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文学艺术的大师》 课件+
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思想教、育和文艺》简明课件

P124.温故知新
魏源。还有严复、康有为、前的战斗精 神,争取自由解放的昂扬斗志和信心,激 起了我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单元回眸
• 基本线索 • 知识提要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鸦片战争——人民解放战争胜利)
P121.思考题
相同点:都主张爱国、救国,都主张学习西 方,都反对外来侵略。 不同:①魏源只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严复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还主 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 济。 ②魏源是地主阶级的先进分子,严复 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第24课知识归纳
一、思想家魏源和严复: 魏源—地主阶级思想家 严复—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二、新式教育的兴办: 京师同文馆—近代中国创办最早的一所新式学校。(后并 入京师大学堂) 京师大学堂—是近代最早的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 (北京大学的前身) 三、文学艺术: 文学家鲁迅:小说集《呐喊》《彷徨》 戏剧:田汉《名优之死》、曹禺《雷雨》《日出》 音乐:聂耳、冼星海;绘画: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
第24课 近代思想、教育和文艺
.
第24课 近代思想、教育和文艺
背 记 口 诀
《海国图志》《天演论》, 魏源严复 新思想。 废除科举 兴文艺, 鲁迅田汉 张大千。
思想家魏源和严复
◆魏源:鸦片战争时期的进步思想家,地主 阶级知识分子。 著作:《海国图志》。 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 ◆严复: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译作:《天演论》。思想:“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优质课教案_14

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教学设计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19世纪和20世纪世界音乐的发展与变化以及影视艺术的产生发展。
19世纪,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音乐艺术呈现出了多样性和民族性。
20世纪现代主义音乐兴起,爵士乐和摇滚乐先后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
在民族音乐的推动下,世界音乐日益走向繁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19世纪末以后,影视艺术这门新兴的艺术形式出现,并发挥了日益重要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19世纪音乐发展的社会背景;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理解20世纪的音乐流派及发展方向;认识音乐的发展与时代变迁间的关系。
影视艺术兴起和发展的条件、作用;理解影视艺术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
影视艺术兴起和发展的条件、作用;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鉴赏影视作品的水平和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进行音乐欣赏,进入音乐情境,加深对音乐意境的理解并形成对不同类型音乐的进一步认识。
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影视素材,以情景再现的形式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音乐名作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学习音乐家执着追求、热爱生活的精神和爱国情操。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
电影、电视艺术起源与发展进程;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难点:现代主义音乐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变化。
影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
四、学情分析同学们通过音乐课对于音乐的一些基本知识有所了解,对于音乐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特别是很多同学迷恋于流行歌曲和丰富多彩的影视艺术。
但是对于音乐与影视的发展与时代变迁间的关系,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等一些基本原理则不能理解。
五、教学流程【导入新课】本课引言由照片与文字两部分组成,介绍了乐圣贝多芬和他的故事。
播放一段贝多芬的音乐片段后以谈话法和提问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引言内容。
【讲授新课】一、“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1)19世纪音乐发展的社会背景第一,欧洲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促使文艺格局的面貌发生了变化。
23,24课笔记

第23课
构建科学殿堂的巨匠
一、近代重要科学家及其成就 1、牛顿:(英国)建立起经典力学的完整体系——牛顿力学。被 称为“现代科学之父” 2、达尔文:(英国)著有《物种起源》,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 3、爱因斯坦:提出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其核心内容是运动的三大定律和 万有引力定律,概括了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原理 牛顿的经典力学成为工业革命的理论基础。 三、爱因斯坦 他的相对论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理论基 础。 认识: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科技能造福人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 思想的进步,但若科技利用不当,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第24课 文学艺术的大师 一、列夫· 托尔斯泰(俄国) 俄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巨匠。 被誉为“心里描写大师”。 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 卡列尼娜》。 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一个天才的艺术家” 二、凡· 高(荷兰) 用生命作画的人 表现主义绘画艺术的奠基者。 代表作:《向日葵》 艺术特色:见书126页。 三、贝多芬(德国) 乐坛雄狮 古典乐派的终结者和浪漫乐派的开拓者。 最重要的贡献:发展和创造了奏鸣——交响曲的结构形式 终生追求的艺术与人生目标:自由和进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优质课教案_10

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一、课标要求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一)重点:浪漫主义音乐兴起的背景和特点。
(二)难点:现代主义音乐发展对于时代的反映。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讲述法)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世界政治与经济的巨大变化。
不同的人们怀着惊奇、喜悦、迷茫或者痛苦的眼光,观察着这个变动中的世界。
那些目光敏锐、思想活跃的文学家、艺术家们,用自己的文字、音符、色彩和光与影,表达了他们对社会变动的深刻思考。
艺术来源于生活,音乐和影视艺术更是如此,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我们在学习本课内容时,既要理解社会发展和时代背景如何影响着音乐与影视艺术,也要认识到这些艺术形式对于社会生活和人类文明所产生的作用。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了解19世纪以来音乐与影视艺术怎样丰富了人类历史。
(二)新课教授第一目19世纪的音乐(浪漫情怀与民族乐派)活动一首先课件上先呈现上述内容,以图片和文字创设情境,将学生的思考引入到18-19世纪音乐的发展状况,并且作如下引导:“西方在文艺复兴之后,音乐的形式非常丰富,到18世纪,人才辈出,古典主义产生并走向繁荣。
生活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期的贝多芬被认为是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它跨越了世纪和不同的音乐风格,给后人留下的不只有杰出的作品,更有优秀的品质和不凡的人格。
”接下来请同学们联系所学知识和材料思考,19世纪音乐流派风格发生改变的社会原因或者背景有哪些?课件出示文字材料材料一19世纪上半叶欧洲一些国家如英国、法国、德意志、意大利、奥地利等国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推动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力量壮大。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使音乐艺术逐渐从封建主义的束缚和教会的压抑下解放出来,开始走向更广阔的社会阶层,更深刻地表现人性,反映更加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24课 五彩缤纷的现代文化

第课五彩缤纷的现代文化(对应学生用书第51~52页)一、德莱塞和《美国的悲剧》*1.背景:20世纪的世界文学呈现出花团锦簇的繁荣景象。
2.代表作家:西奥图·德莱塞。
3.地位:美国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
4.代表作:《美国的悲剧》等。
5.主题:其作品对“美国生活方式”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二、一代大师毕加索1.背景:20世纪,西方艺术进入了个性化时代,“反传统”成为艺术的主流派。
2.创作风格:一生追求创新,不断地改变艺术风格,引导着艺术发展的潮流。
3.代表作品:《亚威农的女郎》《格尔尼卡》《和平鸽》等。
4.影响:献身艺术近80年,为20世纪现代艺术作出了非凡的贡献。
三、爵士乐与好莱坞1.爵士乐(1)特点:即兴的表演风格,节奏感很强,充满活力。
(2)发展:20世纪20年代流行于芝加哥,后来经纽约传遍美国,走向世界。
2.好莱坞(1)地位:好莱坞是美国的电影城,它成了美国电影业的代名词。
*(对应学生用书第52~53页)探究点美国电影与音乐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问题导学】1.毕加索的代表作品有哪些?从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具有怎样风格的作家?答案:略。
2.爵士乐起源于哪里?其发展的基本脉络是怎样的?最主要的演奏特点是什么?答案:略。
【小贴士】毕加索以完全彻底的自由任意塑造世界,随心所欲地展现他的威力。
他不要觃定,不要偏见,什么都不要,又什么都想要去创造。
他的艺术历程是没有觃律可循的,从自然主义到表现主义,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然后又回到现实主义。
从具体到抽象,来来回回,他反对一切束缚和宇宙间所有神圣的看法,只有绝对的自由适合他。
材料一提起爵士音乐,人们最先联想到的人,很可能是一位具有小丑般形象的,活泼可爱的小人物。
他是一位声音沙哑的歌手,手中常常拿着一支小号。
他以新奥尔良爵士乐风格,在迪克西兰爵士乐配曲下,演奏结构简单、富有戏剧性的作品。
这个人就是路易斯·阿姆斯特朗。
材料二名片欣赏*【问题探究】(1)材料一中爵士乐产生于哪里?这种音乐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影片是在哪里拍摄的?这对美国电影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请你结合二战后的美国历史,分析美国在很多艺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原因。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精选公开课PPT 北师大版

第24课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本课件主要是给师生提供相关历史 资料,请根据教学实际有选择性地 使用。
美 女 簪 花
“艺术中国——我最喜爱的东晋艺术家” 评选
入围选手
王羲之
顾恺之
王羲之及其书法简介 相关古迹 王羲之书法作品及赏析 王羲之小故事
洛神的一双眼睛, 含情脉脉,似来 又去,有无限的 思慕愁怨之情。 而岸边的曹植, 则不失为一位贵 族诗人,他雍容 华贵,眼神里流 露出深深的依恋 和怅惘。
《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赏析
《女史箴图》可以算作一篇文章的几段插图。
《女史箴》一文是西晋张华所作,其内容是教育封建 宫廷女子们如何为人,如何自保的一些人生经验和道 德箴条。顾恺之《女史箴图》画卷,展示了真实的宫 廷生活。 画中人物线条联绵不断、悠缓自然、节奏匀和(古人 称之为“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 设色“傅染如浓色,微加点缀,不求晕饰”,形象端 庄秀丽,从她们的身姿仪态中可以了解这些女子的身 份和丰采。
总之,王羲之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 究情趣的境界,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标志着书 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后来的书家 几乎都临摹过王羲之的法帖。在书法艺术史上,王羲之 具有很高的地位。
王 羲 之 故 居
王羲之塑像
晒书台
在兰亭里,有一座三角形的碑亭,亭内碑石 上刻有“鹅池”二字。相传为王羲之手书。
游览地点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 ——
云冈石窟
林山真凿 渊堂容石 锦水巨开 镜殿壮山 ,,,, 缀烟世因 目寺法岩 郦 所相所结 道 眺望希构 元 。,。, ”
第8课《列夫 托尔斯泰》课件(共44张PPT)

全文既对托尔斯泰的“形”“神”进行了独到细致 的刻画,同时也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 的崇敬、赞美之情。这样,前半部分的描写非但没 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了 相反的艺术效果,使托尔斯泰的外貌,尤其是眼睛 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本文是茨威格传记作品《三作家》中可以独立成 篇的一节。作者运用大量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力透纸背 又妙趣横生地描绘了托尔斯泰的肖像,既展示了他独 特的外貌特征,又揭示了他深邃的精神世界,还表达 了作者对他的无限崇敬和赞美之情。
2.第 二部分( 6-9 段 )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托 尔斯泰的眼睛的?
①写犀利的目光; ②写眼睛里蕴含着丰富的感情; ③写眼睛的威力; ④赞美犀利的目光,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整体归纳探究
作者在课文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甚 至丑陋的外貌,但联系全文看,读者仍能感觉 到这位文豪的不凡之处。这是为什么?这对塑 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背景链接
本文节选自《托尔斯泰》(《三作家》,安 徽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王雪飞译。有改动。 题目是编者加的。1928年茨威格访问俄国,正值 列夫·托尔斯泰100周年诞辰。他怀着无比崇敬的 心情参观了托尔斯泰的故居和坟墓,领会到托尔 斯泰的伟大。回国后,他写成了传记《三作家》, 其一即为《列夫·托尔斯泰》。
描写鼻子:一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 人一拳打塌了的样子。
作用:形象逼真,使特征更加 鲜明,不仅使“画面”气韵生 动,而且使人产生丰富的想象。
2.第2段中为何用“低矮的陋屋”来比 喻外貌?
把托尔斯泰的脸孔比作“低矮的陋 屋”,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他长相的粗 劣。
3.第3段中为什么提到陀思妥耶夫斯基?
《列夫.托尔斯泰》ppt课件

他生前放弃了自己的贵族身份和生活方式,他死后更是安 静而朴素,在他家乡的森林中无声地长眠,坟前没有墓碑,没 有十字架。奥地利传记作家茨威格说: “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 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上面开满 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 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保护他得以安息的没有 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
托尔斯泰到晚年一直致力于“贫民化”:持斋吃素,从 事体力劳动,耕地,挑水浇菜。索菲亚则独自经营着家族生 意。托尔斯泰希望放弃私有财产和贵族特权,因而和他的夫 人意见冲突,家庭关系变得紧张起来。气愤不已的索菲亚让 他签约把所有图书的版税转到自己名下,以防寡欢,他秘密离家出走, 打算在妹妹家找一个安身之处。途中,托尔斯泰患了严重 的感冒。他的出走引起了媒体的轰动,几天后当他在一个 火车站出现时,记者、一大群人和他妻子蜂拥而至。因为 健康原因,托尔斯泰拒绝回家。随着肺炎的加重,1910年 11月20日,他病逝在阿斯塔波沃火车站。
皮肤 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 外墙那样粗糙
鼻子 宽宽的、_两__孔__朝__天__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 打塌了的样子
耳朵 两只_难__看__的招风耳
脸颊 凹陷 嘴唇 两片厚厚的嘴唇
聚焦“肖像画”
表情 忧郁、愚钝、压抑。 长相 长相平平、普通。
身材 矮小敦实。
作用
一是说明他是俄国人民中的普通一员,与人 发同呼吸共命运;二是为了反衬他灵魂的高 贵和眼睛的精美绝伦。
主旨归纳
这篇人物小传运用大量的比喻和夸张手法, 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揭示了 他丰富深邃的精神世界,展现了他灵魂的高贵不 凡,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他的仰慕、崇敬之情。
拓展延伸
托尔斯泰和妻子的结合是文学史上最糟糕的婚姻之一, 尽管两人当初一见钟情,索菲亚对他的创作也提供了重要帮 助,但托尔斯泰的婚姻远说不上幸福美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托尔 俄国 文学 《战争与和平》批判现实主义 斯泰
《复活》
《安娜•卡列尼娜》
凡高 荷兰 美术 《向日葵》
贝多芬 德国
用色彩来揭示精神, 达到艺术和精神的统 一
用音乐表达他 《英雄交响曲》的思想、顽强 音乐《命运交响曲》 的意志、与命 运抗争的精神
1、列夫·托尔斯泰其人
托尔斯泰
(Leo Tolstoy 1828~1910)2、艺术成就 Nhomakorabea(1)特点:
用色彩来提示人类精神世界的绚丽,用 线条来勾画人类内心情感的冲动,在他 的笔下,一切似乎都在运动和旋转,充 满了激情和生命力,精神和艺术达到了 完美的统一。
(2)代表作品:? 《向日葵》
贝多芬
1、贝多芬其人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
我们在欣赏三位艺术大师的作品中 度过了本节课,那么我们应该向三位艺 术家学习什么呢?
这些艺术家的共同点就是追求真、 善、美,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后人在欣赏艺术大师作品的同时会受到 许多震撼,情感价值观得到升华。同学 们应该多欣赏类似的佳作,以提高自身 的审美水准和生活情趣。
19世纪俄国著名 作家和教育家,批判 现实主义文学巨匠,
也是世界文学史上 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
2、文学成就
(1)文学风格:? 批判现实主义
(2)作品内容:
包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涉及大量哲理、 道德、宗教和历史问题,艺术表现领域极 为广阔。
(3)文学语言:
精确、鲜明,能够充分提示事物的特征和 本质,人物的性格描写和思想的表达细致 入微。
2、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古典乐派的 终结者和浪漫乐派的开拓者,也是世界史 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3、最重要的贡献: 发展和创造了奏鸣—交响曲的音乐结构形 式。
4、思想性: 代表了进步的历史观、伦理观和新兴 阶级的审美理想,表达了人类博爱的 理想境界 5、主要作品:
共有9部交响曲,其中《命运交响曲》 (即《第五交响曲》)最杰出。还有 许多其他体裁的作品,如:《悲怆奏 鸣曲》和《月光奏鸣曲》等。
2、文学成就
(4)擅长手法:
擅长深刻细致的心理描写,尤其善于刻 画人物思想感情的产生和变化,被誉为 “心理描写大师”。
(5)最著名的作品: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6)作品的思想性:
“俄国革命的镜子”“一个天才的艺术家”
1、凡高其人
凡 ·高
(Vincent van Gogh 1853——1890)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音 乐家,古典乐派的终结 者和浪漫乐派的开拓者, 也是世界史上最伟大的 音乐家之一。
贝多芬的
《命运交响曲》
贝多芬童年很不幸福, 嗜酒成癖的父亲败坏了家业,他 企图把四岁的贝多芬变成摇钱 树,一心想让自己的儿子也成为 莫扎特式的神童,因此他不只强 迫孩子练琴,而且常常夜半三 更酗酒回家后把孩子从熟睡中拖起 来拉琴,不满八岁的贝多芬 被强迫在寇恩的听众面前表演、卖 艺,十一岁的贝多芬就开始 在剧院的乐队里工作。这种严酷的童 年生活,使贝多芬很早就 走上了独立的以音乐谋生的道路,同时 也就养成了他坚毅倔强 的性格。 1787年以后,贝多芬担起了全家生活的经济重担。但贝多芬 并未被艰难困苦的适遇所屈服,他设法在波恩大学旁听哲学课, 他醉心于诵读和研究古代神话、希腊文和拉丁文的古典文学,他 对莎士比亚、席勒、歌德等人的作品非常喜爱。他虽然没有莫扎 特的早熟天赋,也没有莫扎特优越的学习条件,而他那孜孜不倦 的自学所取得的成就,是他所有的前辈都不及的。 1797年后,贝多芬患了耳聋病,病情逐年恶化。贝多芬最杰 出 的作品,几乎都是在他后半生三十年生涯的耳聋状态中创作 的。1827年 3月26日病逝于维也纳
荷兰伟大画家, 表现现实主义的奠基 者 。
为什么说 凡·高是用生命作 画的人?
凡·高热爱生活,醉 心于艺术和道德问题,他 执着于绘画创作,苦心修 炼技艺,是一位用生命作 画的艺术家。所以称他为 “用生命作画的人”„„
凡•高为什么喜欢向日 葵?这符合他的创作风格 吗?这与他一生的经历有 何关系? 在他眼里,向日葵是 阳光和生命活力的象征, 是他情感之火的体现,是 他苦难生命的缩影。 《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