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病变诊治新进展
Claudin-5是延缓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新靶点

Claudin-5是延缓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新靶点老年性黄斑变性有两种形式,即“干”和“湿”老年性黄斑变性,具有不同的最终阶段。
地图样萎缩是干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晚期阶段,进展较慢。
在地图样萎缩中,位于视网膜下方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层开始退化并萎缩,随后导致视锥感光细胞死亡并最终导致中央视力丧失。
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终末期称为脉络膜新血管形成,其特征是源自脉络膜的异常新血管生长。
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继发脉络膜新血管形成的治疗性涉及每月一次眼内注射可抑制血管生长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生物制剂。
相比之下,目前没有可用于治疗地图样萎缩的方法。
来自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的Matthew Campbell团队认为,由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一直是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视网膜外层疾病的一部分,视网膜内部受累程度有限,因此研究中一直忽略了视网膜内部微脉管系统的病变。
最近发现内血液-视网膜屏障可能是继发地图样萎缩的早期启动因素。
内血液-视网膜屏障对于限制潜在的血源性破坏剂(如免疫细胞,病原体和过敏毒素)的进入也至关重要。
内血液-视网膜屏障具有高度动态性,并且以昼夜节律介导的方式调节高度浓缩的紧密连接成分claudin-5的表达。
因此,在病变的眼睛中恢复claudin-5的动态表达可能会阻止老年性黄斑变性的进展。
文章在《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2020年9月9 期发表。
文章来源:Hudson N, Cahill M, Campbell M (2020) Inner blood-retina barrier involvement in dry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 pathology. Neural Regen Res 15(9):1656-1657.doi:10.4103/1673-5374.276332。
眼睛黄斑病变治疗最有效最新方法

眼睛黄斑病变治疗最有效最新方法眼睛黄斑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主要发生在眼睛黄斑区域,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针对黄斑病变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本文将介绍一些目前认为最有效最新的治疗方法,希望对患有黄斑病变的患者有所帮助。
首先,对于早期黄斑病变患者,激光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激光治疗可以通过热能作用于黄斑区域,破坏异常血管,减少渗出和出血,从而改善视力。
此外,激光治疗还可以促进黄斑区域的新生血管消退,减轻病变的程度。
除了激光治疗,注射治疗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目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的注射治疗已成为黄斑病变的一线治疗方法。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异常血管的生长,减少渗出和出血,改善视力。
而且,由于注射治疗的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眼部,因此具有快速、疗效稳定的优势。
此外,近年来,光动力疗法也逐渐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治疗方法。
光动力疗法通过在黄斑区域注射光敏剂,再用激光照射,使光敏剂在激光照射下产生化学反应,破坏异常血管,减轻渗出和出血,从而改善视力。
相比传统的激光治疗,光动力疗法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更小,疗效更稳定。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营养补充也是黄斑病变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
一些研究表明,适量的维生素C、维生素E、叶黄素等营养素对于预防和延缓黄斑病变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
因此,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合理饮食,增加这些营养素的摄入。
总的来说,针对眼睛黄斑病变的治疗方法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激光治疗、注射治疗和光动力疗法是目前认为最有效最新的治疗方法。
而且,营养补充也是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
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也应该加强与医生的沟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的效果。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治疗方法能够对患有黄斑病变的患者有所帮助。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诊疗新进展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诊疗新进展老年性黄斑变性又称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即是在老年人黄斑区出现的玻璃膜疣、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和脉络膜毛细血管的退行性改变。
其特点是:玻璃膜疣形成、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异常和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地图样萎缩、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
多见于50岁以上,女性患AMD危险性高于男性。
多与光暴露、吸烟、高血压、高加索种族等危险因素有关。
临床上笼统的将AMD分干性(萎缩性)与湿性(渗出性)两型,区别在眼底是否有出血渗出和水肿,如有为湿性,反之为干性。
AREDS有关AMD分型:1、无AMD:无或仅有很小的玻璃膜疣(直径小于63微米);2、早期AMD:同时存在多个小的玻璃膜疣,和少量中等大小的玻璃膜疣(直径63—124微米),或有RPE异常;3、中期AMD:广泛存在中等大小的玻璃膜疣,至少有一个大的玻璃膜疣(直径大于125微米),或有未涉及黄斑中心凹的地图样萎缩;4、晚期AMD:累及黄斑中心凹的RPE和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地图样萎缩或有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如脉络膜新生血管、视网膜神经上皮或RPE浆液性或出血性脱离、脂性渗出、视网膜下和RPE下纤维血管性增殖、眼底见盘状瘢痕)AMD临床表现:中心视力下降,视物模糊,视物变型,色觉异常,视野检查出现中心暗点,萎缩性AMD眼底检查见黄斑区散在大小不等黄白色玻璃膜疣,边界清晰。
根据玻璃膜疣大小分:硬和软疣,大小与视盘边缘的静脉血管直径(125微米)比较,小于63微米为硬疣,63—125微米可为硬疣或为软疣,大于125微米为软疣。
渗出性AMD眼底检查可见融合的软性玻璃膜疣以及深层和浅层的出血、渗出以及黄白色机化膜。
渗出性AMD均有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根据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表现,CNV分为典型和隐匿CNV。
68%隐匿性CNV 可以通过吲哚青绿造影(ICGA)来确定部位。
根据病变的位置可见CNV分为中心凹外(病变后极部至少距离中心凹无血管区200微米)、旁中心凹(病变后极部距离中心凹无血管区200微米内)、中心凹下(中心凹无血管区下)。
2024年尿病性黄斑水肿治疗药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尿病性黄斑水肿治疗药市场规模分析简介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简称DME)是指由于糖尿病引发的黄斑区域发生水肿的一种疾病。
DME主要由于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水肿导致,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
在过去几年中,尿病性黄斑水肿治疗药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众多药物进入市场。
市场规模分析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以及尿病性黄斑水肿患病率的上升,尿病性黄斑水肿治疗药物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根据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全球尿病性黄斑水肿治疗药市场规模将达到XX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X.X%。
影响市场规模的因素1.糖尿病发病率增加: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结构的不健康和肥胖问题的日益增加,糖尿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从而增加了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患者数量,推动了市场需求的增长。
2.新药研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型的尿病性黄斑水肿治疗药物不断涌现。
这些药物通常具有更好的疗效和减轻副作用的特点,吸引了医生和患者的关注,带动了市场的增长。
3.医疗保健改革: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医疗保健制度改革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医疗保障,使得更多的患者能够接受尿病性黄斑水肿治疗,从而扩大了市场规模。
药物类型尿病性黄斑水肿治疗药物通常分为以下几类: 1.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EGF)药物:这类药物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作用,减少黄斑水肿,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市场上常见的Anti-VEGF药物有阿昔单抗(Aflibercept)和卡瑞松(Ranibizumab)等。
2. 激素类药物: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血管通透性,减少黄斑水肿的形成。
市场上常见的激素类药物有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和氟米松(Fluocinolone)等。
3. 其他药物:除了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激素类药物外,还有其他一些药物用于尿病性黄斑水肿治疗,如光动力疗法和可溶性辅酶Q10(Coenzyme Q10)等。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治疗药物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治疗药物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日期】2020.09.09•【文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告2020年第25号•【施行日期】2020.09.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告2020年第25号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治疗药物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引起严重、不可逆性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
AMD 存在着巨大未被满足的临床治疗学需求,该疾病已成为药物研发的热点领域。
为进一步指导业界、研究者和监管机构在该领域新药的科学研发和评价,药审中心组织制定了《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治疗药物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见附件)。
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关于印发药品技术指导原则发布程序的通知》(药监综药管〔2020〕9号)要求,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核同意,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特此通告。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2020年9月9日附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治疗药物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2020年7月目录一、概述1(一)背景1(二)目的2(三)适用范围3二、AMD治疗药物临床开发的整体考虑4(一)遵循以目标为导向的原则4(二)进入临床试验的前提4(三)临床药理学研究61. 首次人体试验62. 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研究7(四)探索性临床试验9(五)确证性临床试验10三、临床试验设计的考虑11(一)总体设计考虑11(二)受试者的选择11(三)对照的选择13(四)再治疗标准的制定13(五)研究周期和访视频率141. 研究周期142. 访视频率15(六)疗效评价151. 探索性临床试验疗效指标172. 确证性临床试验疗效指标18(七)安全性评价21(八)补救治疗与合并用药22四、中英文词汇对照23五、参考文献25一、概述(一)背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 )是引起严重的、不可逆性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1,2】。
黄斑病变最佳治疗方案

(3)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有助于减轻氧化应激,保护视网膜细胞。
2.物理治疗
(1)激光治疗:适用于部分湿性黄斑病变患者,通过光凝破坏异常血管,减轻黄斑水肿。
(2)光动力疗法:联合使用光敏剂和激光,治疗湿性黄斑病变。
3.手术治疗
2.物理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效果,决定是否进行后续治疗。
3.手术治疗:术后密切观察病情,进行康复训练。
五、注意事项
1.治疗期间,患者应遵循医嘱,按时用药,定期复查。
2.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用眼,戒烟限酒。
3.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病情。
4.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应保持积极心态,加强康复训练。
4.患者在康复过程中,保持积极心态,加强康复训练。
六、总结
本方案从治疗原则、治疗方案、治疗周期等方面,为黄斑病变患者提供了一套详细的最佳治疗方案。在实际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遵循医嘱,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同时,本方案强调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训练,以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
三、治疗方案
1.药物治疗
(1)抗VEGF治疗:针对湿性黄斑病变,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减轻黄斑水肿,改善视力。
(2)激素治疗:针对干性黄斑病变,减轻炎症反应,延缓病情进展。
(3)抗氧化治疗: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减轻氧化应激,保护视网膜细胞。
2.物理治疗
(1)激光治疗:通过光凝破坏异常血管,减轻黄斑水肿,适用于部分湿性黄斑病变患者。
(2)光动力疗法:结合光敏剂和激光,治疗湿性黄斑病变。
3.手术治疗
(1)玻璃体切割术:适用于严重黄斑病变患者,清除玻璃体混浊,减轻黄斑水肿。
眼底病变的治疗新进展

眼底病变的治疗新进展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眼底病变的治疗也迎来了新的进展。
眼底病变是眼睛中的疾病或异常变化,包括黄斑病变、视网膜病变以及视神经病变等。
这些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往往会导致视力丧失甚至致盲。
因此,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眼底病变治疗的新进展。
一、药物治疗1.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EGF)药物注射在治疗黄斑病变、黄斑水肿等眼底病变时,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注射已成为常用的治疗方法。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血管生成和血管渗漏,减轻病变区域的水肿和充血,从而促进视力的恢复。
例如,常用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包括阿昔单抗(ranibizumab)和贝伐单抗(bevacizumab)等。
通过眼部注射这些药物,可以减缓病变进展,并且一些患者甚至可以获得部分视力恢复的效果。
2. 类固醇激素治疗类固醇激素治疗在眼底病变的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泼尼松龙是常用的类固醇激素,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和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
对于一些视网膜炎、眼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疾病,类固醇激素的局部或全身应用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轻炎症反应,并保护患者的视力。
二、手术治疗1. 激光治疗激光治疗是一种常见的眼底病变治疗方法。
通过激光的热能作用,可以破坏异常血管,减轻渗漏,降低眼底病变的进展。
激光治疗适用于早期黄斑病变、陈旧性黄斑病变以及视网膜病变等情况。
然而,激光治疗有其局限性,例如无法治疗部分黄斑病变、视野受限以及术后恢复期较长等,因此需要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综合考虑是否采取该治疗方式。
2. 玻璃体手术玻璃体手术也是一种常见的眼底病变治疗方式。
该手术通过切割眼内的玻璃体,清除其中的病变组织和血液,从而减轻病变的进展和患者的症状。
玻璃体手术适用于一些严重的眼底病变,如视网膜脱离和玻璃体出血等。
目前,内窥镜辅助玻璃体手术成为一种新的技术,有助于提高手术的精确度和安全性。
三、其他治疗方法除了上述常用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还有一些新的治疗方法正在逐渐应用于眼底病变。
中医如何逐步治疗眼底黄斑病变?

中医如何逐步治疗眼底黄斑病变?肝风目暗,调脾为先李熊飞(1913~2006),湖南衡阳中医院主任医师“肝风目暗”之病名首见于《龙木论》,本病在汉代《五十二病方》中已有记载,称之为“目暗”。
归属于“内障”眼病之范畴。
其临床特征:患眼外观正常,惟病人自觉视力减退,视觉模糊,眼前黑点,视物易色变形。
与现代医学“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炎”之症状有极其类似之处。
一、中医病机祖国医学在眼科的解剖学上,称视网膜为“神光”,按照五轮学说的分属,凡瞳神以内的组织皆属于肾,足厥阴肝经之脉连目系,与“神光”建立关系。
因此,本病的发病机理,与肝肾二经的关系甚为密切。
现代医学称本病为眼底病,以黄斑部水肿、渗出为特征。
根据内眼与五脏分属的论点,则眼底黄斑部为脾所主,此是五轮学说在中医眼科学运用上的新进展,所以本病的发病机理与脾经又有重要关系。
1.脾失健运,水湿内停《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脾失健运,水湿内停,精气不能上濡于目,或湿蕴成痰,瘀阻玄府,蒙蔽清窍,以致昏暗。
2.脾气虚弱,清阳不升脾运不健,水湿不化,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浊阴之邪,乘虚凝聚而为渗出,或水湿上泛而为水肿,逆于空窍,以致神光昏暗。
3.肝肾阴亏肝开窍于目,而目属肾。
肾藏精,肝藏血,肝血(阴)与肾精(阴)是互相资生而又互相累及的。
肝血足则肾精充沛,肾精充盈则肝血丰足。
若肾精不足,可致肝血虚少,肝血不足,亦可致肾精亏损。
房劳伤精,神劳伤血,目失所养,神光消散,而目疾作矣。
二、临床症状1.自觉症状主要表现为视力减退、视物变形、视瞻有色、视瞻变色及神光自见。
2.外观表现患目外观良好,瞳神正圆,大小相宜,无翳障之色、红肿之形、痛痒之苦,与正常人无异。
3.眼底改变黄斑水肿,在水肿边缘有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反射光晕,中心凹光反射消失。
在肿区常见有黄白色或灰白色圆形渗出小点。
三、中医治则本病每可自愈。
其治疗关键在于缩短疗程,减少复发,根据辨病与辨证(全身情况、眼底改变)相结合的原则,在整个病程不同阶段,进行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生理:
黄斑病可由遗传性病变、老年性改变、炎症性病变所引起,也可受其他眼底病变的累及。
遗传性黄斑病变,有家族遗传史,发病年龄从幼儿期至老年期,但最常见于青少年期起病,治疗上比较棘手;年龄性黄斑病变主要有老年黄斑变性、老年性特发性视网膜前膜和老年性黄斑洞等改变,通过早期诊断和适当的治疗,可以使病情改善或稳定;炎症性黄斑病变多见于各种视网膜脉络膜炎,如弓浆虫病、葡萄膜炎等;此外,视膜静脉阻塞、视网膜血管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度近视和外伤性脉络破裂等可导致黄斑区发生损害;某些病变如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等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可造成黄斑区水肿或出血而有一定程度的视功能损害。
黄斑病变的类型
干性黄斑病变:干性黄斑病变,占总发病率的90%,是由于黄斑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一种老化,不会发生眼底出血及渗出,病变进展缓慢,视力逐渐下降,危害相对较小。
最常见症状是:视物模糊,不清楚,需要更多照明才能分辨细节,较远距离情况下,辨别人脸有困难。
当干性黄斑病变进一步发展,中央视力会出现模糊,随时间发展,这部分会变大、变暗、以致丧失中央视力。
湿性黄斑病变:湿性黄斑变性,占总发病率的10%,是由于视网膜下有异常的血管生长,新生血管破裂出血,并引起疤痕组织生长,使视力突然下降,会迅速严重地影响患者的中心视力,甚至导致中心视力丧失。
湿性黄斑病变的主要症状表现为:中央视力快速减弱,视物变形,纸上字句弯曲,视觉中央出现黑影或模糊区域。
[
症状及诊断
黄斑病变的主要症状表现为中心视力减退,有中心暗点,视物变形。
玻璃体无炎性改变。
眼底在黄斑部有黄灰色渗出性病灶及出血,圆形或椭圆形,边界不清,微隆起,大小约为1/4~3/2视盘直径(PD)。
以1PD以下为多见。
病灶边缘处有弧形或环形出血,偶有呈放射形排列的点状出血。
病灶外周有一色素紊乱带。
病变大多以中央凹为中心,半径为1PD的范围内。
病程末期,黄斑区形成黄白色瘢痕。
(1)病变早期,眼底完全正常,但中心视力已有明显下降,易被误诊为弱视或癔病。
病变进展缓慢,但为对称性进行性,往往在30岁左右呈现典型改变,中心视力下降至0.1或更低。
(2)眼底检查:在病人述中心视力下降时,往往黄斑病变不显著,两者不成比例;随后黄斑中心凹反光消失,出现不均匀的色素点,呈灰色反光,最终黄斑变性,为脱离色素圆形区,有金箔样反光。
脉络膜变白,血管变细,视盘色淡等。
(3)在出现眼底改变之前,荧光血管造影可显示黄斑区高荧光。
(4)视电生理,EOG轻度降低,ERG显示视锥功能逐渐丧失。
预防和治疗
预防为主,早期治疗。
老年黄斑变性,黄斑区玻璃疣是在本病病程的最早期阶段,病变最轻,但它潜伏的危险性很大,此时最不可麻痹大意。
少年黄斑变性的患者,早期中心视力有所下降,但眼底改变不明显,此时应及时发现早期用药,坚持治疗。
在任何疾病的过程中,病程最早期,病变最轻阶段,都是最好的治疗时机,有更多的机会阻止病程进展。
中医药治疗黄斑变性具有很大优势。
黄斑变性的治疗,目前现代医学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也常根据病程的阶段,使用抗氧化剂,维生素类,止血剂,以及视神经营养药或细胞激活制剂。
对脉络膜有新生血管的及早施行光凝术,以免病情恶化。
此时,光凝可以封闭已经存在的新生血管,不能阻止新的新生血管的形成,所以以上的治疗大多为对症治疗。
由于中药的独特的药理作用,对于慢性反复性的疾病,疗效很好,对于保护视细胞,稳定和提高视力,对阻止病情的复发,瘢痕的修复,防止另眼病情发展。
尤其对陈旧性出血及渗出的吸收,尤为专长。
能够整体调整人的机能,并且毒副作用极小,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争取更多的机会运用中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急重病例,标本共治,以缓病情。
当黄斑区出现血性色素上皮脱离,神经上皮脱离以及积血进入玻璃体,是病程急剧进展,视功能严重受损的征象,这种病例常反复发作,直至视力严重损伤或完全丧失。
对于这种严重病例,必须全力积极治疗,我们会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分别采取塞流止血,益气通络,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有浆液性渗出者,则健脾化痰,祛湿理气。
晚期出血吸收缓慢,化瘀行气,软坚散结,对于大量的瘢痕形成,兼以滋补肝肾,软坚散结,对于早期视力下降有显著疗效。
物理治疗,达到标本兼治。
1、激光治疗:用激光所产生的热能,摧毁黄斑区的异常新生血管。
激光光凝仅是为了封闭已经存在的新生血管,并不能阻止新的新生血管的形成,是一种对症治疗。
同时,激光稍一过量,本身可以使脉络膜新生血管增生,且对附近的正常组织也产生损坏,视功能将受到大的影响,必须警惕。
2、经瞳温热疗法(TTT):此法是采用810nm波长的近红外激光,在视网膜上的辐射率为7.5W/cm2,穿透力强而屈光间质吸收少,使靶组织缓慢升温10℃左右。
但低于传统激光光凝产生的局部温度,非特异性的作用于CNV,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
治疗后,CNV 内血栓形成以及发生部分或全部CNV闭合,并促进出血和渗出的吸收,同时还相对保留一定的视功能。
因此,TTT适合治疗各种CNV,包括隐匿性和典型性CNV。
3、光动力疗法(PDT):是将一种特异的光敏剂注射到病人的血液中,当药物循环到视网膜时,用689nm激光照射激发光敏剂,从而破坏异常的新生血管,而对正常的视网膜组织没有损伤。
所以被用于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的CNV,特别是中心凹下的CNV。
该疗法是目前国际上方便、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4、手术治疗:如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的切除、黄斑转位术、视网膜移植等。
已为本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
5、雷珠单抗联合非手术疗法:通过直接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到眼内的玻璃体,用来抑制眼内的血管生长,达到减低黄斑点持续衰退的效果。
由于老年性黄斑病变是个长期的病理过程,其新生血管产生的代谢物会堵塞视网膜之后的“玻璃膜”,以至于至关重要的营养素无法从血液进入视网膜,废物的排出也会出现障碍,这将造成视网膜细胞的死亡,最终导致永久性的失明。
因此,在抑制血管生长的同时,必须清除已存在的代谢产物。
景连喜教授独创的雷珠单抗联合非手术疗法治疗,既可以抑制眼底新生血管的生长,同时可以可以使玻璃膜恢复青春活力,激活趋于衰弱的废物处理系统,使更多的营养物质进入到视网膜,从而预防和扭转老年性黄斑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