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文虎克的资料

合集下载

三年级15课教案

三年级15课教案

玩出了名堂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教具准备:列文虎克的资料准备。

附参考资料:列文虎克:(1632—1723)荷兰生物学家。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在早年,学会了磨制玻璃透镜的技术,制成简单的显微镜。

1675年发现了原生动物,1683年又发现了细菌,对动植物的显微构造也有所观察。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教师引言: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玩镜片的。

(二)、继续读书,了解玩出的名堂1、教师引言:列文虎克就这样玩,玩出了什么名堂?我们继续学习、研究。

2、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发现了什么?(2)、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以使学生尽可能地摄取更多信息,生发感想。

(3)、交流讨论。

抓住以下要点:a、有新的想法?: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b、有新的玩法:一片放大镜固定,另一片可以随意调节。

C、有新的发现:看到了一个平时看不到的“小人国”世界。

(4)、转换角色想象。

假如你是列文虎克,这样改变一下玩法竟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心里会怎样想?(5)、朗读体会感情。

请同学们朗读“他用显微镜观察水……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体会感情。

A、自由朗读这部分内容,想想朗读时应该表达怎样的感情。

B、感情朗读,评点交流。

(6)、表达感悟。

了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发现以后,你想对列文虎克说些什么?(可多人次谈,学生交流时教师要画龙点睛地点拨、肯定)(三)、欣赏玩出的名堂(1)、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国”究竟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大名堂?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2)、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A、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句子,可多遍地读,另外还可参阅资料袋里的有关内容。

B、指名学生多人朗读。

(3)、交流讨论:a.“小人国”指的是什么?b.他究竟玩出了怎样的大名堂?(4)、指名朗读资料袋里的内容,议议发现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

1.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个体 生物圈 生态系统 -群---落------种---群--
1.生命系统的最基本结构层次为 细胞 ,
2.最高层次为 生物圈 ,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个体 生物圈 生态系统 -群---落------种---群--
3.植物没有 系统 层次,
层次的结构——组织构成。
2. 显微观察资料的积累——认识细胞 1655年罗伯特﹒虎克(R.Hooke)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
现“小室”,命名为cell——细胞。之后荷兰磨镜技师列文虎克用自制的 显微镜观察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3.科学观察和归纳概括的结合——形成理论 植物学家施莱登通过对花粉、胚珠和柱头组织的观察,发现这些组织都是
詹森发明的显微镜并没有观察到细胞,你认为他的贡献是什么?
【资料2】 半个多世纪后,英国物理学家胡克 (R. Hooke)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达到了 40~140倍(图1-3)。1665年,他在观察软木 切片后写道:“能非常清楚地看到软木片充满 了空洞,是一个多孔的结构,形如蜂房……” 软木片中除了围绕空洞的四壁之外,几乎什么 物质都没有,他就把发现的这种“小空洞”命 名“cell”,并把观察结果发表在《显微图谱》 一书中。
生态系统 = 群落 + 无机环境
• 多选:下列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AB )
A:一个水库里全部的鲤鱼 B:一片草原上全部的东亚飞蝗 C:一棵枯树上的所有真菌 D:一个湖泊里的藻类
• 例: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C ) A.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 B.校园内的所有乔木 C.棉田中由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组成的全 部棉蚜 D.一个池塘里所有的雄性鲤鱼 E.菜市场中的所有白菜 F. 两个池塘中所有的青蛙

历史上从玩中得到学问的事例

历史上从玩中得到学问的事例

历史上从玩中得到学问的事例1、达尔文从小就喜欢昆虫,经常在田野里逮小动物玩,逮小虫子。

并经常在路上爬着,观察小动物的习性。

由于对动物的热爱和研究,他创立了进化论,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震动了当时学术界。

书中用大量资料证明了形形色色的生物并不是上帝创造的。

成为人类文化史上留有盛名的进化论奠基人。

2、贝尔与电话有一天,贝尔的助手托马斯.沃森摆弄夹住了的芦苇,而贝尔却从导线上听到了邻室传来的拨动的弦音。

他记下了事实,从而导致进一步试验。

试验过程中,贝尔遇到不少困难。

1876年3月10日,贝尔通过送话机喊道:“沃森先生,请过来!我有事找你!”在实验室里的沃森助手听到召唤,像发疯一样,跃出实验室,奔向贝尔喊话的寝室去。

他一路大叫着:“我听到了贝尔在叫我!我听到了贝尔在叫我!”……这样,人类有了最初的电话,揭开了一页崭新的交往史。

1877年,第一份用电话发出的新闻电讯稿被发送到波士顿《世界报》,标志着电话为公众所采用。

1878年,贝尔电话公司正式成立。

3、荷兰的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

列文虎克的工作是看守大门,并定时到钟楼去敲钟。

这份工作相当清闲,他待着没事,就一边看门,一边磨起了镜片。

他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镜,用来看细微的东西,或者阅读字很小的书籍。

有一次,列文虎克又在玩放大镜。

他突然想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他一试,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

他越玩越来劲,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让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

他用显微镜观察水,看见水里有许多小生命挤来挤去;观察牙齿,看见里面有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小东西。

他发现,除了我们平时看到的世界,还有另一个平时看不到的世界。

那是一个“小人国”。

“小人国”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

他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英国皇家学会知道了他的发现,聘请他为皇家学会会员。

连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也千里迢迢前去拜访他,欣赏他的“玩具”,并从“玩具”里观看新世界里的“居民”。

列文虎克的科学精神

列文虎克的科学精神

列文虎克的科学精神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列文虎克是丹麦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和科学实验家,他以其卓越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性思维在科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他对实验科学的贡献被誉为“实验科学之父”,被认为是启蒙运动和现代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列文虎克的科学精神深深影响了后世的科学家和哲学家,他的思想和观点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列文虎克的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他主张事实为真理。

列文虎克认为只有通过实验和观察才能揭示自然界的真相,他提出“观察是一切科学基础”的观点,强调实验和观察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他通过实验验证和观察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推动了科学领域的发展。

他的实验精神和对事实的坚持,为后世科学家树立了榜样。

他提出科学方法。

列文虎克通过自己的实践总结出了一套科学研究方法,主张用理性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他提出“观察、假设、实验、推理”的研究步骤,强调推理的合理性和实验的可重复性。

这一科学方法为后世科学家提供了研究思路和方法论。

他鼓励科学革命。

列文虎克认为科学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他鼓励科学家们挑战传统思想和观念,勇于创新和探索。

他提出通过科学实验和观察来推动科学的发展,并提倡科学革命。

他的这种鼓励和推动,推动了现代科学的迅速发展和蓬勃发展。

列文虎克的科学精神是一种强调实践和观察,倡导科学方法和鼓励科学革命的思想体系。

他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探索,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思想体系,为后世科学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指导。

他的科学精神不仅在科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人类认识自然界和推动科学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列文虎克的科学精神是现代科学的重要遗产,也是我们在科学研究中应该尊重和发扬的重要品质。

第二篇示例:列文虎克(Leibniz)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哲学家和科学家,他在17世纪和18世纪的欧洲享有盛誉。

他的科学精神一直在启发着后人,并对现代科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列文虎克的资料

列文虎克的资料

列文虎克的资料
列文虎克(Levene Hulse)是一位知名的英国化学家和生物化学家,生于1882年,逝世于1949年。

他的研究重点在于蛋白质和核酸的化学结构和性质,为生物化学领域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列文虎克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学习化学,并在那里获得了博士学位。

他曾担任英国牛津大学的教授,并被任命为皇家化学会的会长。

他还获得了皇家学会的会员资格,并成为英国学院的会员,以表彰他多年来在生物化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他的研究成果包括开创了一种新的蛋白质分析方法,并揭示了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在结构和性质方面的关键作用。

此外,列文虎克还在研究核酸的化学结构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解决了许多生物化学家的重要问题。

总之,列文虎克是一位在化学和生物化学领域具有很高地位和影响力的科学家,他的研究成果对于我们理解生物化学和生命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六年级上册科学素材 知识点总结复习资料 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素材     知识点总结复习资料   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班级姓名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水滴里的生物1、我们可以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2、微生物是个体微小,分部极广的生命体,绝大多数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3、列文虎克是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

4、微生物个体微小,只能用微米甚至更小的单位“埃”来衡量,因此人类用肉眼难以看到它们。

5、一滴水里有:鼓藻、草履虫、钓钟虫、水蚤、轮虫。

6、制作“小水塘”的方法:(1)在一个干净的广口瓶中加入三分之二的冷水;(2)将一些腐烂的和新鲜的叶子、草撕碎后放入水中,并加进一把土;(3)将瓶子放在有阳光的窗户附近,三周后,利用放大镜就可以看见水里的变化了。

7、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8、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人是列文虎克。

列文虎克有一个特殊的业余爱好—制作放大镜和显微镜。

他不但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研究纺织品的纤维、树叶和花朵、蜜蜂蛰人的“针”、蚊子叮人的“嘴”,还观察了井水、雨水、污水……发现了能够游动的微生物,为人类敲开了认识微生物的大门。

9、微生物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答: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10、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变形虫、啤酒中的酵母菌、病毒、海洋中的硅藻也是一种微生物。

11、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的踪迹?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答:日常生活中微生物的踪迹有:瓜果上的霉菌、墙角地缝中的霉菌、人体皮肤上的细菌、空气中漂浮的病菌等等。

我们可以通过发现霉斑在慢慢扩大等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

12、使用显微镜时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答:(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盖玻片;(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13、微生物的特点是什么?答:微生物的特点是:种类繁多,分布极广,代谢类型多,代谢强度高,生长繁殖快,容易变异。

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关于微生物的一些资料关于细菌的在大自然中,生活着一大类人的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命。

无论是繁华的现代城市、富饶的广阔田野、还是人迹罕见的高山之巅、辽阔的海洋深处,到处都有它们的踪迹。

这一大类微小的"居民"称为微生物,它们和动物、植物共同组成生物大军,使大自然显得生机勃勃。

微生物王国是一个真正的"小人国",这里的"臣民"分属于细菌、放线菌、真菌、病毒、类病毒、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等几个代表性家族。

这些家族的成员,一个个小得惊人。

就以细菌家族的"大个子"杆菌来说,让3千个杆菌头尾相接"躺"成一列,也只有一粒米那么大;让70个杆菌"肩并肩"排成一行,刚抵得上一根头发丝那么宽;相当于全地球总人口数(50多亿)那么多的细菌加在一起,才只有一粒芝麻的重量。

微生物如此之小,人们只能用"微米"甚至更小的单位"埃"来衡量它。

大家知道,1微米等于1‰毫米。

细菌的大小,一般只有几个微米,有的只有0.1微米,而人的眼睛大约只有分辨0.06毫米的本领,难怪我们没法看见它了。

微生物是怎样被人们发现的呢?说来有趣。

300年前,荷兰有个名叫列文虎克的人,他读书虽然不多,但热爱科学,富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还有一手高明的磨制放大镜技术。

他用自己磨制的镜片,制作了一架能把原物放大200多倍的简单的显微镜。

一天,列文虎克从一个老头的牙缝里取下一点残屑来观察,竟然发现那里面有无数各种形状的小家伙蹦来跳去。

他惊奇得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列文虎克精心地把这些小家伙的形状描绘下来,他说:"这个老头嘴里的'小动物',要比整个荷兰王国的居民多得多……"这以后, 他继续观察了各种容器的积水,以及河水、井水、污水等,都发现有这样一个芸芸众生的"小动物"世界。

第一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一、填空题1、(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2、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

3、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4、列文虎克有一个特殊的业余爱好,(制作放大镜)和(显微镜),他不但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研究纺织品的纤维,树叶和花朵,蜜蜂蜇人的“针”,蚊子叮人的“嘴”,还观察井水、雨水、污水……发现了能够游动的(微生物),为人类敲开了认识(微生物)的大门。

5、水滴里的那些小家伙还有(鼓澡)、(草履虫)、(钓钟虫)、(轮虫)、(水蚤),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6、(微生物)是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生命体,人们早已利用它们来(酿酒)、(做腌豆腐)。

7、细菌的主要特点是(体积小)、(也要吃食物)、(繁殖速度快)。

8、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在适当的温度下,它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9、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10、细菌有(杆菌)、(球菌)、(螺旋菌)这三种基本形态。

11、细菌繁殖很快,一般以简单的(二分裂法)进行无性繁殖,个别细菌如结核杆菌偶有分枝繁殖方式。

12、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了(青霉素),青霉素的出现,开创了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新纪元。

13、发霉主要是霉菌造成的,霉菌是一种呈(绒毛状)、蛛网状或(棉絮状)的丝状真菌。

14、霉是有生命的,它具有(需呼吸)、(能繁殖生长)、(需营养)等一系列生命特征。

15、霉的颜色主要有青绿色、(黄色)、(灰色)、(黑色)、(白色)。

16、研究表明,霉菌有“四怕”,即(怕氧)、(怕光)、(怕冷)、(怕燥)。

17、食物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18、在加工食品中经常会看到一小包干燥剂,它的作用是(保持食品盒内干燥),防止(霉菌生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文虎克的资料
篇一:列文虎克
微生物学的开拓者,生卒均于代尔夫特。

由于勤奋及本人特有的天赋,他磨制的透镜远远超过同时代人。

他的放大透镜以及简单的显微镜形式很多,透镜的材料有玻璃、宝石、钻石等。

其一生磨制了400多个透镜,有一架简单的透镜,其放大率竟达270倍。

主要成就:首次发现微生物,最早纪录肌纤维、微血管中血流
中文名:列文虎克
外文名: Leeuwenhoek
国籍:荷兰
出生地:代尔夫特
出生日期: 1632年10月24日逝世日期: 1723年8月30日职业:生物学家,显微镜学家首次发现微生物主要成就:最早纪录肌纤维、微血管中血流
目录
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生卒均于代尔夫特。

幼年没有受过正规教育。

1648年到阿姆斯特丹一家布店当学徒。

20岁时回代尔夫特自营绸布。

中年以后被代尔夫特市长指派做市政事务工作。

这种工作收入不少且很轻松,使他有较充裕的时间从事他自幼就喜爱的磨透镜工作,并用之观察自然界的细微物体。

由于
勤奋及本人特有的天赋,他磨制的透镜远远超过同时代人。

他的放大透镜以及简单的显微镜形式很多,透镜的材料有玻璃、宝石、钻石等。

其一生磨制了400多个透镜,有一架简单的透镜,其放大率竟达270倍。

事迹
他对于在放大透镜下所展示的显微世界非常有兴趣,观察的对象非常广泛,有晶体、矿物、植物、动物、微生物、污水等等。

1674年他开始观察细菌和原生动物即他所谓的“非常微小的动物”。

他还测算了它们的大小。

1677年首次描述了昆虫、狗和人的精子。

1684年他准确地描述了红细胞,证明马尔皮基推测的毛细血管层是真实存在的。

1702年他在细心观察了轮虫以后,指出在所有露天积水中都可以找到微生物,因为这些微生物附着在微尘上、飘浮于空中并且随风转移。

他追踪观察了许多低等动物和昆虫的生活史,证明它们都自卵孵出并
经历了幼虫等阶段,而不是从沙子、河泥或露水中自然发生的。

他通过友人的介绍和英国皇家学会建立了联系,自1673~1723年曾将他的发现陆续以通信的方式报告给学会,其中绝大多数都发表在《皇家学会哲学学报》上;由他提供的第一幅细菌绘图也在1683年该学报上刊出。

他于1680年被选为该学会的会员。

他是第一个用放大透镜看到细菌和原生动物的人。

尽管他缺少正规的科学训练,但他对肉眼看不到的微小世界的细致观察、
精确描述和众多的惊人发现,对18世纪和19世纪初期细菌学和原生动物学研究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

他根据用简单显微镜所看到的微生物而绘制的图像,今天看来依然是正确的。

由于基础知识薄弱,使他所报道的内容仅仅限于观察到的一些事实,未能上升为理论。

他的显微镜制法也由于保密,有些至今还是未解之谜。

他制造的透镜小者只有针头那样大。

适当的透镜配合起来最大的放大倍数可达300倍。

他的划时代的细致观察,使他举世闻名。

许多名人(包括英国女王、俄国的彼得大帝)都曾访问过他。

首次发现微生物
“充满煤烟、灰尘的车厢,是一个‘活动的监狱’。

”“我‘最大的优点’,是保护指甲干净。


这是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1833~1896年)卫生习惯的片断。

原来,烟尘及指甲中,藏着大量令人生病的病原微生物。

尤其今天,“生水里有细菌,喝了肚子疼”的道理,以及“不随地吐痰”、“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早已成为妇孺皆知的普通常识了。

然而,这种简单道理,要是在300多年前,莫说一般人们,就连赫赫有名的英国皇家学会也全然不知。

本来,这无孔不入的微生物,何时何地不在与人们打交道?甚至在我们体内到处安营扎寨,自由钻进钻出哩。

可是,由于人
们不能用肉眼看见它们,因而几千年来,人类竟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微生物这东西存在。

那么,是谁第一个发现了这“小人国”里的捣蛋“居民”?
他,就是列文虎克!如果要歌颂他对人类的大功大德,那就必须从他发现“狄尔肯”的前因后果说起??
“狄尔肯”,原是拉丁文Dierken的译音,意即细小活泼的物体。

这是列文虎克第一次发现微生物时,给它们取的奇怪名字。

编辑本段好奇的看门人
列文虎克于1632年10月24日出生在荷兰代尔夫特市的一个酿酒工人家庭。

他父亲去世很早,在母亲的抚养下,读了几年书。

16岁即外出谋生,过着飘泊苦难的生活。

后来返回家乡,才在代尔夫特市政厅当了一位看门人。

由于看门工作比较轻松,时间宽裕,而且接触的人也很多,因而,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他从一位朋友那里得知,荷兰的最大城市阿姆斯特丹有许多眼镜店,除磨制镜片外,也磨制放大镜,并告诉他说:
“用放大镜,可以把看不清的小东西放大,并让你看得清清楚楚,神妙极了。

” 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列文虎克,默默地想着这个新鲜有趣的问题,越想越产生了兴趣。

“闲着也没事,我不妨也买一个放大镜来试试。


可是,当他到眼镜店一问,原来价钱却贵得吓人,他只好高兴而去,扫兴而归了。

列文虎克从眼镜店出来,恰好看到磨制镜片的人在使劲地磨着。

但磨制的方法并不神秘,只是需要仔细和耐心罢了。

“索性我也来磨磨看。


从那时起,列文虎克利用自己的充裕时间,耐心地磨制起镜片来??
列文虎克除懂荷兰文之外,其他文字一窍不通。

尤其一些科学技术的著作都以拉丁文为主,所以,列文虎克没法阅读这些参考资料,他只能自己摸索着。

列文虎克经过辛勤劳动,终于磨制成了小小的透镜。

但由于实在太小了,他就做了一个架子
列文虎克设计的显微镜
,把这块小小的透镜镶在上边,看东西就方便了。

后来,经过反复琢磨,他又在透镜的下边装了一块铜板,上面钻了一个小孔,以使光线从这里射进而反照出所观察的东西来。

这就是列文虎克所制作的第一架显微镜,它的放大能力相当大,竟超过了当时世界上所有的显微镜。

列文虎克有了自己的显微镜后,便十分高兴地察看一切。

他把手伸到显微镜旁,只见手指上的皮肤,粗糙得像块柑桔皮一样,难看极了;他看到蜜蜂腿上的短毛,犹如缝衣针一样地直立
着,使人有点害怕。

随后,他又观察了蜜蜂的螫针、蚊子的长嘴和一种甲虫的腿。

总之,他对任何东西都感兴趣,都要仔细观察。

可是,当他把身边和周围能够观察的东西都看过之后,便又开始不大满足了。

他觉得应该再有一个更大、更好的显微镜。

为此,列文虎克更加认真地磨制透镜。

由于经验加上兴趣,使他毅然辞退了公职,并把家中的一间空房改作了自己的实验室。

几年以后,列文虎克所制成的显微镜,不仅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大,而且也越来越精巧和越来越完美了,以致能把细小的东西放大到两三百倍。

列文虎克的工作是保密的,他从不允许任何人参观,总是单独一个人在小屋里耐心地磨制镜片,或观察他所感兴趣的东西。

他作为自学者,从动物学各科中,获得了广博的知识。

他把从于草浸泡液中所观察到的微生物,称之为“微动物。


但是,列文虎克却对他的朋友——医生兼解剖学家德·格拉夫(1641~1673年)是个例外,因格拉夫既是代尔夫特城里的名医,同时也是英国皇家学会的通讯会员。

他早听人说,列文虎克正在研制什么神秘的眼镜。

一天,格拉夫终于专程前来拜访列文虎克。

面对这位知名人士和朋友的来访,他热情地接待了客人,并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