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版一带一路大战略军事理论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全文内容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全文内容“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全文,一起来看看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吧!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全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全文如下: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经国务院授权发布)目录前言一、时代背景二、共建原则三、框架思路四、合作重点五、合作机制六、中国各地方开放态势七、中国积极行动八、共创美好未来前言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
千百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推进了人类文明进步,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是世界各国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
进入21世纪,在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新时代,面对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形势,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局面,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更显重要和珍贵。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中国国务院参加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时强调,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
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进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
为推进实施“一带一路”重大倡议,让古丝绸之路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以新的形式使亚欧非各国联系更加紧密,互利合作迈向新的历史高度,中国政府特制定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一路一带战略分析

—卡拉奇—瓜达尔港,
全长4625公里的交通 大动脉。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2013年5月,李克强访印
期间,中印共同倡议建 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推动中印两个大市场更 紧密连接。 中印联合声 明特别提出,两国共同 倡议建设中印缅孟经济
走廊,并将成立联合工
作组,加强该地区互联 互通。
4、推进亚欧一体化,改变世界格局
并且同中国人民一道,打倒它。
中国与外部海洋世界主要通过3条海上通道相连,
它们分别位于马六甲海峡、宫古水道和大隅海峡。
马六甲海峡,连接中国与南亚、西亚、非洲和欧洲; 宫古海峡,沟通中国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南美;
大隅海峡,沟通中国与日本、加拿大和美国。
2003年11月,中国海军常规动力舰艇以半浮形式通过大隅海峡。
王小东(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
“坦率地说,我们以前国力很弱时候的一些口号 应该淡化了。比如像‘不干涉内政’,现在肯定 要干涉了,没有什么了不起,美国干涉咱们内政
多了!我们只要干涉得好,干涉得有道理,干涉
得给世界人民带来福利,当然要干涉。特别是往
西的那条线,一直走到非洲,我们将来肯定是要
‘干涉’的。”
“一带一路”战略分析
中共安阳市委党校 赵锡信
“一路一带”战略分析
一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
“一带”:丝绸之路经济带。2013年9月7日,习
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
演讲,倡议与中亚五国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
带”
“一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10月3日,习
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提出,共
“一带一路”大战略中的中国智慧

“一带一路”昭示中国要走自己的强国之路,悠久的文明决定了中国只能走自己的道路。
“一带一路”既不是通过军事扩张的方式,也不是搞殖民地建设,而是一种互利共赢的新的大国崛起模式,是一种和平崛起,这是中国第一次举起自己的旗帜。
不管人们愿意不愿意,中国开始制定自己的“路线图”。
“一带一路”是极具前瞻性的国家战略巨大的地缘经济意义。
“一带一路”源于古丝绸之路,但不限于古丝绸之路。
地域范围上东牵亚太、西接欧洲,是穿越非洲、环连亚欧的广泛的朋友圈,其本质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形成中国全方位开放格局。
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可以调动沿线65个国家和地区的44亿人口,通过对沿线基础设施领域的巨大投资,以及贸易、金融、服务等在世界范围内的互联互通,有效带动全球需求,真正做到立足亚洲,连接四面八方,沟通五湖四海。
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的新途径。
“一带一路”使中国成为周边国家的主要市场,经济上的依存,才能带来政治上的依附。
要进行全球的结构治理,先从区域治理开始,“一带一路”是全球治理的开端。
2015年3月“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新兴国家积极响应,中国对外出口增加了10%,“一带一路”战略的经济带动作用已经初现效果。
打造亚洲三个共同体。
李克强总理在出席2014年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时,发表题为《共同开创亚洲发展新未来》的演讲,提出构建亚洲“三个共同体”的重要论断:利益共同体,亚洲国家要继续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把经济的互补性转化为发展的互助力,不断扩大利益交汇点;命运共同体,积极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产业深度合作、优势互补;责任共同体,积极探讨建立亚洲区域安全合作架。
亚投行是中国改革开放积蓄的巨大能量的释放中国拥有巨额外汇储备,各项优质产能,为亚投行提供了巨大的物资和金融保障。
中国多年来经济的突飞猛进,短短几十年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每年gdp仍以7%左右的速度增长,目前外汇储备巨大、资本过剩、优质产能过剩。
但另一方面,中国周边国家经济发展缓慢,购买力不足,尤其是这些国家基础设施落后,资金存在瓶颈。
军事理论复习(1)

军事理论复习(1)军事理论:一、名词解释(5*4’)1.军事科学:又称军事学,是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科学。
2.军事学术:关于战争指导和武装力量建设的理论及其应用的各学科的总称,是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4.人民战争:是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民族为谋求自身的解放,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所进行的战争。
具有正义性和群众性。
5.三结合一配合:是一个完整的概念,是指在实行人民战争时,要采取主力兵团与地方兵团相结合;正规军与游击队、民兵相结合;武装群众与非武装群众相结合;军事斗争为主与其他各种斗争相配合。
6.积极防御:是以积极的攻势行动,战胜进攻之敌的防御,又称攻势防御、决战防御。
7.消极防御:是单纯为了挡住敌人进攻的防御,又称专守防御、单纯防御。
8.现代侦查监视技术:为发现、识别、监视、跟踪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定位所采用的技术。
9.隐身技术:是减弱目标自身的反射和辐射特征信号,使其难以被探测发现的技术。
10.精确制导武器:是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概率较高的武器。
11.导弹:是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控制飞行、导向目标,以其战斗部毁伤目标的武器。
12.制导炮弹:弹丸上装有末段制导系统和空气动力装置,发射后能自动捕获目标并自动导向攻击目标的炮弹。
13.军事航天技术:把航天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为军事目的进入太空和开发、利用太空的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是军事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
14.电子对抗技术:为削弱和破坏敌方电子装备的使用效能,保护己方电子装备正常发挥效能所采用的技术。
15.国际战略格局:国际社会中国际战略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全球性的、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结构及基本态势。
16.国际战略力量:在国际关系中能够独立地发挥作用,并对国际形势及国际战略的运用和发展具有巨大影响的国家或国际集团。
如何认识“一带一路”大战略

如何认识“一带一路”大战略作者:张蕴岭来源:《中国经济报告》2015年第05期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10月在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由此,“一带一路”作为中国一个新时期对外大战略浮出水面。
前不久,中央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就如何落实“一带一路”进行研究,习近平指出,“一带一路”的提出是“时代的要求”,是“一个包容性的巨大发展平台”,“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利益结合起来”。
他要求,“要集中力量办好这件大事”,“要抓住关键的标志性工程,力争尽早开花结果”。
这表明,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正式提上日程,要由计划见之于行动了。
中国为何如此重视“一带一路”的建设?究竟如何认识“一带一路”的深刻意义?要真正办好这件大事,还是需要加深对它的认识。
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由中国倡议,而建设则需要得到相关国家的理解和支持,中国要能与他们取得共识,开展密切合作,共同参与建设。
“时代要求”的含义为何说“一带一路”是时代的要求?在笔者看来,这是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最突出的特征是和平与发展,也就是说,追求和平,实现发展是各国人民最大的诉求。
中国的快速发展引起世界的高度关注,其中最为关注的是中国强大了要干什么,如何干。
世界以往发展的历史表明,大国必争,强国必霸。
尽管中国一再宣称,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但是,别的国家仍然不太相信,听其言,观其行,这也不难理解。
人们担心,一旦中国采取扩张型战略,与美国争夺影响力,世界就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发生大国争端,进而引发大的战争。
作为不走传统大国崛起道路宣示的实践,中国主动提出与美国构建基于不对抗、开展对话与合作的新型大国关系;同时,也通过倡导和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破除人们对于中国会实施扩张性战略的疑虑。
中国希望以此向世界表明,中国致力于和平发展的承诺不是空话,立志要把实现合作共赢的承诺付诸行动。
一带一路的战略地位和意义

一带一路的战略地位和意义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战略,已经在国际舞台上引
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这一战略的地位和意义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上,还包括政治、文化和地缘战略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
分析一带一路战略的地位和意义。
1. 经济层面
一带一路战略的首要目标是加强区域间的经济合作和互联互通。
通
过建设基础设施、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一带一路将促进沿
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升整体经济实力。
这对于推动全球贸易、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2. 政治层面
一带一路战略也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通过经济合作和互联互通的
推动,一带一路有利于改善邻国关系,加强地区稳定。
同时,这一战
略也帮助中国与世界各国建立更紧密的政治联盟,促进国际关系的多
边发展。
3. 地缘战略层面
一带一路战略涵盖了亚洲、欧洲和非洲等多个地区,通过推动沿线
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中国将扩展自己的地缘战略影响力。
这将有助于
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提高,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4. 文化层面
除了经济和政治,一带一路战略还强调文化交流。
通过人员往来、教育交流和文化产业合作等方式,一带一路将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加深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总结起来,一带一路战略在经济、政治、地缘战略和文化等多个方面都具有重大的地位和意义。
这一战略的实施将为世界各国带来共同繁荣和发展,推动构建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一帮一带内容关于“一带一路”战略的认识和理解

一帮一带内容关于“一带一路”战略的认识和理解一、“一带一路”指的是什么“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新构架。
这两条丝绸之路古而有之,一条沿路向西,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就有了一条以古长安(今西安)和洛阳为东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一条向海,秦汉时期开通,到明代郑和下西洋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两条丝绸之路一直是古代连接东西方的陆上、海上交通贸易要道、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象征。
二、“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与意义(一)“一带一路”战略的基本内涵“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揭开了复兴古丝绸之路的新篇章。
其基本内涵在于,紧密结合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坚持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和有力抓手,扩大同沿线各国的战略契合点和利益汇合点,有序推进陆海统筹、东西互济的商品资源物流大通道建设,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着力推动双多边经贸投资合作上水平、上台阶,积极推动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投资协定和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促进区域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形成以“一带一路”为两翼、以周边国家为基础、以沿线国家为重点、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亚太自贸区(FTAAP)奠定坚实基础。
(二)“一带一路”战略是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最综合战略纵观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我国立足基本国情、结合自身发展阶段和要素资源禀赋条件,与时俱进实施了一系列对外开放战略。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实行的对外开放战略。
在新世纪之交,我国又提出了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
一带一路战略意义战略规划战略原则.doc

一带一路战略意义|战略规划|战略原则一带一路战略意义|战略规划|战略原则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涵盖东南亚经济整合、涵盖东北亚经济整合,并最终融合在一起通向欧洲,形成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大趋势。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从海上联通欧亚非三个大陆,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形成一个海上、陆地的闭环。
一带一路作为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是顺应当今世界形势新变化的大战略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
这一战略略旨在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
一带一路战略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一带一路是中国与丝路沿途国家分享优质产能,它是共商项目投资、共建基础设施、共享合作成果,内容包括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政策沟通、人心相通等,具有重大意义[2]。
一是探寻经济增长之道。
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及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是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
中国将着力推动沿线国家间实现合作与对话,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二是实现全球化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