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代文学:艾青

合集下载

第三章 40年代诗歌

第三章 40年代诗歌


创作分期:
• 早期(1934-1937),从他在南开中学开始创作到他 随清华南迁,主要作品有《流浪人》、《古墙》等;
• 中期(1937-1948),从他南迁到去国,这是他创作 的高峰期和成熟期,主要作品有《合唱》、《赞美》、 《诗八首》等;
• 后期(1948-1957),从他去美国到回国后中断创作, 这是他创作的衰退期,主要作品有《葬歌》、《九九 家争鸣记》等。 • 晚期(1975-1977),从他重新创作到去世,这是他 创作的重振期,主要作品有《智慧之歌》、《神的变 形》、《冬》等。
于是 ,我惊喜看见你 : 这样的真实 ,不容许怀疑 , 你站立在对面的山巅 , 而且笑得那么明朗 。 我用力睁开眼睛看你 , 渴望能捕捉你的形象 , 多么强烈 ,多么恍惚 , 多么庄严 ! 你的光芒刺痛我的瞳孔 。 太阳啊 , 你这不朽的哲人 , 你把快乐带给人间 , 即使最不幸的看见你 , 也在心里感受你的安慰 。
给太阳
早晨 ,我从睡眠中醒来 , 看见你的光辉就高兴 ; —— 虽然昨夜我还是困倦 , 而且被无数的恶梦纠缠 。 你新鲜、温柔 、明洁的光辉 , 照在我久未打开的窗上 , 把窗纸敷上浅黄如花粉的颜色 , 嵌在浅蓝而整齐的格影里 , 我心里充满感激 ,从床上起来 , 打开已关 一个冬季的窗门 , 让你把全金丝织的明丽的台巾 , 铺展在我临窗的桌子上 。
第二节 九叶派
• 一、九叶诗派概况
• 九叶诗派是40年代中后期形成的一个追求现实主义 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诗歌流派。以《诗创造》、 《中国新诗》等刊物为主要阵地,聚集了以辛笛、 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曹辛之)、郑敏、唐祈、 唐湜、袁可嘉、穆旦九人为代表的“自觉的现代主 义者”。1948年11月,《诗创造》、《中国新诗》 被国民党查封,九叶诗派活动告结束。1981年江苏 人民出版社出版了40年代九人诗集选《九叶集》, 后文学史上才有九叶诗派之称。

40年代新诗艾青

40年代新诗艾青
艾青
艾青(1910-1996) 现、当代诗人。
原名蒋海澄,笔名莪加、 克阿等。
•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 艺术院。 •1932年回到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 家联盟, 并组织春地画社。7月创作了 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
.1937年写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1938年创作了《北方》等著名诗篇。 .1940年,在文化协会工作。 .1944年获模范工作者奖状,并加入中国 共产党。
二、《北方》诅咒与呼号
1、诗描绘了被侵略战争破坏的祖国的土地、 被苦难命运折磨的底层的百姓。艾青以切 肤之痛奏出了一个苦难民族在苦难岁月里 的哀号。
2、在这些以北方为题材的诗中,《北方》 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艾青以舒缓、忧郁而 流畅的调子,宣泄了那弥漫在他心头的浓 得化不开的悲哀。
三、《黎明的通知》安慰与鼓舞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 .1979年彻底平反后,写下《归来 的歌》、《光的赞歌》等大量诗歌。
二、思想光 明”是诗歌的主要意象,深切的忧 郁成为贯注他几乎所有作品的“诗 魂”。
2、他的多数诗体特点是追求奔放 自由与适当约束之间的平衡。
3、他的多数诗体特点是追求奔放自 由与适当约束之间的平衡。
4、在诗歌语言形式上,艾青提倡 “散文美”。
三、他的诗唱出人民的 苦难和愿望
一、《大堰河──我的保姆》 ——悲悯与感恩
1、他以无比的激情表达了他对底层劳 动者勤奋与善良品性的同情与赞美,也 表达了对为富不仁、世道不公等现象的 仇恨和诅咒。
2、“大堰河”是艾青幼小时候的奶妈,曾 对艾青关怀备至,使艾青感念一生。艾青 说,这首诗“是出于感激的心情写的…… 我幼小的心灵总是爱她,直到我成年,也 还是深深地爱她。”
作者的诗句有时不免悲怆,却正是极度热 切的反映: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形考四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形考四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形考四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10分)1.叶绍钧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是写于1928年的(D)。

A.《隔膜》B.《潘先生在难中》C.《火灾》D.《倪焕之》2.1917年1月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这是倡导文学革命和新诗理论建设的第一篇文章,其作者是(B)。

A.周作人B.胡适C.陈独秀D.鲁迅3.30年代中期,郁达夫移居杭州之后,是他游记散文创作的高峰期,除《达夫游记》外,还创作有(B)等。

A.《漂泊杂记》B.《屐痕处处》C.《西湖漫拾》D.《湖上散记》4.受《玩偶之家》影响而创作的独幕话剧《终身大事》,是中国话剧史上第一部在刊物上公开发表的剧作。

其作者是(A)。

A.胡适B.欧阳予倩C.田汉 D.丁西林5.代表着田汉的创作风格从浪漫主义逐步转向现实主义,也标志着作家创作进入到第二阶段的作品是创作于1929年的(C)。

A.《获虎之夜》B.《梵峨嶙和蔷薇》C.《名优之死》D.《咖啡店之一夜》6.蒋光慈的第一部小说是以书信体的形式写作的(C)。

A.《最后的微笑》B.《短裤党》C.《少年漂泊者》D.《丽莎的哀怨》7.反映从中日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时期成都平原动荡社会生活的“长河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的作者是(D)。

A.老舍B.赵树理C.巴金D.李劼人8.“七月派”中最优秀的小说家是(C )。

A.胡风B.阿垅C.路翎D.穆旦9.新诗史上第一部歌颂苏联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新生活的诗集是(B)。

A.《女神》B.《新梦》C.《前茅》D.《恢复》10.解放区仅有的一部直接反映农村合作社题材的作品,也是当时第一部将反对革命队伍内部“左”的教条主义、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作为主要情节贯穿线的作品,是欧阳山的(A)。

A.《高干大》B.《小二黑结婚》C.《暴风骤雨》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二、多项选择题(共20分)11.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和《孽海花》的作者是李伯元和(ACD)。

第十九章40年代新诗 艾 青

第十九章40年代新诗 艾 青
艾青简介及著作目录
艾青(1910.3.27—1996年) (1910.3 27—1996 ) 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 杭州西湖艺术院。
1929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 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 代派诗歌。比利时诗人凡尔哈仑给他的影 响最大。
1932年创作第一首诗《会合》,此诗以 笔名“莪伽”发表于同年七月出版的《北 斗》第2卷第3、4期合刊。
第三节 艾青诗歌的主导性 精神意识
2、 苦难意识 童年的不幸,人生之旅的艰难,以及成 年后背负国耻家仇四处漂泊的曲折经历, 使艾青的精神世界里积聚着一种厚重的苦 难意识和忧郁情调。在他的《北方》组诗 和《旷野》诗集中,有着更为浓郁的苦涩 和忧郁情调,诗人的忧伤不是产生于对人 生的厌弃,而是产生于对旧世界的悲愤与 憎恶。
第三节 艾青诗歌的主导性 精神意识
” 艾青的创作始终关注着战争,所抒写的一曲曲 抗战的颂歌——《向太阳》、《火把》、《吹 号者》、《他死在第二次》、《雪里钻》以及 《反侵略》、《通缉令》、《仇恨的歌》、 《向全世界宣布吧》、《中国人民的歌》等, 诅咒强盗、卖国贼,维护国家的尊严和主权, 赞颂民族的英勇斗争精神。艾青还有一些国际 题材的作品《哀巴黎》、《希特勒》、《十月 祝贺》等,表达了诗人对人类命运的总体关怀 与世界和平的愿望。
那些小河早已枯干了 河底也已画满了车辙, 北方的土地和人民 在渴求着 那滋润生命的流泉啊! 枯死的林木 与低矮的住房 古老的国土 ——这国土 养育了为我所爱的 世界上最艰苦 与最古老的种族。 稀疏地,阴郁地 散布在灰暗的天幕下; 天上, 看不见太阳, 只有那结成大队的雁群 惶乱的雁群 击着黑色的翅膀 叫出它们的不安与悲苦, 从这荒凉的地域逃亡 逃亡到 绿荫蔽天的南方去了?? 北方是悲哀的

中国现代文学史,章节测试第三章

中国现代文学史,章节测试第三章

第三章 40年代文学(1937-1949)一、单项选择题1.诗歌创作深入地探索、表现“自我”的诗人是A.田间B.艾青C.臧克家D.穆旦【解析】:D 诗歌创作深入地探索、表现“自我”的诗人是穆旦。

2.标志着夏衍的剧作题材从历史转向现实的话剧是A.《上海屋檐下》B.《法西斯细菌》C.《心防》D.《赛金花》【解析】:A 本题考查夏衍的戏剧创作。

1937年夏衍发表的话剧《上海屋檐下》可以视为他现实主义戏剧创作的真正起点,从这里开始,夏衍把眼光从历史题材转向现实题材,从英雄、传奇人物转向平凡、普通的人民。

3.《乱世男女》的作者是A.于伶B.陈白尘C.阿英D.欧阳予倩【解析】:B 《乱世男女》的作者是陈白尘。

4.葛微龙出自于张爱玲的小说A.《倾城之恋》B.《沉香屑:第一炉香》C.《沉香屑:第二炉香》D.《金锁记》【解析】:B 本题考查张爱玲的作品。

《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为了享乐与金钱,背叛了没落世家恪守的传统道德观念。

5.《蜗牛在荆棘上》的作者是A.路翎B.田间C.田汉D.夏衍【解析】:A 本题考查《蜗牛在荆棘上》的作者。

20世纪40年代后期,路翎创作了长篇小说《燃烧的荒地》,中篇小说《蜗牛在荆棘上》、《嘉陵江畔的传奇》以及十余个短篇,大多以农村和农民为题材。

6.孙犁的代表作是A.《嘱咐》B.《荷花淀》C.《光荣》D.《铁木前传》【解析】:B 本题考查孙犁的代表作。

在孙犁诸多塑造妇女形象的小说中,写得最传神、最动人的是他的代表作《荷花淀》。

7.《漳河水》的作者是A.李季B.贺敬之C.阮章竞D.丁毅【解析】:C 本题考查《漳河水》的作者。

从1943年起,阮章竞先后发表、出版了大型话剧《未熟的庄稼》、独幕话剧《糖菜夫妻》、大型歌剧《赤叶河》、长诗《圈套》、长篇叙事诗《漳河水》。

8.《王贵与李香香》的作者是A.李季B.贺敬之C.阮章竞D.丁毅【解析】:A 《王贵与李香香》的作者是李季。

9.水生嫂出自于孙犁的作品A.《荷花淀》B.《暴风骤雨》C.《断魂枪》D.《光荣》【解析】:A 水生嫂出自于孙犁的作品《荷花淀》。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名著导读《艾青诗选》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1.艾青简介:艾青是中国现代一位伟大的诗人。

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

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艾青被称为“一生追求光明的作家”作品有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

诗集有《大堰河》、《火把》、《向太阳》,《欢呼集》《春天》等。

2.诗作风格。

艾青的诗作可划分为两个阶段:(1)20世纪30年代主要作品及特征抗日战争开始后,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慷慨激昂的诗歌。

作品风格:他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而且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缚,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

这一时期,艾青的诗歌中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

主要篇目:《向太阳》、《火把》,借助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和“火把”的歌手。

(2)1978 年以后主要作品及特征1957年艾青被错划为右派,1978 年重返诗坛,经过了二十年的沉寂,诗人“归来”,久被压抑的情感澎湃高涨,开始了他诗歌创作的另一个高峰。

作品风格:这一时期的诗人,仍然继续着歌颂光明的主旋律。

还有一些哲理小诗,通过意象来反映人生,充满哲理,饶有兴味。

主要篇目: 《镜子》写镜子“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因为它真实、直率,从不掩饰,所以“有人喜欢它”,“有人躲避它”。

《光的赞歌》赞美“光”这一神奇的物质,赞美“光”带来的社会文明,以及“像光一样坚强”的社会正义,字里行间饱含着睿智哲思。

40年代新诗概述

40年代新诗概述

“联大三星”: 联大三星”
穆旦、杜运燮、 穆旦、杜运燮、郑敏
西南联大诗群
引导者: 引导者:冯至 代表作: 十四行集》 代表作:《十四行集》 以客观体验的方式去领悟个体生命的存在, 思想 : 以客观体验的方式去领悟个体生命的存在,对抽象个体生命深刻
沉思。他一双有穿透力的眼光去透视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习见现象, 沉思。他一双有穿透力的眼光去透视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习见现象,接受生 命存在之宇宙律的启迪。 命存在之宇宙律的启迪。 的诗有对生命蜕变的发现 对万汇同一的发现、 对生命蜕变的发现、 这种启迪化的诗有对生命蜕变的发现、对万汇同一的发现、对生 命尊严的发现、对众生相融的发现、对存在孤独的发现。 命尊严的发现、对众生相融的发现、对存在孤独的发现。
田间 (1916—1985) 原名童天鉴,安徽省无为县开城镇羊山人,著名诗人,在民族 解放战争时期很有影响。 田间的诗形式多样,信天游、新格律体、自由体都有尝试。 在新诗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他作过一些探索,以平朴的描 述和激昂的呼唤形成了明快质朴的风格。其诗作《假使我们不 去打仗》传遍全国,被闻一多称为“擂鼓诗人”、“时代的鼓 擂鼓诗人” 擂鼓诗人 手”。 他发表了长诗《给战斗者》,这是他最优秀的政治抒情诗。 《给战斗者》 富于战斗性和现实性依然是他这部长诗的思想特色。这部诗的 富于战斗性和现实性 艺术特色是:诗句短促、节奏强劲、语言质朴、铿锵有力,全 诗跌宕有致。 绿原( ),原名刘仁甫。又名刘半九。著名作 绿原(1922— 2009), ), 家、诗人、翻译家、编辑家。湖北黄陂人。 七月诗派的绿原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具代表性的诗人,他出 版首部诗集《童话》在1942年12月被胡风编进了“七月诗丛” 中的第一集出版,《七月诗丛》第二辑,又收入了绿原的两 部诗集《又是一个起点》和《集合》。 1944年写成的《给天真的乐观主义者们》宣告他转入政治抒 情为主的创作,他的诗以凄厉的声调嘶喊出满腔悲情,以神 异的意象拟喻政治理念,显示着战斗的浪漫主义特色。

《艾青诗选》作品简介及名诗赏析

《艾青诗选》作品简介及名诗赏析

《艾青诗选》作品简介及名诗赏析《艾青诗选》作品简介及名诗赏析◎作家作品1.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中国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

浙江金华人。

1928年就读于杭州西湖艺术学院,次年留学法国。

1932年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不久被捕,在狱中开始写诗,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成名。

1937年后辗转于武汉、山西、桂林、重庆等地,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1941年到延安,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主编《诗刊》。

1949年后任《人民文学》副主编等职。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到黑龙江、新疆等地劳动。

文化大革命中一再遭到批判。

1976年10 月后重新获得写作权利,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副会长,被法国授予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诗作者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之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感情深挚,风格独特,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

2.创作背景1928年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

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

1932年创作第一首诗《会合》,此诗以笔名“莪伽”发表于同年七月出版的《北斗》第2卷第3、4期合刊。

1932年回到上海被捕入狱,在狱中翻译凡尔哈仑的诗作并创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

接着创作了《芦笛》、《巴黎》等。

1937年抗战爆发后到武汉,写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1938年初到西北地区,创作了《北方》等著名诗篇。

同年到桂林,任《广西日报》副刊编辑,又与戴望舒合办诗刊《顶点》,此间较重要作品有《诗论》。

1940年到重庆任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1941年赴延安,任《诗刊》主编。

抗战期间成为他创作的高潮期,出版了《北方》《向太阳》《旷野》《火把》《黎明的通知》《雷地钻》等9部诗集。

1945年10月随华北文艺工作团到张家口,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副院长,写有《布谷鸟》等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艾青担任《人民文学》副主编、全国文联委员等职,著有《宝石的红星》、《黑鳗》、《春天》、《海岬上》等诗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忧郁的诗绪
1、个人的生世之悲 2、时代的苦难
“叫一个生活在这年代的忠实的灵魂不忧郁, 这有如叫一个辗转在泥巴的梦里的农夫不忧郁, 是一样的属于天真的一种奢望。”
这种天然浑成的“契合”使艾青的诗有一种 深沉的力量。
三、独特的意象与主题
1、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与太阳。 2、“土地”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土地”的意象还凝聚着诗人对于生于斯、 耕作于斯、死于斯的劳动者最深沉的爱,对他 们的命运的关注与探索。成名作《大堰河—— 我的保姆》就是一个地主阶级叛逆的儿子献给 他的真正母亲——中国大地上善良而不幸的普 通农妇的颂歌。
1、注意意象的捕捉 2、奇妙的比喻
3、讲究色彩 4、提倡诗的“散文美” “散文美”是艾青诗歌的重要特色。 艾青认为,“散文是先天的比韵文美”,它 最接近口语,“新鲜而单纯”,“富有人间味, 它使我们感到无比的亲切” 。
艾青诗体的特点:
艾青诗体的特点是,追求奔放与约束之间的协 调,即努力在变化里取得统一,在参错里取得 和谐,在运动至取得均衡,在繁杂里取得单纯。
他的诗在形式上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缚,很少注 意诗句的韵脚或字数、行数的划一,但又运用 有规律的排比、夏沓,造成变化中的统一和参 差中的和谐。
如《大堰河——我的保姆》全诗十三节,少则 四行一节,多则十六行一节,少则每行两字, 多则每行二十二字;全诗不押韵,但每一节的 尾句短而重复,以确定基调与色彩,中间几行 基本采用排比句式,且多长句,以尽情抒发与 描摹。
艾青的诗体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主流派的自由诗 体所达到的历史高度。
艾青《礁石》
一个浪,一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象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这是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的一首咏物诗,吟咏礁石的佳作。 诗人将礁石置身于波浪汹涌的环境里,既绘其形,又传其 神,形神兼备。 诗的第一节,写浪一个接着一个,“无 休止地扑过来”,却奈何不了礁石,反而,在其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这些物态、物境的描绘,颇 为切合实际,尤其是“扑”、“打”等动词运用得恰到好 处,使画面活了、动了。 诗的第二节,呈现在读者面前 的是两幅对立的画面。一幅是礁石浑身伤痕累累,“象刀 砍过的一样”;另一幅则是礁石“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 着微笑,看着海洋……”。画面之间,对照鲜明。这里, 借助“站”、“含着微笑”等诗语,赋予礁石以生命,使 之人格化,并将其长期受浪迫害却依然坚强不屈、乐观自 信的精神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显然,此诗咏礁石, 并非以咏礁石为目的,而是借咏礁石而咏人抒怀。诗中的 形象具有象征意义。向礁石“无休止地扑过来”的浪,象 征着迫害他人的人;而伤痕累累,却依然挺立,“含着微 笑,看着海洋”的礁石,则象征着坚韧不拔、乐观自信的 人们。
1937年艾青写下了一组歌颂光明,迎接光明的 组诗,如《太阳》、《春》、《黎明》《煤的 对话》《复活的土地》等,因此被称为“太阳 组诗 ”。
“太阳”意象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于 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
“凡是能够促使人类向上发展的,都是美 的,都是善的,也都是诗的。”
四、艺术上的探索
艾青
主要内容 1、艾青诗歌的历史地位 2、忧郁的诗绪 3、独特的意象与主题 4、艺术上的探索
一 、艾青的历史地位
艾青的诗在中国新诗发展历史上所完成的是 历史的“综合”的任务。
一方面,他坚持并发展中国诗歌会诗人 “忠实于现实的、战斗的”传统。
另一方面,他又克服、扬弃其“幼稚的叫 喊”的弱点,批判地吸收现代派诗人在新诗艺 术探讨中取得的某些成果,进一步丰富与发展 新诗艺术,成为新诗第三个十年最有影响的代 表诗人。
地母亲最深沉的爱。 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把这种感情表现得最为动人的,是他的《我爱 这土地》。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