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40年代小说
四十年代小说·赵树理、孙犁的小说..

《小二黑结婚》出版那点事
四三年春天,赵树理从农村回到北方局调查研究室, 交给我一篇他写的通俗小说《小二黑结婚》。这是他 到辽县 ( 现今左权县 ) 搞农村调查,了解到一桩农村 干部迫害争取婚姻自由的青年农民岳冬至致死的案件, 他就以此为直接素材,运用了他长期在农村生活的积 累写作而成的。我看了这篇稿子后,觉得很不错。因 为这篇小说是写男女婚姻和反对封建势力的,我送给 了彭德怀同志,他看了,很满意,就给了北方局妇委 书记浦安修同志看。她看了也很喜欢,随后即由彭德 怀同志交给了太行新华书店去付印。
《小二黑结婚》故事内容
作品叙述的是边区农村青年农民小二黑和小芹争取婚 烟自主的故事。小二黑、小芹的自由恋爱,既要面对 金旺、兴旺兄弟这样的农村封建恶势力的破坏,还要 面对来自父母家人基于封建迷信和旧婚烟观念而产生 的阻挠 ,最终在区长的支持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作品所着力刻画的小二黑和小芹,是解放区农村的新 人形象。在他们身上体现了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农村新 人在成长过程中最初阶段的精神面貌。作品描写了农 村中新生的进步力量同落后愚昧的迷信思想及封建反 动势力之间的尖锐斗争,以主人公在新政权的支持下 突破阻碍获得幸福婚烟,显示出民主政权的力量和新 思想的胜利。小说魅力:才子佳人叙事模式的现代演绎。
孙犁的诗化小说
融小说、散文、诗歌的特点于一体
A.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显示时代风貌,于平 凡中见伟大。 B.淡化情节,抓取生活片段、场景、细节 描写人物
C.叙事与抒情完美结合,充满诗情画意
3. 分析代表作《荷花淀》 A.解放区农村妇女在民族解放斗争中识大体顾 大局,爱丈夫,更爱祖国的美好心灵 B.跳跃性的生活片断:夫妻话别――马庄寻夫 ――湖上遇敌――回村建队 C. 诗味浓郁的意境
17四十年代小说(二)

第一节 现代通俗小说概述 现代通俗小说是有别于新文学 作家小说的一种文学样式。从文学 观念上看,政治功利性要弱些,商 业目的性要强;从趣味上看,倾向 于消遣、娱乐、游戏;从创作方法 上看,有明显的古典小说特征,模 式化、程式李涵秋、包笑天、 周瘦鹃、张恨水。
另一方面,她毕竟是本世纪 初的现代女性,她在新式学校 读过书,受到过资产阶级个性 解放的启蒙教育,憧憬着资产 阶级的个性尊严和自由,有一 定的反抗意识和坚强个性。
因此,在金府她能洁身自好,一尘 不染,一旦看清金燕西的本性便能做 出抉择,表现了性格上的刚毅和果决。 尽管作者由于当时思想的局限,将这 个人物塑造成新旧合璧的形象,但是 人物性格本身还是带有一定程度的反 封建时代精神。她的悲剧折射出了半 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现实生活的罪恶, 具有一定的反封建意义。
为了将人物的性格刻画得更 加完整和生动,作者还运用间接心 理描写的手法,通过冷清秋一系列 反常的行为神情,揭示人物丰富复 杂的内心世界。也揭示出主人公曲 折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外柔内刚的个 性特点。
2、艺术特色 1)结构布局精密,深受《红楼 梦》影响 2)注重心理描写。 3)用细节描写营造氛围烘托人 物。 4)白描手法的运用。
1934年,张恨水到陕西和甘肃一行,目睹 陕甘人非人类的艰苦生活,而大受震动,其 后写作风格发生重大变化,士大夫作风渐渐 减少,开始描写民间疾苦(如小说《燕归 来》)。抗战爆发后,他将很大精力放在写 作抗战小说中,其中最受后人重视的是长篇 小说《八十一梦》和《魍魉世界》(原名 《牛马走》)。抗战胜利后,他的一些作品 致力于揭露国统区的黑暗统治,创作了《五 子登科》等小说,但均未产生重大影响。
20~30年代初所写的言情小说 《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 笑姻缘》,通过恋爱悲剧反映军阀统 治下的黑暗现实。后者更是风靡一时, 它将言情内容与传奇成分读为一体, 在传统章回体式中融入西洋小说技法, 吸引了各个层次的广大读者。
40年代文学小说1

二、文艺思潮的论争 对抗战文艺与“抗战无关论” (一) 对抗战文艺与“抗战无关论”的论争 (二) 对战国策派的批判 关于“民族形式” (三)关于“民族形式”的论争 关于文艺与政治、 (四)关于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关系的论 争 (五)对唯政治倾向和非政治倾向的讨论
7
• (一) 对抗战文艺与“抗战无关论”的论争 对抗战文艺与“抗战无关论” • 针对抗战初期文艺小型化、群众性、概念化 针对抗战初期文艺小型化、群众性、 的特点,梁实秋基于新月时期的文艺思想, 的特点,梁实秋基于新月时期的文艺思想, 认为文艺的超阶级性和表现普遍的人性,批 认为文艺的超阶级性和表现普遍的人性, 判抗战文学中的“抗战八股” 判抗战文学中的“抗战八股”,要求文艺游 历抗战、游历政治与宣传。梁实秋“ 历抗战、游历政治与宣传。梁实秋“抗战无 关论”得到沈从文是应和, 关论”得到沈从文是应和,从京派的自由主 义文艺思想出发, 文学运动的重造》 义文艺思想出发,在《文学运动的重造》一 文中提出把文学从“商场”和官场解放出来, 文中提出把文学从“商场”和官场解放出来, 建议作家做些与抗战、政治、 建议作家做些与抗战、政治、宣传无关的事 情。
9
• (三)关于“民族形式”的论争 关于“民族形式”
•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提出要把“国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提出要把“ 际主义的内容和民族形式”结合起来创造“新鲜活泼的, 际主义的内容和民族形式”结合起来创造“新鲜活泼的,为中 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在毛泽东的号 召和指导下,直接推动了“民族形式”的讨论。 召和指导下,直接推动了“民族形式”的讨论。 • 在国统区展开了民族形式的讨论,论争的焦点主要是民族形式 在国统区展开了民族形式的讨论, 的来源问题。一方主要以林冰为代表,重视民间旧形式, 的来源问题。一方主要以林冰为代表,重视民间旧形式,在 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等文章中, 《论“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等文章中,提出了创造新民族 形式以及创造新民族形式的主要途径是运用民间形式, 形式以及创造新民族形式的主要途径是运用民间形式,偏执处 主要是强调民族形式的同时, 主要是强调民族形式的同时,排斥了对外国文学以及其他形式 的借鉴,这与文学五四传统和文学发展的实践是不符的。 的借鉴,这与文学五四传统和文学发展的实践是不符的。另一 类观点是完全否定民间形式有可以批判继承的合理成份, 类观点是完全否定民间形式有可以批判继承的合理成份,认为 旧形式都是封建“没落文化” 全盘肯定五四新文学, 旧形式都是封建“没落文化”,全盘肯定五四新文学,忽视了 新文学中确实存在与人民大众脱节的弱点。 新文学中确实存在与人民大众脱节的弱点。胡风等人综合了以 上两种观点,认为创造新民族形式的必然与必要,同时, 上两种观点,认为创造新民族形式的必然与必要,同时,也不 应该排斥外来经验,强调了五四新文学与世界文学的联系, 应该排斥外来经验,强调了五四新文学与世界文学的联系,但 对新文学与传统文学的承续关系没有给予充分的阐释和重视。 对新文学与传统文学的承续关系没有给予充分的阐释和重视。 10
40年代文学小说1

二、钱钟书
• (一)钱钟书简介 •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
聚,江苏无锡人。 • 作品主要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1941年)、短篇小说集《人·兽·鬼》 (1946年)、长篇小说《围城》(1947 年)、诗学著作《谈艺录》(1948年)、 学术著作《宋诗选著》、《管锥篇》等。
• 爵青的《欧阳家底人们》。
• 冯至的历史诗剧:《伍子胥》。
• 师陀的《无望村的馆主》、《果园城记》、《结 婚》等。
• 汪曾祺:继承了沈从文文化小说的路子,《复 仇》、《老鲁》、《鸡鸭名家》
• 骆宾基的《北望园的春天》
• 夏衍的《春寒》
17
• (四)通俗与先锋——都市新小说 • 予且的新市民小说 • 张爱玲(1920-1996):见后。 • 苏青的《结婚十年》、《歧途佳人》 • 梅娘的《蚌》、《鱼》、《蟹》(水族系列) • 徐訏的《鬼恋》、《风萧萧》 • 无名氏的《北极风情画》、《塔里的女人》等
22
• 5)小说的艺术特点
• 学识与智慧:小说是充满机智和书香的讽刺大文章,被 称为“学人小说”。语言博喻多讽。
• 象征与讽喻:小说的标题就是一个整体象征寓言。 • 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与智慧的讽刺艺术巧妙的结合在一
四十年代文学
1
• 一、战争对文化的制约
• 30年代末期和40年代是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的战 争时期,也是中华民族伟大的转折时期,文学自 觉的担负起了民族救亡的使命,战争与救亡成为 这个时期文学的特色。战争与救亡影响到作家的 创作心理、创作方式、题材、风格与审美选择, 不同区域的社会状况与政治文化背景直接影响和 制约着文学的发展,决定了文学的潮流与趋向。 本阶段文学的区域化特征很明显,可以分为:国 统区文学(重庆、昆明为中心)、解放区文学 (延安为中心)、沦陷区文学(北京为中心)、 以及上海为中心的孤岛文学。
第十七章:40年代小说

二、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张爱玲既对西方的文化艺术感兴趣,又受到中国 古典小说、诗词的熏染,还受到“五四”新文化 的、新思潮的影响,她的创作反映了较为复杂、 丰富的色彩,表现出中外艺术、新旧文艺、新旧 意境的揉和与交错,极具艺术个性。 1、苍凉的底色 2、中西、雅俗、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3、丰盈而繁富的意象 张爱玲善于捕捉各种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感官 现象,使意象常新。如《金锁记》几次出现的月 亮的意象,《茉莉香片》中“绣在屏风上的鸟” 这一意象
路翎是七月派最重要的小说家。 他的创作,带有“七月派”作品
的典型特征:注重主观感情的渗 入,追求心理描写的深度,富于 慷慨悲壮的悲剧美。
其作品写出了爱好思索的知识者 在人生道路上的艰苦探索及痛苦 紧张的精神历程。在整个现代文 学史上,也是不可多得的。
第二节 沙汀
一、生平与主要作品 沙汀,原名杨朝熙,四川安县人。1921年就读 于成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31年在上海开始 创作。在上海时期,著有《法律外的航线》、 《土饼》、《苦难》、《祖父的故事》等短篇小 说集,成为左翼文坛中具有独特现实主义风格的 新人。1938年赴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 代主任。1939年冬回四川工作。皖南事变后还 乡蛰居七八年,专事写作。
4、卓越的心理表现技巧 她善于在苍凉的铺叙中,把客观世界“内化” 于心头,又将内心动作“外化”为行为与言 语。内在与外在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在她 笔下人物的动作具有丰富复杂的心理涵量, 如七巧对姜季泽的掷扇子动作,流苏和范柳 原的接吻,许小寒同他爸爸的对话,人物的 一举一动、一言一语,无不呈现出内心的搏 斗与变动 5、富有色彩感的语言
(1910~1941)
2.社会批判和世情讽刺小说 重要作品有张天翼的《华威 先生》 、艾芜的《石青嫂 子》 、张恨水的《八十一 梦》、钱钟书的《围城》 等。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40年代小说(可编辑)

40年代小说本章学习要求 1了解不同区域小说创作的美学品格 2重点掌握钱钟书张爱玲赵树理等人的创作风貌第一节国统区小说一概述 1.抗战题材小说姚雪垠的《差半车麦秸》丘东平《一个连长的战斗遭遇》 2.社会批判和世情讽刺小说张天翼的《华威先生》艾芜的《石青嫂子》张恨水的《八十一梦》钱钟书的《围城》等张恨水1895-1967 著名的通俗小说家早期的张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之一《啼笑因缘》《金粉世家》承袭了晚清谴责小说的传统作风其最高境界是暴露黑暗后期抗战十言情3.文化分析小说巴金《憩园》老舍《四世同堂》师陀《果园城记》萧红《呼兰河传》师陀王长简主要风格抒情含蓄深沉语言生动简约极富散文的风致和诗的韵味 4.人生探索小说路翎代表的七月派小说二沙汀与《在其香居茶馆里》长篇有著名的三记《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幽默质朴讽刺不露声色描写客观冷静首先作品选择并细致地描绘了其香居茶馆这一特定场面其次将人物的利害冲突和人物的性格冲突交错描写既叙述了事件又塑造了人物再次结构巧妙设置了明暗双线第二节钱钟书和《围城》1作者及其创作钱钟书字默存号槐聚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是一位独特的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学者型作家文学作品只有三部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仅4篇长篇小说《围城》 2作品介绍中心人物和线索人物是方鸿渐作品以方鸿渐的三次旅行结构情节主要围绕着上海和三闾大学两个地方展现了方鸿渐留学恋爱求职婚姻等人生过程围城一词包含着作者浓郁的人生忧患意识象征着一个难以解开的斯芬克司之谜一个充满期待与懊悔寻找与失落的悲喜剧的人生连环结无拘无束地挥洒自己独有的驰骋古今融汇中西的讽刺笔墨妙喻如珠既蕴含了丰厚的社会人生内容又凝聚了渊博的社会人知识》是知识密度最大的现代学人小说 3作品意蕴从1946年《围城》在《文艺复兴》上连载至今对《围城》的解读可谓百家争鸣有人称它是一部批判知识分子劣根性的新儒林外史有人则认为是一部地地道道的爱情小说 1现实讽刺层面小说出版序言中这样说《围城》是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如果从反映现实这一角度来解读就会发现《围城》的确反映了特定的社会现实矛盾体现了作家忧世伤生的批判现实倾向首先作品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的人生历程广泛地触及了抗战时期的社会面和众生相尖锐地揭露和讽刺了当时的种种世态和社会弊端其次展现了一批留学回国和土生土长的知识分子众生相揭示了病态社会新儒林的病态灵魂作者对学者名流教授名媛淑女的爱情纠葛人事倾轧及道德堕落给予了毫不留情的解剖和讽刺从而绘出了当时病态知识分子群的长幅画卷2文化反省层面细读《围城》会发现作品所选择的主要社会环境是上海以及知识分子云集的大学作家选取这样的对象作为特定的环境并展开人物的生命历程显然是别有居心通过对这些光怪陆离现象描绘借助这些深受传统文化濡染又喝过洋墨水的新式知识分子形象小说极为深刻地反省了封建文化的种种弊端 3哲理思考层面《围城》着重揭示的不只是中国社会的时代矛盾和社会问题而是整个现代文明和现代人生的困境这个具有世界意义的问题作者说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有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要从现代人生的整体以至于人类存在的整体上来回味全书的思想批判意向《围城》的主人公是方鸿渐他的故事个人命运构成主要情节作家通过方鸿渐在人生旅途上不断出城进城又出城的艰辛命运的描写完成了这一人物性格塑造并且由他的永无止境的出城进城命运揭示了整个现代文明的危机和现代人生的困境体现出他对有关人类的一些永恒性问题的哲学思考苏文纨追求方鸿渐方鸿渐唐晓芙赵辛楣苏文纨通过这些知识者种种喜剧性的遭遇焦虑和难以预料的错失难以打破的隔阂难以沟通的情愫难以把握的命运揭示了现代人在灵肉两面无法统一的矛盾困境方鸿渐的人生旅程并没有任何奇迹只是一个普通现代人的平凡生命的例行过程这是痛苦失败的历程具有极大的普遍概括性和象征性既成为现代人生存困境的象征也成为整个人类的基本存在状况的象征《围城》的题旨在于人生矛盾困境的象征 4.艺术特色1犀利的心理讽刺侧重于心理讽刺鞭辟入里抓住知识者带有职业性特征或个性乃至生理的特点弱点或冷嘲或寓讽刺于描述或以知识性议论旁敲侧击 2利用误会巧合造成喜剧情境 3丰富机智的讽刺语言对中外典故灵活运用增强讽刺的形象趣味多姿多彩的比喻且善于远取譬第三节路翎与七月派小说一七月派小说抗战爆发后胡风等人创办了《七月》杂志路翎丘东平等小说作家主张在现实主义旗帜下反映活的一代人的心理状态以浓郁的忧患意识和悲剧意识注重主观感情的渗入描绘着由时代的压迫社会的苦难和灵魂的创伤交织的人生图景重视挖掘人的精神世界的复杂丰富注重表现人物的原始生命力追求心理描写的深度充分体现了胡风揭示精神奴役的创伤发扬主观战斗精神的理论这些作品多数被编入《七月文丛》并由胡风亲自撰写序文故史称七月小说派二七月派小说的特点 1审美格调的驳杂 1主题取向的多元特点 2人物复杂性格的塑造3情节线索纵横交织齐头并进 2强烈的激情3凝重苦涩的悲剧感三路翎与《财主的儿女们》《饥饿的郭素娥》写矿工和下层女性《财主的儿女们》写旧家族和知识者《罗大斗的一生》写宗法制农村和破落子弟着力表现对强悍的原始生命力的召唤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性格《财主的儿女们》是一部描写封建大家庭溃败和知识者人生探求历程的史诗之作时间跨度十年分为上下两部第四节张爱玲一一个潇洒而苍凉的手势从创作主体心态的角度来看张爱玲早年的身世影响了其人格心理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她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和体验张爱玲是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女作家 1920年9月30日出生於上海原名张煐 1930年改名张爱玲祖父张佩纶虽是清朝重臣李鸿章的女婿但到她的父亲这一辈家道已经中落张爱玲的父亲是一个典型的遗少型人物母亲是西洋化的女性几度跨洲越洋去留学由于自幼就失去了正常的家庭温暖又耳濡目染了封建大家庭内部的尔虞我诈不仅形成孤独敏感的内省个性还使她过早地积累了对人对事的否定性情绪习惯于以审慎怀疑的态度注视着周围的世界 1943年张爱玲正式写小说《茉莉香片》《倾城之恋》《金锁记》《心经》《琉璃瓦》《连环套》等相继发表她的创作从一开始就达到高潮期形成自己的艺术峰巅以后一直没有逾越它二叩问人性解剖人性张爱玲像一位洞悟人生而又难以接近的巫女以冷峭阴郁甚至有些刻薄恶毒的眼光注视着社会与人生揭示了人性阴暗的一角 1.金钱锈蚀下的人性张爱玲十分关心人性在现代社会的迷失人情在金钱诱惑下的冷漠由此产生对生命本体的思考擅长塑造由怨女变为恶妇的女性形象如《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怨女》中的银锑《十八春》中的曼璐等《金锁记》是张爱玲的小说中文化内蕴最丰厚的作品刻画了一个阴鸷毒辣的母亲形象——曹七巧这是一个把自己锁在黄金枷锁中的女人性格暴躁心理变态有着强烈的占有欲和疯狂的报复欲由金钱的牺牲品论为金钱的奴隶 1 旧式婚姻的牺牲品作者从人性的视角透视曹七巧的一生发现黄金欲可以把一个本属悲剧性的人物演化为一个邪恶的人这一人物无疑是新文学中最复杂最深刻最成功的妇女形象之一曹七巧与姜二爷的婚姻并非良缘而是以七巧的青春健康——人与姜家的地位金钱——物作为交换中介造成了婚姻构架的倾斜人与物价值的互换倒置 2 锁在黄金枷锁中的女人曹七巧精神极度空虚黄金锁住了她的情感摧残了她的人性被禁锢在心狱之中作者不仅以同情的笔墨写出七巧的畸型反抗还写出了这种反抗如何蛰伏在金钱统治的脚下由金钱的牺牲品沦为金钱的奴隶 3 变态畸型的心理张爱玲以冷峻的笔调写了这样一个疯狂的故事不仅意在揭示原欲对人的折磨支配与惩罚更着意于把人摆在旧中国文化关系被食自食与食人的循环链条中来考察揭露了封建文化吃人的本质 2.揭示了人性的虚伪与残忍张爱玲还敏感地发现了人类之爱甚至亲情之中虚伪和残忍的一面曹七巧一次次在变态阴暗心理的驱使下破坏着儿子女儿的幸福变成了施虐狂三审视两性解构神话张爱玲以敏锐的目光审视着现实选择两性关系作为切入点讲述着大都市里的小市民恋爱与婚姻的故事冷冷地告诉人们人间无爱至多只有一层温情的面纱她笔下的女性既不是追求自我价值的强者也不是纯真浪漫的情种而是为了谋生而成家的女人 1谋爱与谋生拆解倾城的神话婚姻与性爱是张爱玲小说的主要构件几乎每篇都离不开男女之情但她精神上的悲观气质使她见不到爱没有浪漫而圆满的结局更多的是情场角逐和权衡利弊的交易谋生谋爱张爱玲用这样一个故事对倾城之恋的阐释不能不说是对古往今来男性文本建构的爱情神话的嘲讽小说在苍凉的二胡声中展开进而成为贯穿始终的节奏和旋律形成一种典型的中国情调最后又在二胡声中结束前呼后应浑然一体给人以艺术的整体美 2揭去面纱消解爱情的诗意《红玫瑰与白玫瑰》佟振保 3冷处理颠覆一见钟情的模式张爱玲擅长以不动声色的冷处理轻描淡写地颠覆了一见钟情的艳遇模式直指人性的复杂《封锁》是一篇让人回味的短篇小说具有寓言的性质可以从各种角度解读有形的封锁无形的封锁爱情是一个撩人缠人醉人也毁人的生命情结也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张爱玲感叹道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她用一副看透了世界的眼光冷静地展现社会与人生解构了爱情的神话同是写家的蛀虫张爱玲推出了一系列萎琐无能昏庸懦弱的遗老遗少在张爱玲笔下父亲头上的神圣光环已不复存在所剩的是丑恶堕落与孱弱 3展示家庭本身的缺陷寻找内部的裂隙在传统文化中父亲是个不同寻常的概念不仅表现一个男人在家族血缘中的位置还意味着在社会文化中所拥有的特权对家庭的主宰对女性的占有 2重新解读女人张爱玲注重性别政治的书写策略把艺术的取景框对准了沪港两地男女间千疮百孔的情感经历关心人性在现代社会里的迷失人情在金钱诱惑下的冷漠张爱玲则以女性的感知与思维方式从文化心理的层面切入巫女的目光咄咄逼人冷漠刻薄张爱玲说弄文学的人向来是注重人生飞扬的一面而忽视人生安稳的一面其实后者正是前者的底子张爱玲说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张爱玲笔下的家是畸形的破碎的这里的人封闭在狭小的空间里生命散发着在古朽根基上汲取的都市社会浓重的铜臭气息 3张爱玲为走向败落的家营造了梦魇般的氛围和苍凉的基调五奇异的艺术世界张爱玲既对西方的文化艺术感兴趣又受到中国古典小说诗词的熏染还受到五四新文化的新思潮的影响她的创作反映了较为复杂丰富的色彩表现出中外艺术新旧文艺新旧意境的揉和与交错极具艺术个性 1反高潮的叙事策略张爱玲说我喜欢反高潮——艳异的空气制造与突然的跌落可以觉得传奇里的人性呱呱啼叫起来 2丰盈而繁富的意象张爱玲把旧小说的情调与现代趣味相统一善于捕捉各种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感官现象使意象常新努力发掘月亮这一象征符号所积淀的文化内涵张爱玲从月亮的阴晴圆缺对女性的命运性格及多重本质予以重新体认感悟与思索月亮是女人命运的镜子她描写了一个又一个月光下的悲剧月亮在与女性叠印的同时与爱情婚姻发生密切的关联月亮为烘托小说的氛围刻划人物的心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3擅长心理刻划善于在苍凉的铺叙中把客观世界内化于心头并将内心动作外化为行为与言语融为一体她笔下人物的动作具有丰富复杂的心理涵量如《金》 4富有色彩感的语言张爱玲的小说在艺术上是有缺憾的题材偏窄技巧饱和给人以繁富为累的感觉其作品是一个灰暗苍凉的世界没有崇高没有光亮也没有希望充满了淡漠的贫血的感伤情调对人性的脆弱邪恶似乎多了一份无奈的认同季红真比较传奇女性萧红张爱玲萧红和张爱玲都是接受了新变化教育的女性都积极与父权制度父权文化斗争这是她们传奇式人生道路的开始而且她们俩人一生都经历着逃亡辗转各地艰辛飘泊这始终贯穿着她们终生但逃亡之路都以失败而告终萧红和张爱玲都始终坚持着自由主义的政治立场没有党派或官职基本上都靠写作维持生活但这并不表示她们超脱世外她们都以个人化的方式关注着时代产生的主题文明的荒凉萧红晚年的作品中充满着孤寂之感正因为她是思想的先驱者不为他人所理解就像萧红曾说的那样作家不是属于阶级的作家是属于人类的所以她的思考是对人生质询超越自己的时代参考文献海外张爱玲研究述评刘维荣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家族生存和人性的悲剧重评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曹书文河南师大学报2000年第3期家的拆解巴金张爱玲家庭小说之比较朱育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0年第4期参考文献一对素未谋面的文坛姐妹阐释和对话中的玛·杜拉与张爱玲齐红伟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走出爱情神话的世俗婚姻张爱玲小说的婚姻主题论李军聊城师院学报2001年第1期巨石底下的小草的呻吟张爱玲小说之魂解洪祥文史哲2001年第2期思考题 1试析曹七巧这一人物形象2月亮这一意象在张爱玲的小说里起到什么作用 3张爱玲如何在小说里营构了苍凉的氛围娇蕊烟鹂 4象征手法书名本身就象征着整个社会及每个角落都是大大小小的围城人生不过是进了围城之中的挣扎小说在展现蒋纯祖的心灵冲突和搏斗方面融汇了作家强烈的生命体验和艺术才华具有一种鲜血淋漓而又真实的残酷美因而胡风称赞小说的出版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个重大的事件并认为第二部更凄厉更激荡更痛苦也更欢乐而庄严。
近现代文学 40年代小说

财主底儿女们
写的是苏州首富蒋捷三一家的分 崩离析。财主的儿女们在大时代 浪潮冲击下的苦难心灵历程。 小说主要人物: 苏州首富蒋捷三及三个儿子: 蒋蔚祖 蒋少祖 蒋纯祖
《财主底儿女们》
小说的背景:从“一 ·二八”到“七七”事变。
小说的主旨:表现“以青年知识分子为辐射中心
点的现代中国历史的动态”。
蒋纯祖的形象:从追求理想到碰壁再到狼狈而逃,最
后病逝。蒋纯祖的生命之路一部分是现实的,社会性的,又 有一部分是纯个人式的、心理的,他仿佛穿行在人世间古往 今来能遭遇到的崇高和卑下、抗争和败退、正义和邪恶、理 性和疯狂、生存和死亡之中,感受了一切,领悟了一切,最 后被作者在大时代中送上死路。这个人物从社会层面上可以 看作是在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斗争中仍未能与人民结合,没 有找到光明出路的知识分子的典型,同时表达了作者与极度 动乱的世界上对生命的不可重复的深刻体验。
二、文学风格
远离文学主流,以纯粹个人化的人生体验和 文学理念进行创作,形成独特的讽刺文学风 格。
现代主义意味的人生讽刺。洞察了人生的虚 无、荒谬,然后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对芸芸 众生进行辛辣的嘲讽。
三、《围城》
1、情节:以方鸿渐的三 次旅行结构情节,围 绕着上海和三闾大学 两个地方展现了其留 学、恋爱、求职、婚 姻等人生过程。
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三记”(《淘金记》 《困兽记》《还乡记》)
艾芜《山野》《石青嫂子》
吴组缃《山洪》等。
Hale Waihona Puke 3、文化分析小说对民族历史与现实进行文化探询与反省。 废名《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 沈从文《长河》 巴金《憩园》《寒夜》,老舍《四世同堂》,
师陀《果园城记》,萧红《呼兰河传》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归纳-40年代小说

简析张天翼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思想:1、张天翼的小说创作始终直面人生展现世态,贯穿着反暴虐、反虚伪、反庸俗的讽刺主题。
揭示了绅士淑女们的“礼仪廉耻”,鞭挞了小官僚、小政客的自私、虚伪。
《善女人》中的长生奶奶平时吃素拜佛。
事实上,她却用高利贷压榨自己的儿子,对儿媳也施加虐待。
2、鞭挞了小市民包括职员灰色人生哲学和畸零性格。
《包氏父子》中老包当了一辈子的仆役,为的是让儿子将来能做大官,而他的儿子却是个不读书的草包。
作者抓住“望子成龙”以向上爬这种普遍于社会的文化心态,冷然审视对象,以含泪的讽刺刻画了老包的愚妄心理。
艺术:1、作品善于抓住最能揭示人物性格的细节突现人物的灵魂。
如《华威先生》中的华威先生除了“忙”外,还有一个特点:假。
2、作品还善于通过人物自相矛盾的言行来让人物作自我暴露,从而达到讽刺的目的。
3、以漫画式的夸张手法,去揭示华美外衣下的愚妄和可笑。
钱钟书(1910-1998),现代著名学者、作家。
字默存,号槐聚。
江苏无锡人。
早年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仁中学。
长篇小说《围城》和短篇小说集《人.兽.鬼》。
《围城》,散文集《写在人生的边上》。
《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
分析《围城》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思想内容:1、《围城》的含义,用作者的话说,就是人生的婚姻好比一座被围的城,已婚的恰好是处于被围的城中,极力要冲出城出,而未婚的则如攻城的勇士,拼命想冲进城去。
2、小说所反映的要远比它所命名的“围城”有更为深广的社会内容,它象征这当时的人生“一无可进的进口,一无可去的去处”的绝境。
3、作品以留法回国的青年方鸿渐为中心,描绘了一群留学生与大学教授,在生活、工作、婚姻恋爱等问题上遇到的矛盾纠葛,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猥琐灵魂和灰色人生。
艺术特色:1、作品中高超的讽刺幽默手法,大量的奇妙譬喻,以及丰富的知识容量,构成了小说独特的风格。
十分熟谙地在说天道地中掺入讽喻的喜趣。
2、作者在小说中妙语连珠,新意迭出,明明在写某件事物,却往往旁逸斜出,多方引喻,使事物的特征愈见鲜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漂泊者人生探索小说:
路翎(1923—1994年):
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原籍安徽 省无为县,生于江苏苏州。在路 翎二岁时,父亲赵振寰因故自杀 身亡,不久徐氏举家迁南京,其 母改嫁。原名徐嗣兴。汉族。路 翎是七月派中作品最多,成就最 高的作家。
80万字的《财主底儿女们》是他 的代表作,写知识分子精神上的 搏斗与沉沦。
该书主要通过描写财主底儿女们 的故事,揭示了这一时期中国知 识分子的思想发展和生活道路, 真实地写出了中国新一代资产阶 级的生成过程以及他们的分化沉 浮。
六、都市浪漫传奇小说:
徐訏(1908—1980)是 一位教授作家,浙江慈溪人。 成名作《鬼恋》,1943年发表 长篇小说代表作《风萧萧》, 一纸风行,当年被列为“全国 畅销书之首”,该年也被称为 “徐訏【yù】年”。
钱钟书
主要作品:
散文集《写在人生边 上》、短篇小说集 《人·兽·鬼》、长篇 小说《围城》、诗论 《谈艺录》、学术著 作《管锥编》(5卷) 等。
二、《围城》:
《围城》是钱 钟书文学上的代 表作,被誉为是 一部新《儒林外 史》。
《围城》
(一)《围城》中的故事:
《围城》为我们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是方鸿渐回国 后流浪的故事(《围城》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式的知 识分子精神流浪的流浪汉小说);另一个是方鸿渐 与四个女性的故事。
长篇小说“三记” :《淘金记》(1943年)、《困兽记》 (1945年)、《还乡记》(1948年)。
《淘金记》是影响最大 的一部。这篇小说以一 个独特的角度切入生活, 解剖了北斗镇上流社会 之间的野兽一般的扭斗。
沙汀的小说富于沉郁冷峻的 喜剧色彩,以小见大,含蓄而深 沉。正如杨义在《中国现代小说 史》中说:“无论是写实,是讽刺,
张爱玲的作品主要有小说、散文、 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 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 究。代表作品小说集《传奇》;散 文集《流言》。
梅娘,现代女作家,1920年生于海 参崴。本名孙嘉瑞,另有敏子、孙 敏子、柳青娘、青娘、落霞等笔名, 早年丧母,梅娘谐"没娘"之音。
1942年在"读者最喜爱的女作家" 评选活动,梅娘与张爱玲双双夺 魁,从此有"南玲北梅"之誉。代 表作品《鱼》,《蟹》。
2.乡土体验 :突出体现在失去了家园的东北流亡作家 群和京派作家当中。
师陀,原名王长简,笔名芦焚, 作家,1910年3月10日出生于河 南杞县。曾参加反帝大同盟。 后任上海苏联广播电台编辑、 上海文华电影制片公司特约编 剧。建国后,历任上海出版公 司总编辑、上海电影剧本创作 所编剧。后在中国作协上海分 会专门从事创作。著有短篇小 说集《谷》,长篇小说《结 婚》、《马兰》。
是抒情,它都能以一种实实在在的人 生,给你的心灵投入沉甸甸的分量。 他们的创作心理是沉重的,他们与家 乡父老,甚而和整个民族一道承受沉 重市与乡土体验小说: 1.都市体验 :张爱玲、梅娘当年曾有“南玲北梅”之称。
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原籍河北 省唐山市,原名张煐。1920年9月30 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一幢没 落贵族府邸。
(二)方鸿渐与四个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
1.方鸿渐:方鸿渐是一个经过西洋文明浸染的现代知识分 子,但也是从容貌到才能都不出色的 “小人物”。他兴趣广 泛而学无专攻,有小聪明,有辩才,说的都是书本话,有时 也玩世不恭。他为人坦白,内心善良,常常为了不伤害别人 而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情。有时也不乏正义感。他性格中最要 害的是他分明感受到了自己的软弱、妥协、被动、举棋不定 和随波逐流,却不能自拔。这导致了他人生的全部失败。
徐訏 《风萧萧》曾居“畅销书之首” ,解放后却被视为“特务文学”。小 说将白苹等放入抗战的间谍斗争中 ,通过她们对国家与道德的忠贞选 择,塑造出理想的女性形象。这部 小说,由白苹之死分析出在救国与 道德之间纠缠着的女性困境,这种 理想的女性形象其实符合了传统父 权制对女性的期待。
无名氏(1917一2002)本名 卜宁、卜宝南,又名卜乃夫, 当代小说家。是继徐訏之后, 成为浪漫爱情小说的畅销书作 家。代表作有《北极风情画》、 《塔里的女人》、《野兽·野 兽·野兽》、《海艳》、《金色 的蛇夜》等。
沙汀在40年代的小说创作主要内容包括:对上流社会丑 陋的讽刺及对四川沉滞民风的描绘。
短篇《在其香居茶馆里》除了揭露抗 战时期国统区兵役弊政以外,还为我 们讲述了四川民风中的“吃讲茶”。 《在其香居茶馆里》描写了四川农村 回龙镇上两个头面人物联保主任方治 国和土豪邢幺吵吵因抽壮丁的事在其 香居茶馆里的一场争吵和殴斗。
第二节 钱钟书与《围城》
一、钱钟书简介:
钱钟书(1910~1998),字默 存,号槐聚。生于江苏无锡城 内一个“书香门第” 。1929年, 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曾留学 英、法等国。归国后曾在西南 联大、蓝田师范学院、暨南大 学任教。建国后,曾任清华大 学外文系任教授,1982年后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沙汀的《在其香居茶馆里》、钱钟书的《围 必读作品 城》、张爱玲的《金锁记》等,范智红的《世 及文献: 变缘常》(人民文学出版社“猫头鹰文丛”之
一)
第一节 40年代小说概述
40年代小说(不包括解放区)分类: ①抗战小说: ②现实的讽喻与剖析小说:
沙汀(1904~1992)原名杨朝熙, 生于四川安县(绵阳市安州区) 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主要著作 还有长篇小说《困兽记》、《还 乡记》,短篇小说《在其香居茶 馆里》、《老邬》,中篇小说 《木鱼山》等。有《沙汀选集》 (四卷)。
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是师陀历时八年 创作的代表作,风格特异,尤其是作品的 语言,可谓匠心独具。 书中以一系列描写人物的篇目反映了20 世纪初期到抗日战争前期日益凋敝的中 国封建乡村小城的生活场景,其基调滞 重哀痛,沉郁复杂,带有浓重的乡土情 结。在这个表面看似和谐宁静实质没落 封闭的小城中,读者看见了"那个黑暗、 痛苦、绝望、该诅咒的旧社会"。
中国现代文学史
40年代小说
第十六章 40年代小说
教学内容:第钟一书节的《概围述城40》年;代第小三说节分讲类述;张第爱二玲节的讲小述说钱创 作。
教学目的:使倾向同的学作们家对作40品年有代所小了说解创,作提中高不分同析流鉴派赏、能不力同。 《围城》的主题意蕴及方鸿渐的形象;《金锁
教学重点:记》及曹七巧人格分裂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