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牧草及饲料作物发展前景 yy

合集下载

2023年饲草料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饲草料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饲草料行业市场前景分析饲草料行业市场前景分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健康食品和优质食品需求的增加,饲草料已成为畜牧业中重要的一环。

饲草料作为畜牧业中必不可少的原料,其市场前景广阔,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本文将对饲草料行业的市场前景进行分析。

一、产业现状我国畜牧业在农业中所占的地位逐年提高,畜牧业已经成为养殖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生猪、肉牛、奶牛、养殖等行业的不断发展,对饲料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因此,饲草料作为一种天然的饲料,受到了逐步增加的关注。

目前,我国的饲草料主要种植在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甘肃、宁夏、河北等地。

其中内蒙古作为先进的大型畜牧业省份,其草原资源丰富,饲草料产量占全国的40%以上。

同时,随着现代化养殖业的普及和快速发展,对饲草料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当前我国饲料市场规模已达3300多亿,未来预计也会进一步扩大。

二、市场前景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对优质食品和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饲草料市场前景广阔。

首先,市场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

受益于国家畜牧业强劲的发展,未来我国饲料市场规模会不断扩大。

其次,竞争格局将会趋于优化。

由于目前行业内标准和技术门槛较低,导致行业内的竞争比较激烈。

未来随着行业发展的成熟,优质饲草料供应商与劣质饲草料供应商的区分会越来越明显,因此,市场竞争格局会趋于优化。

再次,技术研发将会迎来新的机遇。

饲草料作为一种生物性原料,其质量和产量对于整个养殖行业具有重要作用。

大量的研发技术将会加速饲草料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改进,以更好的提高饲草料的产量和质量。

最后,产业链将会进一步完善。

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和产业链的延伸,产业链的企业将会更加专业化,不只是单纯的饲料生产厂,而是更广泛意义上的畜牧产业参与者,这将大大增强饲草料产业的竞争力。

三、发展趋势未来,饲草料行业发展多元化趋势将愈加明显。

据统计,绝大多数的饲草料现在都是通过人工种植获取的。

人工种植会占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这注定了其市场空间的有限性。

草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草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草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草是草原生态系统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其产业的发展对我国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草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以下从草产业发展现状入手,探讨了我国草产业发展的展望。

1.草产量增长近年来,我国草产量持续增长,由1982年的930亿斤增长到2018年的2658亿斤。

其中,天然草增长较快,人工草地逐渐增多,已超过1亿亩。

草产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主要有饲料、草编、草茶、草药等。

2.草牧业规模扩大我国是世界上草原面积最大的国家,草牧业是农牧民生产和财富创造的重要产业。

草牧业正不断扩大规模,加强科技引导,不断提高生产效益。

截至2018年底,全国奶牛存栏数达到1626万头,肉羊数量为1.3亿只,毛绒羊数量为7500万只,马存栏为153万匹。

草地牧区的综合治理、退牧还草等措施不断加强,草地生产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3.草产业转型升级传统草产业的独立性逐渐被削弱,将越来越多地与畜牧业等进行深度融合,形成生态畜牧业体系。

同时,新兴草业也逐步升级和发展,如草坪产业、草漆产业、草坐垫等。

二、草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1.草地退化由于人类的过度放牧、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等因素,草原退化现象十分普遍,约有1/3的草原已经严重退化。

草地的退化不仅降低了草地的生产能力,而且还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2.技术不成熟草产业技术相对滞后,大多数农村地区缺乏现代化设备和技术支持,直接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和产品附加值低。

加强技术创新和培训提高草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可以提高草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市场规模较小目前,草产业市场规模较小,产量过剩导致产品价格低,草制品出口也受到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

1.加强保护推行科学的草地生态保护体系,大力实施退牧还草等草原生态修复工程,促进草地环境的恢复,防止草原资源的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

2.提高技术创新草产业的生产、加工、营销技术,推广以技术为导向的草地管理模式,加强草业科技创新,提高草业企业自主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力,推广和应用草地管理新技术,提高草地生产畜产品的效益。

牧草颗粒饲料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牧草颗粒饲料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牧草颗粒饲料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当前,牧草颗粒饲料在畜牧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作为一种高效利用牧草资源的饲料形式,牧草颗粒饲料在提高养殖效益、保障动物健康和环境可持续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牧草颗粒饲料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牧草颗粒饲料的发展现状:市场需求不断增加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规模化养殖方式的普及,牧草作为重要的饲料资源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牧草颗粒饲料作为牧草加工的一种新兴形式,因其具有高效利用、便于储存和携带等特点而备受关注。

目前,牧草颗粒饲料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颗粒饲料形式使牧草能够更好地被动物吞食,并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其次,颗粒饲料可以减少饲料的浪费和环境污染,提高养殖效益的同时减少了对土壤和水源的压力。

再次,颗粒饲料更易于储存和携带,解决了新鲜牧草在运输和长途运输过程中的保鲜问题。

未来趋势分析: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牧草颗粒饲料领域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以下是未来牧草颗粒饲料发展的几个趋势:1. 技术创新:牧草颗粒饲料领域的技术创新将进一步推动其发展。

例如,颗粒饲料的制备技术将更加先进,更高效的制备设备将应用于牧草加工过程,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控制。

此外,通过添加生物活性物质和饲料添加剂等,可以进一步增强颗粒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功能。

2. 绿色发展:未来牧草颗粒饲料的发展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制备过程中,应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采用绿色材料和环保工艺,促进循环经济。

此外,应加强牧草种植管理和养殖环境监测,保障牧草质量的稳定和安全。

3. 营养需求个性化:随着人们对于动物营养需求的深入了解,未来牧草颗粒饲料将更加注重个性化营养需求。

例如,根据不同动物的品种、生长阶段和健康状况,可调整颗粒饲料的成分和配比,以满足其特定的营养需求。

这将有助于提高畜牧业的效益,并为肉类和奶类产品的质量提供更好的保障。

4. 产业链集成:未来牧草颗粒饲料的发展将倾向于产业链集成。

2024年饲草料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饲草料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饲草料市场分析现状1. 简介饲草料是畜牧业中常用的饲养饲料,其主要成分为草本植物。

本文将对饲草料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竞争态势、市场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2. 市场规模饲草料市场的规模庞大且不断增长。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对饲草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饲草料市场在2019年的规模约为XX亿美元,并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XX亿美元。

3. 市场竞争态势饲草料市场的竞争相对激烈。

市场上存在多家主要供应商,包括XX公司、XX公司、XX公司等。

这些公司在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方面都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

同时,还有一些中小型企业也在该市场中占有一定份额。

4. 市场趋势饲草料市场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明显的趋势:4.1 专业化和定制化需求增加近年来,畜牧业对饲草料的要求越来越高,包括饲草料的品质、口感、营养价值等方面。

因此,市场上对专业化和定制化饲草料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供应商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产品开发,提供符合其要求的饲草料。

4.2 绿色环保、有机饲草料受欢迎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重视,绿色环保、有机饲草料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和青睐。

有机饲草料的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对环境影响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这一趋势在全球范围内都得到了推广和普及。

4.3 科技创新推动市场发展科技创新在饲草料市场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可以提高饲草料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并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例如,利用无人机进行饲草料的喷洒和管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精准度。

5. 发展机遇与挑战饲草料市场的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5.1 机遇•市场需求不断增加:随着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增加,对饲草料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科技创新带来新机遇:新技术的应用将带动饲草料市场的发展,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5.2 挑战•竞争加剧:市场竞争激烈,供应商需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环保要求提高:对饲草料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供应商需要加强环保生产和管理。

2024年草种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草种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草种市场发展现状引言草种是指用于种植和养殖的各类草类植物的种子。

作为农业和园林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草种市场在过去几年间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本文将对目前草种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草种市场的规模和结构根据市场调研数据,草种市场的规模逐年增长。

目前,草种市场涉及到种子的生产、销售和种植等多个环节。

市场结构方面,草种市场主要分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

国内市场国内市场是草种市场的核心市场之一。

近年来,中国农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国内草种市场的增长。

特别是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景观建设的重视,草种市场在城市绿化和园林建设方面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此外,畜牧业的发展也为草种市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国际市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草种市场的国际贸易日益活跃。

中国的草种产品出口量不断增加,进口草种产品也大量涌入。

中国的草种产品以优质和竞争力的价格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同时,国际市场对特定品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进一步推动了草种市场的发展。

草种市场的发展动力草种市场的发展得益于多种动力因素。

政策支持政府对农业和园林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草种市场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例如,加大对草种研发和生产的投入,促进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等等。

这些政策支持为草种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社会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对草种市场的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人们对绿化环境和景观建设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草种作为关键的绿化和园林材料之一,其需求量也相应增加。

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草种育种技术和种植技术得到了显著提升。

种子繁育、选育和栽培技术的创新有效提高了草种的质量和产量,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草种市场的挑战和机遇草种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挑战1.激烈的市场竞争。

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草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以保持市场竞争力。

中国种植牧草面积和产量

中国种植牧草面积和产量

中国种植牧草面积和产量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而牧草作为饲养牲畜的主要饲料,对于养殖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讨论中国种植牧草的面积和产量情况。

一、种植牧草的面积牧草的种植面积直接影响着养殖业的发展。

据统计,中国的牧草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截至目前,中国的牧草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数千万公顷。

这其中,草原牧草种植面积占据了绝大部分,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青海、甘肃等地。

此外,还有一部分牧草种植在农田中,用于农牧综合经营和畜禽养殖。

牧草种植面积的增加,得益于政府对畜牧业的扶持政策和科技进步的推动。

政府鼓励农民发展畜牧业,提供相应的扶持补贴和技术支持,使得牧草种植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农业产业。

同时,科技进步也为牧草种植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手段,如新品种的引进和培育、高效的种植技术等,大大提高了牧草的产量和质量。

二、牧草的产量牧草的产量是衡量牧草种植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中国牧草的产量也在不断提高。

目前,中国的牧草产量已经达到了数亿吨。

其中,草原牧草的产量占据了绝大部分,而农田牧草的产量则在逐年增加。

牧草产量的提高得益于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科技进步为牧草种植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如高效的栽培技术、科学的施肥方法等,有效地提高了牧草的产量。

其次,农民对于牧草种植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提高,他们更加注重科学管理,合理利用土地和水资源,提高了牧草的产量。

此外,政府的扶持政策也对牧草产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牧草产业的发展前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牧草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牧草作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养殖业的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政府和农民对于牧草产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

未来,中国的牧草种植面积和产量还将继续增加。

政府将继续加大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推动牧草产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农民也将不断提高牧草种植的技术水平,增加投入,提高产量和质量,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4年饲草料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饲草料市场前景分析

饲草料市场前景分析引言饲草料作为畜牧业中最重要的饲料之一,对畜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提高,对高质量和绿色饲草料的需求不断增加。

本文将对饲草料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以期为饲草料生产企业和相关从业者提供发展方向。

当前市场状况目前,饲草料市场呈现出供应量不足、品质参差不齐以及价格波动较大等问题。

一方面,农民养殖户普遍存在自己种植和加工饲草料的能力不足,无法满足畜牧业对饲草料的需求。

另一方面,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中间商,导致产供销环节中的交易成本居高不下。

市场前景分析市场需求增长随着人们对畜产品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养殖业的规模化趋势,对饲草料的需求将逐渐增加。

此外,随着我国畜牧业结构的调整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对优质饲草料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

因此,饲草料市场具有较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技术进步带来机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饲草料的种植、加工和贮存技术也在不断改进。

例如,利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可以大幅提高饲草料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通过科技手段,可以有效降低饲草料加工和储存过程中的浪费和损耗,提高资源利用率。

技术进步带来的机遇为饲草料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政策支持推动发展我国政府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畜牧业的发展,并通过一系列政策来推动饲草料市场的发展。

例如,政府加大对农民养殖户的培训和扶持力度,促进其提高饲草料的种植和加工技术。

此外,政府还对采用先进的饲草料种植和加工技术的企业给予财政和税收支持。

这些政策措施为饲草料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政策支持。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饲草料市场潜力逐渐被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体都进军这一领域,市场竞争逐渐加剧。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饲草料生产企业需要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形象。

同时,提高供应链管理和营销策略的能力也非常重要。

结论饲草料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面对市场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饲草料生产企业应积极应对,借助科技进步和政策支持的机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形象,加强供应链管理和营销策略,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草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中国草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中国草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广阔地域和多元气候条件的国家,草地资源丰富。

草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和草业资源,对于农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国草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国草业发展现状中国的草地总面积较大,分布广泛。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的草地总面积超过4.5亿公顷,其中包括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

天然草地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占草地总面积的大部分,而人工草地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城市郊区。

草地资源的丰富为中国的畜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然而,中国的草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草地资源面临过度利用和破坏的问题。

由于长期的放牧过度和过度开发,一些草地资源已出现退化和沙漠化的现象。

其次,草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草业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相对滞后,导致效益不高、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此外,市场需求和价格波动也对草业发展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中国草业发展未来趋势未来,中国草业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1.加强草地保护与恢复。

为了改变过度放牧和草地退化的状况,中国将加强草地保护与恢复工作。

通过合理的放牧管理、草地轮作和引进适宜的植被物种等措施,保护和恢复草地生态系统,提高草地的生产力和稳定性。

2.推动草业科技创新。

提高草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是实现草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中国将加大对草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推动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草业生产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

3.发展现代化草业产业。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优质草产品需求的增加,中国将逐步发展现代化草业产业。

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规范生产流程,提高草业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同时,加强对草业企业和合作社的支持,培育优秀草业品牌,拓展国内外市场。

4.促进草牧一体化发展。

草业和畜牧业是相互依存的,草地是畜牧业的重要资源。

中国将积极推动草牧一体化发展,优化畜牧业布局,提高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牧草及饲料作物发展前景姓名:班级:农学0801学号:院系: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指导老师:刘铁梅摘要:牧草及饲料作物是发展畜牧业生产的重要饲草、饲料资源。

长期以来,牧草作为一种间接产品,一直是作为畜牧业的附属,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只是到了近代,受工业革命的惠及,开始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加工的草产品,并进入市场销售,与传统的牧草种业和新兴的环境绿化相耦合,于是具有相对独立功能的草产业开始从传统的农业剥离出来。

我国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为了加速畜牧业的发展,第一次提出了新的产业—“草业”,即把发展饲草与发展农业、畜牧业与其他的产业摆在同一个位置上,相提并论。

草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产业,至少包括生产、加工、销售,甚至消费等方面。

关键词:牧草饲料粮食安全产业结构发展前景前言:关于牧草的定义,狭义的牧草是指可供家畜采食的各种栽培和野生的一年生和多年生草类,广义的牧草除包括各种栽培和野生的草类外,还包括可供家畜采食的藤本、半灌木和灌木。

因此,牧草包括的范围广,种类多,其中禾本科和豆科牧草最多,也最重要,此外,尚有藜科、菊科及其它科的各种植物。

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饲料用粮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大。

我国牧草资源丰富,在发展节粮型畜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饲料粮供应有较大缺口的情况下,加大优质牧草的生产和利用力度,增加优质牧草的供应总量,提高其在家畜日粮中的比例,补充饲料粮缺口或替代部分饲料粮,是减轻饲料粮对粮食安全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牧草及饲料作物的介绍:饲料作物一般指的是人们有意识栽培作为家畜饲用的各种作物,如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南瓜、燕麦、豌豆、饲用瓜类、饲料甜菜和胡萝卜等。

饲料作物种类繁多,按其来源、营养特性和含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1)精饲料:富含能量,体积小,每千克消化能10878.4千焦以上的饲料,称为精饲料。

常见的有大米、玉米、小麦、米糠、麸皮等。

精饲料能够满足畜禽对能量的需要,但蛋白质含量低,一般不超过10%,含钙少,维生素不全面,一般缺少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K。

精饲料单纯作日粮,常引起畜禽生长发育不良,甚至引起疾病。

(2)青绿饲料:凡植物正在生长未开花的茎叶部分,可供家畜放牧采食或青割舍饲的饲料均为青绿饲料。

青绿饲料属植物性饲料,主要包括野生青草、栽培牧草、蔬菜类饲料、作物茎叶、幼嫩枝叶及水生植物等。

青绿饲料的特点是含有丰富的各种营养物质,幼嫩多汁,适口性好,消化率高。

但青绿饲料含水量高,一般含水量为70%-95%,干物质少,不易贮存,易霉烂变质。

(3)粗饲料:体积大、含粗纤维18%以上、营养价值较低的饲料,称为粗饲料。

粗饲料是反刍动物的主要饲料来源。

常见的粗饲料有干草、收获籽实后的农作物茎叶、秸秆与秕壳等。

粗饲料数量多,分布广,营养价值低。

(4)蛋白质饲料:蛋白质饲料是指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超过20%的一些饲料。

这类饲料的特点是蛋白质丰富,如豆科种子,含蛋白质在22%以上,油饼类蛋白质含量在40%以上,动物性饲料如鱼粉、骨粉含蛋白质在55%以上。

用于生长、泌乳、产蛋的畜禽,极为理想。

牧草及饲料作物的地位:牧草及饲料是家畜的食粮,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

畜牧业生产实质上是通过家畜把饲料转化为畜产品的过程。

因此,牧草及饲料作物发展的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畜牧业的规模和发展速度。

受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增加畜牧业生产,持续、大幅度提高动物产品总量已经成为我国农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因此,大力发展牧草与饲料作物的生产也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国是世界上草地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草地总面积近4亿ha,占世界草地面积的13%,位居世界第2位,是全球屈指可数的草地大国。

草地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41.7%,是耕地面积的3.2倍、森林面积的2.5倍;其中牧区47亿亩,可利用面积33亿亩,草地辽阔,牧草资源丰富,是发展我国草地畜牧业的物质财富。

建国六十年以来,草地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是,草地建设的速度仍赶不上草地畜牧业发展的需要,目前还没有摆脱靠天养畜的落后局面。

由于天然草场退化严重,年度间、季节间产草量变化大,致使草地畜牧业生产很不稳定,一年一度的“夏活、秋肥、冬瘦、春乏(亡)”和“丰年大发展,平年保本,灾年大量死亡”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当前我国牧草及饲料生产现状1、栽培品种资源较丰富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解决奶牛、羊、鹅等草食畜禽饲养的青饲料品种单一、产量不高、难以常年均衡供应的矛盾,江西、广西、广东、湖南等省区(这里南方包括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广东、海南、广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良牧草品种,进行引种筛选和试验。

30多年来共引进牧草品种上千余个,经过多年的栽培和筛选、区域试验,共选出适宜南方种植的禾本科、豆科及其他科牧草品种数十个,其中意大利黑麦草、墨西哥玉米、桂牧1号象草、矮象草、苏丹草、杂交苏丹草、串叶松香草、杂交狼尾草、毛花雀稗、宽叶雀稗、苇状羊茅、白三叶、齿缘苦荬菜等已在南方大面积推广应用。

同时培育出了众多的优质牧草新品种,推广种植后受到广大养殖户的欢迎。

2、建立牧草繁育基地,提高种子质量,满足市场需要南方草食畜禽的发展促进了农区种草,江西省每年需要大量优质高产的牧草种子,仅黑麦草年需求量就达2500万千克左右,还有春季播种的墨西哥玉米、高丹草、苏丹草、杂交狼尾草、苦荬菜等。

为了满足农民的需要,江苏、江西、四川等省已建成了以多花黑麦草为主的一批优质牧草种子繁育基地,每年可繁殖各类草种子800余万千克,缓解了种子紧缺的压力。

同时,部分省份还配套了种子清选机等设备,生产的种子经过清选、检验、标准包装,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符合国家颁发的种子质量标准,种子生产已进入规范化、标准化,良种繁育体系已初步形成,促进了南方牧草饲料产业化的发展。

3、开发和推广了农区种草模式提高了种草效益。

多年来,通过草业科技人员的试验研究和广大农民的实践,南方在人工种草方面创造了许多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开发幼林果园种草,实行林(果)草结合,种养结合,防止水土流失。

这种模式体现了“以林果为主,林(果)牧结合,农林(果)牧副综合发展”的经营方针,当年种草,当年受益,近期利用牧草发展养殖业增收,保持水土,增肥地力,促进林果生产,远期以经营林果为主,经济、生态效益都显著。

开发冬闲田种草和粮草轮作,解决饲料、肥料不足的矛盾。

该模式主要是利用农田和冬闲田,采取轮作和间、套、混作种植牧草,增加饲料来源用以发展养畜养禽,扩大肥源,增进地力,促进粮食增产。

现南方秋冬闲田种草养畜和粮草轮作面积已达到133万公顷以上,现每年可产青饲料约1亿吨,相当于增加饲料粮约1300万吨,增加植物蛋白45万吨。

既缓解了精饲料压力,养殖户也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开发利用山塘水库、鱼塘周边荒地种草养鱼(畜)。

这种模式在保护山塘水库小流域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种草养鱼为主,在陆地和水面立体养殖,种养结合。

通过提高牧草产量和质量养鱼或养畜,具有成本低、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等优点。

开发利用草山草坡种草,改良天然草地,建设人工草地。

该模式是利用优良牧草改良天然草地和建设人工草地,在利用中将天然草地与人工草地相结合,可提高草地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通过改良草地,植被得到恢复和保护,改善了生态环境,草地生产力可提高1倍~3倍,人工草地生产力可提高8倍~10倍。

4、牧草饲料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的豆科牧草少,优质植物蛋白饲料匮乏南方水热资源虽然丰富,但分布不同,同时,在南方广泛推广种植的牧草中,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的豆科品种,特别是多年生豆科品种很少。

虽然某些白三叶、紫花苜蓿等品种通过农耕技术能在土壤水肥条件好的地上生长,但是难以发挥其高产潜力,其种植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而某些热带豆科品种如圆叶决明,因为一年生,推广面积也不大;截叶胡枝子虽然能越冬越夏,但易老化、产量低,也难以大面积推广。

所以,目前南方广泛种植的牧草品种以热带禾本科牧草为主,辅以菊科、十字花科等科的少数牧草饲料。

5、野生牧草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资源丰富,虽有一定的自然灾害,但气候和土壤条件从南到北、从丘陵岗地到中高山有显著的变化,天然草地植被主要是草丛和灌草丛,野生牧草资源十分丰富。

野生牧草组成中以禾本科牧草比重最大,其中不乏有较高饲用价值的草种。

优良的野生豆科牧草种类亦较多,其中主要的属有决明属、木蓝属、胡枝子属、野豌豆属等。

除此以外一些其他科类,如菊科、莎草科、蓼科、蔷薇科等也有许多具有较高饲用价值的野生牧草。

野生牧草适应性强,有很强的抗旱耐瘠能力,但目前对野生牧草进行开发利用还不足,普遍使用的栽培牧草多数是从国外引进。

如果加大对野生牧草的开发利用,从中驯化、选育出高产优质的牧草,对人工草地建设和天然草地改良具有重要的价值。

促进我国牧草及饲料生产发展1、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我国的饲料粮供应有很大的缺口,只有保证了饲料粮安全,才能保证粮食安全。

也可以说,饲草料的自给率越高,自给量比重越大,我国的粮食安全性可能会更高。

应加快推行粮食、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三元种植业结构,增加饲料作物(含牧草)种植面积,提供充足的高品质专用饲草料,缓解粮食生产压力。

三元种植结构已提倡多年,取得了进展,但仍然存在粮饲不分的问题,在饲料作物品种选择和饲草料加工处理方法上,尚未发挥饲料作物的特点和优势。

建议尽快将饲料作物的种植有计划地纳入农业生产,实行优势区域布局。

示范推广饲料作物的种植模式,搞好饲草料加工处理,彻底解决饲料粮的稳定供应问题。

2、加大人工种草力度,提高优质牧草供应量我国牧草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一种营养相对平衡的饲料。

近年来,我国优质牧草种植面积有所增加,2006年只有337.6万hm2,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2.2%。

其中内蒙古72.19万hm2·、新疆36.03万hm2、四川31.43万hm2、湖南26.53万hm2、广西22.5万hm2、甘肃17.75万hm2、黑龙江17.04万hm2、云南16.05万hm2。

这是牧草面积最大的八大省区。

引草人田,直接种植产量大的牧草,发展畜牧业更经济。

粮食直补以来,种草少了,应该继续鼓励利用冬闲田种草,牧草地的发展需要些什么扶持政策,有关方面应该积极调研,并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争取国家的扶持。

同时,由于政策因素的影响,2006年新疆、河北等省区紫花苜蓿种植面积缩减60万hm2,值得引起重视。

看来政策扶持应该把优质牧草考虑在内,广泛宣传三元结构种植对增加饲料供应、缓解口粮压力、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显著作用,适当增加牧草种植面积,将粮田种草纳入当地粮食生产的发展规划之中,切实加以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