗净、干燥后才使用。
对供质量仲裁用的XX公司青试样,应采用未使用过的新容器存效,且由供需双方人员共同取样,取样后双方在密封上签字盖章。
2.2试验步骤2.2.1从贮油罐中取样1)无搅拌设备的贮罐(1)液体XX公司青或经加热已经变成流体的粘稠XX公司青取样时,应先关闭进油阀和出油阀,然后取样。
(2)用取样器按液体面上、中、下位置(液面高各为1/3等分处,但距罐底不得低于总液面高度的1/6)各取规定数量样品。
每层取样后,取样器应尽可能倒净。
当储罐过深时,亦可在流出口按不同流出深度分3次取样。
对静态取样的XX公司青,不得仅从灌顶用小桶取样,也不能仅从罐底阀门流出少量XX公司青取样。
(3)将取出的3个样品充分混合后取规定数量样品作为试样,样品也可分别进行检验。
2)有搅拌设备的贮罐将液体XX公司青或经加热己经变成流体的粘稠XX公司青充分搅拌后,用取样器从XX 公司青层的中部取规定数量试样。
2.2.2 从槽车、罐车、XX公司青洒布车中取样1)设有取样阀时,可旋开取样阀,待流出至少4kg或4L后再取样。
一级公路沥青路面平整度表格

一级公路沥青路面平整度表格
一级公路的沥青路面平整度是评价公路路面平整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沥青路面平整度通常使用国际通用的国际粗糙度指标IRI (International Roughness Index)来进行评估。
IRI是通过测量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垂直振动来反映路面平整度的一个指标。
以下是一个关于一级公路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可能表格:
| 路段编号 | 路段起止里程 | IRI数值 | 评价等级 |。
|----------|--------------|---------|----------|。
| 001 | 0-10公里 | 2.5 | 优秀 |。
| 002 | 10-20公里 | 3.2 | 良好 |。
| 003 | 20-30公里 | 4.1 | 良好 |。
| 004 | 30-40公里 | 5.5 | 中等 |。
| 005 | 40-50公里 | 6.8 | 中等 |。
在上表中,"路段编号"列是对不同路段进行编号以便于管理和监测;"路段起止里程"列是指该路段的起始和结束位置的里程数;"IRI数值"列是指该路段的IRI数值,数值越小表示路面越平整;"评价等级"列是根据IRI数值对路面平整度进行等级评价,通常分为优秀、良好、中等、较差等等。
评价一级公路沥青路面平整度时,除了IRI数值外,还需要考虑路面的损坏情况、车辆行驶的舒适度、安全性等因素。
因此,评价一级公路沥青路面平整度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而不仅仅局限于IRI数值。
新版(2017)规范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详细应用)

注:本文档为手算计算书文档,包含公式、计算过程在内,可供老师教学,可供学生学习。
下载本文档后请在作者个人中心中下载对应Excel计算过程。
(若还需要相关cad图纸或者有相关意见及建议,请私信作者!)团队成果,侵权必究!(温馨提示,本文档没有计算功能,请在作者个人中心中下载对应的Excel计算表格,填入基本参数后,Excel表格会计算出各分项结果,并显示计算过程!)新版规范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详细应用)1.设计资料湖南郴州某地区拟建公路,设计年限为15年,公路自然区划为Ⅳ5区,其中路基土质为粘性土,干湿状态为潮湿,稠度为0.95。
近期混合交通量如下表所示,交通组成和代表车型的技术参数分别如下表所示,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6.0%。
请设计合适的沥青路面结构。
混合交通组成车型分类代表车型的技术参数2.交通量计算2.1车道数及交通荷载等级确定交通量换算采用小客车为标准车型。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中表3.3.2得到各车型的车辆折减系数,再根据设计资料中的参数,得到换算的小客车平均日交通量。
如下表: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以下简称沥青规范)中表3.0.2可知一级公路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与设计资料相符。
由上表知在设计年限内最大小客车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0574辆/天,在15000~30000辆之间,需选用一级公路,与设计资料相符。
且符合四车道一级公路的适应范围,故本设计采用双向四车道的一级公路。
由沥青规范中条文A.2.5以及表A.2.5取车道系数LDF=0.75,由条文A.2.4取方向系数DDF=0.5。
根据沥青规范中表3.0.4可知8283336辆设计年限内设计车道累计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对应的设计交通荷载等级为重。
2.2车辆类型分布系数确定由于缺乏交通历史数据或经验数据,根据沥青规范中条文A.2.6,采用水平三确定车辆类型分布系数,先按表A.2.6-1确定公路TTC分类为TTC5,再根据表A.2.6-2得TTC5车辆类型分布系数如下表:车辆类型分布系数(%)2.3车辆当量设计轴载换算根据沥青规范中条文A.3,采用水平三确定车辆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
(JTGD50-2017)最新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一 级公路
二级及二级以 下公路
高速公路、一 级公路
二级及二级以 下公路
二级及二级以 下公路
高速公路、一 级公路
二级及二级以 下公路
极重、特重 交通 ≥1.1 ≥0.9 ≥0。8 ≥0.7 — — —
重交通 ≥1.0 ≥0.8 ≥0。7 ≥0.6 — —
中等、轻 交通 ≥0.9 ≥0.7 ≥0。6 ≥0.5 ≥0.8a ≥0。8
天然砂砾层
最佳含水率和与压实度要 求相应的干密度条件下
200~400 180~250 150~300 150~220
180~220 105~135
经湿度调整后
300~700 190~440 250~600 160~380 200~400 130~240
注:材料性能好、级配好或压实度大时取最高值,反之取低值。
3。0~5.0 2.0~4.0 2.5~4。5 2.0~4.0 2。0~4。0 1.0~3.0 3。5~4。5 3.0~4.0 3.0~4.0 2。5~3。
5 2.0~3。0 1。5~2。5 1.5~3.5 1。0~2.0
续表5。4。4 材料
石灰粉煤灰稳 定类
石灰稳定类
结构层 基层
底基层 基层 底基层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5.0~7.0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4。0~6。0 3.0~5。0 2.5~4。5 4.0~5.0 3。5~4。5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2.5~3。5 2.0~3.0
重交通 中等、轻 交通
4。0~6。0 3。0~5。 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D50—2017)宣贯用
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1]
![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1]](https://img.taocdn.com/s3/m/3180e88dcaaedd3383c4d3f3.png)
1 总则1.0.1为贯彻“精心施工,质量第一”的方针,保证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各等级新建和改建公路的沥青路面工程。
1.0.3沥青路面施工必须符合国家环境和生态保护的规定。
1.0.4沥青路面施工必须有施工组织设计,并保证合理的施工工期。
沥青路面不得在气温10℃(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或5℃(其他等级公路),以及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
1.0.5沥青面层宜连续施工,避免与可能污染沥青层的其他工序交叉干扰,以杜绝施工和运输污染。
1.0.6沥青路面施工应确保安全,有良好的劳动保护。
沥青拌和厂应具备防火设施,配制和使用液体石油沥青的全过程严禁烟火。
使用煤沥青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工作人员吸入煤沥青或避免皮肤直接接触煤沥青造成身体伤害。
1.0.7沥青路面试验检测的实验室应通过认证,取得相应的资质,试验人员持证上岗,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
1.0.8沥青路面工程应积极采用经试验和实践证明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1.0.9沥青路面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颁布的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特殊地质条件和地区的沥青路面工程,可根据实际情况,制订补充规定。
各省、市、自治区或工程建设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技术指南,但技术要求不宜低于本规范的规定。
ﻬ2术语、符号、代号2.1术语2.1.1沥青结合料asphalt binder,asphaltcement在沥青混合料中起胶结作用的沥青类材料(含添加的外掺剂、改性剂等)的总称。
2.1.2乳化沥青emulsified bitumen(英), asphalt emulsion,emulsifi edasphalt(美)石油沥青与水在乳化剂、稳定剂等的作用下经乳化加工制得的均匀的沥青产品,也称沥青乳液。
2.1.3液体沥青liquid bitumen(英), cutback asphalt(美)用汽油、煤油、柴油等溶剂将石油沥青稀释而成的沥青产品,也称轻制沥青或稀释沥青。
(JTGD50-2017)最新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
ü 3.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应小于附录B4的容许值; ✓ 4.按照附录B5计算的沥青面层低温开裂指数不大于表3.0.6-2;
表3.0.6-2 低温开裂指数要求
3.0.7 对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等提出抗滑技术指标 横向力系数SFC60,测试标准车60km/h; TD—铺砂法构造深度(mm),与旧规范一样
开级配沥青混合料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0倍。 表4.5.4 不同粒径沥青混合料的最小层厚(mm)
.
4.6 功能层:粘层、封层、透层、隔离层、防水(排水) 层、防裂层、取消了老规范中的垫层! 编制中表面,表4-1,列出了沥青路面主要损坏类型。 表4-1 沥青路面主要损坏类型
.
五、材料性质要求和设计参数
3.0.2 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表3.0.2 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年)
四级公路 70 0.52
3.0.3 设计轴重100kN,单轴,双轮组(与老规范同),技术参数 表3.0.3 设计轴载的参数
.
3.0.4 设计交通荷载等级 表3.0.4 设计交通荷载等级
△累计轴重为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2类~11类车) △增加了“极重”等级,≥50×106辆,分为 五级(老规范四级)
2.1.13 轴载谱 各种车辆不同轴重的分布概率图。正态分布, 对数正态分布。
2.1.14 当量轴次 分别按不同的破坏指标(五个指标),按当量 损坏原则(mimer假定)将不同轴载的作用次数 换算为设计轴载(100kN)的当量作用次数。
.
2.1.15 累计当量轴次 概念与老规范同,但这里指客车和货车的交通量 (指2类~11类车型)。不考虑轻型车的作用。
用贯入法测定。
沥青道路施工面层标准

沥青路面施工工艺生活隐居百家号17-10-1401:30路面工程结构层由面层、基层、底基层、垫层等多层结构组成见图。
1、面层是直接承受车轮荷载反复作用和各种自然因素影响,并将荷载传递到基层以下结构层,因此,它应满足表面功能性和结构性使用要求。
面层可为单层、双层或三层。
双层结构称为表面层、下面层;若采用三层结构称为表面层、中面层、下面层。
表面层应具有平整密实、抗滑耐磨、稳定耐久服务功能,同时应具有高温抗车辙、抗低温开裂、抗老化等。
中、下面层应密实、基本不透水,并具有高温抗车辙、抗剪切、抗疲劳力学性能。
2、基层是主要承重层,应具有稳定、耐久、较高承载能力。
基层可为单层或双层,双层称为上、下基层,无论是沥青混合料或粒料类基层,还是半刚性基层、刚性基层,均要求具有相对较高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3、底基层是设置在基层之下,并及面层、基层一起承受车轮荷载反复作用次要承重层,因此,对底基层材料技术指标要求可比基层材料略低,底基层也可分为上、下底基层。
4、垫层是设置在底基层及土基之间结构层,起排水、隔水、防冻、防污及减少层间模量比、降低半刚性底基层拉应力作用。
以上是路面结构层组成,各级公路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必要结构层,对三、四级公路最少不得低于两层,即面层和基层。
不同面层适用范围见表。
表路面面层类型及适用范围一、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常用基层有以下两类:一类是半刚性基层,包括水泥稳定类、石灰稳定类、石灰工业废渣稳定类基层等;另一类是柔性基层,包括级配型粒料基层(如级配碎(砾)石)、嵌锁型粒料基层(如泥结碎石、填隙碎石)以及沥青碎石。
下面介绍半刚性基层施工在粉碎或原状松散土(包括各种粗、中、细粒土)中掺入适量无机结合料(水泥、石灰、工业废渣等)和水,经拌和、压实及养生后形成半刚性基层,也叫做稳定土基层。
半刚性基层施工方法分为路拌法和厂拌法。
1、路面基层路拌法施工路拌法常用施工机械有粉料撒布机、稳定土拌和机、推土机、平地机、装载机和压路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表格)
一、路线
最大纵坡
二、路基路面
路基压实度
注:①表列数值以重型击实试验法为准
②特殊干旱或特殊潮湿地区的路基压实度,列表数值可适当降低
③三级公路修筑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路面时,其路基压实度应采用二级公路标准三、平面交叉
四、一般规定
各级公路的沥青路面设计年限
各种结构层压实最小厚度与适宜厚度
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最小厚度与适宜厚度
贯入式沥青碎石、沥青表面处治压实最小厚度与适宜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