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各构筑物设计计算(接触氧化池、滤池、沉淀池、UASB、风量、加药量)完整版

合集下载

污水处理设计常用计算公式

污水处理设计常用计算公式

污水处理设计常用计算公式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污水处理设计公式竖流沉淀池[3]中心管面积:f=q/vo==0.67m2中心管直径:do=√4f/∏ =√4*=中心管喇叭口与反射板之间的缝隙高度:h3=q/v1∏d1=***沉淀部分有效端面积:A=q/v==40m2沉淀池直径:D=/4(A+f)/∏ =/4*(40+)/=7.2m沉淀部分有效水深:h2=vt*3600=**3600=2.7m沉淀部分所需容积:V=SNT/1000=*1000*7/1000=3.5m3圆截锥部分容积:h5=(D/2-d`/2)tga=(2)tg45=3.45m沉淀池总高度:H=h1=h2=h3=h4=h5=+++0+=6.63m符号说明:q——每池最大设计流量,m3/svo——中心管内流速,m/sv1 ——污水由中心管喇叭口与反射板之间的缝隙流出速度,m/sd1 ——喇叭口直径,mv——污水在沉淀池中的流速,m/st——沉淀时间,hS——每人每日污水量,L/(人d),一般采用~0.8L/(人d)N——设计人口数,人h1——超高,mh4——缓冲层高,mh3——污泥室圆截锥部分的高度,mR——圆锥上部半径,mr——圆锥下部半径,m污水处理中ABR厌氧和SBR的设计参数1)进水时间TF根据每一系列的反应池数、总进水量、最大变化系数和反应池的有效容积等因素确定。

2)曝气时间TA根据MLSS浓度、BOD-SS负荷、排出比、进水BOD浓度来确定。

由于:式中:Qs-污水进水量(m3/d)Ce-进水平均BOD(mg/l)V-反应池容积(m3)e-曝气时间比:e=n×TA/24n-周期数TA-1个周期的曝气时间又由于:1/m-排出比则:将e=n×TA/24代人,则:3)沉淀时间Ts根据活性污泥界面的沉降速度、排出比确定。

活性污泥界面的沉降速度和MLSS浓度有关。

污水处理设计常用计算公式

污水处理设计常用计算公式
2)曝气时间TA
根据MLSS浓度、BOD-SS负荷、排出比、进水BOD浓度来确定。由于:
式中:Qs-污水进水量(m3/d)
Ce-进水平均BOD(mg/l)
V-反应池容积(m3)
e-曝气时间比:e=n×TA/24
n-周期数
TA-1个周期的曝气时间
又由于:
1/m-排出比
则:
将e=n×TA/24代人,则:
备注
QSP3
4mH2O
3KW
50m3/h
16.66m3/h·kw
HC-60S
4mH2O
2.2KW
106.2m3/h
48.27m3/h·kw
结论:鼓风机的动力效率大约是曝气机的3倍。
沉淀池直径:
D=/4(A+f)/∏=/4*(40+0.67)/3.14=7.2m
沉淀部分有效水深:
h2=vt*3600=0.0005*1.5*3600=2.7m
沉淀部分所需容积:
V=SNT/1000=0.5*1000*7/1000=3.5m3
圆截锥部分容积:
h5=(D/2-d`/2)tga=(7.2/2-0.3/2)tg45=3.45m
压力单位换算:1MPa=10bar=PN1.0≈10kgf/cm2=100mH2O;1标准大气压(atm)≈0.1MPa
2
预曝气量计算
洗浴水预曝气量=0.6m3/m3·h×调节池有效容积m3
生活污水预曝气量=0.9m3/m3·h×调节池有效容积m3
3
加药计算
投加PAC,常规投药浓度5~10%,投药量:250mg/l,0.25L/m3
3)沉淀时间Ts
根据活性污泥界面的沉降速度、排出比确定。
活性污泥界面的沉降速度和MLSS浓度有关。由经验公式得出:

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

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

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3.1格栅计算格栅是由一组平行的金属栅条制成,斜置在污水流经的渠道上或水泵前集水并处,用以截留污水中的大块悬浮杂质,以免后续处理单元的水泵或构筑物造成损害。

格栅按照栅条形式分为直棒式格栅、弧形格栅、辐射式格栅、转筒式格栅、活动格栅;按照格栅栅条间距分为粗格栅,栅条间距大于40mm;中格栅,栅条间距为15-35mm;细格栅,栅条间距为1-10mm。

按照格栅除渣方式分为人工除渣格栅和机械除渣格栅。

按照安装方式分为单独设置的格栅和格栅与沉砂池合建一处的格栅。

其计算草图如下:3.1.1格栅设计参数设计流量Q?10000m3/d=0.116m3/s 栅前流速v?0.7m/s 栅条宽度s=0.01m 过栅流速v=0.9m/s 栅前水深h=0.4m 格栅间隙b=0.02m 格栅倾角?=60。

单位栅渣量0.05m3栅渣/103m3污水 3.1.2计算据污水流量总变化系数表,由内差法得,116?70120?70?Kz?1.691.59?1.69解得KZ=1.50则 Qmax=QKZ=0.174m3/s又因为Qmin根据经验约为平均日流量的1/2-1/4。

所以得Qmin=(1/2-1/4)Q=(0.058-0.029)m3/s ①栅条的间隙数Qmaxsin60。

n?Nbhv式中n――格栅栅条间隙数(个)Qmax――最大设计流量(m3/s)?――格栅倾角N――设计的格栅组数(组)b――格栅栅条间隙(m) h――格栅栅前水深(m)v――格栅过栅流速(m/s)0.174?sin60。

n??23(个)0.02?0.4?0.9②格栅槽的宽度 B=s(n-1)+bn式中B――格栅槽的宽度(m) B=0.01????????0.02?23?0.68(m)Qmax0.174??0.91(m/s)b(n+1)h0.02(23+1)0.4hbB0.4?0.020.6833?0.91?0.19 Q1=v(m/s)>0.058(m/s)符sin?b?ssin60。

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

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

污水厂设计计算书第一章 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一、泵前中格栅1.设计参数:设计流量Q=5×104m3/d=578.7L/s栅前流速v1=0.7m/s,过栅流速v2=0.9m/s栅条宽度s=0.01m,格栅间隙e=20mm栅前部分长度0.5m,格栅倾角α=60°单位栅渣量ω1=0.05m3栅渣/103m3污水2.设计计算(1)确定格栅前水深,根据最优水力断面公式计算得:栅前槽宽,则栅前水深(2)栅条间隙数(取n=48)(3)栅槽有效宽度B=s(n-1)+en=0.01(48-1)+0.02×48=1.43m (4)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度(其中α1为进水渠展开角)(5)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6)过栅水头损失(h1)因栅条边为矩形截面,取k=3,则其中ε=β(s/e)4/3h0:计算水头损失k:系数,格栅受污物堵塞后,水头损失增加倍数,取k=3ε:阻力系数,与栅条断面形状有关,当为矩形断面时β=2.42(7)栅后槽总高度(H)取栅前渠道超高h2=0.3m,则栅前槽总高度H1=h+h2=0.64+0.3=0.94m栅后槽总高度H=h+h1+h2=0.64+0.103+0.3=1.04(8)格栅总长度L=L1+L2+0.5+1.0+0.77/tanα=0.206+0.103+0.5+1.0+0.77/tan60°=2.35m(9)每日栅渣量ω=Q平均日ω1==1.79m3/d>0.2m3/d所以宜采用机械格栅清渣(10)计算草图如下:▲二、污水提升泵房1.设计参数设计流量:Q=578.7L/s,泵房工程结构按远期流量设计2.泵房设计计算采用氧化沟工艺方案,污水处理系统简单,对于新建污水处理厂,工艺管线可以充分优化,故污水只考虑一次提升。

污水经提升后入旋流沉砂池,然后自流通过厌氧池、氧化沟、二沉池、砂滤池及接触池,最后由出水管道排入神仙沟。

各构筑物的水面标高和池底埋深见高程计算。

污水处理厂各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污水处理厂各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污水处理厂各构筑物的设计计算一、入口工程入口工程主要包括进水渠、雨水泵站和进水泵。

1.进水渠:进水渠的设计计算包括流量计算、渠宽计算和渠深计算。

流量计算根据城市规划的污水排放量和人口数来确定,可以考虑平均日流量和最大日流量。

渠宽和渠深可以根据流量和水的流态来确定,常用的设计方法有曼宁公式和底坡公式。

2.雨水泵站:雨水泵站的设计计算包括泵的选型、管道的设计和扬程的计算。

泵的选型需要根据进水渠的流量和扬程来确定,应选择合适的泵来确保良好的运行效果。

管道的设计需要根据流量和水的流态来确定,一般采用常规排水设计的方法来计算管道的尺寸。

扬程可以通过海绵城市设计的方法来计算。

3.进水泵:进水泵的设计计算包括流量计算、泵的选型和管道的设计。

流量计算可以根据进水渠的流量来确定,一般采用曼宁公式或底坡公式来计算。

泵的选型需要根据流量和扬程来确定,应选择合适的泵来确保厂区的进水正常运行。

管道的设计可以根据流量和水的流态来确定,一般采用常规排水设计的方法来计算管道的尺寸。

二、初沉池初沉池是用来沉降和去除污水中的固体颗粒、悬浮物和浮物的设施。

初沉池的设计计算包括沉降速度的计算、池的尺寸计算和搅拌器的选型。

沉降速度可以通过实验或实测数据来确定,可以参考已有的设计规范进行计算。

池的尺寸要根据进水量和沉降速度来确定,一般采用水力停留时间和提取水平法来计算。

搅拌器的选型需要根据池的尺寸和搅拌需求来确定,应选择合适的搅拌器来确保污水中的固体颗粒和悬浮物均匀分布。

三、曝气池曝气池是用来提供氧气和增加曝气面积,促进生物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的设施。

曝气池的设计计算包括曝气池的尺寸计算、曝气量的计算和曝气器的选型。

曝气池的尺寸要根据进水量和曝气时间来确定,一般采用水力停留时间和曝气强度来计算。

曝气量可以根据进水量和污水中的有机负荷来确定,一般采用生物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来计算。

曝气器的选型需要根据曝气量和曝气剂的形式来确定,常见的曝气器有喷射曝气器、曝气罩和机械曝气器。

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

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

污水厂设计计算书第一章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一、泵前中格栅1.设计参数:设计流量Q=2。

6×104m3/d=301L/s栅前流速v1=0.7m/s,过栅流速v2=0。

9m/s栅条宽度s=0。

01m,格栅间隙e=20mm栅前部分长度0.5m,格栅倾角α=60°单位栅渣量ω1=0.05m3栅渣/103m3污水2.设计计算(1)确定格栅前水深,根据最优水力断面公式计算得:栅前槽宽,则栅前水深(2)栅条间隙数(取n=36)(3)栅槽有效宽度B=s(n—1)+en=0.01(36—1)+0.02×36=1.07m(4)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度(其中α1为进水渠展开角)(5)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6)过栅水头损失(h1)因栅条边为矩形截面,取k=3,则其中ε=β(s/e)4/3h:计算水头损失k:系数,格栅受污物堵塞后,水头损失增加倍数,取k=3 ε:阻力系数,与栅条断面形状有关,当为矩形断面时β=2。

42 (7)栅后槽总高度(H)取栅前渠道超高h2=0.3m,则栅前槽总高度H1=h+h2=0。

47+0。

3=0.77m栅后槽总高度H=h+h1+h2=0.47+0。

103+0.3=0。

87(8)格栅总长度L=L1+L2+0。

5+1。

0+0。

77/tanα=0。

23+0.12+0。

5+1.0+0.77/tan60°=2.29m(9)每日栅渣量ω=Q 平均日ω1==0。

87m 3/d>0.2m 3/d所以宜采用机械格栅清渣(10)计算草图如下:二、污水提升泵房1。

设计参数设计流量:Q=301L/s,泵房工程结构按远期流量设计2。

泵房设计计算采用氧化沟工艺方案,污水处理系统简单,对于新建污水处理厂,工艺管线可以充分优化,故污水只考虑一次提升.污水经提升后入平流沉砂池,然后自流通过厌氧池、氧化沟、二沉池及接触池,最后由出水管道排入神仙沟.各构筑物的水面标高和池底埋深见第三章的高程计算。

污水处理设计常用计算公式

污水处理设计常用计算公式

h3 ――污泥室圆截锥部分的高度,m
R——圆锥上部半径,m
r圆锥下部半径,m
污水处理中ABR厌氧和SBR的设计参数
1)进水时间TF
根据每一系列的反应池数、总进水量、最大变化系数和反应池的有效容积等因素确定。

2)曝气时间TA
根据MLSS浓度、BOD — SS负荷、排出比、进水 BOD浓度来确定。

由于:
式中:Qs —污水进水量(m3/d)
Ce —进水平均 BOD (mg /1)
V —反应池容积(m3)
e —曝气时间比:e = n X TA / 24
n-周期数
TA — 1个周期的曝气时间
又由于:
1/m—排出比
则:将e= n X TA/24代人,则: 3)沉淀时间Ts
根据活性污泥界面的沉降速度、排出比确定。

活性污泥界面的沉降速度和 MLSS浓度有关。

由经验公式得出: 当 MLS S 3000mg /1 时Vmax = 7.4 X04xt WILSS-1.7
当 MLSS >3000mg /1 时
Vmax = 4.6 XI04XMLSS-1.26
式中Vmax —活性污泥界面的沉降速度(m/h) t—水温C
MLSS —开始沉降时的MLSS浓度(mg/1)
沉淀时间 Ts = HX (1 /m)+ /Vmax 式中:H —反应池水深(m)
1/m—排出比
-活性污泥界面上的最小水深(m)
Vmax —活性污泥界面的初期沉降速度(m / h) TA与污泥的沉降性能及反应池的表面积有关,由于
设计计算>技术参考
备注
项目名称 计算方法
号。

污水处理设计常用计算公式

污水处理设计常用计算公式

污水处理设计公式竖流沉淀池[3]中心管面积:f=q/vo=0.02/0.03=0.67m2中心管直径:do=√4f/∏ =√4*0.67/3.14=0.92中心管喇叭口与反射板之间的缝隙高度:h3=q/v1∏d1=0.02/0.03*3.14*0.92*1.35沉淀部分有效端面积:A=q/v=0.02/0.0005=40m2沉淀池直径:D=/4(A+f)/∏ =/4*(40+0.67)/3.14=7.2m沉淀部分有效水深:h2=vt*3600=0.0005*1.5*3600=2.7m沉淀部分所需容积:V=SNT/1000=0.5*1000*7/1000=3.5m3圆截锥部分容积:h5=(D/2-d`/2)tga=(7.2/2-0.3/2)tg45=3.45m沉淀池总高度:H=h1=h2=h3=h4=h5=0.3+2.7+0.18+0+3.45=6.63m符号说明:q——每池最大设计流量,m3/svo——中心管内流速,m/sv1 ——污水由中心管喇叭口与反射板之间的缝隙流出速度,m/sd1 ——喇叭口直径,mv——污水在沉淀池中的流速,m/st——沉淀时间,hS——每人每日污水量,L/(人?d),一般采用0.3~0.8L/(人?d)N——设计人口数,人h1——超高,mh4——缓冲层高,mh3——污泥室圆截锥部分的高度,mR——圆锥上部半径,mr——圆锥下部半径,m污水处理中ABR厌氧和SBR的设计参数1)进水时间TF根据每一系列的反应池数、总进水量、最大变化系数和反应池的有效容积等因素确定。

2)曝气时间TA根据MLSS浓度、BOD-SS负荷、排出比、进水BOD浓度来确定。

由于:式中:Qs-污水进水量(m3/d)Ce-进水平均BOD(mg/l)V-反应池容积(m3)e-曝气时间比:e=n×TA/24n-周期数TA-1个周期的曝气时间又由于:1/m-排出比则:将e=n×TA/24代人,则:3)沉淀时间Ts根据活性污泥界面的沉降速度、排出比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量 设计流量 变化系数 最大流量 最大时流量 平均时流量 最大秒流量 平均秒流量
粗格栅 设计流量
栅宽 数量 栅距
细格栅 设计流量
栅宽 数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栅距
集水井泵房 设计流量
泵数量 泵流量 总流量
转鼓格栅 设计流量
转鼓直径 旋流沉砂池 设计流量
沉砂池直径 进水渠道 出水渠道
水解池 矩形 水力停留时间
污水处理工艺各构筑物工艺设计计算
消毒池 设计流量 接触时间 体积 水深 池宽 池长
贮水池 设计流量 接触时间 体积 水深 池宽
接触氧化池 水力停留时间 设计流量 有效容积 池数目 单池容积 有效水深 单池面积
m3/d m3
m3 m m3 m m m/h
m3/d m/h 个 m3 m
m3/h min m3 m m m
m3/h min m3 m m m
进UASB的COD浓度 mg/L
出UASB的COD浓度 mg/L
产气率
m3/kg.COD.d
沼气产量
m3
10710 3750 0.4 2784
SBR 设计流量 进SBR的BOD浓度 污泥负荷 污泥浓度 有效容积 总容积 池数目 单池容积 有效水深 单池面积 单池长 单池宽
池体 m3/d mg/L kgBOD/kgMLSS.d g/L m3 m3
气浮 设计流量
回流比
选定溶气压力下的释气量 接触室中 水流上升流速
水流在室内停留时间
分离室
表面负荷
气浮池 有效水深
MLSS kg/m3
m3 h 座 m3 h m2 m m kg BOD/m3.d
(手册范 4 围1.5~
3.0) 0.80 11220 8.976
1 11220
4 2805
56 50.089286
3354 80505
2 900 1800
m3/h m3/d mm
m3/h m3/d m m m
3354 80505 1200
3354 80505 3.05 0.61
1.2
h
2.5
变化系数 设计流量 有效容积 水解池数目 单池容积 有效水深 单池面积 池宽 池长 上升流速
滤池 设计流量 滤速 滤池分格 单池面积 边长
mg/l mg/l kg/d
m3/d
5 1 120 0.05 2526.3158 #REF! #DIV/0!
艺设计计算
调节池 矩形 水力停留时间 变化系数 设计流量 有效容积 调节池数目 单池容积 有效水深 单池面积 池宽 池长
h
m3/d m3
m3 m m3 m m
水解池 拼装罐 水力停留时间 h
进水 mg/l
水解池出

去除率 mg/l
400
30%
280
220
25%
165
190
75% 47.5
30
5
池容计算 流量 变化系数 污泥浓度MLSS=MLVSS/0.75 污泥浓度MLVSS 负荷 有效曝气池容 有效水深 有效曝气面积 缺氧停留时间 缺氧池容 缺氧表面积m2 沉淀负荷按平均流量 沉淀池容 沉淀表面积 厌氧停留时间 厌氧池容 厌氧表面积m2 体积利用率 好氧部分总池容(包括沉淀利用率 70%) 好氧部分表面积(包括沉淀) 有效曝气停留时间 沉淀部分停留时间
1.1 30000 3125
2 1563 4.15 377 21.9 1.66
接触氧化池 水力停留时间 设计流量 有效容积 池数目 单池容积 有效水深 单池面积
池体 h m3/d m3
m3 m m3
10 200
83 1 83 4.15 20
较核池体负荷 进水COD浓度 出水COD浓度 滤料负荷 滤料容积
0.42
m3/d % L/m3 mm/s min
m3/m2.d
m
10000 (手册范 围:给水
20 5~15, 污水15~ 30)
20
(手册范 12 围10~
20) (手册建 议:不小 于1min, 2 宽度应考 虑安装和 检修要 求)
(手册建
议:5.4
~9.0,
6
对于悬浮 物浓度高
的污水表
面负荷为
m3 m m3 m h
50000 200 0.08 3
41666.667 59523.81
4 14881
6 2480 56.1 28.571429
曝气生物滤池 BAF进水BOD浓度 BAF去除率 设计流量 水力停留时间: 滤池有效容积: 池数目 单池容积 有效水深: 单池表面积: 单池长 单池宽 滤料高度: 滤料容积 滤料负荷: 反冲气强度: 反冲水强度: 反冲气量: 反冲水量:
中心管面积f(m2)
中心管直径d0=SQRT(4*F/3.14)(m) 喇叭口直径及高度d1=1.35d0(m) 反射板直径d2=1.3*d1
喇叭口与反射板空隙流速v1(m/s)
喇叭口与反射板空隙高度h3(m)
1500 1
0.017361111 0.03 1
0.578703704
0.858604781 1.159116455 1.506851391
单池长
m
单池宽
m
5.0 6.605991479
竖流式沉淀池 设计流量 中心管流速 中心管面积 中心管直径do 喇叭口直径d1和 喇叭口高度m 反射板直径
m3/s m/s m2 m
m
0 0.03 0.58 0.858254042
1.158642956
1.506235843
do
0.25~0.5m
d1=1.35do 1.30d1
m3/d
m3/d m3/h m3/h m3/s m3/s
60000 1.34 80505 3354 2500 0.932 0.694
m3/h m3/d mm 台 mm
3354 80505
900 2 20
m3/h m3/d mm 台 mm
3354 80505
300 1 5
m3/h m3/d 台 m3/h m3/h
27.6 200 230
1 230 4.15 55
直径
二沉池 设计流量 表面负荷 沉淀时间 有效水深 表面积 有效容积 直径
二沉池
设计流量
表面负荷 沉淀时间 有效水深 表面积 有效容积 长 宽
UASB 拼装罐 进UASB的COD浓度 容积负荷 水力停留时间 变化系数 设计流量 有效容积 池数目 单池容积 有效水深 单池面积 直径
5 5.0925926
2 203.7037 0.4909091
16.7 4.17 25.513889 382.25
mg/L m3/d kg BOD/kgMLVSS.d MLVSS kg/m3
187 0.84 30000
(手册范 0.15 围0.2~
0.4) 2.8
混合液悬浮物浓度 系数f 有效容积: 水力停留时间: 池数目 单池容积 有效水深: 单池表面积: 单池长 单池宽 容积负荷:
m3 m m3 m
m/h
5000
10
12
1
1000
500
1
500
5.35
93
10.9
(范围:
0.4458333
不大于 1.0
m/h)
SBR 设计流量 进SBR的BOD浓度 污泥负荷 污泥浓度 有效容积 总容积 池数目 单池容积 有效水深 单池面积 直径 水力停留时间
拼装罐 m3/d mg/L kgBOD/kgMLSS.d g/L m3 m3
改进SBR m3/d k mg/l mg/l kgBOD/kgMLVSS.d m3 m m2 小时 m3 m2 m3/m2.h m3 m2 小时 m3 m2 %
m3
h h
计算 30000 1 3500 2450 0.10 17755 4.80
3698.98 1.50 1875 391 1.000 6000 1250 1.5 1875
8 1 200 67 1 67 5.35 12 2.5 5.0
调节池
拼装罐
水力停留时间 h
变化系数
设计流量 m3/d
有效容积 m3
调节池数目
单池容积 m3
有效水深 m
单池面积 m3
直径
m
2.5
变化系数 设计流量 有效容积 水解池数目 单池容积 有效水深 单池面积 直径 上升流速
m3/d m3
m3 m m3 m m/h
上升流速
m
8.4
拼装罐 m3/d m3/m2.h h m m2
m3
m
池体
m3/d
m3/m2.h h m m2 m3 m m
25000 1.00 3.5 3.5 1041.6667
3646
36.4
15000
1 3 3 625 1875 25.0 25.0
mg/L kgCOD/m3.d h
m3/d m3
活性污泥法(曝气池) 进水BOD浓度 去除率 设计流量
污泥负荷
污泥浓度(挥发性悬浮物浓度)
mg/L
m3/d h m3 座 m3 h m2 m m m m3 kg BOD/m3.d L/s.m2 L/s.m2 m3/min m3/h
20 0.5 10000 1.1 458.33333
4 115 4.5 25.462963
拼装罐 h m3/d m3
m3 m m3
1.2 50000 6250
2 3125 4.5 694
48 14.5 1.8
195000 24 12 28
5.3114787
2500 30
1250 2 5
1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