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的写作手法
如何在写作中运用对比手法

如何在写作中运用对比手法在写作中,对比手法是一种强大而常用的修辞手法。
它通过对不同对象或事物进行对比来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或相似之处,从而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强表达效果。
以下是一些在写作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建议和技巧。
1. 引出对比:在文章开头或文章的某个段落中,使用对比来引入话题,引起读者的兴趣。
例如,可以通过对两个不同的情景进行对比来引出主题:孤独的沙漠与繁华的城市,相似性吗?还是截然不同?2. 突出差异:对比可以用来突出不同对象之间的差异。
使用形容词或副词对比两个事物的特征或性质,使读者更加清楚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差距。
例如,傍晚的天空被火红的夕阳染红,而清晨的天空则呈现出淡蓝色调。
3. 表达选择:对比可以用来表达在两个事物之间进行选择的情况。
通过对比两个选项的利弊或优缺点,让读者在文章中做出判断。
例如,旅行的代价是时间和金钱,但它带来的体验和回忆却是无价的。
4. 强调观点:对比可以被用来强调作者的观点或论点。
通过对比不同的观点或立场,使自己的观点更加突出和有力。
例如,一些人认为独立生活更加自由,而另一些人则主张与他人共同生活,这取决于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5. 描绘场景:对比也可以用来描绘一个场景或情境。
通过对比事物的形态、颜色或其他特征,使读者产生如同亲眼目睹的感觉。
例如,在秋天的森林中,枯黄的叶子与依然翠绿的树枝形成了鲜明对比。
6. 主题句子:在文章中设置主题句子时,使用对比手法可以使主题更加明确和有力。
通过对比两个事物的特征或相似之处,让主题句子更加生动。
例如,儿童的童话世界与成人的现实世界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对比。
7. 结构安排:在文章的结构安排上,可以使用对比手法来达到平衡和对比的效果。
通过交替或平衡地描述两个事物,使整篇文章更加有条理,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观点。
例如,可以先描述一个人的优点,然后对比他的缺点。
总之,对比手法在写作中起到了丰富表达、突出观点和引起读者兴趣的作用。
通过运用对比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强表达效果。
用对比的手法写作文

用对比的手法写作文
对比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通过对比可以更清晰地展现事物的特点和差异,
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对比的情况,比如昼夜、冬夏、黑白等等。
下面,我将以“对比”为题,写一篇作文,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事物的差异和特点。
对比一,城市和乡村。
城市和乡村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城市生活节奏快,人们忙碌工作,交
通便利,娱乐设施齐全,但也面临着空气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
而乡村则宁静舒适,空气清新,人们生活简朴,但也缺乏城市的便利设施和机会。
对比二,电子书和纸质书。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书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纸质书。
电子书便于携带,阅读时
不受环境限制,而纸质书则有着独特的香味和触感,让人感受到阅读的真实和亲近。
对比三,快餐和家常菜。
快餐方便快捷,适合忙碌的工作日,但营养价值较低;而家常菜则需要花费一
定的时间和精力,但口感和营养价值更高。
对比四,健康和美貌。
健康是内在的美,而美貌则是外在的表现。
健康是生命的基础,是人们追求的
目标,而美貌则是一种外在的优势,可以带来自信和快乐。
对比五,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
传统文化代表着历史和传统,是民族的精神财富,而现代文化则代表着科技和
时尚,是时代的产物。
传统文化强调礼仪和道德,而现代文化注重个性和创新。
通过以上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和特点,也能更加全面地了解事物的本质。
对比的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希望大家在写作时能够灵活运用对比的手法,让文章更加丰富多彩。
对比的写法

用对比的写法写一个句子方法如下:一、对比和衬托1.衬托有主、宾之分,陪衬事物是为被陪衬事物服务的,是为了突出被陪衬事物的。
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是平行的并列关系,并无主、宾之分。
2.衬托描写的是两个事物;对比可以是两个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3.衬托的修辞效果主要在于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
即俗话所说的“红花还须绿叶扶”。
对比的修辞效果主要是用比较的方式提示事物的本质,使好的显得更好,使坏的显得更坏。
让人们在比较中鉴别,给人们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二、对比与类比1、对比双方对立、相反或有差异,对比是为了强烈突出其中一方2、类比双方较为接近,大致无差异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写作中的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
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例句如下: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
3、有的人过了一生,连一刻都不曾拥有;有的人仅仅过了一刻,已经是生命的永恒。
4、海真是个多变的怪物。
昨天,满眼好似黄滔滔的浊浪,几天却成了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的草原。
5、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6、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7、用功学习的人把阅读当成乐趣;懒于进取的人却把阅读当成烦事。
8、宽恕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不愿谅别人是十分痛苦的事。
9、生意好的时候,这里门庭若市;生意差的时候,这里门可罗雀。
10、春天的雨细腻柔媚,夏天的雨粗犷热烈。
11、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他年攀桂,登月宫必定有我。
12、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对比、借物喻人、欲扬先抑等写作方法

对比、借物喻人、欲扬先抑等写作方法
对比、借物喻人、欲扬先抑都是常见的写作方法,它们各有特点和作用:
1. 对比: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突出它们的差异和特点,从而更好地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对比可以使读者更清晰地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例如:“他的生活简朴,与那些奢侈浪费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2. 借物喻人:通过描写某一事物的特点和品质,来比喻或象征人的品质、性格或精神。
这种方法可以使读者通过对事物的理解更好地领悟到人的内在特质。
例如:“梅花在寒冬中依然绽放,它的坚韧不拔正是主人公顽强精神的写照。
”
3. 欲扬先抑:先表达对某事物的否定或贬低,然后再通过进一步的描述和阐述,最终给予肯定或赞扬。
这种方法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并使最终的肯定或赞扬更加有力。
例如:“起初,我对他的绘画能力持怀疑态度,但当我看到他的作品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
”
在写作中,合理运用这些写作方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富有表现力,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同时,也要注意根据具体的主题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避免过度使用或滥用,以保持文章的自然和流畅。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作文写作常见修辞手法-对比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作文写作常见修辞手法-对比
定义: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词语释义:
对比是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这种写作手法叫对比,也叫对照。
在文学理论上,对比是抒情话语的基本组合方式之一。
它把在感觉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词句组合在一起,形成对照,强化抒情话语的表现力。
运用对比,能把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对比作用:
这种手法可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强烈的感受。
如:
例子(1):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管子.牧民篇》
例子(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出师表》诸葛亮
例子(3):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例子(4):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终究不过是苍蝇。
对比的写作手法举例

对比的写作手法举例
哎呀呀,那咱就来说说对比的写作手法啦!比如说咱看那白天和黑夜,白天呢,阳光明媚,大家都忙忙碌碌,到处是热闹的景象,就像一个活泼的小孩在欢快地玩耍,哎呀,多有生机呀!可黑夜一来呢,一切都安静了下来,好像整个世界都进入了梦乡,这就跟一个安静的老人似的。
这就是很明显的对比呀!
再看看夏天和冬天。
夏天那叫一个热呀,太阳就像个大火球烤着大地,大家都穿着短袖短裤,吃着冰淇淋解暑,哇,那叫一个火热!而冬天呢,冷得让人直哆嗦,恨不得裹着被子出门,到处是白雪皑皑的,跟夏天完全就是两个极端嘛,你说神奇不神奇?
还有穷人和富人,穷人可能每天都要为了生计奔波劳累,吃的穿的可能都比较简朴;可富人呢,住着大房子,开着豪车,吃的都是山珍海味。
这反差是不是很大?
咱读书的时候也是呀,有些人特别努力,每天早早起来学习,而有些人就不怎么上心,差距这不就出来了嘛!
这些例子不都很生动地体现了对比的手法吗?通过对比,能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事物之间的不同和差异呀,能让我们对这些事物有更深刻、更清晰的认识呢!咱生活中到处都是对比呀,它就像一把放大镜,能让我们把很多东西都看得更明白呢!所以呀,对比的写作手法真的是太有用啦,大家可得好好用起来哟!。
如何在作文中运用对比手法

如何在作文中运用对比手法对比手法是作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能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说理性。
通过对不同事物或观点的对比,可以凸显出主题的鲜明性,加深读者对问题的理解和思考。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作文中运用对比手法,提供一些实用的写作技巧和案例。
一、引言部分在引言部分中,可以通过对比引入文章的话题,激发读者的兴趣。
可以运用对比描述问题的两个方面,或者对相似事物进行对比,突出文章的主题和意义。
示例:如何在忙碌的工作和幸福的家庭之间实现平衡?这是现代社会人们普遍面临的问题。
工作和家庭是人们生活中两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然而,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差异和冲突常常让人困惑。
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对比手法,在作文中解决这一问题。
二、对比的使用方式对比可以通过对事物的描述、对观点的阐述等方式来实现。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对比方式:1. 对事物的对比:通过描述两个不同事物的特点和差异,使读者对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
示例:在现代社会,城市和农村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城市拥有先进的科技、繁华的商业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而农村则保持着宁静的田园风光、纯朴的生活和传统的价值观念。
尽管两者存在很多不同之处,但它们也都有着自身的优势和特点。
2. 对观点的对比:通过对不同观点的对比,展示问题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探讨。
示例:有人认为大学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大学教育的核心应该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
无论是哪种观点,都有其合理的一面。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因素,找到平衡点,发挥大学教育的最大价值。
三、对比的功能和应用对比手法在作文中可以发挥多种功能,提高文章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对比功能和应用:1. 强调差异:通过对比,凸显不同事物或观点的差异,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剖析。
示例:环保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环保主张限制企业的生产和发展,而经济发展则需要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
写作中的对比手法与象征意义

写作中的对比手法与象征意义写作是一门艺术,而对比手法和象征意义则是其中重要的元素。
通过对比,作家可以突出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从而更加生动地描绘事物的本质和特点。
而象征意义则可以赋予字面意义以外的深层含义,增加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本文将就写作中的对比手法与象征意义进行探讨。
一、对比手法对比手法是指通过比较不同事物的特点来凸显它们之间的差异。
这种手法常常用于描写人物形象、环境、情感等方面,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首先,对比可以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通过对比人物的言行举止,外貌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可以使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角色的性格和特点。
例如,在小说《红与黑》中,作者对比了贵族和农民的生活状况,巧妙地展现了这两个社会阶级的差异,并通过主人公朱利安的形象对社会阶级的约束进行了深入的刻画。
其次,对比也可以刻画不同环境的特点。
作者可以通过对比不同地域的自然景观、城市与乡村的生活等方面的描写,来突出环境的差异。
例如,在小说《荆棘鸟》中,作者用对比手法将亚得利亚和荆棘之地的自然环境进行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不同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最后,对比也可以通过描绘情感的波动来渲染情感的复杂性。
通过对比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的起伏等方面的变化,作者可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多样性。
例如,在《傲慢与偏见》中,作者通过对比伊丽莎白与达西的情感起伏,展示了两个人物内心的复杂感受,为整个故事增添了戏剧性。
二、象征意义象征意义是指通过使用具有特定象征意义的事物来代表其他更深层的含义。
这种手法常常用于抽象思维、哲理思考和隐喻表达,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首先,作家可以通过对事物的象征性描写来抽象表达自己的思想。
例如,在叶嘉莹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红玫瑰和白玫瑰分别象征了浪漫与真实、虚幻与现实的对立。
通过对这两种玫瑰的描写,作者抽象地表达了自己对现实与理想、爱情与婚姻的思考。
其次,象征意义还可以通过事物的特定象征性特征来揭示更深层次的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比的写作手法
教学目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对比手法”的概念;
2、掌握“对比手法刻画人物”的方法;
3、感受对比手法刻画人物的魅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在赏析、探究和尝试中逐步感受对比手法的特点及优势。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生活中发现对比,在对比刻画人物形象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
感受对比刻画人物手法的魅力,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对比”的重要性。
五、教学难点
通过生活及文学作品实例分析探究,从而有效地掌握这一刻画人物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图组一:跑车和SUV的对比
图组二:两只猫的对比
图组三:雾霾的天空和晴朗天空的对比
图组四:人像PS前后的对比
二、整体感知
1、明确概念:对比手法,是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人,或情,前后相叙,加以比照,来使人有所感有所悟,更加强烈清晰地传达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旨,以增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
它强调的是通过比照更鲜明强烈地表达某种意旨。
三、精细讲解
按照对象分类
第一种:人物间的对比
例一:范进与胡屠户闰土与杨二嫂使君与众人
呈现两种不同写法,让同学们分析哪种写法更好。
两个人物动作、语言上对比描写,表现出不同个性,从而塑造出个性鲜明人物形象。
结论:通过与周围其他人对比,在对比中突出所要表现的人物形象的鲜明个性。
第二种:事物间的对比
例二:方与圆长与短高与矮
第三种:景物间的对比
例三、《我的叔叔于勒》中两处景物描写的对比
第四种:情感间的对比
例四:《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狠与对祖国的爱的对比。
按照时间段分类:
1、横向对比:
例子:人物间的横向对比
于勒与菲利普夫妇的对比范进与张乡绅的对比
2、纵向对比:
例二: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对比
这篇文章要表达的是对中年闰土生活困苦、麻木的同情,为什么还要写少年时的闰土呢?
结论:
通过对同一人物前后变化的的对比刻画,形成巨大反差,突出表现人物性格思想特征,以及包含作者对人物形象改变前或者改变后的思考和态度。
例三:从前的杨二嫂与现在的杨二嫂的对比仿照上面的句子进行分析。
提示:通过对同一人物不同方面的对比,更加丰富形象,或者更加突出表现人物形象的某一品质。
四、实战演练
从下面例文中找出运用对比的地方。
例文:差生
例文:丑娘
五、归纳总结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感受到对比手法有什么好处呢?
概括地说:我们单一的描写一个人物,常常感到单薄和无力,如果采用一些与之相对、相异或与之差别很大的人物作对比的描写和阐述,人物形象的特征就凸现出来了,表达的感情倾向也更强化了。
俗话说,“不比
不知道,一比吓一跳”,通过互相对比,互相映照,互相衬托,从而使人物形象表现得更加鲜明突出。
2、运用对比描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a).运用对比描写,不应该是勉强凑合,要看运用的材料适不适合采用对比的写法或者需不需要采用对比。
即:明确运用对比手法的目的。
b).两个人对比时,不能割裂开来先写一个人,后写一个人,互不相干,而是要围绕中心事件来叙述,刻画两个人不同的思想性格。
c).对比手法往往是和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等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结合起来使用的。
六、总结中考答题技巧:
七、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下去写一篇小作文刻画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字数在500字以内。
要求运用我们今天讲到的对比手法的其中一种或者多种,能体现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