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演变教案
《语言的演变》教案(通用7篇)

《语言的演变》教案(通用7篇)《语言的演变》教案(通用7篇)《语言的演变》教案篇1真话难说蒋子龙一位尚不足60岁的作家住进了医院,经过一系列现代医疗技术的检查,确诊为晚期肺癌。
已无法做手术,也没必要了。
家属却坚决要求医生给开一刀,不能白白等死。
现代医疗技术无论多么先进,终归是隔皮看瓤,打开后万一还有希望呢! 把毒瘤多少切去一点,总比一点不切要好吧? 更重要的是为了安慰病人。
家属告诉他是肺里长了个良性小瘤子,如果不手术,关于良性的谎言岂不就得戳穿? 家属还请求作家协会出面,以组织的名义要求医院给实施手术。
于是我们也加入撒谎的行列。
医生虽然明知手术对病人有害无益,也只能答应病人家属和所在单位的请求。
因为他们也是撒谎者,从一开始就和家属一起向病人隐瞒了真实病情。
哪一个癌症患者的家属不是这样做的呢?从谎言变成了行动,病人的身体被切开了,跟医生预料的一样,决无手术的可能了。
原样又缝合起来。
绝症在身的病人又白挨了一刀,损伤了元气。
得到的只是一句新谎言:手术很成功,很快就会好的。
所有到医院看望他的人不仅重复着家属提示的谎言,还即兴创造出一些新的谎言。
包括他家的小孩子,一副天真烂漫的神态说着大模大样的谎话。
没有一个人为此感到有什么不安。
相反倒有一种神圣感,一种悲壮感,都在扮演保护他的角色。
大家心安理得地形成了一种默契:只要是为了他好,怎么骗他都没有关系。
自以为比对方强大,可以撒谎,出于同情对方,为了让他高兴,也可以撒谎。
他的生活被谎言包围着,也许他的余生就得靠这些谎言支撑着。
他的精神居然真的好起来,要求看文件;给医生写了感谢信;提出了病好后挂职深入生活的计划;要求再分给他一套房子,他的孩子多,已经给过他两次房子都不够用;要求专业职务评定委员会把他由二级作家升为一级作家……他的全部要求都得到了满意的答复,人们无法拒绝一个不久于人世的人。
这些应允又是不可能马上都能兑现的。
正因为用不着兑现,别人才答应得那么痛快。
为什么欺骗一个快死的人就不觉得是缺德呢? 因为说谎的动机是善良的。
语言的演变优秀教案

【篇一】语言的演变优秀教案6《语言的演变》教学设计《语言的演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语言一面是稳定的,另一面又在演变的道理。
2.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初步区别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一般异同点,注意语体风格,纠正书面用语中"半文不白"的现象。
3.学习本文在说明中运用不同的方法和通俗简练的语言。
【教学重点】本文举例说明的方法和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的写法。
【教学难点】古今语言的差别和汉语的演变。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小组活动、讨论法[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语变现象冯巩有段相声说过去叫出租车,现在叫"的";过去叫汗衫,现在叫"T";过去叫情人,现在叫"蜜"之类,亦庄亦谐,意蕴顿增,传神有趣而耐人寻味。
今昔叫法大异其趣的,还可列出一长串过去叫点子,现在叫创意;过去叫减价, 现在叫甩卖;过去叫跑龙套,现在叫友情客串;过去叫关系密切,现在叫零距离接触;过去叫瘦弱,现在叫骨感;过去叫半老徐娘,现在叫资深美人;过去叫很痛快,现在叫爽歪歪语言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同一事物因世异时移,表述时则变了说法。
其实只要留意,"过去式"嫗变为"现在式"的现象,生活中并不少见,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用通俗的语言,简明扼要、层次清晰地展示了古今语言的这一特征。
二、整体思路教师出示题目,小组讨论、合作抢答。
1.在速读的基础上找出课文的中心句,并说明其作用。
明确首句"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语言也是这样" 即课文的中心句。
文章开篇第一句话体现了课文的基本观点,统摄全文。
全文由三部分组成能不能给每部分加个小标题?明确①语言是变化的②相信外面2 •意义没有改变,可是使用受到很大限制的’有余7 〃之〃「者7H (―//3•所用的意义现代已经不用,尽管别的意义还在使用。
《语言的演变》教案完美版

《语言的演变》教案完美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语言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语言的演变过程及其影响1.2 教学内容语言的定义与特点语言的演变过程语言演变的影响1.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第二章:语言的定义与特点2.1 教学内容语言的定义语言的特点2.2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课堂讨论小组报告第三章:语言的演变过程3.1 教学内容语言演变的原因语音演变的类型与实例语法演变的类型与实例3.2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例分析法3.3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第四章:语言演变的影响4.1 教学内容语言演变对交际的影响语言演变对社会文化的影响语言演变对教育的影响4.2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课堂讨论小组报告第五章:语言演变与语言政策5.1 教学内容语言政策的概念与类型语言政策对语言演变的影响我国的语言政策及其对语言演变的影响5.2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5.3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第六章:语言演变与语言接触6.1 教学内容语言接触的概念语言接触的类型与实例语言接触对语言演变的影响6.2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例分析法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第七章:社会语言学的视角7.1 教学内容社会语言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社会语言学在语言演变研究中的应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与方法7.2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7.3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小组报告第八章:语言演变与语言技术8.1 教学内容语言技术的概念与发展语言技术对语言演变的影响语言技术在未来语言演变中的作用8.2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例分析法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第九章:跨文化交流与语言演变9.1 教学内容跨文化交流的概念与类型跨文化交流对语言演变的影响跨文化交流中的语言适应与变体9.2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9.3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小组报告第十章:语言演变的前景与挑战10.1 教学内容语言演变的发展趋势语言演变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应对语言演变挑战的策略与方法10.2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第十一章:语言演变与个体差异11.1 教学内容语言习得与语言演变的关系个体差异在语言演变中的作用语言演变中的年龄、性别和地域因素11.2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例分析法11.3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第十二章:语言演变与语言保护12.1 教学内容语言保护的定义与意义语言演变中对弱势语言的保护措施语言保护与语言多样性的关系12.2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课堂讨论小组报告第十三章:语言演变与全球化的影响13.1 教学内容全球化对语言演变的影响全球化背景下的语言扩散与接触全球化对语言多样性的影响13.2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例分析法13.3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第十四章:语言演变与教育14.1 教学内容语言教育在语言演变中的作用语言教育政策与语言演变的关系语言教育中的教学方法和策略14.2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课堂讨论小组报告第十五章:总结与展望15.1 教学内容回顾整个课程的主要内容讨论语言演变的重要性和影响展望未来语言演变的研究方向15.2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15.3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课后作业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语言的定义与特点:理解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具有任意性、创造性、结构性、时空限制等特点。
语言的演变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

语言的演变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教案一:《语言的演变》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语言的演变过程和演变原因;2.理解语言演变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提高学生对语言演变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语言演变的过程;2.理解语言演变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学难点】1.掌握语言演变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提高学生对语言演变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课文《语言的演变》的课文教材及相关PPT。
【教学过程】Step 1 情境导入(5分钟)呈现一段古代文字,引发学生对古代文字的猜测和探究,激发学生对语言演变的兴趣。
Step 2 导入新课(10分钟)1.通过观察现代汉字和古代文字的异同,引导学生思考语言是如何演变的;2.通过展示不同时期的文字遣词和表达方式,探索语言演变的原因。
Step 3 阅读、理解与讨论(35分钟)1.学生阅读课文《语言的演变》;2.学生分组讨论所读课文中的观点和主题,并记录下来;3.学生展示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并进行集体讨论。
Step 4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让学生归纳出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特征。
【作业】1.选择一种语言,了解其演变历程,并撰写一篇报告;2.思考自己对语言演变的看法,并用100字进行总结。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语言演变的过程和原因,理解到语言演变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通过小组讨论和集体讨论,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课文解读时,要加入趣味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语言的演变》教案完美版

《语言的演变》教案完美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语言的定义和特征。
让学生了解语言的演变过程和原因。
1.2 教学内容:语言的定义和特征语言的演变过程和原因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语言的定义和特征,演变过程和原因。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他们对语言演变的观察和理解。
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语言的定义和特征。
1.4.2 讲解语言的定义和特征:详细讲解语言的定义和特征,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
1.4.3 讲解语言的演变过程和原因:介绍语言的演变过程,包括语音变化、语法规则的改变、新词汇的产生等,并解释演变的内在和外在原因。
1.4.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对语言演变的观察和理解,并进行讨论。
第二章:语言的起源和发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让学生了解不同语言的演变特点。
2.2 教学内容: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不同语言的演变特点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不同语言的演变特点。
比较法:比较不同语言的演变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差异和共同点。
2.4 教学步骤:2.4.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语言的起源和发展。
2.4.2 讲解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详细讲解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包括原始语言到现代语言的演变。
2.4.3 讲解不同语言的演变特点:介绍不同语言的演变特点,包括汉语、英语、法语等,并分析其原因。
2.4.4 比较练习:让学生进行比较练习,找出不同语言的演变特点和共同点。
第三章:语言的语音变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语言的语音变化类型和原因。
让学生能够识别和分析语音变化实例。
3.2 教学内容:语音变化类型和原因语音变化实例分析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语音变化的类型和原因。
分析法:分析语音变化实例,引导学生识别和理解语音变化。
3.4 教学步骤:3.4.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语言的语音变化。
语言的演变 教案

语言的演变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语言的演变的概念和过程。
2、了解语言的演变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3、培养学生对语言演变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学生对语言演变的理解。
2、学生对语言演变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关于语言演变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料。
2、学生准备了学习笔记本。
3、课堂准备了PPT。
四、教学流程Step 1 导入1、教师出示一个古代的文字或语言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猜测图片中表示的是什么。
2、教师解释图片中的文字或语言,告诉学生这是古代的一种文字或语言。
Step 2 语言的演变1、教师给出对语言演变的定义:语言的演变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所使用的语言发生了变化,并且经历了各种不同的形式和发展过程。
2、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方式,向学生展示不同年代和不同地区所使用的语言的差异,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演变过程。
3、教师进一步说明语言的演变是由于社会、文化、科技等多种因素所导致,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交流方式,从而导致了语言的改变。
Step 3 语言演变的影响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语言的演变对人类文明有什么影响?2、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讨论。
3、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解释。
Step 4 语言演变的启示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了解语言的演变对我们有什么启示?2、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讨论。
3、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解释。
Step 5 心得体会1、学生进行小结,记录下自己今天所学到的内容和收获。
2、学生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并发表自己的对语言演变的看法。
3、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五、教学反思1、由于语言的演变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话题,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尝试从不同角度来思考语言演变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以及对我们的启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
《语言的演变》教案完美版

《语言的演变》教案完美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语言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语言的演变过程和原因让学生对语言的演变产生兴趣1.2 教学内容语言的定义和特点语言的演变过程和原因语言的演变的重要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语言的定义和特点,演变过程和原因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语言的演变的重要性1.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让学生思考什么是语言,语言的特点是什么讲解语言的定义和特点:详细讲解语言的定义和特点讲解语言的演变过程和原因:详细讲解语言的演变过程和原因引导学生讨论语言的演变的重要性: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总言的演变的重要性第二章:语言的起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人类使用语言的早期阶段2.2 教学内容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人类使用语言的早期阶段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人类使用语言的早期阶段图片展示法:展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2.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让学生思考语言是如何起源的,发展过程如何讲解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详细讲解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讲解人类使用语言的早期阶段:详细讲解人类使用语言的早期阶段展示相关图片:展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第三章:语言的演变过程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语言的演变过程和特点让学生了解语言的演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3.2 教学内容语言的演变过程和特点语言的演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语言的演变过程和特点,演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例子法:举出具体的语言演变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3.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让学生思考语言是如何演变的过程讲解语言的演变过程和特点:详细讲解语言的演变过程和特点举出具体的语言演变例子:举出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讲解语言的演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详细讲解语言的演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第四章:语言的演变原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语言的演变原因和影响因素让学生了解语言的演变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4.2 教学内容语言的演变原因和影响因素语言的演变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语言的演变原因和影响因素,演变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语言的演变与社会发展的关系4.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让学生思考语言为什么会发生演变讲解语言的演变原因和影响因素:详细讲解语言的演变原因和影响因素讲解语言的演变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详细讲解语言的演变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讨论语言的演变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总言的演变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第五章:语言的演变的重要性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语言的演变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让学生认识到语言的演变对人类文明的发展的作用5.2 教学内容语言的演变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语言的演变对人类文明的发展的作用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语言的演变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语言的演变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5.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让学生思考语言的演变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讲解语言的演变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详细讲解语言的演变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讲解语言的演变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详细讲解语言的演变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引导学生讨论语言的演变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总言的演变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第六章:语言接触与借贷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语言接触的概念和类型让学生了解语言借贷的现象和影响6.2 教学内容语言接触的概念和类型语言借贷的现象和影响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语言接触的概念和类型,语言借贷的现象和影响例子法:举出具体的语言接触和借贷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6.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让学生思考语言接触和借贷的含义讲解语言接触的概念和类型:详细讲解语言接触的概念和类型举出具体的语言接触和借贷例子:举出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讲解语言借贷的现象和影响:详细讲解语言借贷的现象和影响第七章:社会语言学与语言变异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语言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让学生了解语言变异的类型和原因7.2 教学内容社会语言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语言变异的类型和原因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社会语言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语言变异的类型和原因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社会语言学和语言变异的关系7.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让学生思考社会语言学和语言变异的含义讲解社会语言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详细讲解社会语言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讲解语言变异的类型和原因:详细讲解语言变异的类型和原因引导学生讨论社会语言学和语言变异的关系: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总结社会语言学和语言变异的关系第八章:语言的标准化与规范化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语言标准化的概念和过程让学生了解语言规范化的意义和作用8.2 教学内容语言标准化的概念和过程语言规范化的意义和作用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语言标准化的概念和过程,语言规范化的意义和作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语言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影响8.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让学生思考语言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含义讲解语言标准化的概念和过程:详细讲解语言标准化的概念和过程讲解语言规范化的意义和作用:详细讲解语言规范化的意义和作用引导学生讨论语言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影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总言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影响第九章:语言的演变与语言政策让学生了解语言政策的概念和类型让学生了解语言政策对语言演变的影响9.2 教学内容语言政策的概念和类型语言政策对语言演变的影响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语言政策的概念和类型,语言政策对语言演变的影响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语言政策与语言演变的关系9.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让学生思考语言政策和语言演变的关系讲解语言政策的概念和类型:详细讲解语言政策的概念和类型讲解语言政策对语言演变的影响:详细讲解语言政策对语言演变的影响引导学生讨论语言政策与语言演变的关系: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总言政策与语言演变的关系第十章:语言的未来与挑战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语言的未来发展趋势让学生了解语言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10.2 教学内容语言的未来发展趋势语言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讲授法:讲解语言的未来发展趋势,语言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语言的未来和挑战10.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让学生思考语言的未来和挑战讲解语言的未来发展趋势:详细讲解语言的未来发展趋势讲解语言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详细讲解语言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引导学生讨论语言的未来和挑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总言的未来和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语言的定义和特点:理解语言的本质及其区别于其他交流方式的特性是学习语言演变的基础。
(完整版)《语言的演变》教案

语言的演变[教学目的]了解古今汉语的差别和汉语的演变,学习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的写法,培养对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古今汉语变化的规律及说明方法(举例法、分项说明法)教学难点:古代汉语的语义[教学设想]通过师生互动,列出本文提纲,熟悉本文例子中提到的语言知识。
[教学时数] 2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导入课文]上课之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名字叫“秀才买柴”。
有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是什么意思,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
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
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
(你的木柴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吧。
)”卖柴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柴就走了。
听过这个笑话,大家也许都会笑这个秀才真是“酸得倒牙”,买弄文字,结果卖柴人听不懂,他也没能买到柴。
但是如果我们要分析一下,为什么卖柴的人听不懂秀才的话呢?原因是秀才说的话中很多词当时口语中已不用了,对不熟悉古代文字的卖柴人来说,怎么听得懂呢。
这说明了一个什么现象——语言也是不断变化的。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关于语言变化方面的知识。
(投影)语言的演变[作者及课文简介]本文作者为吕叔湘,(1904-1998),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
江苏省丹阳县人,1926年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外国语文系。
吕叔湘先生是我国语言学界的一代宗师,70多年以来一直孜孜不倦地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涉及一般语言学、汉语研究、文字改革、语文教学、写作和文风、词典编纂、古籍整理等广泛的领域。
写了不少专著,代表作是《中国文法要略》、《汉语语法论文集》、《语法修辞讲话》(与朱德熙合著)。
1983年5月,他还拿出多年积蓄的6万元,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金的基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的演变》教案《语言的演变》教案(一)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1.学会12个字,认识5个字。
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理解“衣衫褴褛、佝偻、表情木然、虚设、辛酸、贫困交加、风烛残年”的意思。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语言的魅力》这一奇特感人的故事,使同学们能够了解故事内容,并且深深震撼于“语言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情境创设,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精学第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诗人在木牌上加了几个字,就产生了那样的“魅力”的原因。
教具安排:生字卡《北京的春节》是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文中他用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6个字,认识5个字。
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理解“衣衫褴褛、佝偻、表情木然”的意思。
2.理解课文第1自然段,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第1自然段,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学习生字。
教学难点:理解老人生活处境的艰辛。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一、导入:师:“语言”是人类思想表达的工具,语言的内容非常非常的丰富,一辈子也说不完,语言是我们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没有它,我们就无法表达出细腻丰富的情感,人与人之间更是无法交流沟通了,语言的魅力可大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讲述有关“语言的魅力”的课文。
你们有兴趣吗?首先呀,这还要从一个故事说起……(请快快翻开书本第5页读读这片奇特的故事吧!)二、初读:自读课文。
想想课文写了些什么,并边读边圈生字,读完课文后把所圈生字反复多读几遍直到熟练。
检查生字。
把生字送回课文再读课文,想想读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可提出来。
三、精读:师: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吗?(指名自由概括)学习第1自然段:第因为时间的限制,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还没有得到很好地激发,老师的讲解用时过多,与学生的对话交流还不够充分。
教师与学生的配合不够完美。
今后要大胆放手给学生。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这是怎样的一位老人呢?(“衣衫褴褛,佝偻着腰,头发花白,表情木然”说明她贫困交加,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破破烂烂,这么大岁数了,头发白了,连背都驮了,伸也伸不直,佝偻着背,长期吃不饱,穿不暖,饥寒交迫,老得连站都站不稳了,却还要为了生存,为了活下去,为了不饿死,而整天从早到晚长时间地站在街上沿街乞讨,她的表情木然、目光呆滞,长期生活的不幸早已压得她都麻木了。
面对着这样一位老人,我们已经觉得他很不幸了,可是更不幸的是她从小就是个双目失明的盲人,也许正是因为老人家有异于正常人,眼睛残疾,加上无儿无女,年岁又大,孤苦伶仃,丧失了劳动力,所以才沦落为在街边乞讨。
) 感情练读“一天上午,……不得不在街上乞讨。
”读出老人境况的艰辛,以及对其产生的怜悯之情。
正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一位著名的诗人走到老人跟前,俯下身子询问。
)指名读诗人与老人的对话。
(指导读出老人辛苦劳累与哀伤无奈的心情,语调低沉无力。
)师过渡:于是,诗人听了,便拿出笔来,悄悄地在老人木牌的那行字前面加了“春天到了”这四个字,随后又将身上带着的钱全给了这位老人,结果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学习“街、妇”等上排6个字。
让学生多识记字形:“街”字注意左中右结构的比例;“牌”字注意左右部分的比例,及右边“卑”字的写法。
还要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美观。
教师可适当作书写示范。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另外6个字,认识5个字。
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理解“虚设、辛酸、贫困交加、风烛残年”的意思。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通过学习《语言的魅力》这一奇特感人的故事,使同学们能够了解故事内容,并且深深震撼于“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精学2、3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会背诵第3自然段。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诗人在木牌上加了几个字,就产生了那样的“魅力”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
抽读生字卡片。
二.复习导入师:上节课我们知道知道了一位风烛残年,年老力衰,贫困交加,饥寒交迫的一位长年双目失明的颤巍巍的可怜老人,为了生存,在辛苦地沿街乞讨一天却什么也没得到的情况下,一位诗人出现了,他给了老人所有的钱,并且在她的木牌上的那行字前加上了几个字“春天到了”,正是这寥寥几个字,却使事情发生了怎样的转机呢?我们来看看!三.精学2、3自然段。
学习第二自然段读是培养学生语感和语言素养的最佳途径之一,读也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文质兼美的文章,能使学生读来朗朗上口、成为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的范本材料,更是成为学生语言表达借鉴的一个最佳平台。
所以,以读为主的教学是本课的教学主线。
确实是大势所趋,这节课中,我抓住作者按时间的顺序记叙老北京过春节的表达顺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有目的的读走进北京人过春节的几个片段,引导学生读中感悟。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师: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奇怪的事情呢?老人站了整整一天了,那么漫长的时间都没有收到一枚硬币,所有路过的人都习以为常,可是现在,却突然发生了如此怪事——结合课后习题二,从加点的词语体会到了什么?(递进句,木牌上的语言,感动了每一个人,使经过的每个人都产生了同情怜悯之心。
)练读第二自然段中的递进句。
“无论师……交给老人。
”指名读、小组读。
读出施舍的人之多。
学习第三自然段读了后,你明白了什么?为什么诗人在木牌上加了几个字,就产生了那样的“魅力”呢?这是一篇以歌曲《快乐的节日》的歌词为内容的诗歌,我借助孩子们爱唱爱跳的天性,引导说:“同学们想学唱这支歌吗?”“想!”“那就先自学一下歌词吧。
”音乐课的轻松愉快有效地促进了孩子们的自学激情,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后,让他们迫不及待地去读课文。
指名自由发言(“春天到了”,我们看见了什么?湛蓝晴朗的天空,银花,白絮般的云朵,想象一下画面,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五彩缤纷,小草发芽,绿树长出新叶,莺歌燕舞,小桥流水,鸟语花香,一派生机勃勃的世界,多美好呀!有谁不喜欢春天,有谁不愿意去赞美它呢?可是,这么如此美妙的春天,这位双目失明的可怜老人却一生都没有见过啊!她眼前的只有一片黑暗……“春天来了”虽然短短几个字,却使见过它的人浮想联翩,联想到春天的种种令人向往的美丽景色,然而后面的“我什么也看不见”却刹时敲碎了这个美丽的梦,前后造成极其强烈的对比映衬,使春天的“色彩斑斓”与老人眼前的“永久黑暗”形成对比,使春天的快乐美好与老人风烛残年、贫困交加的辛酸生活形成对比,更加突现出老人生活的困苦不幸,因而使每个人都产生心灵的触动,怜悯同情之心油然而生,纷纷发自肺腑地慷慨解囊。
)感情练读第三自然段。
注意引导读出前后的对比,读出春天的美好与老人身世的辛酸。
试背第三自然段。
四、学习生字:学习“掏、币”等下排6个字。
让学生多识记字形:“辛”字注意几横的长短排列;“残”字可与前面学的“钱”字比较学习。
还要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美观。
教师可适当作书写示范。
板书设计:“我什么也看不见”设计问题要符合学生实际。
在品鲜果猜成分的环节,有的班级品尝的是桔子,就出现,学生不能按照教师的意图说出水分和糖分,之后改成品尝的西瓜,就没有出现不同答案的小组了。
无人施舍2、语言的魅力“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所有的人全都慷慨解囊教学后记:今天在上这课时,在和学生谈到语言的魅力时,有许多学生提到这样一个现像,老师,现在不是有许多要饭的吗?他们往往把自己写得身世可怜、生活悲惨,这不是利用语言来欺骗我们的感情吗?是呀,我看到有一个妈妈带着一个孩子,那孩子举着一张纸,纸上写着:我饿了。
让人一看就觉得很可怜。
听着学生说出的这点点滴滴,心头一阵阵难受,是呀,文中的老人是因为自己双目失明,没有生活能力,才被迫乞讨,而生活中却有许多健全人在......,不能让学生这样失误下去,认为老人仅仅是为了多要一些钱,于是我让学生从文中去找一找:这位老人和我们平时见到的那些乞讨的人有什么不同?紧扣文中老者的描写再来感受出,老人是被迫乞讨的,这不是她的本意。
和生活中那些乞讨的人在本质存在着差别。
这样一比较,学生就明白,虽然在课堂上绕了许多弯,但能让他们去辨别生活是的美与丑,也不失为一件愉快的事! 《语言的演变》教案(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六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
3、练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添上那几个字产生的巨大作用,感受语魅力。
教学难点:理解第六自然段,学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教学过程:一、谈话:师板书“魅力”,指名读。
师: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魅力”这个词,“魅力”是什么意思?这节课我们学习“语言的魅力”(板书“语言的”),课文是要告诉我们什么有魅力?二、自由读全文:读后用简短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摘出重点句:通过读书,你认为没有魅力的语言是哪一句?(板书:我什么也看不见)有魅力的语言又是哪一句?(用红笔在其上方补充“春天到了,可是”)四、默读课文:1、从哪看出这句话没有魅力?(读好第1-3自然段)自读、画批,读后全班交流,谈谈自己的理解。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体会:(1)抓住“无动于衷、淡淡一笑、姗姗而去”等词语体会。
(2)从老人的神态、语言去体会。
在做图形之前,我没有让学生直接拿材料做,而是设计了一个在学具袋里找梯形的环节,这实际上是让学生对梯形进行一次再认,同时也很自然地引到下一个做图形的环节。
(3)从老人收入的情况去体会。
2、从哪看出添上几个字以后就变成了有魅力的语言?(读好第4、5自然段)引导学生从老人神态的变化、收入的变化去体会。
师过渡:还是这条繁华的巴黎大街,还是这个衣衫褴褛、双目失明的老人,前后却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这里我们会产生怎样的问题去探究呢?(引导学生提问:这到底是为什么?)教师勾画板书。
(用木牌形状把这句话框起来)学生齐读板书: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教师读。
(读出感情,给学生以示范。
)学生再读。
五、自由读第六自然段。
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教师边演播描绘春天美景的课件,边深情地说:的确,对一个正常人来说,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语,那流水人家……这一切多美呀,多么令人陶醉呀!可是,对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却是一片添黑(屏幕随之变黑)你心里是什么滋味?感情朗读第六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