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手吊舱
狙击手4暗杀操作方法

狙击手4暗杀操作方法
狙击手4中的暗杀操作方法可能包括:
1. 选择合适的位置:在游戏中,狙击手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来进行暗杀。
这个位置通常是高处或者有遮掩物的地方,以便能够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瞄准目标。
2. 使用狙击枪:狙击手需要使用狙击枪来完成暗杀任务。
在游戏中,玩家可以根据任务需求选择不同的狙击枪,并通过瞄准镜来瞄准目标。
3. 瞄准目标:在选择好位置并使用好狙击枪之后,狙击手需要瞄准目标。
在游戏中,玩家需要调整瞄准镜来确保准确瞄准目标的要害部位。
4. 执行射击:一旦瞄准目标,狙击手需要执行射击。
在游戏中,玩家需要考虑风向、距离和目标的移动轨迹等因素来确保射击命中目标。
5. 隐蔽和撤离:完成射击后,狙击手需要保持隐蔽,以免被发现。
在游戏中,玩家可以通过隐蔽工具和道具来减少被敌人发现的可能,然后撤离暗杀现场。
请注意,这些操作方法仅来源于游戏中的虚拟操作,与现实世界中的实际暗杀行为无关。
火眼金晴——“狙击手”XR瞄准吊舱

火眼金晴——“狙击手”XR瞄准吊舱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尖端武器报道:武器较量》
【年(卷),期】2005(000)004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空军和海军的战斗机在多次局部战争中,利用夜幕的掩护频繁投放精确制导武器,从而改变了空对地攻击战术与式样,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不断发展和日益成熟的低空导航与红外瞄准技术。
作为当今世界上瞄准吊舱研制、生产和使用的大国。
美国在吸取几次战争的经验教训后.开始着手对原有吊舱进行改进改型。
并适时发展出新一代瞄准吊舱。
【总页数】4页(P57-6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V243
【相关文献】
1.现代战斗机的"火眼金晴"--导航/瞄准吊舱
2.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继续为美空军提供“狙击手”先进瞄准吊舱
3.吴剑旗:打造守望蓝天的“火眼金晴”
4.打造新时代卫星对地观测的“火眼金晴”——访珠海欧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颜军
5.地质灾害防治的“千里眼”与“火眼金晴”——测绘地理信息新技术在四川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国ALQ-167“愤怒的小猫”电子战吊舱

美国A1Q∙167“愤怒的小猫”电子战吊舱目录前言 (1)1 .发展背景 (2)2 .系统特点 (2)3 .测试情况 (3)4 .名称来源 (5)5 .“恼怒的小猫”对我威胁影响分析 (5)5.1.概述 (5)5.2.研发背景 (6)5.3.作战性能 (6)5.4.威胁评估 (7)6.小结 (7)前言2023年4月,美国空军在一架MQ-9A“死神”无人机上对电子战设备进行了测试。
空军第556测试和评估中队完成了对“死神”无人机的初步地面和飞行测试,该无人机配备了“愤怒的小猫”(AngryKitten)A1Q-167电子对抗吊舱,A1Q-167吊舱为MQ-9提供了针对地面和空中威胁的高强度电子攻击(EA)能力。
该吊舱由佐治亚理工学院研制,此前己在F-16战斗机等平台进行了测试。
图12023年4月10日至28日,第556测试和评估中队在内华达州克里奇空军基地使用“愤怒的小猫”A1Q-167电子对抗(ECM)吊舱完成了MQ-9A“死神”的第一轮地面和飞行测试1.发展背景A1Q-167“愤怒的小猫”电子战吊舱大约在十年前由佐治亚州理工学院作为训练吊舱研发,用于在空军测试和训练任务期间模拟敌方电子攻击信号。
该吊舱试图创建一个电子战系统,通过机器学习和易于更新的软件更快地适应新的威胁;是一种可快速收集并分析电磁频谱信号,同时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学习,自主生成最佳作战方案的认知型电子对抗系统。
2016年,“愤怒的小猫”作为训练吊舱装备于美扮演红军F-16战机上,主要用于模拟敌方电子战行动。
但由于在训练中展现出极强的作战能力、灵活性以及重新编程能力,美空军空中作战司令部决定将其转换为战斗版本,用来干扰敌方传感器。
2023年,美国空战司令部建议将四个吊舱改装成战斗吊舱,以提供针对敌方射频威胁系统的攻击能力,而不是模拟攻击。
在为期两周的测试中,自卫干扰吊舱的任务数据文件软件连夜更新,以提高每天针对威胁的性能。
2.系统特点A1Q-167“愤怒的小猫”电子战吊舱包含一个猫形管,大量电子元件被集成在猫形管里。
反狙击手探测系统

反狙击手探测系统一、概述:反狙击手探测系统可分为声控测、红外探测和激光探测三种。
比较成熟的产品有法国米特拉维公司的皮勒尔MK II型狙击手探测系统、美国BBN公司研制的“枪弹定位器”声学反狙击手系统、美国AAI公司研制的PDCue 反狙击手声探测系统。
1、声探测系统反狙击手声测定位系统确定狙击手的位置,是通过接收并测量狙击步枪的膛口激波和弹丸行产生的冲击波来实现的。
通常只能探测超声速弹丸。
系统的关键部件是可以感应到爆炸并能测出爆炸声学探测器反狙击手探测系统有单兵佩挂型、固定设置型和机动平台运载型。
在一般情况下,轻武器射击时会发出两种冲击波,一种是超音速枪弹产生的冲击波,另一种是推进火药产生的枪口冲击波。
在较短距离内,通过两种冲击波的到达方向和时间就能精确判断出枪手的位置。
如果距离较远,则需要考虑枪弹的弹道和冲击波参数,例如通过冲击波产生的压力和周期可以判断枪弹的型号。
反狙击手声探测系统以是利用上述原理工作的。
2、红外狙击手探测定位仪红外反狙击手探测定位是通过探测枪口闪光不口跟踪飞行弹丸,来确定敌方狙击手的位置的系统。
3、激光狙击手探测定位仪利用敌狙击步枪上的光学瞄准镜易反射光线的原理探测敌方狙击手的装置。
该探测定位仪由红外半导体激光照明器、护眼激光测距仪、摄像机和全球定位系统组成。
工作时,首先用激光器扫描复杂的敌情方向,当激光器的光束照射到敌狙击手步枪瞄准镜时,由于其反射激光的能力比周围背景的反射能力强,因此被摄像机接收下来,将其位置叠加在场景的电视画面上,从而在狙击手射击前即可发现其位置。
声探测和红外探测反狙击手探测系统探测概率很高(一般在90%以上)、反应时间很短(一般在10秒以内),为探测射击方位、扣击敌狙击手创造了很优越的先决条件。
旦从作战效能角度讲,这仅仪足一个“亡羊补牢”之下策。
因为敌人先我攻击、占据主动,“生死劫”可能就发坐在那短短的几秒钟。
二、声探测系统定位原理狙击手声探测定位系统(如图1) 通过布置一系列声传感器,通过精确测定枪口激波和弹丸飞行激波到达每个传感器的时间差,可以精确计算出射击位置,以及弹丸飞行弹道、飞行速度和枪械口径。
图解:战场“狙击手”常用的辅助装备(图文)

图解:战场“狙击手”常用的辅助装备(图文)图解:战场“狙击手”常用的辅助装备(图文)主要资料来源于《go go go 特警战术技巧手册》,原型应为现役美军狙击手。
1.18x18英寸的粗麻布18x18英寸的粗麻布,伏姿射击的时候置于枪口前方的土地上,如果用水弄湿更好,可以减少枪口的扬尘。
2.裤子改成的布袋。
装进沙子就可以成为承托狙击步枪的沙袋了。
这个废物利用的方法就是把废旧的野战服的裤腿剪下来,一段封好,从另外一段倒进沙子后用绳子绑好,就成为大小和质料都恰到好处的沙袋了。
3.米袋。
往旧袜子灌进泥沙或者米粒就可以成为轻便有可以轻易改变形状的米袋,最适合放在狙击枪枪托的下方,给步枪瞄准作微调之用。
4.数码录音笔。
要在漆黑的环境中把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唯有用话音代替笔录。
5.指北针。
分三种:腕表型,最方便就手,可以随时给行进路线和景物核对方向;有透明底座的指北针专作地图上测量方位的用途;带瞄准功能的指北针,最精确指示地标的工具。
6.风速计。
只能测量狙击手所在的地方的风速和风向,对于目标所在区域的风向和风速就无能为力了,不过带一个有备无患。
7.温度计。
配合弹道数据册上的参数,可以推算弹头的速度和弹道变化。
8.枪管清洁工具和铜渣溶剂。
枪管口曾接触地面,枪管里或许会沾上尘土,一支清洁长杆能大派用场。
情况允许的话,每射击五发子弹就应该用溶剂把膛线上弹头残留的铜渣抹掉。
9.擦拭用的酒精。
埋伏处的玻璃窗或许布满污迹和尘封已久,用酒精可以擦出一小块清晰面积有利于观察。
10.攀树的脚踏帮助狙击手藏匿在树上、土墙上、或者木桩上进行观察和射击。
11.玻璃刀能够在玻璃窗上切割出一个小口作为射击孔,关闭的窗户不会惹人怀疑。
12.油性颜料笔。
适合在油性胶质地图上表示计划,不过切忌红色,因为晚间手电的红色滤镜会把任何红色关系隐没。
13.园艺小剪刀帮助狙击手修剪枪口和瞄准镜口的枝叶,还可以修补伪装服。
14.护肘和护膝。
方便爬行和攀越围墙,也有利于在碎石地进行跪姿射击。
中国B2式战鹰公开亮相:强悍战力令美军诧异

中国B2式战鹰公开亮相:强悍战力令美军诧异国产无人机“战鹰”,酷似美军B2战略轰炸机,隐身效果一流。
该无人机可进行纵深打击他国目标,执行压制、预设防空,高危险区域战场侦查、打击任务。
和B2相比,“战鹰”采用了不同的前掠翼设计,气动性能更佳,加上外形设计有隐形化,挂载对地攻击武器后,不排除有战略意义。
“长鹰”与“天翼”无人机的外形酷似美军“全球鹰”大型无人机,可以在战场上空做长时间停留,为作战部队提供不间断的战场信息支持;而且以它的体积而言,不排除简单改进后具备携带武器的能力。
中国前不久公开露面的TD-2000B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用于打击低空或超低入侵的空中目标,为地面部队,重要地面设施提供有效的防空掩护。
该系统采用8联装FN-16导弹,最小作用高度30米,最大射高5000~7000米,射程16公里。
该导弹为先进型红外制导,首发命中概率高达97%。
无人机现在已经成为中国诸多航空技术发展机构的重点投入项目。
近年来,不断有不同型号的无人机产品或项目公开,而且这次航展上也展出了可用模块化思想同样可以应用于前者。
尤其是“灰蜂”II机载侦察搜索装置的模块化对“长虹”一3N有价值。
“灰蜂”II可以根据目标特点安装不同类型传感器的光电转塔和吊舱。
昼间使用的激光测距/电视跟踪吊舱的有效工作距离为5公里,主要用来对目标进行侦察定位和测距。
红外/激光吊舱对目标的探测距离与电视吊舱相当,但使用红外成像侦察设备就可以在全天候条件下侦察目标。
合成孔径雷达吊舱是外挂在机身下的纺锤形吊舱,可以进行全天候雷达搜索和地形测绘,而且还能够克服目前战术目标所采用的常规侦察和隐蔽手段。
“长虹”-3完全可以采用与“灰蜂”II类似的模块化侦察瞄准设备,根据目标类型和战场环境的变化,利用不同的传感器和瞄准系统配合不同导引方式的机载武器,或者利用挂载不同武器的多架无人机组成攻击群来提高攻击效果。
“长虹”一3这类常规气动布局的UCAV主要执行战区范围内的中空侦察和打击任务,该机虽然有较好的载荷和航程条件,但是要有效执行任务却必须满足两个基本的要求:首先,我军在战区范围内必须具备明显的空中优势,这样才可以保证无人机长时间巡逻监视时的安全性;其次,我军应有能力压制对手的对空侦察和防空火力,避免飞行轨迹固定又缺乏自卫能力的无人机受到敌防空火力的杀伤。
狙击情况分析报告

狙击情况分析报告1. 引言狙击是一种军事战术手段,旨在利用远程精确射击能力,对敌方目标进行打击。
狙击手通常具备高超的射击技巧和隐蔽能力。
本文将对狙击情况进行分析,探讨狙击手的行为特征和目标选择等方面的问题。
2.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为了对狙击情况进行分析,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战场数据和相关案例。
其中包括目击者的证词、战场监控录像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并形成合理的结论。
3. 狙击手的行为特征狙击手通常具备以下行为特征:•隐蔽行动:狙击手擅长利用地形、草丛等进行隐蔽行动,以避免被发现。
•单兵行动:狙击手通常是单兵行动,以减少被敌方发现的风险。
•高精确度射击:狙击手具备高超的射击技巧,能够在远距离精确打击目标。
•快速撤离:狙击手在完成任务后会迅速撤离,以避免被敌方发现和报复。
4. 狙击目标选择狙击手在选择目标时通常会考虑以下因素:•战略价值:狙击手会优先选择对敌方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目标,如高级军官、情报人员等。
•行动便利性:狙击手会选择相对容易接近和撤离的目标,以增加任务成功的概率。
•公众影响力:狙击手有时也会选择具有较高公众关注度的目标,以达到宣传效果。
5. 狙击武器与装备狙击手使用的武器和装备对其任务的成功与否有着重要影响。
常见的狙击武器包括狙击步枪、狙击瞄准镜等。
狙击手还会携带一些特殊装备,如隐蔽服、弹药、通讯设备等。
6. 狙击情况案例分析通过对一些狙击情况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狙击手的行为和策略。
这些案例包括军事冲突中的狙击事件、反恐行动中的狙击行动等。
7. 狙击情况的应对策略针对狙击情况的出现,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
这些措施包括加强目标保护、提高反侦查能力、增强监控设备等。
8. 结论通过对狙击情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狙击手的行为特征和目标选择等方面的问题。
进一步研究狙击战术,可以为军事行动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并提高对狙击行动的防范和应对能力。
煞费苦心

煞费苦心作者:温杰来源:《航空世界》2016年第06期4月19日,美国空军4架A-10C“雷电II”攻击机和2架HH-60G“铺路鹰”特种作战直升机飞入了中国黄岩岛附近空域,在所谓“国际空域”执行了飞行任务。
时隔3天,美国空军太平洋司令部在官方网站上表示,此次行动是为推动国际海域与空域行动的透明度与安全,显示美方遵守对盟邦伙伴与亚太区域长期稳定的承诺。
对于这次有预谋的飞行巡逻,中国政府严正指出,这充分反映出了美国仍然坚持一种“冷战思维”。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所谓“航行自由计划”实质无非是美方凭借强大的海、空力量,以武力和胁迫手段推进其多方面主张。
这充分体现了美国企图主导海洋秩序以及对国际法合则用、不合则弃的霸权逻辑和“美国例外”思维。
作为南海问题的一个域外国家,美国已经从幕后走到前台,借助自身强大的军事实力来搅动南海,唯恐南海不乱。
近一年来,美国国防部不断派出军用飞机和航母战斗群,明显加大了插手南海问题的力度。
此次,美国打着所谓“航行自由”的旗号,在中国的岛礁附近实施抵近侦察,非常具有挑衅性。
4月13日,美国国防部长阿什顿·卡特访问菲律宾,意在强化与菲律宾的同盟关系,直接体现在一系列具有军事象征意义的行动。
次日,卡特与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会面后宣布,在“肩并肩”年度军事演习结束后,将有275名美军人员暂时驻扎在菲律宾,同时还有5架A-10C 攻击机以及4架其他型号的作战飞机继续留在菲律宾。
这些飞机将停驻克拉克空军基地,协助训练菲律宾军队,以提升两军的海空协同作战能力。
作为此次飞越黄岩岛空域的主角,A-10C攻击机已不再是传统上猛冲猛打的低空悍将,摇身一变为百步穿杨的“空中狙击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精确交战”计划的一系列升级措施。
早在2004年11月29日,经过改进的首架A-10A攻击机出厂,并被正式命名为A-10C型,次年1月20日实现首飞。
2007年8月21日,美国空军在兰利空军基地宣布,A-10C型攻击机已经具备了初始作战能力,可以随时根据任务需要派往战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洛马“狙击手”XR的剖视图还没有公开,只能找到1幅生产车间中未封装的吊舱的照片。
但是现有瞄准吊舱的结构大同小异,所以附上AN/AAQ-14“蓝丁”瞄准吊舱的彩色剖视图供您参考。
详细介绍和性能参数如下:
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各种相关技术获得突破,美国洛克希德公司先后研制出“夜间低空红外导航与瞄准”(LANTIRN,音译为“蓝丁”)系统的两种吊舱,分别是用于低空飞行的AN/AAQ-13导航吊舱和用于昼夜目标截获的AN/AAQ-14瞄准吊舱。
很快,美国空军将这两种吊舱先后安装在F-15E和F-16战斗机上,并在海湾战争中首次使用。
借助这种最先进的前视红外探测设备,美国空军将类似白天的空战战术运用到夜晚,显著增强了在全天候条件下精确攻击地面目标的能力。
然而,作为诞生于冷战时期的机载吊舱式瞄准设备,“蓝丁”在设计上主要用于低空对地攻击,近年来在面临不断变化的地面防空系统时,逐渐暴露出一些性能局限。
美国空军在接受了科索沃战争的经验教训后,明确要求战机必须在6000米以上高度、更远的防区外发射精确制导武器,以避免来自敌方地对空导弹的攻击。
这一要求对于采用第一代热成像传感器的“蓝丁”吊舱来说,已经明显力不从心,而且后勤保障费用也愈加昂贵。
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美国空军在2001年初正式提出了“先进瞄准吊舱”(ATP)计划,要求战斗机携带的前视红外吊舱能够从12200米高空、37千米外的距离承担指示目标的任务。
当年5月,美国空军正式发布ATP投标需求,但考虑到技术风险,暂时取消了对新型吊舱的远距、高分辨率、自动识别目标的要求,而把这种能力作为未来一种升级选择。
很快,美国三家专门从事瞄准吊舱设计研制的承包商分别向美国空军空战司令部提交了各自的投标方案。
它们分别是洛马公司的“狙击手”XR吊舱、诺格公司的“蓝丁”II型吊舱和雷锡恩公司的“终结者”(Terminat or)改进型吊舱。
为了实现在高空飞行时远距离识别目标,各种候选方案都采用了第三代前视红外技术,并且先后在F- 16和F-15战斗机上作了试飞,在技术性能上可谓是各有千秋。
与其它两家公司相比,洛马公司长期以来一直从事战斗机和武装直升机的瞄准吊舱发展工作,具有丰富的经验。
特别重要的一点是,“狙击手”XR大约60%模块经过重新封装后,可与F-35联合攻击战斗机的机内光电瞄准系统互相通用,令美国空军产生极大兴趣。
于是,美国空军和空军国民警卫队在2001年8月正式宣布,ATP计划最终选择了洛马公司导弹与火控系统分公司的“狙击手”XR瞄准吊舱(美军编号AN/AAQ-33),授予该公司一项期7年、制造522个吊舱的合同,总价8.43亿美元。
与现役各种瞄准吊舱的外部形状相比,“狙击手”XR的形状明显变化,尺寸有所减小。
它的头部采用了独特的楔形设计,避免了球型头部和空腔有可能因气流诱导而产生的振动,特别是在超音速飞行状态下。
为了减小气动压力的影响,楔形头部采用4块蓝宝石,平时装在复合材料保护罩内。
这种蓝宝石非常硬,足以抗强烈撞击。
试验表明,在速度为315千米/小时的花岗岩片和速度为240千米/小时的金属螺帽的撞击下,头部仍安然无恙。
“狙击手”XR长239厘米,直径30厘米,重181千克,包括转接器在内重量只有200千克。
就F-16而言,该吊舱安装在进气道下颌的右侧,当飞行速度超过音速时,吊舱头部形成的斜激波减少了进入进气道的扰动。
此外,在一定程度上,楔形头部还可以部分降低雷达反射截面积,增强飞机的隐身性能。
“狙击手”XR吊舱内部由高分辨率的前视红外、CCD电视摄像机、激光测距器/照射器、激光点跟踪器和激光指示器等组成,所有装置均安装在一个由6个减振器支撑的光学基座上,可以确保在无抖动的情况下有
效地瞄准目标,从而获得稳定的图像。
与其它瞄准吊舱拥有3个或4个开口不同,“狙击手” XR在设计上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即所有传感器共用同一个直径127毫米的开口。
这意味着每个传感器都拥有一个大开口,从而更容易校靶,充分发挥其最佳性能同时大大降低自动校靶成本。
此外,这一技术还能最大限度缩小吊舱直径,采用坚固的凸耳来支撑平衡环,以消除前端产生的跳跃影响,保持高度稳定性。
据洛马公司介绍,在超音速试飞过程中获得的图像看不出跳动。
“狙击手”XR的核心部件是一个第三代前视红外(FLIR)阵列,可以在非常远的距离产生一个清晰的图像。
这种前视红外阵列基于512×640元的锑化铟凝视焦平面阵列,探测器工作在3-5微米的中波红外波段,背景辐射噪声较小,有利于获得远距离高分辨率图像。
与“蓝丁”采用的红外探测器相比,这种前视红外技术不仅可以获得一个完整的图像,而且更不容易受到夜间炸弹爆炸或者白天掠过太阳辐射所引起的“光学干扰”,还能探测到穿透烟幕、灰尘和烟雾的红外波长。
“狙击手”XR有4°宽视场和l°窄视场,并具有电子变焦能力,搜索范围在俯仰为+35°~-155°。
前视红外传感器产生的座舱显示图像在质量上与黑白照片相当,可以通过专门的二维图像处理算法得到增强。
飞行员可以选择光学变焦或电子变焦来探测、识别、跟踪和瞄准位于160千米距离之外的固定或者活动目标,这是原有瞄准吊舱的2~3 倍,从而实现防区外能力。
与此同时,“狙击手”XR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只需要两级维护,显著降低了成本。
它有一半零件取自“蓝丁”吊舱,主要部件由一些平均重量小于2.7千克的外场可更换单元构成,可以利用手工工具迅速地在外场更换。
“狙击手”XR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预期为662小时,使用寿命预期为10000时或20年。
考虑到一种吊舱适应不同型号作战飞机的需要,洛马公司在设计“狙击手”XR吊舱时专门采用了一个5000行代码的“综合模块”。
这个模块的作用是通过软件自动探测并判断出作战飞机类型,然后启动相关型号飞机的软件接口,避免影响到系统的核心软件,从而允许瞄准吊舱从一架F-16战斗机上拆卸下来后直接换装到F-15E战斗轰炸机、B-1B轰炸机和A-10攻击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