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经典现实主义视角从朝美双方浅谈朝核问题

合集下载

国际政治视野下的朝核问题

国际政治视野下的朝核问题

朝核问题的症结与解决摘要:朝核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其热不仅表现在它是冷战的活化石,同时有表现因其独特的战略地缘价值而牵涉诸多大国的利益,脆弱的和平,危机的潜伏,使得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继续着冷战时期的对抗,合作、对话往往是昙花一现,本文拟从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建构主义的角度分析朝核问题的由来和实质,理清朝核问题迟迟不能得到解决的症结,探索出一条创建东北亚和平安全机制的道路,因朝核问题涉及的国际政治的行为体较多,本论文主要从朝鲜和美国、韩国三个行为体的行为特征来着手分析,以使得论文条理清晰,简洁易读。

关键词:朝核问题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建构主义一、朝核问题的现实主义理论分析朝鲜半岛因其独特的地缘价值而成为东北亚地区的“巴尔干”,朝鲜半岛是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四个大国的力量和利益的交汇点。

它不仅是东北亚的地理中心而且还是东北亚的地缘政治、地缘战略和地缘经济中心,成为东北亚安全结构的重心,而按照麦金德的“边缘地带说”,朝鲜半岛正好是典型的边缘地带,因此朝鲜半岛历来是兵家的必争之地,在陆权国家和海权国家的不断较量中轮番易手,大国为了权力和利益而展开输死争夺,战争和纷争不断。

按照新现实主义的体系和结构的观点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无政府状态意味着“各单位(主权国家)非常相似,能力能够单独决定各种关系,这就描述出一个完全由政治和权力支配的领域”①,因而自1945年冷战开始以来朝鲜半岛的体系结构不断的发生变化,各个大国围绕着权力和利益的分配而展开角逐。

20世纪60年代,中国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的出现,使得体系结构由原来的两极结构向两极三方过渡,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美苏的战略三角影响该地区。

80年代中期日本作为一个战略因素进入了有关国家的安全考虑之中,经过“三角四方”的过渡,逐渐演变成包括中、美、日、俄和南北双方在内的“四角多方”结构,这一结构维持着朝鲜半岛的均势,然而冷战的结束使得半岛体系结构骤然发生巨变,四角六方结构发生严重的不对称,美日韩同盟力量不断增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倒向西方,中国改革开放,外交不再以意识形态划线,与韩国关系正常化建立外交关系,朝鲜的生存安全问题也就摆在了朝鲜领导人的桌前。

形势与政策——浅析朝核问题

形势与政策——浅析朝核问题

尘埃未落,“核”去“核”从——浅析朝核问题【摘要】朝核问题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从第一次的核危机爆发辗转到如今的十几年间,仍然时沉时浮,飘忽不定。

六方会谈的各国虽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但成效却显然不尽如人意。

朝核问题作为重大的国际争端,其影响与破坏力已经危及到地区甚至全球的和平与发展的环境。

朝核危机之所以愈演愈烈既是朝鲜自身的原因,也是外界给朝鲜带来的压力所致,但事到如今,最重要的就是寻求问题的最解决之道,朝鲜该“核”去“核”从?在处理此问题的做法上,我国将保持一贯的态度——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重视朝鲜安全,按照和平的方式解决朝核问题。

【关键词】朝核问题核危机实质六方会谈携手化解自2009年2月以来,随着朝鲜采取第二次核试验、导弹发射、宣布退出六方会谈和终止1953年停战协定等一系列挑衅性举动,东北亚安全局势骤然恶化,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也已经受到严重威胁。

一、朝核问题的由来所谓朝鲜核问题,就是指朝鲜开发核应用能力而引起的地区安全和外交等一系列问题,相关方为美国、中国、韩国、俄罗斯和日本。

它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该问题一直反反复复,成为令国际社会、世界各国人民关心并担忧的事情。

从1985年12月朝鲜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至今,朝鲜先后发生了三次牵动世界神经的核危机。

第一次朝核危机的爆发源于国际原子能机构对朝鲜的多次强制性“特别检查”,该举动令朝方甚为火恼,于1993年3月12日宣布退出《不扩散武器条约》为标志的第一次朝核危机爆发,但最终以美朝双方签订《朝核问题框架协定》,美朝关系开始走向缓和而得以化解。

第二次的朝核危机则是由于美方对朝方不够信任,缺乏诚意导致朝鲜在02年宣布重启核设施,并再次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危机再次爆发,在此状况下,中国迎难而上,相继促成了中、美、朝三方会谈及六方会谈,危机发展态势得到一定缓和,但仍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2009年4月5日朝鲜成功发射“光明星2号”,由此引发了新一轮的外交较量,美日韩三国文攻武吓,本企图驯服朝鲜,迫其知难而退,然而朝鲜方在此形势下亦毫不示弱,越发抵抗,并于5月25日成功实施了二次“核爆”,致使国际社会6六年多来的和平努力在瞬间化为乌有,至此,朝鲜半岛出现了新一轮的危机,此即为备受国际社会关注且现今仍未得到解决的第三次朝核危机。

浅谈朝核问题

浅谈朝核问题

浅谈朝核问题朝鲜核问题一直是我们比较关注的国际热点问题,自上世纪90年代美国根据其卫星资料怀疑朝鲜开发核武器以来,朝核问题就接连不断。

先是朝鲜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2006年便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2009年进行了第二次核试验,今年2月12日又在其北部地区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

这种情况势必会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自第三次核试验以来,各个国家对其采取了不同的措施。

我国对外宣称坚决反对朝鲜核试验;美韩近日展开联合军演;日本则考虑对朝鲜核试验采取单独制裁;13日的安理会进过紧急磋商,对朝鲜核试验提出“强烈谴责”。

如此种种,不难看出,朝鲜核试验问题对太平洋周边国家乃至全球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就根据自己的理解谈一下朝鲜核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以及我们国家接下来该如何做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朝鲜核问题的产生我认为朝鲜核问题产生的实质是朝美之间的长期对立。

早在冷战后,美国就对朝鲜实行旨在“规制”朝鲜﹑消除“朝鲜威胁”﹑“规制”半岛周边相关大国的半岛政策,对朝鲜在军事﹑政治﹑经济方面全面遏制朝鲜。

而且生死拼杀的朝鲜战争给朝鲜带来的伤痛是朝鲜人民不能忘记的。

如此种种,朝鲜和美国之间的不信任情绪和敌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美国自1958年开始在朝鲜半岛及其周边临近地区部署了大量的核武器,针对朝鲜的意图非常明显。

虽然前苏联和中国曾对朝鲜的安全做出过承诺,但是朝鲜更倾向于发展自己的战略武器。

所以朝鲜在上世纪50年代末就开始从事核方面的一系列核方面的建设与研究工作。

冷战之后的东北亚战略格局失衡,引发了朝鲜前所未有的不安全感,更加强了其拥有核的决心。

朝鲜为“谋生存﹑促发展”,走上了开发核武器之路。

当然,朝鲜进行核试验与周边的大环境也是具有很大的关系的。

现在朝鲜周边的中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发展的速度都很快,然而朝鲜人民的经济生活一直比较困难,对自身的安全也颇为担心。

在2013年的新年献词中,金正恩提出了经济强国建设的目标,认为“急需中国与韩国的经济支援”,然而在国际社会加强和扩大对朝鲜制裁的情况下,很难期待有什么经济支援,朝鲜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万般险恶的圈子内,通过核威胁是达到其目的的手段之一,这是其解决国内粮食危机﹑电力紧缺和统治资金的一种手段。

朝核危机美朝会谈僵局动因分析

朝核危机美朝会谈僵局动因分析

朝核危机美朝会谈僵局动因分析现今,朝核问题已经由朝美两国之间利益冲突问题发展为关乎整个东北亚乃至全球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性焦点问题之一。

本文笔者认为对于彻底解决朝核问题不能抱有太大希望,六方会谈的核心是美朝的立场和态度问题,从朝鲜角度看,如果美方不突破,其外部环境就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善,而从美国角度看,在几次和危机中,美国都坚决要求朝鲜彻底销毁核武器,别无商量余地,并一再强调在朝鲜让步之前,不会做任何让步,并且从90年代开始就提出战区导弹防御计划(TMD)的全球部署,将朝鲜作为对其在东亚安全利益构成严重威胁的国家,TMD在东亚的部署可以为美国提供更好的军事力量后盾,确立美国在东亚不可动摇的战略力量优势。

而本文将会分析美朝的互不信任是造成美朝会谈僵局的本质因素以及半岛无核化,使朝核危机走出僵局的艰难性所在。

标签:朝核问题;美朝关系;TMD;信任一、文献梳理韩国著名学者金荣哉从历史的角度出发,认为朝鲜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陷入内外交困之中,受封闭政策影响,在国内陷入严重经济危机,国际方面朝鲜要解决因社会主义圈瓦解造成的对外经济弱化和美国对朝的经济制裁问题。

朝鲜在各种担忧之下决定由固守政策到面对现实的共存政策,探索保障体制的安全生存战略,充分运用“核导弹牌”,将其作为对美协商的杠杆,以保存体制和解决经济困难。

朝鲜从1950年开始开发核武器到1985加入《防止和扩散条约》(NPT),南北对话对推动朝鲜弃核贡献巨大,但自从加入NPT到退出NPT,其中美朝之间因美国未能信守承诺,在韩部署导弹(后撤出)和被IEAE要求接受特殊检查开展的拉锯式外交,使得朝美关系起起落落,甚至可能因谈判细节导致僵局。

作者认为只有解除美国对朝经济制裁,并且谋求对方让步,朝核问题才能进一步解决。

国内学者孙茹,吴大辉等人作者论述六方会谈开展以来,就朝核问题六国态度做出整理,各方均提出不容许朝核,要弃核,朝鲜安全要保障,但朝方要优先缔结朝美互不侵犯条约,转变美国对朝敌视政策,之后再弃核。

朝核问题的探讨

朝核问题的探讨

朝核问题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

当时,朝鲜决定开发核武器,美国要对其的核设施实行检查。

1992年和1994年间,朝鲜接受了国际原子能机构6次不定期的核检查,朝美也签署了关于朝核问题的《框架协议》。

据协议,在美国对朝鲜进行能源补偿的前提下,朝鲜要冻结现有核计划。

直到2002年,美国访问朝鲜后,发现朝鲜正在推进浓缩铀开发计划。

12月,美国停止对朝鲜的能源补偿。

朝鲜于2002年12月22日宣布解除核冻结,拆除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其核设施安装的监控设备,并于2003年1月10日发表声明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但也表示朝鲜无意开发核武器。

朝核问题一时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朝核问题自2002年10月再次凸显以来,为了朝核问题的和平解决,中国政府曾多方进行斡旋,最终促成朝鲜、美国、中国、韩国、俄罗斯、日本六国同意就政治解决朝核问题举行会谈。

在中国及有关各方的努力下,从2003年8月开始至今,六方会谈已进行到第六轮。

对朝核问题,我有一点自己的看法,按照现在的国际局势来看,中国正在被美日韩同盟打压,他们联合起来限制了中国的发展。

而朝鲜虽然可以有效震慑美日韩同盟,但是也不利于我国边境的安全和稳定。

朝核问题会加剧了东北亚安全局势的紧张,如果朝鲜有了核武器,那么这将成为了其他国家发展核武器的借口,比如韩国和日本,而这两个国家在核技术上是没有问题的,尤其是日本。

朝核问题对我国的国防安全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这就像是在自己家门口埋地雷。

如果朝鲜拥核武器,万一朝鲜为了统一而对韩国动用核武器,那么美国必然会因为美日韩同盟而介入,成为日韩的核保护伞。

这时候中国就将陷入尴尬的境地,一、隔岸观火,那么我们必然失去朝鲜这个重要的战略纵深,美军的军事基地会建在鸭绿江畔,黄海彼岸很可能是美军的航母基地,中国的国防安全将比现在复杂和严峻得多,东北边境也可能被殃及。

二、“第二次抗美援朝”,这样的话,中美之间很可能起冲突,其后果无论对谁都是不言而喻的,各方都无法承担核大战的重大牺牲和损失。

思考朝核问题

思考朝核问题

思考朝核问题李老师为了这次讲谈是做了充分准备的,整个课堂期间李老师通过他的讲述不断引发出我自己的思考,我将就此谈一下自己的感触。

首先要表明我暂时不能认同金氏政权下的朝鲜符合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要求,社会主义不是愚民政策、更不是以个人崇拜来维系国家运行。

但是我又不得不承认北朝鲜能够以小国身份充分利用外交策略、敢于挑战现今的世界霸主、巧妙利用各大国的顾忌而周旋于其中并最终争取到了尽可能丰盈的国家利益的政治外交智慧是让人佩服的。

朝鲜以其极小的国土面积,不多的国家人口,极为羸弱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及其落后的军事技术、装备都很难让任何一个世界大国放在眼里,但是现实却是朝核问题使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韩国甚至最大军事集团北约都被深深卷入其中,自从第一次六方会谈至今十多年来朝核问题坦白说并未取得任何实质成果,六方会谈却有点像是一个专门为朝鲜准备的表演舞台,朝核问题也必将持续保持是在世界政治表演中的热门秀之一。

(一)从历史角度看待朝核问题朝鲜半岛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历来是大国争夺的重要区域。

19世纪末长达数百年的中朝宗藩关系结束后,日、俄、美、中都先后多次直接、间接地卷入对该地区的竞争中,而朝核问题正是这种历史残留竞争的延续。

正如历史上当一个国家衰败,则必然有另一个大国乘虚而入一般。

1894年日本入侵半岛,中日战争爆发,中方战败,于是清政府失去了对半岛的宗主关系,半岛出现权力真空。

10年之后日俄战争爆发,结果是日本一举夺得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

之后的抗日战争、朝鲜战争也都与半岛密切相关。

今日重温历史是要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以更合理的姿态看待朝鲜核武器问题,考虑历史渊源和现实情况通力合作才能避免相似的战争悲剧再次发生。

(二)从政治角度看待朝核问题朝核问题在当代的斗争是以“核”为起因,以相关国家参与为开始,推断其最终结果必然是以相关国家的妥协、退让和重构东北亚格局而收尾。

在这个过程当中尤其以中美朝三国的互动是必不可少的。

浅谈朝核问题

浅谈朝核问题

一、朝核问题发展态势(视频)
2012年4月,朝鲜试射“光明星3号”应用 卫星,随后宣布失败。 2012年6月,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1874 号决议,要求朝鲜“不再进行任何核试验或 使用弹道导弹技术进行发射”。
2012年12月1日,朝鲜宣布将再次试射 “光明星3号”。同月12日,朝鲜“光明星 3号”突然发射。
核弹是指利用爆炸性核反应释放出的巨大能 量对目标造成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
二、核弹的威力
1、 “小男孩”。当量1.2~1.5万吨。 据统计,截止到1999年,死于小男孩 原子弹的直接袭击及核辐射伤害的人数总计 已超过20万。目前广岛市依然将相生桥附近 地区列为放射污染区。
2、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核爆炸 苏联于1961年10月30日在新地岛进行 的热核氢弹爆炸,当量5000万吨(原定 10000万吨),爆炸威力的半径700公里, 总覆盖面积为8.26万平方公里。核爆炸后, 4000公里内的飞机、导弹、雷达、通讯等 设备全部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八线标志:
被三八线分割的公路:
三八线朝鲜一侧:
三八线附近的哨所:
1949年一年三八线总计发生了大小武装冲 突达2600余起,且规模越来越大。到1950 年6月25日,终于爆发了全面战争。
这场战争本意是希望通过武力手段恢复国 家的统一,但三年战争的结果是双方重新 回到了三八线。分裂与对峙至今。
(一)第一轮朝核危机(1993年)
1991年11月,韩国总统卢泰愚发表《为韩半 岛无核化及实现和平的宣言》,第一次明确 宣布:韩国将不制造、不拥有、不储存、不 配备和不使用核武器。 朝鲜方面迅速做出反应,就签署核保障协定 问题提出四条建议 ……
1992年1月,北方宣布签署核安全协定,并接受 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调查。 2月,双方互换《关于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 的正式批准文本。 4月,朝鲜政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达成一项实行 核保障的协议,随后接受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6 次检查。 朝韩双方达到了对对方核设施同时进行检查的协 议,并组成了两国核控制委员会。朝鲜半岛核武 器问题朝着积极的方向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朝核问题的看法

朝核问题的看法

朝核问题的看法【摘要】【关键词】朝鲜半岛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朝鲜半岛的分裂状态,二是朝鲜的未开放状态,三是朝核问题。

朝鲜半岛问是导致图们江流域开发毫无进展的直接原因。

图们江区域开发已有十余年的历史,但与我们对图们江区域开发所进行的构思相比,现实的进展并不能令人满意。

之所以如此,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图们江区域开发的认识不足。

一般地,对图们江区域开发的认识都集中在经济的层面上,因此,当它遇到现实的难题时并不能从全方位战略的角度予以解决,显得集中力不足。

二是图们江流域的开发与东北亚地区复杂的国际关系局势纠缠在一起,如朝鲜半岛问题。

由于朝鲜半岛的局势是一个不确定的危机因素,因此,东北亚区域各国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安保层面上,而对经济合作的关注不足。

此外,朝鲜的未开放状态也导致图们江开发缺乏现实的可操作性。

应当说,图们江开发之所以与我们预期的目标相差很远,是由于这两个问题共同作用的结果。

笔者认为,有必要从我国的东北亚区域战略的高度重新为图们江区域合作定位。

如果我们做到这一点,就会出现这样一个结果,即在图们江开发遇到现实的难题时不至于总是显得不知所措,而是勇于面对现实并试图改变现实,以实施我们的既定战略。

朝鲜半岛的局势有一个不确定的危机因素,但并不是不可变的,有可能引导它使之朝着有利于我们实施东北亚区域战略的方向发展。

相应地,我们需要做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制定现实可行的图们江区域开发计划,并全力推进;二是以积极的姿态为图们江区域开发和东北亚区域合作营造必要的政治环境,其核心问题是解决朝鲜半岛问题。

朝鲜半岛问是导致东北地区经济落后的直接原因。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缺乏对外开放度是其核心的问题之一。

缺乏对外开放度意味着无法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充分流动的状态,由此整个社会系统便如同没有润滑剂的机器一样不可能高效运作。

沿海地区的发展事实上为我们提供了开放社会发展的基本模式,即要实现开放状态下的系统与系统、中心与边缘的充分的互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经典现实主义视角从朝美双方浅谈朝核问题
杨世新(四川大学政治学院国际政治系四川成都610064)
摘要:朝核问题是当前国际政治领域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试图用经典现实主义的观点从朝美的角度浅析朝核问题,并指出面临的一些问题。

Abstract:The North Korean Nuclear Issue is a current international politics domain important question.This article attempts with the classics realism viewpoint from North Korea and US's angle brief analysis North Korean Nuclear Issue,and points out faced with some questions.
关键词:朝核经典现实主义朝鲜美国
key words:Korean nucleus classics realism North Korea US
【中图分类号】D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10)-01-0021-01
对外开放政治
2009年5月25日,朝鲜进行了第二次核试验,再一次给东北亚的地区增加了紧张。

对于经典现实主义者来说,朝鲜的行为应当用以”权力”为定义的利益标准进行系统性考虑。

一、朝鲜需求的砝码
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朝鲜失去了它四十年来一直的依靠;如何在一个共产主义运动受到巨大挫折和西方民主化浪潮兴起的时代中保持朝鲜的独立和政治的稳定成为了平壤的优先议题。

朝鲜处在世界上地缘政治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

这样的客观环境影响了朝鲜的外交政策——
—在厌恶美国式的资本主义同时也不愿意学习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金日成在这样的情况下创造了“主体思想”来指导朝鲜的发展。

具体来讲,通过一项发展核武的计划来实现以“权力”为核心的国家利益在朝鲜的决策者中是具有吸引力的。

核武器是朝鲜需求的砝码。

一些观察家把朝鲜的核计划看成“外交讹诈”。

朝鲜的行为给人造成这样一种印象:为了确保经济援助和与周边国家及西方国家的特别贸易协定,平壤正在制造核武器。

朝鲜公然进行的核计划甚至引起了传统友好国家的不满。

[1]摩根索认为:“现实主义关于国际政治的一种理论会反驳了两种非常普遍的错误,一种是关注于国家行为的动机,另外一种是关注于意识形态的偏好选择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2]。

朝核问题恰恰印证了摩根索的说法。

在对美国方面,也常常能看到非意识形态化的态度(如为解决美记者被拘押问题,朝鲜希望克林顿访问平壤而不是以意识形态相对抗);在对中国方面,朝中虽有传统的友好关系,不过平壤经常公开要求撇开中国直接与美国对话。

二、美国的利益和目的
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外交政策属于摩根索定义的第三类—“证明权力”。

在美国将自己的影响力辐射到了全球的各个角落——
—在世界范围内兜售自由和民主。

美国利益的发展因为朝鲜在东亚受到了限制。

朝鲜半岛的无核化是美国努力的目标。

[3]
改变东亚政治军事力量对比的朝鲜核计划与美国的地区利益相互冲突。

对均势平衡的细微甚至是局部的改变都是能够被处于主导地位国家所容忍的,但一种企图彻底打破已经建立的国际政治秩序的行为必然会遭到既得利益国家的反对。

华盛顿正通过努力试图遏制朝鲜的核计划。

1994年的《朝美核框架协议》尝试用轻水反应堆来换取朝鲜放弃核计划。

然而,克林顿政府却没预料到朝
鲜会暗地进行浓缩铀计划。

现实主义的一个解释可能是这样:在国际社会中,国家追求的是国家利益而不是表面的口号;因此,核计划不过是一张牌而不是终极目标,为了追求国家利益朝鲜改变出牌规矩也成为自然。

911后,布什政府将朝鲜列为“邪恶轴心”,使本来就已近处于低谷中的美朝关系更加复杂。

2002年之后,出现了朝鲜退出《核不扩散条约》、朝鲜核爆等严重影响东北亚和平和稳定的事件。

现实使美国回到了现实主义的道路:寻求在六方会谈框架内与朝鲜的对话和沟通。

[4]
三、经典现实主义的困境
当前,新的问题常常超过了现实主义的解释范畴。

朝核问题中,一些重要问题经典现实主义者无法或者是很难完全回答。

首先,由于经典现实主义的理论是建立在国家行为是建立理性这一假设的基础上,而朝鲜的行为(如对日本人的绑架、制造假币)看似是非理性的。

另外,为什么美国在关注朝鲜问题的同时也非常强调朝鲜的人权状况?人权仅仅是实现国家利益的手段吗?单一简单化的肯定回答会忽略了新形势下的新状况。

不论是经典现实主义还是新现实主义都无法很好诠释这系列的问题。

意识形态对朝核问题有没有结构性影响仍然值得讨论。

为什么是中国而不是俄罗斯是朝鲜的最愿意合作的伙伴?更远一点,为什么是苏联而不是美国成为朝鲜在冷战中的盟友?这些问题给我们留下了深思。

注释:
[1]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在2006年10月10日说:“...朝鲜无
视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悍然进行核试验,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坚决反对。

”见/chn/pds/gjhdq/gj/yz/1206_7/fyrygth/ t275579.htm
[2]Hans Morgenthau,Politics Among Nations: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Sixth Edition(New Delhi:Kalyani Publishers)2007, P.5
[3]美国国务院发言人Ian Kelly在2009年10月6日说:“…
all of our efforts are really put behind that goal of the denucleariza-tion of the Korean Peninsula.”见/r/pa/prs/dpb/ 2009/oct/130308.htm#northkorea
[4]Ian Kelly也曾提到:“And our policy is very clear,that we
would support a bilateral dialogue that is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 Six-Party Talks…”见同上链接
2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