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五年级语文下册《天上的星星》教学设计(精品)
《天上的星星》优秀教案

《天上的星星》优秀教案《天上的星星》优秀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天上的星星》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天上的星星》优秀教案篇1设计理念:本文是一篇批读课文,西师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就出现了批读文的教学,到现在学生已经积累了很多学习批读课文的经验。
在教学设计中我主要是采用了抓重点词句体会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充分自主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想像、赏析、理解,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体的主体性,利用批注,去感受作品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领悟作品的内容,并逐步学会自主探究阅读、习作的知识和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理解、学会欣赏。
教学目标1、随文认识本课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本课带有生字的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学积累优美词句。
3、能读懂课文,想象月明星稀的景象。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对星星的喜爱之情。
4、能仿照旁批,写出自己读课文的体会。
教学准备朗读磁带,有关夏夜星空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一、由词语引入课文学习课件出示以下词语:无聊榆树陡然蓦地调皮鬼精灵灿灿的灼灼的弱弱的漠漠的面面相觑不得其解目不暇接大吃一惊精光灵气没精打采天涯海角1、抽生读词语,齐读词语。
2、如果能够体会一下词语的意思,你能读得更好。
读这些词时要把词语的含义连同你的想象都留存在心间。
再读一读,好吗?相信在后面课文的学习中你会理解得更好。
3、在你们心中,星星是什么样子的?在夏天的夜晚,你数过天上的星星吗?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吗?请你说一说。
过渡:夏天的夜晚,天上有无数的星星闪闪发光,星星们就像孩子们那样调皮、可爱,让夏夜的天空显得那么的热闹。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天上的星星。
(齐读课题)二、快速读课文,理清思路快速读文,边读边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们对星星的喜爱?三、精读课文,品味星星的热闹和月明星稀的景象1、生自读文,把自己体会最深的句子勾画出来,并在课文旁边批写自己的体会。
《天上的星星》教案

《天上的星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关于星星的基本知识,如星星的种类、特点等。
(2)培养学生观察天体、探索宇宙的兴趣和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讨论、分析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星星的奥秘。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创新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星星的基本知识。
(2)观察星星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1)星星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2)宇宙中的星星分布和规律。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掌握关于星星的详细知识。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 学生准备:(1)培养观察能力的训练。
(2)学习简单的天文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关注天空,观察星星。
(2)提问:你们对星星有什么了解?2. 教学内容与活动:(1)讲解星星的基本知识,如星星的种类、特点等。
(2)展示星星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的图片和视频。
(3)分析宇宙中星星的分布和规律。
(4)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星星的实践活动。
3.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布置作业:观察天空,记录看到的星星,并尝试分析其分布规律。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星星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观察星星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3. 学生对宇宙的热爱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求答案。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对星星的直观认识。
3. 组织户外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星星的美丽和奥秘。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星星的基本知识和演化过程。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星星的观察结果和发现的问题。
3. 实践活动: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星星,记录并分析星星的分布规律。
八、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天空,观察星星,提问星星的种类和特点。
最新《天上的星星》教案

最新《天上的星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第五册第三章《宇宙探索》,具体内容为《天上的星星》。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了解星星的基本知识,包括星星的种类、特点以及在天文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星星的基本概念,了解不同种类的星星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星空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宇宙奥秘的欲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星星的种类、特点及其在天文中的重要性。
难点:理解恒星、行星、卫星等不同种类星星的区别和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星空图、星星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星空图,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熟知的星星,引入本课主题。
2. 新课内容:(1)讲解恒星、行星、卫星等不同种类星星的定义及特点。
(2)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星星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星星的多样性。
(3)结合星空图,指导学生认识星座,了解星星在天文中的重要性。
3. 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星星的奥秘。
(2)每组选择一个星星,进行观察、记录,并绘制星星卡片。
4. 例题讲解:(1)判断题:行星是围绕太阳转的星星。
(正确)5. 随堂练习:(1)填空题:星星按亮度可分为一等星、二等星、三等星,其中一等星最亮。
(2)简答题:简述恒星、行星、卫星的区别。
六、板书设计1. 星星的种类恒星:太阳、北斗七星等行星:地球、火星等卫星:月球、木星卫星等2. 星星的特点恒星:独立发光、发热行星:围绕恒星转、不发光卫星:围绕行星转、反射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你熟知的星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观察夜空,记录你发现的星座,并简述其形状。
2. 答案:(1)示例:太阳、北斗七星、金星。
太阳:恒星,独立发光、发热;北斗七星:恒星,组成勺形;金星:行星,围绕太阳转,不发光。
(2)示例:猎户座。
形状呈人字形,中央有三颗排成一直线的亮星。
课文《天上的星星》教案1

课文《天上的星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天上的星星》这篇课文,该课文位于教材第三章《多彩的星空》第二节。
课文详细描述了夜空中星星的美丽景色,介绍了不同星座的特点,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星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夜空中的星星,掌握基本的星座知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3. 教育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珍惜我们共同的家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星座的分布和特点,掌握观星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星空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星空图、星座卡片、投影仪、星星挂图。
学具:学生准备观星记录本、画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星空图,引导学生观察夜空中的星星,分享观星的经历,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结合教材,讲解星座的分布、特点以及观星方法。
通过展示星座卡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星座。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观察星空图,找出自己认识的星座,并记录下来。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课堂讨论(10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讨论观星过程中的趣事。
教师点评学生的观察记录,给予鼓励和指导。
5. 板书设计(5分钟)利用板书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星座的名称、特点、观星方法等。
6. 作业设计(5分钟)1. 观察夜空,记录自己认识的星座,并简要描述其特点。
2. 以“我心中的星空”为主题,创作一幅星空画。
七、作业答案1. 作业一:学生根据实际观察,记录星座的名称和特点。
答案:例如:猎户座,形似猎人,冬季星空的代表星座,主要由参宿四、参宿七等亮星组成。
2. 作业二: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星空画。
答案:作品多样,以学生实际创作为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了星空的美丽,培养了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天上的星星》优秀教案

《天上的星星》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第四册第四章《宇宙探索》中的《天上的星星》一节。
详细内容包括:星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星座的辨识方法;了解星星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星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学会辨识简单的星座。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探索宇宙奥秘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星星的分类及特点,星座的辨识方法。
难点:理解星星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星图、星座模型、天文望远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星座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美丽的星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上的星星,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星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引导学生认识星星。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观察星座,辨识简单的星座,并记录下来。
4.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星座的辨识方法,并举例说明。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独立辨识星座,教师进行指导。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星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2. 星座的辨识方法3. 星星与人类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夜晚的星空,记录下你认识的星座,并描述其特点。
2. 答案:根据学生观察到的星座进行批改,给出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更多的天文观测,了解星星的更多信息,参加天文兴趣小组等活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实践活动的组织与指导;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落实。
课文《天上的星星》教案

课文《天上的星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教材《语文》第二册第四章,课文《天上的星星》。
文章通过对天上星星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同时教育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认识生字、生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星星的特点和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描绘星星的意境。
2.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生词,掌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卡片、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夜空中的星星,引导学生观察星星的形状、颜色、分布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星星的美丽画面。
3.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5.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修辞手法等进行详细讲解。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彩色笔描绘出自己心中的星星。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天上的星星》2. 生字、生词:繁星、闪烁、调皮、密密麻麻等。
3. 课文结构:总分总4. 星星特点:形状、颜色、分布5. 星星作用:照亮夜空、导航、寓意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以“我心中的星星”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答案示例:我心中的星星,犹如夜空中的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它们形态各异,闪烁着不同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宇宙的奥秘。
每当我疲惫、迷茫时,总会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那颗属于我的星星,让它为我指引方向,给我力量。
2. 课后拓展:观察夜空,了解星星的更多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星星、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了星星的特点和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文《天上的星星》教案

课文《天上的星星》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理解课文《天上的星星》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掌握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1.2 技能目标1.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3. 培养学生对自然和星空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简介《天上的星星》是一篇描述夜晚星空的课文,通过描绘星星的闪烁、移动和亮度,引导学生了解星星的特点和变化。
2.2 生词和短语星星(xing xing)天上(tian shang)闪烁(shan shuo)移动(yi dong)亮度(liang du)晴朗(qing lang)夜空(ye kong)银河(yin he)闪烁(shan shuo)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生词和短语的掌握。
朗读时的语音和语调。
3.2 教学难点生词和短语的意思理解和运用。
课文中的一些细节和描述的理解。
学生对星空知识的了解和运用。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使用任务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巩固知识。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使用星空模拟软件,让学生观察和了解星星的变化。
提供星空观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星星。
第五章:教学步骤5.1 导入通过展示星空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星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对于星星的了解和观察。
5.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和语调的准确性。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情节。
5.3 学习生词和短语通过上下文和词义推测,帮助学生掌握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让学生进行单词拼写和短语运用的练习。
课文《天上的星星》教案

课文《天上的星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天上的星星》。
(2)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通过观察星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懂得分享和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
(2)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2)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课文《天上的星星》全文,生词和短语卡片。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天空,观察星星。
(2)提问学生对星星的了解和印象。
2. 朗读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词和短语的发音。
3. 学习生词和短语:(1)教师出示生词和短语卡片,学生跟读。
(2)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4.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
(2)学生自主思考,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5. 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星星,观察并描述星星的特点。
(2)各组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互相交流。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家长协助孩子观察天空,记录下自己最喜欢的星星,并描述星星的特点。
2. 学生回家后,家长协助孩子复习课文,巩固生词和短语。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课堂纪律、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等。
针对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课文的表现,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准确性。
2. 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掌握情况,注意发音和意义的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师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天上的星星》教学设计
《天上的星星》是西师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下面是西师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天上的星星》教学设计,为大家提供参考。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词,并能运用。
2、联系生活实际,注意和文本对话,把自己的体会批写出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欣赏繁星满天、月明星稀的景象。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批读,感受文章的童真童趣,想象繁星满天、月明星稀的画面,体会作者对星星的喜爱,对童年的怀念。
2、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
想象品读法批读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想象导入新课
师:在你们心中,星星是什么样子的?在夏天的夜晚,你数过天上的星星吗?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吗?请你说一说。
过渡:夏天的夜晚,天上有无数的星星闪闪发光,星星们就像孩子们那样调皮、可爱,让夏夜的天空显得那么的热闹。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天上的星星。
(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出示读书要求:
1 带着问题,自己大声读课文,看看答案是否找到。
2 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认知情况,并相互评价。
3 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仿照旁批,联系生活实际,批注自己的感受。
4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们”对星星的喜爱?边读边想象想象繁星满天、月明星稀的画面。
三小组交流读书情况。
1 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小黑板出示以下词语:
无聊榆树陡然蓦地调皮鬼精灵
灿灿的灼灼的弱弱的漠漠的
面面相觑不得其解目不暇接大吃一惊
精光灵气没精打采天涯海角
a抽生读词语,齐读词语。
b如果能够体会一下词语的意思,你能读得更好。
读这些词时要把词语的含义连同你的想象都留存在心间。
再读一读,好吗?
2 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繁星满天的景象?(1-4自然段)课文哪些地方是写月明星稀的景象?(5-11自然段)
四品读课文,欣赏美景。
1 课文主要为我们描述了哪些画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繁星满天、月明星稀
2 孩子们,你喜欢哪一幅画面,你就细细地读,细细地咀嚼:要求是:
想想作者用什么样的方法为我们描述了怎样的画面?体现了作者的什么心情?,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你对“繁星满天”“月明星稀”景象的感受。
再一次有目的地作旁批。
3 生自读文,把自己体会最深的句子勾画出来,并在课文旁边批写自己的体会。
4 学生汇报交流
(1) 啊,两颗,三颗……不对,十颗、十五颗……奇迹是这般迅速地出现,愈数愈多。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让学生理解数字和省略号的作用。
(2) 一时间,夜空一片闪亮,像陡然打开了的百宝箱,灿灿的,灼灼的,目不暇接。
这些星星又像是无数沉睡的.孩子,蓦地睁开了光彩的眼睛
目不暇接”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两个句子中找出一对近义词吗?(陡然--蓦地)这两句话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把什么比作什么?体会比喻句的好处。
(3) 它们真是一群孩子呢,一出现就要玩一个调皮的谜儿!这些鬼精灵,从哪儿来的?是一个家族的兄妹?还是从天涯海角集合起来,要开什么盛会呢?
从这句话体会孩子们对星星的喜爱之情,星星像孩子一样调皮、可爱。
(4) 夜空再也不荒凉了,星星们都在那里热闹:有装熊的,有学狗的,有操勺的,有挑担的,也有高兴极了,提了灯笼一阵风似的跑的……
从“热闹”一词体会到什么?星星们是怎样“热闹”的呢?这些都是对星空中一些星座的描写。
你能根据平时对星空的观察,发挥自己的想象,用“有……有……有……”来说说星星们热闹的样子吗?
5 星星是这样的美,天空是这样的热闹。
可当月亮出来了时,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为什么“大吃一惊”?请你认真读一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月明星稀”的内容,用“”勾画出来。
(1)学生自读课文。
(2)全班汇报交流。
教师相机引导:
①我们为什么会“大吃一惊”?
②“面面相觑”是什么意思?
③我们似乎明白了什么?
理解“可怜”“不忍心”“不再声张”“不让大人们知道”等句,体会孩子们对星星的怜惜之情。
6 孩子们,你们眼前那宝石般的星星消失了,你们想想他们到那里去了呢?我们一起去找找吧!请你想象星星们会怎么样?
五课堂小结
1 本文作者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繁星满天和月明星稀的景象,刻画了一群孩子天真童稚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星星的喜爱之情。
2 学了本文,体会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写在课文旁边的空白处。
六板书设计
天上的星星
繁星满天
月明星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