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价格管理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农资价格上涨调研分析报告

农资价格上涨调研分析报告

农资价格上涨调研分析报告农资价格上涨调研分析报告一、引言农资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农民的生产效益和农产品的质量。

近年来,农资价格不断上涨,给农民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本报告旨在调研农资价格上涨的原因,并分析其对农民生产的影响。

二、农资价格上涨的原因1.原材料价格上涨:农资的生产需要使用多种原材料,如肥料、农药、种子等。

近年来,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导致农资生产成本增加,从而推动了农资价格的上涨。

2.劳动力成本上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农村劳动力流失,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劳动力成本也随之上涨。

农资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劳动力成本上涨导致农资价格的上涨。

3.投入品需求增加: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农民对农资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农资供应相对不足,供不应求导致农资价格上涨。

4.政策的变化:政府政策对农资价格影响较大。

如果政府调整了农资补贴政策,或者加大了对农资市场监管力度,都有可能导致农资价格上涨。

三、农资价格上涨对农民生产的影响1.生产成本增加:农民使用农资进行生产时,需要购买农资,而农资价格上涨会导致农民的生产成本增加,进而降低了其生产效益。

2.农民收入下降:农资价格上涨使得农民的生产成本增加,但农产品价格却没有相应上涨,导致农民收入减少,增加了农民的经济压力。

3.农产品质量下降: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一些农民可能会选择购买低质量的农资,导致农产品的质量下降,从而影响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四、对策建议1.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农资的补贴力度,减轻农民的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益。

2.提高农资市场监管力度:政府可以加大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打击虚假农资的生产和销售,保证农民购买到质量合格的农资。

3.加强农资生产研发和技术支持:加大对农资生产研发和技术支持的投入,提高农资的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4.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从而在农产品价格没有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增加农民收入。

农资价格管理调研报告

农资价格管理调研报告

农资价格管理调研报告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特别是今年春耕生产后,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价格的迅速攀升,严重挫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长。

根据区物价局的检查工作部署,我县于今年第一季度开始,对全县农资生产供应现状及价格变化情况进行调研,并组织人员开展专项检查。

按区物价局《关于加强农资价格监管的通知》要求,对我区部分化肥和农药实行价格干预措施,随着农资价格监督检查工作力度的加大和价格行政干预措施的逐步落实,目前,我县农资市场供应趋缓,市场价格稳中有略升。

一、基本情况(一)产、供、销情况。

由于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经营权放开多年,在价格管理上,国家只是对大型化肥、农药、农膜生产企业的化肥出厂价格和部分进口化肥的口岸交货价格实行指导价管理,流通环节的批发价格、零售价格已放开,实行市场调节价,因此,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的产、供、销已发生根本变化。

就我县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外省化肥、农药、农膜批发成为我县农资经营的主要方式。

我县主要经营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的分布到县、乡、村,基本上有一个良好的供销环境。

2、本县内主要化肥生产企业有镇骏威复合肥、镇复合肥和镇复合肥等,主要用途是用于甘蔗、果蔗、和山林生产等方面。

但我县生产企业规模小、产量低,质量难于保证。

这些厂家投资规模小,生产设备差,技术落后,没有一家采用喷浆技术生产复合肥的厂家,均是搅拌式作坊生产,产品质量难于保证,且生产分散,难于管理。

由于投资规模小,产量、销量有限,多数厂家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二)化肥、农药、农膜价格情况。

XX年12月开始,我区化肥等农资市场价格,无论是国产肥还是进口肥,也无论是单质肥还是复合肥,整个市场价格均出现明显的涨价现象。

特别是进入XX年春耕生产后,化肥等农资价格上涨幅度明显加大,群众反映意见强烈。

以农民长期喜欢施用的化肥、农药比较,国产含氮肥46%尿素同期比升9.1%;国产含氮肥17%碳酸氢铵同期比升7.1%;国产含p.n.k.ktk各18%复合肥同期比升7.7%;。

农资市场价格和供应情况调查报告

农资市场价格和供应情况调查报告

一、主要农资价格及供给情况1、化肥价格偏高,局部品种供给紧张。

今年元月以来,化肥价格持续走高,个别品种4月份的价格创历史新高。

岳阳产洞庭牌尿素去年4月份的购进价格为每吨1700元,零售价格为每吨1750元;去年8月份的购进价格为每吨1600元,销售价格为每吨1650元,到今年3月底前零售价格分别为每吨1920元、1930元、2050元,4月1日以后几乎每天一个价,每吨最高到达2300元,比去年同期的1750元上涨550元,涨幅为31.43%,比去年8月份的1650元上涨650元,涨幅为39.39%。

外地购进的尿素价格更高,如湖北产大莲牌尿素购进价格每吨为2350元,零售价格每吨高达2450元。

进口氯化钾去年4月份每吨零售价格为2100元,今年3月底以前零售价格为每吨3600元,到4月份每吨零售价格打破了4000元大关。

上涨幅度分别为71.43%和90.48%,几乎翻了1倍。

复混肥品种繁多,价格相差悬殊,最低的东方红牌复混肥每吨进价为1100元,最高的鄂中(硝硫基)牌复混肥每吨进价为3900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大都在20%以上。

目前全区范围内尿素贮存量严重缺乏,少数地方有断档脱销现象。

据商家反响,岳阳是尿素的主产地,但从厂家无法提到市场所需的尿素。

2、农药价格涨幅较大,货源相对充裕。

我区主要农药品种的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以销量最大的草甘磷和低毒钾铵磷为例,目前草甘磷(30kg装)去年同期每桶的进货价格为58元,零售价格为每桶90元,今年进货价格为每桶80元,零售价格为135元,进销价格分别上涨了39.93%和68.75%。

钾铵磷每吨零售价格打破20220元,比上年同期的16700元上涨了3330元,涨幅达19.94%。

3、农用薄膜价格相对稳定,供求根本平衡。

河南华丰牌地膜有上涨,去年同期购进价格为每吨13500元,零售价格为每斤7元;今年购进价格为每吨14500至15000元,零售价格为每斤7.50元至7.80元。

农资价格市场检查情况汇报

农资价格市场检查情况汇报

农资价格市场检查情况汇报
近期,我们对农资价格市场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并就此情况进行了汇报。

经过
调研和实地走访,我们得出了以下的情况汇报。

首先,我们对农资价格市场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

在此次的市场检查中,
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和现象。

首先是农资价格的波动较大,尤其是化肥和农药的价格波动最为明显。

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段,价格差异较大,给农民的生产经营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其次是一些地方存在价格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的情况,导致了农资价格的不合理上涨,给农民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压力。

其次,我们对农资价格市场的监管情况进行了调查。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了一
些问题。

首先是监管部门的执法力度不够,对于价格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的行为没有进行有效的打击,导致了市场秩序的混乱。

其次是监管部门的监管手段和手段有待加强,需要加大对农资价格市场的监管力度,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最后,我们对农民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调查。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
和建议。

首先是农民普遍反映农资价格的波动给他们的生产经营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出台一些政策和措施,稳定农资价格,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

其次是农民希望监管部门能够加大对农资价格市场的监管力度,打击价格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我们对农资价格市场的检查情况进行了汇报。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
们将继续密切关注农资价格市场的动态,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最新农资市场监管调研报告3篇

最新农资市场监管调研报告3篇

最新农资市场监管调研报告3篇农资市场监管调研报告第1篇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事关深化改革的大局。

农资商品质量关系到农夫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抓好农资市场监管是工商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红盾护农行动的重中之重,更是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推动和谐新农村建设的职能所在。

我局对从去年起先至今,对农资市场监管进行了初步探究。

一、县农资市场现状共有农资经营户217户,其中,按经营品种分:种子经营户51户、化肥经营户63户、农药经营户84户、农膜经营户19户;按经营类别分:企业127户、个体户90户。

二、农村农资市场及监管工作中的问题1.农资经营行为乱。

主要是进货渠道乱、价格乱、品种乱、管理乱,无序竞争的现象普遍存在。

主要是一些经营户,在农资销售旺季时经销农资,多以杂货店、百货店的形式出现。

极少数经营户对食品、服装、化肥、农药等混和经营,未能严格分开,危及食品平安与生命健康,存在着二次污染的可能。

2.农资经营主体弱。

调查发觉,农资市场经营主体有三种类型,一是个体工商户,这是当前农资市场经营的主要力气;二是农技人员自己承包经营,有肯定的技术服务水平;三是原供销社解体后,原职工个人经营。

多数农资经营主体实力较弱,一旦发生重大责任事故,无赔偿实力。

3、农资经营秩序混乱,准入制度形同虚设。

据对我县一些农资销售单位的调查统计,他们中有合法经营资质的经营户占30%左右,有近30%无经营资质,存在大量的”挂靠”、”假集体”现象,经营资质严峻不规范。

甚至有少数小贩走村串户销售各种农药、种子、肥料等,擅自从事农资产品经营;有的村干部、种田大户或农夫专业合作社也以服务农夫为借口,组织大批农资干脆在田间地头进行摊派销售;还有一些化肥公司通过与政府部门合作在乡镇进行垄断经营;超范围销售状况也存在,一些农村集镇经营其他商品的店面未经许可也在从事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经营。

4.农资经营布局散。

由于农村存在着自然村落和农村地域广博,无论交通是否便利,农资经营户都会在各个村落中存在。

农资市场价格调研报告

农资市场价格调研报告

农资市场价格调研报告[标题]农资市场价格调研报告[摘要]本调研报告旨在对农资市场的价格变动进行调研分析,以期为农民和农业从业者提供实用的信息和参考。

通过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概括性陈述主要结论)[引言]农资市场价格的调研对于农民和农业从业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价格水平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其生产成本、盈利能力和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资市场价格的变动情况,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调研方法,包括市场调查、价格监测和数据分析等,综合考察了农资市场的现状。

[调研方法]1. 市场调查:我们采取走访和访谈的方式,深入农资市场,与农民、农资经销商和供应商进行沟通交流。

2. 价格监测:通过观察和记录农资市场的价格标签,对比多个农资市场的价格变动情况。

3. 数据分析:收集和整理了农资市场的价格数据,并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和解读。

[调研结果]1. 农资市场价格总体上呈现稳定上升趋势。

与去年相比,农资价格普遍上涨了10%到15%左右。

2. 影响农资市场价格的因素主要包括市场供求关系、原材料价格波动、政府政策调整等。

3. 农资市场价格的变动对农民的生产经营产生了直接影响。

高昂的农资价格使农民面临更大的经济压力,增加了其经营成本。

4. 农资价格的波动也对农业发展带来了挑战。

农民生产的不稳定性和政策的不确定性,使得农业从业者的投资意愿受到影响。

[讨论与建议]1. 加强价格监测和市场调查,及时了解农资市场价格的变动情况,为农业从业者提供准确的信息和参考。

2. 建立健全的价格信息发布体系,提高农民对价格变动的敏感度和应对能力。

3. 政府应加大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有效控制价格的过度波动,提供更具竞争力的农资产品。

[结论]通过对农资市场价格的调研,我们了解到农资市场价格呈现稳定上升趋势,对农民和农业从业者产生直接影响。

了解农资市场价格的变动情况,有利于提高农业从业者的经济效益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资价格专项检查调研报告

农资价格专项检查调研报告

农资价格专项检查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当前农资价格的情况,查找问题,提出建议,为优化农资价格政策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通过对农资市场的实地走访、采访农民、农资经销商和相关负责人,以及通过网络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三、调研结果1. 农资价格上涨问题根据我们的调研,近年来农资价格普遍上涨。

农民普遍反映,农资价格上涨给他们的生产带来了较大的负担,对于粮食和农产品的生产造成一定的压力和影响。

2. 农资定价机制不健全我们调研发现,目前农资的定价机制不够健全,价格变动频繁、缺乏透明度。

许多农民和农资经销商表示,他们对于农资的定价不够理解,无法准确判断农资价格的合理性,这也给不法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

3. 农资价格波动原因农资价格波动的原因较多,其中包括市场需求变化、原材料价格上涨、运输成本增加等因素的影响。

调研发现,在近年来农资价格上涨最为明显的是农药和化肥。

原材料价格的波动、环保治理成本的上升以及经销商对利润和市场需求的考量,是导致农资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

4. 农资价格监管不力我们也调研了农资价格的监管情况,发现农资价格监管力度不够,执行不够到位,监管部门对于农资市场的影响力有限。

另外,一些地方存在打击不力、处罚不严厉等问题,对于违法经营者形成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四、存在问题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当前农资价格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农资价格上涨给农民生产带来了压力,需要采取措施减轻其负担。

2. 农资定价机制不够透明,需要建立更加严格的定价制度。

3. 农资价格波动的原因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减少价格的不稳定性。

4. 农资价格监管力度不够,需要强化监管措施,加大对违法经营者的打击力度。

五、建议和措施基于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1. 政府应加大对农资价格的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经营者的处罚力度。

2. 建立农资价格的定价机制,制定相关定价规则,提高价格的透明度。

农资价格调查情况汇报

农资价格调查情况汇报

农资价格调查情况汇报近期,我们对农资价格进行了调查,以下是我们的汇报情况:首先,我们对农业化肥的价格进行了调查。

经过实地走访和市场调研,我们发现化肥价格整体呈现出上涨的趋势。

主要原因是化肥生产成本的上升,以及市场需求的增加。

尤其是在化肥生产原料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化肥价格也随之上涨。

在一些地区,由于天气影响,化肥供应量不足,导致价格进一步上涨。

对于农民来说,化肥价格的上涨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其次,我们对农药价格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农药价格整体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

这主要是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环保政策趋严等因素导致的。

另外,一些新型农药的研发和生产成本也在不断上升,这也是导致农药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

农药价格的上涨对农民的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

再者,我们对种子价格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种子价格整体呈现出上涨的趋势。

这主要是由于种子生产成本的上升,以及新品种的研发和推广成本增加所导致的。

另外,一些优质种子的供应量不足也导致了种子价格的上涨。

种子价格的上涨对农民的种植成本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尤其是对于一些小农户来说,种子价格的上涨给他们的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综上所述,农资价格调查显示出化肥、农药和种子价格整体呈现出上涨的趋势。

这对农民的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增加了他们的生产成本。

我们建议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农资价格的监管,适时出台政策,稳定农资价格,减轻农民的生产压力,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同时,农资生产企业也应该加强成本管理,合理控制价格,为农民提供更加优质、合理的农资产品。

希望通过我们的调查汇报,能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资价格管理调研报告
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特别是今年春耕生产后,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价格的迅速攀升,严重挫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长。

根据区物价局的检查工作部署,我县于今年第一季度开始,对全县农资生产供应现状及价格变化情况进行调研,并组织人员开展专项检查。

按区物价局《关于加强农资价格监管
___》要求,对我区部分化肥和农药实行价格干预措施,随着农资价格监督检查工作力度的加大和价格行政干预措施的逐步落实,目前,我县农资市场供应趋缓,市场价格稳中有略升。

一、基本情况
(一)产、供、销情况。

由于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经营权放开多年,在价格管理上,国家只是对大型化肥、农药、农膜生产企业的化肥出厂价格和部分进口化肥的口岸交货价格实行指导价管理,流通环节的批发价格、零售价格已放开,实行市场调节价,因此,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的产、供、销已发生根本变化。

就我县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省化肥、农药、农膜批发成为我县农资经营的主要方式。

我县主要经营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的分布到县、乡、村,基本上有一个良好的供销环境。

2、本县内主要化肥生产企业有镇骏威复合肥、镇复合肥和镇复合肥等,主要用途是用于甘蔗、果蔗、和山林生产等方面。

但我县生产企业规模小、产量低,质量难于保证。

这些厂家投资规模小,生产设备差,技术落后,没有一家采用喷浆技术生产复合肥的厂家,均是搅拌式作坊生产,产品质量难于保证,且生产分散,难于管理。

由于投资规模小,产量、销量有限,多数厂家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二)化肥、农药、农膜价格情况。

XX年12月开始,我区化肥等农资市场价格,无论是国产肥还是进口肥,也无论是单质肥还是复合肥,整个市场价格均出现明显的涨价现象。

特别是进入XX年春耕生产后,化肥等农资价格上涨幅度明显加大,群众反映意见强烈。

以农民长期喜欢施用的化肥、农药比较,国产含氮肥46%尿素同期比升9.1%;国产含氮肥17%碳酸氢铵同期比升7.1%;国产含p.n.k.ktk各18%复合肥同期比升7.7%;。

化肥等农资价格的过快上涨,抑制甚至抵消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严重挫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二、化肥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
原因二, ___出台系列措施支持农业发展,农民和农业企业积极性增强,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投入,对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需求增加。

在市场供应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发生较大变化必然引起市场价格的波动。

原因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化肥市场供求关系被 ___打破,化肥出口急剧增量,而进口减少,市场供应趋紧,呈现卖方市场。

原因四,公路、铁路价格上涨,带动进口化肥到运输成本提高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扬,拉动国内化肥成本提高,价格上升。

三、值得我们思考的几个问题
针对当前化肥价格持续上涨的态势,以及对上述化肥涨价原因的分析,尽管我县对农资价格进行监测,但今后农资价格的整体走势如何,目前尚难预料。

从目前掌握的情况分析,化肥价格仍有上涨的可能空间和推动压力。

一是各级政府重视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粮食种植面积在不断增加;二是粮食价格仍处稳中有升态势,农民对种植粮食增产增收有较高的心理预期;三是资源性产品如煤
炭、石油、天然气、电力和运输紧张的状况短时间内难于缓解,成本的推动因素依然存在。

农资价格。

近年来,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减免农业税和落实粮食直补后,种粮收益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但是,居高不下的农资市场价格却使农民在喜悦之余有了些许忧虑。

XX年以来,种子、农药、农膜等农资价格涨幅较大,农民群众的生产性费用支出明显增加。

据统计部门资料显示,XX年我县早籼米价格为1.2元/斤,按平均亩产600斤计算,每亩收入720元,种植每亩地投入的农资成本在150元左右,扣除成本纯收入570元/亩。

XX年早籼米价格为1.5元/斤,每亩收入900元,农资成本在200元左右,扣除成本纯收入700元/亩。

这说明,国家政策带给农民的实惠,一部分已经被农资涨价所抵消,随着现在重要商品的不断上升,相比之下种粮户农民得不到政策实际好处。

四、规范涉农价格和收费的对策
通过这次调研使我们认识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
___的基层,农民是工农联盟的基石,只有把“三农”问题真正解决好了,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目标。

我们认为,对于物价部门来说,规范涉农价格和收费,服务新农村建设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对农资价格的成本监测和价格监管。

完善农资价格成本监测体系,加大价格监管力度,防止价格过快上涨,避免本应由农民得到的实惠,由涨价的“黑手”掏了去。

在化肥等农资价格的管理方面,对经营环节(含批发、零售)有必要采取综合费率管理办法,建立长效价格管理机制。

2、从严审批涉农收费项目和标准。

慎重审批涉农收费,不符合收费条件的,坚决取消收费项目;不是收费主体的,坚决取消收费资格,把中央有关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同时加大检查和处罚力度,对农资零售价格的监督检查,对不按规定实行明码标价、推迟执行最高零售限价等价格违法行为实行提醒、告诫或罚款处理,取得一定成效。

3、深入推行涉农收费公示制度。

乡(镇)、村两级要向农民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使涉农收费政策做到家喻户晓。

同时,要加强对公示内容的审查,根据收费政策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公示内容,确保收费公示的时效性。

4、对涉及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收费进行清理,该降低的降低,该取消的取消,有浮动幅度的执行最低标准,并对清理后的各项收费项目标准向社会公布出去,增加收费政策透明度,象保护重点企业一样保护新农村示范点建设。

5、建立一个快捷有效的县乡村三级价格监督网络。

以县级价格主管部门为依托,在乡级建立物价管理所或物价监督站,在村级聘请物价监督员,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物价监督管理的积极性,发挥“12358”举报电话的作用,鼓励农民群众监督举报涉农乱收费行为。

今后,应继续保持对化肥等农资市场价格监督检查的高压势态,加大查处力度,依法对不执行规定的政府指导价或价格行政干预措施,或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价格欺诈、不按规定明码标价等价格违法行为的查处,并予以曝光,同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打击假冒伪劣化肥、掺杂使假等各种坑农、害农的行为,切实保护农民利益,维护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市场价格秩序。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