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壑树参天 千山响杜鹃

合集下载

万壑的诗句

万壑的诗句

万壑的诗句:
1."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 这句诗描绘了蜀地的景象,树木高大耸入云端,同时山谷中杜鹃鸟的啼鸣声此起彼伏。

2."《题万壑风烟亭百韵》宋·彭郁风不在乎天,只在乎烟;烟不在乎天,只在乎风。

风烟相得外,还有风雷千雨雪。

烟兮与风相好余,仍有烟波及霞月。

" 这句诗通过对比风的自由和无拘无束,以及烟与风的相互依存关系,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深刻感悟。

3."《万壑清流》宋·蒲寿宬清流出万壑,千载此两贤。

谁倾六月雪,洗我一片天。

" 这句诗通过对清澈水流的形象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4."《万法归一歌》宋·白玉蟾金丹大蘂妙无穷,一点丹头内外红。

真汞真铅才入手,片时伏虎活擒龙。

" 这句诗通过赞美道教的最高真理,表达了对宇宙万物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关于杜鹃鸟的诗句古诗

关于杜鹃鸟的诗句古诗

关于杜鹃鸟的诗句古诗1. 有关杜鹃鸟的诗句有1、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2、唐李白《宣城见杜鹃花》: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3、唐李白《蜀道难》: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4、唐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5、唐李贺《老夫采玉歌》: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

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

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

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

6、唐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7、唐沈佺期《夜宿七盘岭》: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8、唐温庭筠《碧磵驿晓思》:香灯伴残梦,楚国在天涯。

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

9、唐崔涂《春夕》: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10、唐柳中庸《听筝》: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1、唐李群玉《黄陵庙》:小姑洲北浦云边,二女啼妆自俨然。

野庙向江春寂寂,古碑无字草芊芊。

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鹃。

高考 语文 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含答案解析

高考 语文 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送梓州①李使君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②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①梓州:李使君的赴任之地,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县。

②文翁: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曾举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境大化。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从大处落笔,想像李使君赴任之地的自然风光: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大树和杜鹃的啼声。

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起势不凡。

B.颔联从细处着墨,表现山势的高峻突兀和山泉的雄奇秀美:一夜透雨过后,山间飞泉百道,远远望去,好似悬挂在树梢上一般。

C.颈联“汉女”“巴人”“橦布”“芋田”等紧扣蜀地特点,而且征收赋税、处理讼案为李使君就任后职事,以此入诗十分贴切。

D.诗的前两联以欣羡的笔调描绘蜀地山水景物,后两联转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意在表现蜀地物产丰富,民风淳朴,易于治理。

(2)尾联颇有特色,请从思想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加以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夜坐有感何梦桂①银汉无声玉漏沉,楼高风露入衣襟。

洞龙睡熟云归岫②,枝鹊啼干月满林。

瓮里故书前尘梦,匣中孤剑少年心。

征鸿目断阑干角,吹尽参差③到夜深。

【注】①宋亡以后,何梦桂为了避免元朝的累次征辟,离开家乡,隐居湖南小西源。

此诗乃此时所作。

②龙、云:指君臣风云际会。

③参差:即排箫,古乐器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暗点“夜坐”。

“无声”写夜之静谧,“沉”写漏声沉重,更显深夜静穆,“入”点明风露渗入衣襟,更进一步写夜深久坐。

B.颔联写周遭的夜景。

“洞龙熟睡”暗示南宋政权已不存在,“云归岫”化用陶潜“云无心以出岫”形象地表现出遗民闲居的情态。

C.颔联化用诗句。

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意,表明自己眷念故国故君和决不屈服于元朝的情怀。

D.尾联叙写了诗人高楼独坐、望断征鸿、深夜吹箫等行为,同时化用屈原“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的诗意,含蓄表达对故主的思念。

王维写的送别诗句

王维写的送别诗句

王维写的送别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王维写的送别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王维的送别诗送元2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yì)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1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王维《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送熊9赴任安阳魏国应刘后,寂寥文静空。

漳河如旧日,之子继清风。

阡陌铜台下,闾阎金虎中。

送车盈灞上,轻骑出关东。

相去千馀里,西园明月同。

送李员外贤郎少年何处去,负米上铜梁。

借问阿戎父,知为童子郎。

鱼笺请诗赋,幢布作衣裳。

薏苡扶衰病,归来幸可将。

送张5归山送君尽惆怅。

复送何人归。

几日同携手。

1朝先拂衣。

东山有茅屋。

幸为扫荆扉。

当亦谢官去。

岂令心事违。

双黄鹄歌送别(时为节度判官,在凉州作)天路来兮双黄鹄,云上飞兮水上宿,抚翼和鸣整羽族。

不得已,忽分飞,家在玉京朝紫微,仆人临水送将归。

悲笳嘹唳垂舞衣,宾欲散兮复相依。

几来回兮极浦,尚裴回兮落晖。

岸上火兮相迎,将夜入兮边城。

鞍马归兮佳人散,怅离忧兮独含情。

送杨少府贬郴州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3湘远,恶说南风5两轻。

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齐州送祖2(1作送别)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

为报故人憔悴尽,如今不似洛阳时。

2.王维写的送别的诗句1、《送元2使安西》友情诗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1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友情诗唐·王维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

3、《送梓州李使君》送别诗唐·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1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

4、《奉和圣制送不蒙都护兼鸿胪卿归安西应制》唐·王维上卿增命服。

都护扬归旆。

杂虏尽朝周。

诸胡皆自郐。

鸣笳瀚海曲。

按节。

赏析唐诗《送梓州李使君》

赏析唐诗《送梓州李使君》

赏析唐诗《送梓州李使君》
《送梓州李使君》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送别诗,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李使君的深情厚谊和对他即将远赴梓州的担忧。

诗的前两句“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描绘了梓州的自然风光。

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通过千山万壑、参天古树和杜鹃鸟的鸣叫,形象地展示了梓州的雄伟壮丽,同时也暗示了梓州地理位置的险要。

接下来的两句“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描绘了夜雨过后的梓州。

诗人通过雨后山间的泉水,展现了梓州自然环境的清新与生机。

同时,这两句诗也暗示了梓州道路崎岖,出行不易。

接下来的两句“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描绘了梓州的民情风俗。

诗人通过汉女与巴人的生活场景,展现了梓州百姓的勤劳与朴实。

同时,这两句诗也表现了梓州地区的社会矛盾,暗示了李使君此行的使命与责任。

最后两句“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表达了诗人对李使君的期望。

诗人希望李使君能够继承文翁的教化传统,努力改变梓州的民风民俗,为梓州百姓谋福祉。

同时,这两句诗也表现了诗人对李使君的敬仰之情。

总之,《送梓州李使君》这首诗通过对梓州自然风光和社会风俗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与期望。

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出自唐代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1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赏析赠别之作,多从眼前景物写起,即景生情,抒发惜别之意。

王维此,立意则不在惜别,而在劝勉,因而一上来就从悬想着笔,遥写李使君赴任之地梓州的自然风光,形象逼真,气韵生动,令人神往。

开头两句互文见义,起得极有气势: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

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大有耳目应接不暇之感。

这两句气象阔大,神韵俊迈,被后世诗评家引为律诗工于发端的范例。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以如椽大笔,淋漓泼墨,勾勒出巴蜀层峦叠嶂的群山、无数险峻深邃的岩壑、高耸云天的林木,同时还有一片杜鹃热闹如沸的啼鸣,使万壑千岩为之振响。

如同展开一卷气势磅礴的山水画,令人为之一振。

紧接着的“山中一半雨,树杪百重泉”,更扣紧蜀地
山高林密、雨水充沛的特点,先描绘深山冥晦,千岩万壑中晴雨参半的奇景,再绘出雨中山间道道飞泉,悬空而下。

诗人远远望去,泉瀑就如同从树梢上。

关于杜鹃花的诗句

关于杜鹃花的诗句

杜鹃花的诗句关于杜鹃花的诗句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诗句吧,诗句是诗的句子,泛指诗作。

什么样的诗句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杜鹃花的诗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杜鹃花的诗句11、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2、唐李白《宣城见杜鹃花》: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3、唐李白《蜀道难》: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4、唐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5、唐李贺《老夫采玉歌》: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

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

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

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

6、唐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7、唐沈佺期《夜宿七盘岭》: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8、唐温庭筠《碧磵驿晓思》:香灯伴残梦,楚国在天涯。

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

9、唐崔涂《春夕》: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10、唐柳中庸《听筝》: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全诗翻译赏析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全诗翻译赏析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全诗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送梓州李使君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诗文解释:千山万壑,长满了参天的古树,到处都是杜鹃鸟啼叫的声音。

山中下了一夜的雨,百泉流淌,好像挂在树梢上。

汉女向官府交纳用桐木花织成的布匹,巴人常为了芋田发生诉讼。

希望学习文翁,翻新文化,教化人民,不要倚仗先贤的政绩不能超越。

词语解释:杜鹃:布谷鸟。

树杪:树梢。

输:交纳。

讼:讼争。

翻:迅速彻底。

倚:依赖。

韵译:梓州一带千山万壑尽是大树参天,山连着山到处可听到悲鸣的杜鹃。

山里昨晚不停地下了透夜的春雨,树梢淅淅沥沥活像泻着百道清泉。

蜀汉妇女以橦花织成的布来纳税,巴郡农民常为农田之事发生讼案。

但愿你重振文翁的精神办学教化,不可倚仗先贤的遗泽清静与偷闲。

赏析一:赠别之作,多从眼前景物写起,即景生情,抒发惜别之意。

王维此诗,立意则不在惜别,而在劝勉,因而一上来就从悬想着笔,遥写李使君赴任之地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县)的自然风光,形象逼真,气韵生动,令人神往。

开头两句互文见义,起得极有气势: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

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大有耳目应接不暇之感。

这两句气象阔大,神韵俊迈,被后世诗评家引为律诗工于发端的范例。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以如椽大笔,淋漓泼墨,勾勒出巴蜀层峦叠嶂的群山、无数险峻深邃的岩壑、高耸云天的林木,同时还有一片杜鹃热闹如沸的啼鸣,使万壑千岩为之振响。

如同展开一卷气势磅礴的山水画,令人为之一振。

紧接着的“山中一半雨,树杪百重泉”,更扣紧蜀地山高林密、雨水充沛的特点,先描绘深山冥晦,千岩万壑中晴雨参半的奇景,再绘出雨中山间道道飞泉,悬空而下。

诗人远远望去,泉瀑就如同从树梢上倾泻下来似的。

这里生动地表现出远处景物互相重叠的错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作者:郑保卫宫兆轩来源:《编辑之友》2012年第01期摘要:本文回顾了都市报“入世”十年来的发展历程,总结了都市报发展的主要成绩和特点,并指出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当前传媒业发展环境,探讨了都市报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对策。

关键词:都市报发展转型趋势对策1995年,四川日报社属下的《华西都市报》诞生,由此拉开了我国都市报发展的序幕。

经过十几年的市场历练,当初被视为“地摊小报”的都市报,逐渐发展成为我国报业经济中的一支生力军,成为我国报业市场上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主流媒体。

资料显示,在2010年我国进入全球日报发行量100强的26家报纸中,都市报就占了11家。

Ⅲ从国内报业市场看,2010年中国报纸零售发行市场份额都市类报纸高居榜首,市场份额高达64.7%。

作为当初省委机关报改革中的“试验田”和“衍生物”,都市报一直是探索报业体制改革和市场化经营的先行者,其发展模式、经营方略、运行机制等,都对我国报业乃至整个传媒业产生着重要影响。

因此,梳理都市报自诞生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10年来的改革发展的脉络及其经验教训,对业界和学界都将具有启迪意义。

一、十年改革发展的历程(一)向“主流化媒体”转型(2000-2004年)上世纪末都市报发展带来的丰厚利润回报,催生了本世纪初大批都市类报纸的诞生。

数量的激增,导致了报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为了取得竞争优势,许多都市报普遍打起了价格战、发行战和广告战。

同时,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都市报开始进入“厚报时代”,版面大幅增加,许多都市报从对开报20版,四开报32版增加到了对开40版,四开80版,最多的达到对开60多版。

版面增加,印刷成本也随之增加,但为了竞争需要,许多都市报却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售卖报纸,以保持和扩大发行量。

于是,围绕发行量数据问题,形成了一波波的舆论战。

这一时期,一些都市报在市场竞争中,过度追求市场利润和广告份额,使得竞争陷于无序状态,相关部门对报业市场的管理调控逐渐加强。

都市报同质化现象在这一时期也更加明显。

为避免同质化竞争,“做新主流媒体”的理念逐渐为大多数都市报所接受,一些具备一定实力的都市报纷纷开始了向“主流化媒体”的转型,从内容到版面,尽可能体现出“综合性”“权威性”和“实用性”,其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日益提高,发行量和广告收入也有所增加。

(二)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2005-2007年)2005年,成为我国都市报发展的一个“拐点”。

由于受国家房地产等相关行业政策调整的影响,当年的都市报广告业务整体下滑,一些报纸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都市报的市场管理在这一时期继续加强,鉴于都市类报纸普遍存在的虚报发行量的情况,为规范报刊发行秩序,相关部门从2006年9月起对11个城市的都市类报纸统一进行发行量认证。

同年,新闻出版总署等发出通知,进一步规范报业广告市场。

都市报的数字化转型在这一时期得以深入推进,这种需求既有来自政策上的倡导,也有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

《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提出了“大力发展数字报业——确立数字报业发展战略”。

以《南方都市}鼢为例,2005年,该报在全国最早提出报网互动的概念,2007年,该报组建了数字传媒部,南都网正式上线,并推出《南都数字报》。

报网互动成为这一时期都市报数字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理念。

在都市报加快转型步伐的同时,政府对都市报上市的政策也进一步放宽,上市媒体持续增加,从而使都市报的发展有了新的活力。

这一时期的都市报,一方面努力保持传统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不断探索差异化竞争,进军主流新闻领域,打造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灵活机制,品牌形象的建构受到了空前的重视。

这使得都市报逐渐进入了理性、健康的竟合阶段,其阅读价值和传播价值在增强,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得到巩固。

(三)推进“全媒体”发展战略(2008年-至今)2009年以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和报业市场化程度的加深,都市报竞争格局中的“马太效应”曰益明显,优势资源向强势报纸集中,优势媒体继续呈现“一报独大”现象。

如《成都商报》在成都仍保持50%以上的市场份额;《都市陕报》在杭州的市场份额也超过了50%。

这一阶段的都市报受金融危机和新媒体的冲击严重,这主要体现在广告收入上。

由于作为都市报广告收入主要来源的房地产、汽车、电子产品等行业受金融危机冲击严重,虽然2010年都市报在广告投放额和发行上有小幅度上扬,但整体趋势呈下降状态。

如((成都商报》2009年一季度的总体广告收入降低了17%左右,而《华西都市报》则降低了20%~23%。

同时,由于新闻纸价格从2007年开始持续上涨,各大都市报不得不纷纷提价,报纸销量明显减少。

这一阶段的都市报大力推进全媒体战略,并取得了长足发展。

……报网互动”进一步推进,媒介融合呈现多样化状态,融合的深度不断加强,都市报的新媒体阵营不断扩大。

都市报逐渐走出了“报网互动”中网站作为报纸新闻简单翻版的模式,摒弃了“先做报,再做网”的陈旧模式,逐渐找到新媒体技术与自身资源优势的最佳结合点。

这一时期,跨地区办报也成为都市报扩大规模,加快发展的一种趋势。

与本世纪初采用简单注资和借调办报人才等做法不同,这一阶段的都市报跨地区办报,是以产权为纽带,通过成立股份制公司合作办报的形式,使得一批通过媒体间的强强合作创建的跨地区都市报得以诞生,并很快获得发展。

二、十年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一)加快改制步伐,加深市场化程度中国传媒业的产业化进程起始于报业,从1978年的“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到20世纪80年代的自办发行、版面扩充、开办周末版、设立广告部门,再到90年代的集团化探索,及至21世纪第一个10年的传媒资本运作试水、经营与新闻主业的“两分开”改革,报业产业化发展充当了中国传媒产业化进程中的先行者。

而都市报无疑又是中国报业产业化改革与发展中的先锋。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政策的不断深入推进,都市报向现代企业的转型进程在不断加快,资本市场逐渐放开,报纸的融资渠道逐渐多样化,业外资金的注入量日趋增长。

同时,~些强势都市报开始尝试资本上市直接融资的方式,这意味着都市报市场化和产业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是文化体制改革进程中的重大跨越。

都市报的广告市场经历了短暂的涨潮和回落之后,逐渐趋向理性竞争和稳定发展。

“转企”和“上市”成为这一时期都市报市场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点,都市报的传媒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其市场化程度空前加强。

(二)迈向“主流媒体”目标,实现良好社会效益都市报从创立之初,就根植了为读者服务的办报思想,《华西都市报》创办之初强调“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读者观”,其追随者也大都以读者为本位。

将综合性、服务性、新闻性、娱乐性融为一体,成为都市报区别于其他类报纸的重要特点。

随着“迈向主流媒体”口号的提出,都市报在原有优势的基础上,在时政新闻、经济新闻、新闻评论等方面进行重点突破,社会新闻逐渐硬化。

如《华西都市报》在提出“迈向主流”的转型思路后,硬、软新闻的比例从1:4提升到1:2。

同时,都市报的新闻评论更具建设性,批评性报道从一味追求负面曝光逐渐转向寻求正向社会效应。

在新闻报道理念上强调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并开始重视舆论监督的力度和频度,注重新闻事实和报道效果,注意理性地分析事实和合理地评价事实。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一些都市报通过新闻改革和市场经营,已成功转型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主流媒体。

(三)融合多媒体技术,推进数字化转型都市报进入新世纪后逐渐受到来自以网络媒体为主力的新媒体方阵的压力。

新媒体对都市报最主要的影响,在于广告市场份额的瓜分。

2005年中国报业发展中出现的“拐点”,充分说明了新媒体的强势影响。

这一时期,一些具备一定实力的都市报纷纷开始数字化转型,积极探索各种媒介融合形式,突破传统单一介质和渠道边界的限制,最大化地集成信息流手段,通过不同终端载体的互动融合,打造立体式的传播平台,力图构建传播覆盖面更广、传播效率更高、传播效果更优的全媒体平台,这成为都市报在新媒体时代竞争中的重要手段和砝码。

以《南方都市报》为例,2009年,《南方都市报》成立全媒体运营委员会,提出全媒体战略。

立足传统平面媒体《南方都市报》的品牌优势,进一步深化在网络、移动终端等新媒体上的介入力度,甚至进军音频视频领域,同广播、电视进行跨媒体合作,搭建起海量资讯、即时传播和互动性更强的全媒体传播平台。

(四)实现资源整合,加强跨地区合作都市报的竞争经历了早期不计成本的价格战、虚假数字的发行战和互挖墙脚的人才战之后,逐渐趋向理性,不少都市报开始着力培育自己独特的品牌影响,走差异化竞争路线,同时逐步实现办报资源整合,加强跨地区合作。

这一时期的都市报区域市场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是以省会城市为中心,向二级城市扩张,使都市报的辐射范围扩大到二级城市;二是进军同类城市,开展异地办报。

都市报在二级城市的扩张大多获得成功。

在二级城市出版的都市报地方版有效地利用了报纸的采编资源,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走出了恶性竞争的非理性模式。

由于许多中心城市一般已有了自己的强势报纸,因此在同类城市进行异地办报,面临的竞争较为激烈。

但较高的投资风险,也意味着高额的经济回报,这就吸引了一些报业集团和强势都市报开始着手谋划通过加强地区合作,开展异地办报。

跨地区的新闻资源共享,节省成本,优势互补,人力资源、品牌资源,甚至政治资源上的互补都使得都市报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大大加强。

《新京报》的创刊和发展,就是一个代表性实例。

三、十年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收入模式单一长期以来,都市报的主要收入来源始终集中在广告上,因此广告市场的波动直接影响到都市报的经营状况。

在广告战过程中,都市报往往陷入恶性竞争,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售卖报纸,甚至在广告主面前互相诋毁竞争对手的声誉。

另外,都市报刊登广告的行业过于集中,如房地产、汽车等行业,这也导致了都市报广告收入稳定性较差,容易受到行业动荡的影响。

以广告收入为主要来源的单一赢利模式,难以实现报纸的可持续发展。

如北青传媒曾经号称“中国传媒第一股”,其经济实力在国内都市报中位居前列,其广告收入大多集中在房地产行业,在2005年8月其传媒股价一路走低,甚至跌破发行价。

《jE京青年报》困境的表层原因是受国家政策影响,房地产也下滑,但根源还在于其过于依赖广告,经营收入模式单一。

(二)同质化现象严重由于早期都市报迅猛的发展势头和丰厚的市场利润回报,吸引了大批效仿者,2000年前后,大量都市报纷纷创刊,有学者称之为“第二代都市报”;第二代都市报大多沿袭以往的办报套路,创新能力和动力明显衰退,因而同质化现象日益突出。

这种同质化不仅表现在新闻报道、版面内容、编排手法、版面风格上,而且在报纸的运作管理方法、营销模式、广告发行推介上都有重叠和趋同的态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