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与氨制冷剂的比较

合集下载

氨 制冷机 与氟 制冷机 的比较

氨 制冷机 与氟 制冷机 的比较

氨制冷机与氟制冷机的比较氟机(指传统的氟利昂制冷剂和替代的绿色环保制冷剂的制冷系统)与氨机制冷系统可以从系统运行安全、节能等方面进行比较,具体比较如下。

1.安全性a)绿色环保制冷剂R404A为本项目所使用的制冷剂,无色、无味、不燃烧、不爆炸的安全工质;而氨无色,有毒(二级毒性),含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对眼、鼻、喉、肺及皮肤均有强烈刺激及中毒危险,空气中浓度超过15%时有立即造成火灾及爆炸的危险。

基于上述缺点,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和人员密集的工作场所都会遭到禁用。

氨制冷系统因此也受到国家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审批管理和运行监管。

b)另外,氟系统的并联技术已经发展的非常完善,并联系统在运行中不会因为个别压缩机的故障或维护需要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而且相对于单机系统产生相同的冷量,并联机组的每台压机平均运行时间远小于单机供冷系统,压缩机使用寿命更长。

2.节能性a)氨机的满液式系统提供单一的,稳定的蒸发压力,但调节即适应温度变化的能力差,对于温度经常处于波动的场合,如经常性入库拉温,其传热温差在变温情况下会很大,也就意味着效率下滑,通常增加1摄氏度的传热温差会引起近3%的能耗增加;对于直接供液的氟系统,由于其通过膨胀阀的良好的调节功能,其在同等条件下的效率要高于氨机的满液式系统。

另外传热温差的加大也意味着干耗的增加,会导致产品品质的下降和货品重量的损失。

b)对于大型单机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绝大部分时间是运行在部分负荷下,对于可进行能量调节的压缩机,特别是螺杆压缩机,其在部分负荷下的能效比要低于满负荷时的能效比,特别是当负荷下降到70%以下时,其能效比下降显著,因此,单机系统的实际运行费用会远高于用满负荷能效比计算的评估值;对于并联系统和SRS(分布式制冷系统)因其是通过控制压缩机的开停来进行能量调节,因此可确保机组在部分负荷运行时每个机头都保持其最高的能效比,系统的实际运行费用会大大降低。

3.系统复杂性比较氟系统结构紧凑,附件少,机组大部分可以在工厂内完成,系统的质量有充分保证;氨系统由于一直无法找到合适的与氨互溶的润滑油,需要大量的附件保证系统的回油和降低系统温度,导致系统复杂,需要大量现场安装工作,对于系统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安装队伍的素质。

氨、氟制冷系统的全面分析对比

氨、氟制冷系统的全面分析对比

氨、氟制冷系统的全面分析对比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氨、氟制冷系统的全面分析对比按制冷剂的不同,制冷系统分为氨制冷系统和氟制冷系统,这两种系统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场合。

根据选用的制冷系统不同,冷库项目的投资、后期运行、维护费用以及安全性等都会具有较大差异。

依据制冷原理中的氨、氟特性,压缩机组结构特点和国家相关政策等因素为依据,做如下分析:氨、氟制冷系统的应用历史氨系统在工业制冷中已应用了七十多年,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近几年氨制冷技术上无大的进步。

由于控制阀门和元器件价格昂贵,实现氨自动化成本很高,故国内应用中一直未能实现全自动化,虽然如此,但因为其冷量大、单机功率大的特点。

在大型制冷系统中还是被广泛应用,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为设计院的工程师熟悉氨系统的原因,设计时习惯采用该制冷系统。

氟系统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被逐渐采用。

由于氟的热工性能不如氨,单机制冷量太小,所以初期仅用于小的制冷系统。

随着单个压缩机匹数越做越大,和并联技术的出现,可以将多个压缩机并联组成一个机组,此技术完全解决了氟机功率小无法应用于大系统的缺陷,加之易于实现全自动控制的优点,所以被逐渐用于较大系统。

2015年之后国内屠宰业、物流业等开始广泛使用氟系统,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氨制冷系统的优缺点优点1、在蒸发温度较高、冷凝温度较低时,氨的热工性能较之氟性能好,单位容积制冷量略高。

从这个意义上讲氨系统较为省电。

2、氨机造价低。

由于单个氨机制冷量可达到250 kW甚至更大,而氟机(低温工况)最大为100kW,若要用于大冷量工况,就必须多机并联,因此,在大功率(100kW以上)的情况下,氨机明显较氟并联机组价格低。

3、制冷剂价格低,如1吨液态氨为四千到五千元,1吨常用的R22制冷剂为二万多元。

4、氨系统若发生泄漏时易被发现。

缺点1、氨有毒且易燃易爆,国内氨系统不时有事故发生。

氨与氟利昂在大型冷库中应用的对比分析

氨与氟利昂在大型冷库中应用的对比分析

氨与氟利昂在大型冷库中应用的对比分析摘要:该文对大型冷库采用氨和氟利昂作为制冷剂时,其在安全、环保、初投资及运行费用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采用氨制冷剂的桶泵系统,无论在初投资还是在运行费用上,均比采用氟利昂制冷剂具有优势;在冷库选址条件满足国家相关规定的前提下,推荐采用氨作为大型冷库的制冷剂;在涉氨冷库的设计建设过程中,需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范,在氨制冷系统运营过程中,需做好人员管理及设备维护工作。

关键词:氨;氟利昂;大型冷库;制冷剂0 引言目前,氨与氟利昂是冷库建造中常用的两种制冷剂。

氨作为天然制冷剂,相比氟利昂而言,在热物理性能及环保方面均具有较好优势。

然而,氨具有毒性,且其在一定条件下有爆炸危险,因此限制了其在制冷领域的广泛使用。

近年来,随着氟利昂制冷系统模块化的实现及完善,其在大型冷库中的应用逐渐增多。

因此,对于冷库项目而言,采用氨还是氟利昂作为冷库的制冷剂,值得进行分析和探讨。

本文通过对氨制冷系统和氟利昂制冷系统在安全、环保、初投资及运行费用等方面进行对比,帮助设计人员在进行冷库项目建设时选用适当的制冷系统提供参考。

由于氨自身的特点,不适合用于一些小型的冷库项目,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制冷量约为1000kW,库温为-18℃的大型冷库项目,对此类冷库采用氨或氟利昂作为制冷剂时的优缺点进行讨论。

1 安全性对比1.1 氨的安全性氨,或称“氨气”,氮和氢的化合物,分子式为NH3,是一种有刺激臭味的无色有毒气体,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易液化。

氨气爆炸极限为15.7~27.4%,其火灾危险性属于乙类2项物品[1]。

液氨为液化状态的氨气,是在适当压力下由氨气液化成液氨,一般储存于钢瓶或储罐中。

一般液氨可作制冷剂,接触液氨可引起严重冻伤。

氨气能侵袭湿皮肤、粘膜和眼睛,可引起严重咳嗽、支气管痉挛、急性肺水肿,甚至会造成失明和窒息死亡。

此外,由于氨气与空气或氧气混合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储存容器受热时也极有可能发生爆炸。

氨制冷机组与氟制冷机组比较

氨制冷机组与氟制冷机组比较
氨制冷机组与氟制冷机组 的比较
一、制冷剂的比较
1.1氨制冷剂 • 氨(R717)是一种ODP和GWP均为0的天然 制冷剂,沸点-33.4℃,凝固点-77.7℃。是 应用较广的中温制冷剂,有较好的热力性 质和热物理性质。在常温和普通低温的范 围内压力适中,单位容积制冷量大、粘度 小、流动阻力小、传热性能好。
2.1.1优点: • 压缩机与电动机相对分离,使压缩机的适 用范围更为广泛。 • 同一台压缩机,可适应不同制冷剂,除了 采用卤代烃制冷剂外,还可通过更改部分 零部件的材质,采用氨作为制冷剂。 • 可根据不同的制冷剂和使用工况条件,配 用不同容量的电动机。 • 单机头机组制冷量可达200万大卡左右。 • 成本较低,销售价格较便宜。
1.2氟制冷剂(中低温机组用) a.R22 一种中温制冷剂 它的沸点为-40.8℃,常温下冷凝压力 和氨相近,单位容积制冷量也差不多, 在中温和低温下饱和压力较高,因此 在较低温度下R22比氨好。
水在R22中的溶解度很小,而且随着温度 的降低,水的溶解度越小。当R22中溶解有 水时,会引起冰堵现象和金属的腐蚀作用。 R22能部分地与矿物油互相溶解,其溶解度 与润滑油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在较高温度 时,润滑油在R22液体中的溶解度很大,形 成均匀的溶液;温度逐渐降低时溶解度不 断减小;当温度降至某一临界温度以下时, 便开始分层,含量各不相同,上层主要是 油,下层主要是R22;
3.1氨制冷系统 3.1.1缺点: • 由于氨几乎不溶于矿物油,造成氨制冷系统的管 道和换热器的传热面会积油影响传热;同时由于氨 几乎不溶于矿物油,氨制冷系统需配用复杂的油 分离系统,造产品体积庞大。 • 氨在含油水份时,对铜和铜合金(磷青铜外)有 腐蚀作用,因此氨制冷机中一般不允许使用其他 铜和铜合金,尤其在换热器中只能采用铁管作为 换热管,效率和可靠性均较差。

氨、氟制冷系统的比较

氨、氟制冷系统的比较

3 4 5
氨、氟制冷系统的比较
序号 6 内容 机房 氟机系统 占用较小 或不用 不用人工 操作 简单 氨机系统 占用较大 对比 氟机系统可以在冷库周围建一个平台即可安 装。氨机系统一定要有机房和附属站房。
7 8
人工 施工
用人工操 氟机系统不用操作工人只要有寻检工人即可。 作 氨机系统必须24小时有人看守操作。 繁杂 氟系统制冷设备在工厂已组装好,施工现场 只需用管线连接,简单可靠,工期短。 氨系统制冷设备较多,现场施工繁杂,工期 长。 氟机制冷系统自动化程度高,而氨机制冷系 统自动化程度和安全自控低,两者不在同一 层次,故造价高低不能反映真正的价值。
氨、氟制冷系统的比较
7 氟里昂制冷系统灵活性比较强,机组无需一定要占
用机房,可以在最方便管理、操作、节省冷量和材料 的地放放置,氨机系统一定要设置机房和其它辅助用 房。 8 氟里昂制冷系统多机头之间互为备用,自动互换, 不但省去备用机组,而且还最大限度的延长压缩机的 使用寿命。
氨、氟制冷系统的比较
氨、氟制冷系统的比较
5 氟里昂制冷系统能自动做到对冷库温湿度调节的精
度控制,而且可以做到无人职守,时时监控和远程控 制。大大降低用户的运行和管理成本。 6 氟里昂制冷系统的机组一般在工厂是整体生产,出 厂前要通过完整的检验和测试以确保质量。简化了施 工现场的安装工作,并为确保工程质量打下好的基础。
氨系统
560
21
10.8
151.2
743
氟系统
600
7
3.6
97.2
707.8
氨、氟制冷系统的比较
此项目综合比较氟里昂系统出投资所增加的费用在半
年之内就可收回。
氟机系统施工周期短,维护运行费用低自动化程度高

浅谈大型氨系统与氟系统的区别

浅谈大型氨系统与氟系统的区别

大型氨系统与氟系统的区别1.制冷剂的区别氨系统:NH3氨的特性:a.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浮在空气)b.容易液化,用做制冷剂,反正容易气化,易挥发c.极易溶于水(1:700)---产生对生命危害的根源特性(吸收人体内的水份)d.与水反应,产生弱碱,形成对金属特别是铜的腐蚀---容易产生事故的原因氟系统:R22,R507a(R404A不适用与大型氟系统)氟制冷剂的特性:a.无色,无味---泄露时不易发觉(1、压力表的变化:低压报警,控制在盐水能进入系统的压力范围之上;2、盐水池会产生油花)b.制冷效果比氨弱,但是最安全的、制冷特性最接近氨的制冷剂2.在制冷系统设计上的区别a.氨机需要单独存放空间,并且要设置安全通道和急救通道,必须按标准规范设计,而氟机是不需要单独的安装空间b.氨系统采用的是满液式蒸发(下进上回),蒸发器为螺旋盘管,必须配合低压循环桶和氨泵,而氟系统采用的干式蒸发(上进下回),蒸发器为蛇形盘管,没有低压循环桶和氨泵c.氨系统必须要大型氨储液灌,氟机相对较小。

3.相同之处a.压缩机类型:活塞式、螺杆式,6缸-125,8缸-170b.冷却形式:蒸发式冷凝(虹吸灌-冷却压缩机油)水冷(30吨-相对耗能12%)油冷却器:壳管式和板式c.都需要搅拌器:流速0.5m/s4.需要知道的常识:冰池材料:5mm铁板冰架材料:扁钢冰模材料:304不锈钢、镀锌钢冰模的规格:25KG:310*160/270*120/700(1.5镀锌板)50KG::390*185/360*160/1020(1.5-1.8镀锌板)100KG:540*240/500*200/1150(1.8镀锌板)20吨、30吨、40吨、50吨、60吨、80吨和100吨的压缩机配置、蒸发式冷凝器的配置、搅拌电机的配置行车安装要求1、客户应该预留牛腿,用于安装行车, 牛腿上部空间满足设计要求,保证行车正常运行.2、行车的承重量必须大于一排冰和冰模的总重量。

氨制冷系统与氟制冷系统的比较

氨制冷系统与氟制冷系统的比较

氨制冷系统与氟制冷系统的比较一、氨制冷机组的优缺点1.1缺点1.1.1由于氨几乎不溶于矿物油,造成氨制冷系统的管道和换热器的传热面会积油膜,影响传热。

1.1.2由于氨几乎不溶于矿物油,氨制冷系统需配用复杂的油分离系统,造成产品体积庞大。

1.1.3氨在含油水份时,对铜和铜合金(磷青铜外)有腐蚀作用,因此氨制冷机中一般不允许使用其他铜和铜合金,尤其在换热器中只能采用铁管作为换热管,效率和可靠性均较差。

1.1.4氨的毒性较大,对人的器官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当氨蒸气在空气中体积分数达到0.5~0.6%时,人在其中停留约半小时就会中毒;当氨蒸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达到11~14%时,即可点燃(黄色火焰),若达到16~18%时引起爆炸。

氨蒸气对食品有污染作用,因此,氨机应保持通风,使氨的含量不超过0.02mg/L。

1.2 优点1.2.1氨是一种ODP和GWP均为0的天然制冷剂,对大气臭氧层和温室效应均无影响,是一种环保制冷剂。

1.2.2价格便宜二、氟制冷机组的优缺点2.1缺点2.1.1目前常用制冷剂为R22,其ODP=0.05、GWP指数也偏高,是一种过渡制冷剂,我国1998年《国家方案》中规定R22完全禁止使用年限为2040年(禁止新生产R22制冷设备)。

2.1.2价格较昂贵2.2优点1.2.3与冷冻油可互溶,无须复杂的油分,结构简单、体积小、外表美观。

1.2.4R22是一种中温制冷剂,它的沸点是-40.8℃常温下冷凝压力和氨相近,单位容积制冷量也差不多,在中温和低压下饱和压力较高,因此在较低温度下R22比氨好。

1.2.5R22不燃烧,不爆炸,毒性很小。

1.2.6氟利昂冷水机组通用性强,目前全球95%以上的制冷机组采用氟制冷剂。

南京建贸制冷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氨制冷系统与氟制冷系统比较

氨制冷系统与氟制冷系统比较

氨制冷系统与氟制冷系统比较㈠制冷剂氨和氟(针对R22)都是中温制冷剂,在常温下的冷凝压力和单位容积制冷量相差不大,但为提高制冷量,制冷剂在节流以前一般均需要过冷,实验表明,当冷凝温度t k=30℃, 蒸发温度t o=-15℃时,每过冷1℃制冷系数R22增加%,而R717为%.氨对人体有毒,氨蒸气无色,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

一旦泄漏将污染空气、食品,并刺激人的眼睛、呼吸器官。

氨液接触皮肤会引起“冻伤”。

如果空气中氨的容积浓度达到~%时,人在其中停留半个小时即可中毒,浓度达到11~14%时即可点燃,当浓度达到16~25%会引起爆炸(系统中氨所分离的游离氢积累到一定的程度,遇空气引起强烈爆炸),江浙和福建等地曾多次发生氨压缩机或制冷系统爆炸事故,导致设备毁坏和人员伤亡的惨重损失。

而且,我国已明确规定在人口稠密的场合,不能使用易燃、易爆的有毒制冷剂。

氨在润滑油中的溶解度很小,因此氨制冷剂管道及换热器的表面会积有油膜,影响传热效果。

氨液的比重比润滑油小,在贮液器和蒸发器中,油会沉积在下部,需要定期放出。

因氨压力在0公斤时,蒸发压力为-33.4℃,为避免制冷系统在负压下工作,目前氨主要用于蒸发温度在-34.4℃以上的大型或中型制冷系统中。

因此,从安全、方便、卫生等方面考虑,特别是对空调、贮藏、-34℃以下制冷系统氨机不理想。

氟里昂是一种常用的高、中、低温制冷剂。

它无色,无味,不燃烧,不爆炸,化学性能稳定。

基本无毒(我国国家标准GB7778-87综合考虑制冷剂的燃烧性、爆炸性、对人体的直接侵害三个方面的因素,对制冷剂进行安全分类,R22被列为第一安全类,而R717被列为第二安全类),又可适用于高温、中温、和低温制冷机,以适应不同制冷温度的要求,能制取的最低蒸发温度为-120℃氟里昂能不同程度的溶解润滑油,不易在系统中形成油膜,对传热影响很小。

同时,氟里昂制冷机组在设计时还考虑到了工质的替代问题,即在使用新工质时,无须对系统进行改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氟系统氨系统全面比较
1、工质历史及特性比较
氨使用最长的制冷剂。

具有良好的热力性能,循环过程中高、低压力适中,且具有极大的单位容积制冷量和较高的制冷系数。

在氟利昂制冷剂未出现前,在大、中型压缩式制冷装置中,几乎一统天下。

但氨有毒及刺激味,与空气混合后有爆炸危险。

氨与水混合后为腐蚀铜及铜合金。

目前,在空调系统中几乎不被采用。

氟利昂饱和碳氢化合物的卤素衍生物,根据氟利昂化合物中不同的原子数,可以有许多品种的氟利昂。

按规定编号方法、可编出许多代号,如R22,R134a等。

氟利昂是本世纪30年代随着有机化学工业发展而研制的有机化合物。

应该承认,多品种氟利昂的出现,使压缩式制冷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发展。

但是,在近半个世纪的应用中,最终发现常用的多数氟利昂制冷剂,如R11、R12、R13、R113、R502等,能严重的破坏大气臭氧层,影响生态平衡,危机人类生存。

R22 R22的综合性能极佳,具有良好的热力性能。

如:运行压力适中;单位容积制冷量仅次于氨;等熵指数低于氨,因此,在相同压力比时,排气温度较氨低;而且无毒、无燃烧及无爆炸危险等优点。

R22的出现并随其价格逐渐降低,它在空调制冷系统中的到了广泛的应用。

另外,所有氟利昂对铜及电动机的耐氟绝缘漆均不起作用,因此,使结构紧凑的各类封闭式压缩机得以使用。

目前,在各类家用空调及冷(热)水机组中,多数选用R22制冷剂。

2、有关蒙特利尔议定书内容
自1987年《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在加拿大签约生效,目前全世界已有188个国家的政府签字同意执行这份旨在保护地球臭氧层的国际环境公约。

我国政府1991年6月在《蒙特利尔议定书》上签字后,有关部门制定了氟利昂制冷剂加速淘汰计划,明确提出我国要在2007年7月1日前停止氟利昂制冷剂的生产与消费
氟里昂制冷剂大致分为3类。

一是氯氟烃类产品,简称CFC。

主要包括R11、R12、R113、R114、R115、R500、R502等,由于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以及最大,被《蒙特利尔议定书》列为一类受控物质。

二是氢氯氟烃类产品,简称HCFC。

主要包括R22、R123、R141b、R142b等,臭氧层破坏系数仅仅是R11的百分之几,因此,目前HCFC类物质被视为CFC类物质的最重要的过渡性替代物质。

在《蒙特利尔议定书》中R22被限定2020年淘汰,R123被限定2030年。

三是氢氟烃类:简称HFC。

主要包括R134A、R125、R32、R407C、R410A、R152等,臭氧层破坏系数为0,但是气候变暖潜能值很高。

在《蒙特利尔议定书》没有规定其使用期限,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中定性为温室气体。

3、有关氨制冷剂在的消防、安全、环保方面的要求
消防:机房必须满足防火间距,室外设消火栓、机房设防爆通风机,并保持良好通风。

安全劳动保护:机房设氨浓度报警,防毒面具设应急救援措施。

环境保护:必须设事故泄氨水池。

4、制冷系统供液方式(最常见的两种)
直膨供液利用制冷系统中高压部分的压力大于蒸发压力,使制冷剂液体通过节流膨胀后直接进蒸发器供液制冷,称为直接膨胀供液。

在这一系统中除了压缩机、水泵外,一般不再消耗其它动力,因此系统简单,工程费用节省。

由于高压制冷剂液体经节流阀后采用大量的闪发气体被带入蒸发器,使蒸发器制冷效率降低。

目前在氨制冷系统中已经很少采用。

该系统在氟利昂制冷系统中使用非常普遍。

这一系统的特点:
1、系统简单,节省投资。

2、由于膨胀阀后产生大量的闪发气体,由此形成两相流体,流动阻力比单相流体大的多,
所以热力膨胀阀的出口接头一般均大于进口接头。

比单相流体阻力增加数十倍,蒸发温度越低,增加的倍数越大。

而且,如果不采取特殊措施要将供液均匀分配到多组并连蒸发盘管中去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原则上每只热力膨胀阀只能供应一个通路,否则各通路的供液将很不均匀。

3、系统管路过长时压降难于控制。

4、由于流速较低回油很难控制。

液泵供液借助于液体输送设备——液泵的机械力,完成向蒸发器输送低压低温制冷剂液体任务的供液方式。

1、蒸发器的热交换效率高:由于液泵供液系统中制冷剂循环量数倍于蒸发器的蒸发量,因
此在蒸发管内形成较直接膨胀供液更高的流速和管内表面能够得到充分的湿润。

这样不仅增加了蒸发器内表面的热交换强度,而且减轻了润滑油的热阻,提高蒸发器的传热系数。

2、蒸发器每通路管长增加,管壁结霜均匀。

3、方便回油。

4、便于集中控制。

5、干式蒸发器与满液式蒸发器
干膨式蒸发器冷媒系于管内蒸发,在蒸发器出口端通常约有5至10 K的过热度,膨胀阀则以感温球侦测到的过热度来调节蒸发器所需的冷媒流量。

干膨式蒸发器之优点:
大都以感温式膨胀阀(TXV)为节流装置,能适应负载的变动,控制性良好,且施工容易、成本低廉。

冷媒流经管内,因流速较大,可藉气态冷媒的速度直接将冷冻油带回压缩机。

缺点:
过热的冷媒蒸气约占蒸发器热传面积的20%,却仅能提供少量制冷的焓值,故蒸发器总热传效率较低。

流经TXV的冷媒必须维持一定的压差,以确保系统的冷媒循环量及制冷能力。

通常是以设定冷却水入水温度为30℃的高压控制(Head Pressure Control)来保持一定的压差,但此种控制模式须维持一定的系统高压,当高压侧的操作条件低于设计条件或于部分负载时,系统效率无法随之提升。

于多压缩机之系统中,冷媒循环各自独立,卸载后便有部分闲置的热交换面积无法利用,因此系统的部分负载性能受到限制。

满液式蒸发器常与离心式压缩机或螺旋式压缩机配合使用于中、大型冰水机,系统效率佳,制造成本及技术困难度较高。

冷媒系于管外蒸发,可藉高压侧或低压侧的液位控制器(如浮控阀)来调节蒸发器所需的冷媒流量,液位的高低是以能将蒸发器管排完全覆盖为原则,沸腾的冷媒液可完全将热传表面润湿,因而能有较佳的热传效率。

满液式蒸发器之优点:
完全润湿的热传表面,可增加蒸发器的使用效率,提高系统低压侧压力。

液态冷媒于蒸发器壳侧沸腾,压损较小,温度亦较均匀;且因吸入端的蒸气以接近饱和的气态进入压缩机,故可增加压缩机的压缩效率与质量流率。

由于多压缩机机组可共享一蒸发器及冷凝器,于部分负载时仍能有效地利用热传面积,故可拥有较高的部分负载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
液气分离空间要能够将大部分的气态与液态冷媒分离,以免造成大量液态冷媒进入压缩机,造成液压缩。

由于进入蒸发器的冷冻油无法随气态冷媒直接返回压缩机,回油的问题必须特别谨慎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