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点分析方法之一-原理篇

合集下载

功能原理的名词解释

功能原理的名词解释

功能原理的名词解释功能原理是指解释一个事物或系统运作的基本原理和机制。

它关注事物的内在逻辑和运行机制,揭示事物背后的原理及其产生的关联、效应等。

功能原理在科学、技术和各个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理解自然现象到设计现代科技产品,都离不开对功能原理的解析和理解。

今天,我们将通过几个不同领域的实例,来阐述一些常见的功能原理。

一、化学反应的功能原理化学反应是物质转化和变化的过程,它基于一系列功能原理发生。

例如,当我们把一块冰放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它会逐渐融化。

这个过程涉及到热传导、热平衡和热力学原理。

冰的融化是因为环境温度高于冰的熔点,导致分子内部的秩序被打破,水分子的速度增加,从而使冰变成液体水。

这一功能原理也解释了为什么在高温下,固体变成液体或气体。

二、电子设备的功能原理现代电子设备中的许多功能原理都涉及电流、电阻和电压等基本概念。

例如,当我们按下一个按钮打开电子设备时,信号通过电路传递到相关的组件,触发特定的操作。

这种功能原理基于电路的工作原理,其中电流流动通过导线连接各个组件,而电阻控制了电流的流动。

通过理解这些功能原理,设计师可以优化电路布局和元件选择,以确保电子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生物系统的功能原理生物系统中的功能原理涉及生理、生化和遗传等多个方面。

例如,我们知道,在动物身体中,心脏的主要功能是泵血,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各个器官。

这一功能原理依赖于心肌收缩和放松的协调。

心脏在收缩时,通过血管将血液推向全身,同时在放松时充分吸收氧气和养分。

这个功能原理也解释了为什么心脏病患者需要通过药物或手术来调节心脏的功能。

四、经济模型的功能原理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学科,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是经济模型的建立和分析。

经济模型是用来解释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工具。

例如,供给和需求模型是解释市场价格和商品数量的功能原理之一。

根据这个模型,市场价格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关系。

当供给增加或需求减少时,价格下降;相反,当供给减少或需求增加时,价格上升。

IFPUG功能点分析法

IFPUG功能点分析法

IFPUG功能点分析法1、功能点方法简介功能点方法是一种间接、但比较准确的软件开发工作量度量方法,目前普遍用于软件工作量估算。

功能点方法,自IBM的Albrech在1979年发表,随后被IFPUC (Internal Function Point UserCroup)继承,1999年发布了现行的4.1版。

一个功能点用一定规模的系统数据(ILF和EIF)及其处理(EI、EO、EQ)来表征,它囊括了为实现特定功能所固有和必需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写文档和测试用例、编码、测试、部署、调优、培训等工作量。

功能点方法从用户需求和逻辑设计角度出发,根据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及IFPUG功能点分析法的操作规程,估算应用系统的功能点数,再从每个功能点的功能类型和复杂度两个维度,参考业界单功能点开发时长,测算出项目工作量,与具体技术和实现无关。

2、术语定义:●内部逻辑文件(ILF)是一组用户能够识别、存在内在逻辑关联、在系统边界之内被控制的数据或控制信息。

可理解为一个实体联系模型或一组关联的数据表。

●外部接口文件(EIF)是另外一个系统的ILF。

在本系统中被引用、在系统边界之外被控制。

●外部输入(EI),一个接受来自系统边界之外的数据或控制信息的基本处理。

其目的是维护一个内部逻辑文件,或改变系统的行为。

●外部输出(EO) -个向系统边界之外发送数据或控制信息的基本处理。

其目的是向用户展示一组经过了(除提取之外的)逻辑处理的数据或控制信息,也可能包括对内部逻辑文件的维护或改变系统的行为。

●外部查询(EQ) -个向系统边界之外发送数据或控制信息的基本处理。

其目的足向用户展示一组经过提取处理的数据或控制信息,不会引起对内部逻辑文件的维护或系统行为的改变。

界面.doc报表.doc业务逻辑.doc接口命令.doc 4、数据功能类型及事物功能类型复杂度权重对应表。

功能原理完整版

功能原理完整版

0 引 言在物理学中,如何选择适当的参照系是非常重要的,在力学中通常选用惯性系,但有时也可选用非惯性系。

功能原理在惯性系中成立,在非惯性系中作适当处理后也成立,有时用它解题很方便。

本文就给出这样的例题。

关于非惯性系参照系中,在《理论力学》中只是研究动力学方程,缺少的是非惯性系中的功能原理。

本文经过推导得出质点系非惯性系的功能原理。

1 功能原理的研究1.1 质点系的动能定理质点系也是实际物体的一种理想模型,它可以当作有限个质点组成的一个系统。

设一个质点系有N 个质点组成,其中第i 个质点的质量为m i ,第j 个质点作用在m i 上的力(内力)为f ij ,这N 个质点以外的其他物体作用在m i 上的合力(外力)为f i ,则由牛顿运动定律()11Ni i i ij ij j dv m f f dt ==+-∑δ (1-1)式中i v 是i m 的速度,而10ij i ji j=⎧=⎨≠⎩, 当, 当δ (1-2)当i m 的位移为i dr 时,以i dr 点乘上式便得()()21211Ni i ij ij i i i j f dr f dr dm v =+-=∑ δ (1-3)将上式对所有的N 个质点求和,便得()21211111N N NN i i ij ij i i i i i j i f dr f dr d m v ====⎛⎫+-= ⎪⎝⎭∑∑∑∑ δ (1-4) 令1Niii dA f dr ==∑ 外, (1-5)()111N Nij ij i i j dA f dr ===-∑∑ 内δ, (1-6)分别代表外力和内力作的功,则(1-4)可写作:2121N i i i dA dA d m v =⎛⎫+= ⎪⎝⎭∑外内。

(1-7)这就是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1.2质点系统的功能原理质点系的内力可以分为保守内力和非保守内力。

例如,质点系内各质点的万有引力是保守内力;质点间的摩擦力是非保守内力。

功能点分析法IFPUG

功能点分析法IFPUG

功能点分析法IFPUG功能点分析法(IFPUG)是一种常用的软件功能点评估方法,用于对软件开发中的各个功能点进行评估和估算。

它是由国际功能点用户组织(IFPUG)提出和推广的一种评估方法,是目前业界使用最广泛的功能点分析方法之一首先是鉴别功能点。

在这个步骤中,需要识别出软件系统中的各个功能点。

一个功能点是用户对系统的一个可视功能需求,它可以是一个输入项、一个输出项、一个查询项或一个用户界面。

通过分析需求文档和与客户的沟通,可以确定系统中的功能点。

接下来是计算功能点。

在这个步骤中,需要根据功能点类型的不同来计算功能点的数量。

对于输入项、输出项和查询项,可以根据其数量来计算功能点的数量。

对于用户界面,可以根据其复杂程度和用户思维的变化来计算功能点的数量。

通过计算功能点的数量,可以对软件开发的工作量进行估算。

然后是功能点评估。

在这个步骤中,需要对鉴别出的功能点进行评估。

评估功能点的复杂程度和难度,以确定其对开发工作的影响。

评估结果可以用来调整功能点的数量和开发工作的时间和资源,以更准确地完成开发任务。

最后是功能点估算。

在这个步骤中,需要根据功能点的数量和评估结果来进行功能点的估算。

通过将功能点的数量乘以每个功能点的工作量,可以得到整个软件开发任务的工作量。

根据团队的能力和资源,可以确定开发任务的时间表和资源分配。

1.精确度高:功能点分析法(IFPUG)可以通过对软件系统的功能点进行细致的评估和估算,从而得到比较准确的开发工作量和时间估算结果。

2.简洁易懂:功能点分析法(IFPUG)的方法和计算公式相对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和操作,可以快速进行功能点的评估和估算。

3. 适用性广泛:功能点分析法(IFPUG)不仅适用于传统软件开发,也适用于Web应用、移动应用和嵌入式系统等各种类型的软件开发项目。

总之,功能点分析法(IFPUG)是一种有效的软件功能点评估方法,通过对软件系统的功能点进行评估和估算,可以更加准确地确定开发工作量和时间表,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功能点分析法指南

功能点分析法指南

功能点分析法指南版本1.0文档编号:SW_SPP_GUI_FPA_V1.0SEPG*修改状态:A——增加,M——修改,D——删除文件批准单职务签字日期1. 功能点分析法概论 (5)1.1. 目标 (5)1.2. 收益 (5)1.3. 步骤 (5)1.3.1. 决定分析的类型 (5)1.3.2. 识别分析范围和应用边界 (5)1.3.3. 确定未经调整的功能点数 (6)1.3.3.1.数据功能的计数 (6)1.3.3.2. 交易功能的计数 (6)1.3.3.3. 确定调整系数 (7)1.3.3.4. 计算经过调整的功能点 (7)2. 分析流程 (7)2.1. 决定分析的类型 (7)2.1.1. 定义:功能点分析的类型 (7)2.2. 识别分析范围和应用边界 (8)2.2.1. 定义 (8)2.2.2. 定义应用边界 (9)2.3. 规则和流程 (9)2.3.1. 边界识别的规则 (9)2.3.2. 分析范围和应用边界流程 (9)2.3.3. 边界识别的一些技巧 (9)2.4. 计数数据功能 (10)2.4.1. 定义 (10)2.4.2. 计数流程概述 (10)2.4.3. ILF识别规则 (11)2.4.4. EIF识别规则 (11)2.4.5. 复杂度和贡献的定义和规则 (11)2.4.6. ILF/EIF计数流程 (12)2.4.7. 复杂度和贡献确定流程 (13)2.4.8. 数据功能计数技巧 (13)2.5. 计数交易功能 (14)2.5.1. 定义 (14)2.5.1.1. 基本定义 (14)2.5.1.2. 交易功能的总结 (14)2.5.1.3. 相关术语的定义 (15)2.5.1.4. 交易功能执行的逻辑处理总结 (16)2.5.2. EI、EO、EQ计数规则 (16)2.5.2.1. 交易功能计数的概要流程 (17)2.5.2.2. 基本处理的识别规则 (17)2.5.2.3. 交易功能计数规则 (17)2.5.3. 复杂度和贡献的定义和规则 (18)2.5.3.1. EI的复杂度和贡献规则 (18)2.5.3.2. EO/EQ的复杂度和贡献规则 (19)2.5.4. EI、EO、EQ的计数流程 (19)2.5.5. 复杂度和贡献确定流程 (20)2.5.6. 交易功能计数技巧 (21)2.6. 决定调整系数 (22)2.6.1. 调整系数的决定 (22)2.6.2. 确定V AF的流程 (22)2.6.3. 通用系统特性及其影响程度的评定 (22)2.6.4. 各GSC的DI分级详述 (23)2.6.4.1. 数据通讯 (23)2.6.4.2. 分布式数据处理 (23)2.6.4.3. 性能 (24)2.6.4.4. 使用强度高的配置 (24)2.6.4.5. 交易速度 (25)2.6.4.6. 在线数据输入 (25)2.6.4.7. 最终用户的效率 (25)2.6.4.8. 在线更新 (26)2.6.4.9. 复杂的处理 (26)2.6.4.10. 可重用性 (27)2.6.4.11. 安装的简易性 (27)2.6.4.12. 运行的简易性 (27)2.6.4.13. 多场地 (28)2.6.4.14. 允许变更 (28)2.7. 计算调整功能点 (29)2.7.1. 开发项目功能点的计算 (29)2.7.2. 升级项目功能点的计算 (29)2.7.3. 应用功能点的计算 (30)3. 附录A: 未经调整的功能点计算表 (31)4. 附录B:功能点计数中的规则表 (32)5. 附录C: 词汇表 (35)1.功能点分析法概论本章概要地介绍了功能点分析的方法,包括功能点方法的目的以及对功能点分析的方法进行总结。

工作原理分析

工作原理分析

工作原理分析一、概述工作原理分析是通过对某一事物、机器或系统的运行过程进行分析,以揭示其工作机制和运行规律。

通过工作原理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研究对象的工作原理,为改进和优化其性能提供指导。

二、工作原理分析的方法1. 原理分析法原理分析法是通过对对象的原理进行剖析和解析,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其工作过程和特性。

通过明确对象的结构、功能和作用,可以深入了解其工作原理并揭示其关键环节。

2. 性能分析法性能分析法是通过对对象的性能参数进行观察和测试,以获得其工作状态和质量指标,并从中推导出其工作原理。

通过对性能参数的测量和分析,可以了解对象在不同状态下的特性和规律。

3. 数学模型法数学模型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方程,对对象进行建模和仿真,以探究其工作原理。

通过对对象进行数学描述和计算,可以模拟对象的工作过程,并从中得到对象的工作原理和规律。

4. 实证分析法实证分析法是通过实验和观察,获取对象的实际工作情况,并通过数据分析和对比进行原理分析。

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采集,可以直观地了解对象的工作过程和特性,推导出其工作原理。

三、工作原理分析的应用1. 机械设备对于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分析,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机械的结构和运行方式,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例如,对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分析可以揭示其燃烧原理和动力输出方式,为发动机的设计和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2. 电子产品对电子产品的工作原理分析,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其电路结构和信号传输原理。

例如,对手机的工作原理分析可以揭示其通信原理和数据处理方式,为手机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提供参考。

3. 过程控制系统对过程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其自动控制原理和调节规律,优化生产过程和提高系统稳定性。

例如,对工厂的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可以揭示其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算法等关键组成部分的功能和协作方式,为工厂的自动化改造提供指导。

4. 生物学系统对生物学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为生物学研究和医学应用提供依据。

功能原理完整版

功能原理完整版

0 引 言在物理学中,如何选择适当的参照系是非常重要的,在力学中通常选用惯性系,但有时也可选用非惯性系。

功能原理在惯性系中成立,在非惯性系中作适当处理后也成立,有时用它解题很方便。

本文就给出这样的例题。

关于非惯性系参照系中,在《理论力学》中只是研究动力学方程,缺少的是非惯性系中的功能原理。

本文经过推导得出质点系非惯性系的功能原理。

1 功能原理的研究1.1 质点系的动能定理质点系也是实际物体的一种理想模型,它可以当作有限个质点组成的一个系统。

设一个质点系有N 个质点组成,其中第i 个质点的质量为m i ,第j 个质点作用在m i 上的力(内力)为f ij ,这N 个质点以外的其他物体作用在m i 上的合力(外力)为f i ,则由牛顿运动定律()11Ni i i ij ij j dv m f f dt ==+-∑δ (1-1)式中i v 是i m 的速度,而10ij i ji j=⎧=⎨≠⎩, 当, 当δ (1-2)当i m 的位移为i dr 时,以i dr 点乘上式便得()()21211Ni i ij ij i i i j f dr f dr dm v =+-=∑ δ (1-3)将上式对所有的N 个质点求和,便得()21211111N N NN i i ij ij i i i i i j i f dr f dr d m v ====⎛⎫+-= ⎪⎝⎭∑∑∑∑ δ (1-4) 令1Niii dA f dr ==∑ 外, (1-5)()111N Nij ij i i j dA f dr ===-∑∑ 内δ, (1-6)分别代表外力和内力作的功,则(1-4)可写作:2121N i i i dA dA d m v =⎛⎫+= ⎪⎝⎭∑外内。

(1-7)这就是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1.2质点系统的功能原理质点系的内力可以分为保守内力和非保守内力。

例如,质点系内各质点的万有引力是保守内力;质点间的摩擦力是非保守内力。

专题1:功能点分析法

专题1:功能点分析法

功能点分析的步骤
• 我们将以国际标准IFPUG(International Function Point Users Group)组织提供的功能 点估算法V4.1.1为基础进行讲解。如下图所示, 首先大家应该了解功能点估算法的使用步骤。 具体步骤包括: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识别功能点的类型。 识别待估算应用程序的边界和范围。 计算数据类型功能点所提供的未调整的功能点数量。 计算人机交互功能所提供的未调整的功能点数量。 确定调整因子。 计算调整后的功能点数量。
– 当两个应用程序维护和/或引用相同的ILF/EIF,但是每个应用程序分别维护/引用它 们相应的DET时,这些DET在这两个应用程序的维护/引用中将单独计算。
• 例如,一个应用程序的两个“Elementary Process”基本处理过程都需要使用到“地址” 的信息,地址信息又可以细分为“国家、城市、街道、邮编”。那么对于其中一个基本 处理过程来说,它将整个地址信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处理,只算一个DET;另外一个基 本处理过程使用每个地址的详细信息,那么DET就是4个。
ILF和EIF的复杂性计算(2/2)
• RET是指一个EIF/ILF中用户可以识别的DET的集合。如果把DET简 单理解为字段的话,那RET就可以简单理解为数据库中的表。RET 在ILF /EIF中分为两种类型:可选的(Optional)和必选的 (Mandatory)。 计算RET的规则为以下两点:
必选 可选 可选
准备或呈现信息到系统边界外
接受进入系统边界内的数据的能力
可选
必须
必选
可选
必选
可选
事务类型功能点的计算规则(1/3)
• 在IFPUG的定义中有一个重要的单词“Elementary Process”——基本处理 过程。该过程对用户来说是一个有意义的、最小的活动单位,并且是一个 自包含的活动。功能点的分类,EI、EO、EQ的识别都 是基于 “Elementary Process”基本处理过程的。 • EI的计算规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点分析方法之一-原理篇
功能点分析法(FPA:function point analysis) 是一种相对抽象的方法,是一种”人为设计”出的度量方式,主要解决如何客观,公正,可重复地对软件地规模进行度量的问题.
FPA 法由IBM的工程师艾伦·艾尔布策(Allan Albrech) 于20 世纪70 年代提出,随后被国际功能点用户协会(IFPUG:The International Function Point Users' Group) 提出的IFPUG 方法继承,从系统的复杂性和系统的特性这两个角度来度量系统的规模,其特征是:“ 在外部式样确定的情况下可以度量系统的规模” ,“ 可以对从用户角度把握的系统规模进行度量” 。

功能点可以用于“ 需求文档” 、“ 设计文档” 、“ 源代码” 、“ 测试用例” 度量,根据具体方法和编程语言的不同,功能点可以转换为代码行。

经由ISO 组织已经有多种功能点估算方法成为国际标准,如:①加拿大人艾伦·艾布恩(Alain Abran) 等人提出的全面功能点法(full function points) ;②英国软件度量协会(UKSMA :United Kingdom Software Metrics Association) 提出的IFPUG 功能点法(IFPUG function points) ;③英国软件度量协会提出的Mark II FPA 功能点法(Mark II function points) ;④荷兰功能点用户协会(NEFPUG:Netherlands Function Point Users Group) 提出的NESMA 功能点法,以及软件度量共同协会(COSMIC:the Common Software Metrics Consortium) 提出的COSMIC-FFP 方法,这些方法都属于艾尔布策功能点方法的发展和细化。

功能点分析方法具体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测量的具体步骤和方法,通常称为功能点规模测量方法(Functional Size Measurement, FSM),另一部分则是功能点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除非特别说明,通常的情况下并不分开讨论,而是统称为功能点分析方法(Functional Point Analysis, FPA),包括对应用软件的规模测量活动和后续应用测量结果进行适当的项目管理活动.
功能点分析方法有一些相对完整的,自成体系的概念,主要包括基础功能部件(Base Function Component, BFC), BFC类型,边界,用户,本地化,功能领域,功能规模,功能点规模测量的范围,功能点规模测量过程,功能点规模测量方法,功能性需求,质量需求,技术性需求,数值调整以及调整因子等15个关键概念.
功能点分析的基本计数就是依据标准计算出的系统( 或模块) 中所含每一种元素的数目:
①外部输入数(EI :external input) :计算每个用户输入,它们向软件提供面向应用的数据。

输入应该与查询区分开来,分别计算。

②外部输出数(EO :external output) :计算每个用户输出,它们向软件提供面向应用的信息。

这里,输出是指报表、屏幕、出错信息,等等。

一个报表中的单个数据项不单独计算。

③外部查询数(EQ :external query) :一个查询被定义为一次联机输入,它导致软件以联机输出的方式产生实时的响应。

每一个不同的查询都要计算。

④内部逻辑文件(ILF :internal logical file) :计算每个逻辑的主文件,如数据的一个逻辑组合,它可能是某个大型数据库的一部分或是一个独立的文件。

⑤外部接口文件(EIF :external interface file) :计算所有机器可读的接口,如磁带或磁盘上的数据文件,利用这些接口可以将信息从一个系统传送到另一个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