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与中国现代文学

合集下载

泰戈尔与冰心

泰戈尔与冰心

泰戈尔与冰心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印度伟大作家泰戈尔的散文诗,可以说影响了中国一代文学先驱。

我们知道,泰戈尔一生同情中国。

他曾两次访问过中国。

他访问之后,他的作品大量地译成汉文。

当时翻译的绝大多数是散文诗,因此,泰戈尔对中国的影响首先是散文诗。

从20世纪二十年代中期起,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不少体裁像《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一类的作品,这其中有沈尹默、刘半农、冰心、鲁迅、郭沫若、瞿秋白、徐志摩等人的作品。

在他们中间,冰心可以说是受惠于泰戈尔最深的“私淑弟子”了。

泰戈尔的散文诗如心有灵犀一点通一般地打动并启发着中国的新一代的女诗人、女散文诗作家——冰心。

她写了颇有影响的《寄小读者》,便是最好的例证。

受泰戈尔泛神论的影响,冰心的创作走向温柔的爱的吟颂。

徐志摩的艺术风格与冰心较为接近,同样地追求清新明快和温柔亲切,又带着一点淡淡的忧愁。

但仔细品味,徐志摩过于空灵,他缺乏冰心那种求索人生的不懈和爱国主义的绵绵深情。

泰戈尔对中国散文诗的影响是广泛的。

而惟独冰心最得泰戈尔思想和艺术的精髓,成了“最有名神形毕肖的泰戈尔的私淑弟子”(徐志摩《泰戈尔来华》)。

论泰戈尔对中国

论泰戈尔对中国

论泰戈尔对中国“五四”作家群影响差异性的原因内容摘要:泰戈尔对中国“五四”作家群有过影响,但多数是短期性的,用“接受理论”去分析”它,可以看出由于接受异常的不同便产生不同的期待视野。

关键词:泰戈尔“五四”作家群,接受屏幕、期待视野、影响差异性。

有些学者认为:“五四”运动前后,中国诗文坛上曾经掀起过一阵“泰戈尔热”泰戈尔“对中国现代文化运动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①.实际上广泛影响是有过的,但“深远”则不符合历史事实。

我用接受美学的一些原则,对一些“五四”时期曾接受过泰戈尔影响的作家跟踪分析,就可以看出真相来。

乐黛云教授在《比较文学原理》中说:“五四时期,许多国家从不同的角度接受了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影响,郭沫若接受泰戈尔的泛神论,从泛神论中吸收了追求个性解放,反封建的力量,但他的诗歌基调仍是灼热的;冰心也接受了泰戈尔的泛神论,却就造了一片平和恬淡的情调;王统照明显接受泰戈尔的“爱的哲学”,他的诗追随泰戈尔崇尚自然,追忆童心,探索人生,但却朦胧晦涩,与冰心不同徐志摩和泰戈尔的交往更深,他从浪漫主义的角度去接受泰戈尔,作品显得清新明快,漂渺空灵”②这段论述有夸大之处。

但四例均有不同的代表性,因此我们就以此展开接受美学的实际分析A、泰戈尔简介:泰戈尔是一位获得全世界善良的人们尊敬的伟大作家,他主张用“爱的哲学”“道德自我修养”“非暴力思想”去反对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并以此来求得一个和谐、安宁的世界。

他本身有深厚的印度民族文化的熏陶,又到英国接受欧美文化。

因此,五四时期深爱中国作家的爱戴。

这是事实,但由于异质文化节接受时,文化选择机制有认同与排异两方面,因此,大多数的中国作家无法泰戈尔的文化因子全盘接受。

B、郭沫若接受泰戈尔影响的历程郭沫若是学生时代(1914—1916)开始接触泰戈尔的作品的。

时间约在日本留学初期,在《学生时代,我的学生时代》一文中,他写道:“在高等学校的期间,便不期然地与欧美文学发生了关系,我接近了泰戈尔、雪莱、莎士比亚、海涅、歌德、席勒,更间接地和北欧文化学、法国文学、俄国文学都得到接近的机会……”在《我的作诗经过》中说:曾对泰戈尔作品发生痴迷般的兴趣:“那清新和平径直使我吃惊,使我一跃便年青了二十年!”“在他的诗里面感受着诗美以上的欢悦”在《文艺论集·泰戈尔来华之我见》中又说,他甚至十分虔诚的圣洁的感情诵读泰戈尔的书:“每天学校下课后,便跑到一间很幽暗的阅览室去坐在事隅面壁捧书而黙诵,时而流着感谢的眼泪而暗记,一种恬净的悲调荡漾在我的身之内外……”要说清楚年青时的郭沫若会对泰戈尔作品产生正面的视野融合,必须在郭沫若留学前的经历去寻找前理解。

泰戈尔与中国现代诗学

泰戈尔与中国现代诗学

泰戈尔与中国现代诗学内容提要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中外诗学对话,以泰戈尔为焦点的中印现代诗学对话是其中一例。

中国现代文学主要社团流派的代表人物,如郑振铎、郭沫若、徐志摩等,都与泰戈尔有过交流,其文学思想受到泰戈尔诗学的影响或激发。

陈独秀等人对泰戈尔文化思想的批判和闻一多等人对泰戈尔文艺思想的批评,是中印现代诗学的深度对话。

对话中存在许多误读现象,其原因主要是文化过滤、翻译局限和话语建构。

对话是文学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中外诗学对话。

正当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酝酿的时候,泰戈尔因获诺贝尔文学奖走上世界舞台,这种风云际会使二者结下了不解之缘。

泰戈尔与中国现代诗人具有相似的社会文化背景,受到共同的文学思潮影响,都面临诗学话语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复调语境。

他们之间的交往接触和交流互动,形成一场中印现代诗学的深度对话。

以泰戈尔为焦点的中印现代诗学对话是中国现代诗学发生期中外诗学对话之一例,其中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在东方,印度文学现代转型起步较早,率先完成现代转型的泰戈尔诗学,对后发的、正在转型过程中的中国现代诗学起了激发和促进作用。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主要文学社团和流派的代表人物都与泰戈尔有过交流或接触,其中有精神的契合,也有思想的启示;有观念的碰撞,也有话语的激发。

文学研究会是我国五四时期最早成立的、有组织有纲领的全国性文学社团,他们提出的“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在中国文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形成了中国现代诗学的“人生派”。

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谢冰心等人,或者与泰戈尔有非同寻常的交往关系,或者发表过评论泰戈尔的重要文章,是中国文学界与泰戈尔进行诗学对话的一个重要群体。

其中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及核心成员之一郑振铎(西谛)是泰戈尔作品的主要翻译者之一,也是对泰戈尔表示极大尊崇和热烈欢迎的人之一。

在他主编《小说月报》期间,曾经先后三次出“泰戈尔专号”,使《小说月报》成为我国介绍泰戈尔的主要阵地。

泰戈尔对中国现代诗人的影响论略

泰戈尔对中国现代诗人的影响论略

目录一、泰戈尔和他的诗歌创作 (2)二、泰戈尔的作品在中国翻译介绍和流传 (2)三、泰戈尔对中国现代诗人的影响 (3)1.郭沫若 (3)2.冰心 (5)3.徐志摩 (6)4.其他人 (7)一、泰戈尔和他的诗歌创作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是印度近代文学史上继往开来的伟大作家、“诗圣”。

60余年的笔耕生涯创作了《吉檀迦利》等50多部诗集(其中《新月集》成为印度大中小学必选的文学教材),长篇小说12部,短篇小说二百多篇,戏剧3部,还有许多有关哲学、文学、政治的论文及回忆录、书简、游记等。

泰戈尔70高龄时学习作画,绘制的1500帧画,曾作为艺术珍品在世界许多有名的地方展出。

泰戈尔写歌词1200余首,并为其中大多数歌词谱了曲。

今天印度及孟加拉的国歌,均出自泰戈尔,一人为二国国歌作词,前所未有。

个人天赋和时代造就相结合使他成为印度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和改革家,在印度文化诸多方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给印度和世界留下了一笔异常丰富的文化遗产。

1913年,“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篇;这些诗不但具有高超的技巧,并且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便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泰戈尔被瑞典文学院授予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当时泰戈尔的大部分作品尚未介绍给世界,单凭《吉檀迦利》就获得了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东方作家。

叶芝为诗集作序时写道:“这些诗的感情显示了我梦寐以求的世界”,并称泰戈尔为“一个比我们中间任何一个都伟大的诗人”;而庞德则说:“我们发现了我们的新希腊,在泰戈尔面前我好像是一个手持石棒、身披兽皮的野人”。

1二、泰戈尔的作品在中国翻译介绍和流传根据目前我们已查到的资料,我国最早介绍泰戈尔的是《新青年》杂志的主编陈独秀。

他在1915年10月出版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第1卷第2号上,发表了四首用文言翻译的题名为《赞歌》的短诗,并且写了一段简短的介绍:“达噶尔印度当代之诗人。

泰戈尔在中国

泰戈尔在中国

一部系统的研究资料总结泰戈 尔在中国的传播和被接受的过
程。孙宜学君搜集整理的这部
的伟大在于他的歌都是为印 度、为世界祈求和平的人所唱 的。他毫不留情地揭露了封建 制度下人的不幸, 他还积极参 加政治活动, 以实际行动反封 建、反法西斯, 甚至向每个人 发出了战斗的号召 :“准备战斗 吧,反抗那披着人皮的野兽!”
62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印对话
奖后,曾在欧洲各国巡回演讲,
宣传以印度《奥义书》为代表
的印度泛神论思想及东方文明
优胜于以物质主义为特征的西
方文明, 主张以东方主“静”
的哲学治疗西方主“动”的思
想带来的社会弊病, 这当然也
令自鸦片战争以来深受西方文
明侵略的中国人深受鼓舞。但
对于他的来华, 许多中国知识
分子, 如陈独秀、茅盾等左翼
知识分子表示激烈反对, 认为
泰戈尔来访尽管主观愿望是好
的, 但客观上却会不利于中国
革命 ;他所宣传的哲学思想是
“奴才哲学”, 是要让中国人继
续受西方列强的压迫而不思反 抗。这种看法在当时的环境下 也确实是有道理的。结果, 欢 迎者和反对者都从自己的主观 愿望出发对泰戈尔作了不恰当
伤心而对中国抱有成见, 而是 《吉 檀 迦 利》《飞 鸟 集》《园 丁 以, 但若用于救国救民方面,
始终以博大的胸怀关心着中国 集》《新月集》等已经影响了一 则只能是幻想。泰戈尔并非没
的 命 运, 特 别 是 1937 年 日 本 代又一代的中国读者。这些诗 有意识到这种理想的虚幻, 如
发动侵华战争后, 他屡次发表 都是源于作者内心的“生命之 在 20 世纪 30 年代他就认识到:

泰戈尔与“五四”新诗

泰戈尔与“五四”新诗

泰戈尔与“五四”新诗泰戈尔与“五四”新诗的论文报告时值20世纪初,中国的文学界一片繁荣,其中“五四”新诗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一笔。

泰戈尔作为印度著名的诗人,也在当时的中国广受欢迎,两者之间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交汇和影响。

本文从泰戈尔与“五四”新诗的影响入手,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泰戈尔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一、介绍泰戈尔和“五四”新诗1. 泰戈尔的生平简介和诗歌特点2. “五四”新诗的兴起和发展历程二、泰戈尔对“五四”新诗的影响1. 泰戈尔的诗歌与“五四”新诗的异同2. 泰戈尔的诗歌思想对“五四”新诗的影响3. 泰戈尔诗歌的翻译在新诗运动中的作用三、“五四”新诗的影响对泰戈尔的接受与回应1. “五四”新诗在中国的传播和泰戈尔接受情况2. 泰戈尔作品在中国的出版和翻译四、泰戈尔与中国文学的连接1. 泰戈尔与中国文学家的交往和合作2. 泰戈尔诗歌中对中国的关注和借鉴五、泰戈尔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1. 泰戈尔在中国文学界的影响与评价2. 泰戈尔对现代中国文化的贡献和意义六、泰戈尔与“五四”新诗的关系对当代诗歌的启示1. 泰戈尔和“五四”新诗在当代诗歌中的地位和影响2. 泰戈尔和“五四”新诗在当代诗歌发展中的启示和借鉴七、结论1. 泰戈尔与“五四”新诗的关系总结2. 泰戈尔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总结1. 泰戈尔的生平简介和诗歌特点这部分可以介绍泰戈尔的出生背景、教育背景、文学生涯等方面,同时也可以介绍他的诗歌特点,比如他的诗歌常常充满了宗教和哲学的思考,而且语言简洁优美,表达感情强烈。

2. “五四”新诗的兴起和发展历程这部分可以介绍“五四”新诗的兴起背景,比如五四运动的影响、文化转型等。

同时也要介绍五四新诗的主要特征,比如走向现实主义的倾向、对传统文学的反叛等。

3. 泰戈尔的诗歌与“五四”新诗的异同这部分可以通过对比泰戈尔的诗歌和五四新诗的诗歌进行对比,详细了解他们的差异和共同点。

同时这部分可以详细介绍泰戈尔诗歌的光辉,能够为五四新诗的进展提供启示。

外国文学史(7.1.9)--泰戈尔对中国的影响

外国文学史(7.1.9)--泰戈尔对中国的影响

泰戈尔对中国的影响:目录一、引发“泰戈尔热”二、“五四”时期的文学主题的流变三、中国“五四”时期文学体裁的变革四、中国现代文学风格的发展“泰戈尔热”1913年罗宾德拉纳特 ·泰戈尔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随即泰戈尔的思想和文学就在中国传播开来。

1924年,泰戈尔受孙中山邀请来华讲学,一时间各大报纸、杂志纷纷刊登欢迎泰戈尔的专号,文学青年们竟相翻译、介绍泰戈尔的诗歌、小说、戏剧,还有一些团体排演了泰戈尔的剧本,泰戈尔在中国所做的20次公开讲演及数十次小型谈话被各大报刊纷纷转载,掀起了中国的“泰戈尔热”。

“泰戈尔热”的影响①文学作品的翻译以及翻译中的频繁论战:重译选译误译中国文学的翻译史上似乎再没有一个外国作家受到这样的“礼遇”,围绕着他的译著打起了无休止的“笔墨”官司,在中国翻译界、出版界以及读者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②“五四”时期的思想论争:科学与玄学的论争东西文化论争救国话语方面的论争泰戈尔来中国进行的演讲中很多都是在宣扬东方文化,他认为东方文明取代西方文明的时期到来了,他的观点引发了鲁迅、周作人等一大批学者对于中国如何救国图存以及中国文化问题的关注和焦虑,最终上演了一场热闹的“泰戈尔风波”。

③沟通了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泰戈尔在中国的演讲中多次强调:印度与中国的文化合作在数千年前已经开始,两个国家像兄弟一样友善,但“在这千年内,我们往来的道上也许满长了草……我们共同的事业就是去除我们胸膈间壅积着的杂欲再来沟通这个名贵的情感的交流”。

——《泰戈尔谈中国》目录一、引发“泰戈尔热”二、“五四”时期的文学主题的流变三、中国“五四”时期文学体裁的变革四、中国现代文学风格的发展①泰戈尔的“爱的哲学”影响下的中国文学的情爱观A、出现了大量的歌咏童心、母爱、自然美的文学作品,直接引发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三种爱的模式:母爱、自然爱和童贞爱,但最终将文学导向和谐、理想化的境地。

《世界上有的是快乐—光明》中:青年凌瑜原本不关心政治,在“五四”热潮的冲击下,他认识到在“国家兴亡”面前,“匹夫有责”,从此,他竭力奔走,全力以赴,不久全民族的救国热情冷淡下来,凌瑜也哀莫大于心死,正当他准备纵身入海时,突然听到了在沙滩上玩耍的两个小孩唤道:“先生,世界上有的是光明,有的是快乐,请你自己去找吧!不要走那一条黑暗悲惨的道路。

从泰戈尔莫言现象看中国文学文化走出去

从泰戈尔莫言现象看中国文学文化走出去

庞德 曾夸赞泰戈尔 的诗歌有宁谧之感 , 使得他 想起西方烦恼 、 喧嚣和尖 叫中被忽视的许许 多多东 西 J 。诺 奖委 员 会 在 他 的 授 奖 辞 中也 着 重 强 现的东方传统 文化特 与一切无 力的仓促 忙乱相 对照 , 他( 泰戈 色, 都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西方读者。 莫言作品“ 植根于家 乡土壤 , 立足 于中 国传统 文化 , 并做到了兼收并蓄 , 这才是其作品走 向世界的
深 层原 因 ” _ 4 J 。一语 道 破 玄 机 。他 的作 品来 自于生
尔) 把 这 样 一 种 文 化 置 于我 们 面 前 : 这 种 文 化
在印度广袤宁静而又秘藏着珍 宝的森林里臻 于 完善 。是在同 自然生活本身的 日益和谐 当中,
主要 追 觅灵魂 宁静 祥和 的 一种 文化 。

诗人叶芝在为泰戈尔 的《 吉檀迦利》 作序 时就 曾指 出, 泰戈尔的诗歌具有文化传承性 , 将“ 诗和宗教同 为一体 的传统 , 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地传下来” J 。
正是这 样 的诗歌 为他 展示 了一 个生 平梦 想 已久 的世
界。因而 , 将泰戈尔称为 印度文化的传承人是一点
也 不 为过 的 。
条新的“ 丝绸之路” 呢?本文通过探究两位作家 的共同性 , 为中国文学文化如何走 出去提供借鉴 。
在泰戈尔的诗 中, 我们会读出异 国风情 和民族 特色。泰戈尔热爱并乐于学习民间文化 , 他 的诗歌
深受 印度 古典 文学 和孟 加 拉 民 间抒 情 诗 歌 的影 响 。 泰戈 尔将 说 唱艺人 天然 淳朴 的话语 加 以整理 、 完善 , 把 民间粗 糙 的格 律形 式 升 华 为 美 妙 的音 律 , 他 还 在

要: 泰 戈尔和莫 言获得诺 贝尔文学奖对 东方乃至世界 文坛有着深远 影响。他 们文 学成就的取得 主要 归因于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戈尔与中国现代文学
1913年,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 1861~1941)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他带着独特的民族文化走向世界,这让一直处于失语状态的东方话语受到了西方世界的注意。

受西方和日本“泰戈尔热”的影响,从1913年起,泰戈尔的思想和文学作品就开始在中国文学的园地上传播开来,到了1923年,“泰戈尔在中国,不仅已得普遍的知名,竟是受普遍的景仰。

”(徐志摩语)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泰戈尔对中国文学存在着广泛的影响。

1924年,泰戈尔来华讲学,一时间,各大报纸、杂志纷纷刊登欢迎泰戈尔的专号,文学青年们竟相翻译、介绍泰戈尔的诗歌、小说、戏剧,还有一些团体排演了泰戈尔的剧本,泰戈尔在中国所做的20次公开讲演及数十次小型谈话被各大报刊纷纷转载,掀起了中国的“泰戈尔热”。

今天看来,泰戈尔在中国的影响本身已经蒙上了历史尘埃,但只要拭去灰尘,我们就会发现,泰戈尔研究还有很多“问题点”,值得我们去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

当前,一些学者即使研究泰戈尔,也是把兴趣集中在泰戈尔的个体研究和泰戈尔与中国作家的比较方面,而相对忽略了泰戈尔在中国文学转型期间所起到的虽不十分重要,但也不可或缺的作用。

也就是说,泰戈尔在中国现代文学转变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始终未被中国人看清过。

其人其文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中国文学对其的“学习”程度,以及这其中的“成功”和“失败”,都是我所关注的,我想在重新审视、重新评价、重新思考中,将泰戈尔影响中国文学的独特性展现出来。

本文主
题是在两个层次上展开的,共分六章。

在第一个层次上,做史实层面的梳理,具体阐述泰戈尔传入中国的过程;他与中国知识界发生关系的历史过程,有关他的种种论争,力求从历史的横截面上再现历史的真实。

在这一层次上,共分二章:第一章论述泰戈尔传入中国的种种情况;文学作品的翻译以及翻译中的频繁论战。

第二章围绕泰戈尔来华所引起的激烈论争做史实的描述,论述泰戈尔对中国思想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分析他是如何被卷入了“科学与玄学”的论争、传统与现代的论争、“东西方文化”的论争以及救国话语论争的漩涡之中的。

在第二个层次上,我将梳理泰戈尔对“五四”前后文学的影响,意在从中国文学流变的大势中考察泰戈尔的艺术精神、创作机制和创作方法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从而将泰戈尔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加以重新定位,共分以下四章:第三章研究泰戈尔文学主题基本倾向的三大方面:“爱”的福音。

“梵”的现实,“我”的尊严,如何影响了现代文学中的情爱观、自然观和生命观。

分析泰戈尔的审美意识、文学思想与中国作家的接受心理形成了怎样的对接,中国现代文学与泰戈尔创作的基本主题或从属主题具有了怎样的渊缘关系。

第四章从“五四”时期新诗、小说和戏剧的横切面,分析泰戈尔。

对中国文学体式所产生的影响,分析泰戈尔与中国的散文诗、小诗和诗剧的因缘关系。

第五章分析泰戈尔小说的叙事形式与审美取向和小说、戏剧中的女性形象为中国作家的创作提供了怎样的潜在范本。

一方面,作家阅读泰戈尔的文学作品后,会留下深刻印象,在写作过程中成为不易觉察的背景力量,潜在地影响或指导他们的写作理念;另
一方面,中国作家对泰戈尔小说的结构形态、人物形象的模拟写作,往往与自己的。

艺术追求和叙事习惯有关,学习和接受的程度也因人而异。

我必须强调的是:这里所选取的小说、诗歌、戏剧都是抽样提取的,并且可以明显地看出是受到泰戈尔叙述策略影响的,因而这些作品的数量是有限的。

第六章从宏观角度分析泰戈尔研究在20世纪中国所走过的历程,我将重点分析泰戈尔研究的历史概况,力求反映出一定时期内中国文学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其人其文
的接受态度等问题。

值得说明的是,在泰戈尔影响发生的同时,始终伴随着中国思想界的过分抵制和文学者的过分模仿,在中外文学交流和批评史上,还没有哪个外国作家在中国受到过如此矛盾的批评和模仿。

但不可否认
的是泰戈尔文学作品为中国的诗歌、戏剧、小说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模仿和学习的对象,体现了泰戈尔影响中国文学的独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