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中的经济史

合集下载

2023年经济史小故事大全3到5分钟范文(通用3篇)

2023年经济史小故事大全3到5分钟范文(通用3篇)

2023年经济史小故事大全3到5分钟范文(通用3篇)2023年经济史小故事大全 (通用3篇)故事1:工业革命的兴起19世纪末,工业革命在欧洲迅速兴起,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在英国,由于煤炭和铁矿石资源的丰富,工厂得以大规模生产钢铁和纺织品。

机器的广泛应用使得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规模也随之增加。

这一变革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许多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从事工业生产。

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也创造了大量的工作机会,提高了人们的收入水平。

其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交通和通信的发展。

铁路的普遍建设使得商品和人员能够更便捷地流通,市场的扩大也带动了国内贸易的增长。

最后,工业革命的兴起对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欧洲国家在工业化和贸易方面取得了巨大的优势,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

这不仅加强了国家之间的竞争,也引发了殖民地争夺战。

故事2:金融危机与经济复苏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对世界范围内的经济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

许多金融机构陷入破产边缘,失业率飙升,消费和投资急剧下降。

然而,危机之后,一些国家采取了积极的经济政策,促使经济逐渐复苏。

这些政策包括采取货币宽松政策,减税和促进投资等。

通过这些措施,一些国家成功地重振了经济活力,恢复了就业和消费水平。

此外,一些国家还加大了对新兴产业的支持,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

通过发展绿色能源、信息技术和创新产业,这些国家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了国家的竞争力。

故事3:数字经济的崛起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经济成为21世纪的新引擎。

通过互联网、移动应用和电子商务,数字经济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数字经济的崛起改变了传统产业的运作方式。

互联网平台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高效的交流渠道,促进了创新和创业。

同时,数字经济还催生了大量新业态,如共享经济、在线教育和电子支付等,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

数字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经济结构的升级。

经济学的小故事

经济学的小故事

经济学的小故事在经济学的世界里,有许多有趣的小故事,它们或许不是最引人注目的案例,但却能够生动地展现经济学的魅力和智慧。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些小故事,感受经济学的魅力吧!故事一,亚当·斯密的蜜蜂和蚂蚁。

亚当·斯密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国富论》中提出了许多经典的理论。

有一天,他在花园里看到了一只蜜蜂和一只蚂蚁。

蜜蜂辛勤地采集花蜜,而蚂蚁则忙着搬运食物。

斯密观察着它们,突然灵感来了,这就是劳动分工和交换的原理!蜜蜂专心致志地采集花蜜,而蚂蚁则专注于搬运食物,二者通过交换,使得彼此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这个小故事生动地展现了劳动分工和交换的重要性,也成为了经济学中的经典案例之一。

故事二,瑞士的巧克力和钟表。

瑞士是一个以巧克力和钟表闻名于世的国家。

这两个产业在瑞士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工艺,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

然而,有趣的是,瑞士并不生产可可豆和钟表零部件,它们都需要从国外进口。

为什么瑞士能够成为这两个产业的领军者呢?这就是因为瑞士善于利用比较优势。

瑞士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并不适宜种植可可豆,也没有丰富的钟表零部件产业,但它拥有优质的手工艺和高效的生产工艺,因此,瑞士选择专注于巧克力和钟表的加工和制造,而将原材料的生产交给其他国家。

这样一来,瑞士就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故事三,互联网时代的新经济模式。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的经济模式也不断涌现。

比如,共享经济、电子商务等,它们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

共享经济让闲置的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比如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它们降低了资源的浪费,也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而电子商务则打破了传统的购物模式,让消费者可以足不出户就能购买到全球各地的商品,极大地提高了购物的便利性。

这些新的经济模式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成为了当代经济学的新亮点。

经济学的小故事还有很多,它们或许只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但却能够生动地展现经济学的智慧和魅力。

北宋经济小故事

北宋经济小故事

北宋经济小故事【原创实用版】目录1.北宋时期的经济背景2.北宋时期的农业发展3.北宋时期的商业繁荣4.北宋时期的手工业兴盛5.北宋时期的经济政策及其影响正文北宋时期(960-1127 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代。

当时的经济有着许多鲜明的特点,如农业发展、商业繁荣、手工业兴盛等,这些特点共同推动了北宋经济的持续发展。

下面,我们将从这四个方面讲述一些北宋经济小故事。

首先,北宋时期的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

当时的统治者十分重视农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促进农业生产。

比如,实行“均输法”,使农民能够以公平的价格购买到耕作所需的物资,从而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此外,政府还大力推广水利设施建设,增加了农田的灌溉面积,提高了农业产量。

这些政策使得北宋时期的农业迅速发展,为国家经济提供了稳定的基础。

其次,北宋时期的商业繁荣也是一大特点。

当时的商业活动十分活跃,市场上商品种类繁多,交易频繁。

特别是当时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人口众多,商业繁华,被誉为“天下第一雄镇”。

此外,北宋时期的货币制度也得到了完善,发行了纸币“交子”,成为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之一,为商业活动提供了便利。

再者,北宋时期的手工业兴盛,瓷器、丝绸等手工业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备受欢迎。

尤其是景德镇的瓷器,质地精美,工艺独特,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为著名的瓷器之一。

此外,北宋时期的丝绸之路得到了进一步拓展,使得中国的丝绸等手工业产品能够远销海外,为国家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

最后,北宋时期的经济政策及其影响也是值得关注的。

当时的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如减轻赋税、鼓励商业、扶持手工业等。

这些政策使得北宋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同时,这些政策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总之,北宋时期的经济有着许多鲜明的特点,如农业发展、商业繁荣、手工业兴盛等。

寓言中的经济学经典经济学小故事小故事大智慧

寓言中的经济学经典经济学小故事小故事大智慧

寓言中的经济学经典经济学小故事小故事大智慧第一篇:寓言中的经济学经典经济学小故事小故事大智慧寓言中的经济学自序日落西山,劳作了一天的人们聚集在野地里,边烧烤打回的猎物,边讲一些动物的故事。

故事诙谐生动,有教诲,有讽喻。

这些故事流传下来就成了寓言。

阳光普照,莘莘学子们静坐在课堂听教授从最大化到边际方法讲授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

这些内容写成论文和专著就成了经济学。

乍看起来,产生于远古、流传于民间的寓言和产生于近代、讲授于课堂上的经济学,并没有什么共同之处。

一个是下里巴人,一个是阳春白雪;一个具体生动,一个严肃抽象。

但我在夜深人静读寓言和经济学时,总感到它们是相通的,在不同表述方式的背后都体现了相同的道理。

寓言讲的是动物或人,反映的是人性以及做人的道理。

经济学用的是逻辑推理或数学工具,分析的是人类行为。

无论在寓言还是经济学中,人性是共同的,做人或做事的道理也是相同的。

寓言用原始质朴的方式表现了当代经济学中的许多深奥道理,经济学用现代精致的方式再现了寓言中的许多简单道理。

阅读各类寓言时的这点感受让我萌发了探求寓言中的经济学思想,用人们熟悉的寓言阐发经济学思想的想法。

我希望用大家喜闻乐见的寓言故事介绍一些基本经济思想,分析各种现实问题,能吸引更多人学习经济学的兴趣,也使人们能更容易地接近、感悟和接受经济学。

这本书收录了我在阅读各种寓言中所写的65篇文章,没有什么体系,也不是系统的经济学介绍,只是有什么感悟写什么感悟,兴之所至,信手拈来而已。

这些文章的共同之处在于都从某一个寓言出发阐发一个经济学观点。

用寓言来讲经济学是一种尝试,成功与否还要读者朋友们来判断。

梁小民2004.8.8于怀柔陋室“原罪”与酸葡萄心态《伊索寓言》中的“狐狸和葡萄”讲一只狐狸因为吃不到葡萄就以葡萄酸为由安慰自己。

这个寓言流传极广,俄国的克雷洛夫和法国的拉封丹都改写过这个寓言,并将其收入自己的寓言集中。

“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也逐渐成为一句成语。

古代经济学故事

古代经济学故事

唐玄宗“爱江山更爱美人”—机会成本
然而在创造出好的局面以后, 唐玄宗开始沾沾自喜,骄傲自 满,整日沉迷于享乐之中,渐 渐地失去了原有的励精图治的 动力。在用人方面,也开始任 用口蜜腹剑的奸臣——李林甫 为宰相,从而导致吏治混乱, 政治黑暗。最出人意料的是唐 玄宗不顾封建伦理,强行将自 己貌若天仙的儿媳妇杨氏占为
自己的学习成绩。因为得到的东西可能是当你真正懂得了什么是 “机会成本”的时候,相信你一定能够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 悲”的豁达心态,只有这样,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精彩。
THE END
谢谢Βιβλιοθήκη 观赏唐玄宗“爱江山更爱美人”—机会成本
故事中的经济学
故事中的 经济学
“经济学的本质就在于选择”,在选择了一种资源时就
需要放弃另一种资源。也就是说,虽然我们得到了一些, 却又失去了另外一些,正如古人所说的“有得必有失”, 在这里就涉及经济学中又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机会成 本。
在本节的故事里,唐玄宗一开始为了使国家繁荣而失去
机会成本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只要涉及选择就必然存
在机会成本,因此机会成本会贯穿于整个经济学之中,包括微观 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例如,消费者在选择是储蓄还是消费的时候,就存在为了储蓄即为了未来的消费,而不 得不损害当期的消费的问题,这就是一种机会成本。再比如,一个毕业的大学生如果选 择了继续读研究生,那么他在读研期间损失的工资收入也是一种机会成本。由此可见机 会成本与我们如影随形。正是因为有了机会成本,才使得学习经济学变得更加有意义。 如果不存在机会成本,那么无论怎么选择,我们也不会因为得到什么而失去什么。
古代经济学故事之
唐玄宗“爱江山更爱美人”
—机会成本
第七组
唐玄宗“爱江山更爱美人”—机会成本

故事中的经济史

故事中的经济史
一个年轻人站了起来,他是部族的新巫师。老巫师已经死在山上的严寒中。他站起身来转向当时违背法则的那名妇女说:"大家都可以看到。两个冬天以前,我们把地下播下种子长出的谷物全部拔掉,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神灵的信号现在已经明白了,部族的全体妇女都要向她学,去把谷粒埋到地下,告诉我们,怎么做吧,这样我们到了冬天就不至于挨饿了。"从此,他们开始自己种植谷物了。又过了很多代,这些猎人和采集者成为真正的农民。
哥哥怒火中烧。第二天他把弟弟引诱到一个角落,用一块石头把弟弟杀死。这个罪行很快就被揭露出来;但父亲却决定不把凶手杀死,而把他流放到远方;他离开了村子,从此再也没有人见过他。
这个故事也是编造的,但这故事却是很可以想象的:农业和畜牧业所产生的高额收获,给农民和牧民所带来的不仅是有保障的生活。人们也有了新的可能,使自己的劳动专业化,有些人继续去狩猎,有些人继续去耕田,也有的人去饲养牲畜。于是,第一批职业就出现了:牧民、农民、猎人,或许还有木匠和渔民。劳动分工的发明,提高了生活水平。
第04篇 合同-苏美尔人的泥板
苏美尔人在公元前四世纪不仅发明了城市,而且可能还创造了文字。根据文字的形状,我们称其为"楔形文字"。此后不久,埃及人也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即所谓的"象形文字"。
五千多年前,苏美尔人是出于什么考虑要用文字形式把他们的思想固定下来呢?理由我们可以设想很多:为了管理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两河流域间的灌溉体系,他们必须要尽可能准确地预测洪水,观察星辰的变化并把观察结果告诉给别人。行政管理也同样要求一条正确的途径去取得和记录信息。国王的奴仆和官员都依靠下属子民的捐税而生活,因此必须准确地规定,谁和什么时候缴纳多少税款。另外,国王们肯定也不反对把他们的名声传给后世。

中国历史经济故事诚信

中国历史经济故事诚信

中国历史经济故事诚信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与经济和诚信相关的故事,以下是其中一些
例子:
1. 商鞅变法,商鞅是中国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提出
了一系列经济和政治改革措施,以促进国家的发展。

其中包括推行
均田制、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并建立了严格的法律制度,以保障人
民的财产权益和促进商业发展。

商鞅变法的成功,为中国古代经济
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 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贸易通道,通过陆地和海上交通线路连接了中国和欧洲。

这条贸易路线不仅促
进了中国的经济繁荣,也推动了文化和技术的交流。

中国商人通过
丝绸之路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运往西方,同时也带回
了西方的商品和文化。

3. 王安石变法,王安石是中国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
提出了一系列经济和政治改革方案,被称为“王安石变法”。

这些
改革包括推行青苗法和免役法,鼓励农民种植粮食和发展手工业,
以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他还建立了官方的财政监督机构,以确保
政府的财政收支诚信透明。

4. 钱塘江大潮,钱塘江大潮是中国宋代时期发生的一次自然灾害,但也反映了当时中国商人的诚信和勇敢精神。

面对洪水的威胁,许多商人选择留守自己的船只,保护自己的财产,并帮助其他人度
过难关。

这种诚信和互助精神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被称赞和传承。

综上所述,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与经济和诚信相关的故事,这些
故事展示了中国人民在经济发展和商业交往中的诚信原则和价值观。

这些故事不仅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也对今天的社会和商业活动仍
然具有启示意义。

古代经济学故事

古代经济学故事

唐玄宗“爱江山更爱美人”—机会成本
故事中的经济学
故事中的 经济学
“经济学的本质就在于选择”,在选择了一种资源时就
需要放弃另一种资源。也就是说,虽然我们得到了一些, 却又失去了另外一些,正如古人所说的“有得必有失”, 在这里就涉及经济学中又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机会成 本。
在本节的故事里,唐玄宗一开始为了使国家繁荣而失去
了享受玩乐的机会,这个时候对于唐玄宗来说,失去的享
受玩乐就是他的机会成本;同样,后来的唐玄宗“爱江山更爱美 人”,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与杨贵妃一起享乐之中,不问
朝政,不理国事,终于导致爆发了“安史乱”使唐朝走向了衰落,这个时候对 他来说,因“爱美人”而使江山衰落也是一种机会成本。
唐玄宗“爱江山更爱美人”—机会成本
古代经济学故事之
唐玄宗“爱江山更爱美人”
—机会成本
第七组
唐玄宗“爱江山更爱美人”—机会成本
唐玄宗登基之初,国家的实力远不如武则天时期繁荣与强盛, 而且还出现了生产凋零、吏治混乱、贪污腐败等许许多多的问题。 于是唐玄宗便决定选贤任能,大力发展经济,重振国威。
首先唐玄宗选拔了姚崇、宋琛等几个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宰相, 而且大胆采纳他们的建议。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姚崇向唐玄宗提 出的十条建议,这十条建议对玄宗前期的繁荣是功不可没的。其 次,唐玄宗还对吏治进行了严厉整治,不仅使贪污腐败现象大为 减少,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官员们的办事效率。最后,玄宗还集思 广益,戒骄戒躁,不仅使社会生产得到大力发展,国库收入也大 大增加,全国各地都呈现出国泰民安、四海升平的繁荣景象,从 而又开创了一个新的盛世。
自己的学习成绩。因为得到的东西可能是当你真正懂得了什么是 “机会成本”的时候,相信你一定能够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 悲”的豁达心态,只有这样,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精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事中的经济史作者:尼古劳斯·皮珀编者按:19世纪末马歇尔开始把连续性、均衡性等自然科学常用的分析范畴引进经济学后,线性规划、数理统计、非线性动态分析、控制论、博弈论等数学理论也逐渐成为经济学常用的分析工具,从而使得现代经济学越来越象一门晦涩难懂的玄学。

其实,经济学本身并不深奥,其基本原理都来自现实生活。

为此,我们推出“轻松经济学”专题,希望大家能够在故事中快乐轻松地了解经济学知识。

1:农业经济就是这样开始的为了让更多的读者了解经济、喜欢经济,本版将从今日起摘登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轻松经济学”系列图书中的《故事中的经济史》,希望能够以一种更加轻松和通俗的方式来介绍有关经济方面的知识。

10万年前,在小亚细亚曾有一个由猎人和采集者组成的部族,生活在大山里面。

一天晚上,大概发生了下列的事情:所有成年人都集聚在营地的篝火周围,他们在讨论是否应该迁徙,因为猎物越来越少了。

巫师开口说:“神灵把愤怒降临到人间。

所以才把野兽赶走,把鱼虾驱尽。

因为我们中有人违背了神灵的意愿。

我们也知道是谁。

”说完他把脸转向一位年轻妇女,“快说,你干了些什么?”“你们大家都知道,在外面,在我们排泄的地方,长着不少谷物。

”其他人都同意地点着头。

年轻妇女继续说:“我发现,特别在我们排泄的地方,地上的谷粒最多。

我把它们都拣了起来,然后又埋到了地下。

而今年春天,我埋谷粒的地方,又长出了新鲜的谷物。

你们自己都已经看到了。

它们长得很茂密。

我们很快就可以收获谷粒了。

……”巫师打断她说:"你违反了法则。

你要对我们部族的苦难负责。

我们必须消灭我们部族的毒瘤。

我们要把你的谷粒拔下来烧掉,然后我们就在秋天到来之前迁徙。

"一切都按照巫师的意愿实现了。

年轻的妇女的田地被破坏了,人们在秋天离开了这里。

这是一次可怕的大迁徙,他们来到了一个贫瘠的猎场。

下一个冬天就更加严酷,当春天终于来临的时候,有一半的人没有能够活过这次大迁徙。

在新的定居点,部族的人们又坐到了篝火的周围。

一个年轻人站了起来,他是部族的新巫师。

老巫师已经死在山上的严寒中。

他站起身来转向当时违背法则的那名妇女说:“大家都可以看到。

两个冬天以前,我们把地下播下种子长出的谷物全部拔掉,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神灵的信号现在已经明白了,部族的全体妇女都要向她学,去把谷粒埋到地下,告诉我们,怎么做吧,这样我们到了冬天就不至于挨饿了。

”从此,他们开始自己种植谷物了。

又过了很多代,这些猎人和采集者成为真正的农民。

这个故事大约发生在距今10万年前的今天的土耳其。

这当然是人们编造的,但事实也确实可能就是这样。

发明耕种的那个时代,人们现在称其为“新石器时代”,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在较短的时间里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在村庄定居了下来,在田地里种植小米、大麦和小麦。

农业的发明是一个真正的“变革”,“新石器时代的革命”。

在这之前,猎人和采集者实际是名副其实地靠从手到嘴的方式生活的。

他们虽然在几万年前就发现了火并能制造工具,但他们却必须完全按照大自然的节奏行事。

而农业则不同,只有农民有计划和有意识地安排他们的生计,农业才能发展。

而这一点正好就是“经济”。

所以,我们的新石器时代的祖先不仅发明了农业,而且,他们也发明了经济。

2:劳动分工带来一把双刃剑生活对新农民来说,并不比狩猎和采集轻松,但真正的饥饿却是越来越少了。

而这个新的可能性却酿成了他们之间的争斗。

这个“人”的部族中,在很多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有权势和有威望的酋长实施统治。

他年轻时是一个勇敢的猎人,后来在农业上及同其他部族的战斗中也有卓越的表现。

他的权势的标志,就是他有四个妻子,并共同经营田地和饲养猪羊。

他的第一个妻子为他生了两个儿子。

两个人都很聪明、强壮和勇敢,但他们中只有一个人能够成为家族的首脑。

正因为他们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们从小就开始争吵不休,经常斗殴。

当他们都长大成人以后,酋长把两个儿子叫到身旁说:“你们从会走路开始就相互争斗。

这种状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所以我决定:你们两人必须分开,每个人自己去做一番事业。

”酋长对老大说:“你管理我们的耕地,必须按照老习惯把种子种下去,并监督庄稼的生长,最后负责收获和储藏。

”他又转向他的小儿子:“而你则负责管理我们的牲畜。

你必须保证猪有足够的饲料,保护羊群不受狼的袭击,等到秋天,牲畜要屠宰时,监视村子里的其他男人们。

"于是,大儿子成了农民,小儿子成了牧民。

但两人间的和平局面却没有实现。

恰恰相反:大儿子在村子的其他男人面前贬低自己的兄弟,说只会养猪放羊的人是不配作为酋长的。

而弟弟则把牲畜赶进哥哥的田里,糟蹋了庄稼。

一天晚上,决策做出了:在共同晚餐上,父亲把小儿子安放在他右边的荣誉位置上。

当小羊羔的肉在火上烤熟的时候,父亲从烤羊身上扯下了最好的一块里脊肉,用双手递给牧民。

在场的所有人现在都知道:牧民已被指定为酋长的接班人。

哥哥怒火中烧。

第二天他把弟弟引诱到一个角落,用一块石头把弟弟杀死。

这个罪行很快就被揭露出来;但父亲却决定不把凶手杀死,而把他流放到远方;他离开了村子,从此再也没有人见过他。

这个故事也是编造的,但这故事却是很可以想象的:农业和畜牧业所产生的高额收获,给农民和牧民所带来的不仅是有保障的生活。

人们也有了新的可能,使自己的劳动专业化,有些人继续去狩猎,有些人继续去耕田,也有的人去饲养牲畜。

于是,第一批职业就出现了:牧民、农民、猎人,或许还有木匠和渔民。

劳动分工的发明,提高了生活水平。

由于劳动的收益增加,那么单个的人就不一定非要从事单纯为了生活的活动不可了:比如艺术家、星相家和教士,还有国王、奴仆和士兵。

只是发明了劳动分工之后,文化、科学和艺术才成为可能,但也产生了统治和压迫。

这就是进步的双重面孔:人类学会了使自己生活轻松和美好的方法,但有人却利用这些方法反对其他人。

3:交易从送礼和还礼开始“人”的部族繁衍兴旺。

农民种植小米和大麦,牧民饲养山羊和绵羊,还有一部分人仍然和远古时代一样从事狩猎。

有一天,猎人们带回来一件谁都没见过的物件:形状又高又鼓,好像是用沙土堆成,表面还绘有艺术花纹,这个罐子是猎人们在一个村庄的边缘找到的。

很长时间以来,这里就迁移来了一些陌生人,他们显然掌握了一种神秘的手艺。

“人”的部族迄今除了动物头骨和木碗之外,没有见过其他的容器。

而现在,自从他们有了这个新的罐子,很快就发现了它的用处:他们可以用它运输饮水,可以收集羊奶,可以储藏物品。

但怎么才能得到更多这样的容器呢?那些陌生人都是骁勇的战士,没有人敢去进犯他们。

这时,巫师萌发灵感,“我们可以送给陌生人一些东西,或许他们会作为回礼送给我们一些罐子。

”酋长有些疑虑:“我们应该送给他们什么呢?而且你怎么知道,他们是否懂得我们的习俗呢?”“我们可以送给他们一些我们富余的东西。

”巫师说,“山羊皮和绵羊皮。

他们会接受我们的礼物的,因为在大片盐水那边的草场都很差。

”于是,他们派出了五名勇敢的猎人,每个人肩膀上都背了一捆羊皮。

七天之后他们来到了海边;他们在小树林中等待着,直到天黑了下来,然后把他们的羊皮放到距离陌生人村庄不远的一块岩石上,并用一些石块把礼品压住,然后他们又回到小森林里躲藏起来。

第二天,他们再到岩石那里去看一看,羊皮是否还在那个地方。

又过了一天,那里仍然没有什么动静。

到了第三天,猎人们发现了变化:大约有一半羊皮不见了。

岩石上堆放了很多他们从未见过的红色的鱼。

猎人们很害怕这些鱼。

它们长得和他们在山中小溪里捕到的鱼完全不一样。

这些鱼能吃吗?这是不是一个陷阱?猎人们没有动这些鱼,尽管他们知道,到了晚上,这些鱼就会腐烂,他们继续等待。

第四天早上,猎人们终于有了收获:岩石上的鱼不见了,剩下的羊皮也不见了。

岩石上摆了两只陶罐和三只碗,这正是他们所需要的东西。

猎人们兴高采烈地把这些收获带回了村子。

早在远古时代的交易就这样开始了,这实际上就是人们把劳动分工扩大到了他们的部族之外,只不过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这种交换是在自愿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讨价还价,使羊皮和陶罐之间发生了一种双方都能接受的关系:羊皮就是陶罐的价格。

从送礼和还礼,变成了劳务对劳务。

一方要猎取超过本身需要的猎物,而另一方则要生产更多的陶器。

双方都进一步专业化,劳动分工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4:合同—苏美尔人的泥板苏美尔人在公元前四世纪不仅发明了城市,而且可能还创造了文字。

根据文字的形状,我们称其为“楔形文字”。

此后不久,埃及人也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即所谓的“象形文字”。

五千多年前,苏美尔人是出于什么考虑要用文字形式把他们的思想固定下来呢?理由我们可以设想很多:为了管理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两河流域间的灌溉体系,他们必须要尽可能准确地预测洪水,观察星辰的变化并把观察结果告诉给别人。

行政管理也同样要求一条正确的途径去取得和记录信息。

国王的奴仆和官员都依靠下属子民的捐税而生活,因此必须准确地规定,谁和什么时候缴纳多少税款。

另外,国王们肯定也不反对把他们的名声传给后世。

但文字对商人们才是最重要的。

早在苏美尔最古老的泥板上,人们就已发现了“商人”这个词。

在教士之间,如果需要,还可以口头交流他们复杂的知识。

但商人们,他们旅行在陌生的地点,和陌生人谈判陌生的商品,当他们的生意比较复杂,已经超出了单纯用羊皮交换陶罐的界限时,就必须用一种方式把他们之间的协议固定下来。

由于有了文字,就可以把劳务的交换用合同固定下来。

这对经济史的意义是怎么估量也不会过分的。

一份合同规定了一方供应某种商品的义务,即使他有时并不感到舒服。

比如他为提供皮革所耗费的支出超过了预想。

只有通过这样的可靠的协议,才有可能持久地同关系并不亲密或根本就不认识的人进行分工。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劳务互换按照协议进行。

合同越是复杂,那么对它的监督就越加重要。

简单的商品交换,几乎是自动进行的。

但大笔交易,双方就必须得到保障,对那些违反协议中义务的人可以进行惩罚。

为进行这样的监督,就需要有国家。

因此,苏美尔人在政治上的进步,也为他们带来了经济上的好处。

苏美尔商人对他们的书面协议是很认真的,每笔生意都详尽地记录在泥板上。

他们按照规定的重量浇铸金锭和银锭,并在上面打上印章,当作支付手段使用??这就使复杂的易货交易变得简单了。

苏美尔人还为重量制定了量器:最大的单位约为25千克,称为泰伦特;然后分为60米纳,每一米纳分为60谢克尔。

不仅是文字给苏美尔人带来了好处,而且还有他们在数学方面所取得的进步。

从那个时代流传到今天的有:我们把每小时分为60分,每一分钟又分为60秒,以色列国的货币至今仍称为“谢克尔”。

5:钱币—让人更容易富裕起来如果买卖双方都总是能够得到他所需要的东西,那么交易活动就很简单。

但在苏美尔时代,真正的贸易就复杂得多了。

如果100名商人需要交换100种不同的商品,每个人怎么才能得到他正好所需要的东西呢?很多民族在世界各个不同的地方都有所发现:他们选择了间接的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