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语言的演变精品教案
《语言的演变》教案(通用7篇)

《语言的演变》教案(通用7篇)《语言的演变》教案(通用7篇)《语言的演变》教案篇1真话难说蒋子龙一位尚不足60岁的作家住进了医院,经过一系列现代医疗技术的检查,确诊为晚期肺癌。
已无法做手术,也没必要了。
家属却坚决要求医生给开一刀,不能白白等死。
现代医疗技术无论多么先进,终归是隔皮看瓤,打开后万一还有希望呢! 把毒瘤多少切去一点,总比一点不切要好吧? 更重要的是为了安慰病人。
家属告诉他是肺里长了个良性小瘤子,如果不手术,关于良性的谎言岂不就得戳穿? 家属还请求作家协会出面,以组织的名义要求医院给实施手术。
于是我们也加入撒谎的行列。
医生虽然明知手术对病人有害无益,也只能答应病人家属和所在单位的请求。
因为他们也是撒谎者,从一开始就和家属一起向病人隐瞒了真实病情。
哪一个癌症患者的家属不是这样做的呢?从谎言变成了行动,病人的身体被切开了,跟医生预料的一样,决无手术的可能了。
原样又缝合起来。
绝症在身的病人又白挨了一刀,损伤了元气。
得到的只是一句新谎言:手术很成功,很快就会好的。
所有到医院看望他的人不仅重复着家属提示的谎言,还即兴创造出一些新的谎言。
包括他家的小孩子,一副天真烂漫的神态说着大模大样的谎话。
没有一个人为此感到有什么不安。
相反倒有一种神圣感,一种悲壮感,都在扮演保护他的角色。
大家心安理得地形成了一种默契:只要是为了他好,怎么骗他都没有关系。
自以为比对方强大,可以撒谎,出于同情对方,为了让他高兴,也可以撒谎。
他的生活被谎言包围着,也许他的余生就得靠这些谎言支撑着。
他的精神居然真的好起来,要求看文件;给医生写了感谢信;提出了病好后挂职深入生活的计划;要求再分给他一套房子,他的孩子多,已经给过他两次房子都不够用;要求专业职务评定委员会把他由二级作家升为一级作家……他的全部要求都得到了满意的答复,人们无法拒绝一个不久于人世的人。
这些应允又是不可能马上都能兑现的。
正因为用不着兑现,别人才答应得那么痛快。
为什么欺骗一个快死的人就不觉得是缺德呢? 因为说谎的动机是善良的。
语言的演变优秀教案

【篇一】语言的演变优秀教案6《语言的演变》教学设计《语言的演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语言一面是稳定的,另一面又在演变的道理。
2.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初步区别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一般异同点,注意语体风格,纠正书面用语中"半文不白"的现象。
3.学习本文在说明中运用不同的方法和通俗简练的语言。
【教学重点】本文举例说明的方法和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的写法。
【教学难点】古今语言的差别和汉语的演变。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小组活动、讨论法[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语变现象冯巩有段相声说过去叫出租车,现在叫"的";过去叫汗衫,现在叫"T";过去叫情人,现在叫"蜜"之类,亦庄亦谐,意蕴顿增,传神有趣而耐人寻味。
今昔叫法大异其趣的,还可列出一长串过去叫点子,现在叫创意;过去叫减价, 现在叫甩卖;过去叫跑龙套,现在叫友情客串;过去叫关系密切,现在叫零距离接触;过去叫瘦弱,现在叫骨感;过去叫半老徐娘,现在叫资深美人;过去叫很痛快,现在叫爽歪歪语言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同一事物因世异时移,表述时则变了说法。
其实只要留意,"过去式"嫗变为"现在式"的现象,生活中并不少见,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用通俗的语言,简明扼要、层次清晰地展示了古今语言的这一特征。
二、整体思路教师出示题目,小组讨论、合作抢答。
1.在速读的基础上找出课文的中心句,并说明其作用。
明确首句"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语言也是这样" 即课文的中心句。
文章开篇第一句话体现了课文的基本观点,统摄全文。
全文由三部分组成能不能给每部分加个小标题?明确①语言是变化的②相信外面2 •意义没有改变,可是使用受到很大限制的’有余7 〃之〃「者7H (―//3•所用的意义现代已经不用,尽管别的意义还在使用。
《语言的演变》教案完美版

《语言的演变》教案完美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语言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语言的演变过程及其影响1.2 教学内容语言的定义与特点语言的演变过程语言演变的影响1.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第二章:语言的定义与特点2.1 教学内容语言的定义语言的特点2.2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课堂讨论小组报告第三章:语言的演变过程3.1 教学内容语言演变的原因语音演变的类型与实例语法演变的类型与实例3.2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例分析法3.3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第四章:语言演变的影响4.1 教学内容语言演变对交际的影响语言演变对社会文化的影响语言演变对教育的影响4.2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课堂讨论小组报告第五章:语言演变与语言政策5.1 教学内容语言政策的概念与类型语言政策对语言演变的影响我国的语言政策及其对语言演变的影响5.2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5.3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第六章:语言演变与语言接触6.1 教学内容语言接触的概念语言接触的类型与实例语言接触对语言演变的影响6.2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例分析法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第七章:社会语言学的视角7.1 教学内容社会语言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社会语言学在语言演变研究中的应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与方法7.2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7.3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小组报告第八章:语言演变与语言技术8.1 教学内容语言技术的概念与发展语言技术对语言演变的影响语言技术在未来语言演变中的作用8.2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例分析法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第九章:跨文化交流与语言演变9.1 教学内容跨文化交流的概念与类型跨文化交流对语言演变的影响跨文化交流中的语言适应与变体9.2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9.3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小组报告第十章:语言演变的前景与挑战10.1 教学内容语言演变的发展趋势语言演变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应对语言演变挑战的策略与方法10.2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第十一章:语言演变与个体差异11.1 教学内容语言习得与语言演变的关系个体差异在语言演变中的作用语言演变中的年龄、性别和地域因素11.2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例分析法11.3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第十二章:语言演变与语言保护12.1 教学内容语言保护的定义与意义语言演变中对弱势语言的保护措施语言保护与语言多样性的关系12.2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课堂讨论小组报告第十三章:语言演变与全球化的影响13.1 教学内容全球化对语言演变的影响全球化背景下的语言扩散与接触全球化对语言多样性的影响13.2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例分析法13.3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第十四章:语言演变与教育14.1 教学内容语言教育在语言演变中的作用语言教育政策与语言演变的关系语言教育中的教学方法和策略14.2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课堂讨论小组报告第十五章:总结与展望15.1 教学内容回顾整个课程的主要内容讨论语言演变的重要性和影响展望未来语言演变的研究方向15.2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15.3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课后作业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语言的定义与特点:理解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具有任意性、创造性、结构性、时空限制等特点。
《语言的演变》教案完美版

《语言的演变》教案完美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语言的定义和特征。
让学生了解语言的演变过程和原因。
1.2 教学内容:语言的定义和特征语言的演变过程和原因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语言的定义和特征,演变过程和原因。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他们对语言演变的观察和理解。
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语言的定义和特征。
1.4.2 讲解语言的定义和特征:详细讲解语言的定义和特征,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
1.4.3 讲解语言的演变过程和原因:介绍语言的演变过程,包括语音变化、语法规则的改变、新词汇的产生等,并解释演变的内在和外在原因。
1.4.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对语言演变的观察和理解,并进行讨论。
第二章:语言的起源和发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让学生了解不同语言的演变特点。
2.2 教学内容: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不同语言的演变特点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不同语言的演变特点。
比较法:比较不同语言的演变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差异和共同点。
2.4 教学步骤:2.4.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语言的起源和发展。
2.4.2 讲解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详细讲解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包括原始语言到现代语言的演变。
2.4.3 讲解不同语言的演变特点:介绍不同语言的演变特点,包括汉语、英语、法语等,并分析其原因。
2.4.4 比较练习:让学生进行比较练习,找出不同语言的演变特点和共同点。
第三章:语言的语音变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语言的语音变化类型和原因。
让学生能够识别和分析语音变化实例。
3.2 教学内容:语音变化类型和原因语音变化实例分析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语音变化的类型和原因。
分析法:分析语音变化实例,引导学生识别和理解语音变化。
3.4 教学步骤:3.4.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语言的语音变化。
《语言的演变》教案高品质版

《语言的演变》教案教学目标: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正确规范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教学重点:理清全文的论证思路.理解古今汉语在语音、语汇、语法方面的差异。
教学难点:古今汉语在语汇、语音方面的变化。
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正确规范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教学难点:古今汉语在语汇、语音方面的变化。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学文言文时经常会遇到读音多,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情况复杂,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等等。
这是为什么呢?语言从古至今经历了哪些变化呢?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破解了这些问题.二、解题吕叔湘,1904年生,江苏丹阳人,中国当代著名语言学家。
主要著作有《中国文法要略》《文言虚字》《汉语语法论文集》等。
本文选自《语文常谈》,原题为《古今言殊》。
三、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全文由三部分组成,能不能给每部分加个小标题?明确: ①语言是变化的。
②语汇的变化。
③语音、语法的变化。
2、本文是一篇语言学论文,依然是议论文的范畴,对议论文而言,论证思路是很重要的。
请大家结合课文题目、三个小标题和具体内容,分析这篇课文的论证思路。
明确:本文题目是《语言的演变》,作者先用一个大家很熟悉也相对浅显的素材证实了语言和世界上万事万物一样,是不断变化的。
这是一个前提,即我们先得确定“语言是演变的”,然后才能在这个基础上继续探讨“语言是如何演变的”,作者正是依照这个思路来谋篇布局的。
四、讲析第一部分:1、讲析第一层(第一自然段)①体现本自然段中心观点的是哪句话?这个观点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明确:“世界上万事万物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语言也是这样。
”作者从一切事物都在变动的大前提中推出语言既然是一种事物就也得运动、变化、发展的结论。
作者一开始就提出了自己立论的理论基础——辩证唯物论,并且具体解释了什么是“演变”。
②第二——四句和第一句的关系怎样?明确:第二句是从语言的纵向演变(历史的发展)对中心观点的说明。
(完整版)《语言的演变》教案

语言的演变[教学目的]了解古今汉语的差别和汉语的演变,学习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的写法,培养对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古今汉语变化的规律及说明方法(举例法、分项说明法)教学难点:古代汉语的语义[教学设想]通过师生互动,列出本文提纲,熟悉本文例子中提到的语言知识。
[教学时数] 2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导入课文]上课之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名字叫“秀才买柴”。
有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是什么意思,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
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
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
(你的木柴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吧。
)”卖柴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柴就走了。
听过这个笑话,大家也许都会笑这个秀才真是“酸得倒牙”,买弄文字,结果卖柴人听不懂,他也没能买到柴。
但是如果我们要分析一下,为什么卖柴的人听不懂秀才的话呢?原因是秀才说的话中很多词当时口语中已不用了,对不熟悉古代文字的卖柴人来说,怎么听得懂呢。
这说明了一个什么现象——语言也是不断变化的。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关于语言变化方面的知识。
(投影)语言的演变[作者及课文简介]本文作者为吕叔湘,(1904-1998),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
江苏省丹阳县人,1926年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外国语文系。
吕叔湘先生是我国语言学界的一代宗师,70多年以来一直孜孜不倦地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涉及一般语言学、汉语研究、文字改革、语文教学、写作和文风、词典编纂、古籍整理等广泛的领域。
写了不少专著,代表作是《中国文法要略》、《汉语语法论文集》、《语法修辞讲话》(与朱德熙合著)。
1983年5月,他还拿出多年积蓄的6万元,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金的基金。
《语言的演变》教案设计范文

《语言的演变》教案设计范文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语言的定义和特性让学生了解语言的演变过程1.2 教学内容语言的定义和特性语言的演变过程1.3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让学生思考什么是语言,语言的作用是什么讲解语言的定义和特性:让学生理解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具有任意性、创造性、可变性等特点讲解语言的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语言是如何从原始形态发展到现代形态的第二章:语言的起源和发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不同语言的演变特点2.2 教学内容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不同语言的演变特点2.3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让学生思考语言是如何起源的,发展过程中有哪些变化讲解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语言起源于人类的社交需求,经历了从口语到书面语的演变过程讲解不同语言的演变特点:让学生了解不同语言在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的演变特点第三章:语言的演变因素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影响语言演变的因素让学生了解语言演变的速度和规律3.2 教学内容影响语言演变的因素语言演变的速度和规律3.3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让学生思考是什么因素影响了语言的演变讲解影响语言演变的因素:让学生了解社会、文化和接触等因素对语言演变的影响讲解语言演变的速度和规律:让学生了解语言演变的速度和规律,以及不期的演变特点第四章:语言的演变现象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语言演变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让学生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和机制4.2 教学内容语言演变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和机制4.3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让学生思考在语言演变中出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讲解语言演变中的现象:让学生了解语音变化、语法变化、词汇变化等现象讲解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和机制:让学生了解社会、文化和接触等因素对语言演变的影响第五章:语言的演变与语言学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语言演变与语言学的关系让学生了解语言学家如何研究语言演变5.2 教学内容语言演变与语言学的关系语言学家如何研究语言演变5.3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让学生思考语言演变与语言学之间的联系讲解语言演变与语言学的关系:让学生了解语言演变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之一讲解语言学家如何研究语言演变:让学生了解语言学家通过比较、分析和归纳等方法研究语言演变第六章:语言接触与借贷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语言接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语言借贷的现象及其对语言演变的影响6.2 教学内容语言接触的概念语言借贷的现象及其对语言演变的影响6.3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思考不同语言之间的接触现象讲解语言接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语言接触是指不同语言使用者的语言相互影响的过程讲解语言借贷的现象及其对语言演变的影响:让学生了解语言借贷是指一种语言从另一种语言借用的词汇、语法结构等,以及这种现象如何影响语言的演变第七章:社会文化与语言演变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文化与语言演变的关系让学生了解社会文化因素如何影响语言的演变7.2 教学内容社会文化与语言演变的关系社会文化因素如何影响语言的演变7.3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思考社会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关系讲解社会文化与语言演变的关系:让学生了解社会文化对语言演变的影响讲解社会文化因素如何影响语言的演变:让学生了解社会文化因素如教育、媒体等如何影响语言的演变第八章:语言政策与语言演变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语言政策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语言政策如何影响语言的演变8.2 教学内容语言政策的概念语言政策如何影响语言的演变8.3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思考政府如何通过政策来管理语言讲解语言政策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语言政策是指政府为管理语言而制定的规划和措施讲解语言政策如何影响语言的演变:让学生了解语言政策如何影响语言的使用和演变第九章:语言与思维的关系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语言如何影响思维方式9.2 教学内容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如何影响思维方式9.3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思考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讲解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语言不仅是表达思维的工具,也能影响思维方式讲解语言如何影响思维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语言的使用者可能有不同的思维特点和方式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言演变的要点和知识点让学生展望语言演变未来的发展趋势10.2 教学内容总言演变的要点和知识点展望语言演变未来的发展趋势10.3 教学步骤让学生回顾整个课程的内容,总言演变的要点和知识点让学生思考当前全球化和科技发展对语言演变的影响展望语言演变未来的发展趋势:让学生了解语言演变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未来可能会出现新的演变现象和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设计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言的定义和特性、语言的演变过程、影响语言演变的因素、语言演变的现象以及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等核心知识点。
《语言的演变》教案范文

《语言的演变》教案范文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了解语言的定义和特点理解语言的演变过程及其重要性1.2 教学内容:语言的定义和特点语言的演变过程语言演变的重要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语言的定义和特点,引导思考语言的演变过程讨论法:分组讨论语言演变的重要性和影响1.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小组讨论报告:学生分组讨论并提交讨论报告第二章:语言的起源和发展2.1 教学目标:了解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理解不同语言的演变特点2.2 教学内容: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不同语言的演变特点语言的传播和接触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介绍不同语言的演变特点比较法:比较不同语言的演变差异和共同点2.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比较分析:学生完成比较分析练习,提交答案第三章:语言的变异和方言3.1 教学目标:了解语言的变异现象和方言的形成理解方言的特点和影响3.2 教学内容:语言的变异现象和原因方言的形成和分类方言的特点和影响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语言的变异现象和方言的形成,介绍方言的特点和影响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方言案例,让学生了解方言的实际应用3.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方言案例分析:学生完成方言案例分析练习,提交答案第四章:语言的标准化和规范化4.1 教学目标:了解语言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过程理解标准语言的重要性4.2 教学内容:语言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过程标准语言的制定和推广标准语言的重要性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语言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过程,介绍标准语言的制定和推广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标准语言的重要性和影响4.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小组讨论报告:学生分组讨论并提交讨论报告第五章:语言的演变趋势5.1 教学目标:了解现代语言的演变趋势理解语言演变对社会的影响5.2 教学内容:现代语言的演变趋势语言演变对社会的影响语言的未来发展预测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现代语言的演变趋势,介绍语言演变对社会的影响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语言的未来发展预测5.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小组讨论报告:学生分组讨论并提交讨论报告第六章:语言接触与借词6.1 教学目标:理解语言接触的概念和形式掌握借词的定义和作用分析不同语言间的借贷现象6.2 教学内容:语言接触的类型和结果借词的来源、类型和影响跨语言借贷的实际案例分析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语言接触的概念和形式,讲解借词的定义和作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语言间的借贷现象,让学生了解其实际应用6.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借贷现象分析:学生完成借贷现象分析练习,提交答案第七章:语言的演变与语言政策7.1 教学目标:理解语言政策的概念和类型掌握语言政策对语言演变的影响分析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语言政策及其对语言演变的作用7.2 教学内容:语言政策的定义、类型和目标语言政策对语言演变的影响和作用具体国家或地区的语言政策案例分析7.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语言政策的概念和类型,讲解语言政策对语言演变的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国家或地区的语言政策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对语言演变的作用7.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语言政策案例分析:学生完成语言政策案例分析练习,提交答案第八章:语言的演变与语言创新8.1 教学目标:理解语言创新的概念和类型掌握语言创新对语言演变的影响分析不同语言创新现象及其对语言发展的作用8.2 教学内容:语言创新的类型和原因语言创新对语言演变的影响和作用具体语言创新现象的案例分析8.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语言创新的概念和类型,讲解语言创新对语言演变的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语言创新现象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对语言发展的作用8.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语言创新案例分析:学生完成语言创新案例分析练习,提交答案第九章:语言的演变与语言文化9.1 教学目标:理解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掌握语言文化对语言演变的影响分析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的语言演变现象9.2 教学内容:语言与文化关系的理论基础语言文化对语言演变的影响和作用具体语言文化背景下的语言演变案例分析9.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语言与文化关系的理论基础,讲解语言文化对语言演变的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语言文化背景下的语言演变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影响和作用9.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语言文化案例分析:学生完成语言文化案例分析练习,提交答案10.1 教学目标:回顾语言演变的主要内容和概念理解语言演变的意义和影响展望语言演变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研究方向10.2 教学内容:回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总言演变的意义和影响探讨语言演变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研究方向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回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总言演变的意义和影响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语言演变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研究方向10.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学生分组讨论并提交发展趋势研究报告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语言的定义和特点:理解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用于表达和交流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山高中生态循环课堂教案高一语文第1 周第01 总编号:01 主备人:杨孝茜
语言的演变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语言在历史长河中既有其相对稳定的一面,也有其不断发展变化的一面。
2了解古今汉语的差别和汉语的演变概况和一般规律,更好地学习祖国语言。
3.学习本文运用典型实例展示概况,分类、比较揭示发展变化规律的说明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本文举例说明的方法和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的写法。
2、难点:古今语言的差别和汉语的演变。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学方法
一、预习提示
1)解题、简介课文与作者
吕叔湘(1904—),江苏丹阳人。
我国当代著名语言学家。
主要著作有
《中国文法要略》、《文言虚字》、《汉语语法论文集》等。
《语言的演变》选自《语文常谈》,原题是《古今言殊》,包括“语言也在变”、
“语汇的变化”、“语法、语音的变化”和“从文言到白话”等四个部分。
选入
课本时,作者删去了第四部分,并将前三部分的小标题改为序数词。
原题也改
成现在的题目。
学生预习
二、整体感知
( 一) 通读全文,请说说课文第一、二、三部分的内容和相互关系是什么? 找出课文的中心句,并说明其作用?
答案要求:第一部分是说明语言演变的概貌,第二、三部分是从语汇、语法、语音三个局部进行具体说明,表现为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从概貌到具体,条理特别清晰。
首句“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语言也是这样”即课文的中心句,体现了课文的基本观点,统摄着全篇。
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课文研习
(一) 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1 . 这一部分举了《战国策》里的《邹忌讽齐全纳谏》作为例子,是因为:①
这段文字大家都很______;②这段文字中,大多数的字现在还用,可是,仔细一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这个例子很典型。
阅读课文筛选信息
2 . 在第二、三部分分类说明前,作者先举出这个实例,这样说明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 ①熟悉②跟现代汉语的差别就有这么大 2 . 能具体说明古今汉语的差别及汉语的演变,给人以概括的认识。
( 二) 阅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并讨论:
1 . 第二部分有11段,说明语汇的古今变化。
作者采用分类、举例、古今比较说明的方法,写得层次清晰、内容周详。
分析这部分分类说明的层次。
提示:请同学们注意阅读时要抓住每一层次的中心句。
答案要点:
1、语汇的消长2 . 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引起新词出现
3 . 外来的事物带来了外来语
词义的变化a. 词义的变化与生活不一定有多大关系
b . 词义缩小
c . 词义转移
d . 词义弱化
事物改变名称1 . 词语的替换a . 单音词变多音词b . 一个单音词换了另一个单音词 2 . 由于忌讳引起词的变换
2 . “语言的变化涉及语音、语法、语汇三方面”,为什么课文先从语汇说起? 答案要点:这是因为,比较起来,语汇的变化比语音、语法更快。
这说明文章选择重点也体现着语言演变的特点。
3 . 说明语汇的消失,课文为什么以《诗经·鲁颂》中“马”为例? 作用何在? 答案要点:在农业社会中,马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耕作和交通的重要工具,人们为了便于交流信息,给各种各样的马起了专名。
( 三) 默读第三部分:语法和语音的变化。
摘出内容要点是什么?
答案要点:语法的变化小,只表现在语序;语音的变化大,表现在声母、韵母、声调。
(四) 总结分析:本文是怎样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的? 请举出实例回答。
提示:要对文章三个部分的理解加以总结,可拟出要点,并联系说明文知识。
答案要点:
由于语言的演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历史现象,因而文章综合运用了分类、举例、比较、引用等多种说明方法,以说明其特征。
从分类说明看,它逐层分类:先分大类,即语汇、语法、语音的变化;后分小类,如语汇的变化,又分语汇的消失、出现、渗入和词义的变化;而词义的变化再分细类,如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变,词义弱化……这样分类说明,不仅说明了语汇变化的社会原因和内部原因,显示了语言演变的梗概,而且有区别地说明了事物的具体特征,更易于为读者所理解。
梳理各个部分的中心句,理解文章的说明层次。
掌握文中的说明方法并总结。
从举例说明看,包括三种类型:其一是假设举例,如第一部分假设孔子与颜回、子路谈话,朱熹闯进去完全听不懂,就从语音具有时代特征来说明语言的演变,既明确,又有趣。
其二是典型举例,如文章第一部分说明古今汉语的差别很大,举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一例,由于富于代表性,容量极大,因而说明问题非常充分。
又如说明语汇的变化,举《诗经·鲁颂》一诗为例,非常典型地说明了“有些字眼儿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的语言现象。
其三是列举,如用形声法说明汉字无论声母、韵母、声调都已有很大变化时,就列举了“江”“潘”“泣”“提”“通”“路”等一连串例子,非常明确。
从比较说明看,本文各部分都运用了这种说明方法,因为文章说明语言的演变,必须用古与今作比较,无论语汇、语法、语音,都需如此,不言而喻。
从引用说明看,本文主要是引用资料,借以说明语言演变的情况,如以“涕”为例,说明词义的转移,就引用了《庄子》、王褒的《憧约》;说明“信”与“书”古今歧义,就引用了《世说新语》中一句话:“俄而谢玄淮上信至,( 谢安) 看书竟,默然无言”……这些引用极富于针对性。
由于根据充分,因而说明有力。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浚水,无以饵其口,坐行蒲服,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阖庐为霸。
——《战国策·秦策三》
A 文中除人名、地名外,古今意义一致的字有。
B.意义未变,现在不能单用的有。
C.意义未变,但使用上受到很大限制的有。
D.文中所用的意义现在已经不用的有。
E.橐载的意思是
(1)A.出、行、伏B.载、昼、饵、乞、食、兴C.而、于、为D.卒、至于、霸E.用口袋装
六、布置预习
发放下一节课学案,并提出预习要求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