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志敏作文教学《改写小小说》课堂实录
2019听课笔记《贾志敏作文课》语文

听课笔记《贾志敏作文课》听课笔记——全国(六省市)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峰会听课过程记录:一、谈话激趣,认识松鼠特点。
1、揭题,读题、解题。
读好题目(轻快、轻短)。
童:少年儿童话:故事2、回忆自己熟悉的童话故事。
3、揭示童话故事的特点。
生动的故事鲜活的形象做人的道理二、提供续写材料。
(一)提供主人公:松鼠1、师:童话要有一个主人公,今天主人公是(生接)。
你知道有关松鼠的事情?2、生各抒己见。
3、老师对刚才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
老师再一次请刚才表现突出同学,告诉大家他们好在哪里?并请学生再次陈述。
4、说说你心目中是的松鼠。
(二)提供素材:听写句子,为后面续写材料作下铺垫。
1、师告诉听写句子的要求:前面空两格,书写清楚、工整。
2、师报听写句子。
3、每句请一生上台板书,他生在自己本子上书写。
松鼠一家忙着采集松果。
小松鼠高兴地说:“哈哈,今年过冬咱不用愁了!”冬天快要到了,枯黄的树叶纷纷飘落下来。
仓库里堆满了小松鼠最爱吃的核桃。
4、请生依据板书齐读,指名读。
5、思考怎样给句子排列顺序,并板书。
6、理清顺序,再次依据板书句子指名读,齐读。
7、师擦去所有句子,让学生回忆,自由练说。
(三)提供续写开头。
1、师口述两次,生独立默写。
一天早晨,小松鼠要去仓库里吃几个核桃。
它跑到仓库里一看,一个核桃也没有,连爬带滚地说:“仓库里的核桃全被偷走了。
!”2、生朗读默写的材料,师校对补充。
三、在提供的材料上展开想像。
1、生想像:谁偷走了松鼠的核桃?2、师提供报纸上的真实报道:小松鼠的核桃被游客偷走了。
3、生想像:接下来小松鼠该怎么办?该怎样过冬?师板书:夺回、诉讼、寻找、死去、报复、示威……四、学生写作。
在提供的开头上,把刚才自己的想像内容描写具体,要求自取题目,字数在400字左右。
贾志敏教学实录——《我不怕鬼》

贾志敏教学实录——《我不怕鬼》执教贾志敏五(2)班 2007年11月11日第一课时师:我小时候,父亲对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说做人要老老实实,老师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写字要认认真具。
做人老实也好,写字认真也好,说的都是一个道理:人生短暂,我们要走好人生每一步。
于是我就写字认真了,读书刻苦了,今天就成为一个光荣的小学老师。
下面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字,老师怎么把这个字写工整,写漂亮的。
师:撇,竖,横折,这里要顿一顿,然后一横封口,一撇要长一点,最关键是的是竖弯钩,撇折点。
念什么?生:鬼。
师:声音要响,口齿要清。
生读。
一起读。
师:集体读要轻,短促一点。
师:数数看,几笔?生:9画。
师:谁再来说,我问的是鬼字有几笔。
生:鬼字有9笔。
师:两个小朋友答案一样的,但我显然喜欢这个小朋友的回答,回答完整,是对老师的尊重。
如果用部首查字法,要找到这个字,查什么?生:查“鬼”部。
师:对了,如果查“撇”就不对了。
跟老师一起念。
鬼,见过吗?生:没。
师:没见过,怎么会有这个字?原来,当人们对一种自然现象,打雷啊,刮风啊,地震啊,海啸啊……不清楚的时候,他们误以为,世界上有个神仙在主宰着一切,人活着做好事一生,死了以后,上天堂成仙;做坏事,下地狱做鬼。
听说鬼的品种有很多,大头鬼,小头鬼……鬼的面目很狰狞,于是许多人都怕鬼。
(板书:怕)师:这是有神论者,无神论者不相信世上有鬼,他们――(板书:不。
)(指“不怕鬼”)今天要学的就是一个不怕鬼的人,(板书:我。
)谁来读一读:我不怕鬼。
生读。
师:一起念,读的时候轻一点。
生读。
师:“我”是谁?大家看屏幕。
生:鲁迅。
师:你们对鲁迅了解吗?了解的说说。
生:他曾经用自己笔下的作文和日本人作斗争。
师:不是和日本人,是和反动的,封建的势力,他和日本人倒是好朋友。
生:鲁迅用自己的笔,写出什么有名的文章,有一本书,叫《阿Q正传》。
师:你的知识很渊博,别人不知道的你都知道,《阿Q正传》不是书,是一篇文章。
贾志敏作文教学札记.doc

贾志敏作文教学札记和孩子们一起快乐在语言文字中(一)在三尺讲台上,我一站就是50年。
教了一辈子的小学语文,教了一辈子孩子的作文。
其间,甘甜多于辛酸,收获大于劳累。
我喜欢孩子,我喜欢课堂,我更喜欢在课堂里教小学生学习母语。
50年里,我和孩子们一起快乐在咱们祖国的语言文字中间。
今天,就如何进行小学作文教学,和青年教师说说一些肤浅的认识和零星的记忆。
小时候,我特别怕作文我小时候,跟许多孩子一样,也害怕作文,也写不好作文。
老师出了作文题,我口咬铅笔头,眼瞪天花板,熬过了两节课,草稿纸上只开了个头:“今天,天气很好,我起了个大早……”眼看别的同学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回家了,我却被先生留下“关夜学”,留在教室里一边哭一边继续“咬铅笔头”。
作文簿发下来了。
别的同学喜形于色,眉开眼笑,我看着老师批着的那个红红的、大大的“劣”,愁眉苦脸,不知所措。
教书先生说我不是读书的料,父亲说已经为我准备好了一辆黄包车,长大了就去拉黄包车。
后来,换了一位语文老师,记得,他叫吴子祥,五十开外,很慈祥,说话也很风趣。
记得,他从不轻易批评、指责同学,更不见他发火训人。
大家都爱上他的课,我特别喜欢他。
上课时,我从不走神,作业也会做了。
每个星期他总要腾出一节课的时间让我们看课外书,有时候还讲故事给我们听。
他讲到紧要关头,往往故意“卖个关子”,说什么时间不多了,欲知后事如何,请大家去看书吧!说着,发给每个同学一本书。
我读书的兴趣似乎就是在那时候培养出来的。
以后,我就经常到图书馆去阅读报纸杂志和世界名著。
记得有一次,老师出了一个“快乐的星期天”的题目要我们作文。
我想起不久前的一个星期天,我随叔叔去竹林打鸟的事。
那是一个晴朗的天,叔叔提着汽枪带着我走了许多路,来到一个竹林里。
林子好大,鸟儿也特别多。
叔叔告诉我,这是画眉,那是黄八郎……。
他的枪法很准,不多时间,就射下了许多鸟。
他只管射击,我就管捡鸟。
我的手直痒痒,也想摸摸枪。
后来,经不起我的央求,他答应让我放几枪。
名师贾志敏:(记一件事)作文教学指导实录

名师贾志敏:(记一件_____事)作文教学指导实录第一课时一、听话,找中心句师:我们都了解,一篇作文是由一个个段落组成的,每一个段落是由一个个句子组成的,每一个句子又是由一个个词语组成的。
因此,写好作文,就要用好每个词,写好每句话和每段话。
下面老师念几段话,大家认真听,认真想,每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老师念第—段话)生:这段话是围绕“小明是个粗心的孩子〞来写的。
师:(翘起大拇指)你讲得真好!(老师念第二段话)(生紧张,在老师启迪下,第5次才说完整:“这段话是围绕‘河马的嘴比一般动物的嘴都大’来写的。
〞)师:(提高声音,愉快地)真了不起!(走上前)我可以跟你握手吗(跟这位学生握了手)你一共错了4次,第5次才正确,同学们都没有这种学习经历。
学习就是要这样,错了没有关系。
(师又说了第三段话,学生很快答出。
)二、指导认真观察师:(出示一个大橘子,放在学生简单看见的位置)这是一个橘子。
(板书:这个橘子真可爱)谁来读呢(一生读)师:读得一般,谁再试一下(又一生读,“这个〞拖调了。
)师:不是念“这——个〞,应该念“这个〞,语速要快些。
你读。
(学生读) 师:你读得真好!大家一起读。
(学生齐读)师(板书:啊!)在前面加一个“啊〞,谁能读好(学生读得不错)师:啊,这个橘子真可爱!怎么个“可爱〞,要用事实说话,要表达形象,要把话写具体。
怎样写具体要——(板书:观察)。
观察,指的是以看为主,对事物进行调查。
观察要——(板书:认真)。
如果要写这个橘子,你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观察(学生说了颜色、形状、大小,教师板书。
)师:小朋友真聪慧!还有吗(见学生不举手,老师走过去,拿起橘子,作了一个“掂〞的动作。
)生:(脱口而出)重量。
师:(板书:重量)好!再近一点呢(老师把橘子送到鼻子前,作出嗅的动作。
) 生:(抢答)味道。
师:(反问)是味道吗,鼻子能了解它的味道吗生:(恍然大悟)香味。
师:(板书:香味)再认真观察(特意展示了橘子带叶的柄)。
《推敲》课堂实录(贾志敏)

《推敲》课堂实录(贾志敏)《推敲》课堂实录(贾志敏)《推敲》课堂实录:第一课时(师:叶圣陶:语:口头语言,文,书面语言。
让学生学会说话,学会书写。
一本:以学生为主。
二主:以训练为主。
以鼓励为主。
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
你听了累不累?如果累了,语言不精炼,如果不累,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教材仅是教学的材料,教无定法,因为文无定法。
现在目标有了,关键是我们对教材的处理。
)师:我们的祖先真聪明,发明了火药,指明针等,对社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还发明了许多有趣的文字,比如上节课我们说的那个“木”字。
(师板书,画“木”),(写“休”,)一个人在树边上休息。
再比如说,“步”,上面指鞋子,下面也是鞋子,两脚跨出去,不是一步吗?词也很有意思,“左右”,(让生举左右手)“左右”又有了新的意思,再比如说“东西”。
表示方向,两个字摆一起,就变成了物件。
(生读)师:这是什么?生:书。
师:这是什么、生:粉笔。
师:我是东西吗?师:换个偏旁,变成其他字。
(生说:校,郊等)师:生:驶,驰,蚂,驴。
师:这些字会读了,自己把课文念念。
(生自读课文)师:第一个同学读书流利,还带有一点感情,第二位同学嗓音好听,第三位同学读书姿势最好,待会儿请你们来展示。
(生描红)师:看一看练习的第三题,有八个词语,哪个小朋友来读一读。
(生读,再指名读)师:避让什么意思?生:避让是让开的意思。
、(表演避让)师:躲开,让出路来,给别人走。
)师:沉睡是什么意思?生:睡得很沉。
师:家境贫寒。
生:家里很穷。
师:贫是什么意思,寒是什么意思。
生说。
师:家庭状况很差。
师:给每个小节加个节号。
几个小段,每个小朋友来读一小节,随便你读哪个小节。
先告诉大家你读第几节。
生:我读第二节。
生:我想读第七自然段。
(师打断,帮助学生强调“也”是一位诗人,“过了一会”。
生:我也喜欢读第七自然段。
师:(师打断)你能不能读得快一些。
(示范,并给予表扬,再示范)师:孩子们,听着,他很会读书,前后语调有变化,这就叫有感情地朗读。
贾志敏《镇定的女主人》课堂实录

《镇定的女主人》课堂实录贾志敏(课前板书)18镇定的女主人师:上课。
生:起立。
师:小朋友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老师已经把课题写在黑板上了,会念课题的请举手(做举手示意)。
生(积极举手)师:你说。
生(3,1):十八,镇定的女主人。
师:你念念看。
生(3,2):十八,镇定的女主人。
师:哟,你念得更好。
你说。
生(4,2):十八,镇定的-女-主-人。
师:哦,念得都很好。
我们一起念。
预备,读。
生(齐读):十八,镇定的女主人。
师:《镇定的女主人》,这个课文了,它是略读课文。
所以在18这个课题序号上面打了星号。
大家看,这个词,一起念一下。
(指“镇定”)预备,读。
生:镇定。
师:这个镇定,这个镇定的镇,左边是什么?生:金字旁。
师:金字旁,这个金(板书“金”)作为偏旁,写的时候就不是这么写了。
撇不变,捺变成横啦。
下面一横不变,下面一横也不变,这一竖一横变成师生:一提啦。
师:这金字旁这么写。
右边时候什么?生:真。
师:真真假假的真,里面几横啊?生:三横。
师:别马大哈,漏了一横,两横就变成一个错字啦。
镇—(板书镇),啊,我们能不能填上一个词,恰好跟镇定差不多意思。
组个词,我们把它叫做近义词。
生:镇静。
师:镇静,对,还有吗?(学生沉默)好,镇静(板书镇静),是镇定的意思,就是遇到紧急的情况,他不慌张。
一起读。
生:镇静。
师:再读。
生:镇静。
师:我们找一个词,意思跟它相反的。
你说呢?生(2,3):慌张。
师:慌张,好的。
你说呢?生(4,1):慌忙.师:慌忙,你说呢?生(2,2):慌乱。
师:慌乱,都是的。
跟慌字有关系的,那就是不镇定了。
慌张、慌忙、慌乱,都是与它也是想法的了。
(板书:慌张)一起念。
生(齐读):慌张。
师:现在我们不用这个词,用下面的词来做作课题,怎么念?你说。
生(1,1):镇静的女主人。
师:对了,镇定的女主人就是镇静的女主人。
那么用它来做题目呢?好,你念念看。
生(4,3):不慌张的女主人。
小学作文教学《改写小小说》课堂实录(第一课时)

生 : 红 樱 是 一 位 作 家 . 曾 写 杨 她
过 关 于 马小 跳 的系 列 故 事 。
师 : 四部 古 典 小 说 。 小 说 分 “ 长 篇 ”“ 、 中篇 ” “ 篇 ” 现 在 流 行 快 餐 和 短 文化 连 小 说 也 决餐 ” . 仅 一 二 了 有 百 字 的小 说 人 给 它起 了个 有 趣 的 有 名 儿 叫 “ 小 说 ” 又 叫 “ 型 小 说 ” 小 , 微 。 ( 书 : 微 型 ” 板 “ ) 评析 : 区分 小 说 的 类 型 , 用 学 运 生 熟悉 的快 餐 来 比方 . 学 生 更好 地 让 了解 微 型 小 说 的 特 点 . 得 小 说 的 相 获
当用 了高 年 级 学 生一 听 就 明 白的 语
节 目 . 从开 始 看 到 结 束 。 么 节 目 我 什
让我这么喜爱 ? 原来 是 一 档 《 物 专 人
二 、 习《 魔 约 翰 》 学 恶
1 恶 魔 约翰
言 . 很 多 习惯 了赏识。
重地 砸 在 吧 台上 , 了。 碎
“ … …您 再 要 一 杯 吗 ? 杰 克 哆 您 ”
今 天 向 你 们 介 绍 三 篇 微 型 小 说
( 书“ 板 三篇 ” , 6 同学 来 读 。 )请 个 师 : j 篇 ?谁 读 课 题 ? 哪 ( 个 同学 分 别 读 课 题 , 老 师 用 6 “ 好 ” “ 的 ” 别评 价 ) 真 、好 分
关知识。
生 : 还 写 过 《 气 宝 马 小 跳 》 她 淘 。
后 来 改 编 成 电视 剧 和 动 画 片 . 们 都 我
爱 看
几 百英 里 内最 危 险 的通 缉犯 . 警 察 连
都 拿 他 没 办法 !”
向贾老师学教语文——《贾志敏阅读教学经典课例品读(四至六年级

向贾老师学教语文——《贾志敏阅读教学经典课例品读(四至六年级)》读后感作者:钱娟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9年第9期钱娟读了《贾志敏阅读教学经典课例品读(四至六年级)》,不得不感叹,贾老师不仅是“最会教孩子作文的小学语文教师”,更是“最善教孩子阅读的小学语文教师”。
每每读到新意迭起的设计,竟忍不住拍案叫绝,由衷佩服这位“设计的高手”“善教的老师”。
读着书中的一篇篇实录,好似又走进了贾老师真实、扎实、朴实的课堂,感受着他的教学艺术、教学思想。
每一篇实录看似简单,却是精彩无比。
深厚的语言功底,广博的语文知识,循循善诱的导学艺术,幽默机智的教学语言,游刃有余的课堂驾驭能力,令人陶醉!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最困扰的是,一篇课文如何确定适切的教学目标,如何选取正确的教学内容,如何发现精准的语言训练点,如何设计对应的教学习题……这一本书里,都有清晰的展现与细致的解读。
每一篇教学实录都有编写者的学习笔记和研读感悟,从“教了什么”“怎么教的”“为什么这么教”几个方面,挖掘教学精彩之处的根源,辨析教学策略实施的效果,深究教学内容选择的用意,分析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将老一辈的教育精髓清楚明白地呈现给我们年轻一代。
掩卷沉思,新时代,我们该向贾老师这样的小学语文先行者学些什么呢?一、“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贾老师一直主张“真语文”,课堂的核心在于“真”字,教师真教,学生真学。
贾老师也常教导我们,教师的责任并不在于“上好课”,而在于“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机会交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充分拥有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使他们都能成为学习的主角。
”在实录中,我们常见贾老师为了鼓励学生回答,故意“装傻”,把表现的机会、成长的机会让给学生。
为了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语文,课堂上摒弃“问答式”呆板的教学,而是腾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听、说、读、写,思、议、品、悟,保证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
在展开教学活动时,如若碰到学生难以理解或生成其他问题时,贾老师总会顺应学生学情,以学生的学习感受为根本,“淡化教师,突出学生”,对课堂进行微调,真正做到“教为学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作文教学《改写小小说》课堂实录(2课时)执教:著名语文特级教师贾志敏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师:年纪大了,电影不看了,可是上个星期,中央电视台有一档节目,把我吸引住了,我从头看到尾,不但从头看到尾,还预告晚上12:00重播,到了12点,我又起床,从头看到尾。
是什么节目让我这么喜爱呢?原来是一档人物专访的节目,著名的节目主持人柴静采访一个中年女子。
这个中年女子我说出来,大家可能认识,姓杨的,叫杨红樱。
知道吗?杨红樱有谁知道?(学生未回答)杨红樱怎么不知道?奇怪,杨红樱有谁知道?生:杨红樱是著名作家生:杨红樱是著名作家,他曾写过关于马小跳的故事。
师:你说得比他好.生:杨红樱是一名作家,他写过淘气宝、马小跳这本书,并且编成了电视剧动画片,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师:你说得比他好。
生:……师:杨红樱,他原来也是个小学教师,跟我一样教过小学语文,他发现小孩子最喜欢听故事,所以,他就把小说读给他们听,他发现读到精彩的地方,小朋友摇摇晃晃,故事讲完了,他就自己写,写着写着,越写越多,越写越好,连出版社的社长都知道了,王社长就把他调到出版社,专门写小说。
所以,小说就是故事,故事就是小说。
师:“小说”两个字会读吗?(生齐读“小说”。
)师:不对。
要这样读。
(师范读;师带读;学生反复练读“小说”。
)师:对了,对了。
师:小说就是故事。
如果我问你读过什么小说,你可能想不起来。
但如果我问你这个问题,估计四十多个同学不举手的没有。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哪四个?如果这个都不知道,那你脑子有问题(笑声),四大名著是什么?你说。
生:《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
师:这就是小说,古典小说。
小说就是故事。
50万、100万字,叫“长篇小说”; 5万字,6万字,叫“中篇小说”;1000字,2000字的,叫“短篇小说”。
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吃饭,麦当劳,十分钟解决问题,叫快餐文化,小说也有快餐。
100字200字的叫小说,有人给它起了个有趣的名字叫小小说,但小小说不规范,所以把“小”改成“微型”,(板书:“微型”)师:2个字变4个字,会读吗?(生读“微型小说”)师:对了。
指名多个学生读“微型小说”;全班同学一齐练读“微型小说”。
师:说它是微型小说,但小说的特点仍然保存。
第一个,小说有生动有趣的故事,没有生动有趣的故事谁来看。
第二个,小说里面的人物形象特别鲜明。
像孙悟空、贾宝玉、武松、林冲……这些人物形象都很丰满。
第三个,小说它一定有独特的写作方法,是人们预想不到的。
今天向大家推荐微型小说(板书“三篇”)三篇。
2个字变4个字,4个字变6个字。
我请几位同学来读,1、2、3、4、5。
(五个同学分别读课题,老师用“真好”、“好的”分别评价)师:同学们发现吗,老师在评价同学读的时候,分别用了真好、好的。
再指名读课题(多个学生读“微型小说三篇”师评价指导鼓励)师:哪三篇?谁来读?注意啦,一定有同学读错,信不信?第一个、第二个。
第一位学生读三篇小说的题目。
师:读得不错。
读得不错的意思是马马虎虎。
(笑声)有一个细小的地方没有注意,估计十个有十个读不好。
第二位学生读。
师指导区别两个“本”的不同读音,强调第二个“本”字是儿化音,并进行示范,让学生练读“本”字,师带读“两本小学课本”。
师指导学生反复练读三篇小小说的题目。
师带读。
师:这三篇小说加起来1100字,第一遍280个字,第二篇500个字,第三篇220个字,同学们读,看谁读得好。
二、学习《恶魔约翰》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巡视观察,指导学生要自己读自己的,并叫两个同学站起来。
师:大家看到两个同学站起来,为什么?好啊。
好在哪里?读书要讲究姿势,(?),这个同学好,坐得很直。
读书要讲究效果,不要作腔拿调,一字一顿,要读正确、读流畅,读得有感情。
我听了一下,大部分同学读得不够好,都是作腔拿调,一字一顿。
师带读题目《恶魔约翰》。
师:每一篇问你三个问题。
看谁知道。
第一个问题,文章写到恶魔约翰,约翰是恶魔写了五个理由,请问你,你找得到吗?约翰是恶魔有五个理由,你说。
(指名分别说)生1:因为约翰是方圆几百里内最危险的通缉犯。
师:对了,还有四个。
生2:连警察都拿他没办法。
师:第三个,还有三个生3:酒吧外面一片大乱……师:听不懂,中国人说中国话,连中国人都不懂,为什么说约翰是恶魔,用自己的话讲。
生3:酒吧里客人早就跑得没了人影。
师:我也听不懂。
生3:只听见……师:用自己的话怎么讲?生3:人们都怕恶魔约翰……师:第四个原因,跟老板有关系。
生4:老板特别提醒杰克……师:第五个理由,最后四个小节用一句话来概括,我来提示一下,用一个关联词来说:连……也……知道吧,还不会。
生5:连一个凶神恶煞的大汉也怕恶魔约翰。
师,对啊,你真是聪明!师:说约翰是恶魔,文章里写了五个理由,让一个学生把五个理由连起来说,知道吗?说错没关系。
一学生回答。
师:对啊,这是第一个问题。
带读“恶魔约翰”师:第二个问题,你会读书吗?刚才读书,我听来听去,只有一个小朋友读得像样,其他同学。
你只要读两句话,文章的最后两两句话。
师范读:“您……您再要一杯吗?”“见鬼,我哪来时间!你不知道恶魔约翰就要来了吗?“师:谁愿读?一个、二个……八个。
(八个学生分别读)。
师评价:不要有气无力,可以,你读得比他好,你读得比所有人都好,你聪明……师范读。
生再读,师评述、指导、鼓励。
师与一位学生合作朗读并表演(笑声、掌声)第三个问题,看谁聪明,拿起笔,把文章里面描写恶魔约翰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句子划下来?快快快!学生在教材上划句子。
师:四十几个同学没有几个聪明的。
师:都画了吗?学生不做声。
师:没有画的有吗?没有。
都画了。
指名学生说自己画的。
生:这里的约翰是假的,生:这里恶魔约翰没有出现。
师:根本没有出现,你乱画,文中没有出现约翰,但我们感觉到这个约翰是恶魔,用的是什么写作方法?生:侧面描写。
师解释什么叫侧面描写。
师带读“恶魔约翰”。
三、学习《两本小学课本》齐读题目,指导怎样读。
学生再读请一同学朗读《两本小学课本》全文。
师边听边进行指导读准字音:半晌、中;示范读,鼓励赞扬:能够读得这样好,没有五年十年做不到。
师:这篇小说老师也提三个问题。
教认“银手镯”。
解释“银手镯”的意思。
问:母亲的这对银手镯哪来的?(生稍有沉默)师:这么简单的问题不知道?(一生答)。
师:用自己的话说。
学习“入土为安”。
解释安字,叫学生说带“安”字的词语:平安、安详、安稳……生:安息。
师:对了。
(解释“安息”的意思。
)第二个问题,书上这个长句了(在临近高考的那段日子里……)你会读吗?叫三个同学分别读这句话。
第一个同学读。
师:有个地方读错了,师指导,再读,师:这次对了。
第二个同学读。
师:读得没有他好。
第三个同学读。
师:读得很差。
(笑)师范读“在临近高考的那段日子里”,指导读好“在”字。
指名三个同学读;再叫两个同学练读;师范读;全班齐读。
师:这句话点明了故事的时间,整篇文章500个字,现在你说两句话,50个字,把整篇文章概括起来,说说在临近高考的那段日子里,母亲干什么,我干什么?把500字变成 50个字。
指名三个同学进行概括口述。
第一位同学说。
师边听边指导,说不上时,老师进行提示引导。
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话来说。
说完后,师评述:不稀奇,鹦鹉学舌。
第二位同学说。
师也进行适当的指导与引导。
评价:比他说得好。
第三位同学说。
师没有进行提示引导。
评价:真好。
再次指名三位同学继续进行概括口述。
老师不做提示,让三位同学独立说。
师:真好。
第三个问题:读《两本小学课本》,问:这两本小学课本对他考上大学有用吗?生1:有用。
生2:一半有用一半没用。
生3:没用。
师:为什么说没有?生:因为这本小学课本是假的。
(笑)师:他说没用,他说有用。
其实这个问题,既没用又有用,(指着第二个同学),你说得对,一半有用,一半没用。
你能把这两种意见掺合在一起说吗?说它没用是什么?说它有用是什么?(学生说)再指名一学生说。
带读《两本小学课本》。
四、学习第三篇《烛心》齐读文题多遍。
指名第一位学生读《烛心》全文。
师:像说话一样读书。
指导读好“真是”指名第二位同学读《烛心》全文。
指导练读“笃、笃、笃”师:什么词?生:形声词。
师:不对。
生:象声词。
叫同学在自己的桌面上敲出声音进行体验。
请一学生在黑板上敲出声音,体会“笃、笃、笃”师:敲门还有什么声音?如果你的妈妈睡着了,敲了半天没有醒,怎么敲?(生在敲黑板演示),你要敲隔壁邻居的门怎样敲?生(敲黑板演示):轻轻的。
师:聪明。
师:还有什么象声词?生:嘟嘟嘟。
生:噔噔噔。
师:不聪明。
生:树叶沙沙声。
师:聪明。
生:门铃叮当志;小河哗哗声;敲钟当当声;小狗汪汪声……生:溺水救命声,师:这是说话的声音。
学习“支使”、“指使”。
指着黑板上的词语“支使”、“指使”这两个词,谁来读一下。
生读师:怎样区别?支使,支什么,指使,指什么?换一个词。
请同学思考意思回答,生:支持;支配生:指令;指派。
师:前面的支使有这个意思。
我来提示一下,师不断做指挥唱歌的手势来启发学生理解。
生:指挥师:表扬,真聪明。
(亲切抱住学生)这就叫聪明!读“烛心“。
请学生读,师评述指导启发学生读好。
作者用这个题目,大概意思是什么?用蜡烛代表什么?想想。
生:代表人们的心灵,代表人们的良心……师进行总结。
师(伸出两个手指):看老师的手,代表两个人,一个是阿姨,一个是小男孩。
“我”是谁?阿姨。
现在倒过来,我是小男孩,你把这位话说一说,用200字。
指名一位同学概括复述大意。
师抓住“停顿“一词,表扬学生用得好,师:你为什么要用”停顿“。
生:因为阿姨想了想。
师:说得真好,语气连贯。
指名第二位同学概括复述大意。
师:不有反反复复说……不要争相,敲三下就够了;自己莫说自己的眼睛清澈。
拿出本子,第一件事,20分钟的时间,把这两个同学说的话,扩写成500字的文章。
第二件事,写完以后,换一个题目。
第二课时一、学生独立习作学生进行习作,师巡看。
二、作文交流与讲评1、评讲拟写作文题目师:20分钟写了19分钟,还留下1分钟做什么?给文章写题目。
教师依次叫学生口述自己拟的题目,对每个学生写的题目进行评述,选择好的题目让学生写在黑板上的表格里。
生:停电之夜;妈妈送给阿姨的蜡烛;帮助就这么简单,蜡烛的力量,邻里之间,蜡烛代表我的心,人间处处有真情;珍贵的蜡烛,蜡烛情深;蜡烛。
真情。
夜晚,停电显真情,停电情深,蜡烛那段情,远亲不如近邻,师:我们先看字,字要写得好,字是人的脸面,小姑娘字写得难看,长大没人要;男孩子字写得难看,小姑娘不喜欢。
我们看看字写得好不好。
师评讲学生写在黑板上的作文题目。
师:先看字,再看内容,(师看了一会)没有字写得像样的。
师简明扼要地评述学生在黑板上写的作文题,分别在写好的题目旁边打上星号(表示比较优秀)或勾(表示还可以)。
2、评讲作文内容与写作请两个同学读自己的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