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生物学复习提纲 2014

合集下载

《神经生物学》考试大纲

《神经生物学》考试大纲

《神经生物学》考试大纲《神经生物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认知神经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神经生理学是生理学的一部分,主要研究神经系统的功能。

同神经生物学、心理学、神经病学、临床神经生理学、电生理学、行为学和神经解剖学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要求考生深入了解各部分的基本概念,系统地掌握各部分的主要理论及其实验方法,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分析问题、设计实验和解决问题中去。

考试内容及要求:一、细胞的基本功能1、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2、熟悉细胞的跨膜信号传导过程3、掌握细胞生物电现象的各种机制4、了解肌细胞的收缩机制二、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一般功能1、熟悉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类2、了解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征和功能三、神经元的信息传递1、熟悉突触传递的定义、分类和相关术语2、掌握神经递质和受体的定义、分类和组成3、了解反射弧中枢部分的活动规律四、感觉系统总论1、掌握感觉和感觉器官一般概念2、了解感受器信号及感觉信息的编码3、了解感觉通路中的信号编码和处理4、掌握感知觉的一般规律五、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1、熟悉躯体感觉的传入通路、皮层代表区和各种躯体感觉的特点2、了解内脏感觉的传入通路、皮层代表区和各种内脏感觉的特点3、熟悉视觉、听觉的传入通路、皮层代表区和功能特点4、了解平衡感觉、嗅觉和味觉的一般概念六、痛觉及其调制1、掌握损伤性刺激引起伤害性感受器兴奋的机制2、熟悉脊髓背角作为痛觉初级中枢的作用3、了解伤害性信息传到脑的几条上行传到通路4、熟悉丘脑作为痛觉整合中枢的作用5、掌握脊髓伤害性信息传递的节段性调制6、熟悉脑高级中枢对背角伤害性信息传递的下行调制七、大脑皮层的运动功能1、掌握运动传出的最后公路2、熟悉初级运动皮层和前运动区的定义和作用3、了解皮层神经元的组成4、掌握初级运动皮层和皮层脊髓系统的组成和功能5、了解大脑皮层运动区的传入6、了解初级运动皮层的运动参数编码过程7、熟悉辅助运动区和前运动皮层的运动功能8、了解后顶叶皮层在运动中的作用9、熟悉姿势的中枢调节10、了解基底神经节和小脑的运动调节功能八、内环境恒定和神经内分泌功能1、熟悉神经体液整合作用的机制2、了解神经分泌的概念和肽能神经元的组成和作用3、了解激素对神经系统的作用4、了解神经内分泌反应与其他神经反应及行为的整合作用5、了解内环境恒定的节律性特征6、掌握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九、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1、了解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了解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十、边缘系统与动机及情绪活动1、了解边缘系统的形成2、掌握动机的概念及其和边缘系统的关系3、掌握情绪的概念及其和边缘系统的关系4、了解本能行为的神经调节十一、觉醒、睡眠与脑电活动1、了解脑电、脑电图和皮层诱发电位的概念2、掌握觉醒与睡眠的机制和脑电特征十二、学习与记忆1、熟悉学习记忆的分类2、熟悉学习记忆的神经基础3、掌握中枢神经系统的突触可塑性和学习记忆的关系4、了解记忆定位和记忆障碍的机制十三、语言和其他认知功能1、了解语言的一侧优势现象2、掌握几种常见语言障碍的表现和机制3、了解失用症、面容失认症的一般概念参考书目:1、《神经科学》,韩济生,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年版2、《神经生物学》,于龙川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3、《神经生物学》,寿天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神经生物学复习提纲 2014

神经生物学复习提纲 2014

神经生物学复习提纲 2014一、名词解释1.突触后电位:突触传递在突触后神经元中所产生的电位变化。

有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突触前膜将递质释放如间隙后,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作用于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或门控通道,引起后膜对某些离子通透性改变,使某些离子进出后膜,发生去极化或超极化,形成电位。

2.电压门控通道:细胞中一种接收外来电位变化,通过通道的开闭而引起细胞膜出现新的电位变化或其他细胞内功能变化的离子通道。

他们具有和离子通道相类似的结构。

但是在他们的分子结构中,存在一些对跨膜电位敏感的亚基或基团。

3.耳蜗电位:在耳蜗未受刺激时,以鼓阶中的外淋巴的电位为参考零电位,蜗管内淋巴所具有的电位。

4.神经-肌肉接头: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在骨骼肌肌纤维上的接触点。

从神经纤维传来的信号即通过接头传给肌纤维。

神经肌肉接头是一种特化的化学突触,其递质是Ach。

无脊椎动物的神经肌肉接头的递质是谷氨酸或γ-氨基丁酸。

5.G蛋白耦联受体:一大类膜蛋白受体的统称。

其立体结构中都有七个跨膜α螺旋,且其肽链的C端和连接第5和第6个跨膜螺旋的胞内环上都有G蛋白的结合位点。

只见于真核生物之中,参与很多细胞信号传导过程。

6.高尔基腱器官:脊椎动物承受骨骼肌张力的器官。

在腱纤维的纺锤形的腱束上,缠绕着感觉神经末梢,与肌梭的构造相似,能感受肌肉工作中张力的变化。

7.光致超极化:光刺激导致的感受器细胞的膜电位超极化-细胞膜的内部电位向负方向发展,外部电位向正方向发展,使膜内外电位差增大,极化状态加强。

8.关键期: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或细胞通讯能改变细胞命运的一段时期。

9.逆向跨神经元的变性:由于丧失神经元支配的靶组织而使该神经元发生逆向变性或死亡。

10.昼夜节律:生命活动以24小时左右为周期的变动。

发光菌的发光、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的摄食、躯体活动、人体生理功能也有明显昼夜节律波动。

昼夜节律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节律紊乱,会造成工作效率下降。

神经生物学复习提纲2014212版

神经生物学复习提纲2014212版

神经生物学复习提纲 2014 我们的锅版名词解释10*3 3句话单选10*2简答题7*6+1*8一、名词解释1.突触后电位化学突触传递在突触后膜产生的突触反应,表现为膜电位偏离静息电位的变化。

根据变化方向和对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分为突触后膜去极化形成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和突触后膜超极化形成的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根据时间参数特征分为快的、慢的和迟慢突触后电位。

根据传递级数分为单突触、双突触和多突触的突触后电位。

2.电压门控通道通过神经元膜电位的改变控制功能状态(开或关)的离子通道,如电压门控钠通道、钾通道、钙通道、氯离子通道及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等。

能够通过开关产生跨膜离子电流,是神经电信号产生和传播的基础。

3.耳蜗电位在安静或给予声音刺激时,耳蜗可产生直流或交流的多种电位,统称耳蜗电位(cochlear potential)。

通常耳蜗电位包括微音器电位、总和电位、耳蜗内电位和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等。

4.神经-肌肉接头α运动神经的轴突离开脊髓后直接支配骨骼肌。

Α运动神经元的轴突是有髓纤维,它们在到达肌肉前先脱去髓鞘,以裸露的轴突末梢嵌入到肌细胞膜上称为终板的凹陷中,从而与肌细胞形成突触联系。

这种神经与肌肉之间的突触结构成为神经-肌肉接头。

接头中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肌肉终板不直接联系,而被充满细胞外液的接头间隙隔开。

终板有规则地向细胞内凹入,形成许多褶皱。

5.G蛋白耦联受体通过与GTP结合蛋白相互作用而发挥效应的受体。

该类受体特点为,在与激动剂结合后,之后通过G蛋白转导,才能将信号传递至效应器。

在结构上均由单一的多肽链构成,形成7次跨膜结构。

由配体结合域和G蛋白结合域组成。

6.高尔基腱器官高尔基腱器官(Golgi tenden organ)是肌肉张力变化的感受装置,与梭外肌串联排列。

分布于肌腹与肌腱的连接处。

其结构与肌梭相似,亦呈梭形,表面被结缔组织的被囊所包裹,囊内有数根腱纤维束,也有1--2条感觉神经末梢分布于腱纤维束上。

1神经生物学-第一篇1-2014

1神经生物学-第一篇1-2014

三、神经元的胞体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细胞器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a typical neuron
(一)细胞膜 (cell membrane)

结构:液态镶嵌模型 (fluid mosaic model) 1972 年Singer和Nicholson;
第一篇
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第一章
神经元和突触 (Neuron & synapse)
神经元: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突触:神经元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特异性 相接触的部位。

第一节
神经系统概述
一、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进化 无 分散 有 集中
简单
复杂
神经系统是进化的产物
1. 神经细胞的进化过程
A :上皮性细胞,感受和反应尚未分化的细胞


自主神经系统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ANS) (第十五章) 交感神经 sympathetic nervous 副交感神经 parasympathetic nervous
三、神经组织 (nervous tissue)

由神经元(neuron)和神经胶质细胞(neuroglia,NG)组成。
– 周围蛋白质或表面蛋白质
Peripheral proteins or Extrinsic proteins
细胞膜蛋白质的主要功能 载体 (carrier) 通道 (channel) 离子泵 (pump) 受体 (receptor) 酶 (enzyme)

细胞膜的糖类 carbohydrates
鞘和神经膜。
轴浆运输 Slow transport system (0.2 to 1 mm/day) Fast transport system (200 to 400 mm/day)

神经生物学期末复习(浙大)神经复习纲要-cc【最终版】

神经生物学期末复习(浙大)神经复习纲要-cc【最终版】

神经科学导论(罗建红)1.你如何理解特定的脑功能定位于不同的脑区?不同的功能定位与不同的神经根,那么不同的功能也很有可能定位于不同的脑部位。

这是有很多实验证明的:①有人曾通过系统的摧毁脑的特定部位,并检查由此引起的而感觉和运动缺陷(Flourens);②broca遇到的一个病人(左额叶上受损伤,自己无法说话,但是能够理解别人的言语)。

认为大脑的这一部分区域负责语言的形成。

总结:特定脑功能定位于不同的脑部位→Flourens 否定了Gall 的颅相说,Paul Broca 大脑分区,建立神经心理学2.脑有哪些组织层次?你如何理解神经元是脑的基本功能单元?脑主要有白质(White matter)和灰质(Grey matter)两个组织构成。

通过大脑的沟、裂、回将大脑以叶的形式进行组装执行不同的功能(额叶、枕叶、顶叶、颞叶)Theodor Schwanm 细胞理论——一切组织均由称为细胞的显微单位构成。

神经细胞通常有一些纤细的投射(突起),从中心的细胞体伸出,神经元是一些相互独立的实体,它们之间利用化学信号进行通讯。

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接受刺激(感知环境)、产生兴奋、传导兴奋的作用Golgi 神经元的突起是相互融合形成网状结构。

——网状理论Cajal 与细胞理论相一致,认为神经元的突起不是连通的,独立的细胞构成,它们通过接触传递信息。

——神经元学说(neuron doctrine)3.举例说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在进化上的保守性及对环境适应性;保守性:1. 从一个祖先进化而来的很多不同物种存在着相似的恐惧反应(相同的行为特点)。

有利的大概是因为它能够促进逃避天敌。

因为行为反映神经系统的活动,我们可以推断出种恐惧反应的脑机制可能在这些物种是类似的。

2.从枪乌贼巨大轴突上获得的神经电冲动传导的知识同样适用于人类3.大鼠获得重复性自我摄取可卡因的机会时,也会明显成瘾。

环境适应性:猴在树梢上跳跃与敏锐视觉(高度进化的视觉感知),大鼠虽然“鼠目寸光”,但是嘴边的那些触须,具有高度进化的面部触觉感知。

神经生物学复习知识点

神经生物学复习知识点

神经生物学复习知识点神经生物学复习知识点第一篇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第一章神经元和突触一、名词解释:神经元突触神经胶质细胞二、问答题:1. 神经元的主要结构是什么?可分为哪些类型?2. 简述突触的分类。

3. 试述化学突触的结构特征。

4. 试述电突触的结构特征。

5. 神经胶质细胞分为几种类型?第二章神经元膜的电学特性和静息电位一、名词解释:静息电位极化去极化超极化二、问答题:1. 神经元膜的物质转运方式有哪些?2. 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的特性是什么?3. 简述钠钾泵的作用及其生物学意义。

4. 比较生物电记录技术的细胞外记录和细胞内记录。

5. 静息膜电位产生的基本条件是什么?6. 综述静息膜电位的形成机制。

7. 简述影响静息电位的因素。

第三章神经电信号和动作电位一、名词解释:局部电位突触电位阈电位动作电位离子电导兴奋兴奋性阈强度二、问答题:1. 离子学说的要点是什么?2. 简述局部电位的特征及其产生的离子机制。

3. 简述动作电位的特征。

4. 简述动作电位(锋电位)产生的条件及依据是什么?5. 综述动作电位-锋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

6. 综述动作电位-后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

7. 试以阈电位概念解释动作电位的触发机制。

8. 试述神经元的兴奋性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章神经电信号的传递一、名词解释:化学突触传递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突触整合突触可塑性二、问答题:1. 简述神经电信号传递及其传递方式2. 试述化学突触传递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3. 比较EPSP和IPSP的产生及其特征。

4. 简述突触后电位的整合。

5. 简述突触传递的调制方式。

6. 简述突触可塑性及其产生机制。

7. 简述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机制及作用。

第五章神经递质和神经肽一、名词解释:神经递质神经调质戴尔原则二、问答题:1. 神经递质的种类有哪些?2. 确定神经递质的基本条件是什么?3. 简述Ca2+在神经递质释放过程中的作用。

神经生物复习重点

神经生物复习重点

神经生物复习重点名词解释1.感觉:客体现实的个别特征在人脑的反应。

2.性别假定:分辨别人是与自己同性别还是异性别。

3.僵立反应:人或动物遇到危险时逃避攻击的行为反应,遇到危险时僵立直至危险穿过安全区,一般然后会突然逃跑。

4.应激的警觉阶段:即刻产生的对危险的短时程效应,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产生攻击或逃跑的选择反应,当应激刺激终止,副交感神经系统接管,使机体恢复至应激前状态。

5.应激的抗拒阶段:应激的第二个阶段,发生长时程的代谢调整,持续的应激刺激最终引起TSH和生长激素分泌下降,性和生殖过程被抑制。

6.飞行时差反应:跨时区旅行硬气的日周期节律相序改变。

睡眠觉醒节律会在48小时内恢复,而体温节律需要较长时间。

7.三原色理论:视网膜存在三种不同的感光细胞,分别对应短中长波光敏感,收到不同刺激产生不同兴奋状态,进而在中枢引起某种颜色知觉。

8.开胃物效应:餐前开胃物增加进食量,可能与头期效应有关。

9.性别认同:对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的心理和主观感受。

10.习得性味道厌恶:由于进食后产生疾病,而对该食物产生厌恶。

11.焦虑障碍: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状态。

12.离子通道选择性:每一种通道只对一种或几种离子有较大的通透能力,对其他的离子则不允许或不易通透。

13.神经管:由神经外胚层管构成的原始胚胎中的中枢神经系统。

14.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中的支持细胞。

15.突触: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特化的接触区域。

16.抑郁症: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低下、思维能力降低。

17.神经生物学:当今生命科学的带头学科之一,研究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精神病的发生机理。

18.神经元树突和轴突:神经元胞体的延伸部分,树突为神经元的输入通道,将其他神经元所接收的动作电位传送至细胞本体,轴突为输出通道,传递细胞本体的动作电位至突触。

19.非匹配样本任务:人类遗忘症的动物模型,猴子为了取到一个食物奖励而移开一个样本物体,一段时间延缓后,猴子要移开与先前样本不同的物体才能得到食物。

神经生物学复习

神经生物学复习

神经⽣物学复习神经⽣物学神经系统总论1.神经元的结构①细胞膜:为可兴奋膜,在接受刺激,传播神经冲动和信息处理等⽅⾯起重要作⽤,其上有离⼦通道,受体等。

通道有的是电位门控通道,有的是化学门控通道,有的通道是经常开放的。

②胞体:LM下,核位胞体中央,⼤⽽圆;核异染⾊质少,着⾊浅,有性染⾊质;核仁⼤⽽明显;核周质主要有尼⽒体、神经原纤维等。

EM下可见,RER、核糖体、微管、微丝、 Golgi复合体、脂褐⾊素、多泡体等;某些分泌性神经元还有分泌颗粒。

③树突:结构与胞体中核周质基本相似,有的树突上有树突棘(spine),EM 下可见树突棘中有的有棘器(spine apparatus)。

④轴突:⼀般由胞体发出,也有从树突⼲的基部发出的,发起处呈圆锥形,为轴丘(axon hillock),此处⽆尼⽒体。

轴突表⾯的细胞膜称轴膜(axolemma),胞质为轴质(axoplasm)。

轴质内有⼤量的微管和神经丝、微丝,在其内构成⽹架结构。

细胞器主要有SER及⼩泡等,⽆RER及Golgi复合体。

轴膜可传导神经冲动。

2.神经元功能①信息传递②营养细胞③分泌激素④免疫3.神经系统组成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及由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脊髓(spinal cord)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脑(brain)脑神经:12对,有感觉与运动之分周围神经系统脊神经:31对⾃主神经内(脏神经的传出部分⼜称为⾃主神经系统或植物神经系统,分为交感和副交感神经。

)4.常⽤术语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胞体和树突的聚集部位,此部分因富含⾎管⽽在新鲜标本中呈现灰⾊。

⽩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神经纤维聚集⽽成,髓鞘⾊泽⽩亮。

⽪质:⼤脑和⼩脑表层的灰质。

髓质:⼤脑和⼩脑的⽩质被⽪质包绕,位于深⽅,称为髓质。

神经核:在中枢神经系统,形态功能相近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的灰质团块。

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统,形态功能相近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的灰质团块。

纤维束:中枢神经内⾏程与功能相同的神经纤维聚集成束,称纤维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生物学复习提纲 2014一、名词解释1.突触后电位:突触传递在突触后神经元中所产生的电位变化。

有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突触前膜将递质释放如间隙后,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作用于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或门控通道,引起后膜对某些离子通透性改变,使某些离子进出后膜,发生去极化或超极化,形成电位。

2.电压门控通道:细胞中一种接收外来电位变化,通过通道的开闭而引起细胞膜出现新的电位变化或其他细胞内功能变化的离子通道。

他们具有和离子通道相类似的结构。

但是在他们的分子结构中,存在一些对跨膜电位敏感的亚基或基团。

3.耳蜗电位:在耳蜗未受刺激时,以鼓阶中的外淋巴的电位为参考零电位,蜗管内淋巴所具有的电位。

4.神经-肌肉接头: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在骨骼肌肌纤维上的接触点。

从神经纤维传来的信号即通过接头传给肌纤维。

神经肌肉接头是一种特化的化学突触,其递质是Ach。

无脊椎动物的神经肌肉接头的递质是谷氨酸或γ-氨基丁酸。

5.G蛋白耦联受体:一大类膜蛋白受体的统称。

其立体结构中都有七个跨膜α螺旋,且其肽链的C端和连接第5和第6个跨膜螺旋的胞内环上都有G蛋白的结合位点。

只见于真核生物之中,参与很多细胞信号传导过程。

6.高尔基腱器官:脊椎动物承受骨骼肌张力的器官。

在腱纤维的纺锤形的腱束上,缠绕着感觉神经末梢,与肌梭的构造相似,能感受肌肉工作中张力的变化。

7.光致超极化:光刺激导致的感受器细胞的膜电位超极化-细胞膜的内部电位向负方向发展,外部电位向正方向发展,使膜内外电位差增大,极化状态加强。

8.关键期: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或细胞通讯能改变细胞命运的一段时期。

9.逆向跨神经元的变性:由于丧失神经元支配的靶组织而使该神经元发生逆向变性或死亡。

10.昼夜节律:生命活动以24小时左右为周期的变动。

发光菌的发光、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的摄食、躯体活动、人体生理功能也有明显昼夜节律波动。

昼夜节律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节律紊乱,会造成工作效率下降。

11.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是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加工和贮存的容量有限的记忆系统。

是知觉、长时记忆和动作之间的接口,因此是思维过程的基础支撑结构。

在许多复杂的认知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12.生长锥:是指在神经索顶端部分的圆锥形突起构造,三个结构域是中央区、片状伪足和丝状伪足。

在脊椎动物胚的中枢神经或者神经节伸长的神经细胞中常常可以看到。

在生长锥上能生出进行波状运动的扇形膜状物。

13.味蕾:味觉感受器。

在舌头表面,密集着许多小的突起。

这些小突起形同乳头,医学上称为“舌乳头”。

味蕾受到不同物质的刺激将信息由味神经传送到大脑味觉中枢产生味觉。

14.边缘系统:边缘系统是指高等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由古皮层、旧皮层演化成的大脑组织以及和这些组织有密切联系的神经结构和核团的总称。

在大脑半球内侧面有一由扣带回、海马旁回及海马回钩构成的连接体,称边缘叶。

边缘叶与邻近皮质在结构和功能上相互间都有密切的联系,从而构成一个功能系统,成为边缘系统。

15.最后公路:在脊髓灰质前角的脊髓α运动神经元和在脑干的脑神经核中的脑运动神经元,接收身体各处的神经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产生一定形式和频率的反射传出冲动,直达所支配的骨骼肌,因此它们是躯体运动反射的最后公路。

16.神经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分裂潜能和自更新能力的母细胞,它可以通过不对等的分裂方式产生神经组织的各类细胞。

能自我更新并足以提供大量脑组织的细胞群。

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自我复制和高度增殖的能力。

17.嗅球:在大脑额叶许多嗅细胞的神经纤维缠集在一起形成的线球状的部分。

是前脑中参与嗅觉的部分,用于感知气味。

其主要功能是接收和处理从嗅神经传入的嗅感受器神经元的信息。

18.神经元突触容量:每个神经元能在树突和胞体上接收有限数量的突触,这个数量就是突触容量。

19.LDP:细胞对神经纤维的长时程刺激出现反应的抑制。

与LTP一样在学习和记忆中不可或缺,调节长时程记忆。

20.联合型学习:两件事在时间上很靠近地重复发生,最后在脑内逐渐形成联系,如经典的条件反射和操作式条件反射就是属于这种类型的学习21.选择性注意:在外界诸多刺激中仅仅注意到某些刺激或刺激的某些方面,而忽略了其他刺激。

当不同模式的感觉信息同时进入大脑时,由于选择性注意机制,大脑能优先注意某种信息。

22.感受野:在视觉通路上,任何一种神经细胞的输出都依赖于视网膜上的许多光感受器。

我们称直接或间接影响某一特定神经细胞的光感受器细胞的全体为该特定神经细胞的感受野23.功能柱:具有相同感受野并具有相同功能的视皮层神经元,在垂直于皮层表面的方向上呈柱状分布,只对某一种视觉特征发生反应,该种视觉特征的基本功能单位称为功能柱。

24.神经元学说:神经元是神经系统发生,遗传,结构,营养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所有神经通路、神经回路和反射弧都是以简单或复杂的形式连结或排列而组成的。

但对局部神经元来说,只需要树突的一部分就可以完成神经的生理功能,因此局部而言,神经元学说不完全正确。

二、选择题1.假设我们标记了河豚毒素,使之在显微镜下可见.如果把河豚毒素加到神经元上,细胞的哪个部分会被明显标记?A.细胞体B.轴丘C.树突D.髓鞘2.某神经细胞静息膜电位由-65mV升高到-35mV, 下列机制不可能的是:A.静息状态下Na离子通道的开放增加。

B.钠-钾泵失活C.缺氧D.胞内K+浓度上升,胞外K+浓度不变。

3.在阿尔茨海默病(AD)中,脑细胞外老年斑的主要成分是:A.TauB.β-淀粉样蛋白C.多巴胺D.乙酰胆碱4.基底神经节中多巴胺浓度下降时哪一种神经性疾病的特征:A.阿尔茨海默病B.帕金森综合症C.精神分裂症D.重症肌无力5.从脊髓腹角靠近中心的神经元发出的周围神经纤维主要控制身体的哪一个部位?A.躯干B.脚C.头D.颈6.下列关于fMRI的描述,哪一项不正确:A.主要测量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与去氧血红蛋白的比率。

B.图像中最亮的神经组织就是参与该大脑功能的唯一组织。

C.不可能观察到单个神经元的活动情况D.非侵入性,没有放射性,是完全无损伤的观察。

7.位于前颞叶皮层,被认为在情绪以及某一类型的学习记忆中期关键作用的核团是:A.下丘脑B.海马C.杏仁核D.小脑8.在神经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缺乏会导致神经管缺陷性疾病的维生素是:A.维生素CB.维生素AC.叶酸D.维生素B9.视神经的髓鞘是由什么细胞提供的?A.施万细胞(swan cell)B.少突胶质细胞C.星状胶质细胞D.室管细胞10.下列细胞不属于神经嵴细胞衍生产物的是:A.施万细胞B.大脑皮层神经元C.色素细胞D.感觉神经节内神经细胞11.第一个被发现和鉴定的神经营养因子是:A.NGFB.BDNFC.NTTF12.某人车祸后完全看不见左侧物体,有可能的原因是:A.视交叉被切断B.左眼视神经完全切断C.右侧视束完全切断D.右眼视网膜完全受损13.感受声音的柯蒂氏器位于内耳的A.前庭阶B.中阶C.鼓阶D.台阶14.梦大部分发生在睡眠的什么时期?A.慢波睡眠B.快速眼动睡眠C.非快速眼动睡眠I期D.非快速眼动睡眠II期15.与昼夜节律相关的脑区是:A.下丘脑B.前额叶C.海马D.杏仁核16.病人Henry Molaison (“H.M.”)为了治疗严重的癫痫症切除了内侧颞叶,他手术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是:A.通过不断复述记住6个数字B.学会骑自行车C.回忆童年往事D.描述昨天新认识的人17.已知化合物A不能透过细胞膜,可以在细胞膜外侧结合通道蛋白B,引起Na+内流,下列膜片钳试验中,当固定细胞膜电位不变时候,有可能记录到电流变化的是:A.全细胞记录,A加在电极内液。

B.细胞贴附式,A加在电极内液。

C.内面向外式,A加在浴液D.外面向外式,A加在电极内液。

18.感受昼夜节律变化的感受器是:A.视锥B.视杆C.视网膜神经节细胞D.双极细胞19.内耳外毛细胞的主要功能是:A.感受声音信息B.收集声音信息C.提高声音的敏感性和选择性D.过滤噪声20.下列描述不属于前额叶皮层受损病人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注意调控能力低下。

B.发散性思维能力及策略形成能力受损C.不能根据暗示信号调整自己的行为D.不能记住和分辨人的面孔21.神经干细胞主要存在于成体脑的室管膜区、_______和_______A.脑室上区、海马B.脑室下区、海马C.脑干、海马D.脑室上区、脑干22.在肌肉收缩的过程中,运动单位的募集遵循大小原则,胞体较小的运动神经元首先被激活,因此最后被募集的运动单位属于的类型是:A.慢速收缩抗疲劳型B.快速收缩抗疲劳型C.快速收缩易疲劳型D.慢速收缩易疲劳型23.某位病人的视觉,躯体感觉和运动能力正常,但是对左侧空间的要素和事物不能报告和定向。

比如当要求患者描绘一朵花的时候,他只描绘了右半部而忽视左半部。

该患者在大脑皮层中可能损伤的部位是:A.顶叶联合皮层B.颞叶联合皮层C.前额叶联合皮层D.以上都不是24.下列细胞中,不能记录到动作电位的是:A.视网膜神经节细胞B.光感受器细胞C.脊髓感觉神经元D.脊髓运动神经元25.与突触形成的调控有关的是:A.NEB.BDNFC.AchD.5-HT26.与记忆过程中巩固作用相关的脑区是什么?A.大脑皮层B.小脑C.海马D.下视丘27.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A.乐不思蜀B.飞蛾扑火C.谈虎色变D.庄周梦蝶28.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成分是?A.神经元和神经纤维B.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C.神经元和神经细胞D.神经元和神经末梢29.在下列组织中,能观察到假单极神经元的是?A.大脑皮质B.小脑皮质C.脊髓灰质D.脊神经节30.既参与突触前抑制,又参与突触后抑制的是:A.GABAB.GlyC.DAD.GluE.5-HT31.能激活肌梭的刺激是:A.梭外肌收缩B.梭外肌受牵拉C.梭外肌松弛D.梭内肌受压迫E.梭内肌紧张性降低32.脊髓传出神经纤维受损后,以下哪项活动可能受到影响?A.痛入骨髓B.触目惊心C.力拔山兮D.怒气冲天33.关于顺向轴浆运输,不正确的是:A.由驱动蛋白介导B.由动力蛋白介导C.运输突触囊泡D.对维持神经元结构和功能有重要意义34.关于乙酰胆碱的叙述正确的是:A.储存在大而致密中心的小泡B.在活化区释放C.均匀分布在神经末梢D.只能引起肌肉的收缩35.能减少突触前递质释放的因素:A.神经末梢胞内钙离子浓度上升B.动作电位频率上升C.SNARE蛋白被灭活D.该递质突触后受体表达减少36.能使静息膜电位下降的是:A.细胞静息状态下Na+ 离子通道开放增加B.K+-Na+-ATPase失活C.胞内Na+离子浓度上升,胞外不变D.胞外K+离子浓度上升,胞外不变37.位于前颞叶皮层,被认为在情绪以及有关情绪的学习记忆中期关键作用的核团是:A.下丘脑B.基底神经节C.杏仁核D.小脑38.梦游大部分发生在睡眠的什么时期?A.慢波睡眠B.快速眼动睡眠C.非快速眼动睡眠I期D.非快速眼动睡眠II期39.下列描述不属于前额叶皮层受损病人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注意调控能力低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