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进的理论和模式
健康促进模型、多理论模型、格林模型

健康促进模型、多理论模型、格林模型
这三个模型都是与健康促进相关的模型,分别是:
1. 健康促进模型(Health Promotion Model,HPM)是由美国护理学者Pender于1982年提出的,主要用于解释人类行为的动力和行为的决策过程,以及与健康有关的行为模式。
该模型认为,在健康促进的过程中,个人的内外部因素会相互影响,从而决定其行为,包括个人的健康信念、个人特性、资源和对环境的感知等。
该模型在健康促进和预防方面有重要的应用。
2. 多理论模型(Multiple Health Behavior Change Model,MHBCM)是由美国的健康心理学家Prochaska和DiClemente于1983年提出的,主要用于解释人们如何改变多个健康相关行为。
该模型认为,人们进行健康相关行为的难度会随着行为改变的阶段而不同,因此需要采用不同的干预策略。
具体而言,该模型将人们对健康行为的改变过程分为5个阶段:预 contemplation、contemplation、preparation、action和maintenance。
根据不同阶段的情况,干预策略也需相应调整。
3. 格林模型(Green’s Model)是由美国著名公共卫生学家Lawrence W. Green于1999年提出,主要用于解释公共健康干预的实施和有效性。
该模型认为,公共健康干预需要根据社区的特定环境、资源和人口特点来设计,干预策略可以从行为、教育、环境、政策等多个层面入手,并强调参与各利益相关方的合作和协作。
该模型在公共健康干预和预防方面有重要的应用。
健康促进的理论模式

四.跨理論模式
五個行為改變階段
1.沉思前期:個體在未來並無打算要改變 問題行為。 2.沉思期:個體有打算要改變問題行為。 3.準備期:個體計畫改變問題行為,開始 詢問專業人員意見,如參加衛教課程等。 4.活動期:個體主動從事新的行為。 5.維持期:新行為的維持。
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的概念沿自Bandura的自 我效能概念,當個體越處於後期的 行為改變階段時,其自我效能也愈 強。
五.健康促進模式(1)
潘得統合了價值期望理論與社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習理論發展出健康促進模式,其後 經由研究驗證,於1996年提出修正 版的健康促進模式。
健康促進模式(2)
個人特質及經驗、特定行為的認知及情感及 行為結果三個要素會影響個人健康促進行為 的執行。
個人特質及經驗
1. 過去相關的行為:指的是過去類似或 相同行為的執行情形,如過去的運動行 為會影響現在運動行為的執行。 2.個人因素: (1)生物性因素 (2)心理性因素 (3)社會文化因素
流行病學模式
討論提綱
1.請運用個人層次的理論模式,計畫本 班同學增加攝取蔬菜水果的行為。P.21 2.請運用流行病學的模式計畫減少本校 H1N1的罹患率。
健康促進的理論模式
1.個人層次 2.社區層次
個人層次(1)
個人模式強調個人的認知、態度及動機 對行為的影響,強調個人在健康促進的 責任,著重於改變個人的知識、態度及 信念等
個人層次(2)
1.健康信念模式p.16 2.社會認知模式p17 3.理性行為及計劃行為p18 4.跨理論模式p18 5.健康促進p21
決策權衡
健康促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健康促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健康是人类追求的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它不仅关乎个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还涉及到社会的全面发展和稳定。
因此,促进健康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研究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制定出科学而有效的健康政策和措施。
接下来,本文将从健康促进的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健康促进的理论研究1.健康定义理论健康定义理论是健康促进理论的基础和前提。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定义是指“健康是身体、心理、社会三个方面完美无缺的状态”。
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健康不仅仅是指身体的健康状态,还包括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健康促进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个体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不同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
2.健康促进模式健康促进的模式主要包括三种:医疗模式、行为模式和环境模式。
医疗模式是指通过医疗手段对健康问题进行治疗和预防;行为模式是指通过改变个体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来促进健康;环境模式是指通过改善健康环境,例如改善空气、水质等来促进健康。
这些不同的模式在健康促进过程中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要相互配合,实现共同的健康目标。
3.健康素养理论健康素养理论是指通过提高个体的健康知识、健康意识、健康技能等来促进健康。
健康素养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身的健康问题,提高个体参与健康促进行为的积极性和能力。
二、健康促进的实践研究1.健康促进的实践方案在实践中,健康促进需要对个体的健康问题进行整体性的分析和解决。
不同的健康问题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
例如,在预防疾病方面,可以通过接种疫苗、健康体检等方式来提前筛查疾病;在治疗疾病方面,可以通过规范化的医疗流程、合理用药等方式来控制疾病的发展;在改善生活方式方面,可以通过制定科学的饮食、运动计划等方式来避免生活习惯给身体带来的负面影响。
2.健康促进的实践策略健康促进的实践策略需要考虑到不同人群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计划和措施。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理论和实践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理论和实践健康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之一,然而在现代社会,由于工作压力、不良生活习惯等各种因素,人们的健康风险愈发增加。
因此,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成为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探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落实。
理论理论是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定义上看,健康教育是指以提升个体和群体整体健康水平为核心,通过各种途径,让人们了解并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增强自我健康意识和能力的一种社会教育活动。
健康促进进一步扩大了健康教育的范畴,它是指通过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干预和改变,从全方位促进个体和群体的健康。
从理论上看,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核心思想是增强健康意识和能力,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
这些都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些句子,比如“远离烟酒,摒弃不良生活习惯”,“合理膳食,适当运动,预防疾病”。
这些口号的背后,是成千上万次科学研究的支撑,是渗透在现代社会生活的诸多科学理论,是如何保持身体健康的合理方法和途径。
而这些理论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实践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为现代社会提供一种科学、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实践,有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制定。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实践,需要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为其提供顶层设计和规划。
政策的制定要包括加强现有基础设施建设,如医院、诊所、血站等,推广健康保险制度,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为群众构建更为健康、可持续的格局。
2、教育普及。
健康教育普及涵盖面非常广,包括提高群众健康知识,增强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这需要人们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如戒烟、少酒、适量运动、注意休息等。
而针对不同群体(如儿童、老年人、女性等),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切实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
3、发展健康产业。
健康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它主要包括保健品、医疗器械、医疗保健服务、健康旅游、康复医学等,涵盖面非常广。
健康促进理论与实践研究

健康促进理论与实践研究健康是人类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健康促进则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所提出的理论和实践。
它是一种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的健康管理方法,可以通过对人类社会生态环境的调整、健康知识和意识的普及以及健康行为的诱导等多种手段来促进人们身体、心理和社会健康的全面提升。
本文将从健康促进的理论框架、实践内容、影响机制和未来展望等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探讨。
一、健康促进的理论框架健康促进的理论框架主要源于卫生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领域。
在卫生学领域,健康促进主要强调疾病预防和健康教育等方面,旨在通过提升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从而减少疾病的产生和传播。
在社会学领域,健康促进主要关注人们的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旨在通过改善人们的社会生态环境和生活条件,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在心理学领域,健康促进主要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出发,旨在通过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导等手段,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感。
基于以上学科领域的理论框架,现代健康促进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全面性、系统性、人本性、参与性和可持续性。
全面性:健康促进的策略需要覆盖人们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健康。
这意味着必须从多个方面来调整、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包括健康饮食、锻炼身体、合理作息、心理疏导、社交互动等等。
系统性:健康促进的策略需要具有系统性。
这意味着需要从多个方面、多个层面来调整人们的生态环境和生活条件,包括个人、家庭、地区、社会等多个层面。
各层面之间相互协调,形成统一的健康促进体系。
人本性:健康促进的策略必须以人为本,立足于人的需求和权益,符合人的切身利益。
该理念在健康促进策略的制定、实施和评估过程中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与性:健康促进的策略需要充分尊重和利用各方的资源和能力,强调社区层面的参与和合作,吸纳各方的建议和意见,发挥各方的主体作用。
可持续性:健康促进的策略需要具有可持续性。
这意味着需要在长期的时间范围内,持续地调整和改善人们的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形成可持续的健康促进机制。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基本理论及技巧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基本理论及技巧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包括行为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和社会生态理论。
行为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是受到激励和奖励的影响,通过强化健康行为可以提高个体的健康素养。
社会认知理论关注个体的知识、信念和态度对行为的影响,通过改变个体的认知来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
社会生态理论认为个体行为是受到社会环境和个人因素的影响,通过改变个体和社会环境来促进健康行为的发展。
健康教育的技巧主要包括信息传递和教育培训。
信息传递是通过传递健康知识和信息来提高个体对健康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教育培训是通过培养个体的技能和能力来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这些技巧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法来实施,如宣传广告、媒体教育、培训课程等。
健康促进的基本理论包括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行动理论和社会经济学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并通过自我效能的建立来实现行为改变。
社会行动理论关注个体信念和态度对行为的影响,通过改变个体的信念和态度来促进健康行为的发展。
社会经济学理论认为健康行为是受到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通过改变经济和社会环境来促进健康行为的改变。
总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提高个体和社区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
它们的基本理论和技巧可以帮助个体和社区改变健康行为,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了解和应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理论和技巧,对于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健康促进的相关理论

高脂饮食
(4)教育与组织诊断
倾向因素
想跳广场舞 觉得其有益健康
促成因素
广场、音乐
强化因素
老伴支持
行为因素
• 倾向因素
是产生某种行为的动机、愿望,或是诱 发某行为的因素。
跳广场舞
环境因素
广场
• 促成因素 是指促使某种行为动机或愿望得以实现 的因素,即实现某行为所必需的技术和 资源。
• 强化因素 是激励行为维持、发展或减弱的因素。
(2)流行病学诊断
危险因素
年龄 性别 家族史 糖尿病 吸烟 高脂饮食 酗酒 肥胖 缺乏锻炼 精神紧张 高血压 血压未监测
心血管疾病
社会负担加重 生活质量下降
• 主要疾病或健康问题 • 疾病或健康问题主要规律 • 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危险因素 • 高危人群及特征
(3)行为与环境诊断
行为诊断
非行为因素
年龄 性别 家族史
(5)管理与政策诊断
• 管理诊断
– 组织内分析 – 组织间分析 – 评估可利用资源
• 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诊断
– 分析现有政策状况
(5)管理与政策诊断
• 管理诊断
– 组织内分析 – 组织间分析 – 评估可利用资源
• 政策诊断
– 分析现有政策状况
(6)实施
Schedule:实施时间表 Control of quality:控制实施质量 Organization:落实实施的组织机构 Person:配备和培训实施工作人员 Equipment:配备和购置所需设备物 件
• 第二阶段:PROCEED,含义是继续进行,即执行与评价阶段 。是指在环境干预中应用的政策、法规和组织手段的英文 首字母组成,是计划实施和评价的阶段。
健康促进的理论与实践

健康促进的理论与实践健康是一个人的最宝贵的财富,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决定了他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现在的人们对于健康越来越关注,健康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实现健康的目标,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健康促进的理论和实践。
一、健康促进的理论健康促进是指通过个人、社区和全球各个层面的努力来提高健康水平的过程。
它主要是通过不同的措施来减少卫生问题的风险和危害,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1、生物学理论人体的健康可以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理解,健康是人体各器官组织正常功能的状态,这涉及到了人体的生理、代谢、神经、免疫等方面,我们需要通过健康管理来使身体达到这种正常水平。
2、行为学理论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保证健康的重要因素,我们需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适度的运动等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些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3、环境学理论环境因素也是影响健康的关键因素,清洁的环境、良好的卫生设施、纯净的空气等都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
4、社会学理论社会因素也是影响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生活在一个和谐、健康的社会中会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而社会的动荡冲突是很大的影响因素。
二、健康促进的实践每个人对于健康的追求都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实践方式来实现健康的目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健康促进实践,可以供大家参考。
1、饮食控制控制饮食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尽量保证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清淡、少糖、少油少盐等,同时也要注意吃饭的时间和方式。
2、适当运动适当的运动是保持健康的关键和基础,我们应该坚持适度的运动,比如散步、跑步、瑜伽等,重在坚持,但是也要注意安全问题。
3、睡眠质量睡眠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早睡早起、减少噪音等都会有帮助。
4、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保持微笑、乐观心态、寻找乐趣等来帮助自己缓解压力和焦虑等负面情绪。
最后,健康是每个人最基本的权利和福利,保持健康需要我们不断地付出和努力,希望大家可以通过学习健康促进的理论和实践来实现自己的健康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健康促进的理论和模式健康促进的理论和模式文章来源:医学网发表时间:2008-06-26 09:36:46 关键字:健康促进世界银行贷款支持的《疾病预防项目》亦称卫生Ⅶ项目,即将进入项目的最后一年――2019 年。
世界银行对卫生Ⅶ项目健康促进子项目(以下简称健促项目)提出的目标是提高卫生部门计划和实施健康促进的能力,以预防和控制日益增长的慢性病、性传播疾病、艾滋病和意外伤害的发生。
因此健促项目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卫生部门在解决当地重要健康问题的健康促进能力上。
1 健促项目成果和健康促进能力的评估在回顾总结健促项目的成果时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评估卫生部门健康促进能力。
作者认为评估健康促进能力主要是检查卫生部门管理人员及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在解决本地区健康促进问题中做了些什么?取得了哪些成果?重点是考核项目市健康促进典型案例的数量和质量。
典型案例的数量和质量能反映项目市专业技术队伍健康促进的能力和工作水平,也可反映健康促进的成绩――项目市人群行为与生活方式的变化和健康支持性环境的变化。
若从更高层次上看健康促进的能力,应体现在通过健康促进项目的实践总结和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国情行之有效的健康促进理论和1/ 8模式。
为能说明健促项目的成果,卫生部疾病控制司正组织中央和项目市有关专业人员编写一套以场所为基础的健康促进手册――即社区、学校、医院、工厂健康促进手册。
手册将汇集健康促进项目这两方面的成果。
作者拟根据多年来参与天津市慢性病综合防治项目与卫Ⅶ项目实践的体会试对健康促进的基本理论和模式进行初步归纳总结,希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供同道们讨论批评。
2 健康促进的理论和模式健康促进是在健康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有关健康教育的一些理论和模式,如行为改变理论和传播理论应是健康促进理论和模式的组成部分。
但为要成功地开展健康促进,健康促进人员尚需学习应用有关健康促进的另一些基本理论和模式。
作者认为以下这些是健康促进人员必须掌握的一些基本健康促进理论和模式:①健康促进的五个途径(五类策略);②健康促进的基本构架(五个组成部分);③健康促进工作过程模式;④健康促进的立体框架综合干预模式;⑤健康促进结果的三个层次;⑥社会市场学。
健康促进能力主要表现在掌握和应用这些理论和模式的程度。
此外,掌握和应用社区和组织行为改变的理论和模式,可更好地提高工作质量。
---------------------------------------------------------------最新资料推荐------------------------------------------------------ 下面主要介绍上述这些健康促进的基本理论和模式。
2.1 健康促进的五个途径在本刊 1999, 7(3):144《健康促进的理论和策略应用》一文中已有介绍。
由于这是健康促进的最重要的基本理论,为帮助读者更好理解,作以下补充说明。
2.1.1 发展健康的公共政策健康的公共政策有别于单纯的卫生政策,它是对健康有重要影响的、涉及多部门的政策。
如环境保护、烟酒销售和税收政策、公共场所禁烟立法、福利基金和住房政策等。
健康的公共政策能创造有利于健康的政治环境,是保证五个途径中另四个途径成为可能的重要条件。
它们的出台和实施是经验合算、有广泛影响、作用持久的健康促进策略。
由于公共政策对健康有重要影响,因此政府各部门在制订公共政策时应把健康作为制订政策考虑的基本要素,卫生部门要积极参与、评估政策可能带来的健康后果。
政府对公共政策的制订和实施应投入必要的资金。
在实施时应广泛宣传,做好说服教育工作,使受政策影响最大的人群都知道并能自觉地执行政策。
2.1.2 创造健康的支持性环境这里的环境指对健康有影响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和物质环境。
3/ 8建立健康的支持性环境是健康促进的重要目标之一。
因为支持性环境的建立对健康有持续的影响,也是行为改变能继续保持的重要条件。
下面举例说明:①社会环境支持性社会网络;无迫害、无暴力、有安全感的环境;劳逸结合的工作制度,团结合作、愉快的工作环境。
②经济环境有满意的工作、充足的收入。
③文化环境可通过舞蹈、音乐、艺术自由表达、无种族主义、无色情等。
④政治环境社会公正的体制、人人能参与政策的制订。
⑤物质环境舒适的住房、无污染的环境、清洁的供水和食物、安全方便的道路和交通。
2.1.3 发展个人技能主要是通过传播和教育提高人们能作出健康选择的技能,也包括通过训练和帮助提高卫生专业人员和社区组织的健康促进技能。
2.1.4 加强社区行动指提高社区改变物质和社会环境能力的各种活动。
如建立社区健康促进的组织结构、帮助社区领导和现有团体、通过集体的组织和行动进行健康促进活动。
2.1.5 卫生服务重新定向改变卫生系统以医院为基础以医疗为中心的服务体制和模式,使之转变成以健康为中心、以社区为基础的、与社区居民密切联系、友好的卫生服务体系。
---------------------------------------------------------------最新资料推荐------------------------------------------------------ 当前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卫生服务重新定向的具体体现。
2.2 健康促进的基本构架健康促进实践的组织和工作可概括成五个组成部分:政策和结构改革、人力资源开发、监测、干预和评价。
这五个组成部分各有独自的工作范畴又相互联系。
健促项目的开展即以此为基础。
通过结构改革,建立一个职责分明、协调有序的组织管理系统,它是实施健促项目的组织保证。
政策改革可为不同部门和组织提供协调行动的指导原则,形成实施项目的良好政治环境。
人力资源开发是对社区和组织、专业人员和基层卫生工作人员进行健康促进能力的建设过程,是社区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
监测(死亡、行为危险因素、环境监测)为确定问题、制定目标和策略、评价干预的作用和效果提供科学数据和资料。
干预是创建支持健康的物质和社会环境,促使人们行为改变、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的主要手段。
评价是科学地说明项目策略和活动的实际执行情况,以及它们的价值,以便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项目的计划和策略的重要途径。
干预是五个组成部分的核心,其他四个部分为干预保驾。
2.3 健康促进的工作过程模式健康促进的工作过程可分5/ 8为五个阶段:①需求评估;②项目计划;③动员资源;④实施项目和过程评价;⑤效果评价;⑥报告结果。
这六个阶段是相互衔接的,又彼此交叉。
整个工作过程是不断循环的。
各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如下:2.3.1 需求评估需求评估的目的是通过社区诊断:①确定社区重要的健康问题及选择优先;②确定优先健康问题的重点人群及其危险因素;③确定危险因素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④取得社区对项目的承诺。
2.3.2 项目计划在需求评估的基础上,确定:①目标人群及他们对优先健康问题的知信行现状;②向目标人群传播的基本讯息和重要的可变的行为;③总目标和具体目标;④策略和活动;⑤制订监测和效果评价计划。
2.3.3 动员资源①确定实施项目所需的社区资源;②发现和动员社区内外可利用的资源。
2.3.4 实施项目和过程评价 2.3.4.1 实施项目①制作和预试材料;②社区和组织的能力建设;③专业人员、基层卫生人员、志愿人员的培训;④通过多种媒介渠道宣传教育提高社区人群健康意识和技能。
2.3.4.2 过程评价监测计划执行的质量、策略和活动的即时效应,改进计划的策略和活动。
---------------------------------------------------------------最新资料推荐------------------------------------------------------ 2.3.5 效果评价评价目标达到的程度、原因和问题,提出改进项目计划的建议。
2.3.6 报告结果确定报告的对象、内容和形式;报告结果、推广经验。
详细有关内容可参看本刊 1996, 4(4)、 (5)中《慢性病健康促进的计划设计和评价》 (二)、 (三)以及本刊 1999,7(4)∶ 188《社区诊断》。
2.4 健康促进的立体框架综合干预模式此模式由三个不同方面:场所、危险因素、干预类型的三维组成的立方体。
场所包括全社区、学校、卫生机构、工厂企业、居委会、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吸烟、盐摄入过多、过量饮酒、超重肥胖、缺乏运动;不同类型干预包括公众信息、组织结构与政策改革、环境改变、卫生服务、个人技能发展。
立体框架模式即是针对慢性病(或其他健康问题)的多种危险因素,并对每种危险因素在全社区和社区不同场所同时采取多种健康促进策略的干预。
2.5 健康促进结果的三个层次健康促进的结果可分为三个层次。
2.5.1 健康促进的直接结果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技能;通过倡导产生健康的公共政策和组织行动,形成有利7/ 8于健康的社会氛围。
2.5.2 健康促进的中期结果为健康决定因素的变化,包括①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②有效的卫生服务,③建立支持健康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2.5.3 健康促进的长期结果健康水平的提高:患病、残疾减少;死亡率下降;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得到改善。
2.6 社会市场学与传统的健康教育主要针对个人和小集体比较社会市场学更适合于社区和大人群。
有关社会市场学的详细介绍请参看本刊 1998,6(2)∶ 94《社会市场学及其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健促项目为项目市健康促进人员提供了学习应用健康促进理论和模式的绝好机会,健康促进人员健康促进能力的提高又为健康促进可持续发展建立了重要条件。
健促项目的重要意义将会在今后我国卫生事业发展中逐渐显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