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中的“衬托”技法

合集下载

如何运用衬托

如何运用衬托

如何运用衬托运用衬托,是记叙文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指为了突出主要人物或事物,用具体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等描写,来作衬托的写作方法。

主要人物或事物是主体,环境描写是衬体。

以衬托为辅助,以衬主为目的。

运用衬托,可以使文章的主要人物或事物形象更鲜明,给人感受更深刻。

运用衬托,首先要确定衬托手法。

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两种。

正衬是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反衬是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

运用衬托,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主体显得更清楚,更鲜明,更深刻,更易懂。

那么,如何运用衬托的表现手法呢?1、环境衬托,介绍时代背景。

例:鲁镇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两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么阔绰。

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选自《孔乙己》鲁迅2、景物衬托,突出人物特点。

例: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种着一望无际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胯下逃走了。

选自《故乡》(鲁迅)3、对比衬托,正反两面比较。

例: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却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

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选自《藤野先生》(鲁迅)4、情景衬托,渲染场面气氛。

例:这一年的清明,分外寒冷;杨柳才吐出半粒米大的新芽……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

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

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衬托的手法

衬托的手法

衬托的手法衬托是一种用来突出和强调某个对象或者情感的手法。

通过与其他元素形成鲜明对比,衬托可以使被衬托对象更加突出和显眼。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衬托手法:1. 色彩对比:使用对比鲜明的颜色来突出被衬托对象。

例如,在黑白照片中使用红色来强调某个物体,或者在一幅画中使用暖色调与冷色调形成对比。

2. 尺寸对比:通过大小或者比例的差异来衬托出某个对象的重要性。

如将一个巨大的物体放置在小的环境中,或者把一个小的物体放置在巨大的背景中。

3. 语言对比:在文学作品中,通过对比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词语来突出某个情感或者主题。

例如,用平淡的语言描述平凡的日常生活,然后突然用诗意的语言来描绘浪漫的爱情场景。

4. 角色对比:通过将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放在一起,来衬托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冲突。

例如,在电影中将一个善良无私的主人公与一个邪恶狡猾的反派进行对比,以凸显主人公的正义与勇气。

5. 时间对比:通过对比不同的时间段或者历史事件来突出某个时期的特殊性。

例如,在历史研究中对比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或者文化现象,以显示出时代的变迁和发展。

通过使用衬托手法,作家、艺术家和表演者可以使他们想要强调的对象或情感更加鲜明和有力。

6. 声音对比:通过对比不同的音量、音调或音频效果来增强某段音乐、电影或戏剧中的情感效果。

例如,将安静的背景音乐突然转为高亢激烈的音乐,以增加紧张的氛围。

7. 空间对比:通过对比不同的空间元素来强调某个特定场景或物体的存在。

例如,在一个简洁的展览空间中突然突出展示一个艺术品,使其成为焦点。

8. 文体对比:通过对比不同的文学体裁或写作风格来表达不同的情感或主题。

例如,在一篇散文中穿插诗歌,以突出其中的感人之处。

9. 视觉对比:通过对比不同的视觉元素如形状、纹理、层次等,来强调某个物体或场景的特点。

例如,在一幅画中将光滑明亮的表面与粗糙暗淡的表面相对比,以增加视觉冲击力。

10. 情感对比:通过对比不同的情感状态来突出某一种情感的强烈程度。

衬托的归纳总结

衬托的归纳总结

衬托的归纳总结衬托是一种修辞手法,它通过对比或对照来突出主题或描述对象的特征。

衬托的运用可以使文学作品更加生动和有趣,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衬托的定义、形式以及作用进行归纳总结。

一、衬托的定义衬托是一种修辞手法,它通过将事物与其周围环境或其他事物进行对比,突出事物的特点和特征。

衬托可以通过比喻、对偶、对照等方式来实现。

二、衬托的形式1.比喻衬托: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来突出事物的特点。

比如,“她的笑容如同阳光般灿烂。

”中的“阳光”和“笑容”进行了比喻的衬托。

2.对偶衬托:通过将两个相似或相反的事物进行对比,来突出它们的特征。

比如,“黑夜里的白月光,将寂静和温柔带到了每个角落。

”中的“黑夜”与“白月光”形成了对偶的衬托。

3.对照衬托: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其相反或相似的事物进行对比,来突出事物的特点。

比如,“高山上的雪花与谷底的鲜花形成鲜明的对照,让人们感受到了山和谷的不同魅力。

”三、衬托的作用1.突出主题:衬托可以将主题与其他事物进行对比,使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通过衬托,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主题的意义。

2.强调特征:衬托可以通过对比来强调某个事物的特点。

通过衬托,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事物的本质。

3.增加趣味性:衬托可以使文学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通过衬托,作品的情节和形象更加丰富多样。

以《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为例,衬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贾宝玉的性格温文尔雅,他与黛玉的爱情在文中被描绘得深情而动人。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林黛玉的独立、坚韧和聪明才智。

通过对宝玉与黛玉的性格对比,突出了他们之间爱情的鲜明特点,使读者对他们的感情更加深刻。

总结:衬托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比来突出事物的特点。

衬托可以采用比喻、对偶和对照等形式来实现。

它可以突出主题、强调特征,同时增加作品的趣味性。

通过对衬托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衬托这一修辞手法,丰富我们的写作表达。

衬托手法运用课件

衬托手法运用课件
意象衬托
STEP 02
音韵衬托
通过描画不同的意象来表 达情感、营造意境和深化 主题。
STEP 03
比喻衬托
通过比喻来形象地表达情 感和主题,增强诗歌的表 现力。
通过押韵、平仄和节奏来 强化诗歌的音乐性和美感 。
散文中的衬托手法
01
02
03
情感衬托
通过抒发情感来表达作者 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 悟。
衬托手法特点
衬托手法具有对照强烈、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的特点。它强调通过对照或对照来突显主 要对象的特殊之处,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对象的本质和特点。
衬托手法的重要性
01
增强作品表现力
衬托手法能够使作品的表现力更强,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主题
和情感。通过对照或对照,衬托手法能够突出主要对象的特征,使作品
未来文学中的衬托手法
随着文学的发展和创新,衬托手法在未来文学中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文学中可能会 更加重视衬托手法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从而为读者带来更加丰富和深刻的阅读体验。
Part
02
衬托手法的类型
正衬
总结词
通过类似或相同的事物,强调突出主题。
详细描述
正衬是通过与主题类似或相同的事物来强调突出主题,使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例如,在文学作品中,通过描述主人公的英勇行为,来衬托出他的高尚品质 。
更加生动、形象。
02
深化作品内涵
衬托手法能够深化作品的内涵,使作品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通过衬
托,作者能够将不同的对象进行比较,从而更加深入地探讨作品的主题
和意义。
03
提高作品艺术性
衬托手法是一种高深的写作技能,能够提高作品的艺术性。通过奇妙地
运用衬托手法,作者能够使作品的艺术性更加突出,从而给读者带来更

记叙文写作常见结构之第二法:“衬托法”教学

记叙文写作常见结构之第二法:“衬托法”教学

记叙文写作常见结构之第二法:“衬托法”教学“衬托法”教学一、什么是衬托衬托是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就是所谓“烘云托月”的表现手法。

衬托有主、宾之分,陪衬事物(宾)是为被陪衬事物(主)服务的,是为了突出被陪衬事物,即所谓“红花还须绿叶扶”。

例如,写《我的爸爸》,那么,爸爸就是主角,而妈妈、我和弟弟就是配角,三位就对爸爸起了衬托作用。

如果爸爸正义感很强,坚决与好人好事作斗争,而妈妈、我和弟弟的正义感也很强,坚决支持爸爸,那么就以妈妈、我和弟弟正衬了爸爸。

如果爸爸正义感很强,而妈妈很胆小,唯恐坏人报复,就提醒爸爸少管闲事,那么这里就以妈妈的胆小怕事反衬了爸爸的见义勇为。

二、精品范文历史的握手一临沂古城,残垣断壁,夕阳如血。

1930年3月,为阻击板垣师团西进,会师台儿庄,白头将军庞炳勋奉命守城,深沟高垒,浴血阻敌,临沂打成了一座火城、血城、尸城。

庞老将军一边指挥守城,一边向总指挥李宗仁求援:“德邻兄,看在你我兄弟一场的份上,看在台儿庄的份上,看在一个老祖宗的份上,赶快发兵,救救临沂,救救我临沂啊!”言及动情,声泪俱下。

二平和儒雅的总指挥李宗仁,拍着五十九军军长的肩膀,用他那惯常的和蔼语气说:“自忠老弟,我素知你威名卓著,能征善战,让我放心,今派你部,速往临沂,增援庞老将军。

”张自忠沉着脸,皱皱眉头说:“将军有所不知,这庞老头子当年不仁不义。

”李宗仁收敛笑容,转过身去,冷冷说道:“过去的事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不仁不义的庞老头子,现在正和日本人血战!”张自忠心头一凛,挺身敬礼:“将军,自忠无知,自忠知罪,我立即赶赴临沂,协助庞老将军。

请将军相信,从今日起,我和庞老将军共弃往日恩怨,誓与临沂共存亡,城在我存,城失成仁,马革裹尸,无怨无悔。

”三张将军立刀横马,走在队伍最前边,经长途跋涉,夜渡沂河,直插板垣右肋。

兵刃既接,血溅衣履,喊声震天动地,杀气直冲斗牛。

张自忠冒着弹雨,率部冲锋陷阵,所挡无不披靡。

学会怎么运用衬托让作业写的更加优秀

学会怎么运用衬托让作业写的更加优秀

学会怎么运用衬托让作业写的更加优秀1、正面衬托用相似的一种次要事物衬托主要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例如,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与汪伦的友情更深。

正面衬托使文章所咏之物或所咏之人的形象更加高大,更有表现力。

2、反面衬托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坏的”衬托“好的”。

高尔基的《海燕》:海鸥在大海上飞蹿,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这篇文章中就以海鸭及企鹅的懦弱衬托出海燕的勇敢。

《送报的少年》中“我”的儿子和送报的少年之间的行为有着很大的反差。

在反差中“我”的儿子反面衬托出送报少年的精神品质。

3、以景衬情写作文的时候,我们经常提到“情景”这个词,“情”与“景”是分不开的。

很多文章中,景色的描写有衬托情感的作用。

如描写天气晴好:白云朵朵、小草探头、百花吐艳、蝴蝶飞舞……那我们就不难想象作者的心情是喜悦愉快的。

如果天气是乌云密布、阴雨寒冷的,那大概作者的心情也和天气差不多……我们今后在表达情感的时候,不妨试试以景衬情。

4、用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在写人的文章中,为了使主要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我们可以安排一个次要人物来衬托主要人物。

这样,主要人物的形象将更加高大,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更加突出。

就像《只是一个普通人》中,大家对老妇人光着脚走在雪地上,都很冷漠,漠不关心,但年轻人把鞋袜托给了老妇人。

“那些人”都是次要人物,是用来衬托主要人物年轻人的高贵善良的。

衬托是一种什么描写方法

衬托是一种什么描写方法

衬托是一种什么描写方法衬托是一种修辞手法,用于强调或突出某一事物或意象,常常通过对比或对照来达到此目的。

衬托在文学作品中广泛运用,不仅使得描写更加鲜明生动,还能够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对比衬托对比衬托是衬托的一种常见方式,通过将两个相对的事物或者意象进行对比来凸显它们之间的差异。

对比衬托既可以突出一方的优势,也可以强调一方的劣势,使得描写更加鲜明。

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十分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

贾宝玉是书中的主人公,他生活在富裕、封建的贾府之中。

与宝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林黛玉,她是一个生活在画舫中的贵族女子,她独特的性格和美丽的外貌使她与贾宝玉成为了闺蜜。

宝玉的活泼与黛玉的忧郁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衬托更加凸显了两人个性的独特之处,使得读者更加深刻地了解他们的心理与情感。

色彩衬托色彩衬托是一种通过对不同颜色的运用来达到衬托效果的方法。

颜色本身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通过艳丽的色彩搭配和对比,可以加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情感冲击力。

莫奈是一位法国印象派画家,他的作品以充满生命力和色彩强烈的特点而著名。

在莫奈的画作中,他经常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来加强对色彩的运用。

例如在《睡莲》系列中,他将鲜艳的睡莲与深沉的水面形成鲜明对比,创造了一种充满诗意的视觉效果。

这种色彩衬托使得画面更加生动绚烂,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受。

时空衬托时空衬托是一种通过对事物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对比来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

通过将人物或景物置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下进行描写,可以使得作品更具深度和层次感。

《红与黑》是一部法国作家斯坦达尔写的小说,通过对主人公朱丽安的生活和内心斗争的描写,展现了贵族社会与小市民社会的对比。

朱丽安生活在一个贵族家庭中,受尽奢侈和享乐,但内心却充满了虚无和孤独;而当他追求真爱时,他却陷入了小市民社会的无尽猜疑和恶意中。

这种时空衬托使得读者更加意识到社会阶层带来的心灵困扰是如何损害一个人的。

情感衬托情感衬托是一种通过对比不同情感来突出其中某一种情感的手法。

衬托的修辞手法

衬托的修辞手法

衬托的修辞手法衬托是修辞学中一种常用的手法,它能够通过对比和对照来突出表现某个事物的特点、优点或缺点。

它不仅能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还能够使文章更生动、更具有感染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衬托的修辞手法,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一技巧。

衬托的修辞手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对比手法对比是衬托中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它可以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对比来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

比如:- 天使和魔鬼,代表了善与恶之间的对比。

- 大海和小溪,代表了广阔与狭小之间的对比。

- 高山和平原,代表了峻岭与平坦之间的对比。

2.排比手法排比是将一系列事物进行并列排列,形成一种节奏感,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例如:-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金箍棒分别比喻为“上界盖世神兵、天庭神器、罗汉金箍棒”,这种排比手法不仅重复了“金箍棒”的词语,还形成了一定的韵律和节奏感。

3.夸张手法夸张是把某个事物描述得过分夸张,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例如:- “我一口气吃了十碗饭”、“他比老鼠还小”、“他笑得眼泪都掉下来了”等。

4.比喻手法比喻是用一个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它的意义。

例如:- “人生短暂,如同一场梦”、“江水连天,过尽千帆皆不是”。

5.矛盾手法矛盾是将两个相对的事物进行对比,使它们的特点更加凸显。

例如:- “大海宽阔,却又无垠”、“空气清新,但又令人窒息”。

通过对比、排比、夸张、比喻、矛盾等手法的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

例如:- “村庄和城市,代表了宁静和喧嚣的对比。

在村庄里,空气清新、天空湛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在城市里,空气污染、噪音巨大,人们都忙得不可开交。

”总之,衬托是一种十分有用的修辞手法,能够使文章更加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而要想将衬托的修辞手法运用得当,就需要不断地积累经验和加强练习,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人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更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更远矣。

”这种烘云托月的作画技法,用在文章中便是衬托。

这种技法运用得当,会产生事半功倍之效。

衬托分为正面衬托、反面衬托和侧面衬托。

一、正面衬托
正面衬托是指外貌相似,性质相通时,以此托彼,使主体更加突出。

《明湖居昕书》中,为了衬托白妞王小玉演唱技艺的高超,作者先写黑妞出场演唱,掌声雷动,以为妙绝,由此更能烘托出白妞演唱的高超水平,这是正面衬托。

正面衬托,还可用环境烘托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

如用鲜花、阳光陪衬欢快、幸福,用秋风、落叶陪衬悲惨、凄凉。

用美好事物烘托人物美好心灵等等,从而收到良好效果。

如,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中,德拉没钱为亲爱的丈夫买圣诞礼物,心情沮丧绝望,他写道:“德拉哭完之后,往面颊上抹了抹粉。

她站在窗前,痴痴地瞅着灰蒙蒙的后院里一只灰白色的猫正行走在灰白色的篱笆上”。

灰色的景物就烘托出了人物灰色的心情。

又如孙犁的《荷花淀》,开头部分的景物:“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底下就编成了一大片。

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又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这段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不仅渲染了宁静清新的环境氛围。

而且烘托了水生嫂的勤劳、纯朴、善良的性格,有利于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

古诗词中也经常用这种手法。

高适的送别诗《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在诗中作者塑造了一个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黄昏作为离别的环境,衬托了离别的悲凉心境。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通过描写深秋荒凉的景物来烘托流浪者的思乡之情的。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九种景物勾勒出了深秋的萧瑟,使一个苍凉暮色中骑着瘦马孤独地走在荒野古道上的旅人形象跃然纸上。

二、反面衬托
反面衬托,简称反衬。

反衬是指形象不同,性质相反时,正反相衬,以次托主。

鲁迅的小说《祝福》,用鲁镇旧历年底的祝福热闹来反衬祥林嫂的悲惨命运。

从而揭露了封建礼教、封建迷信的吃人本质。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

作者将诸葛亮与投降派的矛盾写得越尖锐,就越能体现他超人的胆识和气魄。

人们在描写静景时,通常用一些细微声音来衬托,这些声音打破了环境的宁静,看似不和谐,其实衬托了环境的幽静。

所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即是这个道理。

文学作品中,常用狗吠、蛙鸣和鸟鸣等声音来写环境的幽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等等。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中,用“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秋蝉衰弱的残声,息列索落的雨声”。

来衬托故都之秋的寂静。

三、侧面衬托
侧面衬托是通过他人对某事物的反映和评价来衬托这个事物。

汉乐府《陌上桑》中,作者为了突出秦罗敷的美丽,这样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这样通过众人见了她而失态来从侧面衬托她倾国倾城的美丽。

《明湖居听书》中,写戏园子里的盛况,座位的拥挤,尤其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和“三月不知肉味”的评价,都从侧面体现出白妞唱功的非同寻常。

《口技》中表现表演者口技的逼真也用了侧面衬托的手法,我们似乎看到那些听众背后呼呼燃烧的大火向我们扑来,多么逼真啊!
另外,写花、鸟、鱼、虫也可起到侧面衬托的作用:用“锦鳞不动惟侧头”来烘托音乐演奏的美,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烘托美女倾国倾城之貌等等。

总之,衬托是一种表现力很强的写作手法,“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

在文章中艺术地运用这种手法,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