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小城镇开发的升级转型策略以青岩古镇为例
贵阳青岩古镇历史人文资源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2019年3月下半月刊贵阳青岩古镇历史人文资源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高丽泉在加快城市化的进程中,历史人文资源的保护与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之间有着很大的矛盾,许多历史文化遗产在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遭受到较为严重的损害和破坏。
目前,在许多古村落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和开发上还是存在着较多问题,必须尽快解决。
本文全面阐述了青岩古镇历史人文资源基本情况,客观分析了青岩古镇历史人文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遇到的瓶颈,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青岩古镇历史人文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提供借鉴。
一、青岩古镇基本概况青岩古镇,是贵州四大古镇之一,位于贵阳市南郊,地处贵阳南部山地中的平川之中,古镇原有牢固城墙围合,且有城边险峻五峰的维护。
青岩古镇建于明洪武十年(1378年),是一座因军事城防演化而来的山地兵城,素有贵阳“南大门”之称。
其是贵阳市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人文历史底蕴深厚,地域特色颇具魅力。
古镇中人才辈出,涌现出不少历史名人,如周渔璜、清末状元赵以炯(贵州历史上第一个文状元)等。
镇内有近代史上震惊中外的青岩教案遗址、赵状元府第、平刚先生故居和红军长征作战指挥部等历史文物。
周恩来的父亲、邓颖超的母亲、李克农等革命前辈及其家属均曾在青岩秘密居住,青岩古镇还是抗战期间浙江大学的西迁办学点之一。
青岩四面环山,北有狮子山、簸箕山为靠,南有后坡寨与马鞍坡(为两小山)为案,东西有大苗山、笔架山等,其外有玉带河环绕,古镇东西两门均处于两山之间,其东门位于苗佬坡与关山坡之间,西门位于下寨山与黄家坡之间,这种“两山夹一门”的古镇现在很少见,所以,选址的成功造就了青岩的长盛不衰、文人辈出、商业繁荣。
在战乱年代,连寺庙都不能幸免于难,而青岩却因地理位置的特殊而保存完好。
二、青岩古镇历史人文资源的分布情况青岩古镇人文旅游资源的分布及开发现状见表1。
三、青岩古镇历史人文资源的开发概述(一)青岩古镇总体开发概述在2017年2月25日,青岩古镇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青岩古镇的开发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
过商业化下的旅游资源——以贵州省青岩古镇为例

古镇居民旅游参与提升策略研究——以贵州青岩古镇为例

图1 参与意愿调查结果由此可见,一半多的居民都有较为强烈的参与旅游发展的本地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0(0%)3(5.77%根据表1的数据分析,总体来说,发展旅游业使古镇经济和古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提升了本镇的社会知名了古镇卫生状况,提高了古镇内的社会治安水平,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
当然,也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如使居民之间的信任程度有所降低,人际关系变得紧张,优良传统明显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使本镇交通和人口过度拥挤,破坏了社区的宁静环境等。
二、青岩古镇居民参与旅游影响因素(一)缺乏旅游教育培训,居民参与技能水平低青岩古镇民俗文化开发的主体也就是居民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素养还有待提高。
古镇的旅游项目多为传统观光模式,经营模式相对滞后,没有让游客亲身去体验到古镇的魅力和内在的价值。
而当前青岩古镇的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方式十分雷同,比如,相邻的民族工艺品商铺特别多,且商品也都一样,这就使商户们进行激烈的竞争,甚至会演化成恶性竞争。
从访谈中了解到,青岩古镇居民参与人数并不是十分理想,并未达到全民参与,一些居民外出务工,未在学校就读的青少年也并未参与到本地的旅游发展中,多数跳出青岩从事一些其他工作。
真正参与青岩本地旅游发展的居民大多是30~60岁的人群,而已参与的本地居民主要从事基础的旅游服务而且服务技能较低,青岩古镇居民主要以餐饮的方式参与旅游,而且80%的参与餐饮行业的从业者招牌主打青岩猪脚和鸡辣椒。
居民参与面较低,真正参与到对本地旅游的规划开发和决策的居民只是少数。
通过调查了解到,居民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总体文化水平不高,政府、旅游企业及居民委员会对居民的旅游技能培训力度也不够,进行相关培训的往往是旅游企业人员较多,古镇居民参与真正旅游培训的人少之又少。
是否参与过旅游方面的培训调查结果如下:34.62%的人表示参与过旅游方面的培训,而65.38%的人表示未参与过旅游方面的培训。
而根据我们的访谈内容及查阅的相关政府组织机构开展的旅游培训记录:参与培训的居民多为在旅游公司从事后勤杂务的相关工作人员,或是在景区从事清洁工作的环卫人员的常规公司培训,古镇内从事自主旅游活动经营的居民基本上从未参与培训。
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案例分析——青岩古镇

“点”的保护
指对古镇内的历史建筑、文化古迹、革命 遗址、有特色的典型民居的保护。
结语
洪武六年,青岩位于广西入贵阳门户的主驿道中段,在驿道上设 置传递公文的“铺”和传递军情的“塘”,于双狮峰下驻军建屯, 史称“青岩屯”。 洪武十四年,“青岩屯”逐渐发展成为军民同驻的“青岩堡”。
概况
• 青岩古镇,贵州四大古镇之一,,一 座建于600年前的军事古镇。除了是 当地有名的旅游景区,同时也是独具 特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位于贵 阳南郊29公里,全镇总面积92.3平方 公里,17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全 镇人口接近3万,其中镇内人口近8千。 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占了人口总 是的32%,农业人口2.3万,占总人 口的85%。
古镇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
1. 山水格局的整体保护 古镇格局是古镇物质 空间构成的宏观体现, 是古镇组成要素和古 镇风貌特色在宏观整 体上的反映。保护好 继承山水古镇的格局, 强化环古城山水绿化 带与古镇结构的关系, 强化道路和河道的走 向、古镇的主要建筑 群位置以及外部空间。
2.保护定位、范围的划分
规划原则
1、集约发展和控制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既要遵循节约用地、集约发展的基本原则,又要适度控制土地使用 强度,避免新城高强度的开发对古城城的压迫和对城镇整体风貌和空 间环境的破坏。 保证新城在建筑体量、空间尺度等方面和古镇取得和谐统一的关系。
规划原则
2、稀化人口、改善环境,体现"以人为本" 的原则 进一步疏解古镇人口,优化古镇功能, 改善原住民的居住条件,努力营造更高品质 的生活和旅游环境,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古镇布局特点
古时建筑匠人们善于观察 并利用地理形势。在古镇 的选址、布局和建设中, 利用自然环境,因地制宜, 建造了极具地域特色的青 岩古镇,既形成了较为完 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又为 道路、住宅、集市留出了 实用空间,整座城的设计 不仅保持了我过古城镇建 筑风貌特点,更产生了规 范、严格、明确功能与效 用。
古镇周边城市设计方法探索——以青岩镇大坝片区城市设计为例

古镇周边城市设计方法探索——以青岩镇大坝片区城市设计为例作者:王晟来源:《中国房地产业》 2019年第22期文/ 王晟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贵州贵阳 550081【摘要】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5A 景区,第一批住建部公布的特色小镇,近年来青岩古镇的旅游态势表现出井喷式发展,如何利用好发展带来的周边地区规划建设,对青岩古镇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青岩古镇周边的开发模式探索、特色小镇、5A 景区的建设控制要求以及古镇周边主导产业选择等几个角度入手,合理论述青岩镇大坝片区发展医疗康养产业项目建设是区域战略的落实,是花溪区建设全域旅游文化创新区的重要抓手,也是培育青岩特色小镇的重要着力点,对区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通过实地调研踏勘和倾斜摄影实景模型分析,在不影响整体青岩古镇山水格局的情况下合理布置大坝片区各项建设用地,布局区段公共空间系统,明确广场、街道、公园绿地、滨水空间等重要开敞空间的位置及控制建筑高度和开发强度。
【关键词】青岩古镇;城市设计;开发模式;控制要求1、引言近年来,随着贵阳市区域气候条件良好,生态环境优越、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旅游业发展持续升温。
青岩古镇作为贵阳南部景区群的核心区域,古镇及其周边区域陷入了保护与开发两难的境地。
如何在抱有敬畏之心的基础上整合古镇周边的各项要素资源对古镇原有的旅游资源进行补充拓展?成为青岩古镇周边区域开发建设的重点问题。
本文立足青岩古镇发展的现实重点问题,以青岩镇大坝片区城市设计为例,从形态完整、文化传承、文化复兴、生态文明理念等视角对设计实践进行解读,希望能为其他古镇周边的城市设计和开发建设提供理念与方法上的借鉴。
2、青岩大坝片区现况2.1 古镇概况青岩镇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南郊29 公里,是花溪区南郊中心集散地,南北长约10 公里,东西宽约8 公里,总面积为92.3 平方公里,东接黔陶乡、西与燕楼乡、马铃乡相连,南与惠水县接壤。
贵州生态旅游经济发展调查情况分析——以青岩古镇为例

在青岩古镇的设施服务建设中,应根据景区的特征,功 能、规模以及游客的结构来决定,由于基础设施是直接为游客 服务的,因此基础设施的配置的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游客体验 的好坏。具体项目为场坝整治、路灯设置、南停车场建设、民 居改造、城门楼 ( 墙 ) 修复等。
3 避免过度商业化,多保留原汁原味景观
同时在古镇的建设中有选择地保留有价值的古镇遗产及部分居民原有生产生活方式在保存保护古镇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将历史文物传统食品加工及手工艺等生产方式与现代生存环境下的旅游观光休闲体验相融合避免低俗商业化氛围
百家论坛
贵州生态旅游经济发展调查情况分析
朱烨 范沙沙
贵州财经大学
——以青岩古镇为例
摘要:2017 年 2 月 25 日,青岩荣膺贵阳市首个 5A 级旅游
青岩古镇旅游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有待解决;已有的木质 结构古建筑已经出现破损现象,急需修缮;而随着青岩越来越 多游客涌入,人流拥挤,员工数量的不足会造成服务质量的下 降,造成游客不满意的情况。
3 自然景观保存的不够,受到现代化的冲击
人们到古镇旅游说到底是去体验过往的风土人情与生活韵 味。而受到现代化的影响,许多地方进行了现代化的改造,往 往没能将青岩古镇的历史留住。古老的建筑之所以存在价值, 并不是以其建筑形式存在,而是其中蕴含了文化,承载着历史, 这些都是现代化建筑无法做到的。
虽然为了方便景区管理,有的时候不得不对景观进行现代 化改造,但是这样极大的影响了游客的体验,不要一味图经济 效益发展,而放弃了蕴含文化承载历史的景观。应避免过度商 业化,创造具有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性,以原汁原味的景观作 为卖点吸引游客,不仅上赚足了关注,生态和经济发展又得到 了保证。
文化体验视角下青岩古镇旅游发展对策

02
文化体验旅游概述
文化体验旅游的定义
文化体验旅游是指游客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当地的文化活动,从而深入了解和感 受当地的历史、民俗、艺术等文化元素,以达到丰富自身文化知识和满足精神需 求的目的。
文化体验旅游强调游客的参与和体验,与传统的观光旅游不同,它更注重游客对 当地文化的深入了解和感受,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观光。
文化体验视角下青岩古镇旅 游发展对策
2023-11-04
目录
• 引言 • 文化体验旅游概述 • 青岩古镇的文化资源分析 • 文化体验视角下青岩古镇旅游发
展现状及问题
目录
• 文化体验视角下青岩古镇旅游发 展对策
• 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青岩古镇作为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镇,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日本京都
京都作为日本古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和历 史遗产,通过文化体验旅游项目,如茶道 表演、和服体验等,使游客能够亲身感受 日本传统文化的魅力。
青岩古镇文化体验旅游案例分析
• 青岩古镇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有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遗 产,如石雕技艺、传统建筑等。通过开展文化体验项目,如 石雕制作、传统建筑游览等,使游客能够深入了解青岩古镇 的文化和历史。
研究展望
深入挖掘文化资源
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进一步挖掘青岩古镇的文化资源,包括历史 建筑、传统手工艺、民俗文化等,为游客提 供更加丰富的文化体验。
通过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游客的满意度 和忠诚度,促进青岩古镇的旅游发展。
加强旅游营销
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古镇旅游开发中外部公共休闲空间的设计研究——以贵州青岩古镇为例

Aci c l uue r t ta C l he u tr r
古镇旅游开发 中外部公共休闲空间的设计研究
— —
以贵州青岩古镇 为例
Th s ar h on x e n S a e De i ub i e s n Tr di o alT wn f e Re e E t r al p c c sgn of P l L i u e i a t n o c r i or De e op v l me to o i m : n fT ur s
pu i bl e目em aI p c oce ofeiue ffodto s s 0 iinoj 1 r r twn t… o i lz eiu e pr y esl s r obl s ofPu i em bl . c s uch ast o ton o n of f dli 0If w
外 部螂 休 目 贵 青
建筑 密集、层 数低矮 ,以步 行交 通系统 为主的 特
点 ,充满 了 力和 生气 ,浑深地 吸引着 人们 ,让 活
以 广场为 中心 , 组织建 造 ,这也造 成了膏 岩外 来
部 公共空 间不同于 其他 的小城 镇。
^bsI t h r ce sa swiht e e ue of lac T e o l t r t h fat i f t r
* T卑 青 睿巽休
.
# } 镕 辕 在
箍 . 并 # 青 外 心 #休
在 々 ∞ 箍 * 规 设 十 & 毒 目
解
断地根 据实际 需要进 行调节 ,又加 之这 些古镇 受
到过 去近二十 多年建 设的影 响很 小,因 此保持 了
6
生● ■ { I 填 辕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小城镇开发的升级转型策略以青岩古镇为例1.中国小城镇的发展1.1城镇化的含义城镇化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
城镇化指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活动在人类社会活动中的比重下降,而非农业活动的比重上升的过程,最终引起乡村人口减少,城镇人口增加,而且居民点的房屋建设和生活习惯等向城镇型转化并稳定[1]。
城镇化是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过程。
虽然有时候城镇化的进程会被人们的思想观念、政府的方针政策或是国家的法律法规等因素影响,可能会呈现“超前城镇化”或者“滞后城镇化”的现象,但从长期来看,城镇化的发展是客观而有规律的,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
1.2中国小城镇发展的主要模式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村人口会逐渐向小城镇转移,而农村城市化需要通过小城镇建设实现[3]。
所以,选择合适的发展道路显得特别重要,而合适的发展道路一般体现在小城镇发展道路的选取上。
现在,中国小城镇有以下六个主要发展模式。
1.2.1中心城市依托型小城镇中心城市依托型小城镇通常距离中心城市比较近,一般是0-50千米左右,区位优势非常突出。
这种类型的小城镇受中心城市的辐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主要依附于中心城市。
因其与距离中心城市的远近和被中心城市辐射影响程度的不同,中心城市依托型小城镇可以归化为城郊型小城镇和卫星城镇型小城镇[4]。
城郊型小城镇和中心城市之间的距离通常是0-30千米左右,在中心城市的经济圈范围内。
城郊型小城镇是城市与乡村的结合部,由于受到中心城市社会经济的强烈辐射的影响,它的经济发展会比较迅速,慢慢地会发展成中心城市的一片拼图。
卫星城镇型小城镇到中心城市通常是30-50千米左右,它受中心城市的辐射影响的程度没有城郊型小城镇强。
按国际小城镇发展的经验以及我国目前情形,这种类型小城镇的发展空间的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广阔。
1.2.2工业型小城镇工业型小城镇可以归化成以下三个类型。
资源依托型工矿业小城镇不仅拥有充裕的矿产资源,还采用传统的采掘方式。
这种类型的小城镇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根底就是由传统的采掘方式和加工工业构成的。
资源依托型工矿业小城镇在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渐做到产业结构的升级或经济结构的转型。
传统加工业型小城镇拥有发展传统加工业的历史传统,而传统加工业的产品在一些方面拥有明显的优势,一直以来传统加工业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4]。
怎样做到对传统技术进行改造是这类小城镇主要面对的困难。
现代工业催生型小城镇工业现在已经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它的工业发展最开始的时候起源于大中城市现代工业沿交通运输干线以及周围地区的辐射影响,而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区域农业和商业,甚至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为了现代工业催生型小城镇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应该维持镇域经济发展一定的独立性。
1.2.3市场带动型小城镇市场带动型小城镇经济的主体是商业。
最初的小城镇通常都是建立在市集的基础上,它的经济依附于市场而发展起来,城镇化的过程其实就市场成长的过程。
这种类型的小城镇通常与农产品初级市场和小商品批发市场都有很大的关联。
只有坚持以服务为本,做到传统商业想现代商业的转型,这类小城镇才能发展得更好[5]。
1.2.4农业产业化型小城镇农业产业化型小城镇的农业商品化程度比较高,而且随着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升高,资金的不断积累,推动了当地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然后发展成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体的农村工业化,进而推动了商贸业的成长[6]。
农业产业化型小城镇通常受镇域内农产品资源的限制,整体经济抗风险能力比较差,因此在其发展过程中应该多多注意产业结构的适当多元化。
1.2.5旅游开发型小城镇旅游开发型小城镇通常在名胜风景区和旅游景点的周围,拥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有的自身还拥有一些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旅游资源,旅游业是它的主要产业。
这种类型的小城镇通常借助它本身的旅游资源的优势发展一些和旅游相关的产业,比如贸易、旅馆、餐馆等一连串行业。
有些小城镇是建立在自然景观基础上的,这些城镇通常散布在风景迷人的九寨沟、张家界、庐山等风景区内或是周围。
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型小城镇通常散布在拥有独特民族风情的少数民族地区和历史文化古迹附近。
贵州的小城镇也有很多种类型,但是以青岩为例的话,因其本身富有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必然是旅游开发型最合适[7]。
青岩古镇的建设不是简单的新农村建设和城镇改造,而是要升级转型成为以旅游接待为核心,建设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新型旅游小城镇。
因此开发模式不能以工业为核心,也不能简单抄袭其他地方的做法,避免千城一面的开发模式。
所以青岩发展的线路拥有和其他小城镇不一样的特点,要准确地把握这种特点,并处理好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以便实现青岩古镇的顺利转型和迅速而有规律的发展。
1.2.6综合型小城镇这种类型的小城镇通常是在人口密集的地方、镇域面积宽广、交通方面、三次产业特别是工业和农业都有相应程度的发展。
综合型小城镇小城镇在区域经济中并未形成主导产业,总体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是很高,它的经济发展基本上是各次产业综合作用产生的。
因此,这种类型的小城镇在发展过程中要慢慢形成其主导产业,并且还应该调节好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贵州旅游小城镇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贵州拥有多种多样的旅游资源,区域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通常会让位于区域中心的小城镇具备旅游功能和旅游经济价值,因而发展为旅游小城镇。
怎样将旅游小城镇建设好,完全发挥出小城镇的旅游功能,实现其区域价值的优化,就成了现实关注的问题[7]。
但是在此之前,我们应该清楚认识到贵州旅游小城镇的概况及其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贵州旅游小城镇发展简要评论现在,贵州的经济发展迅速,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小城镇的特色保护。
应该借鉴沿海一些地区的经验和教训,避免走弯路,使贵州旅游小城镇有一个好的发展方向[7]。
贵州旅游小城镇总体的可以分成两个类别型:一类是具有明显文化特色的小城镇,其区域内拥有历史文化街区和为数不少的文物古迹,另一类是由于区域旅游的发展让其发展为区域的旅游服务中心,有一些小城镇会同时拥有上面两个特征。
旅游小城镇的开发与建设通常涉足两个空间板块,分别是开发新区和旧城改造。
总体上,贵州旅游小城镇,尤其是独特的文化古镇的保护和开发利用都还是初级阶段,但不管怎样都应该重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在贵州的旅游小城镇开发和建设中,青岩算是一个比较成功的范例。
在90年代以前,青岩古镇的房屋建筑参差不齐,民居点和店铺大多都破烂不堪。
青岩早期的规划既简单又片面化倾向,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其问题。
后来经过多次探索与规划,市政府和文化文物部门终于找到了一条较适合的道路,这条道路结合了古镇的开发与保护,之后便每年都投入开发与保护资金,基本上将所有的现代建筑都拆除,一步一步地对传统的街巷、民居房屋、店面以及寺庙等古建筑进行维修,才有了现在恢复往昔容貌的青岩。
随着当地旅游业的逐渐兴起,当地居民们得到不少实惠,然后他们自发出资,依照规划重新修整自己的房屋和店铺,初步奠定了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的根基,让青岩古镇旅游小城镇的建设形成了良性循环,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到来,给青岩的旅游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效益。
2.2贵州旅游小城镇开发中存在的问题2.2.1建设资金不足,整体开发水平低乡镇通常都是经过国家对集镇农贸市场的修葺、移民搬迁和主干道建设置换土地对当地小城镇实施小规模的修整,因而整体开发效率不好。
而且环境基础设施滞后,大多数小城镇都是沿着硬化主干道两边慢慢形成的“马路经济”。
2.2.2规划欠缺,千城一面贵州旅游小城镇的规划设计基本上规划水平都不高,比较肤浅,城市房屋建筑格调统一无趣。
由于“清理重建”的推土机运动,现在的建设都没有什么品位,千城一面,缺乏特色,对于其他成功的建筑生搬硬套,显得格格不入。
只注重功能,却对小城镇原有的文化底蕴视而不见,那些历史的沉淀,朴实的土木结构的民居、历经风霜的沥青瓦都不复存在了,传统景观格局被破坏、民族的历史被遗失,而文化却被逐渐冷落和遗忘,引起“特色危机”。
2.2.3对传统历史街区的漠视,开发理念落后缺少环境规划,开发和建设中充斥着长官和低俗设计者的个人主观意识宣泄,基本没有文化品位,大多城镇街道、关键地段、主要建筑物的设计都没有什么内涵。
整体环境质量不好,建筑间距太小、密度过大、绿化带不成比例。
还把真古董拆除了,造假古董,简单照搬,完全没有了原来的文化韵味;没有进行整体性保护,导致历史场所失去了原来的真实感;资金缺乏,很多古民居根本得不到保护;将保护变成封存,导致古民居成为“古董”,这样只会加剧其精神的快速消亡。
2.2.4市政设施缺乏小城镇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数量根本不够,许多水电供应、排污、垃圾处理、公共厕所等市政设施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布局不合理,利用率没有到达最大化,城镇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而且贵州小城镇环境管理比较滞后,违章建筑比较多,水资源遭到一定程度的污染、空气浑浊、垃圾漫天飞舞,没有良好的镇容镇貌。
3.青岩古镇建设旅游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分析3.1青岩古镇旅游资源分析青岩古镇在贵阳市南郊,距市区约29公里,东接黔陶乡,南与惠水县接壤,西与燕楼、马铃乡相连,北邻花溪,是贵阳通向惠水、罗甸、广顺等地的交通咽喉,同时还是花溪区南部的农村商品集散地。
离兴盛都市这般近的古镇,恐怕在贵州全国也为数不多吧。
这能使游客很迅速的到达旅游地,免去了车途的疲劳。
古镇始建于明朝洪武11年(公元1378年),隶属贵州省贵阳市,迄今已有630多年的历史。
曾有九寺、八庙、三宫、三阁、一院、一楼,还有石牌坊、城墙等古建筑群。
原是土城,经过几百年历史的洗礼,还有多次整修扩建,由土城而逐渐形成街巷纵横错综的石城。
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农耕文化、饮食文化、革命传统文化底蕴,它的多民族聚居历史游览价值极高。
青岩本来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后来因为驻军导致汉族人口逐渐变多。
现今青岩仍有32%的人口是少数民族。
主要的少数民族是苗族和布依族,还有侗族、满族等一些少数民族。
这些少数民族有些至今保持着传统的生活习俗,他们独特的服饰、别具一格的歌舞、与众不同节日等都是珍贵的旅游资源[8]。
青岩的旅游资源种类繁多、数量也不少,但是单项旅游资源却平淡无奇,没有垄断性。
比如军事攻防功能根本比不上山西张壁和重庆合川钓鱼城,也没有周庄那般具有悠久的历史,民居房屋也没有西递、宏村、乔家等地方独特,庙宇也没有山西省台怀古镇的精美,状元文化也不及四川马家场镇等。
而且古建筑是古镇旅游的一项重要资源,但青岩的遗存却没有多少了,特别是那些具有价值及重要特殊意义的旅游资源,而且那些修复和仿建“古董”档次低、质量差,没有什么开发价值。
3.2青岩古镇旅游业的现状青岩古镇开发为旅游景区以后,发展得不错,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