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题总结

合集下载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专题05光现象实验(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专题05光现象实验(解析版)含答案

专题05 光现象实验(解析版)类型一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方法技巧】考点:(1)验证三线共面。

(2)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3)入射角变化时反射角的变化规律总结、光路可逆性。

技巧:解答时从实验器材的特点入手,通过纸板的翻折验证出三线共面、根据两角的关系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专项训练】1.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白色硬纸板EF 垂直于平面镜放置,能沿ON 折转,ON 垂直于平面镜.(1)让入射光贴着纸板EF 沿AO 射向平面镜上的O 点,观察反射光的方向.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观察并描绘光的径迹,量出入射角i 和反射角r ,记录如上表.比较r 和i ,可以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________入射角.(2)纸板EF 右侧没有沿ON 折转时,能观察到反射光,有折转时,观察不到反射光,说明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______.(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F 沿BO 射到O 点,光沿图中的OA 方向射出,说明光反射时,光路是________的.(4)由于光在纸板上发生了__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所以从不同方向都可以观察到光在纸板上传播的径迹.【答案】(1)等于 (2)同一平面内 (3)可逆 (4) 漫反射【解析】(1)由表中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度数,可得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纸板EF 右侧没有沿ON 折转时,能观察到反射光,有折转时,观察不到反射光,是因为折转时左右两侧不在同一平面,说明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F沿BO射到O点,光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可知将反射光线改为入射光线,光路图照样成立,表明: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4)实验时从不同方向都可以观察到光在纸板上传播的径迹,是由于纸板表面凹凸不平,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2.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同学们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为了完成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总结物理学习包括科学内容和科学探究两部分,科学知识的学习也是建立在科学探究的基础之上的,在各年各地的中考试题中也都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要求我们大家必须学好科学探究的内容。

现就八年级上册物理中的探究总结如下,以便大家参考使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内容包括: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三章声的世界;第四章多彩的光;第五章质量与密度;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七章力与运动。

其中的实验探究有以下一些:一、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例1、(2015•乌鲁木齐)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cm)、秒表、木块.(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时间(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大(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填“大”或“小”).(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0.25m/s.(4)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7组小车由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例2、(2015•淮安)为研究小物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小物块每次均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测出其运动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从A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1 2 3 4 5从A点开始的路程s/cm 0 4.00 16.00 36.00 64.00 100.00 相应的平均速度v/(cm•s﹣1)/ 4 8 12 16 20(1)物块5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20cm/s.(2)物块做变速(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3)实验前,小萌对物块的运动情况作了以下可能猜想:①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②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平方成正比;③物块的平均速度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④物块的平均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上述猜想中正确的是②(选填序号),并推测:物块自A 点开始计时的6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144cm.二、科学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例1、(4分)(2015•茂名)如图所示是我们做过的“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装置,其中使用可绕ON转动的纸板的目的是①呈现反射光线;②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实验过程中,纸板与平面镜必须垂直放置.当光线沿NO方向入射平面镜时,反射角为0度.例2.(3分)(2015•扬州)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个可以沿ON向前、向后折的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1)让一束红光贴着纸板沿AO射到O点,为了便于测量和探究,需要在纸板上记录的是反射光线的传播路径;将纸板的右半边沿着ON向后折去,则在折过去的纸板上不能(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2)为了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规律,应当改变入射角大小,进行多次实验,进行多次测量.例3.(4分)(2015•武汉)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某同学将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纸板ENF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1)使一束光贴着纸板EON沿某一角度入射到O点,纸板FON上没有观察到反射光,原因可能是纸板EON与FON不在同一平面上(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2)正确操作实验,并在纸板上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如图乙所示.取下纸板,接下来进行的操作是测量入射角和对应反射角的大小,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比较反射角与入射角.(3)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而成的,这样做的目的是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三、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例1、(4分)(2015•荆州)艺馨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1)将一块薄玻璃板竖直立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2)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完全重合,并用笔在白纸上标记出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3)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前面的步骤;(4)用刻度尺分别测量蜡烛A和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在此实验中:①我们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②我们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③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多次进行实验,使结论具有普遍性;④如果实验中采用厚玻璃板,观测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在不同位置成了两个清晰的像,且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8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0.4cm.追加问题:1、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B,她(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像。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必考7大实验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必考7大实验题

一、测量平均速度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当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如图所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s/t进行速度计算的(2)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选填“大”或“小”),目的是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大(选填“大”或“小”)。

(4)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0.20 m/s,小车通过全过程的速度大小变化情况是变大(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二、探究声的传播请按要求回答: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

(2)图乙: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罩内被拨打的手机的铃声越来越小,直到听不见,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

三: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1)图丙: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

保持拨动钢尺的力不变,逐渐增加钢尺伸岀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低(选填“高”或“低”),它的响度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图丁: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硬卡片产生的声音发生变化。

这个实验用来探究声音音调的高低与频率的关系。

四: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2)交流讨论:①实验中石棉网的作用是使烧杯受热均匀;②固体颗粒大小的选择:尽可能选择粉末状,这样容易受热均匀③实验中使用水浴法的目的是让固体受热均匀;④利用描点、连线的方法绘制熔化的温度—时间曲线.(3)实验结论:晶体熔化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时吸热,物质先变软再变稠,然后变稀,温度一直在升高.五: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2)交流讨论:①烧杯上面纸板的作用:防止加热时水蒸发吸热,造成实验时间过长;②实验中观察气泡的变化:沸腾前气泡很少,由下而上逐渐变小;沸腾时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上升过程中越来越大;③实验中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一是用初温较高的水直接加热;二是水的量尽可能少一些;④撤去酒精灯,水中气泡会慢慢消失,而不是马上消失的原因:石棉网的温度较高,还可以向烧杯中的水提供热量;⑤实验中水的沸点小于100 ℃的原因:水面上方的大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3)实验结论: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水的沸点与水面上方的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水的沸点越高.六:探究光的反射定律(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2)交流讨论:①光屏的作用:显示光的传播路径_;②如何验证三线是否共面:将反射光所在的一半光屏向后折,观察能否看到反射光线;③当光线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射到反射面时,必会逆着原来的入射方向反射出去,说明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3)实验结论: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_两侧;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七: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2)交流讨论:①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②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便于观察像的位置;③选取A、B两只相同的蜡烛,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④实验中看到两个不重合的像的原因是玻璃板太厚,前后两个面均反射成像;⑤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原因是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不垂直.(3)实验结论: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八年级物理上册电学实验题汇总

八年级物理上册电学实验题汇总

八年级物理上册电学实验题汇总
实验一:串联电路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和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关系。

实验步骤:
1. 准备好一组电池、电灯泡、导线和电流表。

2. 将电池、电灯泡和电流表依次串联连接。

3. 记录电流表的读数。

4. 分别记录不同电压(使用不同数量的电池)下的电流表读数。

实验结果:随着电压的增加,电流表的读数也增加。

实验二:并联电路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和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关系。

实验步骤:
1. 准备好一组电池、电灯泡、导线和电流表。

2. 将电池、电灯泡和电流表并联连接。

3. 记录电流表的读数。

4. 分别记录不同电压(使用不同数量的电池)下的电流表读数。

实验结果:电流表的读数不随电压的变化而改变。

实验三:电阻与电流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和探究电阻对电流的影响。

实验步骤:
1. 准备好一组电池、电阻、导线和电流表。

2. 将电池、电阻和电流表串联连接。

3. 调节电池的电压并记录电流表的读数。

4. 更换不同大小的电阻,记录电流表的读数。

实验结果:电流表的读数随着电阻的增加而减小。

总结: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和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关系,以及电阻对电流的影响。

这些实验有助于我们理解电学原理,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应用物理知识。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大单元整合复习 实验探究题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大单元整合复习 实验探究题

大单元整合复习实验探究题实验一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1.(2024·广州质检)小明同学用如图1的装置研究小车在斜坡上的运动。

(1)若小明用秒表测量一段时间如图2所示,则测得的时间为337.5 s。

(2)图1中所用刻度尺分度值为 1 cm ,小车从A处滑到坡底C处所通过的路程s AC= 80.0 cm。

(3)实验中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v=s。

t(4)小明将小车从顶端A处由静止释放,用秒表测出小车从A处滑到中点B处所用时间t1=1.8 s,滑到坡底C处所用时间t2=2.6 s,则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 BC= 0.5 m/s,v BC> (选填“>”“=”或“<”)全程的平均速度v AC。

(5)若在测量前半程AB段平均速度时,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小(选填“大”或“小”)。

(6)实验结果总有误差存在,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B.误差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实验二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2.(2024·湛江质检)在“探究水的沸腾现象”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应为自下而上(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图1中装置有处明显错误,请指出来: 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2)如图2中小芳正在对温度计进行读数,其中正确的操作方法是b。

(3)水沸腾前后的气泡变化情景如图3所示,则表示水沸腾时的是A图。

(4)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表所示: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温度(℃) 90 92 94 96 98 100 100 100 100 100由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100 ℃;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通过这个实验,小芳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老母鸡时,在沸腾后总是调为小火(选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的道理。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总结

中考指引:八年级上册的重要实验主要分为机械运动实验、物态变化实验、光学实验和测量密度的实验四大类,从实验性质上来说,第一项和第四项属于测量型实验,第二项和第三项属于探究性实验。

(物态变化实验又可精细为探究晶体熔化特点的实验、探究液体沸腾条件的实验,光学实验又可精细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八年级上册属于物理基础部分,实验要求更加侧重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步骤的操作等,牵涉到的设计性实验并不太多,在中考题中常在第18题出现,所占分值为4——5分。

考生在具体的备考过程中,对此部分基础实验必须有一个侧重点,紧抓住这部分基础分。

一、实验场景重现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重点掌握知识:速度的公式、刻度尺和秒表的使用、测量小车下半程平均速度的方法。

(1)测量原理:(2)实验器材:求平均速度一般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两个物理量,所以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和测量时间的工具停表或手表(机械表可以读到0.1s ),在计时过程中尽量保证停表的操作与物体运动的始终同步。

除了刻度尺和停表之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斜面、小车、垫块和金属片。

(3)实验表格:(4)实验注意事项:① 斜面的作用:使小车获得向下的动力 ② 金属片的作用:便于计时③ 斜面角度不能过大,以防小车运动过快不好计时。

(5)实验结论: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运动。

2、探究晶体熔化(凝固)特点的实验重点掌握知识:温度计的使用、各仪器的作用、晶体熔化图像的画法及分析、晶体熔化条件及特点 (1)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盛水的烧杯、试管(装有蜡或海波)、温度计、搅拌器、秒表、(火柴)。

(2)实验表格:(3)实验注意事项:● 石棉网的作用:均匀热量。

● 搅拌器的作用:使物质均匀受热。

次数 路程(m ) 运动时间(s ) 平均速度(m/s ) 全程 1.6 5.0 0.32前半程 0.8 2.8后半程时间/min 0 1 2 3 4 5 …海波的温度/℃蜡的温度/℃● 图表的作用:将规律反映在图上,便于总结。

2024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专题四实验题

2024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专题四实验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编号 1 2 3
长度/cm 20.50 31.00 48.50
直径/cm 1.50 2.00 2.50
频率/Hz 2 131 1 284 65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小明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根风铃管时,发出声音 的 响度 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不同风铃管 时,发出声音的 音调 不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实验3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3. [2023·贵州]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器材有:激
光笔、可折转光屏、平面镜和喷雾器。 (1)将平面镜置于水平桌面,如图甲所示。激光笔的光束
射向平面镜上O点,在平面镜上方喷水雾, 从前向后观察,可在镜面上方看到 2 条 光束。
(2)装置如图乙所示放置时,光屏上恰好呈现清晰的像, 这与生活中 照相机 (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 “投影仪”)的原理相同。此时从A点观察,蜡烛火焰 的形状如图丙,则光屏上所成像的大致形状是图丁中 的 D (选填下列选项的字母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线 。同时根据光屏上的信息可得结论, 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 相等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实验4 探究光的折射特点
4. [2024·南京鼓楼区期末]小华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光的
折射特点”。
实验序号 1
2
3
4
入射角 15° 30° 45° 60°
折射角 11° 22° 33° 44°
(4)多次改变棋子A的位置,并记录棋子A的像的位置,用

八年级物理实验题汇总

八年级物理实验题汇总

八年级物理实验题汇总(总24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汇总1.刻度尺是测量的工具,测量前要观察刻度尺的、和。

(1)使用时,要正确放置刻度尺:零刻度线对准,有刻度线的一边要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2)读数:视线要刻度线;估读到。

(3)记录:数据包括和。

(4)如图: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5)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出一个物体的长度为172.5mm,下面物体中最接近这个数值的是()。

(6)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为()A.2.36cmB.2.357cmC.2.35cmD.2.4cm2.用停表测量,请观察如图甲机械停表的表盘,大表盘指针走一圈等于,使用停表测量时,用手握住停表,按一下按钮,表针立即走动,按第二下,表针走动,按下归零按钮时,秒针和分针都回到零点。

甲乙丙(1)图乙停表的读数为。

(2)图丙秒表的读数为 s。

3.利用公式可求出平均速度,因此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时需要测量的是和,需用到的测量工具是和。

(1)在图中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让小车由斜面的A点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2)图中AB段的路程SAB = 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3)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

(4)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由B点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对吗?。

理由是。

4.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观察到橡皮筋在;边说话,边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感觉喉头部分在;由此,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在“探究固体的密度”实验中:
(1) 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移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指针偏向分度标尺的左边,应将平衡螺母
向________调节直到横梁平衡(选填“左”或“右”);
(2) 用天平称矿石的质量。

把矿石放在天平的________,天平平衡时,放在右
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6所示则矿石质为 。

用量筒量出矿石的体积如图7所示,在观察量筒的刻度时,视线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矿石体积为 ,由此可知,矿
石的密度 =__________kg /m 3。

(3)如果采用先测量小石头的体积后再测量小石头的质量,这种方法测出的小
矿石的密度会比实际值偏 ,原因是 。

所采取的实验方
案除了对实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偏差之外,还可能造成另一不良后果,即 。

请你对小明的实验方案提出一条改进的建议: 。

2、某同学通过下述实验步骤测量牛奶的密度:
(1)他按甲、乙、丙、的顺序进行试验。

根据图中数据可知:量筒中牛奶的质
量为_______,体积为______________,牛奶密度为______________kg/m 3。

(2)为了更加准确地测量牛奶的密度,你认为图中合理的实验顺序为
______________,这样调整顺序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

3、.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
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 和B ,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 ,进行观察,
如图4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

(2)有两块玻璃板分别厚度为1mm 和2mm ,要选择_________,原因_________
(3)玻璃板应该_________放置,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图 6
图7
(4)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关系。

(5)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_关系。

(6)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像(填“虚”或“实”)。

(7)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小聪在“探究物体的熔化规律”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

下表为他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装置田和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熔点是℃,故该物质是。

(2)实验时,将装有物质的试管放人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
..。

其“适当”的含义是:和,。

(3)3 min时,物体的状态。

(4)该物质是,(晶体或非晶体)原因:
(5)小聪从数据中还发现:该物质在开始2min比最后2min升温快,这是由于它在固态时的吸热能力比液态时的吸热能力(选填“强”或“弱”)造成的。

5、在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说出两种简便易行的判断透镜是否是凸透镜


(2)提供的实验器材如下: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还缺少的是。

(3)应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点燃蜡烛,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蜡烛焰、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4)当蜡烛的像位于光屏的右上方,蜡烛应该往移动。

(5)当蜡烛在凸透镜的左侧20cm处时,在蜡烛的右侧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6)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和e点,如图所示,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
a、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b、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c、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屏上不出现烛焰的像
d、如果把烛焰从a移动到b点,像到凸透镜的距离________,像的大小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6、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小明的实验记录表格如下:
(1)观察到当水沸腾时,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
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从实验可得出,沸腾是从液
体 和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 现象。

液体
在沸腾过程中要
热,但温度 。

(2)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第 分钟记录的数据是明显错误的。

(3)由表可知,加热了 分钟水开始沸腾,水的沸点
是 ℃。

(4)小丽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a )、
(b )所示,则图 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 是水沸腾时
的情况。

(5)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的冒“白气”,此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7、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
度值为1m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
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l )斜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属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4)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_(填"大"或"小")
(5)请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回答:s AB=_______cm t BC=______s v AC=_______m/s
(6)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_______。

(填"大"或"小")
8、3.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

(1)请在图中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应如何操作?
(3)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