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文化生活》核心知识点归纳

《文化生活》核心知识点归纳文化生活是指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艺术创作、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活动。
它是社会、经济、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综合体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推动力。
以下是对文化生活的核心知识点的归纳。
1.文化的概念和特征: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它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
物质文化是指人类物质生活的各种具体表现,如衣食住行等。
精神文化是指人们思想、认识、艺术创作等方面的表现。
2.文化的作用和意义:文化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个体层面上,文化能够提供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等,塑造个体的身份认同和行为准则。
在社会层面上,文化能够促进社会共识的形成,推动社会发展。
3.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文化的传承是指将文化遗产传递给后代,保持文化的延续和稳定。
文化的创新则是指在传承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的方式对文化进行更新和发展,以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
4.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不同的社会群体和地区拥有独特的文化特点和表现形式,这种多样性是文化生活的重要特点。
文化交流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的信息、经验和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学习。
5.文化产业和创意经济: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为核心的产业体系,包括文化艺术、媒体传播、旅游休闲等领域。
创意经济是指以创意产业为引擎,以创意产品、创意服务和创意人才为核心的经济形态。
6.文化生活的重要领域:文化生活涉及到艺术创作、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美食、时尚、体育、旅游等多个领域。
这些领域既是人们展示文化创造力和享受文化乐趣的空间,也是人们进行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平台。
7.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文化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活动,将文化的知识、价值观念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提升他们的文化修养。
素质教育则是指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包括文化素质、科学素质、人文素质等。
8.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为了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和制度,包括文化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金融支持政策等,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文化生活》核心知识点归纳

《文化生活》核心知识点归纳
《文化生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各种活动来表达和传承文化,并从中获得精
神享受和满足的一种方式。
下面是《文化生活》的核心知识点归纳:
1. 文化的定义和特征:文化是人类共同创造和传承的精神财富,包括价值观、信仰、
习俗、语言、艺术、科学等各个方面。
文化具有多样性、创造性、传承性和变革性等
特征。
2. 文化生活的意义:文化生活是人们满足精神需求、实现个人全面发展、增进社会凝
聚力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3. 文化生活的内容:文化生活包括语言交流、食文化、节日庆典、艺术欣赏、体育竞技、旅游观光、科普教育等多个方面。
4. 文化生活的方式:文化生活可以通过参与和体验,例如参加文艺演出、参观博物馆、阅读书籍、创作作品等;也可以通过观看和欣赏,例如观看电影、听音乐、欣赏绘画等。
同时,现代科技也为文化生活提供了新的方式,例如通过互联网浏览文化信息、
参与线上文化活动等。
5. 文化生活的传承和创新:文化生活不仅是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保护,也包括对文
化进行创新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传承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例如家庭教育、传统节日庆祝、民俗活动等;文化创新包括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解读和发展,以及对其他文化进
行借鉴和融合。
6. 文化生活与社会发展:文化生活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它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一个社会的文化生活状况,往往可以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平、人民的精神追求和社会
价值观念的变化。
总体而言,文化生活是人们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和传承文化的方式,它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需要不断地进行传承与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高二政治必修三走进文化生活知识点

高二政治必修三走进文化生活知识点
知识梳理
1、当代文化素描
(1)的发展是文化产品的大批量、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与流通成为可能。
(2)的发展,使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
2、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1)表现:
“喜”的表现: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
“忧”的表现:文化市场的和传媒的,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2)对策:
①不能放任自流,需要、。
②大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
3、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的特点,为此应该提供、风格多样的文化产品。
而只有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文化的生活知识点总结

文化的生活知识点总结一、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
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和积累的物质产品,例如建筑、工艺制品、服饰、食品等。
精神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和积累的非物质产品,例如语言、宗教、哲学、文学、艺术、伦理、法律等。
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世界,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的特点包括了多样性、创造性、传承性和包容性。
多样性是指不同社会、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所创造和积累的文化具有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特点。
创造性是指文化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是社会实践不断创新发展的产物。
传承性是指文化是代代相传、绵延不断的,是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的结果。
包容性是指文化是不同文化相互包容、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的,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世界。
二、文化的重要性文化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文化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人们精神世界的滋养和支撑。
其次,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基础,它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再次,文化是不同社会、不同民族相互理解和交流的桥梁,促进了各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最后,文化是人类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重要体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思想和情感。
三、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是文化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
继承是指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使传统文化得以发展和传播。
创新是指人们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发展和变革,使文化得以不断更新和焕发生机。
继承和创新是文化发展的两个重要环节,是文化不断推进和发展的动力源泉。
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环节。
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有多种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书面传统、现代传媒等。
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能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有利于不同文化的交融和融合。
五、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人类对文化财富的珍视和重视,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维护和传承。
文化生活 知识点整理

一、世界文化(wénhuà)的多样性是什么?1、我们所说的世界(shìjiè)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mínzú)文化的多样性。
世界文化是有不同(bù tónɡ)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二、世界文化(wénhuà)多样性的表现三、为什么说世界文化是多样的?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间经济和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多种因素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各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社会实践有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的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各民族的文化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色彩。
四、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1、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的进步的重要动力。
2、这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每个民族文化的精粹都是这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所以,首先要认同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3、这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鲜明特色的民族文化,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4、只有保持世界文化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五、怎么样尊重文化的多样性1、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繁荣。
要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
(态度)2、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还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原则)3、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复习要点1、文化是什么?(1)广义的文化: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人们用"文化"来区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区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人的活动。
(2)狭义的文化: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3)本课程的"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既不同于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4)文化的特点: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文化具有传承性,在传承中不断发展。
(5)文化的实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万花筒”:(1)文化丰富多彩,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2)文化具有多样性。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3)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4)文化活动:即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
3、文化的作用(国家为什么要大力提高文化软实力?)(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2)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反作用,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
文化生活知识点是我们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传统、习俗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重要内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汇总一些常见的文化生活知识点,以便增进我们对世界各地文化的了解。
一、风俗习惯1. 饮食习惯:不同国家的饮食习惯各有不同,比如中国人喜欢吃米饭,而西方国家更偏爱面包和土豆。
在日本,人们常常利用筷子吃饭,而在印度,则习惯用手抓饭。
2. 礼仪习惯:不同国家的人们在社交场合的礼仪也各有不同。
比如在西方国家,人们经常用握手来表示问候,而在东方国家,人们则喜欢以鞠躬来示意客套。
3. 节日习俗:不同国家的节日习俗也是各具特色的。
比如中国的春节是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要吃年夜饭、贴春联、放鞭炮等,而西方的圣诞节则是一个家族团聚、交换礼物的重要日子。
4. 服饰习惯:不同国家的服饰风格也是各有千秋。
比如在中东国家,穆斯林女性喜欢穿着长袍和头巾,而在西方国家,人们更倾向于时尚个性的服饰。
5. 住房习惯:不同国家的住房风格也是各不相同的。
比如在亚洲国家,人们常常住在多层的公寓楼中,而在西方国家,人们更倾向于住在独栋或联排别墅中。
二、宗教信仰1. 基督教: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信徒遍及全球各地,最为集中的地区包括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
2. 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一种单神教,穆斯林信徒主要分布在中东、北非、中亚和东南亚等地区。
3. 佛教:佛教主要分布在东亚国家,尤其是中国、日本、韩国、越南、泰国、缅甸等地。
4. 印度教:印度教是世界四大宗教之一,信徒主要分布在印度次大陆。
5. 其他宗教:除了以上几种主要宗教外,还有许多其他小众宗教,例如犹太教、印第安教、神道教等。
三、艺术文化1. 绘画:世界各地的绘画风格各异,如中国的水墨画、西方的油画、印度的民间壁画等,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2. 雕塑:雕塑是一种以立体形式表现的视觉艺术,不同国家的雕塑风格也是各具特色的,精美的希腊雕塑、豪放的美洲雕塑、神秘的非洲雕塑等,各有千秋。
《文化生活》知识点归纳

《文化生活》知识点归纳DPD第一单元一、文化与社会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2)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3)每个人都具有文化素养,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加文化活动逐步培养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物质决定意识)区分——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①广义的“文化”是对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统称。
通常把人类所创造的一切都视为文化,它是人类整个活动方式及其成果的总和。
②狭义的“文化”——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③我们所讲的“文化”,它既不同于那种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那种狭义的“文化”,是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其实质是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文化的精神力量形式:静态和动态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4.文化、经济、政治的关系相互影响: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文化的反作用:不同民族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特殊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文化的发展并不是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5.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生活》会考考点归纳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1、了解文化的含义、形式(1)文化的含义(P6):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3)文化的形式(P8):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P10)(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这种影响一方面表现在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另一方面文化又能够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具体表现在: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不同性质的文化所起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表现在:一方面,科学技术、教育、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与政治的相互交融,可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来把握.从国内来说,人们为了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从国际来说,只有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才能抵制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图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3、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感受文化竞争力(P11)(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人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十七大修改)(2)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竞争力:①从物质生活方面来看,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竞争力有利于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抵御外来文化侵略,保证文化安全;有利于增加经济收入,改善人们的消费结构,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②从精神生活方面来看,文化产业的发展,生产大量的健康向上、无愧于时代的精神产品和精神财富,既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给人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又能促使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修养,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可以从文化与政治、经济关系,从文化对人、对社会影响来分析)4、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P13—21)(1)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2)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一是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二是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3)文化对人影响的意义: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1、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及其作用、学会尊重文化的多样性(P31—32)(1)文化的多样性及其作用: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形式各具特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尊重文化多样性既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2)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2、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P32—33)(1)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2)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要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世界各民族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3)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3、了解文化传播的途径(P34—36)(1)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2)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3)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4)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4、了解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和基本特征(P39—42)(1)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从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特征.5、认识传统文化的作用(对社会与人的发展)(P42)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6、如何正确地对待传统文化(P43—44)①首先,要有正确的态度,就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②其次,还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P44).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它们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7、懂得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P48)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8、领会文化创新的重要意义(P49—50)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③文化创新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9、理解文化创新的途径(P52—55)(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①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②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3)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对于文化创新而言,必须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了解中华文化的特征和包容性(P64—70)①中华文化的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字和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的特点.②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以外城文化的理解.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P72)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3、认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P78—79)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⑤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4、新时期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P8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思想的影响;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第四单元发展先进文化1、了解大众文化的含义(P89)“大众文化”指的是“为大众的”文化,即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2、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文化现象,自觉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P91—94)(1)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2)我们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原因:当今,各种各样的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透过纷纭复杂的文化现象,我们应看到: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②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③随着时代不断前进,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特征更加明显,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我们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要求(P94):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3、了解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内涵(P9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4、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新增(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性和要求: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5、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P101)⑴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6、理解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P100—104)(1)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4)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5)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作贡献.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7、了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P106)与教材表述不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8、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新增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表达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要求和特征.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作出道德选择、判断行为得失,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反映了我国公民“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它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表现在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既凝结着中华传统道德的精华,又融入了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既有先进性的导向,也有广泛性的要求.9、理解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P109—110)①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就是科学文化修养.②人们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就是思想道德修养.③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10、正视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学会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P111—112)①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正视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的重要途径.②同时,我们还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