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合集下载

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

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

关于贯彻执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的通知
福建省建设厅、福建省地震局,2002年4月30日,闽建设〔2002〕37号)
各设区的市建设局、地震局(办):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以下简称《区划图》)已于2001年2月2日发布,自2001年8月1日起实施。

鉴于《区划图》较原《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有较大变化,为了便于操作,根据《区划图》,省建设厅和省地震局联合组织有关专家,对我省现有建制乡(镇、办事处)抗震设防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进行划定,并制定《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详见附件1)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详见附件2)。

为使《区划图》得到全面贯彻执行,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新建、改建、扩建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施工、验收以及编制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土利用规划均要按本标准执行。

二、根据《区划图》使用规定,下列工程或地区的抗震设防要求不应直接采用本标准,需做专门研究:
1、抗震设防要求高于本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抗震设防要求的重大工程、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核电站和其他特殊要求的核设施建设工程;
2、位于复杂工程地质条件区域的大城市、大型厂矿企业、长距离生命线工程以及新建开发区等。

三、建筑工程使用《区划图》时,按相关设计规范执行。

附件:1.《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
2.《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
附件1:
《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
附件2:
《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

GB 18306-2001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 图(有图)

GB 18306-2001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    图(有图)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前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三章第十七条、第十八条有关规定及工程建设对编制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需求制定的。

本标准吸收了我国近10年来新增加的、大量的地震区划基础资料及其综合研究的最新成果,采用了国际上最先进的编图方法。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为减轻和防御地震灾害提供抗震设防要求,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包括:a)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b)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c)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调整表。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D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聿贤、高孟潭、徐宗和、薄景山、张培震、陈国星、谢富仁、李大华、冯义钧、许晏萍。

1 范围本标准给出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及其技术要素和使用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以及编制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土利用规划。

2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2.1 地震动参数区划 seismic ground motion parameter zonation 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指标,将国土划分为不同抗震设防要求的区域。

2.2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seismic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与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最大值相应的水平加速度。

2.3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 characteristic period of theseismic response spectrum 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开始下降点的周期。

2.4超越概率 probability of exceedance某场地可能遭遇大于或等于给定的地震动参数值的概率。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版简介精品PPT课件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版简介精品PPT课件

附录A 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 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天津市城镇设计地震分组大部分为“第二组”,局部 为“第三组”
附录A 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 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天津市城镇区划界线图:
附录A 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 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表C.2 天津市城镇峰值加速 度和特征周期列表:
GB18306-2015 主要特点:
与GB18306-2001版相比,新修订的全国地震动峰值 加速度整体上有适当提高,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3.城市抗震设防水平有所增加。全国县级以上城市中 设防水平变化较大的约占12.5%,其中6.9%的城市 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从0.05g提高至0.1g或 0.15g,4.6%的城市从0.1g或0.15g提高至0.2g, 1%的城市从0.2g提高至0.3g。
GB18306-2015 主要特点:
与GB18306-2001版相比,新修订的全国地震动加速 度反应谱特征周期整体上有适当提高,主要体现 在2个方面: 2.城市抗震设防水平有所提高。全国县级以上城市中 有14.8%城市的特征周期分区值有提高,只有1.8% 的城市略有降低,其余83.406-2001版相比,新修订的全国地震动加速 度反应谱特征周期整体上有适当提高,主要体现 在2个方面: 1.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0.40s及以上地 区面积有所增加,从55%上升到59%。其中,0.40s 地区的面积从24%增加到27%,0.45s地区面积从 31%增加到32%;
天津市行政分区情况
天津市内外共计16个区县
1. 市内6区:和平区、河西区、南开区、河东区、河北区 、红桥区; 2. 市外7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武清区 、宝坻区、滨海新区; 3. 外围3县:宁河县、静海县、蓟县。

福建省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福建省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关于贯彻执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的通知(福建省建设厅、福建省地震局,2002 年 4 月 30 日,闽建设〔2002〕37 号)
各设区的市建设局、地震局(办):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以下简称《区划图》)已于 2001 年 2 月2 日发布,自 2001 年 8 月 1 日起实施。

鉴于《区划图》较原《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有较大变化,为了便于操作,根据《区划图》,省建设厅和省地震局联合组织有关专家,对我省现有建制乡(镇、办事处)抗震设防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进行划定,并制定《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详见附件 1)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详见附件 2)。

为使《区划图》得到全面贯彻执行,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新建、改建、扩建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施工、验收以及编制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土利用规划均要按本标准执行。

二、根据《区划图》使用规定,下列工程或地区的抗震设防要求不应直接采用本标准,需做专门研究:
1、抗震设防要求高于本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抗震设防要求的重大工程、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核电站和其他特殊要求的核设施建设工程;
2、位于复杂工程地质条件区域的大城市、大型厂矿企业、长距离生命线工程以及新建开发区等。

三、建筑工程使用《区划图》时,按相关设计规范执行。

附件:1.《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
2.《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
附件 1
附件 2。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关于贯彻执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的通知(闽建设〔2002〕37号)关于贯彻执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的通知(福建省建设厅、福建省地震局,2002 年4 月30 日,闽建设〔2002〕37 号)各设区的市建设局、地震局(办):《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以下简称《区划图》)已于2001 年2 月 2 日发布,自2001 年8 月 1 日起实施。

鉴于《区划图》较原《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有较大变化,为了便于操作,根据《区划图》,省建设厅和省地震局联合组织有关专家,对我省现有建制乡(镇、办事处)抗震设防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进行划定,并制定《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详见附件1)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详见附件2)。

为使《区划图》得到全面贯彻执行,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新建、改建、扩建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施工、验收以及编制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土利用规划均要按本标准执行。

二、根据《区划图》使用规定,下列工程或地区的抗震设防要求不应直接采用本标准,需做专门研究:1、抗震设防要求高于本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抗震设防要求的重大工程、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核电站和其他特殊要求的核设施建设工程;2、位于复杂工程地质条件区域的大城市、大型厂矿企业、长距离生命线工程以及新建开发区等。

三、建筑工程使用《区划图》时,按相关设计规范执行。

附件:1.《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2.《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附件 1《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附件 2《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

新版《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简介及对浙江省的影响

新版《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简介及对浙江省的影响
l n f l u e n c e o f t h e Br i e f I n t r od u c t i o n o f t h e Ne w Edi t i on o f
( ( Z o n i n g Ma p o f t h e S e i s mi c P a r a me t e r s o f C h i n a } t o Z h e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
葛立 勇
G E L i y o n g
( 浙江天和建筑设计有限公 司, 浙江 湖新 版区划 图有 两个重要改进 : 一是全国范围消灭不设防 ( 基本地震烈度 6度 以下 ) 地 区, 二是地震动参数 细化到乡镇 街
道一级。新版区划图包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图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 周期 图( 所谓 “ 两图” ) 、 地震动峰值加 速度调整 系数表和基本 地 震 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调整表 ( 所谓“ 两表” ) 。“ 两 图” 直接给 出的是基本地震动 , 对应 的场地类别为 Ⅱ类场地 , 在确定抗震设防地震动
参数时 , 还应根据标准韵要求确定不 同场地多遇地震动 、 罕遇地震动 和极罕遇地震 动。 关键词 : 地震动 峰值加 速度 ; 地震 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 ; 场地类别 ; 四级地震作用
中图分类号 : P 3 1 5 . 5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8—3 7 0 7( 2 0 1 7 ) 0 3 —0 o 2 6— 0 3
作者 简介 : 葛立勇 ( 1 9 6 5 一) , 男, 浙江湖州人 , 高级工程师 , 从事建筑结构设计工作 。
第 3期
葛立勇: 新版《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简介及对浙江省的影响

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前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三章第十七条、第十八条有关规定及工程建设对编制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需求制定的。

本标准吸收了我国近10年来新增加的、大量的地震区划基础资料及其综合研究的最新成果,采用了国际上最先进的编图方法。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为减轻和防御地震灾害提供抗震设防要求,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包括:a)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b)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c)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调整表。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D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聿贤、高孟潭、徐宗和、薄景山、张培震、陈国星、谢富仁、李大华、冯义钧、许晏萍。

1 范围本标准给出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及其技术要素和使用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以及编制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土利用规划。

2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2.1 地震动参数区划 seismic ground motion parameter zonation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指标,将国土划分为不同抗震设防要求的区域。

2.2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seismic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与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最大值相应的水平加速度。

2.3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 characteristic period of theseismic response spectrum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开始下降点的周期。

2.4超越概率 probability of exceedance某场地可能遭遇大于或等于给定的地震动参数值的概率。

《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

《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

《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关于贯彻执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的通知福建省建设厅、福建省地震局,2002年4月30日,闽建设〔2002〕37号)各设区的市建设局、地震局(办):《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以下简称《区划图》)已于2001年2月2日发布,自2001年8月1日起实施。

鉴于《区划图》较原《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有较大变化,为了便于操作,根据《区划图》,省建设厅和省地震局联合组织有关专家,对我省现有建制乡(镇、办事处)抗震设防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进行划定,并制定《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详见附件1)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详见附件2)。

为使《区划图》得到全面贯彻执行,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新建、改建、扩建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施工、验收以及编制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土利用规划均要按本标准执行。

二、根据《区划图》使用规定,下列工程或地区的抗震设防要求不应直接采用本标准,需做专门研究:1、抗震设防要求高于本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抗震设防要求的重大工程、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核电站和其他特殊要求的核设施建设工程;2、位于复杂工程地质条件区域的大城市、大型厂矿企业、长距离生命线工程以及新建开发区等。

三、建筑工程使用《区划图》时,按相关设计规范执行。

附件:1.《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2.《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附件1:《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抗震设防烈度小于6度6度7度8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 0.05g 0.1g 0.15g 0.2g福州市鼓楼全部台江全部仓山全部晋安日溪、寿山、宦溪、岭头、鼓岭其余马尾琅岐其余闽侯洋里、小箬、廷坪、大湖、白沙、甘蔗、鸿尾、竹岐、荆溪上街、南屿、南通、祥谦、尚干、青口、闽江长乐潭头、梅花、猴屿、文岭其余福清其余东翰连江全部永泰其余葛岭、塘前平潭其余南海罗源全部闽清全部泉州市鲤城江南其余丰泽全部洛江全部泉港全部晋江磁灶青阳、安海、陈埭、东石、池店、罗山、内坑、龙湖、永和、英林、紫帽、西滨金井、深沪石狮其余祥芝、永宁南安其余水头、石井安溪桃舟、剑斗、感德、湖头、福田、祥华、长坑、蓝田、芦田、尚卿其余德化全部惠安其余净峰、小岞、山霞、崇武、百崎、张坂、东岭、东园、涂寨、东桥永春全部金门全部漳芗城全部龙文全部龙海其余隆教漳浦南浦、石榴、盘陀其余云霄其余峛屿、陈岱、常山东山全部诏安秀篆、官陂、太平、霞葛、其余州市红星南靖和溪、奎洋、梅林、书洋其余平和芦溪其余华安马坑、湖林其余长泰陈巷、坂里、枋洋、岩溪其余莆田市城厢全部涵江全部莆田其余平海、埭头、山亭、湄洲、南日、东埔仙游其余赖店、盖尾、郊尾、枫亭、圆庄三明市区全部永安全部沙县全部尤溪全部大田全部建宁全部清流全部宁化全部泰宁全部明溪全部将乐万安、高唐、安仁其余市厦门鼓浪屿全部思明全部开元全部湖里全部集美全部杏林全部同安其余马巷、新店、内厝、大嶝南平市市区峡阳其余建阳其余水吉、漳墩、迴龙建瓯吉阳、徐墩、房道、小松其余武夷山全部邵武全部浦城其余水北街、濠村顺昌全部光泽全部松溪全部政和全部龙岩市市区全部漳平全部永定全部上杭全部武平全部连城全部长汀全部宁德市市区全部福安全部福鼎全部柘荣全部寿宁全部霞浦全部古田全部屏南全部周宁全部备注1、本区划图的设防水准为场地条件平坦、稳定的一般(中硬)场地,50年超越概率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