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石溪动物小说写作风格赏析
少年小说作者沉石溪简介及作品分析

沈石溪
1
二、作者介绍
(一)沈石溪生平 • 沈石溪(1952年10月-),生于上海。职称
文学创作2级,任中国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 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专业作家。
翻拍自《第七条猎狗》
沈石溪
1
二、作者介绍(续)
(二)沈石溪主要作品
1、《第七条猎狗》 小说集 1985年1月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 版 共收作者8个短篇
2、《退役军犬黄狐》 中篇小说 1988年6月 云南少年儿童出版 社出版
3、《一只猎雕的遭遇》 长篇小说 1990年10月 江苏少年儿童 出版社出版
沈石溪
1
三、文本分析(续)
(四)主角心路历程:
1、一心要到巨犀谷猎杀花面母灵猫,利用母猫及小 猫的价值来筹钱。
2、短尾猫崽引发土娃的恻隐之心及同理心,反而送 食物给花面母灵猫。
3、发觉母猫抛弃短尾猫崽的原因,此时,便将他本 身的遭遇与牠的重叠在一起,二者皆是令人嫌弃的 「丑小鸭」。
4、义愤填膺的土娃救起了短尾猫崽,立愿要将牠培 养成灵猫中的豪杰与英才,同时,也立志要努力, 让「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展现「山窝里飞出凤凰」 的奇迹。
4、《狼王梦》 长篇小说 1990年11月 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出 版
5、《猎狐》 中篇小说 1991年2月 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6、《盲孩与弃狗》 长篇小说 1992年3月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
7、《沈石溪动物小说自选集》 小说集 1992年6月 重庆出版社 出版
沈石溪
1
二、作者介绍(续)
试论沈石溪动物小说创作

岁从上 海到 云南傣寨 插 队落户 ,2 岁担任 小学 教师 ,2 O 4 儿童非常喜 欢动物 ,一直 以来 ,物是 中外儿童文学 的好 朋友 。从某 种意义上说 ,整个人类在潜 意识中都保 存 岁应征入伍 。美丽的西双版 纳、神秘 的原始森林和蕴 藏于 兄弟 民族之 中的惊险 曲折 的猎人故事 ,给了他 以写作 动物 小说 的原 动力 。 曾经叙述 到 : 我从小 爱养 小动物 。到 了 他 “ 云南边疆 以后 , 我常常趁工 作之 便 , 跟着 当地的傣族猎 手 , 闯荡原始 森林 , 到动物王 国探险猎奇 。 我们 和象群遭遇过 , 还用刺 刀捅死过野猪 。有时 ,我们 晚上 就露宿在森林 里 ,
( .唐 山师范学 院 玉 田分 校 ,河北 唐 山 1 0 4 0 ;2 山师范学 院 中文 系 ,河北 唐 山 6 1 0 .唐 0 30 ) 6 0 0 0 3 0 ;3 唐 山迁西新 集 6 00 . 镇 初级 中学 ,河北 迁西
摘
要 :沈 石溪是 中国动物小说 的重要开拓者 之一 。纵 观沈石 溪十余年 动物小说创作 ,大致经 历 了一个篇
第 3 卷第 4 4 期
V 1 4Ⅳ0 4 o. 3 .
唐 山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21 0 2年 7月
J /2 1 u. 0 2
J un lfT n sa ah r ol e o ra a g h nT c esC lg o e e
试诒沈石溪动翱小说翻| 皇
杨卫 东 ,徐永 泉 2 ,田秀 民 3
c n c o s e s wh c r a l n r a e i r s t i k n e er t n a d i a tsr n t . o s i u n s , i h g e t i c e s sh swo k ’ h n i g p n ta i n mp c te g h y o Ke o d : HE S i i a i a o e s c e tv r c s ; r a i e f au e yW r s S N h . ; n m l v l; r a i ep o e s c e tv e t r s x n
沈石溪动物小说“真实书写”与“童话色彩”齐飞的优越性

沈石溪动物小说“真实书写”与“童话色彩”齐飞的优越性沈石溪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动物小说作家,他的作品以“真实书写”和“童话色彩”齐飞而闻名。
这种特有的叙事方式使他的作品在文学界备受瞩目。
在沈石溪的作品中,真实书写和童话色彩并存,这种叙事方式呈现出了一种独特的优越性,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这种优越性。
沈石溪的作品在“真实书写”和“童话色彩”上的双重表现使得读者可以在享受童话乐趣的又不乏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思考。
他的作品以动物为主角,用人性化的手法描绘这些动物的生活,同时通过这些动物所经历的故事,将人类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揭露。
在这种叙事方式下,读者不仅能够感受到童话般的乐趣,还能够反思现实社会中的种种问题,增长自己的见识和思考能力。
沈石溪的作品在真实书写和童话色彩上的双重表现,为孩子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和接受现实的渠道。
在童话作品中,作者往往通过夸张和太阳化的手法来刻画人性和社会现象,使得孩子们在娱乐中也能够对人性和社会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而沈石溪的作品则不同,他通过对动物的真实书写,让孩子们在欣赏故事的也能够深刻地认识到世界的真实面貌。
这种真实书写和童话色彩的双重表现,能够帮助孩子们在欣赏故事的也更好地理解现实社会的种种问题。
沈石溪的作品在真实书写和童话色彩的双重表现上,能够引起读者更深的情感共鸣。
他的作品在真实书写上力求细致入微,让读者在与动物们的情感交流中产生共鸣,同时在情节编排和形象塑造上则取自童话的手法,增添了作品的趣味性和故事性。
这种叙事方式,让读者在感受到情感上的共鸣的又能够陶冶情操,提升人的美感和审美情趣。
沈石溪的作品在真实书写和童话色彩的双重表现上,也表现出了作者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创作理念。
他的作品不仅在叙事方式上融合了现实和童话,同时在情节构思和人物刻画上也展现了对文学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这种双重表现的写作风格,使得作者的作品在文学界脱颖而出,成为了现实题材与童话元素相融合的经典之作。
沈石溪动物小说“真实书写”与“童话色彩”齐飞的优越性

沈石溪动物小说“真实书写”与“童话色彩”齐飞的优越性沈石溪动物小说的“真实书写”与“童话色彩”齐飞,让人不禁想起童话故事中的奇妙世界,同时又深刻地体验到动物们的真实生活。
这种优越性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沈石溪小说作品中对动物世界的真实描写和丰富想象的融合,使读者更能深入理解动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沈石溪的动物小说能够真实地描绘动物的行为和生活状态。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动物的肖像,更是通过深入研究和观察,将动物们的神态、情感和行为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在他的作品《磅礴河流》中,描写了各种不同的动物形象,作为主角的猎豹阿德、老虎玛奇、狮子阿斯兰等在故事中塑造了真实的动物形象,让读者在阅读中仿佛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动物们的惶恐、愤怒、欢乐等情感,而非单纯将其视为生物学的外在形象。
沈石溪的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想象与童话色彩。
他不仅仅局限于对动物真实生活的描写,更在此基础上赋予动物们丰富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通过对动物的想象塑造,沈石溪成功地为动物们赋予了独特的个性和故事,使得动物们的形象更加饱满和立体。
在《磅礴河流》中,阿德遇到了一连串的敌人和挑战,但他始终保持着勇敢和乐观,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种通过对动物形象的大胆想象和创造,使得动物故事不再只是单纯的自然描写,更成为了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世界,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和共鸣。
沈石溪的作品在“真实书写”与“童话色彩”齐飞中展现出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意义。
他用真实的动物形象和情感,带领读者去领悟动物世界的本真与美好,同时又借助童话色彩,激发读者对于故事中奇妙世界的向往和思考。
这种双重优越性使得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作品更加具有魅力和传世意义,不仅仅是一种文学作品,更是一种对于自然与生命的思索和感悟。
沈石溪动物小说“真实书写”与“童话色彩”齐飞的优越性

沈石溪动物小说“真实书写”与“童话色彩”齐飞的优越性沈石溪是当代中国著名的动物小说作家,他的作品以“真实书写”和“童话色彩”齐飞而著称。
这种独特的创作风格使得他的作品在文学界备受关注,深受读者喜爱。
本文将就沈石溪的作品中“真实书写”与“童话色彩”的优越性进行分析探讨。
沈石溪的作品以“真实书写”为特色。
他通过深入的研究和观察,将动物的行为、情感、习性、生存状态等真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他所描绘的动物世界,不只是简单的描绘,更是对自然界的深刻思索和揭示。
在沈石溪的作品中,读者可以看到动物们的真实形象和真实故事,这种真实性让人更加容易产生共鸣,也让人对动物世界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沈石溪的作品中又融入了“童话色彩”。
他通过夸张、夸大、夸张的手法,为动物创造了一个充满奇幻和梦幻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动物们会说话、会思考、会有复杂的情感,他们与人类有着相似的行为和情感,他们的故事更像是童话故事,充满了想象力和幻想。
这种“童话色彩”为沈石溪的作品增添了更多的趣味性和魅力,让读者陶醉其中。
沈石溪的作品之所以备受赞誉,正是因为他将“真实书写”和“童话色彩”融合在一起。
这种创作方式让其作品同时具有了真实性和想象力,使其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而且,这种创作方式也为他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认可,使其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界的一颗耀眼的新星。
在沈石溪的作品中,我们可以读到对自然界的分享和思考,可以感受到对动物世界的关怀和呵护,也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生活和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他的作品不只是一部部优秀的动物小说,更是一幅幅真实而又神奇的图画,勾勒出了一个充满希望和美好的世界。
这种真实与童话的融合,使得他的作品在文学界独树一帜,成为不可或缺的文学瑰宝。
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以“真实书写”与“童话色彩”齐飞,展现出了其作品的独特魅力。
这种创作方式不仅使其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也为读者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和启发。
相信随着沈石溪的创作更加深入和持续,他的作品还会为文学界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感动。
沈石溪动物小说的艺术特征

林地带 曾对野生动物的生活 习性进行 了考察 , 积聚 了大量珍 贵的研究 资料 , 随着生物学家 对动物标本越 来越精细 的解剖分析 , 人类对动物的认 识愈加深化 , 家也便能在创作 中依据科 学发现 , 作 运用严谨 的逻辑 推理和合情合理 的
这 主要 表现在对动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 的构思 上 。在 沈石溪 眼 中, 动物 只是不 和人类讲 同样语 言的生命 , 和
人类 是平等的。既然使用不同语言的人类可 以互相 了解 , 么动物 也是可 以被 了解 的。他依 据科学 的发现 , 用 那 运
严 谨的逻辑推理和合理大胆 的想象 、 幻想 , 模拟 动物 的思维感 觉和生 活习性 , 进行 了创作 。如 沈石溪 在其小 说《 母
周 清 叶
( 方 民族大 学 文史 学 院 , 北 宁夏 银川 70 2 ) 50 1
摘 要: 沈石溪依据 自己的知 识积累和亲身经历 , 合理 大胆地运 用想象、 联想进行创 作 , 其作 品融科
学性、 知识性 、 味性为一体; 趣 加之 独特 的叙述 视角 、 圆形动 物形象 的塑造 等艺术 手法的运 用 , 因而其作 品充满 了艺术 的感染 力。 关键词 : 沈石溪动物小说 ; 神奇 的想象 ; 独特 的视角 ; 圆型的形 象
熊大白掌》 中写道 : 熊大自掌因为不能救 出 自己的孩子 , 母 拖着受 了重伤 的躯体爬上 了陡峭的山崖 , 然后跳 下去 , 想
要 与人 同归于尽 , 但却未能达成 心愿 , 自己却被摔得血 肉模糊 。写 到这里 , 他一连用 了 l 7个破折 号带 出了“ 一组镜
头 ” 这一组镜 头把 对母 熊大 白掌的行动步骤 的揣测尽其 所能地描 摹 了出来 。这 当然是作 者富 于诗 意和 童趣 的想 ,
《斑羚飞渡》赏析

《斑羚飞渡》赏析今天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是《斑羚飞渡》赏析,大家一起来分享下吧。
作者简介原名沈一鸣,笔名沈石溪,1952年生于上海亭子间,祖籍浙江慈溪。
1969年初中毕业赴西双版纳村寨插队落户,在云南边疆生活了18年,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经历。
1972年到当地山区小学当教员。
1980年开始从事业余文学创作。
现为成都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专业创作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
创作以动物出版的作品小说为主,已出版作品五百多万字。
曾获得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中国图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家大奖、台湾杨唤儿童文学奖等多种奖项。
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
沈石溪所著动物小说将故事性、趣味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充满哲理内涵,风格独特。
作品多次获奖。
现为成都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二级创作员,中国作协会员、云南省作协理事、云南省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
2010年入围“免网杯”中国文艺网络奖(中国网络代表最高荣誉)最佳作家候选人。
也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
小说《圣火》获1990年世界儿童文学和平奖。
《第七条猎狗》获中国作协首届儿童文学作品奖。
《一只猎雕的遭遇》获中国作协第二届全国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
《斑羚飞渡》一文荣获人民文学出版社首届《中华文学选刊》奖,台湾儿童文学学会、《民生报》、《国语日报》、《儿童日报》、《幼师少年月刊》联合主办“好书大家读”活动推荐书目。
《斑羚飞渡》被选入初一下学期人教版语文课本第六单元27课、《最后一头战象》被选入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第23课。
《斑羚飞渡》一文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
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会让每一个读过这篇文章的人受到精神的震撼,会启发人们重新认识这个万物共生的世界。
文章一开始,先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关乎生死存亡的场景。
一群斑羚,为狩猎队所追杀,逃到悬崖边。
当“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时,显得那么惊慌、无助,它们“乱蹦乱跳”,一只老斑羚竟想奋力“跳过六米宽的山涧”,结果,“像颗流星似的笔直坠落下去”。
浅议沈石溪动物小说的创作特色(共5篇)

浅议沈石溪动物小说的创作特色(共5篇)第一篇:浅议沈石溪动物小说的创作特色浅议沈石溪动物小说的创作特色——读《斑羚飞渡》有感《斑羚飞渡》是沈石溪的一篇动物小说,讲的是一群斑羚为了逃脱猎人的追捕飞渡伤心崖的故事。
故事以“我”为视角,体现出了狩猎人对抓捕到斑羚的果断和信心,对于斑羚悲壮的求生方式的惊讶和气急败坏,对于镰刀头羊用自己的牺牲换来斑羚群生存的庄严形象。
整个事件的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体现了沈石溪不同于以往将动物人性化或神话的写法,在沈石溪笔下的动物们不仅是真实的,而且在看似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面前展现出了动物的本体价值,使得读者不仅了解到动物的真实生活环境和习性,并通过读者个性化的解读对动物世界有不同的认识。
在此浅议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的创作特色。
一、沈石溪动物小说的写作立意及基础在儿童文学当中关于动物的童话、寓言以及一些动物的纪实文不胜枚举,在小学语文课本上也有很多入选的动物文学,比如《小马过河》、《小蝌蚪找妈妈》、《狐狸与葡萄》等等,通过一些文化媒体,我们对于一些动物形象有了模式化的印象,如:狐狸是狡猾的代表、蛇是阴险的代表、大象是忠实、温和的象征。
动物在这些故事中有了自己的思维但其实是对于人的傀儡,失去了自身的“自由”。
在读了《斑羚飞渡》、《在被狐狸骗一次》、《老象恩仇记》这些作品以后对于动物小说、动物文学的界定又更加清晰了。
动物有自身的群体生存规则和方式,动物的生活从真实的一面去描绘就是非常令人倍受启发的,动物是人类的一面镜子,人类所有的优点和缺点都可以在不同种类的动物身上寻找到原型。
沈石溪说过人们写东西一般都是从人的角度去看人,但反过来从动物这个特殊的角度去观察体验人类社会,或许会获得一些新鲜的感觉。
这种视角是用动物的眼睛去思考去思考去感受去叙述故事去演绎情节。
动物小说的写作应该是基于众多科学家在丛林地带对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进行考察,所积累下的大量珍贵的研究资料,运用严谨的逻辑思维推理和合情合理的想象,模拟动物的思维感觉,进行叙述,动物生来具有野性,将动物思维把握地准确对于动物写作的真实感会更加强烈,在情节的设置上会更具有冲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